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工作中有那些經歷印證了《反脆弱》中的觀點?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家其實沒有政府?
為什麼負債對你不好,以及為什麼我們通常所說的「效率」根本缺乏就是效率?
為什麼政府和社會政策保護強者,卻傷害弱者?
為什麼你應該在還沒入職之前,就應該寫好辭職信?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為什麼拯救了更多的生命?
尼采有句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就像人的骨頭承受壓力和緊張會變得更加強壯,謠言或暴亂在有人試圖壓制它們時會變本加厲一樣,生命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受益於壓力、混亂、波動和不確定。
暢銷書《黑天鵝》告訴我們,發生概率極低的事件和無法預測的「黑天鵝」事件,在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的身上都會發生。在《反脆弱》一書中,塔勒布告訴我們在不確定的世界中的生存法則,他找到並定義了「反脆弱」類事物:每一個事物都會從波動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損失,脆弱性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反脆弱性則是指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從混亂和不確定中獲利。
反脆弱類事物不只受益於混沌,也需要適時出現的壓力與危機,如此才能維持生存與實現繁榮。作者還認為,不確定性是件好事,甚至有其存在的必要,並且建議我們培養反脆弱性的特質。反脆弱性超越強韌性或堅固性:強韌性只能夠抵抗震動和維持原狀;反脆弱性則會讓事物變得越來越好。此外,反脆弱性還可以避免預測誤差,並且保護事物不受負面「黑天鵝」事件的影響。
這本書大談試錯法、人生的大小決定、政治、自治市、戰爭、個人理財、經濟體系和醫療系統……風格獨樹一幟。《反脆弱》性是我們生活在不確定世界中的「導航儀」,也是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的終極自保指南。
哎,都不是高端玩家。
其實,「反脆弱」只是一種相對論,也是一種思維方式。現實生活中太多了。此書沒出來的時候就接到中信的贈書,此書確實有點晦澀難懂。我在專欄也發表了書評: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反脆弱 - NG吧,菜鳥 - 知乎專欄
反脆弱的觀念,是現代社會一種缺失,很多人缺乏反脆弱,就是因為害怕選擇。選擇是一種權利,卻被我們誤解為付出成本。真是悲哀。反脆弱,只是對隨機性的社會提出一種掌握自己生命的一種方式。以下是我總結的簡單論證關係。以下是案例:買房和租房,簡單辯證。相親和戀愛:
升學或者就業,同理可得。《反脆弱》這本書流行了一段時間了,其中的句子至今還會被人們時不時提起。按照作者的觀點,新書是脆弱的,很多都會被時代丟棄,反而是那些老書有更大的幾率在百年千年後還被人閱讀,就像你或者你的子孫都不會想著去升級一幅油畫,但你卻肯定會在幾年內更換你的手機。經典會從時間中受益,會從人們的批評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反脆弱》這本書,在我看來,也會成為經典。只是這本書的內容繁雜,其中有不少警句,但若是只讀警句,那未免有買櫝還珠之嫌。所以這篇書評只打算從兩個單詞講起,說說這本書的邏輯架構。《反脆弱》的作者說過,凡是太無聊的東西,他不會去寫,他用這樣的機制來確保他寫作的質量。本文的作者在這裡借用的是另一個機制,飢餓,寫作本文時,作者餓著肚子,故而沒工夫說廢話。至於為何這樣,且聽下文。
