如何迅速適應香港學校的全英文授課?
如果是學理工科還有business的話其實難度不會太大,而且又是在香港。畢竟,理工商的難點不在於大量的閱讀,而是邏輯思考。該不懂的,用中文講也是不懂的。
而且我相信大部分香港和大陸出生的老師的風格都不是干講,最重要的東西,公式定義關鍵詞,都會寫進PPT。提前看notes和ppt總會吧。
我和幾個出國黨同學,在大學第一年的共識都是,學術英語不難,生活英語那才叫難。
給個雞湯勺子,要是對自己太沒有信心的話,報個托福班。托福考試的水平和內容,對於提升學術英語,簡直perfect match。等你真正去上課了,你會發現上課的英語比你看電影容易多了。
一是因為主題辭彙固定,二是因為現場聽比錄音要容易。
你可以試試看一些TED課程,會發現裡面的難度遠遠低於美劇,特別是理工科類的,比如數學或物理,以及商科類的,你帶字幕聽一兩集之後就不需要字幕了,因為相關主題的辭彙就那麼一些,很快就掌握了。
只有人文科學類的課程比如歷史、哲學、政治才難,因為這個主題的辭彙本身就很難,而且無法預測,但還是容易過直接看書。
學術類的課程,老師為了讓大家能夠聽懂他的課,肯定不會裝逼用難詞,句式也相當簡單,而且主題很固定,你聽得懂那幾個關鍵詞這堂課就基本能聽懂。去去聽聽喬布斯、比爾蓋茨演講就知道有多容易了,這些演講雖然不是學術的,但是也為了照顧聽眾,不會很難。
另外一方面,現場聽英語,聲音的多維的,沒有失真,所以容易聽懂很多。
而錄製的聲音會過濾掉一些信息,會讓聲音變得難辨別。就好比我們很難從照片去認出一個不熟悉的人,但是現場讓你指認卻非常容易,因為照片只是平面的,失去了很多維度。而對於我們認識的人,不管是照片還是真人,我們都能很容易辨別出,因為我們足夠熟悉,這就是為什麼母語使用者沒有聽力問題。
我們聽新聞聯播里的播音聽不出有什麼特別,但是一旦有人當面和你說非常標準的普通話,你會驚嘆,哇,說得真好。
我們打電話給中國移動客服,你也會發現所有客服的聲音都是一樣。
對於非母語使用者,對錄製的聲音沒那麼敏感,所以難聽懂。
芬哥聽力並不是很好,六級考試聽力也是弱項,美劇不帶字幕看不懂,但是和老外面對面溝通從來沒有聽不懂過。電話會議也沒有遇到過聽不懂的。
我有很多英語渣的高中同學去英國留學,照樣聽懂課,順利畢業,回來之後發現他們英語還是很渣,說明這麼渣的英語聽課也沒問題的。
各種英語考試的聽力難度,其實已經遠遠超過了日常生活所需。
==============================================================
更多精彩,請關注史蒂芬微信公眾號「史蒂芬的專欄」(ID:stehouse),聊點職場和英文。
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強外企工程師,現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師,對職場、管理、英語有些感悟 。
謝邀。
本人10幾年前的親身體會。
2003年,人民大學本科畢業。舊托福600分,舊GRE2280分,美劇天天刷,不看字幕懂一半。我只想說我不是英語渣。
然,並卵。
入學英國華威大學經濟系研究生。華威大學地處英格蘭中部,口音很輕,老師們大多數也是英格蘭,美國,加拿大標準口音,間或有若干三哥,高地,馬靴口音亂入。
第一節課我記得很清楚,微觀經濟學。真得聽不懂,不僅聽不懂,板書都看不懂,手寫體英文半猜半蒙,有的詞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逼得哥哥我照著描下來回家查字典。同學發言各種聽不懂,布置作業各種不明白,小組討論只能傻笑。那種感覺就是帶著智商重新回到嬰兒期,想的都不會表達,聽到的都不明白。
如何擺脫呢?幾個步驟。
1,看專業書,集中補充專業名詞。懂了這些專業名詞,你就有了骨架,起碼知道人家在講什麼。而且,專有名詞在心,你的自信會大大增加。
