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為什麼不逃到海南而是台灣?

金門戰役於在1949年10月24日當晚決定下令渡海進攻大金門,結果登島的解放軍在島上戰鬥三晝夜,全軍覆沒。

解放軍迅速奪取了閩北、閩南各城,但缺乏海戰經驗,且無海、空軍掩護作戰。戰役準備[編輯]

1949年6月以前,國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到6月中旬,國軍廈門要塞司令部才成立金門要塞總台,這時才開始在島上構築工事,鋪設通信線路。

8月起,隨著福建戰事發展,國軍開始增強金門防禦。首先8月初國軍第二十二兵團率部進駐金門,其中兵團部、第二十五軍軍部及第四十五師守大金門,第五軍軍部和第二〇〇師守小金門,第四十師守大嶝島。

9月3日,

倘若金門戰役結果為解放軍勝利,大陸方面亦可由此封鎖並最後攻佔台灣;從總體上講,金門戰役最後奠定了日後兩岸分治局面的基礎,其影響至今仍未消除。此次戰役是確保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順利於稍後的12月上旬正式由中國大陸播遷至台灣的關鍵,也使台灣不被赤化,台海兩岸隔海分治,推動民主政治、落實自由人權法治與司法獨立的軍事基礎。

解放軍方面對金門戰役的失利也非常看重,進行了多次檢討與總結,並開始重視渡海作戰的特殊規律,再經過登步島戰役的失利總結,解放軍方面初步掌握了渡海作戰的規律,並在之後相繼攻佔海南島、舟山群島、萬山群島及大陳列島。

解放軍方面雖然很看重金門戰役的教訓,但並沒有將其視為重要的戰役,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在其著作中,稱金門戰鬥的失利只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的一個小插曲,僅是暫時延緩了解放軍攻取東南沿海島嶼的進程,並未影響全局。在金門戰役結束後,解放軍只用兩個月就將敗退西南的國軍消滅,東南沿海島嶼也在之後被吸取經驗教訓的解放軍逐步奪取。金門戰役後半年,解放軍隨即攻佔海南島

[5]

戰後發展[編輯]

此戰役後,守第一線的二零一師回台灣整補,而胡璉之第十二兵團則於12月1日奉命就地改為金門防衛司令部。湯恩伯代理總司令及李良榮兵團司令奉命赴台灣,第十八軍軍長高魁元一直做到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1950年開始,陸續有被俘解放軍被釋回到大陸,官職較高的如孫樹亮,26日被俘,被關押在台北內湖集中營,1950年回到大陸。最後一名被釋的戰俘是於1956年1月被釋的253團一營一連的許道位,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陸續有人返回大陸

[10]靜

。戰俘回到中國後被視為叛徒,要接受審查和再學習。很多戰俘都被判處徒刑:孫樹亮5年、馬紹堂5年,而253團3營營長李子元、251團副連管理員竇永禮及29軍司令部參謀徐惠良等被槍斃

[11]

。後來第四野戰軍經過充分準備,攻佔海南島。葉飛等人經過對金門戰役的總結,在1953年的東山島戰役中取得勝利,第三野戰軍更於1955年攻佔一江山島。


根本不是高票說的啥啥台灣條件好

最先想的是四川,然而四川沒有守住

其實說白了就是除了台灣以外都丟了而已,而不是軍隊撤往台灣,其他棄守。

國軍絕大部分兵力都是撤往四川,在成都被合圍了133個師近百萬人,後來西南剿匪又清剿了90萬人。

先遷廣州後遷重慶再遷成都,好像還去了西昌半個月,最後才是台北。蔣在49年12月從成都飛往台北時,有起義部隊已經衝上跑道。胡宗南等人更是在西昌待到了50年三月才撤走。

台灣能守住也是因為朝戰爆發而不是自己能守,之所以能據守台灣說的再直白點就是朝戰爆發美軍決定干涉時,只剩個台灣了。

國軍三個艦隊,其中第二艦隊全部起義,第一艦隊大部投誠,1949年4月下旬開始共軍的海軍賬面實力就比國軍強了。如果重慶號巡洋艦沒有被在江內炸沉的話,共軍海軍就是明顯優勢。

僅剩的國軍第三艦隊啥水平?在海南萬山海戰30艘船沒有打過共軍6艘炮艇,狼狽而逃。

如果沒有朝戰,共軍按計劃接收英國四艘驅逐艦,並且有三四個團的米格15,1950年7月就是國府的大限,等著流亡菲律賓吧。什麼時候你們有了50年國軍有制空權制海權的錯覺?就是借著朝戰國軍有噴氣式戰鬥機要等到1954年,指望投誠了三分之一還多的國軍空軍用p51打米格15?