所謂反脆弱,最好的解釋是尼採的話「那些殺不死我的東西會使我變得更強大」,本書作者的背景是風險管理,他認為:金融領域的風險是源自於金融系統自身的脆弱,而改正的辦法不是更多的監管,更少的貪婪,而是使這個系統變成脆弱的反面,即不是由於外界條件的變化而受損,而是從外界環境的變化中獲益,由於英語中沒有這樣一個詞,fragile傳統的反義詞robust作者解釋為在變化下保持穩定,而非從中獲益,所以作者不得不造出anti-fragile這個詞來。然而作者不僅將antifragile的概念局限在金融,而是推廣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獲得反脆弱,有兩個秘訣,一是option,二是negative。先說option,這個從金融中衍生的詞本意是這樣的,你只需支付相對很少的成本,就能獲得一種權利而非義務去在設定價位購買或賣出某股票。Option常常在金融中被作為一種保險,option給你一種安全感。筆者新婚,在想婚禮上該說些什麼時,忽然想到一句Love is Leave Option Via Experiemnt,取其前四個字母的組合。愛是具有越挫越勇的性質的,當一個女生說她沒事的時候,實際上她在說她有事,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為她的確有事,但是她心裡想著她愛的人,這份愛讓她覺得自己沒事,在面臨變故時,愛情的力量會讓你變得強大。回到option的定義,因為你愛上一個人的要付出的是有限的,而愛情帶來的心流體驗則是無窮的。同理,一種愛好,一份喜歡的工作,其對你的幸福感的提升都是不可估量的。愛在本質上,是給你打開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門,新近流行的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中,愛是使男主角改過自新的動力,這也是這部片子不同於內地青春片的原因。這部電影中的愛,是面向未來的,而那些充斥著墮胎的國產青春片,則是以愛的名義剝奪了人的選擇。而廣為詬病的「直男癌」的問題根源在於剝奪了另一半選擇的權利。回到option,人工智慧中的象棋的程序本質上每一部計算的就是下那一步棋能給自己留更多的後手,能使自己不至於走幾步就沒有棋走。面對人生的選擇,也要選擇哪種能夠帶給自己更多option的選擇,所謂路越走越寬才算走對路了。至於如何獲得option,唯有不斷的嘗試。獲得了選擇權,你就不必如同一個先知那樣,去精確預測未來。未來是不可知的,有更多選擇的人就是有準備的人。能給你愛的人更多選擇的人也才值得被珍惜,通過實驗去發現好玩的東西,給你自己或你愛的人權利,而不是義務去實踐你發現的機會。所以還是如《遺憾》這首歌中唱的「要想體會人生,就要多愛幾次」。
另一個詞是negative。正如沒有證據證明某句話是錯的並不意味著這句話就是對的。看到一萬之白天鵝也不如一隻黑天鵝更能增長我們對天鵝的認識。Via negative提醒我們要從反面看問題。舉個例子,說如何長壽的文章那麼多,可是唯一一種被科學實驗證實的能夠延長壽命的方法是少吃東西,即時不時的餓一頓,具體可以看BBC的紀錄片「進食,斷食與長壽」。具體來說,就是少吃糖少吃碳水化合物,少吃一切我們捕獵的祖先們吃不到的東西。先說糖類,蘇打飲料,包括大部分橙汁,都含有太多的糖分,對這些飲料的過度消費,是導致當代醫療成本上升的不可忽略的原因。正如污染企業需要交排污費,香煙企業需要交高額的懲罰性稅金一樣,軟飲料廠商也需要在他們的產品上標識警告,同時繳納高額稅金來不錯其產品的負面外部效應。而間斷性的斷食,可以啟動身體的自我修復程序,通過時不時的讓身體經受一些小的折磨,會讓你變得更強壯。類似的研究還有嚴寒可以讓身體里不好的白色脂肪變為棕色脂肪,也就是說凍凍更健康。這正應了古語「要想小兒安 三分飢和寒」。以上的都有嚴謹的研究支撐,而國人所謂的從小吃地溝油長大,已經百毒不侵了,則是一種不夠精確的對反脆弱的表達。飢和寒,都是古爾有之的,身體早已進化出相應的機制應對,只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剝奪了我們飢和寒的選擇,從而使身體內相應的機制用進廢退,而地溝油,則是我們身體從來沒有應對過得東西,不可等而視之。同理,資源的詛咒也是通過大量的easy money讓一個國家剝奪了「飢和寒」,從而無法面對不斷變化的經濟圖景,或者說,朋友圈剝奪了我們信息上的「飢和寒」,讓我們能時時刻刻看到每一個朋友的狀況,從而使得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到更重要的事上,針對這一現象,還出現了一個新詞來描述FOMO(Fear of Missing Out)來說明由於社交媒體嘗試的焦慮與煩惱。所以間斷性的戒除朋友圈和斷食一樣,對你的認知健康也是必要的。這裡的via negative,是提醒我們關注知識的負面。正如福爾摩斯調查時從狗沒有叫找到案件的突破口,證偽的信息價值更高。回到我最喜歡的話題-愛,愛,就是要能夠拒絕一座玫瑰花園,而專註於每天修建一隻玫瑰,所謂修建,就是不要讓這個玫瑰過得太舒服,太無憂無慮,只有這樣才能給這一隻玫瑰更好的生長機會。
