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WC(United World College 世界聯合學院,簡稱UWC) 的留學生活是怎樣的?
問題問的挺寬泛的,一時有點不知道從哪裡下手。話說我現在還放著一篇1500字的論文沒交居然還敢在這裡拖延...... &> &<......
我現在在印度UWC讀IB第二年。12個UWC雖然秉承著同一個教育理念,但是還是各有各的特色。所以我分享一些我的一些故事和看法,不能完全代表所有UWC的孩子們。
我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7點15分起床。火速洗漱完畢,7點半上第一節課。8點20分下課後有20分鐘可以吃早飯。然後馬不停蹄地上課到下午2點10分。中飯2點半結束,意味著你要是不幸下午都有課的話,就要到2點以後只有20分鐘吃中飯。周二到周四放學以後都有活動要做,周一下午至少要開2個會。看你具體做什麼活動,有時候晚上也有活動的。差不多是這樣~
但是以上這段太官方太無聊了。
所以,我說說我印象深刻的MUWCI生活是怎麼樣的。清晨6點被叫醒拉去足球場,開心的和旁邊同學聊著天的時候被兩個好朋友一頭一尾地扔進準備好的爛泥堆,第三個朋友還要覺得臉太乾淨於是又抓起兩把爛泥抹在臉上。(恩。這是個至少一年一度的活動......)
期末考試的時候和6,7個好朋友一起佔領了一間數學教室,搬來4條毯子,搭起兩張地鋪足不出教室地一起複習。要清空宿舍的時候,到12點實在太累蜷縮在床上睡著了,凌晨3點被同一圈好朋友拖起來,說我們來做早飯吧因為留下好多食物,不能浪費。於是凌晨3點做出了馬來西亞雞飯,韓國甜餅,炸雞塊,炸芝士條,叉燒雞腿肉等一桌子菜。前兩天寫論文到凌晨2點,餓了,起身和朋友一起煮速食麵。煮完,我們坐在石板上,一邊吃著速食麵,一邊喝著同一杯檸檬茶,一邊討論著理想敗給現實的悲哀。可能要被說這就是簡單住宿學校的事情嘛,有什麼特殊的。可是我就是挺感動在這裡碰到這樣願意陪我一起二的朋友們。
我和西藏的同學走在一起,他看見路上掙扎著的蚯蚓,必定停下腳步把它放回泥土裡。於是我下一次看見床單上的小蟲子,也會拿一張紙把它轉移到外面而不是捏死它。
我第一次進洗手間看到一隻彩色的青蛙坐在馬桶上看著我嚇得摔門逃回宿舍,南美的室友了呵呵地告訴我那是有毒的還問一句,你不覺得特可愛么?我還給它畫了像呢。於是我再也沒有在看到青蛙的時候倉皇失措。我約印度的同學一起健身,後來天氣熱了一起游泳。我慢悠悠地游到對岸的時候他已經來回一趟。我目瞪口呆的時候他說自己是省隊自由泳第一,代表國家參賽的。於是我後來就拉著他教我自由泳。我在英語課上讀大江健三郎的A Personal Matter, 看廣島長崎原子彈紀錄片看到潸然淚下。於是在餐桌上碰到日本同學,滔滔不絕討論了一中午二戰。
我和賴索托的同學下國際象棋,下到最後他拿了支粉筆在桌子上橫橫豎豎花了幾個大小不一的格子,教我玩他們國家的棋盤遊戲。於是我現在都還琢磨著怎麼下更好。我從不同文化的人身上學習著他們的待人接物,一點一點刷新自己的世界觀。
要是國際上有什麼消息,我都可以直接找到那個國家的同學,不通過任何有可能被cen#和諧#sor的媒體獲得消息。有時候獲取的信息會有衝突,衝突的兩方會湊在一起認真討論,重新審視整個事件的格局。有意思么?
那麼我們俗氣地來談一點物質。我到現在手裡還拿著四年前的翻蓋三星。不能上網,沒有微信,沒有時髦的遊戲。另外一個是100人民幣一個的中國都買不到了的板磚手機。前段日子爸媽來看我,感慨著應該給我買新手機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從來不覺得這算什麼事兒。手機能打電話發簡訊就夠了。要是沒有手機,生活也是很好的。
我們出門從來不坐飛機。2個小時的飛機,價格1000人民幣,相當於30個小時的火車,價格50人民幣。坐火車的鋪位選擇是最低等的卧鋪,有空調的前三等坐過幾次,都是因為最低等沒有票了。爸媽心疼我,說家裡不是差這1000塊錢。可是在你身邊,就是有朋友,連多花100塊錢都覺得自己給家裡增加了負擔。
我覺得我的peer塑造了,並且還在塑造著,我以及我在UWC的生活。他們精神上富有,物質上毫無要求。
不知不覺寫了那麼多。其實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寫的,但是我覺得我的peer是最重要的一點,就先寫到這裡了。如大家有要求,會繼續更新。
最後分享一點自己在印度UWC寫的隨筆吧。
到達印度一個月:雜談第一月。_思人思決定到UWC一年:一年。_思人思一年後暑假離開印度前夕:你以為的貧窮和低賤聊聊在世界聯合學院的人際關係吧。 很多時候我們都聽說中國人出了國就喜歡抱團,最初作為一名立志在UWC打拚出一番事業的人,總覺得這不是什麼好現象,畢竟來到有這麼多國家,這麼多民族,這麼多不同的地方,總應該懷著包容的心態的體驗,並努力和外國人好好交往才是,畢竟機會難得啊。可是這一年下來,我卻是日日夜夜回憶那些能夠和中國人痛痛快快談天說地,和中國人大談價值觀並試圖找到高山流水般地知己的日子。人生之於我,彷彿完完全全就是在兩個文化圈和價值圈中徘徊掙扎,我習慣了過去的模式,卻必須要接受如今的全新思路,甚至時時刻刻感受到香港同胞對我固有思維的批判和否定,乃至敵視。我一直在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我一定要改變,為了迎合西方的普世價值觀嗎,通過放棄一直以來堅持的認知進而自我否定嗎從而變成嶄新的人嗎,或者說,這就是世界聯合學院獨特的,令人感到意義特殊的價值所在? 然而事實是,我不會,我真的很難適應這裡的主流思想,我一點也不喜歡佔據主流的普世價值觀,或者說直白點,我就是喜歡天朝的思想體系,我總是覺得,我們的核心價值,那種深入骨子裡的民族性格,就是不容改變的,是那種始終值得驕傲的並最終能使我們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智慧的價值觀。只有在這麼多不同的思想並存的地方,我才會真正感受到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的獨特。我的宿舍5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巴西人,香港人,中國人。這將近一年下來,終究令我感到遺憾的是,儘管我們都很和睦友善相互幫助的相處,三個美洲的同學的默契度,終究是我這個中國人所難以達到的。