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真的是無法被替代的嗎?arm有沒有可能超越x86?

我們經常看到媒體中描述微軟面臨的困境,總是很多人站出來說微軟沒有問題,只要移動端和pc端打通就能起死回生,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微軟在未來有沒有沒替代的可能?我們都知道arm和x86目前最大差別是功耗和性能,那麼未來是arm的性能越來越強大,還是在電池,功耗上x86優勢越來越明顯呢?本話題非專業人士提問,本身可能有很多錯誤,歡迎指正。


醒醒吧,題主,天亮了。

舉個簡單點的例子——

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使用這兩個軟體,那麼請給我找出這兩個軟體的iOS/安卓版……

Windows X86發展了二十多年,有著數以億計的應用軟體——尤其是生產力工具層面。而iOS和安卓這兩個典型的以ARM為主的操作系統到現在為止也不過幾百萬軟體(裡面還有不少是所謂的「XX網站客戶端」),生產力軟體從量到質都完全被碾壓。而且,這個情況永遠得不到改觀——因為Windows X86是一個穩定、強大、成熟可靠的系統,遷移到ARM平台需要巨大的成本,卻幾乎看不到什麼收益,這樣就沒有人會做這樣的移植,進而也不會有人在生產力平台領域引入ARM。事實上,別說跨架構了,哪怕同樣是X86架構,OS X和Linux也一樣無法在軟體層面跟上Windows。

至於性能嘛,一圖打臉

X86陣營里SP3使用的HaswellULV i5性能頂多也就相當於桌面i3,已經能吊打ARM全家了,更高端的i5,i7呢?

更嚇人的還有這個

這是15W的Core M 5Y70,最低端的5Y10性能略強於i3Y系列(看i3版SP3),但是功耗低至4.5W,直接可以實現無風扇。Intel擁有全世界最強大的製程和工藝,整個ARM陣營綁一塊不夠他一家打的——ARM取代X86的唯一可能恐怕就是Intel轉行做ARM,把高通之類的廠商全逼得去做低端產品……


電腦端的office系列

adobe的設計軟體PS AI等

各種3D建模軟體

編程IDE

先考慮下上述的每天很多人賴以工作的巨大的生產力工具能不能被替代吧。起碼目前這些還會統治巨大數目的群體很長時間


最近一直在思考這類的問題,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半夜在火車上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於桌面操作系統來說,windows現在正面臨一個危機:用戶需求的多樣化和複雜化導致桌面操作系統不可能只存在一款產品。就是說微軟無法再通過一個Windows10來滿足所有的桌面用戶。最明顯的就是B端生產力用戶和C端消費類用戶的需求差別越來越遠,然而微軟還試圖使用一個win10繼續統一市場,可以說錯過了繼續統治市場最後的機會。

基於這個判斷我推測,未來在B端會出現逐步出現Linux和Windows並存的局面,而在C端會出現安卓和Windows並存的局面,一旦這個情況出現,微軟必然會因為Windows市場份額的下滑做出一系列愚蠢的決策,比如最近聯合英特爾推出的,下一代英特爾將只支持win10,這毫無疑問是給桌面安卓讓市場。

上面說的是Windows和x86的問題,對於C端用戶來說,windows和x86針對生產力用戶設計的那一套東西根本就沒用,然而還需要額外付出很多費用和時間,相反arm和安卓已經能夠用很低的價格來提供相似的體驗,加上安卓龐大的生態,安卓開發者將移動應用遷移到桌面安卓是很成本很低的事(不應僱傭其他開發人員)。

所以從大趨勢上看,在C端,arm和桌面安卓會一點點的蠶食x86和Windows的市場,在B端,Linux的份額也將會有緩慢的增長,火車上思路有點亂,蘋果的東西就先不寫了,回頭再整理,如果有人覺得我純粹瞎寫,笑笑就好了,別當真。


