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是否預言過資本主義的滅亡?如果預言過,為何現在世界上主要大國都是資本主義?
馬克思的一個論斷是:在一種社會制度釋放出它所能承受的最大生產力之前,它是不會滅亡的。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兩者其實不衝突,馬克思預演到的,資本家也會看到,來我們先從自己國家看起:
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是成功的嗎?我們回頭看一看,30年之前,鄧小平說過一句話:「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當時講這句話的時候,全國老百姓是一致支持的。當時在社會主義的環境里,竟然能夠喊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什麼條件呢?
鄧小平在一個社會主義的國家,提出來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可是各位請注意,這是社會主義國家,其他人不能變得更貧窮就是一個前提。但是一個資本主義的結晶------《微觀經濟學》的思維理念,竟然和社會主義的思維是一模一樣的。「帕累托改進」,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公平一定是在前頭的。公平是什麼?是一個初始條件的平等。也就是給你同樣的機會,你不能夠剝奪他的機會,當然是一個起點的公平,也就是在不剝奪他的公平機會之下,允許一部分人富起來。所以不論是以社會主義或者是以現代資本主義觀點來看,公平就是一個起點,在公平之上才能談效率,而「公平產生效率」是一個不容爭辯、不容討論的事實,這是鄧小平所提出來的,同時也是社會主義理念,更是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所在。
你竟然發現現代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如此的類同性。在我們心目中,所謂的「資本主義」這個虛幻的名詞後面,應該是所謂的自由、民主、議會、憲法、民營經濟等等。怎麼會變成「福利經濟學」裡面追求公平,在公平之上才有效率呢?那麼我清楚的告訴各位,這是馬克思主義衝擊一百多年的結果。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什麼又是資本主義?
1720年,英國、法國等國針對當時所發生的三次歐洲金融危機擬定了一個《泡沫法案》。所謂三次金融危機,是連續發生了三次股票市場大崩盤。在1720年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16世紀到18世紀的一兩百年間,是所謂的「重商主義」時代。當時的歐洲各國政府,為了掠奪大量的黃金白銀,所以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家國營企業——東印度公司(這個公司給我們中國人帶來了無窮的噩夢)。東印度公司是國有企業,是以炮艦為前導、以盈利為目的一家公司。當時歐洲各國政府,為了掠奪殖民地,不停的打仗,打得民窮財盡。不得已只有發行戰爭債券,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債券。但問題出來了,戰爭債券到期得還錢啊。如果還不起怎麼辦呢?那只有「打白條」了。政府控制著一大堆還不起錢的債券,或者叫「白條」,到最後還是要還嘛,那怎麼還呢?當時就有幾個聰明的人說,要還掉「白條」就得搞個「市場」來騙。市場叫做market,所以就搞了一個stockmarket——「白條市場」(我們翻譯成「股票市場」)。如果你要搞個市場來騙,就不能搞個臟髒亂亂的菜市場。那你要怎麼騙呢,就要搞的富麗堂皇-----大理石的地板,大理石的柱子,宏偉之極,就像今天的上交所和深交所一樣。但我怎麼騙人去買白條呢?聰明人說,「白條」現在千萬不能賣,因為它沒價值。那麼國王說我怎麼創造出白條的價值呢?聰明人就說白條的價值是可以創造的,你就告訴他們這個「白條」的價值是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國王說,這個未來的現金流用什麼做擔保呢?聰明人就說用「東印度公司」未來掠奪的金銀財寶來做擔保。