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香港缺少青春偶像劇,來自星星的你和那些年在香港也挺火,tvb為啥拍的少呢?


TVB又怎會少青春偶像劇,例如《實習天使》。當然,你或許會說,這些人都年過22,都不算青春了,不少已為人母,那可以參考以下答案。

這個答案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

簡單版是:拍不如買,買不如借,指的除了劇集,還有演員。既然可以買其他地方生產的青春偶像劇,為何要自己生產呢?要有青春偶像劇,先要有青春偶像,來源有:香港小姐丶新秀丶TVB藝訓班丶警訊丶星二代等等。人有很多,但都不能算青春了。例如童星出身的黃美琪,已經28歲了。至於鄭欣宜......基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還是不說了。

站在電視台的角度,用青春演員問題不大,例如做一些飲食節目,旅遊節目,成本少,又有贊助(sponsor),但是拍偶像劇呢製作成本未論,捧紅新人太費勁了,倒不如外購。

複雜版答案則是:一來香港已經進入中年人社會,青春劇市場有限;二來mytvsuper和big big channel太成功,成功到根本就不用花心思製作內容,以mytvsuper的內容在香港具有壟斷性的存在,還怎會落重本拍劇?至於Big Big Channel,需要製作費的嗎?

壟斷到甚麽程度呢?亞視倒閉前,TVB把亞視的片庫,以及大批的國粵語長片買斷了,只有蕭若元的作品買不到(因為被蕭定一買了)。所以mytvsuper,是有粵語片丶粵劇丶亞視和佳視頻道的。而TVB本身和邵氏亦壟斷了龐大的片庫,TVB也果斷地將youtube上所有有TVB版權的視頻打掉了(不信你可以找找看)。並且mytvsuper有翻看三小時節目的功能,即是追電視劇集已經不用準時回家了,這對於香港人的收看電視習慣,出現重大的衝擊。

當然,你或者以為,我就是堅持不付錢看電視節目,有線電視丶now TV丶無線收費頻道,全部都不要。那麽,如果訂寬頻送mytvsuper又如何呢?現時和記3寬頻和香港寬頻(HKBN)均是訂寬頻送mytvsuper基本plan,而電訊盈科則送now TV,那不是迫我轉檯嗎?

但有一點,是很少人留意的:廿一世紀的香港,做演員和二十世紀一樣辛苦,但錢就賺少很多,並且不穩定,加上現時香港真正的一台獨大,有線丶奇妙丶NOW TV丶Viu TV丶港台全部不成氣候,有青春有靚樣的,又怎會去做港劇演員?當年的路嘉敏做了入境處主任,鄭柏林做了警務署,仍然做演員的王書麒則.......之後,和太太許秋怡在內地做商演奔波大江南北。至於仍留在娛樂圈的青年人,如果他們只做TVB藝員,恐怕三餐不雞了!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香港】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香港】

房地產相關的專欄:賞心悅目的家

投資理財相關的專欄:投資自己最好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中國的教育改革到底該如何著手?

脫苦海:香港歷史上有無對大嶼山的大規模開發?

脫苦海:香港用地異常緊張,為什麼不要求大陸派天鯨號與天麟號過去填海呢?

脫苦海:有沒有介紹香港警察的書籍?

脫苦海:如何看待2015年十一黃金周赴港遊客大減?


青春劇最重要的是演員,但是香港演員普遍晚熟。郭富城在台灣走紅返回香港的時候已經27歲,風繼續吹的張國榮也28歲了。相反,F4他們參演流星花園的時候都小於25歲。這不僅僅是一兩年年齡的差異,更使得化裝和人物設定都偏向「演員」而不是愛豆。

演員是天生成熟的人,不像愛豆那樣需要共同成長,需要幾年什麼都不會只會賣萌的日子。所以即使是新人演員,也要一出場就作失戀熟女狀,長裙微搖一臉痛苦,「剪斷我的發,剪斷了牽掛」的梁詠琪才21歲!「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未發覺」的楊千嬅也不過23歲!而看看同年代的其他愛豆都在唱什麼,是貓步輕俏還是Gee Gee Gee吧。