2,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用do make這類簡單動詞,加上最近理解的那些專有名詞,盡量不使用形容詞。多表達,得到反饋,改善表達,而不是羞於表達,不表達。3,問。不要覺得麻煩了其他人,你的同學會覺得他們有了一個介紹自己語言文化的機會。但是切忌,不要抱著練習英文那麼明顯功利的目的去找你的同學,畢竟誰也不是免費的tutor,用請教的充滿好奇心的心態去問問題,並充分顯示出我們禮尚往來的傳統美德,給他們做個可樂雞翅,一起打幾盤國內帶來的盜版遊戲,又或者共享一些你E盤裡的學習資料。4,上一門寫作課。寫論文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語言系統,而且論文寫作其實很像八股文,是有嚴格的固定格式的。這種寫作課通常很短,4-5節課,但是會讓你的written english突飛猛進,絕對是非常合算的時間投入。
切記,你的首要目標是學業,首先需要提高的是上學用到的英語,而不是那些生活用語。不邀自來:) 知乎第一答。答主是高中畢業直接申請的港校,高中的時候英語成績還不錯但是並沒有專門練習過聽力口語,大家也都知道高考考的英語對實際能力提升的作用微乎其微 ...嗯,答主當時的情況就是這樣,底子有一點,但是應用能力比較差。為什麼說這些呢...因為能不能適應怎麼適應全英授課跟水平基礎有很大關係。【這不是廢話么 】好吧進入正題。如果題主是英語大神電影美劇直接去字幕無壓力的水平,那麼聽課不用太擔心了。一般兩三周適應一下local老師的口音就沒什麼問題【說到local老師的口音簡直是心裡一大痛 】不過一般內地的小夥伴有個弱點就是不太喜歡開口...這樣group discussion或者上tutorial的時候參與度就不高會影響成績。所以適應方法就是厚著臉皮積極加入討論啦︿( ̄︶ ̄)︿多說多說多說增加存在感就對了對於跟答主水平差不多的小夥伴適應過程就要麻煩一點。如果能提前兩三個月準備是最好的,這段時間主要是自己訓練聽力。答主覺得上課能聽懂是前提。很多人推薦看美劇...但是現在美劇字幕太完備了要找到無字幕版也不容易,個人認為去找各種英文演講來聽是最有效的。1. 全英版容易找,可以無字幕有字幕交換聽 2. 很多演講內容都比較general又有趣,還能學習speech skill 3. 大部分演講都很短,十幾二十分鐘可以反覆來回聽,知道全部聽懂為止 【推薦ted系列啦,還有一些很有名的比如ellen在大學畢業的演講之類的網上都能找到很多噠】。之後開學,如果試聽兩節課以後發現跟不上,就要採取行動了。一個是預習,老師上課前一般都會把用的ppt上傳到網上給學生下載。答主當時就是把ppt全部提前印出來,看過一遍把不懂得單詞查好再去聽課,這樣就能把老師講的東西跟預習的聯繫上,即使有部分聽不懂也不影響對內容的理解。除了聽課之外,還有一個頭疼之處就是讀reading。答主學文科的每周各種課要求讀的材料那是一堆一堆的呀...~_~剛開始讀的速度慢的不行,但是忘得飛快啊。沒辦法耗在一份reading上的時間至少是3-4個小時,讀到後面簡直心力交瘁。後來答主用的方法是,做單獨的reading notes,把每份reading的內容框架做出來,列印好,之後想要複習時就直接看notes。notes的詳細程度根據老師對reading的要求來定。這樣對加強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幫助很大。至於提升閱讀速度的辦法...答主至今沒找到 哪位知友有好辦法的求指點啊。每周的reading要盡量在上課之前看完,有一定基礎知識之後去聽課對理解是有實際幫助的。另外答主還有個愛好...到了香港以後youtube解禁可以看好多東西啊 答主就追著snl看看看,又有趣又能練聽力其樂無窮 。