所以你們今天讀財務管理,你發現股票價值取決於未來的現金流,這個概念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然後,政府就勸告老百姓買「白條」,因為它代表的是未來的財富,就是東印度公司從亞洲到非洲,到南美洲掠奪來的金銀財寶,而這就是「白條」未來現金流的保證。政府將白條賣給第一批傻瓜。(笑聲)第一批傻瓜再用同樣理由賣給第二批傻瓜,然後賣給第三批傻瓜。到最後把「白條」的價格炒得無比之高。可是這麼細小而不成熟的市場所寄託的只是未來不可預測的現金流。終於發生了三次金融危機。就是剛才的,「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南海泡沫」。 到這個時候,歐洲各國政府才理解了股票市場官商勾結、內幕交易、操縱股價,以及借錢炒股的本質。我們今天在中國股市上看到的不法事情,在當時都發生過,只是我們不了解這段歷史。歐洲三次金融危機之後,歐洲政府就在1720年推出了一個《泡沫法案》。英國政府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達一百年之久。而法國政府禁止了銀行這個名詞達到了150年之久。《國富論》針對國有企業的弊病,提出了一個當時所謂的新思維,那就是政府與國有企業徹底分家,政府退出企業經營。一個很時髦的理念——民營化和市場化——出來了。亞當.斯密提出以法製為基礎,以自由為手段,追求財富。但這一切必須在民營化和市場化的原則下完成。請記住,那是1776年。從1776年至1867年的90年間是歐洲最困難的時間,這段期間叫做工業革命。整個工業革命時期,歐洲是歷盡劫難。在自由經濟,民營化和市場化的理念下——類同於今天中國的「大欺小,強欺弱」的現象層出不窮,例如資本家剋扣工資,聘用童工,製造污染等等。
1867年,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馬克思在《國富論》出版90年之後寫了一本巨著《資本論》。這本書在今天世界歷史上扮演角色之重,是我們所不可想像的。當時的歐洲社會,是遍地暴動,社會嚴重動蕩不安。究其原因,就是社會財富由於自由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過速,而造成大欺小、強欺弱的不公平現象。在社會財富分配嚴重不公的情況下,原始的資本主義遭到了挑戰。馬克思利用歷史的觀點,詳詳細細地批露了一個讓人竦動的理論,那就是勞動剩餘價值說。馬克思認為如果這個社會的財富是由勞動所創造的,那麼資本家為什麼那麼富裕呢?顯然是資本家剝削了勞動者的剩餘價值。他以相當的篇幅陳述了一個觀念,就是以大歷史的視角來看,工業革命結束了封建王朝,而工業革命之後就是一個追求公平的共產主義。當時所謂的「共產」,目的就是追求著公平。馬克思並不是不重視效率,而是認為效率是由外部因素所推動的,例如蒸汽機的發明改進了效率。但是《資本論》對公平的追求影響了歐美國家此後數十年法治系統的改變。這本書所描繪的情況,深深打動著每一個人的心,因為歐洲資本主義走到了1867年前後,幾乎要到達盡頭,整個社會無法再容忍不公平。當時一種追求絕對自我的理念,使得巴黎、倫敦等城市變成了骯髒、臭氣衝天的城市。每個人把大小便、垃圾都往街上倒,因為我只要自己好就是了,不管別人死活。這不是我們今天經常聽到的話嗎?——「東西是自己的才會做得好?」我們的國企改革不正是這個思維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只顧及自己好,而把不要的垃圾都扔到街上,結果使得整個巴黎、倫敦、維也納等城市臭氣衝天。當時不論是經濟結構,還是社會環境,都處於崩潰的邊緣。所以《資本論》的結論就是資本主義必定滅亡。我可以告訴各位,馬克思心目中的原始的資本主義確實已經滅亡了。可是其後的資本主義就在《資本論》的衝擊下逐漸社會主義化。以英國為例,英皇亨利二世創立的皇家法院編輯了過去的判例,形成了今天《普通法》系的基礎(也叫《海洋法》,或者《英美法》)。值得關注的是由於受到了馬克思主義的衝擊,英國開始研究平等法案。普通法和平等法兩個法案於 1873年和1875年在英國司法法案中合併,成為今天的普通法。普通法所追求的,是把一個社會的平等觀念,加入到法案裡面。什麼叫做社會的平等觀念?舉個例子,在英美兩國的法院,真正做成判案決斷的不是像我們中國這樣的法官,而是陪審團。這個思維我們很難理解,因為我們中國所遵從的是「精英主義」的理念。在「精英主義」制度下,我們很難理解、也無法體會普通法的平等理念。可是判案就不行了,普通法中的判案是不能讓你有偏見的,所以對方律師會問陪審團團員,「你們最近有沒有看報紙了解案情啊?」 你只要說看了報紙了解過案情,你可能就會被淘汰,因為你不客觀因而不夠資格當陪審團團員。如果是博士呢?