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見到原研哉,最想問他什麼?或交流什麼?為什麼?


1,中國的經濟正在膨脹,「一種極端消費主義」也在盛行,在這樣的環境里,設計難免成為一種市場營銷的手段,甚至淪為一個「幫凶」。日本的設計也經歷過這樣的處境嗎?如果不是,是怎樣覺醒的呢?這樣的覺醒也同樣會出現在中國大地嗎?

2,日本的現代設計最終找到了自己的設計方法和語言。以「無印良品」為代表很多日常的物件,都呈現日本式的「空無」。這是日本的智慧。中國現在有很多設計師也正在為此努力。然而中國的智慧又不僅僅是龍、書法抑或秦磚漢瓦而已。那麼在您看來,「中國的智慧」大約會是什麼?

3,英國的社會主義運動先驅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在小說《烏有鄉消息》(News from Nowhere)里描繪了一個完美但是永不可到達的社會。您的設計似乎也在某種程度上呼喚一種詩意的「烏有鄉設計」,那麼您是否也會有那種空想的無奈?或是別的什麼情緒?

4,蘋果公司的iphone產品風靡世界,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用戶體驗。儘管價值不菲,也並不能解決多少實際的問題,可還是使億萬民眾趨之若騖。不針對蘋果,只是以此為例,人們為什麼總是追逐一些其實對自己並沒那麼有用途的東西呢?

5,您樂意過上一陣子沒有電的日子嗎?那段時間您會做什麼來度日呢?


1. 我比較關心的是設計師如何發現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我記得Monguzzi說過:"發現問題遠比找到解決它的辦法重要得多. "我是贊同的. 怎樣發現問題? 以我對歐洲和日本設計的關注和比較的經驗來看, 日本設計師似乎更願意合理推測或說創造出一個就目下的項目來說相對合理的問題. 而歐美設計師喜歡發現原本就存在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日本設計師擅長對自己創造出的這些問題自圓其說, 其所依照的理據是外族無法理解的. 有些是日本本土文化, 有些則上升至宗教或玄學. 您覺得這樣對於設計這類"應用美術/實用美術"來說是一種值得學習和推廣的做法么?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那麼是否每個設計師在設計工作過程中都充當的是編劇的角色? 設計的過程, 其杜撰和說故事的成份遠大於實事求是,這樣的做法會影響到設計作為"傳達信息, 建立溝通"的手段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理解程度么?

2. 對於建立一個品牌來說, 您認為視覺設計在整體方案中佔多大比重? 很多日本設計師強調, 對於一個品牌的規劃和設計, 必須抱有遠見, 預測該品牌未來10年、20年里的發展遠景,是規劃該品牌的必要功課. 這種做法類似於預測未來, 日本的設計師在現實工作中如何做到? 如果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訓練達到, 要如何訓練?

3. 中國有一部分設計師強調」設計師就是幕後工作者,出名這種事就留給明星藝人吧。「您認為,設計師的名氣是否可以幫助設計師接到更有趣,更有質感,更多專業領域的項目,為參與更多的設計交流提供一個良好的非物質平台?在日本,您應該也算是這類明星設計師,那麼這類明星設計師在面對客戶時,較之非明星設計師來說是否更有話語權呢? 」始終堅持以作品說話,但抱有出名的願望。然後對工作產生良性循環。「您支持這種做法嗎?或者我的看法有什麼問題嗎?


我對原研哉了解不多,看過書,對他也說不上喜歡和不喜歡,如果我想請教,就兩個話題。

1. 設計師(設計)和 Curator (編輯)的關係。原研哉作為 Curator 一個就是策展人,通過各種展覽以及其他輔助傳播的方式來向大眾介紹和推薦設計及理念,另外一個就是 MUJI 的藝術總監,包含了產品整理到品牌推廣。從設計師到 Curator 角色和工作的轉變,有什麼有意思的想法。設計師大多喜歡策劃展覽,日本的設計師在這一點也很明顯,那麼是策展中的什麼吸引設計師。策展人的挑選整理布局塑造和設計工作的不同之處。一個產品或品牌對於消費者來說,是應該桃李不言,還是應該裹以理念的糖衣,如何權衡其中的相悖關係,恰如無印和有印。一個經過 Curator 編輯二次塑造之後的產品和一個單純的產品相對,多出的部分對消費者的意義在何處,品牌是一種格調消費嗎。消費者消費的是設計師的創造還是 Curator 的創造。品牌是目的還是(與消費者)交流平台,如果說交流平台,那麼 Curator 該創造什麼。

2.原研哉從單純的平面設計師走到現在這個角色,有何感想,他的這種個人經歷對其他設計師有何普適的參考。


您對於搞創作的人不務正業去搞策展這件事怎麼看?我這個問題引起了您的反感嗎?如有,您覺得是為什麼?您怎麼理解 curate 這個詞?我認為 curator 是全球最被高估的職業之一,您同意嗎?


在設計中如何區分留白與蒼白?


我知道原研哉是通過那本《設計中的設計》,喜歡他在設計中的思考,在哪裡他強調重新想像,強調在設計的時候先將熟悉的事物陌生化,再重新賦予新的詮釋,這樣出來的作品會很生活很智慧。前些日子去央美聽了他關於exformation的演講以及2011原研哉設計的設計展覽,感覺很好。沒想出來要問他什麼,只是想好好體會好的設計作品,然後如何顛覆


1. 很多人都認為蘋果的成功在於它的領頭人是喬布斯,一個讓工程部為設計妥協的人,而這種模式在現實中很少見。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做一個產品不僅要考慮到用戶體驗,更要考慮到的是它的各種成本,兩方面磨合難免會有犧牲,那麼,這其中的平衡該如果把握?對設計師而言哪些地方是可以讓步的?

2. 現在各行各業都講究標準化、盒模式,以方便更多其他的人來共同協作,這樣工廠化趨勢讓很多設計變成只能在方寸之間變形、小元素搭配的形式,而很多靈感構思是沒法滿足這種標準化模版的。您怎樣看待這兩者間的矛盾?對從業者有什麼建議?

3. 有人說 設計是引出人記憶中的情感,但您知道,時代的變化發展是很快的,不同年齡的人各方面差異往往極大,那麼,要怎樣才能引出他們共同的情感?又如果把握這個脈搏呢?


您會不會ps。


請問您覺得,中國設計還需多少年才能達到日本的高度?

原研哉:不可能。因為我在中國做設計師的話,可能早就餓死了。這裡更多人在乎的是如何活著,而不是活的更好。


請問原君:如何理解[性]對於設計的影響?


  1. 設計注重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日本的設計看起來都比較簡潔,是否解決了大部分問題呢?
  2. 在發現了許多問題之後的解決之道是如何探索的?基於不斷地實踐還是經驗的借鑒?
  3. 大師有木有秉承的設計理念?是否願意將自己的設計理念播撒到世界各地?比如在中國收個徒弟?


請問如何為包豪斯注入人性和活力?


為什麼偏愛素色?

為08奧運設計的形象系列為什麼沒被採用?

搞設計需要豐富哪些知識?

為什麼從骨子裡能夠透出那種無以倫比的牛?

紙品對於你而言,是怎樣的感覺?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原研哉為2020年東京奧運 / 殘奧會設計的LOGO提案?

TAG:設計 | 無印良品MUJI | 原研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