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渝的國際大都市和高度國際化大都市的區別?

問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必須要說的是,希望成渝兩地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先排除自身地域眼光,因為成渝必須到協作的時候了,至少必須有這個傾向。其次我要說的是,我們不探討誰更好或者誰好誰壞,我們探討這兩個詞語對其定位的具體區別。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成都作為四川資源核心聚集地,也有對人口的牽製作用,有非常大的潛力,而重慶有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等資源優勢,也有非常大的潛力。但是四川不可能排開重慶,因為重慶現在是四川的一個必要的城市群拓展極,否則和重慶只有競爭沒有任何好處。而重慶也不可能不依靠四川,因為重慶作為一個直轄市,就和其他所有的直轄市一樣,沒有周邊地方的支撐,自身不可能有經濟上的優勢和發展。

從這點來說,我們來探討下國家對於這兩個城市的定位的區別,即國際大都市和高度國際化大都市的區別?以下引用《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作為開篇:

重慶發展核心:包括重慶主城九區,打造國際大都市。

成渝經濟區沿長江發展帶:以主城區為中心,長江黃金水道、公路、鐵路為紐帶。

成綿樂發展帶:以成都為中心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和城市集聚帶。

成都發展核心:包括成都五城區等,打造高度國際化的大都市。

成遂渝發展帶:培育成為聯接雙核的新型經濟帶。

渝廣達發展帶:建成東北部重要的經濟增長帶。

成內渝發展帶:以成渝鐵路和高速路為紐帶,要建成聯接雙核的重要經濟帶。


謝咬

老規矩,大白話開始,想到哪寫到哪

成渝地區現在已成為我國第四極 這個應該沒什麼太大爭議了 前幾年還有其他地區想爭一爭,現在也不用爭了,差距在逐漸拉開。

看一下中國,長三角地區靠的是一個好漢多個幫,上海多年的領先,背靠華東五省,有區位,有資金,有技術,有支持,有人口,有腹地,有口碑,有根基,上海這老大哥富了之後,它的模式也把周邊全都帶動的富裕了起來,不管是產業轉移了重污染行當,還是其他的家庭作坊模式起步,至少現在來看,情況是好的,多數的城市滬 杭 蘇 錫 常 寧 等等大片的大城市以及更多的常熟、崑山、乃至浙江農村等中小城市全部都爆發了,單純從城市機能和經濟角度確實已有了比肩中等發達國家的資本。

珠三角,受改革開放的巨大影響、政策的支持以及沿海的重大優勢,後來深圳這種牛逼城市的爆髮帶動,產業分工合作模式成熟多年,當年隨著全球經濟騰飛以及港澳的投資與引領,外向型經濟使珠三角的城市群全部快速成長,made in china走向世界,雖然現在不一定是好話,但這也是發展中國家向前追趕的必經之路,產業末端起步,產業轉型帶來的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這並不可怕,每個國家想要在國際競爭中站在上游,這是必須要走,轉型陣痛肯定有,如何減少影響才是關鍵。如此形成如今的珠三角城市群,雖然近幾年由於外部條件變化,本身核心競爭力也不強,導致最近幾年問題頻發,但依然是全國數一數二的發達地區,服務業相當不錯,在我眼裡,深圳在很多方面都可稱全國第一,全方位的領先實屬難得,而且,整個廣東人大都敢闖敢幹,真心佩服。

京津地區,我眼裡,這一地區比較特殊,北京的快速膨脹和經濟增長,卻沒能將周邊快速的帶動起來,反而是環北京 河北大圈的貧困帶、房地產。北京就像是個吞噬一切的黑洞,將周邊的精華都無限的吸入自己體內。

或許也會有人說北京對周邊還是有提升的,但我個人覺得北京的這種帶動與上面兩個地區完全不同,發展模式的不同以及資源的過分傾斜與集中,將北京周邊的中小城市全部壓死。這段時間比較火的北京功能向外轉移,具體什麼情況還看不出,信息太少,但以往首都圈的規劃做的並不少,效果卻不好,行政體制在中間起了很大的阻力作用。