也可能要被淘汰。陪審團就要找那些不看報,也不看書,每天渾渾噩噩,打打麻將的最好。各位知道為什麼嗎?這就是普通法系的偉大創建,因為像這樣一個成天打麻將的人,他腦袋裡所想的,他的價值判斷標準,是從小到大這個社會給他的哺育,包括電視、收音機、鄰居、朋友、老師、同學所灌輸他的想法。他這個簡單的想法,是整個社會價值判斷的濃縮,因此他會判案。各位知道嗎?只有在普通法的國家,才能有好的股票市場,如果不在普通法制之下,就沒有一個好的股市。歐洲大陸是大陸法系國家,幾乎沒有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是好的。比如說銀廣夏案件,這樣一個明顯的造假的案子,在我們中國法院很難判刑,因為犯罪通常都是走在法條之前的,而我們中國又是一個大陸法系國家,必須依法判案,沒有法條在前,就判不了案,這就是大陸法系的缺點。可是普通法系就不一樣,陪審團不需要懂法律,也不需要看法條。他們會這麼想,如果我的兒子成績單造假的話,我捶死他。如果我的兒子成績單不能造假,那上市公司的成績單為什麼能造假呢?那麼就有罪。他根本就不需要法學知識,也不需要學習。他只要憑他的一個簡單、普通的概念,就能夠判別你是否有罪。這樣一種判刑方法,把全社會老百姓所認知的價值標準,當成一個社會的公平標準。這種創建是非常偉大的。什麼是這個社會的公平呢?那就是老百姓認為是公平的,那才是公平。而這種公平,取決於全社會所有百姓的一種公平的認知。陪審團所代表的就是一般老百姓的價值標準,這就是公平。各位請注意,這是在馬克思完成他的《資本論》八年之後形成的平等觀念。
除了利用法律追求一種新形式的平等之外,後續的法律依然受到馬克思的衝擊。馬克思主義清楚地指出資本家跟勞動者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要發展必定要剝削勞動剩餘價值,所以《資本論》的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勞動者與資本家之間是對立的。我再請各位回憶一下美國1890年的《反托拉斯法》。《反托拉斯法》到最後就是反信託基金。當你仔細回顧歷史之後,你會發現歷史是多麼的有趣-因為美國大家族實際上是很多信託基金的持有者。因此,《反托拉斯法》實際上是反信託基金法,也就是反大家族法。大家族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既得利益者的問題,而是一個資本家的理念。所以歐美各國不但在法律層面上,例如普通法,來尋求一個馬克思所追求的公平。同時擬定法律,化解資本家及勞動者之間的矛盾。而化解是從資本家開始化解,而不是說從勞動者開始化解,這個思維太重要了。因為從1844年開始到1867年間,馬克思和恩格斯就提出既得利益者的資本家會利用一些偽觀念來毒化勞動者,例如推廣基督教精神,要求勞工接受上帝的帶領,接受上帝所給於的一切,包括接受這個社會的不公平等等。所以馬克思提出,社會要進步就要打破妨礙社會進步的思想,包括基督教思想,而這也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觀念的由來。為了避免馬克思主義的衝擊,因此勞資衝突要從資本家開始化解,而不再由勞動者開始化解,這一切都是受了馬克思的衝擊才有如此重大思維的轉變。舉個例子,微軟的比爾.蓋茨——他也是每一位同學心中的偉大人物——在幾年前提出把所有的財富捐出來成立比爾.蓋茨基金會。因為他認為他今天的成就除了個人的能力以外,整個社會的哺育具有更大的貢獻,所以他取之於社會,就要還之於社會。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個人現象,這是從《反托拉斯法》一直延續的一種新形式資本主義維持公平的精神。我們很意外的發現,美國政府的矛頭針對的竟然是大家族。但是它絕對不是採用所謂武鬥的方式來解決,而是希望大家族頤養千年,退出美國的經濟舞台。再以美國股票市場為例,解釋如何透過股票市場的財富重分配功能,達到藏富於民化解勞資衝突的效果。美國和加拿大都是相同的普通法系國家,但是加拿大的上市公司當中89%以上都是家族控股。美國呢?它大部分的公司竟然是大眾持股而不是家族控股。全世界除了美國英國之外,都是家族控股。為什麼美國是大眾持股?這個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化的結果。當時是一個極其巨大的工程,從1890
