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用什麼方式讀書的?

發問的目的在於以下幾點:

1.各位看書的方式分享有助於知乎er們的學習

2.分享如何高速有效的閱讀

3.促進更多人看到這個問題有讀書的慾望

希望各位展示出 三個臭皮匠能秒殺一個諸葛亮的心態去分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你也有。就別亂問了,會給你帶溝里的。

最主要的是,你並不想看書。想看的話,六七歲的小孩都知道怎麼看。

乖,看微信去吧,可能更適合你。


親身經歷:

拉屎的時候讀書最痛快

余幼時家中無廁,需走到外面撇條,每逢去時總需糾結不已:如廁時閱讀何物?

金庸看完必定腿麻站不起來

古龍雖暢快但又不能拖時間

若看笑林廣記撇條不暢會變成一截一截

若看當代歌壇字太小燈光昏暗太費眼睛

最後隨便挑一本衛斯理,一泡屎的時間即可看完

後來年紀漸長,家中也有了馬桶

每逢去過書局,回家時必霸佔廁所三四小時之久

吾爹在門外心焦不已,盼吾出門,另要交付手中讀物供其再撇一條

所以我讀書少的原因完全是因為後來我得痔瘡了


請參考《如何閱讀一本書》

不謝。


除了目錄從頭看到尾,前言也不放過。因為我有強迫症。但看目錄會在我強迫的過程中造成心塞(因為有些章節不想看)


我猜題主是沒有閱讀習慣的,所以問這個問題。

如果有閱讀習慣的話,他會發現幾乎所有方法論(關於如何的問題)的問題,書籍裡面都有解答,他會去找書,而不是急著來這裡提問。

那推薦幾本吧,《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樣讀書就夠了》《越讀者》。不過告訴題主,如果之前近幾個月來,幾乎沒有看過一本書,沒有閱讀經驗,那麼你看這些書也是很難學到東西的,因為你無非聯繫自己的經驗。

最後扯自己的一些的一些經驗,我認為讀書分為:精讀佔30%,泛讀佔50%,消遣性閱讀佔20%。 消遣性閱讀,看完呵呵就行了,泛讀,看完之後要能複述大概內容。 精讀:要能複述+知道書籍的邏輯結構+能評價觀點+產出書評+產出思維導圖。(如果是方法論書籍,最重要是能對接到具體的任務上去用出來)。精讀的方法具體看上面三本書吧,還有注意精讀只佔30%就好否則,累死你。


創造價值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價值,創造價值,完成價值,從而實現價值。

個體價值引導自身發展,

個人貢獻推動社會發展。

任何的插曲都左右歷史的進程,唯有不變的是向前演進的發展。

生存空間存放基本需求,

生活空間存放物質需求,

價值空間存放精神需求。

理想走在目標的路上,無堅不摧。

理想偏離目標的方向,不堪一擊。

人不是機械,情感無法不受激素分泌的影響。

即便是機械,也受制於程式的擺布。

與貪婪下注的賭徒,通常會血本無歸。

所謂傻人的福氣到底是什麼,因為他們:

人老,心不老。

活在當下,不慮以往,不憂前程。

神的庭院里,有一個水池。

假設的鰓,大膽地吐出泡沫,泛起真實的漣漪。

現實離開了幻想沒有意義。

幻想拋開現實,就不能存活。

進入軌道的彗星,以燃燒自身為代價,流浪在生命的倒計時里。

流星劃破天際,驚醒漫漫長夜,而與此同時,大地之上的花,

——開了

對於浩渺的時空而言,

有些東西已經走到盡頭,

有些東西才剛剛開始。

那麼,在你看來,時間又是什麼呢?