Option和via negative表面看起來,一個是給你選擇,另一樣則是拿走你的選擇。但實際上,都是一種讓你自己變得在未來不可避免的變化中獲益的方法。拿走你的選擇,是因為生命和愛情,自身就具有反脆弱的性質,你需要做的只是不要阻礙反脆弱去修復自身。所以說很久沒有生過病的人容易生大病,沒有吵過架的情侶容易一吵就分。而對於那些本身不具有反脆弱性質的東西(這類東西更多是人造的),比如你的職業選擇,比如你的退休金,你需要的是給自己更多的option。
我曾問過許多讀過或者了解《反脆弱》這本書的朋友,要他們三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內容,這裡給我的回答,算是本文的結尾「我相信所有有生命的有激情有風險的事物都是能夠且應當從變化中獲益的,我們不應該去打擾他們,比如venture capital(嘻嘻,我就是在說上海的風投損失賠償的事)。我認為所有人造的複雜的機制都應該添加更多的選擇,而對於那些減少了其他人選擇或者反脆弱的人與機構,應對讓其承擔相應的後果。如果我們能夠讓那些過去具有反脆弱的東西保持反脆弱,而又能讓新的科技帶給我們更多而不是更少的選擇,那麼我們可以對未來保持理性的樂觀」
我認為反脆弱理論暗合近年來流行西方社會學界的風險社會理論。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風險社會理論創始人烏爾里希·貝克教授曾說:「「階級社會的推動力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 : 我餓 ! 風險社會的驅動力則可以用另一句話來概括 : 我怕 ! 」為什麼害怕么?不是需求的不滿足,而是對外在世界不確定性的恐懼和焦慮。大的方面包括環境問題(北京霧霾),食品安全,就業難,房價高……個人方面則包括對高失業率、低薪金、高生活成本、高離婚率、政治安全等。十年前進國企還是鐵飯碗,現在卻可能是個雞肋。再比如十年前做大學教授可能意味著名利雙收,現在隨著大學人事制度的改革,大學越來越像企業。外界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個人對外界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小,因此內心充滿焦慮。為應對這種焦慮,幾乎每個大學生都在問未來應該選擇怎樣的道路,現在該做怎樣的準備。我大三的時候,身邊的同學不停地煩惱保研、工作還是出國,似乎選擇哪個方向,都充滿了艱難。但是,這種煩惱更在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的焦慮。應對不確定性加大的未來,或許最適合的是做好現在的事,這樣在未來的每個選擇前,都有足夠的籌碼。
和女朋友吵架n次,每次都很愉快地和好了,但吵架一直持續,感情越來越好。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一切事物都會從波動中獲得收益或遭受損失,事物的發展從來都是非線性發現。反脆弱就是波動性和不確定性帶來的收益。作者根據這個核心觀點,推演出了以下理念如下:一、我們的世界是由極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發生的事物主導的。我們所熟知的「80/20」法則,美國出版業就是「97/20」法則,97%的圖書銷量是由20%的圖書創造的。二、不要相信中等風險事件,也就是不要相信穩定。人們一般都明白高風險和零風險的概念,但是中等風險則有很大的迷惑性,因為它受巨大的測量誤差的影響。
三、觀察過去的經驗得出未來的規律,出現的問題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因為相同的過去的數據既可以證明一個理論,又可以同時證明另一個完全相反的理論。如果你明年還活著,可能意味著你更接近長生不老,或者你更接近死亡?