桌面端難 伺服器端考慮到成本等因素,還是有可能的


ARM 的效能被超越是遲早的事情

5Y70也不過GB跑到多線程4000分 單線程2300分

但是IPAD AIR2 的A8X 3處理器

GB3已經達到4400分了 單線程1800分

GB3跑分資料庫 A8X 同時脈校能ARM大贏X86

http://browser.primatelabs.com/geekbench3/search?page=2q=5Y70

http://browser.primatelabs.com/ios-benchmarks

http://browser.primatelabs.com/processor-benchmarks

http://browser.primatelabs.com/android-benchmarks

單線程分數

Device
Score

iPad Air 2


Apple A8X 1500 MHz
(3 cores)

1806

iPhone 6


Apple A8 1400 MHz
(2 cores)

1612

iPhone 6 Plus


Apple A8 1400 MHz
(2 cores)

1600

iPad Air


Apple A7 1400 MHz
(2 cores)

1469

iPhone 5s


Apple A7 1300 MHz
(2 cores)

1398

iPad mini (Retina)


Apple A7 1300 MHz
(2 cores)

1380

iPad Mini 3


Apple A7 1300 MHz
(2 cores)

1349

iPad (4th Generation)

Apple A6X 1400 MHz
(2 cores)

769

iPhone 5


Apple A6 1300 MHz
(2 cores)

709

HTC Nexus 9


NVIDIA Tegra K1 Denver 2499 MHz
(2 cores)

1898

Samsung Galaxy Note 4

Samsung Exynos 5433 1300 MHz
(8 cores)

1170

NVIDIA SHIELD Tablet


NVIDIA Tegra K1 2218 MHz
(4 cores)

1085

Samsung Galaxy Note 4


Qualcomm APQ8084 Snapdragon 805 2457 MHz
(4 cores)

1056

Motorola Nexus 6


Qualcomm APQ8084 Snapdragon 805 2649 MHz
(4 cores)

1014

Motorola Moto X (2014)


Qualcomm MSM8974AC Snapdragon 801 2457 MHz
(4 cores)

977

OnePlus One


Qualcomm MSM8974AC Snapdragon 801 2457 MHz
(4 cores)

959

NVIDIA Shield


NVIDIA Tegra 4 1912 MHz
(4 cores)

925

Sony Xperia Z2


Qualcomm MSM8974AB Snapdragon 801 2265 MHz
(4 cores)

912

Sony Xperia Z1 Compact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150 MHz
(4 cores)

911

Samsung Galaxy S 5


Qualcomm MSM8974AC Snapdragon 801 2457 MHz
(4 cores)

909

HTC One (M8)


Qualcomm MSM8974AB Snapdragon 801 2265 MHz
(4 cores)

909

Sony Xperia Z Ultra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150 MHz
(4 cores)

904

Sony Xperia Z1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150 MHz
(4 cores)

902

NVIDIA Tegra Note


NVIDIA Tegra 4 1810 MHz
(4 cores)

898

LG G2


Qualcomm Snapdragon 800 2265 MHz
(4 cores)

