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很少有高檔中餐館?

很少見。

高檔中餐在國外發展如何?

補充:比如米其林星級里為何很少有中餐?而日式就有很多?


為什麼美國高檔的中餐館少?

我認為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了解中國。而相比之下,他們對日本了解的更多。換句話講,美國人對日本文化的欣賞高於中國文化。這自然也包括飲食文化。我所在的大學裡有日本武術課(弓道,劍道)。而旁邊的麻省大學日日供應壽司和味增湯。大福,刺身和秋刀魚在本鄉下也並不罕見。而美國人對中餐的印象大多隻停留在西蘭花炒牛肉,左宗棠雞和炒麵了。在美國的中國人都知道,美國人覺得好吃的中餐基本等於中國人不喜歡的中餐。作為一個廣州人,我覺得 Panda Express 和 哈佛的燕京什麼的都太難吃了。

在美國,中國人覺得好吃的中餐常常在美國人中名氣並不響。這些餐館的裝修環境什麼的也很一般,衛生條件也不一定很好。法拉盛的中餐很有名,但去的非亞裔寥寥無幾。我以前讀過別人寫法拉盛的一家燒烤鋪子,因為做的好吃,常常被人推薦(上報
什麼的)。於是被大眾推薦一次,警察就來查一次,導致最後老版都拜託食客別照相了。

與此同時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低檔的日料,只要不是在日本人聚居區,往往都是中國人開的。我見過台灣人開的亞洲料理。我也見過福州人開的壽司店。他們價格都不便宜,卻都很受歡迎。上次去附近的一個購物商城吃日式炒麵,味道和廣州街頭的炒麵一模一樣。老闆和夥計都是從廣州台山來的。

不過客觀來說高檔的應該也是有的。只不過我作為窮學生,還沒去過而已。電影Life without Limit 中男主最後帶女朋友去的中餐館便是高檔中餐館。彭長貴先生開的彭園在台灣的時候吸引了蔣經國,在紐約的時候吸引了貝聿銘和基辛格。

我個人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常見的中餐館都給人廉價的感覺。食物並不算精緻,價格也低廉。味道則往往過重。「廉價」的印象勢必阻礙高檔飲食文化的發展。大概這也算是為什麼美國高檔中餐少的原因吧,


這是個很大的命題啊。

為什麼就是少呢?為什麼老外喜歡的中餐中國人不喜歡,難道就沒有大家共同欣賞喜愛的中餐嗎?

經過這幾年在多倫多一路吃窮爹媽的經驗,我認為最重大的原因還是地域與文化差異,思維差異,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1,用餐形式:如樓上同志所述,西餐是單人享受為主,中餐則注重「大家一起吃」。一疊上來筷子齊上,口水不分你我。日料其實也注重分享,一疊壽司上來兩人分,為啥老外就能接受?如果你吃刺身,一個碟子上魚肉們「分區」 「分塊」放置,夾了這塊,那塊並不受影響,整體性仍然保持良好。這對於注重個人隱私和衛生的西方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壽司同理。

2,不知道各位有沒發現,老外其實不愛吃湯湯水水的東西。翻看他們的日常主食:麵包,漢堡,薯條,三明治,donuts, panini,steak,比薩,pita,沒有一樣不是」干「的。要說稍微」濕「一點的,也就只有義大利面了。這應該是地域差異,歐美以小麥為主,亞洲人還是大部分以水稻為主食。如果讓一個中國人一年365天天天吃上面這些」乾貨「,不但會心理崩潰,連身體也會強烈抗議(我有位朋友自從來了多倫多便常年以麵包為主食,結果嚴重便秘,常常4-5日才大便一次,氣血兩虛)。相反,如果讓歐美人吃中國人的湯湯水水,米飯,炒菜,湯粉湯麵,蓋澆飯,煲類。。。別看了,這些對他們來說都叫」濕「類的食物,油大,醬油多,水多。。。 這也是為什麼餃子,肉夾饃這樣的北方面食在美國更流行更受歡迎的緣故。 總而言之,西方人看來,湯是湯,水是水,面是面。他們怎麼能混在一起吃呢混蛋!