四、預測是不靠譜的,但是我們可以判斷出哪一個事物是脆弱的,哪一個事物是強韌的。我們只要押注脆弱的事物最終會崩潰即可。所以作者每年都拿出兩三分錢,押注黑天鵝的發生(在其他人眼裡是黑天鵝,在他眼裡並不是黑天鵝,因為他判斷遲早會發生);而其他人,卻拿出一元錢,每年賺取兩三分錢,押注黑天鵝不會發生。不要試圖準確地預測「黑天鵝事件」,要把精力放在準備而不是預測上。五、證偽是接近真相的最好辦法。作者很推崇波普爾的一個思想,利用負面例子,而不是正面證據接近真相。我們的知識是無法通過一系列證實性的觀察結果得到肯定。應用到生活,共有以下方法:一、機遇比能力重要。1.不要指望人生是線性發展,並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並非能力提高了就升職加薪。在廣闊的現實生活里,確定性事件和不確定性事件至少同樣多。為了實現收入指數性增長而非線性增長,你必須尋找新的增長點。對內,改進方法,改進流程,提高效率。對外,尋找新的機遇。2.永遠在自己的投資中保持對高風險的小額追逐。不要把能力看的比機遇更為重要;要積極的尋找機遇,而不是埋頭於培養能力。機遇無處無在,比我們想像的多得多;當然,風險無處不在,也比我們想顯得多。比如應該常給高薪職位投簡歷和面試,投入很低,但是一旦有成功就獲益匪淺。當我們以便宜的價格買入——當不對稱性對我們有利時,我們不需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付出的很少,得到的卻可能很多,這就是反脆弱性。3.運氣決定成敗。作者說,「躺在失敗者墳墓里的人有如下共同點:勇氣、冒險精神、樂觀,等等,同那些百萬富翁一樣。或許具體的技能不同,但真正使兩者不同的最主要因素只有一個:運氣,只是運氣。」想想看,十幾年前,兩個文學造詣相當的年輕人,一個人選擇了紙面媒體,另外一個人選擇了網路媒體,在上面發表作品。十年之後,可能前者也寫了一些有影響力的文章,並且也出了幾本暢銷書。而選擇網路媒體的那個人卻成了唐家三少,每年的版稅高達1億多。二、通過負向方法尋求成功:下棋高手通過不輸棋而取勝;人們通過避免破產而致富(尤其是別人破產時)。如何建立反脆弱系統。作者提出了一種solution.就是建立極端事物的杠鈴策略。利用正面黑天鵝事件,避免負面黑天鵝事件。用有限損失換取無限可能收益。正像天使投資一樣。小額多公司投資。就像二戰中瑞士銀行業既下注希特勒又幫盟軍。那麼作者是如此闡釋這一觀點的了:
杠鈴的意思是什麼?我用杠鈴(一個杠軸,兩端加重,供舉重者使用)來將極端情況分隔開。在我們的語境中,杠鈴策略不一定是對稱的,只是說,它由兩個極端條件組成,中間空無一物。你也可以用更技術性的語言稱其為雙峰策略,因為它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模式,而 不是單獨的中庸模式。起初,我用杠鈴來形象地描述在某些領域採取保守策略(從而在負面的「黑天鵝」面前保持強韌性),而在其他領域承擔很多小的風險(以開放的姿態迎接正面的「黑天鵝」)的雙 重態度,從而實現反脆弱性。一面是極端的風險厭惡,一面是極端的風險偏好,而不採取「中 等程度」或「溫和」的風險態度,因為這種態度實際上是騙人的把戲(人們一般都明白「高 風險」和「零風險」的概念,但是中等風險則有很大的迷惑性,因為它受巨大的測量誤差的 影響)。但是,得益於它的結構,杠鈴策略有利於不利風險的減少,也就是能消除毀滅性風險。
