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從一開始就沒有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那麼中國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的呢?和如今的中國相比會如何?

最近印度入常的話題又熱了起來,我就在想中國當初會什麼會入常而當初的印度不行呢,如果是當初的印度入常而非中國,當今的世界格局會發生什麼變化?


1.

印度是不可能成為五常之一的,原因很簡單:現在的聯合國五常是上一次大混戰——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活下來的,五個最強的國家。

如果印度想入常,那只有把五大流氓再打一遍,動搖整個體系,才能入常。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從俄羅斯到蘇聯,北極熊實力暴跌依然五常的原因,這是一整個體系。

2.

說到中國(廣義上的),三常或者四常也許不行,但中國一定是五常之一,不可能不是。如果不是五常之一,那肯定是因為軸心國陣營打贏了。為啥呢?

首先,中國國力當時在同盟國里至少是前五,再往下就該是加拿大了。雖然中國在二戰中由於種種原因被日本暴打,但是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且帶甲百萬的國家,而且沒有投降——這是全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結果,抗戰不是誰家一家的事情,是全世界的中國人的事,哪怕最後中方只剩一個人一桿槍一發子彈一件房間,那這間房間就是中國。

然而有些果粉一定要說老常沒投降,硬說這是他的功勞。呵呵作為國家級游泳運動員——孫楊寧澤濤一樣的角色,金牌銀牌銅牌都沒拿到,唯一的功勞是沒有淹死,我覺得你在黑他。

除掉流亡的法國,其餘的是什麼存在呢?

美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軍事力量第一。

蘇聯,領土最大的國家(聯盟),軍事力量第二。

英國,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老牌海上霸主,軍事力量第三。

中國,人口最多的國家,軍事力量第五。

其次,中國,或者說民國能入常,完全靠的是羅斯福。為什麼呢?當時蘇聯提出了一個三大強國——或者說「三常」,試圖阻止民國入常。不僅如此,英國的丘吉爾也反對——大概是因為和蘇聯在巴爾幹的問題上達成協議,甚至說「四常」都行,就是不要中國。此時是羅斯福力挺民國,甚至說民國不入常,這個會幹脆別開大家回家抱孩子得了——是這樣中國的政權正式進入聯合國五常。

很多人說民國入常是抗日戰爭的產物,這點我持懷疑態度。羅斯福力挺是出於美國「亞洲戰略」的考慮,民國時親美反蘇的,因此蘇聯的阻礙和美國的扶植就在情理之中了。倘若當時羅斯福表表示肚子餓了頭疼,他不發表意見,我想就算抗戰中國再死一億人,民國也無法入常,因為位子很可能只有三個或者四個,所以在今天的台北市還有羅斯福大道,紀念他對民國入常的大力協助——他對中國是有貢獻的,否則常任理事國位子只設三個或者四個,那還玩毛線?因此我認為中國入常和抗戰事實上關係不大,是羅斯福幫助了中國。丘吉爾就看出民國基本上在划水,躲在野區草叢,等我方大龍又是丟核彈,又是赤旗卷東歐,然後跑出來宣布勝利,就這樣為啥也坐一把交椅?

如何看出呢?就看這個國家的地位到底配不配五常,五常是強國必然要有強國的地位。事實上當時中國就和跟班一樣,根本沒什麼地位。

  • 外蒙獨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二戰之後的強國,只聽說過控制範圍增加——例如美蘇,以及影響力增加——例如英國。還沒聽過讓一大塊領土分割出去了的,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所以,真的是具有大國意義的「五常」嗎?我表示懷疑。
  • 然後是聯合國軍,聯合國軍入朝作戰的時候,五常除了蘇聯,四常來了三個——英法美,連法國一個流亡了的都是領隊的。民國在後面管後勤,常凱申多次請求參戰,麥克阿瑟說你這種做物流的前線用不上——可見其地位之低。

  • 最後是1961年蒙古入聯,民國試圖反對,之前在1955年使用且僅此一次使用否決權。

1955年12月13日,中華民國代表在安理會對聯合國大會3502號草案中,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的部分行使否決權,理由是全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中華民國在安理會僅有的一次行使否決權[56][57][58][59]。

但這次很可惜沒人理你,包括美國。所以,真的是」四大強國「嗎?

