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歡發節日祝福簡訊,我是不是很冷血?

各種節日,比如春節、元旦、聖誕什麼的,雖然會收到各種祝福,我都會回復,但是從來不主動發簡訊祝福。一樣的,元旦、聖誕、春節,各種小夥伴約出去玩一般都不會出去。…是不是很冷血?補充:每個小夥伴過生日的時候我都會單獨發簡訊祝福什麼的…=_= 節日就不喜歡


剛好是中秋節,祝福騷擾甚多,說幾句。

我算是個中年人了,閱歷不豐富,但也有一點。個人以為,不喜歡發祝福不是冷血,是實在。(如果你是知心大姐+熱心大媽+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眾生苦難我佛慈悲,就當我這句話說錯,你應該發,大發而特發,都發別漏才能表達你愛他們所有人。)

維繫感情表達熱血,另有正確的方法。

首先,群發的祝福沒意義

為社交目的而群發祝福,往往說明發者略幼稚。許多人以為群發祝福是個維繫交際關係的手段,然而大錯特錯,這是學生級別的「情商」,類似把「認識某有能力的人」當作「跟他建立了關係」,卻不知道你有事別人根本不會鳥你。

節日祝福(這裡的群髮指不帶有收信人名字稱呼),不光沒誠意,還是種騷擾。你粘貼、按下群發,然後我收到一條——詞句雖美,卻不是發給我的,連個名字都沒有的吉祥話。這條接近於提醒收取者:你是我通訊錄中幾百個我懶得標註的人名符號之一,我今天大發慈悲廣播一條消息給你。我是中心,你是受眾(接受信息的大眾)。

理性點分析,群發祝福只適用於純粹的營銷關係,能提醒對方:發信息的人還活著,想購買產品或服務可以找他

我微信上收到群發祝福,一般會看看關係遠近,心情好的話,相熟的勸導一下,不熟的剛好可以清理掉了。(個人情況略特殊,微信好友有幾千)。

然後 微博 那邊有網友回復說:「一般我都回一個:群發可恥!」(贊!)

其次,專程的祝福才有價值

問候別人要附上稱呼,這是基本禮貌。如果是真有心的祝福,請浪費三十秒甚至三分鐘,為他/她寫上一條專屬他/她的文字,最好提及和你們有關的過往經歷,以示重視。你不是小孩子,必須知道哪些做法是敷衍,哪些做法是表達尊重,甚至怎樣表達愛戴。

舉個普通朋友關係的栗子(勿介意文采):李明吾友:又逢中秋,想起當年中秋接XX的案子,你我共同奮戰,挑燈為旗、月餅為餐。友情不敢忘!祝全家團圓,身體健康!

我很少發祝福。朋友之間,可以通過來往或吃飯保持關係,忙不過來也可以去個電話問候一下近況。也有往來很少,但很尊重的前輩,我會在節日時專門編輯幾句和我們兩個有關的話,有感恩、有祝福,發給他,用這種方式表達惦念和尊敬。

最後,人際交往方面,

  • 可以論心(你關心他、尊重他),
  • 論利也好(你幫他解決問題),
  • 唯獨有口無心(群發祝福)的做法太可笑。

附上兩條做人處事的技巧(其實我是來知乎談男裝的:宋世泊 - 知乎專欄:):

怎樣才算是成熟的男人? - 知乎

大人與孩子的區別在哪裡? - 宋世泊的回答

......................................................................

私人諮詢請用值乎,顧客請在公眾號後問

事多太忙,能答盡量。知乎一般不回,除非心情特好


我不僅不喜歡發,我還會拉黑喜歡發的人。


不發,也基本不回復。

勉強自己去打些不想打的字,會壞掉一整天的心情——如果要量化這個痛苦程度的話,我寧願餓一天肚子。

我這人沒什麼存在感,這一點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我回不回的,人家也未必在意嘛。

現在被我爸逼著給我爸的爸打電話問好,每次都覺得很尷尬。

不是跟爺爺沒感情,而是我腦子裡沒有「過節就要問好」的這個概念。

勉強自己去說些不想說的話,會壞掉一整天的心情。

但我爸跟我說,重點是你說了這些話你爺爺就會開心,你是不是真心的其實無所謂。

這個理由很充分,說服了我。

今天中秋,一整天都在煩惱這個事。

真的很煩。

但要是老人真的能開心,也無所謂了。

但要是他的開心也不是真心的呢?