舉一個過馬路例子來闡述這個策略。
現在有行人在A點,如何去到D點了。我觀察路人一般有兩種路徑:
- 不管車流狀況,橫穿馬路,從A到D點;路程最近,但萬一碰到瘋狂的司機容易引發事故
- 從A走到B等待紅綠燈穿行到C,再等紅綠燈過到D;優點是安全,缺點是路程遠還要等兩個紅綠燈,時間上用的比較久。
- 但實際上還有第三種解決方案。昨天逛街看到有一個妹子很聰明,她是直接在A點等BC間紅綠燈,然後直接穿行到D點。安全性和路徑最短兼得。這裡她採用了一個策略:非對稱性杠鈴策略。這裡的問題是如何安全又快速過馬路從A到D?原因在於拆解了這個問題,什麼時候安全?中間沒有車或者更進一步車流斷時候;什麼路程最近——兩點之間直線最近。而這兩個變數是相互獨立的/或者不是一回事,所以可以組合成一個非對稱解決方案。而非只看到快捷——方案1;或者只看到安全——方案2.有時候魚和熊掌可以兼得。
杠鈴策略的應用領域很多,比如作者舉例的投資策略選擇。
如果你的90%的資金以現金形式持有(假設你不會受通貨膨脹的影響),或以所謂的「保值貨幣」儲存起來,而剩下 10%的資金則投資於風險很高或者說極高的證券,那麼你的損失 不可能超過 10%,而你的收益是沒有上限的。如果某個人將 100%的資金都投入所謂的「中等」風險的證券,那麼他很可能由於計算錯誤而承受毀滅性的風險。因此,杠鈴策略彌補了罕見事件的風險不可計量且易受錯誤估計影響的問題,也就是說,金融杠鈴策略的最大損失是已知的。
上面的問題本質是既想資金安全,又想獲得高收益;一般的common wise是:你如果想獲取高收益必須冒高風險,或者你想安全就必須忍受低收益。但是安全和收益是兩個不同的事情,可以看看達成資金安全有多少種解決方案;高收益有多少種方案然後,以滿足某一點(安全或者高收益)來滿足另外一點。拆解維度。尤其是時間維度。
關於通過拆解時間維度達成目標的事例,可以舉一個曹操的故事。想當年曹操很想殺害禰衡但是又不想擔負起殺臣的惡名,避免天下文人抨擊。所以他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孔融著有《薦禰衡表》,向曹操推薦禰衡,但是禰衡稱病不肯去,曹操封他為鼓手,想要羞辱禰衡,卻反而被禰衡裸身擊鼓而羞辱。後來禰衡罵曹操,曹操就把他遣送給劉表,禰衡對劉表也很輕慢,劉表又把他送去給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黃祖對殺害禰衡一事感到十分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
好一個借刀殺人。曹操的問題是如何殺了禰衡又不被天下人說道?拆開了來看是禰衡死,但表面上又與自己無關。於是創造了一個借口—讓禰衡出使劉表,而禰衡素來傲慢肯定會得罪劉表,借劉表之手除自己心頭害。計謀雖妙,但被劉表識破。劉表也學曹操將其派給暴脾氣黃祖,粗人黃祖可不管名聲。一怒殺了禰衡。死了一個禰衡,笑了劉表和曹操。其實曹操不僅僅用此謀略殺了一個禰衡,還有呂布(借劉備之口,世俗包括呂布只知道罵劉備,可不知其實決策權在曹操手裡,真實是曹操也想殺呂布同時知道劉備也怕呂布活著不如一石二鳥讓劉備背黑鍋。),張綉(多次背叛曹操,搞死了愛將,兒子,自己也差點死了,還搞得曹操夫妻婚姻破裂;但在張綉又一次投降後先忍著然後數年後安排其死去;同時賈詡童鞋也巧妙利用張綉之投降(之死)完成了完美的跳槽)。
