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糧食價格上漲是否能對節約糧食起到作用?會對經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


糧價為百價之基。至少從以下兩點就可以看出來:

一、有成千上萬種食品,是以糧食為原料的,動糧價,就動了以糧食為原料的各種食品的價格;

二、人人都要吃糧,提糧價,就提高了人的生命存在的成本,勞動力的價格隨之上升,所有要靠人來生產和服務的產品,價格也會隨之上升。

所以糧價又被稱為百價之首,在所有物品中,最不能亂動的就是糧價。

糧食是第一必需品,當其供給不足時,價格會上揚,上揚也得購買,當其奇缺時,傾家蕩產也得買。打個比喻說,你有萬貫家財,斷你20天的糧,要你把家財全部拿出來換,你也得拿出來換,否則就是要錢不要命了。

同時,糧食又是當期需求彈性係數極小的必需品,當你能吃飽時,多一口你也不想吃了,當你欠一點時,又會難受而面有飢色了。

所以古今中外,從國家到民間,只要你覺得有朝一日,可能會缺糧或斷糧,而又很難或者不可能從其他渠道獲得糧食時,儲糧備荒就是第一選擇。

天有不測風雲,何況還有人禍,都會影響到糧食的生產和供給,而民以食為天,為了保證這個當期需求彈性係數極小卻又需要綿綿不絕足量供給的糧食,就必須儲糧。而儲糧,無論是國家還是民間,都有代價,而糧食儲備又是有期限的,時間長了,陳化了,餵豬豬都不吃。而人們吃糧,還要吃新糧,陳糧味差,花了成本,儲備了,還賣不起價還要虧。所以儲糧還是一個龐大的複雜的高成本的系統,但是代價再大,也得儲,這就不多說了。

上述所說,是關於糧食及糧價問題的大道理,也可以說是最基本的道理。其所以要說,是因為在糧食供給沒有問題或大問題時,一般的人很少會去想這些道理。

儘管有不珍惜糧食甚至浪費糧食的現象存在,古往今來,有誰聽說過,要用提高糧價來節約糧食的?既為百價之基、之首,隨便動糧價,麻煩太大了。前段時間,哪怕輿論抨擊浪費糧食鋪天蓋地,也沒見誰敢出來說一下,要用提高糧價來節約糧食的。

糧價如上漲,一旦超越了弱勢群體的購買力,就會有大批饑民出現。災荒年間,如果國家沒有儲備糧開倉賑糧,必然是糧商囤積居奇,抬價以追暴利。歷史上,哪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不是和饑民成群,餓殍遍野,糧價飛漲連在一起的。

在當今情況下,糧價是靠市場機制、糧食本身生產沒有大起落、國家民間均有儲糧來平衡的。如果見到有糧食浪費或者不珍惜糧食使用的現象,就採用提高糧價的辦法來節約,會得不償失。在銷售市場放開的情況下,要提價,只有一個途徑,控制糧源,提高或大幅度提高收購價,糧農就會盡其可能交糧,甚至糧商也會將從前低價收購的糧食用於交售,以賺取差價。首先,是國家的糧庫,根本裝不了這麼多糧食,黑龍江林甸中儲糧直屬庫,不是就露天違規儲糧發生大火了嗎?然後市場上的糧食變少,價格上升。國家的糧食,也要高進高出,否則背不起價格倒掛。

此時糧商從國外組織的糧食就進來了,國際糧價現在就比我們低,然後是國家儲備糧就買不出去了,最終就會陳化掉,這個浪費要說有多大就有多大。由於中國人口眾多,需求量太大,很快國際糧價也會飛漲,接著便是民不聊生。

是的,這些年來,國內糧價是有上升,但年年的波幅都很小,可以說是在平衡糧農與各方面利益關係下最大程度的控制性上升。國家最低收購價,有些年間就沒動,只防糧價下滑,有些年間動了,每斤漲幅在幾分到一角多之間,至今收購價,也就一元多一斤。可以比一下,市面上,比糧價漲幅更低售價更平穩的商品,還能數出多少?

