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很多東西大而不強?
中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810727
中國製造大而不強,這句話是對了一半,的確有的中國製造產量非常大,營業收入也非常高,但是產值和利潤都非常低,這個是事實。
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品牌手機份額佔到世界48%,也就是人類每買兩部手機,就有一部是中國品牌。但是如果論產值和利潤,中國手機可就占不到48%了。
蘋果公司2016年賣了2.15億部iphone,佔世界14.6%;中國三強華為+OPPO+VIVO 2016年賣了3.157億部手機,佔世界21.6%;三星公司2016年賣了3.11億部手機,佔世界21.2%
然而對比一下營收,2016年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為1394億美元;三星移動部門的營收為894億美元,華為+OPPO+VIVO三家都沒有公布單獨手機的營收,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為1780億人民幣,就算全部算成手機業務的收入,也就是258億美元(6.9的匯率),OPPO和VIVO的營收大約也就是200億美元左右(估計值,VIVO低於OPPO),那麼三家之和也就是650億美元。
可以看出量比別人大,收入卻比別人低,收入都比不過,產值和利潤更是比不過,這個就可以稱之為大而不強。
然而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國民,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大而不強這四個字:中國是全產業鏈國家,大而不強是和本行業全球最強者比較。智能手機是個例子,我們說大而不強是和本行業最強的美國和韓國比較,但是比起其他國家我們是既大又強,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在產值和利潤上超過我們,我們是世界第三強。
再比如工程機械,這也是我國被普遍認為大而不強的產業,英國KHL集團旗下的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雜誌公布的2016年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國企業加起來銷售收入佔全球10.6%,從工程機械產業獲取收入能超過我們的只有美國和日本,我們是世界第三,德國工程機械公司的收入佔全球9.1%,雖然收入低於我國,但是其產值應該高於我國,也可以排我們前面,拿我們就是全球第四。
工程機械在國內網路應該經常被黑不如美國日本歐洲機械,但是呢我國再怎麼差也是全球第四,還是那句話,全球發達國家都有24個,我國排世界第四其實已經不錯了,只是我國是朝著超級大國去的,世界第四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的追求。
2016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
大是強的基石,先有大,然後才會有強,有了高的產量,有了高營業收入作為基數,才有可能有高產值和高利潤,你的營業收入只有一個億,怎麼可能創造三個億的產值,一個億的利潤呢?
我國凡是領先世界的行業和企業,在本行業一定是營業收入最高行列,反之我國凡是沒有發展起來的產業,其特徵都是營業收入非常低。
我們今天從數據來看看,中國哪些行業和世界的差距最大,我們主要從觀察中國進口的工業產品金額,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應該把哪些產業的國產化排在最優先的地位。。
2016年中國進口總額為15874.8億美元,當然這裡面大約三分之一是各種礦物原料和食品,例如2016年我們進口了各種水果和乾果 57億美元,糧食和食用油438.6億美元,也就是我們花了500億美元左右進口食品。
和食品相比,我們進口的礦石原料和石油天然氣更多,
2016年中國進口了鐵礦石576.6億美元,銅礦206.7億美元,煤141.5億美元,原油1164.7億美元,成品油111.4億美元,燃料油26.4億美元,天然氣164.9億美元。也就是我們花了差不多2200億美元進口各種礦物原料。
另外還買了原木162.1億美元,,固體廢物180.1億美元等等。
要搞清楚我們和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還是要看工業製品的進口,2016年,中國進口工業製品為11773.3億美元,佔了進口額的74.2%。我們看下進口的工業製品裡面,有哪些是進口金額比較大的商品,這樣我們也可以知道,中國最應該在哪些領域儘快完成產業升級,實現進口替代。
以下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總署。
(1)2016年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表(美元值)詳細信息-主要統計數據-數據發布-海關統計資訊網