他們經常將他們的朋友圈帶到我門的房間,分別有挪威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以及另外一個加拿大人。他們七個人應該是一個朋友圈了吧。他們對我也非常友善,出去玩也嘗嘗邀請我一起去,party跳舞也好,逛街吃飯也罷,縱使他們也希望我和他們能真的變成要好的朋友,所以有時我真有一種自己彷彿真的交到了無數世界各國朋友的感覺。可是,我真的是他們朋友嗎?!或者說,他們真的是我的朋友嗎?!我們的交流局現在普通的問侯和打招呼層面,有時我們也會談談國家政治,可是說著說著,我就開始陷入語言障礙無法表達,然後他們開始了母語模式,完全拋開我的理解力,他們越說越激烈,我則徹徹底底被晾在一邊。暫且不說他們對我們國家的偏見,光是他們談論的民主自由人權,就沒有一樣是我能插上話的。在普通的話題方面,我也找不到和他們應有的共同語言,於是沉默,變成了我大多數時候表現。至於說找香港人吐露心聲,那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事,可能我有那麼幾個好的香港朋友,然而大多數香港同學對我而言,甚至比起接受普世價值觀的外國人更讓我絕望。外國人沒有因為我是中國人而戒備我,敵視我。然而香港的一些同學,把一切香港社會的弊病歸結到中國,從而對我的祖國產生徹徹底底的排斥,這樣的條件和基礎下,我又怎麼能有再深入交往的奢望呢。
是啊,真的不容易吧,在沒有中國人的環境中努力以中國人的身份摸爬滾打,再加上主流香港社會的狹隘排斥,我又能真正擁有什麼樣的人際關係呢。當然,西方世界我融不進去,我依然足以找到基於中華文化的東亞文化圈。也就是說,我在這裡,和緬甸人,泰國人,菲律賓這些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同學倒是有的一聊。我在學校就曾和菲律賓同學一起合作跳舞,屬於很不錯的經歷。非洲的同學也都很好,和他們交往也覺得沒有什麼壓力,總覺得和中國在非洲的經濟作為很有關係,非洲人不討厭我們,甚至很歡迎我們。所以真正感受到了第三世界的溫暖。 但是,終究,如果朋友不是中國人,就永遠不能在個人價值層面真正理解你,世界聯合學院總是往往擁有世外桃源般地的烏托邦願景,這種基於文化和價值觀延伸出的區別,卻真的很難很難被填補。但是我也在思考,就算我的周圍全是中國人,我就一定能確保自己交到知心的,合得來的,以及那種我想要的相同價值觀的朋友嗎?答案當然是不確定的,縱使同為國人,那種出身,階級,教育和地域所延伸的差異也是不能全然克服的。所以,每當我想到此,便為自己在這裡交不到什麼朋友找到了台階下。可能也是很無奈吧,我不能一味排斥這裡的人際交往,儘管那孤獨的感覺綿綿不絕,但我總要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另外,學習是一個排解人際交往失意的很好的方法。就好比一個國家經濟上不去,那就對外擴張,轉移大眾視野吧!既然我交不到什麼國際朋友,那就學習國際課程吧,雖然學的也不怎麼樣,但起碼,給了我那麼一點點的希望啊。
真的覺得這裡的人際交往表面上異常完美,可是繁華背後的孤獨寂寞卻是那麼悠長無窮。希望日後一切可以變得更好,我也有可能掌握西方人的談話風格。歸根結底,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真的是極其考驗人的,進而產生的自我民族認同,也是在單一種族構成的社會中體驗不到的。
(2016 3 13)
----------------------update 2017 3 11
時隔一年,再去思考自己對UWC經歷的感受,似乎又有新的見解。感恩,平靜,認同都算是最先想到的辭彙。在香港的經歷也由被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到擁有了很多要好的朋友。很多時候事情的發展取決於心態,也取決於時間。畢竟政見也好,文化也罷,不足以成為一個擁有健全人格的人發現世界,認識世界的阻攔。再加上在中國貴州的支教,柬埔寨的扶貧,以色列的科技探索,北京深圳的英語學習,以及剛剛結束的日本的廣島的和平峰會,這些記憶與香港一起,都是UWC生活在這兩年中帶給我的值得銘記的點點滴滴。尤其是日本廣島的和平峰會,由香港常熟泰國日本四個UWC以及韓國一個國際學校的來自28個國家的同學一起的參加,更讓我感受到每一個人都願意濾去心中的偏見,以更平和的思維去理解不同。我身邊的香港同學,也不再如同雨傘運動剛剛結束時那般暴戾。大家逐漸明白了民族認同遠甚於虛無縹緲的普世價值。我在日本每晚跟隨香港同學逛遍各個街市,也讓我意識到,並非我們彼此間不能接受或結交,只不過相比彼此,我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有更適應更想要相處的其他的人。我們沒有在最迫切需要對方的時候相遇。而一旦這樣的機遇到來了,所謂的排外和政見不同,並不能起到什麼負面的影響。
這些旅程中,我見過不少在海外的中國大陸學生。若我們同樣愛國,同樣感受到世界對中國的不友善但堅決反擊,我們往往便成為了最要好的夥伴。真的很享受自己有幸結交了一些有獨立見解和堅定愛國情懷的內地留學生。與他們的相處中,孤獨感不再,對國家的自信進一步增強。我想,這也是我們祖國繁榮昌盛的有力見證。
至於外國朋友,我想,兩年中我也是收穫了真正的友誼的。所謂真正的友誼,絕不僅僅是點頭之交,擁抱之交。而是說,我們有共同的理想,話題,性格特色。真的做到了彼此理解,相互幫助。尤其是對同一個事物的見解,或是一起喜好贊同,或是一起厭惡反感,總之總是能夠保持一致。於是我發現,不論人們來自哪個國家,當我們在一起時,能夠使我們暢所欲言的其實還是個人的性格和興趣。文化,語言的阻礙會在志趣相投之際化為最小。君不見,出國後因性格,三觀不同而不屑相互往來的國人數不勝數嗎?
沒錯,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不同。學會享受該有的孤獨。該展現自己的時候絕不退縮,讓他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特點和原則。最好的例子,是有一次猶太英語老師布置了一道英文寫作,題目是:人們到了新環境是否就應該放棄舊文化?她第一時間就拿我做例子,告訴全班同學,說我一定會選擇保留自己文化,並讓大家思考我是怎麼保留自己文化的!