糧食的保障供給和糧價的平穩,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最基本的平台,如果這個平台亂了,那就一切都亂了,而這種原因的亂,任什麼力量都是難以控制的。

以上看法,供參考。謝邀。


糧食是需求彈性比較差的產品。換句通俗的話說,糧食價格的漲跌對糧食市場的需求不會產生明顯的刺激或削弱作用。顯然,一個人如果2碗米飯才能吃飽,那他就盡量會每餐用2碗,即便糧價很便宜也不會吃3碗,糧價很貴也沒辦法做到只吃1碗就飽了。

但是,目前國內的糧食並非主要作為主糧給食用了,比如大量小麥會作為釀酒的原料使用,大量澱粉作物用於工業乙醇、車用酒精提煉原料使用。在這方面,糧價的增高肯定會抑制這方面的需求。但這個時候,糧食並不是糧食,只是工業原料,所以未必能算是節約了糧食。

所以,回答第一個問題,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糧價的提高從中長期來看,並不會產生很大的節約作用。畢竟浪費是非理性行為,大多數經濟學的分析都是站立在參與者是理性這麼假設條件之上進行策略應對的。因此,要解決浪費問題,顯然不是一個價格調控就能解決的。

回答第二個問題:糧食增長對國民經濟有多大的負面作用,也是要是分情況的。糧食是消費品、工業品的基礎性原料,更是構成我們CPI指數的重要指標,因為糧食價格的增長顯然對CPI的提高是有著直接拉動作用,所以換句話說,這個問題可以更改成,CPI指數的增長對經濟會產生多少負面作用。

這樣問題是不是就簡單多了?這就是相對比較基礎的宏觀經濟學問題了。

溫和的CPI指數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會驅動經濟參與各方努力提高經濟效率,擴大經濟規模,以避免通脹對自身財富的增加。所以,當糧價傳導至CPI時,是溫和可控的,便可能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人們會想辦法增加農業經濟生產效率,降低農業生產消耗,促進農業生產力以及相關行業的生產力。

嚴重的CPI增長是不利於經濟增長的,說到底,通貨膨脹是對全民財富的無情剝奪,社會財富在這種情況下極度縮水,商業信用急速下降,人們不再把精力放在合理的投資與消費上,投機行為在市場上不斷增多,生產力從而迅速下滑,進而影響到人們的消費需求,進一步抑制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說,如果糧價的增長是溫和可控的,則可能有利於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並進而促進全社會經濟增長。反之,可能造成全社會通脹加速,降低消費需求,造成企業庫存升高,社會生產力急速下降的情況。


東北是全國最大糧倉,價格漲個一倍,能給東北一點好處吧?


糧價如何定,這個問題也只有在有計劃經濟思維下的人才去討論的。周曉農的回答,也是滿篇計劃思維。

問題很簡單,土地是誰的由誰定,只要土地所有者定的糧價有購買者接受,就是合理價格。

糧食安全是種出來的,而不是省出來的,什麼情況下農民有積極性去生產糧食?當然是價格高有利潤的時候。政府干預糧價,設定最高收購價,本身就是打擊種糧積極性,反而不利於糧食安全。


浪費的人不會因為糧食價格提高而節約糧食;但是!低收入人群會因為糧食價格提高而陷入更加窘迫的困境。

要考慮社會下層的問題,而不是社會上層的問題。


提高電價能促進人們節約用電。但是現階段提高糧價不能起到節約糧食的作用。兩者機理是不一樣的。

所謂提高電價能使人們節約用電,是因為現在電價往往被壓到了市場價格以下,所謂提高電價只不過是使其回歸市場價格而已。否則相當於發電廠在補貼居民用電,而發電廠要是虧損,作為公共事業單位它的坑又是用納稅人的錢來填的。

但是糧食(這裡我是理解為大米之類農作物)的價格往往可以最貼近市場均衡價格。因為該市場最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產品同質、無進入壁壘、無數供給者與需求者、信息充足,糧價若不是天災一類的重大外部條件的變化,是沒有理由大起大落的。刨去外部條件和政府干預,農產品的價格是已然形成的均衡價格。當然也就不需要政府或其他團體來干預糧價。

生活中發生的那些浪費現象不是因為糧食或者菜的價格太低,只要沒有任何人管制農產品價格就不存在經濟意義上的浪費。你去一個餐廳點了一道菜,結果發現不好吃,不想吃了,造成的此種浪費。是因為消費者事先沒搞清楚菜肴是否可口,或者高估了當天的食慾,所謂剩飯是他估計不準這些風險所付出的的隨機代價。這種代價要承擔,也是食物消費者自己來承擔的。而且這種代價還很難以避免。如果你強迫他把剩飯吃下去,除了造成食客腹脹的不適以外沒有任何人在這一行為中受益。