第一大進口工業品是集成電路,2016年進口了2271億美元,佔了整個工業品進口總額的19.3%
差距到底有多大?2016年,中國第一大半導體公司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為303億人民幣,按照6.9的匯率,43.9億美元,而世界第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營收為549.8億美元,相差12.5倍
當然,海思是純設計公司,沒有工廠,和英特爾這種設計+製造的IDM比不公平,那麼我們就把海思和世界純IC設計第一名高通比較,高通2016年營收為154億美元,是海思的3.51倍
實際上,海思的晶元設計還是基於ARM的架構,中國真正算得上完全自主可控的晶元龍芯,2015年銷售收入只有1億人民幣,和英特爾是1000倍以上的差距。
晶元製造領域,中國第一大製造商中芯國際2016年銷售額為29億美元,世界第一大製造商台積電2016年銷售額創紀錄為297.65億美元,差距為10倍
晶元封裝領域,中國第一大封裝廠長電科技2016年銷售額191.55億人民幣,世界第一大封裝廠日月光2016年營收為628億人民幣(2017年4月底按照新台幣:人民幣=4.377:1的匯率),差距為3.28倍。
我們再看看上游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半導體生產設備不只是用來生產電子產品用的晶元,我們的LED燈,太陽能產業同樣也需要。
全球第一大企業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2014年營收79.4億美元,而中國的龍頭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兩大研究所四十五所+四十八所加起來營收為8.09億人民幣,相差63倍(2014年匯率按照6.4)
https://sanwen8.cn/p/2d5iYNv.html
看了上圖,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半導體生產設備我國世界市場佔有率只有1%,好消息是半導體生產設備世界上的主要玩家也就是美國,日本,荷蘭三家,其他國家都是渣渣,我國努把力就可以混到世界第四。
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
在晶元設計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3.5倍
到了晶元製造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10倍
到了晶元生產設備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63倍
這說明什麼呢,只有我們的下游國產需求方強大了,才能帶動上游的發展,
再說直白一點,如果海思,展訊,中興微電子,華大,大唐等等這些IC設計公司發展不起來,那麼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這些製造企業也就發展不起來;如果中芯國際,華力微這些製造企業發展不起來,那麼更上游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等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也別想發展起來。
中國進口的第二大工業品是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2016年進口746.1億美元,占工業品進口的6.34%。我們就查世界五百強數據,2016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公布世界營收最高的汽車公司德國大眾營收為2366億美元,世界第二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收入為2365.9億美元,幾乎不相上下。然而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汽集團收入是多少呢?1066.8億美元。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2.22倍
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 大眾豐田領跑車企榜單
然而上海汽車集團的營收基本來自合資品牌,我們以2017年第一季度為例子,上汽集團總共汽車銷量為大約165.6萬輛,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汽車(不計算五菱)銷量只有11.8萬輛,比例為7.13%,而大眾,豐田等幾乎100%都是自主品牌
如果按照自主品牌產量對比,2016年銷量最高的自主品牌公司長安集團128萬輛,而世界第一是大眾的1031.3萬輛,世界第二是豐田汽車1017.5萬輛。中國最好和世界最好相比,差距是8倍