接下來,我想著重表達日本廣島和平峰會帶給我的思考。這些思考其實也早已有之,不過如今在廣島探尋了更多有關和平的話題後顯現的更加清晰與系統了。
實在覺得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一方面,日本是如此的文明,發達,有序,購物體驗無與倫比。另一方面,中日兩國在政治和歷史上的爭鋒相對及齷齪,包括中國人曾經經歷的種種苦難,讓不少喜愛日本的中國人難免在讚美和嚮往之餘產生髮自內心的愧疚和自責。我們的政治正確就是反日。我們愛國主義的對立面便是日本的欺凌。這並不是簡單陳述事實那麼簡單。有些意識和認知早已融入了人們的血液中。媒體在塑造一個新的偉大形象的同時也必須建立出它所要面對的強大的邪惡。作為普通的個體,芸芸眾生也沒有什麼好選擇的。我們的意識和好惡向來不是我們自己能夠在第一時間決定的。至於後來的再打磨,換角度辯證思考,乃至改變認知,它們的效果畢竟是根植於最初的認知之上的。倘若成功改變了,積極的說這是理解與尊重,說不好聽則為沒有了骨氣,喪失了國格。說來也有趣,這個世界有那麼多的國家,我們理應平等對待任何一個。可實際上卻是有褒有貶。例如日本往往得不到讚美,俄國卻是患難之交。可事實上,歷史上俄國傷害了中國那麼久,那麼多,我們卻對待它為值得信賴的「盟友」。日本在戰後的表現實在看不出來會成為我國第一勁敵,而且作為戰敗國,舊有體制確實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新時代下成長起來的人們,也不同於那個持強凌弱的時代的人們的思維。當廣島同樣經受了戰爭的摧毀,如今的廣島人民也總是嚮往和平的。但是,國內普通民眾在有關日本的爭議信息產生後卻往往反應過激。這又何嘗不是所謂的思維模式的僵化和對媒體的盲從呢?
何為惡?何為善?強者就一定要飽受高標準的責難?弱者就應該博取人性的同情?學校中的白左高舉人權大旗,說強國一定要幫助弱國,弱國若受到強國的欺凌,就實在太不公平了!我們不能這麼不公平!我想這願景真的美好,只是既然我從小被教育「弱國無外交」,聽到這樣的理論,實在是覺得不可思議。
時移勢易,當曾經的情形再也不同於當下的事實,我們還應該墨守成規,一塵不變嗎?比如說,日本過去的罪行,就足以證明日本如今的不會改變嗎?為什麼我們的認知僅僅是包含偏見的反感呢?中國人過去在魯迅筆下的懦弱,無知,冷漠,乃至無數國人在洋大人面前總是雙膝發軟,彷彿總想跪下去似的樣子,真的沒有隨著國力增強而有變化嗎?我也不知道當代的中國人的意識是否能夠符合當今的大國形象,或許我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尊和國力發展依舊有點距離,但是這個差距,也一直在改變啊!
可是,一味謳歌西方的美好,為分裂辯護,就是思維升華,境界高尚的體驗嗎?我認為更值得質疑。身在國外,確實會遇到一些無端的偏見和指責。此時我便發現,有那麼一些國人,面對刁難,無動於衷,以自己不感興趣歷史政治為由「明哲保身」。有甚者還會為外國和分裂者站台,抹黑國家。我想這才是我真正反對的。我們的骨氣和尊嚴不該失去,我認為,寧願遭到周遭各色人種的群起而攻,也要堅守信念,表達立場,讓他人看到我們的人格和國家意識。沒必要爭論的面紅耳赤,只是些許的爭論不該放棄。即使辯論不過,即使立論有悖普世價值,即使受盡嘲弄,我們也應該記住我們的立場和我們的榮譽。
歷史上那麼多仁人志士,那麼多傲骨文人,都在不斷激勵我輩勇往直前,克服困難,取得進步。或許我們也只是很普通的個體,不能也不必像文天祥,岳鵬舉,張自忠那般捨身取義,但是我們應該以他們的精神,他們的信念,他們的付出為價值觀中最崇高的堅守。在當代社會,韓流,小鮮肉,各種音樂天團風靡興起。人們以他們為偶像,往往才能得到最輕鬆和最滿足的快樂。他們可以幫助人們宣洩情緒,振奮心靈。可是,他們的方式簡單直白,也難免少了一些深意和熟慮。我並不曾見過太多的人依舊堅持從歷史,文化的印跡中找尋偶像。我們若說自己有像范仲淹一般集「四面邊聲連角起」的武氣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文氣於一身的情懷,恐怕會被人嘲笑痴傻。事實上,深刻思考是一件不那麼容易快樂的事情,以偉大的中國古代英雄豪傑為偶像,也總是收穫太多的沉重和哀傷。
但是歷經UWC過程中數次出國學習,在跨文化的多元交流中,在時常面對的過於淺顯和片面的普世價值中,在身處外國人環繞的孤獨中,我堅定了自己不會放棄追求范仲淹這般文武並舉的豪傑的精神。更會以諸葛孔明「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為長期的座右銘。這就是UWC的魅力,沒有人會嘲笑你看似遙不可及的信念和理想。相比無數國內的鼓勵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環境、以時尚流行之名開口閉口全是網路用語的毫無自己思想的同學、過於單一的價值取向的輿論要求,UWC 的環境,學生以及宗旨確實更好的幫助了每一個人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再一次堅定心中那些曾經因嘲諷而隱藏了的聲音。
至於為什麼我會對古人的精神執著,我想,這便是UWC帶給我的堅定,思考和抉擇的結果。我不會因為身處多元環境而放棄自我的本質,相反,我將以十足的自信,堅持自己一直以來的理念。我相信我終究會有所得,我相信也會有更多的年輕一代的中國人會贊同我,一起將我們民族記憶中那些傳奇和不朽在全世界發揚光大。為了個人,為了民族,也為了世界。
最後引言一段Ruth Benedict 在《菊與刀》中對日本人的評價:when a serious observer is writing about peoples other than the Japanese and says they are unprecedentedly polite, he is not likely to add, 『but also insolent and overbearing.』
可以說,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辯證唯物論也講了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角度不同帶來看法不同,時間不同帶來認識不同,經歷不同帶來方式不同等等。我就是站在了我的角度,也是我能夠企及的地方,進而產生了我的觀點。UWC也堅定了我,不要試圖在你個人的角度去改變不同角度的他人。而是儘可能的,找尋那些能和你在同一個角度思考和認知的人,接受並包容站在不同角度的人。我相信這一條道路是漫長的。我也相信,堅持下來,我們會受益匪淺。
UWC Adriatic IB 16-18
------Timeline of my UWC15年暑假被麻麻安利,等了半年多開放申請,然後抵著ddl交了自己的Application Form。1月22號中午收到Selection Invitation(當時剛考完期末),30號面試。3月16日一天發完rej和waitlist,17日發完所有nomination。8月28號抵達。至此我的UWC正式開始。-----------------9.21 Peace One Day
10.28 UWC Congress1.22-29 Asian Week5.20 Closing Ceremony. Graduation of Secondi-------------------------------------
2017/09/21 Peace One Day again!!