891

Processor
Score

Intel Core i7-4790K


4000 MHz
(4 cores)

4043

Intel Core i7-4770K


3500 MHz
(4 cores)

3732

Intel Core i7-5930K


3500 MHz
(6 cores)

3703

Intel Core i7-5960X


3000 MHz
(8 cores)

3696

Intel Core i5-4690K


3500 MHz
(4 cores)

3680

Intel Core i5-4670K


3400 MHz
(4 cores)

3605

Intel Core i7-4960X


3600 MHz
(6 cores)

3578

Intel Core i7-5820K


3300 MHz
(6 cores)

3564

Intel Core i7-4790


3600 MHz
(4 cores)

3543

Intel Core i7-4980HQ


2800 MHz
(4 cores)

3542

Intel Core i7-3970X


3500 MHz
(6 cores)

3526

Intel Xeon E3-1270 v3


3500 MHz
(4 cores)

3485

Intel Core i7-4770R


3200 MHz
(4 cores)

3481

Intel Core i7-3770K


3500 MHz
(4 cores)

3475

Intel Xeon E5-1660


3300 MHz
(6 cores)

3461

Intel Core i7-4771


3500 MHz
(4 cores)

3460

Intel Xeon E3-1246 v3


3500 MHz
(4 cores)

3442

Intel Xeon E3-1241 v3


3500 MHz
(4 cores)

3440

Intel Core i7-4930MX


3000 MHz
(4 cores)

3437

Intel Core i7-4770


3400 MHz
(4 cores)

3436

Intel Core i7-4790S


3200 MHz
(4 cores)

3433

Intel Core i5-4690


3500 MHz
(4 cores)

3423

Intel Xeon E3-1245 v3


3400 MHz
(4 cores)

3423

Intel Core i5-4690S


3200 MHz
(4 cores)

3421

Intel Core i7-4930K


3400 MHz
(6 cores)

3419

Intel Xeon E3-1240 v3


3400 MHz
(4 cores)

3397

Intel Core i7-4770S


3100 MHz
(4 cores)

3374

Intel Core i5-3570K


3400 MHz
(4 cores)

3358

Intel Core i7-2700K


3500 MHz
(4 cores)

3349

Intel Xeon E3-1231 v3


3400 MHz
(4 cores)

3347

Intel Core i7-4820K


3700 MHz
(4 cores)

3320

Intel Core i5-4670


3400 MHz
(4 cores)

3315

Intel Core i7-3960X


3300 MHz
(6 cores)

3311

Intel Core i5-2550K


3400 MHz
(4 cores)

3297

自己去算算A8X楚利器和NV的丹佛架構 和X86的同時脈同核數校能 你會發現

A8X的同時脈每秒百萬指令校能

DMIP/MHz已經超越X86了

頻果的A8微架構處理器校能只要把時脈稍微增加到1.5 3核就已經把4~8核的很多處理器打死了

幾乎快跟X86 CORE系列同時脈平手

NVIDIA 的N9的GOOGLE平版丹佛架構拉到2.5G 單線程免強追到A8X

但是功耗還比較高還沒贏過頻果


x86與arm分別代表的是兩種思想,x86是cisc複雜指令集,追求性能,arm是risc精簡指令集,追求效能與電池續航.

先說一下市場,現在說pc桌面端衰落是根據銷售份額來說,意思是pc市場衰落,說白了就是pc市場飽和,買得不如移動平台多,賺的錢少.而不是pc沒落得會消失,全面被移動平台代替,這只是一個市場規律,一個成熟的市場和一個新型市場去對比銷售這本來就不公平

再來說一下技術層面上的,pc端與移動端,需求是不一樣,跑的系統硬體也不一樣

pc致力於解決生產問題,跑x86,正常工業用或者說是企業用的pc甚至是pc集群,基本上你性能多高都不夠用,軟體上軟體安裝包是g的級別,安裝完配置好環境,超過10g的硬碟空間佔有量,這還不算正常文件佔用硬碟.這顯然不是移動端能承受的.系統上通常跑你們熟悉的windows,微軟連自家的xp都搞到焦頭爛額,安卓ios是什麼.硬體上pc的cpu是x86,同頻性能完虐arm,何況正常x86的穩定頻率高於arm應該有個一倍.以前還有powerpc,mac用的,內存4g已經是最低忍受限度,硬碟隨隨便便上t

移動端主要面向娛樂,硬要說上生產用頂多就是看看東西,做一下人機交互,編輯處理是什麼?系統上安卓自己本身就架了一層虛擬機,ios優化很好,但是想要進入pc還不如自己mac.硬體和pc就差了一個數量級,集群是什麼?

實際上市場也告訴我們pc端很難進入移動端,移動端也很難進入pc端,無論是win平板手機還是安卓pc,基本上現在都是坑,代表之作死chrome筆記本和x86安卓手機和surface,唯一還算成功的就是surface pro

總結一下,pc和移動對比,其實就是在上演一場關公戰秦瓊,因為面向都不一樣.