如果有條件的話多勾搭international student。跟native speaker聊天扯淡是最能提升英語的辦法。勾搭途徑嘛...每個學校不一樣,答主的學校有很多program啊活動啊是跟國際生一起活動的,多去參加就好了。
還有一點就是,大家不要懷疑自己的水平,內地同學剛到香港一般都會被local同學的英語水平嚇到覺得簡直遙不可及,但是實際上一個學期下來就會發現其實差距已經明顯縮小了。local學生的學術水平一般是比不過內地同學的...【只是大部分情況下】。最擔心的就是剛到應為語言原因被打擊一蹶不振,其實不是這樣啊~語言關一過翻身虐殺妥妥的 答主這種小學渣第一個學期GPA連三都沒過...現在已經能上3.7啦。要相信自己的實力!暫時只能想到這些了...還有什麼會再補充。另外,答主是站在本科生學習的角度在答,也不知道題主是什麼情況,...其他知友有經驗的答主也想多學習學習。︿( ̄︶ ̄)︿說本人經歷吧。國內勃學五本本科。全英文上課的經驗還算是有一些。現在北美中部某村校讀研。本科期間曾在香港紅磡技校做過visiting student。不太清楚你是去讀本科還是研究所。好吧假定你是去讀研究生的好了。首先從整體上英語四大件,聽說讀寫個人認為說是最不容易訓練的,其次是聽。其實要突破你首先要有一個量的積累。我的經驗是聽每300小時就會有一次突破。其次是口音問題。這個地球上除了英美兩大主流口音以外,加拿大口音根據我的經驗還是比較容易懂的(至少相對於澳洲口音而言。我在台灣的時候的室友是個澳洲帥哥。表示一開始經常一句話說好幾遍。後來才知道英語國家圈子裡澳洲口音也經常被用來開玩笑)。當然江湖上盛傳的日本,印度口音的確也會對你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問題。比如我今年的數據挖掘老師就是一個印度人。雖然人很好很nice(能夠記住一個100多人的課堂上大多數學生的名字)但是表示完全聽懂他講課的確有些困難。所以其實你要做好一個心理上的準備。你在香港更多的是要面對,粵語味的英語。當然教授可能相對英文都不錯(我見過的poly的教授不少是去英國加拿大地方留學的)其次比較麻煩的情況是,用英語學習你不怎麼熟悉的東西。比如我本人今年同時在學習R語言高等統計和數據挖掘兩門課。我對前者的熟悉程度遠遠大於後者。前者在課堂上完全無壓力聽懂,而後者很多地方我也不太能完全理解。解決方案其實也很簡單。用好ppt,做好筆記,課下多花些功夫。今年我還有一門TEM課也是用英文講的(不是國內分析測試的那種水課,是從量子力學分析電子波一路講下來的)。雖然這門課難度很大,也是因為對內容比較熟悉反而壓力不大。不多說了。搬磚去了。請謹慎私信我關於「如何能不花功夫學好英語」一類的問題。高中生及普通大學生請認真學習新概念英語三到四及薄冰英語語法。按照托福和雅思的套路逐漸去訓練英文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初在香港讀書時,也和題主一樣,想多學一些東西,提高課堂利用率(畢竟一堂課算下來1000+RMB呢~),分享一下對英語授課的看法吧。
- 為什麼英語授課很容易聽懂?
這要從中文和英文不同的思維和表達習慣來看。所有語言都是思維決定了表達方式,從而影響聽眾的體驗,這與單詞量無關。
中文的特點是『凝練』和『準確』,可以用一個專業名詞、一句簡短的話來表達一個抽象概念。這樣的好處是信息可以全部記錄在黑板上、書上,只要你有這些資料,就完全可以自學。
而英語表達注重telling a story。你會發現TED聽起來很輕鬆、英語授課很容易聽懂,因為演講者在影響你的思路。在香港上課的時候,明顯感覺到課程聽懂的難易程度是:外籍老師&>港籍老師&>內地老師。外籍老師會在備課時就考慮到這個story怎樣講才能引人入勝,所以課程中往往是一個抓人的故事引出一個值得反思的對象,最後提出解決方案。大量這其中涉及的公式參數老師會寫在notes上,上課時一筆帶過,因為這些技術上的東西是只要花時間就會用的東西,課後自學就可以了。
- 為什麼英語課本/notes讀起來比中文版的更好懂?