全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2016年銷量之和為1052萬輛,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豐田的1017.5萬輛和大眾的1031.3萬輛。也就是說,一個豐田或者一個大眾等於全中國的自主品牌銷量之和
我們再看下汽車零部件,2016年按照福布斯的世界汽車零部件廠家百強榜,世界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公司是德國博世集團,營收448.25億美元;
而中國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廠家是延峰集團,營收112.42億美元,差距為4倍。但是請注意延峰集團是做汽車內飾的,技術含量嘛有點尷尬。
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名只有兩家中國公司,還有一家是中信戴卡,營收24.3億美元,和第一名的差距是18.45倍。
2016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搜狐
不過大家也別灰心,我國汽車零部件很多是在某集團下面的,比如山東濰柴的柴油發動機,就是濰柴集團下面的子公司,比如比亞迪自產自銷發動機,奇瑞同樣自產自銷發動機,同樣的還有浙江萬向集團,萬向不只是做汽車零部件,因此沒有進入這個排名。
我們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是儀器儀錶,2016年總共進口449.6億美元,我國尤其是科研領域,非常依賴從國外進口高端科研設備,雖然國產儀器儀錶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總體來說差距仍然非常大,例如基本上實驗室的高端科研儀器還是依賴進口。
2016年我國儀器儀錶整個行業的營收才9355.4億元,而進口就有3000億人民幣以上,這個數字非常驚人。
我們進口的第四大工業品是初級形狀塑料,2016年進口413.2億美元,這個可能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初級形狀的塑料包括各種以聚開頭的化工品,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環氧樹脂,聚碳酸酯等等。
初級形狀塑料裡面有沒有高科技產品呢,當然有,但是總的來說,這是個低端的工業產品。
2016年我國進口了2570萬噸的初級塑料,其中聚乙烯994.3萬噸,那麼聚乙烯產品我國是從哪些國家進口呢,是以中東及東南亞國家為主,其中伊朗佔比28%位居首位,沙特佔比26%,位居第二,阿聯酋佔比18%,位居第三,接下來是新加坡,泰國,卡達,基本都是第三世界國家。
再比如聚丙烯(包括丙烯-乙烯聚合物)2016年進口了457萬噸,
2016年12月PP進口數據概述_買化塑_全球專業塑料化工行業市場行情網站
聚丙烯最近七八年國內產能大幅增加,2010年我國進口依存度(進口量占消費量比例)還高達34%,2015年已經下滑到了16%。我國進口的三大來源國是韓國,沙特,新加坡,其中韓國進口較為高端,主要用於電子製造業用。沙特進口基本通用料為主,便宜。新加坡進口用來做人造纖維等。
5:顯示面板
恩,這個我國進口第五大工業品,2016年進口總額為318.5億美元,由於前面的初級形狀塑料和儀器儀錶都是個大類,所以也可以說液晶顯示面板是我國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
2016年我國第一大龍頭企業京東方營收是688億人民幣,2016年世界第一大顯示企業三星顯示的營收是1632億人民幣(按照韓元兌換人民幣165的匯率),差距為2.37倍
上游的差距更大,詳見我關於顯示面板產業鏈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61370
中國進口的第六大工業製品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2016年進口了278.3億美元。大家可能在想這是個什麼玩意兒,它包括工業和民用計算機及其零部件,例如硬碟,硬碟驅動,計算機,光碟驅動,顯卡,音效卡等等。想不到這個東西進口了這麼多吧?
我們當年玩台式機的時候就在想,主機+顯示器,就TM的機箱是國產的,從CPU,主板,硬碟,顯卡,音效卡,內存條全部是台灣或者外國的,這個今天有所好轉,因為個人用的計算機銷量在下滑,並且有的部件實現了國產化,例如顯示器國產很多了,紫光和西部數據也成立合資公司了。國內也有例如長城科技公司,2016年營收691億人民幣。
實際上,今天大部分計算機整機和零部件生產都是在中國大陸進行,很多是台灣企業在大陸設的廠。
中國進口的第七大工業品是未鍛軋的銅及銅材,2016年進口了263.8億美元,不過這個主要是資源型的初級工業製品。
中國進口的第八大工業品是醫藥品,2016年進口了220.9億美元,其實中國非常重視藥物的國產化,因為保障14億的人的健康並非小事,但是依然有藥物需要依賴進口。如果加上西藥的原料,那麼進口金額高達295.62億美元,可以排在第六位