對問題降維。拆解問題,應用極端對立的手段/策略。以獲取魚和熊掌兼得之妙。 其實基因也大量應用這種拆開時間維度的非對稱解決方案。
比如我們對外界信息的響應系統分為兩塊,丹尼爾·卡尼曼所分的系統1和系統2;一個經濟快速節約,一個理性緩慢費力。兩種分區對應外界各種極端的刺激,做出最適應性響應。比如DNA解碼次序。為什麼我們所謂理性腦是在17,8歲時候才逐漸形成了。為什麼青少年總是叛逆了?總是愛冒險,愛瘋狂?而20多歲後才逐漸和主流社會理念一致了?我們可以設想:如果DNA設計當我們很小時候就很理性那麼我們的觀念就很上一代很趨同了,一代代觀念如果不能更新,就像一直用DOS系統是不可能搭載現在的魔獸世界。這也是非對稱性DNA解碼設計。比如我們一般人都恐高,但同時也有少數人就是愛高。(就像現在徒手攀岩屆的第一人Alex就是喜歡在高處,他朋友說「這個變態,站在懸崖峭壁比做愛還興奮,而我們都嚇尿了」。)
你想讓某蒙古/新疆經濟崩潰,同時還讓對方感謝你?
比如怎麼逃出圍城?(比如當年太史慈突圍)
比如教父裡面經典語錄「keep your friends close,and your enemies closer.」
總體思路,你要用很短很短几個詞表達目的;考慮最大風險威脅;然後想想可以簡化成幾條要求,滿足一條同時再想辦法滿足另外條件。如何拆解維度,尤其是時間維度。
原文:http://www.antifrail.com/%E6%9D%A0%E9%93%83%E7%AD%96%E7%95%A5-%E9%9D%9E%E5%AF%B9%E7%A7%B0%E6%80%A7%E8%A7%A3%E5%86%B3%E6%96%B9%E6%A1%88/
一我認為一個前不久看到的知乎回答就屬於反脆弱的實例:@采銅 在你為什麼關閉評論?談過為什麼不關閉評論的原因:
這就是我不關評論的50%的原因。另50%的原因是,如果我關閉了評論,我永遠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從評論中(外界打擊)中發現自己的錯誤(收穫信息),以求改正(改善自己)。這大概就是反脆弱的思路之一吧。
二
力量訓練的時候,其實是在小規模的撕裂肌肉,肌肉癒合的時候,就變得更加粗壯了——更有力量、圍度更大。這大概也是反脆弱的表現。三不僅僅是動物,植物也有這種現象。小時候,家人自己發豆芽。不只是把豆子泡起來,還要在上面壓上點兒重物,他們解釋說這樣發出來的豆芽更粗壯。如果確實有這種規律,那顯然也是反脆弱。拿外匯保證金交易來說,無論你有多麼豐富的交易經驗,你只能解釋已經發生過的歷史,對於未來的行情,你的經驗抵不過隨機的波動發生。所以投機就是在波動最大的時段利用隨機的波動賺錢,隨機波動越大越好,因為你一定帶著止損。
一看書名就知塔勒布。不過覺得還是&<隨機生存的智慧&>最值得看
《紙牌屋》第二季中的克萊爾完美演繹了什麼叫做「反脆弱性」。
舉個栗子:
有統計顯示, 如果「遇見」僅指相遇,那麼以每天能碰到1000個以前從未相遇的人來計算:當你80歲的時候,你累計會遇到2920萬個不同的人。會打招呼的有39778人,能夠認識的有3619人,會和275人親近。
但最終,都是會失散在人海。而兩個人相愛的概率,是0.000049。
這是一個"脆弱".