-----------------2016 Nov 7 update
時值又一次申請季,把之前寫的乾癟癟的東西換掉了。這次更新我就講講我們Adriatic的一些故事吧。
感覺圖比較有吸引力 先放圖
Outdoor Experience,爬山+露營。
PeaceOneDay,全校師生合影。
不得不說自己這一年入學很幸運,才入學就有5年一次的UWC Congress在我們校區這裡舉行,明年又是35年校慶(大概)。學校的教學樓里翻新幾年也是今年才終於開始用了……可以說每年都有不少新東西。
在這裡,文化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文化是看到真正的義大利人煮麵時會非常好奇,是看到所有人都吃生菜沙拉時表示不解,是自己用筷子時所有人會圍上來;文化也是每兩人之間總會有奇妙的聯繫,比如墨西哥同學告訴我他的祖父在國內內戰時期當過大使並崇尚社會主義,比如來自阿爾巴尼亞的室友和義大利同學混著幾種語言交流。在這裡文化是多元的,更是交會的(integrated)。
說到文化,AD大概是文化氛圍最濃厚的一所學校了。因為處於離邊境很近的地方,整個小鎮屬於bilingual,但不論遇到誰都可以打上招呼說一聲ciao(也有人和我們說英語,所以用意語打招呼過去有時得到英文的問候會感覺很奇妙)。據傳,當年UWC義大利校區選址時,不知道該選哪裡。後來有人propose了Duino這個地方,這裡有個小學,裡面文化隔閡十分嚴重,義大利人和斯洛維尼亞人都分開授課,最後UWC選在了這個地方,有些建築是以前就有的,還有棟樓是政府從Castello di Duino (Castle of Duino) 分出來給學校用的(基本上所有建築都是公有的,給學校自由使用但仍是政府財產)。UWC的存在一定程度證明了不同文化的確是可以相通的,沒有不能和解的文化衝突。到了今天,在那所小學裡還是有一點學生分離的情況存在,但比82年之前好多了……我的宿舍在那所小學旁邊,每天路過看到覺得很和睦。看到他們也算是UWC Life的一部分吧。就目前而言,我最感謝UWC的是,這個地方使我真正地、由內而外地改變了。那是個人信念和行為準則上的改變。之前UWC Congress的時候遇見了National Committee的成員,常熟分校的師生Team,波黑分校在讀的以及印度分校畢業的Sisi(頂上回答的那位w)。當NC的Wesley和我們四個AD的中國學生坐海邊聊天時問到,你覺得UWC給你帶來感受最深的是什麼(大概是這樣的問題,不太記得了…)。我腦內第一個浮現的是那次Visual Art上課教水彩濕畫法,我清楚地看到阿富汗同學在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PEACE,幾乎佔滿了整張紙面。而他當時第一次來CAS的drawing session時,他說的是I must choose drawing as my core creative activity. 我當時不太懂那個must到底代表了什麼。後來,我看到他臉書上的照片和信息,我算是終於明白了他為什麼要來UWC。他是阿富汗的peace activist,並一直在為此努力著。當時我非常非常受震撼。我慢慢地了解到,UWC的principle到底意味著什麼:
UWC makes education a force to unite people, nations and cultures for peace and a sustainable future.
即使這是很理想主義很utopian的一件事,但這是所有UWCer正在慢慢傳遞的一個信念。Congress裡面一群national committee的老師交流選拔流程,中國選拔麻煩是因為太廣人太多;而南蘇丹卻只能在首都選拔,因為首都外被叛軍包圍;敘利亞學生冒著戰火在網吧用視頻線上面試;之前還有阿富汗的校友在選拔時被炸彈擊中去世(來自Wesley朋友圈)。我必須承認,這裡不僅僅是一個學習IB的地方,更是一個讓我懂得我學這麼多都是為了什麼的地方。誠然讀書為強國,但更為一個人類的可持續的未來。
雖然這些聽起來非常非常假大空……但的確是最近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了。就在前天,有同學的朋友親人在戰火中失去生命。對他們而言,在這裡不只是為了簡簡單單一個國際文憑,而是為了未來回國平復國內戰火。之前哥倫比亞國內vote peace or not因為民眾不願接受現狀而否決,哥倫比亞的同學哭了很久。過了幾天傳來哥總統獲諾獎和平獎的消息,感慨萬分。我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於我而言,國內現在沒有戰亂,即使有政治糾紛也只是權利與民意的鬥爭,沒有真正的戰火。如果我所學的可以稍稍為這個世界改變一點點,或者至少俗一點,變得有錢然後把錢給有能力去改變的人,那麼我會覺得我的人生至少不是無用的。
UWC是什麼?
對我而言,UWC是我最喜歡的學校,是我最崇敬的教育運動,是改變我太多的地方,更是我的第二個家。之後再寫吧。如果願意加入我們,come with your sincere, open mind and enthusiasm for exploration.最後一句,我真的很喜歡這個地方。
感謝看到這裡的你。---------------------20170202 updtae
之前提到過的視頻…因為一直沒有時間在國內網站上傳所以只有油管鏈接https://youtu.be/A-Vg5qJ6J5A祝拿到面試機會的各位能有自己想要的成績。
--------20170928 update
二年級了。又有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想法……。包括未來進路、大學申請之類的,每次都有新的想法。
當然無論如何都覺得能來UWC真是太好了……的確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迎合一周前Peace One Day的主題,以及結合我本人身邊的一些所見所聞,我決定把我和我同學在半年一起起草的一篇講稿式的短文發過來。
Shared Essay on Peace
Shoko Narasaki Jiamei TangWe look alike. We are from the same part of the world. Some people think we speak the same language, when in reality we only share some Hanzi/Kanji in common. We eat rice with chopsticks. Students at the College assume that we both take Mathematics at Higher Level, since we are both 「Asians」. Those are all true to some extent, since the two countries that we come from, China and Japan, are geographically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 and we have some similar practises. At the same time, however, some things can be disparate in China and in Japan. In China, students are taught to be hostile towards Japan, as there were the Japanese Invasion and Nanking Massacre, and those would always be the scars of the nation. Older generation are always extremely nationalistic, saying 「we have to defeat those Japanese evils」; younger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cited to inherit the anti-Japanese spirit from the generations in 20th century with no practical reason. Few years ago when people were more actively debating about the Fishing Island/Senkaku Island, huge demonstrations happened in some significant cities in China. At the beginning, the demonstrations seemed to illustrate public opinion on this conflict of territory, but it eventually became an activity for anti-Japanese people to address their hatred towards Japan. People protested against all Japanese shops and products, and some even randomly destroyed Japanese cars owned by Chinese parked on the roads. This public reaction exposed the historical sediment of 『old-fashion』 nationalism. Students were told to be 「rational patriots」 in school and to not join the demonstrations, but inside I felt really confused. My uneasiness came from the fact that many Chinese are still using the anti-Japanese mind that originated during the wars to judge the current society. In my opinion, history has already been history, and it is more important that we learn from it than to hold grudges against each other. Meanwhile in Japan, although the dislike towards China is not so significant on the surface, we can see Sinophobia scattered around in media. As far as I can remember, I have never seen a positive news about China on TV. If the media talks about Chinese tourists who buy a lot of Japanese products and thus contribute to make the Japanese economy flourish, it almost never forgets to mention the damages caused by their bad manners or how superb the Japanese products are in comparison to the Chinese products. I find how the media depicts China manipulating and I feel that the Japanese society is blindingly believing it without even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 It is a shame, because we can actually even travel to China in 3 hours. It sounds so cliche to say this, but being at UWC means that we are surrounded by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Before coming here, both of us dreaded having constant arguments with Chinese/Japanese students. However, in reality, this place gave us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face-to-face conversations about our cultures and political issues. This made us realise that we shared similar opinions and that we had understanding towards the difference in how we have been taught. It showed us new sides of the other country we never had the chance to know before.Although there is indeed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valry still existing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anger and hatred will never be a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relation between our countries nor a solution for a peaceful future that we are both looking forward to. We have already seen the opportunity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throughout our experience at the college. As long as we keep striving to promote peace between the two nations, we would be able to break free from the manacles of history and start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 The copyright of this essay belongs to Shoko Narasaki and Jiamei Tang, UWCAD 18"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大概對和平的認知有了一些新的理解。確實時代的差距會使一代代人的觀念產生巨大的偏移,我們也的確不能忘記歷史,但正因為對歷史與政治有了足夠的見解,我才會有膽量在上一輩面前重新討論這個具有爭議性的話題。國家與人民之間不能划上等號——就如國家的世界地位不能用來判定個體的stereotype一樣,國家利益與意識形態的衝突並不意味著人民之間不可以和諧共處,尤其是在知識共享方面,所謂的政治衝突往往局限住了研究者們的自由(but this may not apply to military development)。
非常慶幸能在這樣一個有多樣性的環境里學到很多我以前根本不會去認真思考的東西。
但很遺憾的是我們永遠需要考慮,what if we jump out from this UWC bubble?