3,沒有雞頭!不要鳳爪!gross! 想請老外嘗正宗中國菜,先把這些動物器官內臟全部去除。對於思想單純而直白的歐美人,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是再正常不過的了。如果你去超市買只冷凍雞或鴨,你會發現內臟、頭和膠全部去除乾淨,而所有豬羊牛等大型家畜肉類都是去骨賣的。想買豬羊牛骨一般只有中國人超市有,西人超市只賣肉,只有肉!這也就是為什麼西人愛吃雞胸肉的原因之一。他們吃著肉絕對想不起來這動物到底長啥樣。多好,多直白。

日料,不也一樣嗎? 魚類都是來自海洋的大體型魚,吃的都是肉,都看不見任何組織器官。別說老外了,我們吃一輩子壽司好多人都不知道三文魚或者blue fin tuna到底長什麼樣。這兩者的思維方式是一樣的。

4,不吃」一眼看不到成分「的東西。還是思維直白的問題。為什麼多倫多滿大街只有賣熱狗的推車?為什麼pita和subway的所有食材全部展示在顧客面前由他們親自挑選?Thai Express,展示台現選料現場炒?這些成功的餐飲全部說明同一個問題:我讓你看見你吃的都是什麼,你自己選,你自己放心。而『思維直白』這一點也導致food court里的」亞洲炒麵「 加的全部是各種調製好的醬汁,神馬」酸甜醬「,」泰國醬「等一聽名字就知道味道的玩意。若要給他說,加蒜加醋加料酒加辣椒加蔥加糖嗎?再聰明的歐美腦袋也會被轉暈。

5,衛生標準差異。中國人吃東西一向是」大菌吃小菌,吃了就沒病「。從歷史來說大部分地區的人民就沒有什麼」高雅地吃」的概念(有嗎?求科普),確實這麼多年這麼吃著來一點問題也沒有呀。但是日本人不能這麼干。日本的主要肉類——海魚,多數為大型魚。若大型魚烹煮來吃,肉身硬而無味,很是難吃。怎麼辦?只能生吃!生吃的衛生條件要求很高,稍微處理不當便生寄生蟲致病。這大概這也是日料必須精細嚴謹的原因之一(比如壽司師傅必須是男士,而且出師得經過漫長的十幾年的學徒生涯)。

中餐普遍油大煙大也是一個」衛生難達標「的原因之一。這樣說也許過於絕對,因為有些區域的中國料理還是比較清淡少油的。衛生標準這項其實和一個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程度有關。每個文明都是從」粗俗「從走向精細和高雅的,法國也有古代當街倒屎倒尿的歷史。中國經濟一路發展過來,人們對精細化和衛生條件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向歐美人看齊。

6,繼續說有關於精細化。歐美對美食的體驗還包含注重形式上的擺盤、裝飾,室內設計,用餐氛圍,人員服務等一系列體驗。相對與北美的中餐館,大多數包裝上的東西幾乎沒有。這種注重各種感官的享受而飛單一味蕾好比城裡的女人們更注重打扮,」美女更多「,鄉里妹子更隨意一樣。吃,不僅要更享受,吃的體面,拿得出手,從社會性質來說,更展現一個人的品味,社會地位等等。而對於現今北美的中餐館,多數都是為求生的勞工類移民所開設。少有經過高等教育,或是上了年齡對西方文化了解甚少的移民為主。而至今留學和移民趨勢可以肯定,將來在海外追求精緻化和感官享受的中餐館今後一定會越來越多。留學生對西方文化更透徹的了解和同時擁有中國文化背景的這一特性一定會在今後給歐美社會帶來不一樣的中餐體驗。

個人還是非常相信只要是人類無論東南西北文化差異都有對美食共同的喜愛。既然中國人能吃西餐蛋糕牛奶那麼西方人民也必然能吃臭豆腐酸辣粉麻辣燙。只不過看如何調整與融合了。


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擴寬到「除亞洲地區外,為什麼沒有高檔中餐館」?

首先,我是為什麼自助餐廳,飲料總是免費?而酒吧連白水都要錢,花生卻免費?的匿名。

還有,看了樓上的很多位的回答,我相信沒有一位是真正在歐美國家做過餐館或者類似工作的。

我本人在歐洲的中餐館打過工,不僅洗碗刷盤子,還包括後廚還有前台服務員,甚至進貨。所以對這個比較了解。

首先,我想說的是所謂的"高檔餐廳",肯定不是路邊的小炒或者樓下的沙縣,雖然他們很好吃。

我這裡說的,類似像在上海,至少是人均消費300+以上的。

為什麼沒有高檔的中餐館?