一滴濃墨,一張宣紙。

渾然天成的完美,防不勝防的缺憾。

不要太高估你的喜悅,因為墨水再濃,也會化開。

不要小看你的漏洞,因為差池再小,也可蔓延。

先有藝術還是天賦,天賦因感受而生,藝術為強調天賦而存在。

可是不論天賦何其之高,它所展現的部分,實則是高於藝術的強烈的願望,程度的不同就專註與否而論有直接聯繫。

會思考的心靈筆記 來自[@百度貼吧]http://tieba.baidu.com/p/4044664145?share=9105fr=share11:08


本人很愛看書,也容易沉浸於書中,忘掉周圍一切。感覺愛看書的人想看就去看了。沒有這個習慣或難進入狀態的先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調整好心態,選本感興趣的書,養成固定習慣就好了。


多本書,一起讀,喜歡的會一口氣讀完,不喜歡但是必須讀的會每天強迫自己讀幾章,每次看到書架上的書,還有kindle裡面的書,就覺得好像很多男男女女勾引我,說來寵幸我吧來寵幸我吧,這樣,就算一個人也不會覺得孤單。

PS: 最近看《費馬大定理》,跟數論有關的,想來肯定會很乏味,結果看了就忍不住一路看下去,段子層出不窮,太可愛了。

摘抄一段(負責給老闆彙報進度的某專業級博士,在信裡面寫到):

寄論文者常常是受過一種專業教育但是在事業上失敗的人,他們試圖以證明費馬大定理來找回成功。我將一些稿件交給了診斷嚴重精神分裂症的醫生。


老師教過,要用感恩的心去讀書,但是我始終沒有體會當這種感受,也許是我沒有達到這個層次的原因。對於讀書我個人的方式就是先看目錄,然後快速閱讀,重點和自己想學習的地方在慢慢品味,好書可以成為未來的教科書,也是可以復讀很多遍的書,沒有多少營養的書就截取重點,有學習就可以了。


如何高效閱讀。

經常大量閱讀的話,閱讀速度會明顯提升。更容易捕捉到關鍵字,獲取主要內容

閱讀方式

我現在基本上是看電子書。

有條件的話,在圖書館閱讀更好。

如果沒有去圖書館可能我不會在找海明威的書時看到厄普代克。

也不會再看 陌生女人的來信時 , 看到耶利內克的書。

作家特別樂意在書中推薦自己欣賞的作品。尤其是村上春樹。

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的書是不值得看的,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看對自己有用的書。


不要研究怎麼去看書···這事,不能刻意為之。你要是問的是如何看教科書我倒是能研究總結一點學習心得供題主參考。

我自己印象中,看書最好的狀態,是一個人隨手抓本書,直接坐在乾淨的地板上,一看就忘記了時間···直到我媽殺氣騰騰地喊我吃飯····

上大學後嫌棄圖書館地面不幹凈就老老實實坐板凳了,當然,別忘記手機靜音and輕輕走路。吵到身邊的各位同學們就不好了。

可以帶個小本子,也可以什麼都不帶,沉入那個世界盡情享受閱讀的樂趣。一般我自己看第一遍的時候就只是純閱讀,若是有念念不忘的佳句良言,自然會惦記在心,回頭再用小本子之類的記上。若是覺得這本書甚合胃口再去看第二遍第三遍···也就是所謂的感悟其深邃的內涵,上升到思考人生,思考理想,思考感情的階段。

至於所謂的制定閱讀計劃,總結大綱,事先抱著這想法,倒像是任務了,會失去很多樂趣的。本人比較隨心,沒有什麼讀百萬書籍結無上心得然後秒殺諸葛亮之類的雄心大志,假使此乃讀書人背負的偉大而光明的使命,像我這種人大概只有當烈士的份兒了··

以上一般指社科文學類作品。

附:抄自己喜歡的書練字是件很令人愉悅的事情(自發練字)

如何讀書?

如何優雅的使用豆瓣讀書?

人們為什麼而讀書?

怎樣安排時間讀書?

如何高效地讀書?

如何讀書,才能免於淺薄?

大學生應該多讀書,還是精讀書?

讀書有哪些樂趣?

讀書時如何做讀書筆記?

如何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

讀小說算讀書嗎?為什麼?

如何提高閱讀效率?

如何制定一生的讀書計劃?