題主的問題的回答是:

1.提高糧食價格是否能對節約糧食起到作用?不會有多大節約作用。原因如上所述。

2.會對經濟造成什麼負面影響?刻意提高糧價會造成更大的浪費。

首先各國政府一般不會像壓低電價那樣壓低農產品的價格,而是傾向對農民補貼,比如政府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價位購買糧食再低價賣出去。

這一行為的動機很複雜,比如美國的德州作為共和黨的票倉,很大程度上因為共和黨長期奉行補貼農產品的政策,而德州是美國較重要的農業州。

而韓國上世紀90年代鬧出韓農集體跳海事件,是因為韓國取消農產品的進口關稅,導致對本國農民的衝擊。

總之該類行為都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補貼給農民,而農民在面對收購價時會傾向多種糧食。事實上這些糧食沒有面對真實需求,會囤積或者賣不出去。這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其次

至於還有一種浪費,是某些消費者花的不是自己的錢在吃喝。那麼吃過吃少浪費與否只是個排場問題了。至於這種浪費大概很難用經濟學的方法解決了。


為什麼要節約糧食,節約糧食對具體哪個人哪個團體或者社會的哪一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了?


可以

負面為通脹

題目問負面不如問正面, 負面是老生常談, 但是正面在國內反而談的少, 中國政府和社會對食品價格的壓力表面上帶來了所謂的"比日本和發達國家更便宜的食物", 但是便宜的代價是什麼?--------- 三聚氰胺奶粉和各種有毒食品. 消費者可以超越市場的力量, 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同樣的產品(這裡是食物)嗎? 這些年各種食品危機很赤裸的展示出, 消費者和政府對價格的荒謬壓力只能帶回同樣巨大代價的災難

不要試圖戰勝市場. 自然是無法被愚蠢和偏見給超越的


如果糧食都提價、市場化的話,作為必須品、硬需求,提交只會引起人們的恐慌,很可能發生動蕩,歷史擺著呢。 提價為了節約糧食,只想說,想出這個招的人,腦袋被驢踢了,提價能節約糧食!


誰來提高?如果是政府提高,絕對不會有好的結果。前蘇聯的例子告訴我們,計劃經濟下甭管經濟學家多麼牛逼,價格也無法反映真實的需求,否則黑市不可能泛濫不止屢禁不絕。

以國家控制來提價從而減少浪費,才是最大的浪費。如果題主是這樣想的話,還是受計劃經濟的毒害太大。可以看看巴斯夏的文章《看得見的與看不見的》


不會節約,更可能是浪費。

如果把提高糧價理解為政府以高於市場均衡價格收購併出售糧食,那麼世界上大多數扶持農業生產的國家都是這麼做的。

農業是國民生產的基礎,需要政府制定政策保證其穩定。

政府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的影響需從供給,需求兩方面分析:

供給方面,糧價的提高將促使更多的生產者從事糧食的生產,市場供給增加;

需求方面,糧食價格的變動對需求的變動影響很低,糧價漲還是跌,每頓的飯量還是不變的,因此需求保持不變。

供給增加,需求不變(糧食多了,但吃的還是那麼多),正常結果將是糧食價格下降,來年就沒那麼多人種糧食。但政府的保護政策不允許這麼做,他會通過禁止一部分糧食進入市場流通的方式提高糧食價格,從而穩定糧價,保證來年還有足夠多的人種糧食。

那禁止流通的這一部分糧食去哪兒了呢?

1.發給窮人?不行,因為窮人也是要從市場上購買糧食的,一樣會降低糧食價格;

2.捐給外國難民?也不行,各國大都實行糧食保護政策,這會引起國際糧價的波動;

3.儲存起來?這更不行,糧食是易腐品,儲存成本極高,根本划不來。

那怎麼辦?只有倒掉,什麼都不做,挖個坑埋了都需要成本,找個沒人的地方扔掉,沒有其他方法。這算浪費嗎?看著不舒服?大蕭條時期資本家倒牛奶,乾的都是一樣的事。可不這麼做結果,代價便是過兩年糧食短缺,人們用成倍的金錢購買短缺的糧食。