現實中,你遇見相愛的人了嗎?假使你遇到了,你相信你是小概率事件成就者嗎?假使你沒遇到,你相信這個掩藏一定統計理論的數字嗎?這數字能說明什麼嗎?能表示愛情是什麼?預見愛情又是什麼嗎?在沒有愛情並嚮往愛情的時候如何良好地處理與他人的「遇見」,在「遇見愛情」並沉浸在愛情里的時候如何持續地經營,甚至在沒有愛情又不嚮往愛情的時候如何淡定而獨立地生活, 這就是「反脆弱」。這問題描述,有出版社軟文的感覺。
既然世界更多的是隨機性,那麼在隨機的面前更有效的可能是盡量多的嘗試,但是記住不要玩俄羅斯輪盤賭。
各種折騰後來居上,這就是反脆弱。g反脆弱性映射到現實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的?
這裡不妨用「周一見」的人設崩壞事件來分析:
@吳亦凡、@陳冠希、 @泰勒 ,
他們不就是約炮界脆弱、反脆弱和強韌的最好例子嗎?
不過考慮到吳團隊的律師函,還是點到即止吧。
吳團隊公關一再擦槍走火,又有諸如王思聰、向太各種輿論紛至沓來,除了用高射炮打蚊子之外,早就掉進黃河裡洗不清了,對於外界輿論也只能虛張聲勢找外援了;
至於陳冠希,人家倒是大方,幾次採訪供認不諱,還順應這股輿論之流在國外開設了自己的時尚潮牌CLOT,唱歌方面也偶有斬獲,這不就是牆內開花牆外香嗎;
而霉霉就更厲害了,20是什麼,這當然不是她的年齡,據說(證據確鑿)現在又和抖森談起了戀愛,人家作為流行歌后,把前男友寫進歌里也漸漸成為了一種潮流。
泰勒對歌迷反應的不屑一顧,專輯照樣大賣;
陳老師對影迷反應的從善如流,轉職成功;
只有吳的公關企圖鎮壓,反倒越演越烈。。。
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同樣;
粉絲可以成就明星,
就同樣有能力毀掉明星;
有時候坦陳錯誤傷害感情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侮辱粉絲的智商。。。
更多內容來自微信公眾號:Fun-Plus
作者:峰少鏈接:知乎專欄來源:知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金屬工藝不早告訴你,彈簧過度施壓或拉伸則不能複位嗎,但也要看那金屬是什麼材質?世界只有分有產,無產,地方和中央4快模板的幾種組合方式。沒有什麼穩不穩固的。萬變不離其中。不論怎麼變,前提都必須有一種核心元素為平衡點。一切事物均以捨得為平衡的兩端。直白點說,貨幣不流通如同廢紙一般,湖水不流動會發臭。世界只有兩種循環,良性和惡性循環。所謂的反脆弱性和不確定性只不過是體現在時間而已。但人類的生命時間是有限的,他能看到的結果只是時光的一幕罷了。其實兩種循環就代表著大自然的定律是固定的,人類好奇心作祟想改變自然規律。從微觀看一切均不確定,從宏觀看一切均以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感觀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類的幸福度。人類存在的意義就是不斷挖掘大自然的秘密而已。當大自然秘密被掏空,重回原點。
首先,我想先解釋一下什麼是反脆弱。
反脆弱是物體的一種屬性。
脆弱的物體,比如說玻璃和瓷器,當他們遇到波動就會摔碎。還有一些物體,比如說木頭,即使木頭摔到地上也不會碎。木頭是從波動中既不會受益,也不會遭受損失。具有反脆弱性的物體,最大的特徵是能從波動中受益。舉幾個具有反脆弱性的例子
管理系統。
越是健全嚴密,層層分明的系統越是容易從波動中受到損失。如國家電網。一旦國家電網出現什麼問題,常常是局部斷電。一片區域,幾百戶人家同時停電。而如果是只有五六個人的小管理系統,每個人對於其他人所要承擔的責任都非常清楚和明晰。即使出現某人的特殊情況,也不會對整個管理系統造成嚴重的損失。工作。