路還長的很。
United World College of South East Asia (UWCSEA), Class of 2015對我個人來說,UWCSEA是一所讓我認識了許多世界各地小夥伴的國際學校,是一個讓我實現了許多曾經以為不可能的目標的平台,是一個讓我有過那麼一個個瞬間開始相信世界和平、自由、平等或許可以真正存在的烏托邦。【學生群體】Mandela生前是UWC的名譽主席,他曾經這麼說過:
"The striking thing about the United World Colleges is that they embrace the entire world across all divides of race, history, culture, wealth, religion, economic status and political belief."?
--Nelson Mandela
UWCSEA的學生確實是做到了Mandela所說的,頗有種「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意味。就像其他答案然所敘述的,你可以和來自各國各種族的同學互相學習,你可以和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同學一起開Model United Nations,你可以和日本的同學談論中日戰爭,可以課後和法語老師學做巧克力慕斯,可以親自聽來自納米比亞的scholar講南非膠靴舞是如何由礦工發明出來互相交流的,你甚至可以聖誕節和瑞典的同學回她的家鄉滑雪。我也常常幫同學寫寫中文作業……Jokes. :P. Anyways, it was pretty cool to be with this group of people.
然而,畢竟這裡不是天堂,也不存在完美的人性,在另外答案里提到的「人與人之間完全沒有距離感」至少在UWCSEA是不現實的:雖然大家總體都互相尊重,這裡也有所謂的popular kids、cool kids,一個年級里也總有被變相排斥的同學;雖然不同種族的人都能成為好朋友,這裡也難免有分所謂的asian group,caucasian group,Indian group;雖然很多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裡有錢的佔了不少,揮金如土,鋪張浪費的行為也是有的;雖然大家提倡diversity提倡不同的見解,但總體來說大家的認知非常偏liberal,比如有些時候作為對LGBT持有保守態度的基督徒,會陷入尷尬的境地。Often, we are probably just a group of teenagers who behave with lots of swagger.但是,難得地,這裡的學生大都有很強的self-awareness,大家都能自知自省,發現了偏離了UWC spirit和mission的問題的時候,大多數人還是能跳出來反思我們怎麼才能做得更好;發現了自己argument的狹隘或不容人之處時,大家也能平心靜氣地坐下來思考要如何更加地open to different opinions,要怎麼才能最有效地去unite people。所以,這是一群尚未成熟卻滿身熱血的年輕人,這是一群保持憤怒卻懂得認錯的年輕人,這是一群並不完美卻懷揣著改變世界夢想的年輕人。回想起來,真是挺可愛的。【Student life】八點到下午三點是正式上課的時間,三點到六點半是課外活動的時間。大多數學生都會在周一到周五間參加一個體育活動,一個社區服務,一個Global Concern group(大多和NGO有關),一個社團。活動選擇範圍之廣對於一個高中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我覺得我在UWC的很多美好記憶,都誕生在課外活動里而不在學術生活里。因為社區服務學會了幫病人做基礎的放鬆肌肉的腿部按摩。因為Global Concern和柬埔寨金邊的一所慈善學校結下了緣分,還和幾個好朋友在project week飛去那裡教了可愛的小朋友。和新疆的學姐學了維吾爾族舞蹈還在全校面前表演了,今年還跳了一次泰國舞。去年暑假和二十幾個同學飛去東帝汶組織了一場為時六天的青年和平會議,大半年的策劃都是靠課外活動時間和周末完成的。哈哈,在烹飪課也曾多次做黑暗料理毒害了好友……反正,只要你好好利用資源,UWC會提供給你一個創造許多不可思議、life-changing experience的平台。【學校環境】我來自UWCSEA的East Campus,它坐落於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新加坡(雖然學校建在蠻偏僻的區Tampines= =),它是幾年前剛建好的新校區,所以條件是絕!對!很!棒!總體色調是清爽的藍白綠,教室明亮寬敞涼快(18攝氏度空調伺候),圖書館環境溫馨設施齊全,游泳池健身房足球場籃球場舞蹈房戲劇教室黑盒畫室一個不缺(倒是缺個網球場,唉),對於挑嘴的我唯一的缺點就是食堂不是很好吃,但也不難吃,印度Naan那一攤是亮點嘿嘿嘿。我不住宿,但經常會去朋友的宿舍玩耍,因為是新建的所以很現代化,理論上是越到高年級待遇越高(seniors都是一人一間加一個洗臉池),不過聽說,住宿費和學費一樣高昂。然後宿舍經常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讓你感受到大家庭的氛圍……雖然也有少數人不喜歡寄宿生活或是宿舍的運作模式,但大多數寄宿生的感情都好得讓人羨慕!【畢業生走向】我手上沒有具體的數字,不過大多數去了英美讀大學(美國應該還多出英國一些),也有去日本香港法國德國韓國新加坡等地讀大學的的。Basically, you can get to anywhere you want if you try. 這裡高中的IB programme 在大學申請時適用性和受歡迎程度還是非常高的啦。但是,貌似中國大學不認可IB results(對於持中國護照者)?據我所知的,今年校區一百多個畢業生有進Oxford,LSE, UCL,Imperial,Edinburgh,St. Andrews, Columbia,UChi,U Penn,Cornell,Swathmore,Middlebury,Northwestern, Parsons,Brown,UCB,NYU,RISD,Berklee,BU,Notre Dame, Brandeis,HKU,Waseda,Sophia,UBC,U of Toronto,McGill.... 太多了不一一列舉了,不過很多好朋友都各奔東西了也是挺傷心的。2015.7.31 23:20:49610=V=暫時寫到這兒。利益相關:UWC CSC"16-18