還記得我第一次看英文版的Microbiology的時候驚為天書,很多以前學中文版時一知半解的東西一下子懂了。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尤其是CS等理工科同學)。不是我們有多厲害,而是英語才是記錄這些知識的『母語』,用原版語言和思維去理解知識,更加順暢。
而我們平時學的中文課本,經由翻譯以後,卻有一種『每個字我都能看懂,放在一起就不懂了』的感覺。這很正常。一本帶翻譯腔的小說都很難讀下去,何況是專業知識呢?可惜的是國內大學採用英文原著作為課本的較少,沒有對比罷了。
所以呢,如果想提高課堂利用率,可以從這幾點入手:
1. Notes和課本提前預習,查出單詞釋義標註好;2. 上課時不要動筆。認真聽老師講的每一句話,理解他/她的邏輯;3. 下課後馬上補全筆記(超過半小時你就會忘得一乾二淨),邊補邊復盤老師剛才講的內容4. 做作業時刻意使用英語思維學習小Tips:理解+重複記憶是學習的關鍵。知識這種東西,僅僅聽懂了還不是你的東西,記住了才是。在香港時,聽課讓我收穫了很多很多,個人覺得比學分、dissertation、RA經歷都重要。
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一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課,老師沒有講太多有毒物質化學結構、降解公式(我在國內讀本科時聽得比較多的是這類內容),而是打開了一幅香港周邊海域地圖,他在上面畫著圈圈,這一塊曾經有多少中華白海豚,那一塊有多少,而現在因為港澳大橋開工,80%的白海豚已經死亡或者遷徙了,只有一些還存留在港岸周邊。他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乘船出海,做白海豚相關的調研研究,寫成報告,以公益組織tutor的身份遞交給政府,為白海豚爭取一點點發展空間。他說,我們不是希望大橋停工,但只要改變一下楔釘子的方式,或者分時間段進行高分貝作業,我們只要改變這麼一點點白海豚就可以活下來。
學者們不止是在傳授知識,他們的知識是一種力量,可以讓這個世界變得跟美好。以前我不相信有這樣的學者,現在我相信了——香港就有,它與我們僅一牆之隔。
這是我在香港學到的最珍貴的部分。
上完一周課就適應了,實在不放心開學之前聽一個月Ted的演講就行了
港式英文和我們看美劇和英劇的發音還是存在一些差異,需要一周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適應,當然這個時間是假設能夠聽懂標準英文的前提之下的。
如果基礎英文聽力有欠缺的話,也沒有太大關係,那就集中精力惡補一下就好啦。
方法:
根據自己要讀的專業,在cousera上面找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習。
這個網站上面有世界各個名校的各類課程,分類涵蓋主要學科,比如金融,市場營銷,心理計算機(比如Python這樣的編程課程 )從入門到高級課程都有,選擇旁聽的話就可以免費讀完整個課程,跟掏錢的課程就差一個畢業項目和證書。如果是單純補英文聽力的話,建議選擇旁聽就足夠了,學習的內容和付費的完全一樣。
有這麼一個certificate,將來求職的時候就可以拿出來證明自己曾經有這樣一段學習經歷。
具體學習方法:
Cousera上面的課程每一節有十幾到半個小時的樣子,視頻會有英文字幕,建議先不看字幕的聽課,有不懂的時候再暫停回去看字幕,之後再暫停回去跟著讀幾遍。這樣下來上完一個課程,聽英文的lecture的能力就有質的飛躍。
回到線下,當有一天你終於聽懂了站在講台上的教授發出的每一個詞的時候,發現然並卵,你仍然不能和教授達到精神的溝通。
解決方法很簡單啊,就是看教授提前一周發到學校系統里的PPT和講義,查單詞,通讀,劃重點,然後你就發現原來學術就是這麼一回事兒啊。