1961年,蘇聯集團和非洲集團達成一攬子協議:蘇聯集團支持非洲的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而非洲集團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中華民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可以阻止蒙古入聯合國。但美國政府擔心如此會導致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受阻,激怒非洲國家,導致他們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於是施壓給中華民國政府不得否決蒙古入聯合國。幾經外交上的交涉,最終中華民國政府同意不否決蒙古入聯合國,而美國也不可以投同意票。

綜上所述,如果當時聯合國有五把交椅,民國按道理能不能上位?答曰:「能」 !

但實際情況其餘幾大國是否認為民國該做這把交椅呢? 答曰:「不認為」!

那為啥能坐上去呢?因為有羅斯福的幫助,力保聯合國有五個位子。

3.

中國真正以一個強國出現在國際舞台上是在共和國重返聯合國之後。共和國之所以能夠重返聯合國,那就不得不說到抗美援朝。抗美援朝挑戰了整個西方陣營,逆轉了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最壯烈的戰爭,沒有之一,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1950年以前,十幾萬軍隊在他們創建者的陵墓前如同羔羊一般被屠宰 血水染紅了孕育文明的長江。

1950年以前,這個國家在五十年的光陰里,首都兩次被屠殺。

1950年以前,一個班的侵略者可以追著十幾萬部隊跑。

可到了抗美援朝的時候,中國不跑了。幾乎是同一群人,脫離了主場,沒有了當年牢靠的群眾基礎,閃不開最善用的「人民戰爭汪洋大海」,沒有後勤保障。然而他們異域揚威,和十七國盟軍激戰於韓半島,從鴨綠江打到三八線,把他們摁在了談判桌上。

師入三韓大有聲,海東形勢一番更。 美軍屢敗終難振,華裔方興孰敢輕。

這首詩的作者叫薩鎮冰,是中國近代海軍的元老,曾經參加過甲午戰爭,這是他在志願軍攻入漢城之後的作品。事實上一年以後他就去世了,終年93歲。可他是幸運的,華夏近代百年浮沉,浪花淘盡英雄,很少有人像他一樣,見證了祖國從沉淪到後來艱難的一步一步地站起來,他知道,新中國人正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想起福州船政學堂的同學——甲午海戰中高喊「撞沉吉野『的鄧世昌,不禁老淚縱橫。

今天是二十一世紀,不論你怎樣討厭前三十年,你都不能否認,今天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否決這個否決那個「,是靠這前三十年攢下來的,是靠抗美援朝這場戰爭攢下來的。也無論多少人抹黑志願軍,是他們用生命刷新了整個中國的國際形象。因為他們的對手會永遠替你們記住:」這是一群不一樣的中國人 ,他們是一群強悍的對手」。

「鐵飯碗不是你一直有一個工作,而是你在哪都能找到工作「。一個強大的國家形象使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中國大陸刮目相看。就在在共和國反出蘇東之後,並設法開始與美國接洽,最終拿到了不錯的價碼。這個不難理解——在美國看來,這個曾經在韓半島上以一國之力,隻身對抗包括美國在內十七國盟軍的中國,終於要站到它們這一邊了,這將改變冷戰對抗的力量平衡。

爾後美國開始大力扶植大陸取代台灣,中國在亞非拉國家積攢的人脈開始派上用場。最終在1971年10月25日——剛好就在出兵朝鮮那一天的21年後,共和國沒有辜負在二十一年前的戰爭中為她戰死或傷殘的幾十萬英雄兒女,她成功地重返聯合國,開始以真正的大國形象——投出棄權票。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相關回答

知乎用戶:抗美援朝中國得到了什麼?