即使是家人,我也會擔心這個。

「我是何方神聖啊?一個電話就能讓人開心?」

不能想太多啊。

我去打電話了。媽的。


2017.2.5 更新:

今年95%群發祝福給我的均已拉黑。

————————————————————

我連回復都不回復,我不是更冷血?

(特熟的人、稱呼我名字的人我會回復,不過幾乎和我特熟的人都不發這種東西,稱呼我名字的人也寥寥無幾)


還是知乎B格高,人家群發的時候能想得到你,你連發都沒發,都不一定想到去祝福對方,結果收到祝福的人還指責發送祝福的人,這社會真是乾的多錯的多。。。

PS,不知道微信要是允許群發紅包的話,別人給你群發個紅包祝福你還覺得敷衍么,你們在乎的是別人的群發還是在乎別人的信息不如紅包有價值?


咳咳。。。

這個是個人喜好吧。

因為我還是學生,同學間祝福其實就算是群發也很開心。

我懶得一個個勾然後發,一般都說「同樂哈哈」,「謝謝,你也是啊」……

我不覺得算什麼騷擾,反正都是朋友同學間的,尤其是新年熬夜,一群人給我發個短短的「新年快樂」,我會超級開心。

我覺得真心真意的祝福,客氣的祝福,都是好的。

但是就是有人和我一樣,懶啊,不想發啊。

說個不想乾的。

昨天中秋嘛。

我有一個同學,把列表裡活著的人都發了「中秋快樂」,然後,她把回復她的人,回復了什麼話,全部統計了一遍……

她發了90多條誒。。。。


不發並沒有什麼關係,甚至不回也沒什麼錯,但要刻薄地說要拉黑髮的人,未免有些過了。

這幾年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來越多,知乎尤盛,咪蒙與她的粉絲是典型代表。這類群體的主要特徵就是,你做了什麼事是對我沒好處的,你就是傻逼賤人。

人生在世,哪那麼多好處給你占。過節群發的信息,你不喜歡,不看就是了,能有多礙事呢,何況發的人都是你的親朋好友,哪怕疏於聯繫,也不至於一不順眼就拉黑。說句不好聽的,萬一以後你還有事求人家呢?當然,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會說,我獨立自主,遇事從不求人。

但願吧,反正年紀越長,越能理解很多以前無法理解甚至唾棄的東西,越接近成家,越能懂中國人情世故里的智慧與平衡。

群發祝福簡訊,特別還是網上複製的,是有點蠢笨與投機,但也沒什麼罪過。


我都是直接發紅包……

有人說收到祝福很高興的,我一般是加句簡單的祝福在紅包上。

祝福是走心的,不是走量的。


不止不發,還不喜歡收。


怎麼都也差不多37度吧,不要在意這些細小差異


基本不發,也不愛收到群發祝福,煩人。發的人都是為了完成任務。


一般我的原則是,

  • 如果能明顯看出來是群發的,一律不回
  • 如果寫有我的名字的,回復一下祝福
  • 如果看得出來是專門針對我措辭的,那麼回復完了還可以聊一下

我自己一般不給別人發祝福的消息,只在關係比較好的朋友的生日的時候發一些祝福。


無意中在知乎首頁上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之前元旦在微信上群發新年祝福的事情。

當時突發奇想,花了一整天的時間來給通訊錄上所有的人發定製的祝福語,結果發生了很有趣的事情。為此還專門寫了點文字以作紀念,於是就有了下面的這幾篇文章。

《2015,祝福》

2015年的第一天。今早跑步的時候,突發奇想:如果給通信錄上所有人都發一遍新年祝福,會是怎樣一種體驗?會不會有什麼奇妙的事情發生?

這有點像之前朋友圈裡面火過一陣的「點贊,然後回你一句,看看能否想起你是誰」。不過點贊換成了一對一的祝福。

於是花了一早上的時間,先把通信錄整理了一遍。是的,我們總會不斷地認識新朋友。我們以為認識了新朋友,其實認識的只是新的自己。正因為我們對自己有新的要求,新的渴望,所以就決定了,有些人可以陪伴我們一輩子,有些人只會是我們生命旅途中的匆匆過客。

祝福可以是一件很認真的事。當你認真的和每位朋友致謝、向他/她祝福時,可以回憶起和這位朋友的共同經歷,從而在回憶中重新認識到自己,接著就會知道如何認真做下一件喜歡的事。