題外話,win10現在的戰略有要把移動端吞沒的節奏,包括有exe的應用商店和能直接運行安卓應用


@泰羅Taro曾經回答過指令集架構的問題,是什麼指令集架構今天和性能已經無關。那麼一個指令集架構的成功與否還是得看市場。


AutoCAD、Adobe等等數以億計的Windows傳統桌面軟體(.exe)

要是可以直接在基於arm架構的Windows10上運行的話,這個世界又會是什麼樣子呢?exe移植的問題是不是統統解決了?

17年5月微軟公布了首批6家將推出這類PC的製造商:華碩、惠普、華為、聯想、Vaio和小米,雖然現在17年末仍未見到arm Win10筆記本電腦上市,但明年2018必定遍地開花。

Wintel聯盟要掰?微軟展示首款Win 10-ARM筆記本

英特爾再震驚!微軟聯手高通打造48核ARM伺服器_互聯網頭條-中關村在線

另外這篇17年4月的文章說道Intel終於妥協,要被迫為ARM代工了,甚至和ARM合作開發新CPU,畢竟Intel的10nm工藝要比三星、台積電好:

Intel為啥要給ARM代工?_互聯網頭條-中關村在線

微軟後悔拋棄因特爾!Intel和ARM合作開發新一代移動CPU 吊打高通

下面這篇文章提到ARM性能「恐怖谷」的問題:「手機廠商們選擇ARM無非是因為ARM處理器較好地調節了功耗與性能的關係,但當ARM處理器的性能達到一個臨界點,其功耗會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時,ARM 相對X86的優勢將蕩然無存,而對於英特爾而言,則不存在這個問題,這得益於製程工藝的進步。英特爾現在可以將功耗控制得(的)很低,這使得英特爾與 ARM之間的形勢完全顛倒了過來。英特爾的信心並不是夜郎自大。」

英特爾超越ARM,是否夜郎自大? - 通信晶元 - 電子發燒友網

另外,很多人擔憂的傳統x86軟體移植問題,其實軟體廠商無需將AutoCAD等等傳統x86軟體移植到arm的iOS和Android,而是直接在基於arm的Windows10上運行這些exe程序。由於x86→arm代碼轉換,最多付出一定性能代價。而一旦arm Win10生態系統形成,我想這些大型軟體廠商AutoCAD、Adobe在編譯x86版本的同時必然也會編譯出相應arm版本,性能代價問題迎刃而解。軟體廠商可以將AutoCAD的C++源代碼幾乎原封不動,只需編譯的時候將-x86參數改為-arm即可。

這篇文章把x86轉碼arm的機制,比喻成32位程序在64位CPU上運行的方式(類似將WindowsSystem32移植至WindowsSysWOW64的方式),如此一來,arm Win10會極其逼近原始x86性能!

Win10 ARM版如何運行x86程序?IT之家帶你一文讀懂

綜上所述,答題主,微軟和Intel也在逐漸從傳統固守x86,轉為擁抱arm。微軟想盡一切辦法讓Windows既支持x86,也支持arm。而谷歌和蘋果目前尚未推出同時支持桌面和移動設備的操作系統。真希望蘋果能將MacOS和iOS統一為一個系統。


你如果回到過去一定用arm打敗x86,把微軟趕出中國就靠你了,加油哦!


Android x86虛擬機速度完爆任何我見過的安卓旗艦機

配置:

半個 Intel (R) Core (TM) i3-4130 CPU @3.40GHz

1G內存

無SSD

當然也有可能是那些安卓旗艦機上裝了360,淘寶等各種可怕的流氓軟體


推薦閱讀:

Windows恢復後移動Windows.old到其他分區,當想恢復到原先的系統時再移動回去,可行嗎?
你贊成Mac系統的操作方式更適合普通人, 而Windows更適合IT專業人員嗎?
Windows10由於網卡驅動或者第三方程序導致不穩定或者藍屏,微軟是否應該背鍋?
Chrome OS 會流行起來嗎?
為什麼很多地方都會看到unix 是 *nix?

TAG:微軟Microsoft | 操作系統 | ARM | x86 | ARM架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