計程車司機vs銀行工作者表面上所有人都會羨慕在銀行工作的這個人,開計程車畢竟收入不穩定。但是,一旦發生金融危機,銀行工作者一定會受到衝擊,甚至失業。計程車仍然有生意,並且有可能,獲取比平日更多的利潤。銀行的工作是非常穩定的,毋庸置疑。但這種穩定性也具有脆弱性。
脆弱性是指一旦波動發生,將會遭受無法避免的嚴重損失。
反脆弱性是指,一旦波動發生,將會從中牟取暴利。而這個波動,指的是黑天鵝事件。改變世界的90%事件都是黑天鵝事件,你無法用任何科學的方法或系統的理論去提前預測。
顯而易見,相對於銀行工作,計程車司機的工作則具有反脆弱性。我是學園林規劃設計的。
我們種的野花是需要練苗的 就是讓植物幼年受凍等 這樣能增強花卉累的成活率
比如我在雲南農家拿回來一支臉盆里養的多肉植物,他整天在戶外風吹日晒,千里迢迢帶回北京時 遍體鱗傷 許多多肉葉子都蔫了 但是種下去後生命力非常頑強 長出許多新的枝條 長得非常茂盛 ,比溫室的苗子成活率高很多。
在規劃設計中,如果採用自上而下 設計師自己決定場地功能 設計方案的話 會很脆弱,有許多考慮不到的地方,一種反脆弱的設計方法是自下而上,比如草坪開路或者園子里的椅子放在哪,是先不做決定,讓居民自己決定 他們走得最多的路 會踩出一條小徑 後續設計師就變小徑為正式小路;比如園椅,隨機放一些可移動的座椅 觀察遊人如何用這些椅子 把他們都移動到哪些他們最喜歡的地方 ?根據觀察結果選擇最合適的地方。反脆弱性是一種狀態,或者是一個系統。反脆弱性可以是一個決定,一種生活態度,也可以是一個策略。事物(或者是抽象的思想,決策)是否具有反脆弱性,要放在其所在的系統里去判斷,反脆弱性是相對於脆弱性而言。
意識是具有反脆弱性,和你說「不要去想女人(男人)「,你越去阻止思考它,它越是頑強的出現在你的思考中。
水壩具有脆弱性,水壩建的越高,水也上升的越高,從用水壩來阻擋流動的水來說,水壩具有脆弱性。簡單說,反脆性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策略,以犧牲局部利益的代價(但是這種犧牲對於整體利益來說是可控的),來換取整體,或者更多的利益。
生活中為例,你的公司有一個供應商已經合作多年,這家供應商供貨速度快,質量好,售後也好。如果你為了保持好良好的運作現狀,害怕影響供貨,而認為不能得罪這家供應商,那麼你的策略是脆弱性。如果你在接受這家供應商供貨過的同時,也在開發其他備用供應商,或者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向現在的供應商爭取更多優惠條件,這個策略就是反脆弱性。
"正面「黑天鵝」的一個重要特徵:收益是無限的(這與彩票不同),或者更確切的說,其界限是未知的,但錯誤帶來的損失是有限和已知的。「--反脆弱:從不確定性中獲益比如你得了小感冒,人體是一個動態系統,不需要主動治療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好,人體是有自愈力的,當你下次得了感冒,大概率會好得更快,這就是反脆弱。而如果你主動用藥物干涉,你的身體免疫能力反而會降低,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藥罐子。人體是這樣,整個宏觀經濟系統也是這樣,抓大放小,學會取捨,這是反脆弱告訴我們的智慧。
分散式和點對點是全世界最堅韌最穩定的架構。最好的例子就是the pirate bay,甚至到了動用國家政府之力也未能將其摧毀的程度。同時,比特幣的發展,完美詮釋了反脆弱的核心觀點。
推薦閱讀:
※為什麼說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什麼叫人情社會?
※李經緯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市場營銷的核心是什麼?
※科學分析一個人如何翻身成為大牛?
※如何看待李嘉誠的文章《不要試圖讓商人承擔國家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