而回憶又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因為它很像剝洋蔥:當你回憶起一位朋友/一件事,往往會順帶想起另一位朋友/另一件事,當你一層層的遞進下去,就會在某一件事上停住。有趣的是,無論你從什麼方向進入,你會發現,到最後自己總是停留在那麼幾件事情上。然後就會發現,在這些事情裡面自己真實的一面。

看到這篇分享的朋友,相信你已經看到我給你的致謝和祝福。

什麼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功?我現在的感悟是,衡量自己成功的標準就是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你、愛你。金錢不是幸福的唯一標準,幸福的關鍵是我們是否活在愛的關係里。

祝願你可以一直活在愛的關係里。

《節日賀詞,Less Is More》

一月一號那天,給微信通信錄上的所有朋友,一對一發送了為對方度身定製的節日賀辭。通信錄上總共有245人,其中有兩位朋友有兩個微信號,所以實際上只需發送243條祝福語。

我低估了整件事情的複雜度及工作量。原先以為,每個朋友只要寫上一兩句祝福語,假設1分鐘寫一條,總共也不過250分鐘。再算上登陸微信網頁版,從草稿上copy paste & send,最多5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但實際情況是,從早上8點半開始,做到下午5點半,刨去中間吃飯喝水上廁所的時間,足足幹了將近8個小時,才算勉強完成。

一旦你用心去寫一條祝福語,回憶起對方和你共同經歷的點滴,思念的閘門一開,就很難控制(元旦那天你有沒有打噴嚏?有的話,估計是我在想你了)。套用王菲的歌詞:思念是一種很玄的東西,如影隨形無聲又無息。往往等你收住思念的韁繩,轉頭一看,一分鐘一條?開玩笑吧。

另外,為什麼說勉強完成?因為有部份朋友沒有發。我分別在微信iPad版、Mac版和PC網頁版上分段完成,而這三者在通信錄的顯示方式上,有些地方不一致,所以導致遺漏了部份朋友。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但又沒有收到我元旦那天給你的祝福語,很抱歉,說明你就在這個遺漏列表上了。後續我會找微信的朋友聊聊這個通信錄顯示不一致的事情,看到底是微信的問題還是自己的使用問題。

不扯遠了,趕緊回來。收到我祝福語的朋友,全部都回我了。很多朋友都提到,這是他/她收到最有誠意的新年祝福,這讓我也非常感動。更感動的是,有不少朋友還回了長長的一大段,不僅回應了我在祝福語中提到的共同經歷,還提到了很多自己在過去一年的狀況(更有幾個移民海外數年的朋友,聊起了他們當年的辛酸史,同時還給我種種鼓勵),還有我在他們心目中的諸般美好形象(看得我眼淚嘩嘩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有位朋友還提到了我的祝福語,勾起了她的回憶,等於讓她也走了一遍遠去的記憶。

還有就是,幾個出國前才認識的死黨,雖然現在天各一方,很少聯繫,但只要一聯繫上,說的都是掏心窩的話。不禁想起一段話:真正的好朋友,並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話題,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說話,也不會覺得尷尬。

而最讓我感到意外的是,在所有的回覆中,沒有一個朋友用的是轉發的大路貨。有幾位朋友估計是簡單回覆「新年快樂」後,覺得不夠分量:畢竟人家寫這麼多貼心的,你就僅僅回幾個字?於是又補發來幾條很炫的祝福段子。親,不用的,你簡單的幾個字的回覆,已經勝過你後續發來的漫天花瓣雨了。

很多人一直說怎麼中國的傳統節日氣氛越來越淡薄,一些外來的節日,比如聖誕節情人節之類的,反倒過得越來越有滋味?於是覺得這是文化入侵,所以大舉抵制這些外來節日。在我看來,其實這不關洋節日的事情,是你自己在傳統節日上投入太少(或者說你不重視傳統節日)。對過節氣氛和滋味的感受,在於你花多少時間去準備這個節日。

說的有點虛,不如看看實際生活中的例子。

前段時間,我在辦公室過了一個有趣的聖誕節。

聖誕節前一個月,洋人們就已經開始準備過節了。一個職位相當於辦公室主任的大媽,拿著裝有全體同事姓名標籤的紙盒在辦公室內到處找人抽籤。自己抽到誰,就要在聖誕節前某天,為該同事準備一份價值20刀以下的禮品。禮品準備好後,只需在包裝上貼上收禮物的人的姓名標籤(抽籤時已經給出),不需要當面送給對方(禮品裡面也不要寫自己的名字,就是要保證神秘感),而是集中放在會議室的聖誕樹下。到了某天,辦公室會專門搞一個開禮物的morning tea,由一男一女兩位同事,喬裝成聖誕老人和聖誕女郎,根據包裝上的姓名標籤送出禮物。