PS:還教育我去看金門戰役,我就問金門戰役除了木船備的少外還輸了啥?灘頭碰到了國軍碉壘群無法突破還是碰到了國軍海陸空立體聯合反攻?找的船少等於沒有船?渡江戰役找了八千多艘船怎麼找到的?幾萬人打贏了三個團又七個連還光榮的不得了。


蔣介石原本是要守住長江以南,圖謀東山再起。守住半壁江山,坐等第三次世界大戰。

沒成想,長江防線不堪一擊。

半壁江山守不住,那就守大西南吧,建立西南根據地,坐等第三次世界大戰。

沒成想,劉鄧大軍來了個猛虎掏心。

大西南守不住,那就守海南島吧,然後坐等第三次世界大戰。

只不過伯陵防線太給力……

唉,只剩下台灣了,只得去台灣了。

於是國民黨退到台灣,坐等第三次世界等到現在……

只不過,台灣是最後的不得已的選擇

渡江戰役後,國民黨哪怕在大陸勝利一次,也不會把台灣作為基地。

常公雖然志大才疏,但是倒也知道偏安一隅的政權最後都會死的很慘。所以最不想來的就是台灣。

常公千古,所以以反攻大陸的大旗團結軍民,免得喪失鬥志。只不過把這面大旗撤下,國民黨就會死翹翹了。偏安一隅,喪失鬥志、進取心。以前國民黨志在大陸,雖失敗卻也不丟人。而現在,國民黨只不過想保住自己的黨產……

南明好歹在清軍入關後還能斬殺尼堪,暫時遲滯清軍的行動。只不過,國民黨沒有李定國。讓國民黨特吹特吹的金門戰役只不過是一個小插曲。國民黨守住了金門,卻在不久後丟掉了海南島,繼而丟掉除金馬外所有的沿海島嶼,繼而丟掉了整個大陸。

只不過,金門戰役被國民黨吹了幾十年,直到1980年還拍大張旗鼓的拍電影歌頌,那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毛澤東退守台灣。

國民黨是一個幾千場戰役只勝利二十幾次的天才,TG碰上這樣的對手如果還打不贏,那是對不起老祖宗的。


可以從這幾個原因來解釋:

1、台灣的基礎比海南好。台灣在日本統治的50年間,基本實現了當時意義上的工業化,當時在全國,除了東北和華南沿海,是發展最好的地方。事實上,二戰剛結束前的東北是亞洲最發達的地區,這也是共產黨和國民黨都要搶下東北的原因。東北沒保下來,蔣介石就只能看著台灣了。海南當時則是工業基礎很差,事實上就是到了今天,海南在東部沿海也算是欠發達的。

2、台灣基本沒有共產黨的活動。歸功於日本人的殘酷統治,二戰結束前,東北和台灣基本都沒有共產黨和國民黨的活動。二戰結束後,共產黨搶先進入東北還被當地人看不起,覺得不是正規政府軍,要不是國民黨實在不像話,沒人會去投靠共產黨。而在台灣就更是沒有共產黨的活動了,至少沒有武裝鬥爭。而海南就有共產黨的游擊隊,紅色娘子軍就是描繪海南遊擊隊的。

3、海南沒有台灣好守。這個看看地圖,量一量兩個大島離大陸的距離就知道了。

4、台灣有著割據的基礎。畢竟跟大陸分離了50年,台灣跟大陸的經濟聯繫遠沒有海南緊密,隔斷聯繫更有可能生存下來,事實上陳誠主政台灣後第一件事就是廢止法幣,發行新台幣,一下子就從經濟上隔離大陸和台灣。

5、台灣沒有國民黨其他勢力。二戰結束後,作為國民黨中央勢力代表的蔣介石事實上能實際控制的大多都是從日本接受的土地,而其他地方都有當地勢力,如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桂系,西北的三馬,而日本人則幫助蔣介石把原有的當地勢力全部清除乾淨了,如東北的張學良,在台灣,可以說當地是決定聽命於蔣介石的。而在海南則有著廣東軍閥,蔣介石能不能指揮得動是個大問題。