知乎用戶:中國的軍力是從何時開始崛起的?之前差到什麼程度?那時的軍迷會感到絕望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427082/answer/188773399


可以參考g7啊,g7不就一直都沒有中國,後來越來越玩不轉了,但是世界經濟問題總得解決吧,於是只好再搞一個g20,g7變成了一個自娛自樂的組織。

我估計如果中國一開始沒入常,至少在中國gdp超越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之前四常還是玩得轉的,但是最遲等中國gdp超越日本,四常模式肯定玩不轉了,我覺得結果有兩個

1:中國通過艱難的談判加出點肉,成為新的常任理事國。

2:和g20一樣,又搞一個擴容的機構,比如又搞一個常任裁決國組織,什麼中國,印度,巴西,德國,日本都被拉進來,形成新的聯合國核心機構,常任理事國組織變成一個四國自娛自樂的組織。


首先題主的問題我覺得就有些問題,當時的印度依然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甚至於沒有建國,也就實際上根本就沒有資格入常,無論是從歷史原因還是其綜合國力來說都不夠資格。

首先二戰時期一直到二戰結束,印度都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推翻殖民建國完全是在二戰結束後英國國力已經大範圍下降無力支撐殖民地統治的情況下才做到的,當時英國因為二戰的原因國力下降已經無力支撐對於印度的殖民統治,加上印度當時的建國運動已經國際影響,以及涉及到二戰時期英國與印度國大黨的一些交易,這才使得印度獨立,也自然使得印度在二戰之中幾乎並未受到多少損傷。

而且在二戰時期,印度也並沒有完全介入二戰,而是作為英國的大後方後勤基地,在二戰中所起的作用遠不如中國,畢竟要要知道中國可是直接拖延住了日本在二戰中於亞洲戰場的進程,使得日本陸軍直接無力擴大戰場,與德意匯合。

當然了,實際上日本也曾派兵入侵過印度,也就是英帕爾戰役,但結果是日軍傷亡慘重,很多人死於瘧疾,加上中國遠征軍的反撲等等,促使日軍失敗,自然而然也就放棄了對印度的進攻,轉而專心中國本土,這也進而使得印度成為了亞洲少有的在二戰中免於日本進攻的國家之一,所以印度也是少有的對日本並無惡感的國家,而這也是二戰結束後在對於日本戰犯進行審判時,印度法官甚至主張將一級戰犯無罪釋放,讓我們讀來只覺可笑的一部分原因。

英特爾戰役

聲稱日本戰犯無罪的印度法官巴爾,日本靖國神社為其立碑

自然,印度在二戰之中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有好處,也有壞處,我們先來看看聯合國的五位常任理事國是哪些國家,美,俄(接替的蘇聯),中,英,法,這五個國家當時在二戰之中基本可以說是對納粹宣戰進行對抗的主力國家,聯合國系統也就是承接於雅爾塔體系,這幾個國家幾乎承擔了德意日大部分的戰場,並且一直堅持到了最後,難不成到了最後坐地分贓的時候,你會允許一個基本沒受到多大影響的印度來摘果子,更何況,當時印度還是屬於英國殖民地,甚至都沒有建國,它連摘果子的資格都沒有,而且其他國家也不會允許。

接下里再說說中國入常,中國大陸入常也沒有所想像的那麼簡單,大陸入常也是經歷了一番苦鬥,要知道,原先大陸在聯合國的席位是由台灣代替的,因為中國大陸政權的影響,台灣基本就是死死抱住美國的大腿,自然也就是沒有絲毫作用,後來因為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以及對第三世界的滲透影響乃至於在當時美蘇冷戰影響下,美國需要中國的力量對蘇聯進行對抗,以及需要中國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進行支撐平衡,畢竟如果沒有中國的話,聯合國在東亞的影響下基本趨向於零,而且美國對於中國當時的國際影響力也已經壓制不住了,這個時候,在特定的歷史背景推動下,大陸取代了台灣完成了入常,畢竟大陸入常只是遲早的事情,是大勢所趨,但是其背後也是有其特定的機遇的。

而反觀印度呢,事實上雖然說印度的國力依然還是在不停的增長中,但老實說,它的國際影響力還不足以使得入常,排排坐,分果果可不是說說而已,首先,在如今的國際形勢背景下,身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的五大流氓根本就不會允許再有一個國家來和他們爭奪國際話語權以及利益與格局,想破開已有的格局強行進入分果子是需要代價和資格的,但是很顯然,以如今的印度來看,它都實力明顯還不足以打破現有的國際政治格局,如果說它到達美國那個境地的話或許倒有這種可能。

而且印度也沒有如同中國一樣的在第三世界的影響力,別看西方國家對於印度的觀感普遍好於中國,甚至印度可以說是西方的寵兒,但是那是因為很大程度上它們明白以印度暫時的國力來看還不足以威脅到他們,而印度的首要敵人也是同在亞洲的中國,他們需要印度與中國之間進行競爭並拖中國的後退。