收到禮物的同事,會當眾打開禮物,讓大家一起分享拆禮物的樂趣。於是,很多古靈精怪的創意就源源不斷的爆出,令人捧腹之餘,同事間的關係也更融洽了。

我所在的辦公室主要處理大學獎學金申請和博士論文答辯,每天都要處理大量的申請案例(case),而case的另一個意思是「盒子」,所以當辦公室經理拆開包裝後,發現自己收到的禮物是一套廚房用的密實盒時,大家都笑翻了天:這不就預示著來年會收到更多的case(雙關語)嗎?

送一份禮物花的心思越多,說明對方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越重。送禮如此,發送節日賀辭也是如此。

如果你只是花一點點時間去準備,很「行貨」(粵語中表示敷衍)地轉發些節日段子,即使形式再花哨,內容再有噱頭,只要對方一眼看出這是轉發的(實際上很少人看不出),那對方也只能感受到你有限的誠意。

大部份人都會把朋友分幾個等級:點贊之交,點頭之交,普通,親密,死黨。你覺得你發送的是節日問候,但實際上你發送的是一個通知:通知對方他/她在你心目中的等級。

坦白說,如果我收到一個朋友發過來的節日段子,一看就是轉發的那種,我會覺得自己在對方心目中,原來也不是這麼重要,或者對方雖然和自己很熟,但原來對方還不是這麼了解自己,不然怎麼會轉發這些段子過來?有時更過分的是,對方連你的名稱和自己的落款都沒有,那就更讓人難受,原來自己不過是對方群發列表中的一個地址而已。

所以我的習慣是寧缺毋濫,要麼不發,要發就老老實實地多寫幾行字。

千里送鵝毛,對方看重的是你的誠意,而非你段子的華麗。很多時候,簡簡單單的一句「祝你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幸福」,就已經足夠表達你的誠意。

也可能你收到過很多炫麗的段子,會覺得自己就這麼短短的幾行字,會不會顯得寒酸?

別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就覺得,簡簡單單的幾行字,其實一樣可以寫的很精彩。不過就算對方沒有太多時間花在文字上,或者確實不擅長寫字,那就幾句簡單祝福語,只要不會讓我覺得這是轉發的大路貨,我也會很感動。

這就是less is more。

最後,希望我給各位送去的祝福,可以勾起你記憶中的種種美好,也希望你可以將這份美好分享出去,讓你身邊的親人朋友感受到你的愛和關懷,和你一起生活在愛的關係里。

《2016,元旦祝福》

在剛過去的幾天里,陸續在朋友圈中收到海內外朋友對我新年祝福『年年有魚』的回應。

從朋友們的普遍回應來看,這條『年年有魚』效果很不錯。但實話實說,反應不如我去年(2015)元旦時的定製祝福語熱烈。

為了照顧公眾號中的新朋友,我就啰嗦提一下我在去年乾的事情(文章全文我轉頭另發),請舊朋友不要見怪。

去年元旦當天,我在早上跑步時突發奇想,想給通信錄上所有聯繫人都發一份節日祝福,看看會不會發生什麼好玩的事情。

於是花了8小時,為通信錄上245個聯繫人,每人都寫上幾句祝福語,內容不外是回憶往昔崢嶸歲月+憶苦思甜+展望未來+新年祝福。原先以為一早上可以完成,結果花了一天的時間,才勉強完成。

因為一旦你用心去寫一條祝福語,一旦回憶起對方和你共同經歷的點滴,思念的閘門一打開,就很難控制了。讓人感動的是,收到我祝福語的朋友,全部都回我了。很多朋友都提到,這是ta收到最有誠意的新年祝福。更感動的是,有不少朋友還回了長長的一大段,不僅回應了我在祝福語中提到的共同經歷,還提到了很多自己在過去一年的狀況,還有我在他們心目中的諸般美好形象。

有了這段經歷,我開始理解,為何西人們要在聖誕節前兩周就開始準備給朋友的禮物,而且是相當隆重其事那種,要列出一個長長的購物單,給誰誰誰買什麼,要注意什麼等等。於是當親人朋友們共聚一堂拆禮物時,有各種溫馨感人賺人熱淚的場面出現,也就情理之中了。

感情是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去經營的。如果覺得『經營』這個詞太刺耳,那就換成『培養』吧。