1:成本

這個是最主要的。

每一家高檔餐館,肯定至少一位大廚。而一位大廚,至少要有4位幫手,一位副廚,一位負責配菜,一位負責擺盤,一位負責打下手。

而在歐洲,這樣的工資是:

大廚,最低月薪3500歐;副廚2500歐,配菜1800歐,擺盤1800歐,下手1000歐。

人工費:10600歐。

舉例一家我很熟悉的杭幫菜餐館,大約有60張桌子,每天的用餐人數差不多在90~110人,而後廚,一共有8個灶台,6位主廚,10位作為的副廚,還有超過20個學徒,才可以支撐起這個餐館的正常運作。(周末節假日大約是2倍上下)

如果以上面這家參觀為例,大約人工在:66000歐(學徒以1000歐)。

這還不包括收銀和服務員,以人工約佔餐館營業額的一成算,大概一個月的營業額至少在660000歐。而66w的營業額是需要,至少周一到周五每天有1.5w,而周末每天要有4.5w的營業額。(歐洲周末的營業額大約是平日的三倍以上)

在歐洲,米其林三星,不包括酒水,大約人均250歐左右的消費,

米其林餐廳的價格上下差異較大,評級並不是以價格評判,但價格體現了用餐環境和地理位置。

如果要想有上面推算的營業額,大概每天要接60位客人,周末每天要有180位客人。

據我所知,歐洲沒有哪一個國家有這麼大的市場,即使是英國。

以上的推算,還沒有加如其他的費用,例如稅收,法律手續費,服務員的工資,還有例如歐洲假日眾多,規定一年至少有26個帶薪假日等等。

綜上所述,成本是最大問題,在中國,除了主廚,其他的人工費用可以非常低。而在歐美,人工的價格會非常高。

2:人員

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高檔的中餐館,更是如此。優秀的主廚,數量非常稀少,而且年紀也至少30好幾,這樣的年紀,都是有妻兒的。如果要他們放棄國內豐富的生活,到國外生活,除去語言等障礙,家庭也是一個非常的阻礙。

在國內可以非常有地位,而且還不用特別辛苦,而在國外,各種不適應,我實在不認為有哪一個大廚會願意。而且我目前還沒有聽說有哪一位國內的高檔餐廳的主廚來歐洲。

唯一有的就是國內的一流飯店到歐洲做一些交流,例如杭州的香格里拉的主廚之類的。但也僅僅是幾天而已。

3:是飲食文化

上面有幾位提到味道,首先,就我接觸的外國人,尤其是到過中國的外國人,都是十分喜歡中餐的,尤其是品嘗過中國的精緻菜肴的。而所謂的老外不喜歡中餐,我認為是一個偽命題。絕大多數的外國人在他們的本國嘗到的中餐都是改良後的,而且當地的從業人員,水平是低,非常低!

4:消費人群

這個大概也屬於消費文化的不同。在中國,有一大批的高檔餐飲消費人群,從商和從政的,絕對是主力軍。但在歐美,這個就實在不行了。中國人習慣在餐桌上交流感情,但是老外還是願意去咖啡館或者帆船上聊天。

綜上幾個原因,大概就是在海外(除亞洲外)幾乎沒有高檔餐廳。

P.S 不過之前我去維也納旅遊的時候,倒是發現一家非常高檔的中餐館,(在中國大使館附近),進去嘗過,非常不錯,但是可惜的是裡面吃飯的大多是中國人(明顯是國內過去旅遊的,而且有非常濃厚的官商味)。後來聽再去的同伴說,那家餐館易主了,菜品檔次就下來很多,大約是原來的成本過高。


中餐連鎖裡面P.F. Chang』s算是比較高端的,人均消費價格完全不比西餐的full service連鎖低。

米其林這個檔次的中餐廳少(不是沒有,我就去過法國的一家),主要是因為中國在國外開餐館的多是因為種種原因跑出去的,這些人要麼教育水平低沒有這個意識,要麼廚藝低,很難找到兩全的。加上要評上米其林餐廳還要很多隱形投入,例如人際關係,例如知名人士的吹捧,例如專業媒體的介紹,這些對於不擅長在海外做社交的中國人來說也是致命的。

另外我覺得不可迴避的是中國的餐飲文化,西方的大宗餐飲和高端餐飲之間有很明顯的分界線,但你在中國大陸吃人均一百的和人均一千的,無論菜色和質量區別都不是很大,差據多是在原材料上。而且不可否認的一點是,華人做餐飲的整體商業味道比較重,至少相比較日本人做料理的心態。


美國高檔中餐真的少么= =?