中國進口的第九大工業品是飛機和航空器,2016年進口203億美元,我們為什麼要自主研發ARJ21和C919,因為這是進口排在前十的工業品。在民用航空領域,如果非要和波音和空客對比,我們大飛機是零。不過2017年5月5日,大家也知道發生什麼事了,C919首飛。
中國進口的第十大工業品是電子元器件,2016年進口了200.1億美元,這個大家可能有疑問了,為啥進口金額比我們感覺的要低?這個主要是我們腦海中的電子元器件和官方定義的電子元器件不一樣。
我們用的手機裡面最值錢的是各種集成電路(包括手機處理器,DRAM,快閃記憶體,基帶晶元,功率放大器,數模轉換,射頻器件等等),例如讓韓國三星和海力士利潤暴漲的內存晶元,這個是算在集成電路進口裡面;然後是顯示面板很貴;然後是WIFI,藍牙,天線,聲學器件,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電池,機殼金屬件,觸控馬達等,這些大部分都國產化了。
例如索尼的攝像頭模組工廠,已經在2016年賣給了歐菲光。例如金屬殼,比亞迪甚至還是三星的主要金屬殼供應商之一。電池連蘋果也用的中國欣旺達,德賽,ATL公司的電池。
倒是電容電阻這些電子元器件,我們水平還不高,依賴進口。
我們對比下中國和日本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不包含晶元和顯示面板),日本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京瓷,2017財年預計營業額為15200億日元,按照0.0614的匯率,大約933億人民幣,而中國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亨通集團,2015年銷售額為480.3億人民幣。差距大約在一倍左右。
然而亨通集團相當大一部分是做光纖光纜的,我們不看亨通這種做光纖光纜為主的企業,中國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歌爾股份,2016年營收為193.5億人民幣,和京瓷有大約5倍的差距。同樣的還有瑞聲科技,2016年營收為155億人民幣,和京瓷的差距為6倍。但是歌爾聲學和瑞聲科技都是做聲學器件的。
如果純看做電容,電阻之類電子元件的中國企業,例如法拉電子,順絡電子,艾華集團,都只有十幾億人民幣的規模,風華高新,三環集團規模大點,風華高新2016年營收也就是27.7億,三環集團2016年營收28.9億人民幣。
我們對比下日本六大電子零部件企業之一的村田製作所,2017年預計營收為12250億日元,大約752億人民幣,差距在26倍。
中國進口的第十一大工業品是醫療器械,2016年進口184.05億美元。
中國進口的第十二大工業品是鋼材,沒錯作為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依然有部分鋼材需要進口,2016年進口131.5億美元,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汽車用的鋼板進口的比較多,主要是有些在華外資車企也有固定的國外供應商。
另外還有農業機械,2016年我們進口了進口了120.78億美元.
基本上,中國進口比較多的工業品,主要就是這13類,其他還有天然和合成橡膠87.1億美元,其中合成橡膠有部分是高端產品。
另外新聞上比較關注的機床,進口的金額並不高,2016年我們總共進口才75. 1億美元,因為我國一年整個市場機床消費金額為275億美元,對外依賴度還是比較大的,進口依賴度27.3%。另外網路上經常提到的工程機械,我國進口很少,2016年進口33.2億美元,反而出口高達169.6億美元,順差136.4億美元。
還有一個國民非常關注的工業機器人,這個市場其實很小,2016年預計全中國市場容量大約285億人民幣左右,就算100%進口,也就是40多億美元,更何況去年國產機器人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態勢。
通過對進口工業品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們進口的工業品,有技術含量而且金額比較高的,集成電路2271億美元,液晶顯示面板318.5億美元,航空器203億美元,汽車整車和零部件746.1億美元,儀器儀錶449.6億美元,電子零部件200.1億美元,醫藥品220.9億美元,自動數據處理設備278.3億美元。
集成電路,汽車,儀器儀錶,液晶面板四大類的進口金額遙遙領先,金額全部在300億美元以上,分別占我國工業製品進口金額的11773.3億美元的19.3%,6.3%,3.8%,3.5%和2.7%,合計高達32.1%,其他的200億美元級別的有醫藥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航空器,電子零部件,分別佔比例為1.9%,2.4%,1.7%,1.7%,合計為7.7%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九類產品,集成電路的進口金額就相當於其他八類之和。
另外還有鋼材進口了131.5億美元,農業機械進口了120億美元。
這些產業目前升級情況如何呢?