年到1934年的四十多年可以說是整個美國法治化完成的時代。整個工程之浩大,目的性之強,以及效果之震撼,讓每一個人動容。如何創建一個財富重分配的股票市場呢?首先,美國政府放棄了1720年的策略(當時英國法國等政府束手無策,只有關閉股份制公司和銀行),而採取了徹底化解資本家與勞動者的矛盾,避開馬克思主義的預言的偉大國策。美國政府除了通過《反托拉斯法》限制大家族之外,更進一步的是,是要讓社會大眾變得更富足來化解矛盾。怎麼樣才能讓社會大眾變得更富足呢?那就是從1932年開始推行了一系列的嚴加監管的法律,用嚴刑峻法來發揮股票市場的財富重分配的功能。當時提出了股票市場的正確思維,所謂股票市場就是全社會集資,把資金交給最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經營。社會大眾怎麼知道他最有能力呢?職業經理人就必須披露正確信息,這個時候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政府必須確保職業經理人所披露信息是真實的,而且必須確保這個人有一種責任感,即信託責任。就是說你一旦成為職業經理人,你就有責任要把工作做好,你要替股東創造財富。這就是美國嚴刑峻法下的信託責任,而且是不容挑戰的。上市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不敢不有信託責任。如果這個職業經理人披露假消息,美國政府一定會以社會大眾(或中小股民)利益為前提和職業經理人打官司,打到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為止。這句話根本不是開玩笑,你看一看安然的事件就理解了,最後安然倒閉了,五大會計師行的安達信業倒閉了,合伙人自殺了……大家族在美國政府的運作之下,以高市盈率拋售股票相繼(而富裕的)退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美國的上市公司變成了大眾持股公司。美國政府通過證監會嚴刑峻法的監管,確保職業經理人有信託責任,確保他所披露的信息都是真的,如果有假,則嚴懲不貸。這就是為什麼世界通訊會因為一個小事情而受到嚴懲。世界通訊犯的罪,就是更改一些會計科目,原先是費用的科目改成投資,通過折舊來提列費用。這種事情,在我們國內來講是小事一樁,沒人在乎的。在美國是不能被允許的,因為你已經觸犯了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就這個小事情,負責人被逮捕。美國電視的新聞每天晚上都會重複播放一個鏡頭:司法人員把世通負責人的手從背後用手銬銬住,連續幾個禮拜「遊街示眾」。美國政府要讓所有的美國人,包括從嬰兒開始到老頭,清清楚楚地看到,這就是違反信託責任的下場。讓每一個美國小孩子都知道,你將來成長以後,你所要做事情就是對股東有信託責任,如果沒有,遊街示眾就是你的下場,這個意義太重大了!就是因為美國政府這種「以民為本」的策略,使得美國的股民,甚或社會大眾對美國中央政府有極強的信心。他們知道,萬一他們的權益受到了挑戰,美國政府會當仁不讓站出來,用嚴刑峻法的方式,保護弱勢團體,保護中小股民,保護全國老百姓,因為以民為本的制度是不容挑戰的,你只要做不到這一點,馬克思的預言一定會成為現實。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
美國每一個老百姓,通過保險金,退休金,將他一生的財富放在股票市場里。由於美國人口不斷膨脹,所以美國的股市資金的投入是不斷的增加,股價長期總是往上走的。我們國內有很多荒謬的語言,說「股票市場是有風險的」,我告訴各位,那是錯的,股票市場只有短期風險,不應該有長期風險。因為股票市場所反映的就是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這才叫股票市場。各位想想看,當大家族陸續退出股市之後,如果美國的上市公司都陸陸續續的上市,成為大眾持股公司,那麼這象徵著什麼意義?這就是象徵著一個社會主義的實現!你們覺得好笑嗎?因為你們不理解股票市場的本意。美國的大公司都上市了,他們會真實地披露信息,做得不好的退市,做得好的就會繼續留在股票市場,繼續為股東創造財富。他的特點就是在美國的嚴刑峻法下不得不有的信託責任。股民可以在股票市場上得到回報。如何得到回報呢?一家上市公司如果賺了一塊錢,那就可以通過市盈率來放大財富。美國的市盈率一般是30倍,就是說,任何一家的上市公司如果得到了一塊錢的利潤,那麼股民就可以得到三十塊錢的回報。換句話講,美國的經濟得到了一塊錢盈利,那麼就有三十塊錢回報給全國的老百姓!因此,美國的股票市場從1930年左右到 1980年的五十年間,它的年回報是百分之八點三,加上銀行利率,就是說,如果那一年銀行的利率是百分之三的話,那一年的回報率就是百分之八點三加上三,等於百分之十一點三。而1940年到1990年的五十年間,美國的股票市場以每年百分之七點六的回報率增長,再加上銀行利率。只要美國的每一個公民把自己的退休金、保險金放到美國的股票市場,那麼三五十年退休之後,就老有所終、老有所養。所以恐怖分子不可能摧毀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才是對美國的重大打擊。美國的股票市場承擔著美國社會財富重分配的偉大功能。