更悲傷的是,香港不是沒有培養過愛豆,當年EEG的定位很明確,twins負責貌美如花,謝霆鋒負責帥倒大家,陳奕迅和容祖兒只唱歌,但是CGX和ZBZ搞垮了這一切……所以再也沒有人幹這種事情了……


香港青春偶像劇的黃金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比如TVB曾經拍過《乘風破浪》(趙雅芝主演)、《豆芽夢》(翁靜晶主演)、《再見十九歲》(梁朝偉主演);

ATV也拍過《甜甜二十四味》(張國榮主演)、《驟雨中的陽光》(陳秀雯主演)、《Q表姐》(何美婷主演)、《IQ成熟時》(鍾保羅主演)、《青春三重奏》(鍾保羅主演)

這些劇大多數在當時香港青少年中非常流行,比如《甜甜二十四味》就是張國榮比較早的代表作。不過內地好像都沒有引進過,而且它們的光芒全部被當時的大熱港劇給掩蓋了。

到了世紀之交的時候,先天不足的ATV更加FLOP,已經折騰不起戲劇了;而TVB則想再博一把,於是以外判的形式拍攝了《四葉草系列》,跳水題材的《戀愛自由式》(陳文媛、蕭正楠主演)、柔道題材的《撻出愛火花》(謝霆鋒、張燊悅主演),不過好像也是在香港有影響,內地水花不大。(我記得《撻出愛火花》在內地播過,而且男主角還是當時正在人氣巔峰期的謝霆鋒,這部劇竟然沒火……)

雖然2004年TVB借著雅典奧運會推出「奧運六星」(林峰、黃宗澤、陳鍵鋒、吳卓羲、黎諾懿、馬國明),但這幾位大多數演出的劇集大多數是給老前輩做配,就算是主演的劇集,也不是純粹的青春偶像劇,比如《大唐雙龍傳》(林峯、吳卓羲)、《肝膽崑崙》(陳鍵鋒、吳卓羲)、《律政新人王》(陳鍵鋒、林峯)、《學警雄心》(吳卓羲、陳鍵鋒),《英雄·刀·少年》(吳卓羲、黃宗澤)

勉強和青春沾邊兒的,應該算是以烹飪為題材的《Yummy Yummy》(林峯)和醫護題材的《紅衣手記》(陳鍵鋒)。

其實香港還有一家公共電視性質的香港電台。(分為電台部和電視部,他家出產的電視劇多以「教化」為主,但在2015年之前並沒有自己的獨立頻道,節目在TVB和ATV兩家免費電視台播出。比如港劇中頻頻出現的《警訊》節目,就是香港電台製作。)

香港電台在世紀之交曾經製作過《青春Y2K》系列偶像劇,班底是英皇的,主演是余文樂和阿SA,題材好像和《四葉草系列》差不多,都是講體育的。這一部就更冷門了,好像就只有香港和廣東部分地區的觀眾才看過……


一個吃瓜群眾的非專業答案。

我想大概是因為香港本身自帶早熟風格。這樣的氣質,你可以在香港的街頭上一覽無遺。

而青春偶像劇,哪容易發生在一座那麼燈紅酒綠的城市。它的燈紅酒綠里,暗藏寂寞、曖昧和剋制。

香港學生就是喜愛早熟的群體。他們說好聽的粵語間雜英語詞,和男朋友大大方方地去看戲喝東西,穿衣服簡單又有點風格,有禮貌但不愛自來熟。

「老」放在香港這座城市是會很微妙的。這座城市的歷史帶著複雜的顏色,老得不像衚衕口的盤根粗樹,而是徐徐行過的老式紅綠電車。人們不排斥「老」,他們尊重「老」的文化。老者在這是「老友記」,是可以插科打諢的大朋友。