Update 16/11/04
謝邀。一直在刷知乎,很久沒有碰這個問題了。
如果是「留學生活」,那不知道常熟校區算不算留學生活。我最想說的是:有一個外國學生,來到中國留學,和來到UWC學習,是完全不同的。我更願意不將「UWC」定義為一種留學。這兩年,他們只是來到了UWC,更多的時候,他們並沒有來到中國。
常熟是一個小城市,UWC常熟校區更是建在偏僻的昆承湖邊,我相信:這裡是 UWC IN CHINA 而不是 CHINESE UWC,一個本該與地域無關的學校。
UWC就像一個世外桃源,一個沒有戰爭、沒有紛爭的理想世界,一個完全不同的特色社區,一個永遠宣揚著UWC精神與價值觀的地方。
想說的說完了,懂的人自然會懂。
謝謝閱讀。02/11/2017
聽說很多學長學姐累病了
也聽說正常人類為了維持免疫系統功能需要長期保持8小時及以上睡眠
覺得我們以後不是大面積心梗/腦溢血 就是低血壓低血糖暈倒在馬路牙子上
————————————————————————————————————
09/27/2017
就算沒有人看也要堅持更新
沒能如願去ISAK新校區
因為種種原因,最終到了最古老的英國老校區。
在這裡一個月
跟麻麻告別,被一年來烏托邦的男朋友甩掉,感冒一個月才好,夏天窗戶結霜,摔了腳踝,也被誤會、被惡意揣測,搞得一身事情
同時
選好了喜歡的課,認識了好玩的人,過了好玩的生日,見到了好玩的老師
至於生活
每天要走很多路去上學因為校園很大
英國很在乎體育活動所以學校有強制(可以自選)的體育活動,我也在積極健身
每周一沒有肉,學校的飯說不上好吃也不算難吃,但是很容易長胖
最重要的
UWC不是想像中的小聯合國那麼烏托邦,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關注國際大事的同時必須提升自己跟上時代步伐;在事件上可以有不同意見但一定要政治正確;有的事情你可以做別人不行,也有的事情別人能做你做就會被停學;
對於我這種工薪階層小朋友來說
也算是見識了世界之大,土豪之有錢,
入學前覺得
我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入學後覺得
我想賺好多錢買下一個世界(畢竟別人房間裝飾買黑膠唱片機你只能印點照片連相紙都不敢用)
如果你家庭環境還不錯(年收入100W+無貸款外債),那麼這個學校很適合你,你會見到很多不同的人,接觸很多不同的文化,也會有很多未曾有過的機會。
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家庭一般,又比較玻璃心的話,還是建議你體制內讀一讀好了,實在想留學可以申請個2+2什麼的。講真話,還挺容易抑鬱的。
--------------------------------------------------------------------------
生活是什麼樣的?
開學一個星期學會怎麼在十分鐘之內從床上跑到教室里開始上課
之前 請假是因為不想寫作業 現在 請假是因為寫不完作業感受每天睡4個小時 周末6-8小時的睡眠每個人都超級累 但超級有活力那你為什麼選擇這裡?
100%師生平等 喊老師都用first name 不加敬語 吃飯也都在一起非常高的教育水平 今年ED錄取結果剛出 哈佛全獎錄取的學姐以及各種名校錄取感受不同 文化的交融是對差異包容的考驗生活是什麼樣的?
每天都累成狗
一天有一個世紀那麼長
但是會很開心 會愛上學習 會在假期的時間 想念朋友 老師
你的生活可以跟任何人的都不一樣
但一定有UWC獨特的美好??
CSC的Pre-DP在不想寫Transfer essay的夜晚來胡謅幾句
( son of the biscuit的no more than 1000 words !!! (黑人問號.jpg※快去看樓上AC姑娘的鏈接啦, 寫得很全面了,深有同感。
個人感想:
先說缺點好嘍,CSC的缺點說了也就幾百遍吧,中國人太多還太喜歡說中文,學費跟別的UWC比稍稍貴有的老師水,保安大哥有點煩餐廳飯太油,有靠關係進來的切切切,常熟沒有IMAX電影院冬天好冷開空調又太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不是沒人管,PRE人挺多還基本全是中國人課上全是中國人也只跟中國人住,所有年級都有人老曠課有人上課不說話有人懂得太多,中國人好難跟外國人相處啊啊啊.......我說的是不是太多了嘿嘿 (滑稽.jpg
其實我覺得不多 (I DON EVEN CARE. gif) 學校平時鼓勵學生們不要迴避任何問題,隨意討論,堅持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地聆聽他人。更何況那些問題都是所謂「普遍」的問題,而不是針對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群人。每個人可以在意這些問題或者迴避這些問題,當然試著解決也可以。不要忘了這個學校第一屆學生還沒畢業,那麼幾個老師管一個(字面意義上)很大的學校也挺心累的(據我所知一個上世紀的UWC Pearson校友放下過得很好的生活來CSC工作結果有時2AM還沒睡),更何況其它歷史悠久學生少的UWC也是問題種種,CSC已經不錯了真的( 突然感動.jpg
看看AC校友的那篇文章吧,有條件再看看UWC confession 的那些評論,估計所有UWC的問題都一樣,既有學霸有天才有情♂侶有可♂愛的老師同學也有cool kids有抽煙喝酒偷竊還有騷擾。當然還有邪惡的IB (DOGE臉 ( PRE已經累死IB我要如何度過???嗯???