6、台灣的戰略地位比海南重要,這是蔣介石對美的一個重要砝碼。從地圖上可以看到,中國的沿海除了台灣都不是直接面對大洋的,要想封鎖中國的出海口,最好的地方就是台灣。此外,台灣還是日本到馬六甲的必經之路,是從南邊進攻日本的重要跳板。無論從封鎖中國的角度,還是保衛日本的角度,台灣都不能被美國人輕易放棄。而海南則是被放在南海這個袋子里,戰略地位遠沒有台灣重要。


1.海南比台灣離大陸近得多,瓊州海峽最窄處18公里。

2.海南附近沒有金門馬祖澎湖舟山一類靠近大陸而控制在國軍手中的島嶼作為前哨。

3.海南的人口物產以及基礎設施遠不如台灣。當時台灣通過50多年的建設有鐵路,有良港,農業水利設施比較完善,而且基本沒有戰爭的破壞,有600萬人口。

4.海南島上有瓊崖縱隊,是軍一級的游擊隊組織,以當地人為主,有幾萬人。而且在島上堅持了二十年,不容易剿滅。台灣基本沒有成規模的游擊隊。


@豈有此理的我 說得挺好了,我再補充地形這方面。

看到沒有?中間高,四周低。特別是面向大陸的方向,坦途百里,很適合機動部隊登陸。

正如某知名軍事將領說的「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

嗯,這位將領叫馬謖,他的故事大家都聽說了吧?

此外,國民黨當時是「撤退」到台灣,還準備隨時「收復失地」,台灣扼中國大陸東南出口,位置極為重要,選擇這裡有利於今後反攻大陸。話說蔣介石至死對反攻大陸還是念念不忘啊。


評論區比較精彩,歡迎大家補充。我正在一一整理。然後反駁高票。

好激動,被輪子哥點贊了。

很多地方說得不到位,但是表達的意思大家應該看得懂,這個回答的關鍵是

實名反對最高票答案。

實名反對最高票答案。

實名反對最高票答案。

錯得這麼離譜的答案竟然成為最高票。

我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評論區補充指正。

知道為什麼會造成三個加強團和一個連被幾萬人圍著打嗎?

原因很簡單,送不上去。

並不是說解放軍戰鬥力有多強,人數有多少就可以打下台灣。

沒有港口,沒有後勤,送一堆步兵上去上去當靶子嗎?要想送機動化部隊上去,基本沒戲。在建國初期,我國海上實力為零。運輸基本靠民運。

金門離大陸多近?自己看一下地圖

台灣離大陸又有多少距離。

國家現在忙著造航空母艦鬧著玩的?

在你那裡全部成嘴上統一天下。


去海南幹什麼

壟斷國際香蕉市場嗎?


國民黨最後並不是逃往台灣一省,而是逃往台灣福建浙江廣東雲南五省,其中浙江沿海的島嶼由於實在不好防守而放棄,雲南邊境地區因為相隔遙遠而放棄。現在中華民國還剩下三省領土,但廣東省是幾個無人島嶼沒有省政府,福建省包括金門縣和馬祖(連江縣外圍島嶼),省府設在金門縣。台灣省是中華民國唯一主體猶存的省,省府設在南投縣,下轄13縣+3省轄市。六大直轄市:台北新北桃園台中高雄台南,行政上是中央政府直轄市,不屬於台灣省。台北是中華民國直轄市+臨時中央,不是台灣省會。

不考慮國際承認與否的話,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都控制了多個省市區(我們是5自治區4直轄市2特區22省,中華民國下轄2省6直轄市)。理論上雙方都是中央,兩岸還是中央與中央的對抗。

而當時的海南還只是廣東省的一部分,級別比台灣低一級,比中華民國低兩級。逃往海南相當於割據地級市,去了就自動降兩級,內戰就由中央與中央的對抗,變成中央與地方的對抗。