·····

又或許可以從以上問答找出想要的。


別瞎想了,就跟你怎麼看小說一個樣。再說了,不動筆墨不讀書之類的道理你又不是不知道。


半夜回答,簡單說一下

看自己感興趣的書,我看書的時候經常幾種不同類型的書一起,一種看累了我就會換另一種,就像最近我一起看的書有冰與火之歌 反脆弱 把時間當朋友 別獨自用餐. 不要給自己訂製什麼讀書計劃,一天要看多少頁,想看的時候就拿起,不想看的時候就放下.

額,如果你覺得這樣做像是個拖延症患者,其實塔勒布也是這麼做的,但即使人家這麼做,一周也能保持30-60小時的閱讀時間,因為閱讀是他的一個興趣.

另外我不怎麼做讀書筆記, 學會像書中作者的觀點提問題,自己提問題,自己答.

PS.這是我以前自己琢磨出來的一個方法,後來看厚黑學的時候發現李宗吾也用這個方法.

先就說這麼多


圖書館,找一本。。然後看一會兒。。好的話就看完。。一般就隨意了。。無名讀書法之翻閱式。。


@帶三個表 表哥說了你,你肯定不樂意,其實我也不樂意,不樂意他沒有告訴你他為什麼說你。

這個問題下面的很多回答讓我想起了 吳遇安 的方法論。拆解已經不可拆解的單位,還說的天花亂墜,讓人云里霧裡。

--------------------------------------------------------------------------------------------------------------------------------------------

讀書就是讀書,題主問怎麼讀書,卻沒有問要讀什麼書。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小說可以泛泛地讀,經典可以細細地讀,學術可以深究地讀;

不同書也可以都用一種讀法,首先理解作者本身的意思,隨後經過自己的思考漸漸分辨、吸收(PS:這是一個短期又長期的過程,短期內除非你夠聰明夠牛才可以把書中正確的內容提煉出來,否則永遠都要對內容存在質疑,當隨著時間的流逝,許許多多的事實可以論證這個內容的確是正確的時候,那才是真正地讀完一本書

下次再來說說不同的人應該看什麼書和真正有價值的書。涉及到三觀正不正哦~三觀不正的千萬別期待。


看雜誌,喜歡從後往前看。


我自己的經驗。沒有好的書單,只有好的作者,你找到好的作者把他的書都買來讀就是了。

當然你有特殊目的去讀書不在此列。比如,你要做魚香肉絲,買本烹飪的食譜看著做就行了。

讀書是一種享受,別把他搞得跟完成任務一樣。


我並不建議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看書,關鍵是坐得主,看的進去。這都需要興趣或者壓力來促成.我看書一般是從頭開始看。


只有心靜下來才能真正的讀進去書,靜才會進才有機會去競!讀書無外乎靜!


我讀孫子兵法,讀了近三年,每看一句話先個本子抄下來,抄熟了然後腦子閑的時候拿出一句對應當下時事,對應古今,僅此而已


隨心而讀不好嗎,為何一定要遵循固定的方法


我覺得吧,什麼東西都是自己實踐過了才能領悟到方法,或者能更好地領會別人說的方法。看書看多了看久了,自然就有自己的心得和方法了,借鑒別人的其實意義不大,不適合自己的話用著也不舒服。看到過一個方法是做樹狀圖,把看過的某一領域的書,分成樹榦和樹枝,不斷消化,知道自己下一步要補充哪部分的知識。


很多人會用分析的方式去揣摩作者的中心思想,從文體的選擇到段落的安排再到詞語的點綴去一一推敲,這種方法很能鍛煉感性推理的能力,是一種陶冶情操的途徑,但美中不足的是太主觀。曾有一老師讀書方法是先讀一遍前言把作者寫書的初衷弄明白,再研究一下目錄結構把行文構思理清,然後找出一些作者的重要觀點,這本書就算讀完了,剩下的事就是自己慢慢悟,但這種方法很難普及。讀書和生活很像,有時候我們要有捕捉、感受、享受生活片段的能力,有時候我們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推薦閱讀:

那些動不動就引經據典的人是怎麼讀書的?
您看書挑出版社嗎?
2017年你準備讀或者已經讀了哪些書?
如何評價劉瑜和熊培雲?

TAG:閱讀 | 讀書筆記 | 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