西方國家對於印度的口頭支持那都是沒用的扯淡,就出個嘴而已,中看不中用,一旦真涉及到了各自的利益,他們絕對不會有絲毫的退讓。

再者說美國,別看美國口口聲聲說什麼支持一類的鬼話,那都是虛的,那是認準了印度入不了常的結果,否則的話,一定真到了關鍵時刻,要太表態,它肯定投反對票,決不允許印度入常。

更何況中國也不可能同意,一旦同意了就等於在亞洲多了個人爭奪話語權,沒有哪個國家會傻到這程度。

聯合國俗稱的五大流氓可不是白叫的,看看之前德國就知道了,印度最多也就鬧一會兒,然後就偃旗息鼓了,因為根本就沒人會理他。

聯合國「五大流氓」


我覺得有句話說得好,五常的地位不是說給了你,那你就有五常的權力。

而是因為你有了五常的實力,才有五常的地位。

就拿中國舉例來說,在本屆政府以前,絕大多數投票基本都是棄權票,僅僅只有少數幾個關鍵預案投了反對票。

也就這幾年,中國才開始慢慢行使五常的權力,而之前基本都是裝聾子的。

因為聯合國他是一個大國協商的平台,如果你沒有大國的實力,說話就是放屁,參考敘利亞代表控訴英美的時候,英美代表直接離場了。

中國之前不是不想行使五常的權力,而是,投不投票其實沒啥區別,人家根本不在乎你的意見。

有實力,你的意見才有人重視。


(有人說時間線亂了,說的好像就他們知道中華民國曾經是五常一樣,拿我按照噴子的意思補充完整)

你真以為中國的常任理事國地位是充話費送的么。

那是因為中華民國在二戰中做出的重大犧牲和貢獻。

你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這個地位,也是充話費送的么?

那是因為中國在邊境外和聯合國軍打了一仗,而且還贏了,至少沒輸。

所以在東北亞地區聯合國已經形同虛設,不能執行安理會的意志。為了彌補這個漏洞,只能讓中國(大陸政權)入常。

當然這還涉及到大陸和台灣誰才能代表中國,誰才能一己之力讓聯合國管不著他家門口的事,誰能和第三世界的兄弟們打成一片等等一系列問題。總之最終的結果就是讓蔣介石坐在那屁用沒有隻能當美國的應聲蟲,讓毛澤東坐在那才能和大佬們談笑風生。

所以印度想入常也容易,以下步驟缺一不可。

1.武裝侵略…比方說斯里蘭卡

2.聯合國安理會形成決議,各國一起出兵武力將印軍趕出斯里蘭卡

3.戰勝聯合國軍或者至少不敗,逼聯合國軍承認其之前已經取得的利益

至於美國人說支持它入常……首先美國人說的是支持它成為沒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其次,這是一個悖論,美國人只會在確定印度根本不可能入常的時候支持它入常,就像中國只會在確定德國不可能入常的時候支持德國入常一樣……德國人和印度人的區別在於德國人比較務實,看明白這些口惠而不實的支持了,最近也不怎麼提了。


1.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沒有印度和中國,聯合國可以改名為西半球(應為環大西洋)聯合大會了

2.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只有印度沒有中國,OK,可以正常運轉

直到1962年……聯合國的威望被三哥拉到谷底

到了2017年的今天,全球吃瓜群眾談起聯合國五常,「你是說那個英、法、俄、印四常經濟實力加起來都比不上東方某個普通國家的安理會?還沒關門呀?」


不可能。

題主的時間線亂了,聯合國比印度早,1945年二戰結束美蘇分贓重立地球秩序,聯合國就建立了。而印度直到1947年,才從英國人施捨下得到國家。

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常任理事國。

一二戰興起因為英法操控的國聯對後起之秀德日毫無威懾力,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要用拳頭說話。所以新版聯合國把實力最強的國家拉進來成為組織話事人,大流氓坐地分贓,從而維護地球穩定。

打掉德意日之後世界上的強國屈指可數,巨無霸美國、歐亞王者蘇聯、垂垂老矣英國。於是羅斯福提出了美蘇英中「四警察」。美國掌控美shi洲jie,蘇聯掌控社會主義陣營,英國掌控歐洲,中國掌控亞洲。