1::毫無疑問國家最重視的是金額最高,佔了工業品進口五分之一的集成電路,
這個產業伴隨著中國下游電子品牌的崛起,已經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當然由於基數太低,落後會是長期現象,我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我會寫專文介紹。
2:汽車和零部件產業我不太擔心,未來十年是中國自主品牌大逆襲的十年,國產零部件產業也必然隨著自主品牌崛起,今年一季度國產汽車零部件公司業績全部在猛漲。
3:同樣受到國產電子品牌的帶動,國產面板份額在飆升,而液晶面板的進口正在迅速下降,2012年頂峰的超過500億美元,2016年已經下降到318億美元,京東方凈利潤在連創新高
4:航空器大家也知道,ARJ21已經商用,C919也在試飛了,未來五年可以商用。未來是可以預期的,但是這個產業和集成電路一樣,要做好10年,20年長期競爭的準備。
5:電子零部件產業,我國由於下游品牌的崛起,帶動國產電子元器件在以20%的速度增長,平均四年翻一倍,但是這個產業同樣基數低,還需要時間,這個我也會花時間寫。
6:儀器儀錶,大家都知道,我國科研儀器高度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儀器儀錶公司的總收入才9355.4億,而進口高達450億美元,超過3000億人民幣,2016年我國儀器儀錶公司收入增長為9.1%,利潤增長8.2%,而進口下降了1.13%,形勢是在向好的一面發展,但是差距還非常大,進口替代的空間廣闊。
7:醫藥品工業,我國2016年國產醫藥製造業的企業收入為2.806萬億人民幣,增長為9.7%,利潤增幅更高達13.9%,而進口醫藥品+原料為超過290億美元,增長為1.92%,國產的增長快於進口,也處於進口替代提升的趨勢。
8:醫療器械2016年我國市場規模為3700億人民幣,增長20.1%,而2016年進口為184億美元,增長為6.28%,進口的增長慢於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說明進口替代也在進行中。
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及其零部件),2016年我國出口高達1374億美元,下降9.8%,進口為273.8億美元,下降1%左右。巨額順差。
10; 還有鋼材,我國2016年鋼材產量超過11億噸,而進口只有1300多萬噸,主要來自日本,韓國等,進口依賴度只有1%,而日韓的進口,很多也是用於在華車企用鋼。
11: 國產農機
2016年中國農機工業增加值增速7.7%,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451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8%。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24億元,比上年增加了3.51億元,增幅僅為1.39%
農機在去年是屬於不景氣的,表現為利潤增長慢,但是收入增長仍然有5.8%,相比下農機進口金額去年下滑了7.6%,仍然在不斷進行進口替代。當然還是那句話,差距還是很大,體現高端產品需要進口。
從上面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國進口金額最高的13類工業品(不考慮初級形狀塑料和銅材這兩個技術含量較低的),全部在快速的進行國產化替代,由於有的工業品進口比例高,有的進口比例低,因此國產化替代的速度各有不同。
有的工業品,國產化程度很低,例如儀器儀錶,醫療器械,進口依賴度都在30%以上,航空器裡面的大型民用航空目前甚至國產幾乎為0,
而集成電路則是重中之重,不僅金額最大,而且進口比例高達90%以上。
另外我們一直關注的機床工業,2016年我國機床消費金額為275億美元,國產機床產業收入總體增長3.6%,達到229億美元,進口為75億美元,下降12.8%,進口比例為27%,機床工業作為國民眼中慘兮兮的產業,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逐步進行國產化替代,雖然這個有條不紊,在我看來還是太慢了。
2016年中國機床工具市場與產業運行分析-機床工具,機床進出口,機床工具市場-磨商網資訊
除了這些進口工業品大類外,
我國還進口了很多初級工業品,例如2016年進口紙漿122.4億美元,紡織紗線和織物167.4億美元,礦物肥料和化肥24.1億美元等等,這些初級工業製品,很多是來自資源國家的初級工業工廠的產出,我國進口是合理的,中國的發展還是要讓世界雨露均沾比較好,這也是中華文明實現和諧世界人類大同應該有的理念。
很多人會鄙視中國的低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
這個時候我就會問他,你到過工廠么,你認識幾個在工廠打工的民工,和多少個這樣的人聊過天,你知道他們老家在哪裡,他們文化程度多高,他們喜歡什麼嗎?
一個典型的河南、安徽、蘇北的農民家庭的孩子,沒有受過太多教育,初中文化。
如果務農,種糧食,一年的收入也就5000這樣。
勞動密集型的工廠可以養活他,他可以存下錢,可以用這個錢娶妻生子。可以用這份薪水教育他的下一代去造飛機、造高鐵,搞人工智慧。
這就是中國國情,需要一些吸收大量低端勞動力的產業。
當然現在過去有些變了,所以國家開始放鬆生育、投入機器人產業等產業升級項目中了。
另外算一個簡單的數學題,中國的人口14億,這個數字是美日英法的總人口=4+1+0.8+0.8=6.6的加起來的總和還有多一倍。
這意味著什麼?中國既可以做出大而不強的,也可以做出少而強的。過去做多了大,現在正開始做強的。也意味著中國走他們的路,可能會讓他們無路可走。
中國在2010年,工業總產值超過美國。
美國佔世界19.4%,中國19.8%(憑記憶不一定準。)但是,美國完成該產值勞動人口:1110萬。中國超1億!所以,美國只生產又大又強的。
比如蘋果公司,2015年營業額:2337億美元,員工11萬。
平均每個員工200萬美元以上!那些大而不強的都轉移給其他國家來生產。
不只是中國生產很多大而不強的,很多國家都是。
中國也生產很多強的,但是強的特點是高科技、高投資……更重要的:排斥勞動力!