大家可以幻想一下,如果美國的上市公司全部都是大眾持股的公司,假設他的經理人都是有信託責任的經理人,每一個人當了公司的經理人之後,他努力為自己的中小股民貢獻自己的一生,他拿他應該得到的優厚的薪水和退休金,而美國的股民通過他所賺的一塊錢,放大三十倍而得到了美國經濟增長的豐碩果實,這個才是真正的藏富於民。美國政府為了保證這種藏富於民的政策可以實施,為了保證資本家和勞工者之間的關係不再緊張,以憲法而非一般的聯邦法賦予證監會執法權力。按照法律規定,美國證監會為了保護中小股民,為了保護股票市場,他可以發傳票,它可以調查任何人和任何物,其執法權力是無限制的。任何人對其挑戰,基本上都將被聯邦法院所拒絕。各位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那是因為美國的股票市場肩負著一個社會主義的功用——財富的重新分配。美國的憲法,即美國的根本Da法賦予了美國證監會的嚴刑峻法的執法功能。你們看看!多麼宏偉的計劃,這也就是為何美國公民願意將自己一身的積蓄都有放在美國的股票市場,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通過美國的股票市場才能讓他們的財富不斷的成長,才能使他們老有所終、老有所養。1932 年伯利和敏思(Berle和Means)兩個教授合寫了一本書,是寫美國的股權結構。他們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結論,就是當時美國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大眾持股公司,但是卻不斷地有矛盾出現!他們發現,真正的矛盾來源是股東和職業經理人。這本書把資本家和勞工之間的緊張關係轉換為股東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關係。他們把矛盾進行了轉移。這個轉移很重要,這是「公司治理」這一偉大課題的開始。資本家和勞工之間的緊張關係通過反托拉斯法和財富重分配來得到了緩解和消除,而股東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通過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措施,最終也把它化解掉。這使得緊張變成了祥和,成本變成財富。
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美國政府在1950年透過各種方法提倡新自由主義學派(以往經濟學家包括亞當斯密和李嘉圖等人被稱為古典自由主義學派)。而這個學派兩位最偉大的經濟學家分別獲得了經濟學諾貝爾獎。其中一個叫做弗里曼(Friedman),另外一位叫做哈耶克 (Hayek),他們兩人都是芝加哥大學教授。他們提出了一個偉大的理念,就是只有自由競爭經濟才是最好的,社會主義國家透過計劃經濟所達成的財富重分配的制度是他們所反對的。這句話讓我們回到了國富論亞當.斯密的時代!亞當.斯密不是也提出了同樣的思維嗎?但是請各位注意,1950年代和亞當.斯密的時代是不一樣的。美國政府從1890年開始,已經進行了法治化建設,自由經濟已經完全處於法治化的約束之下,你不敢以大欺小,你不敢以強欺弱。這些法律不僅規範了自己的行為,也規範了政府的行為。因此社會的每一個個體,包括政府的行為都是在一個法治化的遊戲規則下進行。你必須有一個遊戲規則,這樣才能充分的發揮你的創造力,創造你自己的財富。這個時候,你所創造的財富才不會像馬克思主義時代一樣,不會是掠奪別人的財富,掠奪勞工而得來的。因為你有法治化的社會秩序。走到這裡就是到了一個現代資本主義的典型期,對於這個典型期,已經是社會主義化的資本主義,而且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的巨大衝擊。我們國內很多改革派的學者沒有看清楚這段歷史的事實,盲目的引進了新自由主義學派的思維,由於我國沒有像美國一樣的法治化建設,因此才會重蹈國富論之後類同歐洲一樣大吃小強欺弱的覆轍。