年輕的蒼老的生命在這個城市是可以輕易相交的。我們在HK貼近這種模糊的年齡邊界,能夠感受到另一種新鮮的生命力。

青春偶像劇里有的是面容精緻的角色、跌宕的故事和煽情的音樂。香港並非缺少這些,也不是不應該塑造這些,而是有些浪費和不搭。


師奶們怎麼會喜歡這種迎合少女的劇呢?他們更喜歡家族爭鬥。說沒演員適合的,一定很久沒看TVB了吧。《親親我好媽》的何廣沛和江嘉敏很年輕也很有CP感啊。王浩信、袁偉豪的顏值演個20幾歲的人也不是問題。不過TVB老齡化確實嚴重。畢竟龍套演幾年再演主角才是他們的模式。而龍套演了幾年之後基本上都30歲左右了吧。鍾嘉欣、鄧萃雯這種一出道就演主角的有幾個?

不知道題主偶像劇的定義是什麼,我感覺《溏心風暴》裡面鍾嘉欣的CP線就挺偶像劇的啊。


因為TVB用得演員,一般快要到了30才開始捧紅,年輕的都去演兒子,女兒,弟弟妹妹或者打醬油


其實早些年是有嘗試過的

四葉草系列、戀愛自由式、撻出愛火花這些我一下子就能想起來的劇集其實都是由年輕偶像型演員擔綱的

尤其是四葉草系列,主演基本都是新人偶像,放今天就是標準的青春偶像劇

結果呢?四葉草系列沒有一個主演是能真正紅起來的,混得最好的貌似是黎諾懿(年代久遠,記憶不一定準確)

說白了就是(TVB的)觀眾不接受嘛,吃力不討好的事換你你也不幹

回想TVB有口皆碑的劇集,擔大旗的演員最起碼都在30上下,題材大多是專業方向的(醫生、警察、法證、消防員等等),宏大一點的就是商戰之類的。

這樣的演員這樣的題材,要拍青春偶像劇肯定是很難的,起碼都是滿滿的違和感


看到香港電視劇的話題,忍不住說幾句:

香港近些年的電視劇總給人一種將大戲拍小,小戲拍鬧的感覺。如果沒有好劇本,代入感瞬間消失,滿屏幕都在告訴觀眾:我們這一群人在鬧著玩呢,大家別當真。

嗯,是的,你們是演戲而已,一點沒錯!

說到青春偶像劇,好像總感覺跟香港這個帶著憂鬱尋找身份認同的同時學會了一種獨特的自信氣質不符。


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

【香港並不缺青春題材作品,殘酷青春之類的就很多。只是缺少偶像劇罷了】

另外為什麼什麼都要有啊【大陸這麼大才應該什麼都有呢!】

人家香港英美文化啊,英美跟日韓就不太一樣。其實不屑於韓流那樣的東西,但香港年輕人喜歡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其實也沒有那麼喜歡,主要是傾銷太嚴重


近年很多人會歸究於TVB 易手後,要面對來自網路上新媒體的挑戰,加強了對成本控制,製作過程全部經過有規範的計算,確保有利可圖,儼如一所娛樂工廠,各部門如流水作業般的「生產」作品,窒礙了創作空間,出品亦欠缺了靈魂。

近年TVB 開始加大利用網路平台來吸納觀眾,但並非靠新的自製劇集,而是靠「食老本」和外購劇,開放以往邵氏的電影庫存給觀眾點播,結合寬頻商的宣傳,以優惠價搶市佔。

所以如果TVB 的經營方針不變,叫好又叫座的劇集應該成為絕響........


推薦閱讀:

為什麼豆瓣上大陸的武俠劇評分不高?
巨大的橡皮小黃鴨(Rubber Duck)為什麼會轟動全香港?
如何評價《巾幗梟雄之義海豪情》?
怎樣看待香港「中六」青年?
如何評價蔡駿的這篇文章《今天是誰的生日》?

TAG:香港 | TVB | 香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