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對少數民族加分做進一步規範?

湖北省:

湖北省高考少數民族加十分,歸僑加二十分。

可是加分的人有些是因為自己的外公是少數民族將自己改成少數民族加分,外婆,爺爺奶奶爸爸都是根正苗紅的漢族人,他們根本沒有去過少數民族的地方,不會語言,不了解傳統。還有些歸僑的孩子只是父母在國外工作入了那邊國籍,他們從小就在中國長大,不會說外語,這樣為什麼也要加分?這樣不會導致不加分考生的敵視嗎?十分就是北航和交大的差距


會造成敵視么?

高考時候我們班是全年級第一強化班,全班漢族;隔壁班有幾個回族,有加分,還有一個班有個瑤族還是啥,也加分。雖然我們成績比他們好,但是大家還是很生氣,就醬。可以說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接觸少數民族政策,也埋下了敵視的種子。


十分是北航和南大的差距,二十分才是北航和交大的差距。過來人,不解釋。


首先,給少數名族學生加分政策是國家扶持並激勵少數民族地區,提高少數民族同胞整體素質的政策,因為眾所周知,內地沿海大城市,佔據著最優秀的硬體、軟體教學資源,相對,偏遠的邊疆地區缺少很好的硬體等設施,並且也是鼓勵少數民族學習漢語,走出家鄉,學成建設家鄉。其次,國家政策對少數民族加分政策有嚴格的戶籍規定,絕大多數還是可以符合,也不乏有少部分通過私人關係與執法部門勾結修改戶籍民族等現象。這是需要加強監管監督的,政策還是需要發揚。


加分只是國家針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的一項,畢竟相對於漢族的人口數來說,少數民族還是少部分,而且大多數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域都比較偏遠,與沿海和發達地區相比教育資源的配置還是差很多的,國家要考慮採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少數民族也能享受到合理的教育資源分配。中國這麼多民族,為了維護繁榮團結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歷史上的朝代更替不也是民族間的鬥爭么,現在的東突和西藏還是民族間的矛盾。大到種族,小到民族,甚至家族,有一句話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想要和諧的把不同民族團結起來是很考驗領導人的智慧的,民族政策處理不好可是要出大事。加分政策在不同的地區也是不同的,我們那的話少數民族加20呢,但這個東西高校也明白,有的是人家認總分,但是到了分專業還是看文化課,有的也有一些別的限制。至於說那些感覺不應該加分的人也加了,這個可以細化民族政策的具體內容,但是也不能因為有這種人就全面排斥加分政策。個人覺得加分這個東西只是一個錦上添花的作用,最終還是自己的實力起決定性作用。


推薦閱讀:

哪裡可以查到自己的血統?
歐亞穆斯林民族是如何形成的?現狀是怎樣的?
烏魯木齊的漢人都是從哪兒過去的?
56個民族男女個一套民族服飾,一目了然。到了漢族這個憑空出現了5--6所謂的傳統衣服,誰能解釋下?
哪個民族才是血統最純正的突厥人?

TAG:教育 | 民族 | 少數民族 | 教育政策 | 民族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