這麼做的道理說什麼勤不勤奮有點老生常談,所以換個方式來講,就是你先提前掌握教授的套路,然後他說的任何一個點都在你的掌握之中啊,所以還有啥不能夠適應的呢。
當然會有這樣的情況:即便是你做足了準備,發現仍舊不能聽懂……
那就先平常心,因為這並不是你自己一個人的問題。答主曾經有一門必修課,每次枯坐倆小時艱辛的上完課之後,腦子都是放空的,我一直是認為自己不能夠聽懂教授的英文,後來跟local同學交流之後,發現原來大家都聽不懂,但是教授一節課出現五十次以上的you know卻被深深的烙在每個人的心中。
所以有的時候你的問題其實大家都有,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問題,關鍵要及時問professor或者tutor,他們都會負責的回答你所有的問題噠。
問題多的學生普遍進步都是最快的,這倒是個真理。
以上。
來香港讀書的第一個學期,基本上是每天就是去圖書館預習、把老師要講的notes全部看一篇,要不是,真的聽不懂
我在香港上大學,表示沒什麼壓力
作為某國內985全英班的一員,怒答一波。
考進全英班後,也擔心英語授課懵逼。但是第一節線性代數課,一個在日本博士畢業的老師照樣操著流利的英語給我們講,我們也只是偶爾聽不懂幾個專業術語,幾節課下來,就完全沒有壓力了。一學期的授課中,也只是用那麼些個單詞和句式。英語授課和聽課對辭彙量和句式的要求並不高,畢竟老師的重點是教授專業課,而不是教授英語。
用英語給班上的留學生講題也毫無壓力,實習時給留學生講專業知識也沒有問題。所以自以為專業英語能力很好了。
到了加拿大,聽了一個印度老師講的博士生課程之後,我表示三觀盡毀,只能聽懂70%。和班上的印度人溝通專業知識也很困難,不過上了幾節課之後慢慢也有所改善。
但是我的日常口語卻遠不如專業英語,和native聊天經常短路,有時不能理解他們的笑點[facepalm]。然而生活口語卻是我們在留學生涯中更應該注重的,它關係到我們能不能更好的融入當地人的圈子中,也關乎到自己未來的發展。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的。教授一般會把材料提前放在在網上。注意預習一些專業的辭彙。一般上課用到的其他的英語辭彙都不會很難。仔細聽一聽可以跟得上的。經常聽聽力或者看美劇保留一點聽英文的感覺就好了。跟不上可以自己複習看slides和教材。國外的英文教材總比課堂詳細,而且可以查詞慢慢啃。剛開始的時候讀一章書會覺得很慢,但習慣了會感覺很好懂,甚至會覺得啰嗦。剛開學第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可能很痛苦,但是多付出一點就有感覺了。加油
其實~沒那麼可怕~比如研究生,你正經雅思6.5過來的,就沒什麼問題……我開學之前也很忐忑,準備了各種錄音設備,怕聽不懂,先錄下來回頭慢慢聽……實際上都沒用到……就醬……
其實找個dv機拍下來,講台放個麥克風,回去慢慢看,慢慢斟酌就好。一次聽不到可以回放課堂,有什麼問題谷歌一下,還怕聽不明白嗎。
看你專業,學院和教授,本地教授港式英語授課不要太簡單了額
嗯 開英文字母趁著summer刷兩門coursera上的課就好。可以逐漸試著關閉字幕。
ted也不錯,題主可以多看看。
另外,辭彙量一定要有,建議暑假多背單詞,可以偏向專業單詞。作為一個來港大兩年多的B15,我想說有學習需求才能最大刺激學習動力。建議報個program去英語國家過個暑假,如果家境沒有特別差,總是有性價比高的項目。而且這是對未來的投資就不要太心疼錢。
推薦閱讀:
※「frustrated」「discouraged」「depressed」「low-spirited」這四個詞有什麼區別?
※英語名詞複數結尾何時讀s或者z?
※如何正確的從零開始學英語?
※一個英語人應該具有的證書?
※Bruno Mars 的《uptown funk》裡面有一句don"t believe me just watch到底怎麼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