如果國民黨能守住海南,很有可能會在海南設廣東省政府,但中央還是會放在台灣,因為台灣是中華民國唯一完整的省。


其實,真實的情況是,蔣中正希望撤退到雲南(雲南地勢險要),而不是台灣(因為美國人一直不放棄策動國軍兵變倒蔣和台灣問題聯合國化),更不是西康和海南(瓊崖縱隊)。雲南省主席盧漢也幾次示好蔣公,蔣公萬分欣喜,在日記中直言「此為國家轉危為安之根本」。但是此時盧漢心裡有別的想法。於是盧漢暗中叛國,聯繫美國,希望美國支持雲南獨立,不受國共雙方控制,軍事政治經濟一律聽從美國。但美國認為共軍攻勢兇猛雲南太過於偏遠顧及不到於是盧漢投共。值得一提的是,呂迅的書里寫到盧漢曾經提醒美國雲南若失守那極其有可能威脅到東南亞的自由地區,但被美國人無視了。

多言幾句,很多答案都是在腦補歷史,這方面歷史台灣的學者已經根據中美檔案進行了有效的解讀,蔣中正和杜魯門政府之間的關係並非之前認識的那般緊密,杜魯門政府一度支援馬步芳,對中央國軍採取「袖手旁觀」政策,策動孫立人兵變和輿論造勢要求蔣中正「有國際級的政治家風範」主動下台,不要抵抗到最後一刻把台灣交給紅色政權,才造成今天的格局。倘若杜魯門政府全力支持蔣中正,那麼國軍斷不會如此兵敗如山倒。


老蔣他。。。

其實也是想死守海南的。。。

站在海口市邊上都能看得見廣東

繳獲的美製榴彈炮站在廣東沙灘邊上隨便打一打海口市內就落炮彈啊!

島內還有瓊崖縱隊二十三年紅旗不倒裡應外合啊!

伯陵防線千蒼百孔不堪一擊啊!

軍艦打不過木製機帆船啊!

你說老蔣還能怎麼辦

他也很絕望啊!


四野沒到的時候

瓊崖支隊已經如約和蔣匪守軍激烈交火了

蔣匪想要守住海南島,你要問問海南人民自己答應不答應


因為遷台物資和人員主要是從上海、浙江以及福建部分地區離開的,因此只能是台灣。國民黨政權的財富和倉庫集中於上海、南京,運到台灣,航線也比較成熟。

當時蔣已經下野,遷台始終是暗地裡進行的。很多官員並非蔣的私人,一直聽命於政府,蔣能信任的人不是特別多。如果遷往海南,勢必要經過兩廣。廣東歷來是桂系影響很大的地區,孫科把行政院搬到了廣州,這是政府的臨時辦公地。因而想要把財富從江浙滬瞞著李宗仁穿越兩廣送到海南,難度非常大。而送到台灣,可以瞞天過海。事實上李宗仁後來知道運東西的事情,但是完全查不出要領,管不了。


「勝不離川,敗不離灣」

一語成讖


海南直到今天都沒啥工業,台灣被日本殖民了50年堪比東北……去了海南,就那麼點縱深,美帝想支援也支援不上,搞不好貿易被封鎖,本地除了熱帶水果啥也沒有……是要當花果山大王?


實際上國民黨退守台灣時海南島還在國軍的實際控制之下,它的解放是建國後的事情了,1950年,隨後共產黨也在謀劃解決台灣,但隨後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志願軍入朝,分散了大部分兵力,導致沒有足夠兵力解放台灣,最後才形成了兩岸分裂的局面。

不是不往海南島逃,而是後來沒守住。


海南有共黨的武裝部隊,瓊崖縱隊等。。解放海南時,這支部隊起了很大作用


聽過「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嗎?


海南離大陸太近,不易守;海南基本還是個不毛之地,去幹嘛;台灣離大陸遠,中間還有很多小島,而且台灣被日佔過,經濟基礎和設施都比較好


這是一個很弱智的問題,任何公開資料都可以看到,國民黨敗退時,既往台灣退,也往海南退,然後海南那裡沒堅持多久就被登陸解放了。問題本身說的好像 人家刻意選擇只要台灣,不要海南一樣。


《中南軍區、第四野戰軍司令部:關於海南戰役總結》


推薦閱讀:

如何優雅的打臉台獨分子?
如何評價台灣留學生在網上叫中國「支那」?
如何看待林書豪簽約虎撲時說自己是中國人?
其他國家的人侮辱中國大陸人時,香港人和台灣人會感到憤懣嗎?
台灣真的有能力研發核武嗎?

TAG:歷史 | 中華民國 | 中國近代史 | 中國國民黨 | 台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