千萬別用主觀的眼光看問題,做決定,毛時代這種事太多了…


糧食這種生活必需品,其價格波動必然影響居民生活。國際上常用恩格爾係數衡量一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如果糧食價格單純的上漲,則該國居民生活水平就會下降,因為生活必需品成本的增加,使得用於其他方面(如休閑、娛樂等)的可支配收入就要相對減少,幸福感就會減少。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劃分:恩格爾係數在60%以上為貧困,在50%-59%為溫飽,在40%-49%為小康,在30%-39%為富裕,30%以下為最富裕。中國恩格爾係數整體在下降,但是這個東西就怕跟國際接軌,美國自1980年以來的恩格爾係數平均為16.45%,日本1990年以來平均為24.12%。所以,中國城鎮居民總體是遠遠談不上富裕的。進入2010年,中國的恩格爾係數達到39.76%,接近40%,幸福指數大幅降低。2013年中國恩格爾係數突破40%已經不需要想像空間,也就是由富裕重回小康水平。

就目前而言,我國居民生活水平受糧食價格波動(可接受範圍內)的影響並不是很大,畢竟糧食消費已經不佔主導。所謂的「生存者」,可不可以假設一個極端——其糧食支出佔據其總收入的絕大部分或者全部?糧價的上漲對他們的影響當然是最大的,你可以想像一下,當恩格爾係數變為0或負數,還有什麼幸福可言?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穀賤傷農」,這個是由於供求影響的。但是糧價的上漲可能是多方面的,目前我國糧食的波動,我認為是市場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供求失衡(政府引導失誤是重要原因),以及物流成本、生產成本等原因。也就是說,雖然糧價上漲了,但是生產者的利潤並不意味著絕對上漲。對生產者的影響還要具體分析,更多傾向於負面影響。


一斤小麥的價格不抵一瓶礦泉水,農民喪失種糧熱情,而一些國企卻低買高賣,所以導致的結果是糧食價格多年不變,但食物成本卻節節攀升。而無視農民利益導致的是大部分農用耕地流失,政府卻只知道打壓農民的正常交易,而不想著去解決佔全國大部分人口比例農民的切身利益以及生存危機。


糧食價格以及耕地面積政府干預過度,使得糧食價格長期穩定在相對低價,遏制了產業資本的投入,剝削了農業從業者的利益,遏制了生產力的提高


竟然有人會提這種蠢得可以的問題,你是被發改委的提價邏輯砸昏了頭?


提高的應該是農民收入,如果提高糧價可以提高農民收入那就是可行的。原因是只有當種田是能致富,那才能推進耕種效率,提高產能,才有人會對機械化,有機花投資,才能升級產業,最後是讓更多土地回歸自然


這些貧窮老百姓可能飯都吃不起了,那些富有的人你再提高價格,人家有的是錢,浪費又怎麼樣呢?


提價為環保,這招誰想的,拖出去槍斃5分鐘!


經濟學中有兩個很經典的案例叫做 Rental Ceiling Effect 和minimal wage effect.講的是宏觀調控中如果決策者干預經濟,會使得市場效率變低,最終得到的結果往往事與願違。糧食是必需品,調控價格的結果會導致邊緣買家(marginal buyer)退出市場,使得產能過剩,造成食物浪費。拋開經濟學不說,邊緣買家無力支付糧食所帶來的社會學問題也會讓決策者受不了的。。


為什麼要節約糧食?


價格應該是只讀模式

如果變成讀寫模式,

說好聽的叫定價

說難聽就是暴利。


【觀點】中國的土壤及水污染將抬高全球糧食價格

2015-03-12約翰·迪林土壤觀察

大力發展的中國農業發展不僅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充足的糧食,而且幫助成千上百萬的農村人口脫離了貧困。但這也同時造成了很大的環境問題。

在一些本應該是魚米之鄉的豐沃地區,生態系統已經被嚴重破壞,有些地區的生態系統甚至已經到退化到了無法恢復的程度。

由英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農業產量的提高是長期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

在東部的一些省份,如安徽,江蘇和上海,糧食和漁業的產量在過去的60年內都有顯著的提高。

但是這些產量的提高同時伴隨著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比如水污染, 空氣污染以及水土流失。

也許有些人會說這未必是個多麼嚴重的問題。畢竟,糧食產量的提高是使中國幾億的農村人脫離貧困的一個主要因素。與這些相比,自然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的惡化也許算不了什麼。

可事實並非如此。很多自然生態過程,比如水土保持, 水質凈化以及碳儲藏等必須要保持在一定範圍的穩定狀態, 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未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這些自然生態過程是人類社會所享受的大自然的福利,也叫做生態系統服務。