之所以在亞洲選擇中國,因為西亞中亞南亞東南亞還是老歐洲的殖民地,整個亞洲在日本被制裁後沒有一個大國。如果按照丘吉爾的規劃,常任理事國有美蘇英就夠了,老歐洲繼續在亞洲歡樂殖民。

但大英帝國已經衰落,美蘇兩個新晉強國要按自己的想法重新規劃世界,也就包括煽動民族獨立,把老歐洲趕回老窩。而蔣記中國是美國的忠實馬仔,如果中國當了名譽洲長,北噁心蘇聯,南摩擦霸佔東南亞的英法,就可以輔佐美國霸佔亞洲。

所以蘇英都反對中國入常,但羅斯福國力最強腰板最硬。後來年老的斯大林不強求,只想掌握自己的社會主義陣營。答應中國入常不說,甚至不贊助土共逆襲,只是把蒙古割出來當個緩衝——名譽洲長並沒有什麼辦法。

於是丘吉爾堅持作為非洲州長的法國必須進入常任,把三柱石擴張成五常,老歐洲同病相憐維持最後的體面。當然,從後續美蘇支援下此起彼伏的獨立運動,尤其是蘇伊士運河事件看,這舉措作用不太大。

畢竟五常,僅僅是名譽洲長。這世界,還是拳頭說了算。

那蔣記民國這個名譽亞洲洲長有什麼用呢?沒有,被世界當作橡皮圖章,轉進台灣後更是毫無尊嚴。

紅色中國加入社會主義陣營後,地區性大國的影響力全面彰顯,沒加入聯合國也把美國噁心的夠嗆。在中國腳邊接連爆發不利於美國的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直接影響了冷戰攻防。

羅斯福在天有靈,當高呼:「豬隊友帶不動,常任你妹啊」。其實如果美國不被意識形態支配無腦懟TG,老老實實把五常的席位換給紅色中國,規規矩矩談判,不可能吃這麼大的虧。

即使如此,常任理事國對中國來說一直是個擺設,90年代還發生了銀河號事件,新世紀還有王偉烈士,名譽洲長、名譽常委,只有國家強大了才實至名歸。

至於印度,他沒有流血犧牲的強大軍隊,只是借著美蘇贊助的民族獨立浪潮和英國衰落而成國。大英帝國專業引戰幾百年,一手蒙巴頓方案把南亞次大陸折騰的欲仙欲死,1947年印巴分治戰火紛飛。這種貨色,傻子才給他名譽洲長,就算給了,丫的表現。。。即使我再黑蔣記民國,KMT抽出精銳還是能暴打三哥的。


第一,那個時候就沒有印度,印度建國是在這之後。之前是屬於英國的。

怎麼入常?

第二,中國在二戰貢獻雖然沒有蘇聯,英國,美國大,但怎麼也比法國強。

真當日本軍人不厲害?要知道日本後期軍隊戰爭力下滑,和美軍在海洋上都打成什麼樣了?

何況開始常設的軍團?

日本當時在國際上其實很厲害,比如

倫敦海軍條約對締約三國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繼續凍結各締約國主力艦的建造至1936年,並且約定了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可進行改裝與性能提升的條文。條約規定了巡洋艦的分級與數量的限制,標準排水量超過1850噸、不大於1萬噸的巡洋艦分類又分為兩級:主炮口徑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a型)和主炮口徑不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b型)。(a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8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4.6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8萬噸。(b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4.3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9.2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萬噸。條約對驅逐艦、潛艇的噸位總和、排水量與主炮口徑也做出了限制。

這本來是規定當時世界前5強的,法國,義大利沒同意。

可見日本當時國力基本都在世界前幾位,只少於美英,最多加上蘇聯。

真的以為中國抗日本14年抗戰3500萬居民(這是8年統計數據)是白費的?

而且消耗大量日本有生力量。

第三,聯合國沒有中國就玩不轉!