這不一定成立哦。

以下為美國人口排名最前面的幾個城市,以yelp上的餐館為樣本,暫且認為$$$$的為高檔餐廳,你們感受一下:

因為從第五大城市開始,$$$$餐館樣本實在太少(美帝個農村= =),所以就只列這些。除了紐約$$$$中餐館佔比明顯低於華裔人口佔比外,其他三個城市,都顯著高於華裔人口佔比。


首先這個高檔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其次每個華人聚集比較多的城市裡都基本有幾家檔次較高的中餐館的。特別大紐約地區、加州地區多一些。

我所知道最有名的是Mr. Chow。老闆是周信芳大師的兒子Michael Chow周英華,他本人和他的餐館一樣有名。「他的父親是京劇大師,他的姐姐是電影明星,他的餐廳舉世聞名。兩大時尚偶像GraceCoddington 和Tina Chow 先後做了他的老婆。」

P.F.Chang雖然是美國人開的,倒是打著中餐口號的連鎖店,很受歡迎。

至於為何高檔數量少,估計是跟從業人員總體素質非常一般,不把做好吃的菜當作第一目標有關。大都是希望儘可能快收回投資,賣掉再開。整體行業管理水平低下,落後世界潮流。大家各自為戰,相互競爭,不思抱團和日韓泰等餐館對抗,最後只能接受累死累活專業外賣的後果。


誰說沒有?芝加哥的老四川最近在North Michigan Avenue 上剛開了一家高檔中餐館,本身在那之前就有一家據說其貴無比的中餐館在那條街上了,不過忘了名字是什麼了,只記得是某家豪華酒店的頂樓。

不過美國人所說的中餐是某種外星食物,跟我們所談論的中餐沒有半點關係,所以自然平時就很難看到正宗的中餐館都曝光了。

/×吐槽開始

我會說我們學校旁邊最好,最正宗,量足還便宜的那家中餐館Yelp上只有兩星多麼,那幫沒吃過 人食的美國人紛紛評論說不正宗,orange chicken 和 general tsuo chicken 之類都做的不好吃雲 雲,排名第一的評論是個打了一星的棒子,自稱熱愛中餐但看他點的都是一坨shi。所以Yelp 算個毛線啊,能當真么。

吐槽結束×/


謝邀,嘗試回答一下。

世上菜肴分很多風格的。

有個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西方一般都是分餐制自己吃自己的,而中餐一般都是一大桌子菜一起吃才喜慶。

分餐制的菜式(比如著名的法餐),有固定規矩,什麼菜什麼順序上,配什麼餐具,配什麼酒,並在菜肴原料和烹飪上花大工夫,一般每個菜有個主題,每套菜單有個主旋律。而且西式廚師在味道、口感、色彩、造型上下很大功夫,這個也很西方的審美觀有關係。

Le Cordon Bleu International 這是著名的法國藍帶廚藝學校,專門培養高級廚師的,和新東方可不一樣。

「日本料理」這四個日文已經被大家接受了,可見其在影響挺廣泛。日本料理也體現了日本人的審美觀,精緻自然簡約,日本料理和西餐比較通的地方就是都將就對食材的把握和單個菜品的造型。簡單來說,因其少油、精緻、原材料大多是魚類和蔬菜,所以日本料理的比較容易被西方人接受。

中餐,怎麼說呢,將就的就是熱鬧,你一筷子我一筷,吃好吃開心。在菜式上更注重材料的整理入菜,烹飪手法也是偏「粗獷」——相對西式來說,中餐細緻的地方很多,比如對刀工的要求,對火候的要求,對雕刻技藝的要求等,都是細緻初顯身手。中餐總的來說,就是一盤分量大(後面說說酒店點菜的規律)。而且中國的傳統審美觀中對色彩、器物造型、原材料的說法都影響了中餐。

雖然現在在高檔的酒店餐廳中餐也和西餐交融了,傳統的貴价的佳肴一般都是位上(比如燕窩

遼參),一是大家對飲食的理解進步了,更講究了,二也是能避免一鍋粥分不勻,試想如果十人用餐,本來位上的燕窩裝成一盆上……

為什麼中餐人多時使用圓桌,而西餐人多時是加長方桌?