『年年有魚』從編寫,製作到群發,花了一小時左右的時間。其實文字內容寫的時間不長,真正耗時間的是製作圖文並茂且可供微信群發的長圖。因為是頭一次以這樣的形式來群發節日祝福,所以多花了點時間來摸索。稍後我會把製作經驗分享出來,讓有興趣的朋友少走彎路。

去年花了一天,今年花了一小時。無論在時間投入還是感情投入,去年都遠超今年。所以去年的回應要比今年熱烈,也是合情合理的。

如果你是舊朋友,希望以上的文字可以勾起你記憶中的種種美好。如果你是新朋友,希望你可以開始多關注身邊真正關心你、愛你的人。

幸福的標準不是唯一,但關鍵是我們都要活在愛的關懷裡。


反正我是不會發。

昨晚29,收到好多祝福信息,特別是微信,然後,我沒回復,還拉黑了!(微笑臉)

大半夜不睡覺群發信息打擾我睡覺,這樣好咯?


收到我這條群發祝福的小夥伴都很開心,並對我這種友好的行為致以熱烈的回應。


是一種冷漠,但冷血不至於。

我體會得到一看這條祝福就是沒有任何心意,只是群發或者哪裡轉發或者qq空間提醒生日一鍵發過來的東西的感受。

以前我都不回。覺得這種虛情假意,他也沒期待我能回復,我不回也罷,還省事。

這種做法對嗎?不對。錯了嗎?也沒錯。

這種事其實就像你每個月賺錢然後全花光,這樣對嗎?不對,沒有點存款萬一急用錢了沒有就糟了。但是錯了嗎?沒錯,自己賺的錢自己支配,輪得到誰來說三道四。

是的,不回祝福不應該被指責,但也絕不是什麼值得讚賞的事情。不巧的是,冷淡、冷漠、冷血這些詞聽上去都不是什麼好的意思。之所以我選了比冷淡更強烈一些的冷漠,是因為希望題主今後能試著回一下這些祝福。

因為回了沒什麼壞處,但有可能會有好處。

別人發的是感覺不到誠意的祝福,你回的謝謝對方是能感覺到誠意的。因為他心裡清楚自己根本沒有誠意祝福,卻收到了感謝,這樣對方是慚愧的。如果對方發的是誠意的祝福,你回復一下更是合理,也沒有太大的損失。

順帶一提,寫答案這天是我生日。沒有收到父母以外任何人的祝福,雖然有一堆qq空間禮物…等到像這樣連為你複製粘貼的人都沒有了的一天,你就明白為什麼要回復一下了。


對節日的態度我同意 @Allen Lee;這麼多年也一直是這樣過來的了,有時候自己習慣了,就以為別人也跟你一樣不太在意。其實真的有很多人,他們很在意這個節日那個moment的,這點解釋請參照《小王子》和 @掩耳不及盜鈴在人類社會為什麼需要節日? - 心理學中的答案。

並且,可以肯定的是,將來某一天,我也會變成在意這個節日那個moment的一個。

所以,現在認為不值得浪費情緒和感情在這上面,那就不要過多理會;將來變得想要投入情緒了,就好好enjoy。


我也是,幾乎不會主動發什麼節日祝福。反正就是不太喜歡,覺得沒什麼必要。收到群發的更是不明白有什麼意義。。

不是冷血呀,主要現在節日祝福啥的成了種很形式化的東西,我甚至覺得關係好的人平時也經常聊不需要非得節日時候特意祝福一下,關係普通的為了維持一下基本社交禮儀反而可以客套地祝福一下(就像我幾乎不會去贊關係特別好的朋友的朋友圈,反而平時很少聊的那種同學同事我會隨便贊個幾下。不過點贊我會,節日祝福還是懶得發的。。)而且我自己本身對大部分節日沒什麼感覺。

但除了那些幾百年不聯繫一看就知道是群發的,其他人給我祝福都還是覺得挺開心的,也都會回復一下,起碼人家還能想到你,就算只是客套一下。好朋友送來真心實意的祝福那是最開心的。


還好,我也不喜歡主動發,但是給我發的我都回


群發的簡訊,本來也看不到誠意,更何談冷血。

我過節,給重要的人一人一個紅包就得。

因為紅包不能群發。


推薦閱讀:

北京交通大學附近有哪些值得一去(嘗)的餐廳(美食)?
該如何正確評價新出來的那個「雙一流」大學政策?
在鹽城師範學院讀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大連民族大學上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如何評價湖大書記校長被免職一事?

TAG:心理學 | 朋友 | 大學 | 生活經歷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