優點不想說了好累...好處上面的大家都已經說了很多了辣層層濾鏡疊加照片也放了很多了辣。
想看更多照片去官網前兩天更新了官網變得酷炫了啊哈哈但是內容還是不夠多 (鄧布利多搖頭. jpg微信公眾號也有很多東西,很多學生也會開自己的公眾號分享生活點滴(一美點贊.jpg) ,請善用微信搜索各自公眾號或者文章 。隨便說幾句,雖然抱怨過中國人的過飽和卻非常喜歡我的中國室友們,雖然當初不想來Pre-DP卻也很開心能用一年適應(但學費好貴心在滴血), 半年裡從那個2.5線小破城市的世界觀里跳了出來,認識了好多co-year好朋友有的梅派京劇美少女有的gangster超級cool有的是所謂名人的孩子還有每天刷FGO談戀愛成績超好的半宅,當然也有一個house的巴西Pokemon同好也有非洲的超能吃辣小哥,還有我超喜歡的哲♂學老師和送我一堆禮物的secret santa行政老師,
永遠不要忘了這些看法都是個人的, uwc is what you want it to be。我作為不發達地區小城市公立學校高一畢業生,對於每天至少7小時的睡眠和得心應手的科學作業(呸)很滿意,對於充滿挑戰的課外活動很滿意,對於即使熬夜有疲倦還堅持給你一個微笑的同學們很滿意。
這就我想要是的UWC,如此自由。我並不在意上文的那些不好,缺點永遠都會有也永遠都會有人在改正,更何況我不在乎那些所謂的人的黑暗另一面,因為他們永遠都有光明可愛的一面,有那些微笑和擁抱就足夠。
再引用UWC confession 里一句毫無根據不甚可信但是發人深省的話:don"t forget 20% of students do 90% of the fuck. 我真的累了我一點essay沒寫而且現在11點半了我不寫了(我感覺自己快崩潰了.jpg新年假期結束被分到新學校再更新吧= = 其實把我分到哪裡我都會滿意的啦,希望學費便宜點。完蛋暴露好多個人信息 囧 匿名如同裸奔認出我來的請不要告訴別人或者提我名字plzzzz作為日本isak新校區的小白鼠來講講大家不太熟悉的日本校區XDD
已經來isak一個月了,環境大概也熟悉了。不得不說uwc還真的都建在the middle of nowhere 我們學校在一座活火山腳下,1000多米的高原上,去個便利店來回上山下山要走一個小時,對於我這種從小生活在城市裡的人真的就特別不習慣。但是在這邊的生活也真的是以前從來都沒有過的。
必須先吐槽一下isak的硬體,我們教室在食堂樓上,而且日本這邊地震太多,建築都絕對不會超過三層,而且真的超!級!小!(其實校園很大但是樓很少而且巨小)因為學校人一共不到200個(我們年級只有39個)所以我們連禮堂都沒有:))) 所有的東西都在食堂里舉行,食堂就是 cafeteria+auditorium+sometimes classroom
另外就是isak遵從了很多日本傳統,就比如說室內是不能穿鞋的或者只能穿拖鞋,所以每個樓的門口都擺滿了鞋,經常會找很久的鞋。每天中午都會有大掃除,學生被allocate到不同的地方打掃 (和小學的時候挺像的)然後pre第一年日語是必修課,但是大部分人都沒有基礎,所以完全不用擔心。
比較喜歡isak的一點就是這個學校真的好包容。比如說醫務室老師帶著她的兩隻狗狗上班,在醫務室里亂跑。校園裡有超多老師養的貓貓狗狗這是我以前在國內很好的國際學校也沒有的。特別喜歡我們的science老師,有節課他帶著我們在校園外面找各種蟲子,然後他捉起來給我們一個個講過去。(我們老師是pearson畢業的!!)
isak這邊我們年級70%是亞洲人,高年級因為有其他uwc來的所以很diverse,但是我們年級就我一個大陸的,這邊台灣人倒是蠻多的。
不太喜歡isak的一點就是可能因為isak剛剛成為uwc的緣故,我覺得這邊少了一些uwc spirit。因為之前也去過lpc參加活動,也有朋友在其他分校。isak和這些學校相比,可能還缺乏些經驗,有些人可能不是那麼的passionate。
占坑,有問題都可以問~
在校時間2012-14,現在是Alumni了( ′ ▽ ` )?在校的日子不那麼美好,畢業之後回憶一下似乎也不那麼糟糕。可能跟我半年多的抑鬱期有關吧,並沒有完全過好那些日子。但現在想想這兩年從安於國內教育體系到跳出框架走自己的路,UWC真的是不可取代的存在。說到底它也只是一所學校,有人能在這裡成功,有人卻把握不了機會。沒有什麼地方是適合所有人的,這裡的節奏讓我先是無法招架然後慢慢垮塌。但UWC對我來說,永遠是一段就算失敗也不後悔的經歷。
以上,以後有空慢慢補。去的時候不要期望太高,到了那會發現好像也不是那麼完美,但走了以後才知道那裡是天堂。關於UWCUSA的隨便問,別的不大清楚。
本來打算在喀秋莎火箭彈:在UWC(United World College 世界聯合學院,簡稱UWC) 的留學生活是怎樣的? 的回答底下評論一發,但不知不覺寫了這麼一大坨,索性發在答案區。
本人17歲常熟校區在讀。
關注問題一年多,一直沒有想過回答。今天在看到@喀秋莎火箭彈 在之前的答案提到「有甚者還會為外國和分裂者站台,抹黑國家。」有一些共鳴,因為我也曾在CSC為之憤慨。我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他說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堅持自己的立場和榮譽,還是因為在外人眼裡你始終跟中國這個詞聯結在一起,並且中國確實是在身後保護你的力量。如果不為自己的國家和國人爭取利益,也許贏得一時的平靜和來自外界的好感,但是長遠的角度來講只會負面影響自己的貼身利益。:)所以說,這是主觀情感道義和客觀生存原則作用下必須作出的選擇。
雖有共鳴,但我已沒有當年的那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懣。理由之一是我認為每個人都需要有適應和成長的過程。作為公立體制下成長出來的孩子,我在入學UWC之後心理上也經歷了數次巨大的轉變。一個人在成熟過程中總是會不斷犯錯。當突然進入一個多元化的環境,也會感到難以適應以及無比迷茫。在個人孤獨感和受到排擠感的作用下,犧牲一部分並不直接影響己身利益的立場,從而獲得主流群體的認可和接納,是很容易就作出的選擇。理由之二是人都是感性的,每一個人都有虛榮心和私心。比如我昨天穿弔帶塗口紅,今天經痛一身睡衣一臉病容,走在走廊上路人的反應態度是十分不一樣的。又比如我自己,除了很好的朋友,在吃飯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會找中國人坐一起的。這個觀點的啟發來自我校的一位board member。每個人都知道UWC mission、UWC values,但是人也是不得不由自己的情緒所控制的,情緒控制下的人不可能100%踐行自己的責任或做到100%得平等。理由之三是因為,我無法定義「抹黑」,因為「抹黑」有時就是不帶立場的客觀,我也沒有信心保證之後不會改變心意站到那對「抹黑」的人的隊伍里,我甚至沒有權力責備,因為如果把我自己放在他們的立場,也許我也會做出相同的選擇。在UWC吃過的虧讓我痛恨不加前提直言對錯的人(如國際學生指責中國學生光學習不參與活動不夠UWC等)。在日本廣島的和平峰會裡,我學到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錯的判斷根據不同的利益標準會有所改變。人類整個的歷史進程就如在黑暗中摸索著行走,誰也沒有對誰頤指氣使的權利。理由之四是,之前作出的努力告訴我,改變自己很難,但改變別人更難。要想改變別人,還是只能從自己做起。