研究表明, 許多生態系統服務自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由於農業的增強開始逐漸緩慢降低。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集約型農業,比如說化肥和農藥的大量使用, 帶來的環境問題開始加速顯現出來。這在2004年開始國家實施農業補貼之後變得更加嚴重。

更加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以前緩慢變差的自然生態過程忽然開始快速的惡化。

有些水生生態系統已經跨過了系統的臨界點而發生了質變,比如。從清澈的健康的湖泊系統忽然轉變成大片藍藻覆蓋的混濁的湖泊系統。這些新的系統狀態嚴重危及到現有的農業及漁業的高產量。

另外,一旦系統發生了質變,要想重新恢復到以前的狀態是很困難也很昂貴的。

研究表明現在整個區域生態系統的毀壞已經到了臨界點,所以它們已經不能夠來支撐將來高強度的集約農業的發展。

同時, 整個研究區的系統韌性正在逐漸降低, 這使其應對極端事件的能力都大大減弱,比如颱風, 全球糧食價格的波動等等。

應對的策略

國家政策應該優先可持續農業的發展。這將意味著要對現有的種植方式進行較大的改變:比如正確合理有效的適用農藥和化肥,合理處置人及牲畜的排泄物,降低水土流失, 控制魚飼料的應用等等。

然而現實的各種社會經濟因素卻使得執行這些政策變的不那麼容易。比如農民較低的經濟收入,較低的教育水平,缺乏科學的種田的技術指導,以及逐漸老齡化的農業人口等。

快速的城鎮化同時吸引了農村大批的青壯年勞動力。所有的這些因素都表明採取快速的行動來改革農業的發展是不可能的。

新頒布的土地流轉改革政策允許農民出租他們的土地給專業生產合作社和大型農業生產集團,目的是克服很多家庭型小農業的較低的生產效率。

但是,在一些潛在農業收益較低的偏遠的地區推廣這樣的政策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所有的證據都顯示迫切需要一個高效的信息技術推廣系統,從而來更好的幫助農民來解決上述問題, 這些都需要不同部門之間有效的協調和合作。

全球的問題

這不僅僅只是中國的問題, 還將產生世界性的影響。中國的糧食產量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來提高了5倍, 比人口增長的幅度還要大。

儘管如此,中國生產的糧食卻不再能夠自給自足。更多的肉類消費需要更多的豆類以及穀物來作為飼料,但國內的糧食生產已經遠遠滿足不了這些需求。

2012年,中國進口的豆類佔了全球豆類貿易的60%,穀物類的進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儘管通過進口來滿足國內生產的不足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但對中國這個例子來說,由環境的破壞導致的未來農業的不可持續可能會放大這種需求。這種潛在的大規模的糧食進口可能會對全球的糧食產量和價格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果中國不進行快速有效的改革,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們將會在他們每周的購物清單上很快發現,他們正在分擔中國農業過度發展所帶來壞境破壞的後果。

文章來源:中外對話(中外對話 | chinadialogue),"中外對話"是世界上致力於環境問題的第一個完全雙語網站,旨在發布高質量文章,提供雙語信息,促進直接對話,為我們共同面臨的環境挑戰尋求解決方案。

近期文章推薦:

回復0306可讀: 華北大氣污染物沉降量已成全球最高區域之一,對土壤和人有何影響?

回復0305可讀:土壤的王國——《寂靜的春天》所講述的土壤

回復0304可讀:農產品超標來自土壤污染?看了這10個方面的說明,你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回復0303可讀: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就能長出安全食品?

回復0302可讀:灰霾之下,蔬菜亦不能倖免,重霾地區的蔬菜葉更吃「金」

我們是「土壤觀察」(turangguancha),歡迎關注,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或轉發給好友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

關注該公眾號


剪刀差,把農民害慘了,只能四處打工流浪四方。


推薦閱讀:

中國近十幾年來究竟為什麼發展這麼快提升這麼大,相比其他國家究竟是哪些因素促成了這麼大的差距?
房地產崩盤後資金投向哪?
能否用提高食鹽價格的方法促使人們改善高鹽飲食的不健康生活方式?
有哪些東西的產量、資源、或消費量等,中國在人均生產、佔有或消費量排名第一或前幾的?
求霧霾能看到的最大商機?

TAG:經濟 | 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