保定的房地產開始瘋漲,個人來看,投機商可以賭一賭

成渝地區,我記得大概03年,發改委的一次工作會議上表示將成渝地區確定為區域規劃中的重點對象,當時還包括東三省的以瀋陽為核心的產業區。後來四川省堪稱集結了很大力量,包括聯合了四川重慶各種大學和社科院之類的,向發改委完成了一份關於成渝地區經濟發展的總報告,該報告好像還出了書,之後一路下來,成渝地區區域規劃逐步定型。

現在來看,成渝地區只有成渝兩個中心城市,而二級城市出現了斷檔,100萬到200萬人口的大城市,該地區幾乎沒有。能夠起到支撐作用的小兄弟太少,而孩崽子們卻很多。這就像湖北的武漢,提起湖北,大家想到的就是武漢,武漢後面還有什麼城市?湖北還有什麼城市可以跟其他省份的老二pk一下?曾有人抨擊湖北省集全省資源、滅了周邊而捧起武漢,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年西部大開發,甚至更早的三線建設,為成渝地區確實打下了好基礎,話說當年西部大開發,發改制定政策時本來也選中了關中地區 也就是西安那一片的,兩者相比,最後還是選了成渝地區作為發展重點,因為這一地區在自然條件、交通環境,經濟、可用人口、工業基礎、城市群的點布局以及基礎建設等方面全部都優於西安,還有就是,西安的生態更加脆弱,更缺水。

成都和重慶,在我個人眼裡,成都適合穩紮穩打,地區中心由來已久,更像是中流砥柱,無論外部如何變換,成都巍然不動的撐起四川經濟、民生大旗。重慶雖然也是中心城市,但在我眼裡更像是探索新發展模式的急先鋒,就如同當年的深圳,成敗未可知,但有探索才有改變,有改變才有創新,有創新才會有新發展新模式,才能將第四極的這個「錦」添上「花」。

成渝個人覺得還是不要總想著自己獨自如何發展,後面的一堆孩崽子也應該加大力度幫扶,眼光放的遠一些,大一些,目標要的是城市群、中國中西部最亮的星群,而不是自己獨舞。

像其他的規劃里提到的什麼完善基礎配套、繼續改善交通、優化城市結構布局之類的就不說了,這都是要自始至終貫徹執行的,進一步改善政府層面相應的管理協調機制,內鬥不是四川人的傳統。

政府層面,現在政府的主導性太強,不過這也是全國都如此,政府都抓招商引資,觸角越來越寬。客觀點說,幾年前不厚入主重慶,為重慶的發展注入很大活力,至少在經濟上是不錯的,如果這算是為重慶帶來一波高潮的話,現在中央這一次打虎,周的原因,現在四川官場也沒少折騰,希望未來四川能夠藉助此機遇,進一步凈化官場環境,提升管理服務水平,為重慶以及周邊的探索發展掃清官僚制度的阻礙。

希望四川明天會更好。


單純從文本解讀來看,成都「國際化大都市」強調的是它的區域帶動作用;重慶「國際大都市」強調的是其城市定位,發展願景。單純從文本角度,這種模糊化的表述是合理的,邏輯上也說得過去。

如果拋開文本,去辨析成渝之間的關係,以及區域一體的策略…我在知乎尚未得見此等高人,還望高人現身。


我認為從文字上看是這樣的,單單理解文字,成都的是高度國際化大都市,注意一個"化",化是變化的意思,為什麼需要變化?因為還不夠可以正常的說就是國際大都市,還需要努力,這是最重要的。高度的意思是說,很快,或者說離可以不用加」化「比較接近。國際大都市,證明已經到了一個正常的,可以直接說的。意思也就是定位上面:重慶應該要高一點。從國務院的定位來看,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被賦予建設國際大都市重任。


化這個字表示還在路上!比如工業化、現代化!工業化的結果就是工業國,現代化的結果就是現代國家!我黨對定性是把握得特別準確和嚴格的!因此,這兩個城市中的國際大都市定位更高,高度國際化是在國際大都市的路上。


不扯什麼狗屁定位,目前來說成都國際化和社會發展程度吊打重慶沒毛病。


好無聊的問題


推薦閱讀:

TAG:城市 | 成都 | 城市規劃 | 重慶 | 成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