對於理由三,要申明一點的是,我並不是一個沒有立場的人。相反,我一直認為,我先是一個中國人,再是一個世界公民。好比最近的「港獨」海報事件,站在港人的角度,我並不難理解他們的行為,但是我依然站在自己的立場為大陸說話。人需要保持客觀,因為客觀是良心,而且只有先客觀,才有人肯相信你的主觀論點。但是人因為身份不同,理應擁有偏向性的立場。絕對客觀並不值得驕傲,偏向性的立場擁有天然的正義性。
每個人都需要適應的過程,特別是作為青年人,在UWC這樣的國際環境下成長,不斷自我調適以找到舒適的位置幾乎是需要一直進行的。在常熟校區相處了兩屆的學生,之前也去到過一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同齡人集聚一堂的場合,比如在廣島的峰會,紐約的音樂會,在首爾以及兩年前在英格蘭。無論什麼地方,中國人總是脫離不了的、被貼在我身上的第一標籤。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會把中國大陸的學生(有時是同校,有時甚至不認識)和其他國家的同齡人進行對比。只單就社交方面來講,中國人喜歡抱團,在社交上甚至一直都是遭人嫌棄的那一類,在常熟因為人數比例的原因,這種特徵被放大得尤其明顯。我雖曾立志做到與眾不同,但也能力有限有心無力,連自己都過得朝不保夕,更別提責備別人,為此陷入過深深的自責,這種自責伴隨著對同胞的失望一直成為巨大的壓力。後來通過不斷的努力,我的社交能力確實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是並沒有感覺輕鬆多少。因為有著相同的國籍,在外人的心裡,我的身份始終跟其他的中國人綁定在一起。為此,我總是感覺被prejudge,感覺需要花更大的努力證明我跟別的中國人不一樣。對此,一方面我打抱不平,覺得中國人之外的群體對中國有刻板印象,而我則正是這刻板印象的受害者;一方面我對本國人恨鐵不成鋼,甚至嫌棄;第三方面我更為前一種情感感到十分罪惡和自責,因為我比誰都清楚,中國人的身份是逃避不了的,比起嫌棄,我更應該做的是幫助吧。可是我又在懷疑,我到底有多少的能量來幫助,我需要堅持多久呢?而且一切的對錯都只是我自己的個人看法,也許其他的中國人並不想被幫助、被改變呢?也許他們沒有錯呢?堅持自己文化里形成的性格,哪怕那性格跟其他主流文化併合不來,難道就錯了嗎?我又質疑我們國家的基礎教育,難道這樣的教育只能培養出適合發展中國的人才,卻不能培養出融於國際環境的學生?我有一種身處大環境下的小人物無力改變現狀的深深無力感。
國際環境在不同地方也註定了我們自我調適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不一樣,對於在香港校區的 @喀秋莎火箭彈,也許是港人對大陸的誤解和不包容,而在常熟作為majority的local students生活也絕沒那麼輕鬆,因為群體的特殊性所遭到的排斥和壓力也絕不會小。在之前提到的回答下的評論里看到說港人包容性低,建議換校區,但我甚至羨慕過香港校區的包容性。在廣島的時候,我注意到過來自香港校區一個性格比較內向、英語並不很流利、跟常熟這邊很多內地女生很像的香港女生(對於LPC來說當然是local student了),在上台展示personal project的時候,下面有個非常popular的外國女生很驕傲地喊 「This is my roommate!」。她們平時並沒有玩的很好,這樣的呼喊只是一種純粹的鼓勵和照顧。我私以為,在常熟,這種類型的學生,特別是local student,可能遭遇的是排斥而不是更多的照顧和鼓勵吧。當然,在日本的時候,拋開了local student的包袱,我確實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這可能也是我對日本之行印象頗好的原因。
剛剛寫到一半的時候翻了下微信,去年predp轉去別的校區的同學紛紛發來了自己在那邊的情況,讓我有種淡淡的感動,就像有家人遍布世界的感覺(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感覺,但我找不到更好的詞了)。
當時在日本的時候,覺得 @喀秋莎火箭彈 傻傻的,並沒有幹什麼正經事,完全想不到他在7天的時間裡腦子裡其實反思了這麼多的東西。不過想到我自己,雖然每晚看起來在dining room 玩桌式足球、閑聊天,其實躺在床上也會靜靜地想很多東西。不僅僅是他,在CSC與人相處的經歷以及別人對我的不公平待遇也都告訴我,不能只通過一方面的表現小瞧任何一個人,應永懷謙虛關懷之心,謙虛是為自己留後路,關懷是為不挫敗他人的信心。
所以,跟他一樣。雖然感到失望的時候並不少,但是我很高興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同齡大陸學生包括我自己在國際環境下不斷反思和成長。所謂少年強則國強,上一代留下來的弊病在我們的教育中體現並成為我們這一代的缺點, 讓我們頭痛不已。只有反思過錯,不斷適應,新一代的中國才能在理念思想飛速進化的全球化社會找到一個更舒適的位置。個人經歷告訴我,一個強調平等民主多元的國際環境,一面雖寬容大和諧,一面又會必然極端冷漠(此處並不僅針對UWC)。所以最後的最後,無論如何,我總更相信,在這樣環境里生活,最後能互相依偎取暖、幫你一把的,最有可能的還是大陸的學生吧。
---題外話---
最近發生了很多不好的事,再加上生理原因,心情一度很抑鬱。昨晚找學校的心理諮詢師哭了一個小時,才發現原來我的情況在學校來說只是小case。我一度以為我是唯一的那麼幾個找心理諮詢師的學生,昨晚才發現原來她的日程可以每天都排到晚上6、7點。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identity(這個詞可能不夠準確),諸如國籍、文化、宗教、經濟情況、性別、生理狀況、性格、價值觀等。這就註定了每個人自身和外界環境都會有不同的矛盾產生。我在這裡想舉個不雅但形象的例子:橫向來看,在一個環境里生活著不同的人,就好像不同的屁股坐一樣的椅子。縱向來看,一個人的一生在不同環境里不斷轉換,就好比是一樣的屁股坐不同的椅子。如果前提是屁股在絕對符合自己形狀的椅子上能感受到100%的舒適,那麼不可能有人會在屁股坐下去的第一秒就感受到椅子100%符合自己的形狀,但是為了得到那100%的舒適,人們需要努力磨動自己的屁股,來改變椅子的形狀。有些椅子在屁股坐下去的那瞬間跟屁股的形象比較相似,那麼屁股獲得的舒適感就多一些,磨動屁股則可以少費些力。有些椅子跟屁股的形狀相差甚遠,那麼屁股就需要忍受那長期的不舒適,也需要磨動得更努力些,而在磨動的過程中,屁股感受到的鈍痛也會增加:)
我整體表達的想法可能帶有淡淡的負面氣息,但卻十分現實,且並不代表我不喜愛UWC。我想強調的是,其實我個人在UWC的生活整體上來講幸福感十分強,而且在UWC學到的東西也十分珍貴。所以希望有志報考UWC的各位不要因為我的回答而有所猶豫。晚安:)
2017.9.9
在UWC atlantic college 的留學生活是什麼樣的? - 謝語瑤的回答感興趣的可以去這裡看一下我的詳細回答,不過我只是比較具體的回答了現實生活,精神層面涉及較少。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
是非常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在學校的時候不自知,等離開後才發現生命中的那兩年是多麼燦爛。
推薦閱讀:
※馬來西亞留學?
※住在美國寄宿家庭,被趕了出來怎麼辦?……
※在日本寄宿家庭(homestay)是一種什麼體驗?
※日本留學時打工可以申請免稅?
※美國室友都很奇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