至於美國,真沒去過,但是看美劇里,熊貓快餐很有名的。

中餐一直無法出現很數量巨大的高檔餐廳的原因,在我個人看來,和中餐的針對對象有關係,也和大家對此的刻板印象有關。中餐現在的局面就是沒法做太多的分餐,一是因為菜肴限制,而是因為用餐氛圍限制,二是對中餐有個偏見,大部分人會以原材料的價格來錨定成品菜肴的價格,日本料理的蔬菜天婦羅賣得絕對比同樣分量的蔬菜炒一盤出來貴,。近些年大部分媒體都在報道法餐多豪華豪華,日本懷石料理多精美精美,其實中餐中出其右者甚多。中餐更像是大眾的料理,一盤迴鍋肉上得了五星級酒店,下得了大盤當。但是中餐中並不是沒有高檔的菜肴,而是這樣的烹飪方法和菜肴和米其林的評委口味比較不適應而已,此外,香港是有三星米其林餐廳的。

(另外,酒店點菜的規律一般是 冷盤=總人數/2,葷素各半,熱菜(包括按位上的菜)=總人數,一至二道素菜,主食按著賓客喜好,每人一份即可)

思緒比較亂,後面重新梳理。


沒有高檔中餐館的最主要原因是中餐館習慣性的環境嘈雜,而且競爭太激烈,經常互毀生意。

出國開館子的,很少人真的熱衷料理的,往往是為了掙錢去的。

所以他不可能花大成本把國內的食材運過去然後每天只擺那麼幾桌

我去國外基本吃不到國內有名的頂級料理,東京橫濱全是中國人和中餐館,可是卻連一隻考研的沒得吃。這絕對不是沒人想。我認識不少日本人都告訴我他們想吃烤鴨……我只在日本一個叫熱海的偏遠地區看到過傳說中的烤鴨,那地方破得要死,不過廚師很牛氣,菜價格昂貴,廚師不坐班,想吃打電話預約……


其實這就像你問為什麼中國很少有高檔西餐廳一樣。。。。至於米其林(本人在巴黎生活4年),米其林是法國弄的評判標準,比較西式偏好,而且中餐的形式在西方人看來還是有很多難以接受的地方(你懂的),但是日餐簡單、精緻講究食材的本質(唔。。本人也在法國的日餐館工作過一年),更能符合西方的偏好(尤其是法國人!)。


我在紐約吃過一家hakkasan(客家山),位於曼哈頓時代廣場附近(不處於華人區),屬於是米其林一星,應該可以符合題主的高端中餐館。給人的感覺是服務和裝修都偏西式,但是味道相對來說還是很正宗的。據我觀察,店裡的客人還是以非華裔居多。這可能說明口味正宗的中餐不一定會受美國人排斥。另一家我在加州華人區的吃過的以海鮮為主打的高檔酒樓,客人絕大多是是華人,而且服務和裝修都比較偏向國內。題主所說的高端中餐館可能指的是面向美國人的高端中餐館,這樣的中餐館在美國確實是不多,但是面向華人的高端中餐館相對前者還是不少的。特別是在洛杉磯的一些華人區,因為華人的經濟條件較好,所以這樣的高檔餐廳還是比題主想像中的多的。


1. 市場小。美國華人總體人數少。

2. 顧客心裡預期比較低。

3. 沒有市場先行者探路。


雖然沒有很高檔,但是外國的中餐館也不便宜啊

但其實,換個視角,在中國,最高檔的也不是西餐吧?高逼格的西餐廳人均也就大幾百,中餐呢,做精緻點服務好點但還是大眾化的高檔人均也要好幾百了,再來點「私家」「情懷」「傳統」「字型大小」的,可不是貴多了

所以其實,我覺得在哪兒都是本土的更高檔的多


餐館高不高檔其實是相對的,其實只要食物有特色,食材夠精緻,環境夠雅緻,小餐館也會非常高檔。當然,如果你問中國酒店為什麼開不出希爾頓那樣的,這完全是另外一個問題。

附鏈接:http://dinersjournal.blogs.nytimes.com/2012/04/02/hakkasan-high-end-chinese-to-touch-down-in-new-york/


推薦閱讀:

雞翅怎麼做更好吃?
為什麼中國美食世界有名卻不上檔次?
為什麼日餐在國際上的地位比中餐高?
既然魚、羊為鮮,那麼有什麼菜是用魚肉和羊肉做的,味道如何?
怎麼做出好吃的青椒炒肉呢?

TAG:美食 | 美國 | 烹飪 | 餐飲 | 中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