前些年,國民黨還是美國跟班,在朝鮮,中國也扛住聯合國軍,這就足夠列入聯合國五常了。

一個國家加上蘇聯稍微的補助,就硬抗三常。

別以為美國議和是沒出全力,其實他們也動火了,軍隊早發出全力了。

比如上甘嶺,但美國沒辦法必須議和,否則也只能消耗國力。

第四,沒有中國,亞洲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在中國建國以後。

當時許多國家華人佔一部分,還有些甚至有國民黨軍。而現在聯合國沒有中國,亞洲很大問題解決不了,非洲也差不多有些問題解決不了。中國和印度影響力不一樣。那是打仗打出來的,不是你跟著主人後面得來的。

比如為什麼法國是五常,沒有他歐洲大陸許多問題解決不了,非洲部分問題也解決不了。中國和印度中國國力和影響力和印度不一樣。議和就是議和


你要知道,所謂五常,即:世界上五個我懟你你只能閉嘴的國家。。。

而不是什麼榮譽稱號。。。。


1945年聯合國成立後中華民國成為常任理事國與否幾乎不能改變後來解放戰爭的結果。

也幾乎不會改變朝鮮戰爭爆發與否。

朝鮮戰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用實際行動行使了常任理事國對於安理會決議的「一票否決」。

也就是說,不是聯合國安理會賦予了某一大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和一票否決決議的權力。而是如果安理會決議採取簡單多數通過制的情況下,大國具有一己之力否決整個安理會決議的能力。或者說聯合國的權威是大國共同賦予的,而不是反過來。

事實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時就沒有成為能在安理會參與議程的常任理事國。以至於安理會在亞洲一大片區域內無法施展有效的影響力。比如朝鮮戰爭。

各國也無法藉由聯合國安理會這個平台對於該區域熱點問題達成一致。比如印度支那問題。

正是71年共和國取代民國獲得聯合國席位和一切權力,才使得聯合國的影響力和權威性得到大大的增強。

印度在1948年才獨立建國,如何能在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中成為創始會員國?更如何在一開始獲得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長時間以來對great power(大國)的定義有很多討論。

最早法國歷史學家Jean-Baptiste Duroselle下過定義"A Great power is one which is capable of preserving its own independence against any other single power."很顯然印度是無法達標的。沒有通過革命取得自身獨立,62年被解放軍偏師擊敗,之後甚至無法幫助斯里蘭卡解決泰米爾叛軍。和巴基斯坦的幾場戰爭在大國眼中比菜雞互啄高不到哪裡去。

英國歷史學家A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也曾說過:"The test of a great power is the test of strength for war." 檢驗大國的標準是檢驗其軍事力量。

英美蘇打贏了慘烈的二戰自不必說,英國在被認為最衰弱的時候還是在萬里之外獨自取得了馬島戰爭的勝利,從此阿根廷徹底從發達國家淪落為發展中國家。

中國如上文所言50年在朝鮮力扛17國聯軍從鴨綠江打過了三八線。事實上證明了自己具備作為大國的基本素質。

法國雖然二戰之後沒有那麼輝煌的戰績,和幾個超級大國的實力也有較大差距。但是新世紀跨地區打擊卡扎菲和干涉馬里戰爭中也表現出來遠超一般地區中等強國的實力。而且法國依然擁有相對獨立的軍工體系和強大的核力量。

印度的軍工知乎上多有討論,來單獨簡述一下核力量。

首先印度不被認為具備實戰化熱核武器能力(氫彈)。印度核武庫規模較小。最慘的是運載能力非常拖後腿。雖然號稱烈火-5射程能覆蓋整個中國。但是不考慮其精度和穩定性的情況下,作為液體燃料火箭反應速度也是遠遠無法和固體火箭相提並論的。加上印度坑爹的潛艇和潛射導彈,可以認為印度不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也不具備和其他大國的「確保相互摧毀」能力。也就是說印度不具備在敵對國家彈道導彈落地前進行反擊或者是敵方第一輪核打擊後進行核反擊的能力。所以核威懾力很有限。

後來Neorealism的開山祖師Kenneth Waltz把人口和領土,資源儲備,經濟實力,政治以及軍事力量加入綜合考量。

美國的全球事務中的領導力不必多說。俄羅斯對於東歐、中亞和中東擁有巨大影響力。

法國也在北非和西非發揮著主導作用。

而印度在出南亞後的全球影響力難以相提並論。


聯合國拒絕了你的入常申請,理由:「正統」為中華民國。

TG:只認老蔣是吧?行。⊙_⊙

玩家TG接受任務「解放戰爭」。

老蔣:我特么得罪誰了?!