我們跳開美國和英國兩國,你再看看歐洲大陸,歐洲大陸已經沒有資本主義了,歐洲大陸已經走向了民主社會主義。今天同學們可能懷疑這個制度有效率嗎?一個注重公平,一個以公平為基本原則的制度(包括美國和歐洲)是有效率的嗎?不想談論它是不是有效率,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你把公平放棄了的話,馬克思的預言就會成為真實。這是西方這麼多偉大的經濟學家和偉大的政府政策制定人一致的結論。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馬克思主義,我們對他理解有多少,這種馬克思主義化的資本主義,我們對它又了解多少?今天你翻開資本主義的精神代表著作——比如講:微觀經濟學,會發現效率改進的先決條件(帕累托改進)竟然是以公平為基礎。什麼是以公平為主呢?就是一部分人可以富起來,但其它的人不能更貧窮。這不就是社會主義化的資本主義嗎?這個思維不正是30年前鄧小平所提出來的嗎?但是各位請注意,鄧小平只是講了一半,那就是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他講話的場合是在社會主義國家,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公平性是不允許任何人挑戰的。所以,在每一個人不能變的更加貧窮的情況之下,鄧小平提出來我們可以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結果得到全國老百姓的一致的支持。他這個理念不但符合馬克思主義,同時也符合現代資本主義的精神。這個偉大的思維,才應該主導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但是後續的改革卻背離了...。馬克思當年所說的資本主義和現在的資本主義不是同一個了,當然,因為資本主義的屬性,是否會走向他的預判,是需要時間的
我一直覺得我們在路上啊。共產主義本該是資本主義發展到極致後的自然產物。
明確的告訴你,預言過,這個玩意在馬哲里叫做「兩個必然」,即: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
當然,後面還緊接著跟了兩句:
「無論何種社會形態,在其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決不會滅亡」
「更新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其物質條件成熟以前,決不會出現」
這個學名叫做「兩個決不會」。答「兩個必然」時不答「兩個決不會」,是不得分的。
你還是複習不仔細。我覺得這事應該怨列寧,是列寧說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是帝國主義,之後滅亡了。但他說的完全不對啊!
按馬原理教材來說,可以算預言過。
前一個問題「兩個必然」可以回答,後一個問題「兩個絕不會」可以回答。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有介紹「兩個必然」和「兩個絕不會」的觀點。
1.「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簡稱「兩個必然」)——《共產黨宣言》
2.「無論哪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絕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胚胎里成熟以前,是絕不會出現的」(簡稱「兩個絕不會」)——《政治經濟學批判 序言》
這應該是「標準答案」。至於正確答案,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完全忽視有種叫做社會生產力的東西。推薦題主仔細看下馬恩選集。
馬克思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圖樣圖森破,沒有參透事物發展的本質規律。
推薦閱讀:
※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不是必須勢不兩立,窮人和有錢人是不是必須你死我活,黑格爾的對立統一還存在么?
※共產主義與創新存在矛盾嗎?
※為什麼中國會越過資本主義直接發展到社會主義?
※如何回應參與共產主義要先先散盡家財的言論?
※大學裡開設馬克思一類課程實際上能有多大的作用?
TAG: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