比如:製藥。
典型大而強。但是製藥企業高投入,生產線基本看不到人。
還有很多高科技企業,晶元等等,越大的企業,單位產值下勞動力越少。
美國3億人。
中國13億。如果學美國,只生產大而強的,算他5倍勞動人口,5000萬。
中國就會剩餘5000萬以上的勞動人口。5000萬失業人口在社會上,會有什麼後果?
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具體情況,這個就是國情。
很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雖然看上去低端,比如:富士康。
蘋果公司只是設計,製造、銷售、維護,每部手機拿走350美元元的利潤。
富士康一部手機代工費0.7美元。(憑記憶,錯了請指正)但是,富士康容納了幾百萬的勞動人口。培養了技術工人,為中國提高了工業基礎。中國正在轉型,未來第三產業人口越來越多。
但是,人口就業問題是很大的問題。現階段,生產很多大而不強的產品是符合社會分工和需要的現實情況。大而強什麼樣才算,太抽象了
富士康算不算大而強?夠大了吧,強不強呢?中國的人力成本已經開始越來越高了
蘋果依舊不把組裝線全線轉移到越南 印度這種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還不算強嗎?不和世界老大比的話很強了
美國就一定大而強?真那麼強造福特號的龍門吊自己產啊,買上海振華的幹什麼
濕船塢也自己產啊
因為只發展了30年.或者說..穩定發展了30年..你的願望是好的...海里也很著急..但是基礎科學是急不來的....包括經濟的基礎建設...我們常看到的高達上的東西都是由最基礎的研發開始的.而且歪果仁的很多技術和設備對中國是禁運的....需要我們自己動手.....
缺乏核心技術與持續探索創新的能力
作為一個後發的工業國家,起初不光缺乏資金,也缺乏技術。當然只能夠先搞搞低端工業,才能夠積攢資金技術,低端工業一般對資金技術要求相對較低。越是高端的東西,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越高。像牙膏廠微軟等,為了維持自己的領先,每年的投入都是很高的,在工業後發國家的前期是很難承受的。中國在高端工業上的投入開始逐漸加大還是在台海危機和大使館事件後,國家和人民手裡的資金慢慢的多了起來,開始逐步地往高端發力了。太陽能電池、風電設備,高鐵、手機等等。尤其高鐵,對國內往高端發展的推動是很明顯的。另外就是產品接受度的問題了。對便宜的東西人們更容易接受,而相對貴重的物品人們更願意相信市場上已有的品牌,而不是新品牌。以前是電視洗衣機之類的家電,後來輪到電腦手機等,現在也是汽車了。
中國某些老年人的素質。
很簡單,因為先大了才能強,有規模才能談得上升級。德國,美國,日本……你們心目中的強國都是這麼起來的,我們還在路上。吃到第五個包子飽了,就說前4個都白吃了……
因為大的都不強,強的都不大,能大規模弄的,技戰術含量肯定不高,不然,你到哪弄那麼多高端人才,所以咯,金字?結構例來如此,你看是海軍好發展,還是陸軍好發展,兩者誰規模大?
人口,巨大的人口。到今天都沒體現出人口該有的強大。我們國內有過多複雜的一些因素,局限了許多人力物力的發展。
中國: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啊!我49年才出生,而且家裡窮得叮噹響,50-60年代才有一定程度的工業基礎和現代化,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算能好好發育一波,能追上其他人的腳步,坐在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上已經是竭盡全力了,更何況我今年才多大啊,你敢等我100歲時再看看我是怎麼樣的?
推薦閱讀:
※中國大陸現在為什麼這麼有錢?是政府財政收入多,還是藏富於民,普通老百姓的財富增量明顯嗎?
※中國到底什麼時候能原諒日本?
※如果抗戰結束後國共同意組成聯合政府,其後會發生什麼?現在的生活會有什麼變化?
※袁世凱早一步稱帝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為什麼中國很少有高智商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