聯合國拒絕了你的入常申請,理由:實力太弱,難擔大任。

TG:弱?那我找個強點的打一頓!

玩家TG接受任務「朝鮮戰爭」。

聯合國軍:我怎麼就是干不贏這傢伙?!

聯合國拒絕了你的入常申請,理由:空有蠻力,不夠核平。

TG:你提醒我了!( ̄? ̄)

玩家TG接受任務「兩彈一星」。

美國:這些傢伙個個都是人才,值五個師!別讓他們跑了!

聯合國拒絕了你的入常申請,理由:位置滿了,印度入常。

TG:嗯?(瞄了一眼阿三)

阿三:那個共兄啊,先來後到……

TG:嗯?

阿三:德不配位,必遭其罪!共兄乃天下百年不遇的英雄,我對您的景仰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三某為您讓位,深感榮幸!

玩家TG成為聯合國五常。


其實聯合國成立之初,如果中國沒成為常任理事國也是可能的,對於當時的世界格局影響也不大,當時蘇聯三常方案也是有一定市場的!

但時間發展到今天,如果中國仍不是常任理事國的話,那麼聯合國只會國聯化,畢竟聯合國做為維護大吐利益的機構,少一個大國,影響的是聯合國的效能!

如果當年中國不是常任理事國,那麼今天美國也會想方設法的拉中國入常!

而現在熱議的印度入常,本質上說是其成色不夠, @框框框子 曾經算過,1962年印度佔世界GDP的2.8%,而2016年呢?還是2.8%!我朝呢?1962年是比印度少的,還不足2.8%,現在呢?2016年超過世界GDP的15%!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增長!如此一個大國,根本無法想像中國不是常任理事國!

再有人說,其它其實五常也不想印度入常,個人認為,至少美國是有一部分真心的!

去年英國脫歐,某種意義上說意為著美歐分家,以後聯合國里,小事可能不會計較,遇上大事,法國那一票,代表著歐盟!美英、和中俄各佔一方,美國很可能再有優勢,尤其進來美國貿易政策趨向保守,中歐間仍主張自由貿易,而俄國實質上沒有選擇,他們缺太多的東西,也只能選擇自由貿易,這種情況下美英很可能成為少數派!

這種時候,美國其實很需要一個新的勢力入常,這個國家又要堅定的親美反中派,又要一定的貿易保護,還不能太強自己成為一級,於是印度入常美國真能不真心支持?!


聯合國:你為什麼要侵入中國?

三哥:美爹讓我做了就同意我入常,肯定要做啊!不做,不做的話美爹不帶我玩。

聯合國:那你不會去打仗嗎,有地有人的。

三哥:打仗那什麼…打仗是不可能打仗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仗的,造武器又不會造。

聯合國:那也不至於惹中國吧。

三哥:就是惹一下中國這種東西,美爹給了民主雞湯,才能維持的了生活這樣子。

聯合國:你覺得進了安理會感覺怎麼樣?

三哥:進安理會感覺就像回家一樣。

聯合國:你幹嘛不回第三世界呢?

三哥:我一年回去…少數民族鬧獨立都不回去,就巴基斯坦鬧鬧事,就回去看看這樣子。

聯合國:那你覺得在第三世界好還是在安理會好?

三哥:在安理會裡的感覺呢…在安理會裡的感覺比第三世界裡感覺好多了。

聯合國:為什麼?

三哥:在第三世界一個人好無聊,都沒有飛機摔,沒有航母沉。進了裡面去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裡面的。


作為當年為數不多的(當時好像只有中美俄三個)熱核武器國家,以及有巨大影響力的大國之一(以輸出革命確立普世價值,是的,你沒看錯,當年中共就是這麼屌),如果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種種原因沒入常,就意味著聯合國安理會這個體系本身存在著重大缺陷。

那麼在國際安全事務中,那些繞不開中國的議題,那些需要與中國達成交易的領域,還怎麼談?只依賴一個個的雙邊磋商是極其缺乏效率和安全性的做法。

最終只能重新再構建一個多邊安全磋商體系,原五常變成實質上的七常甚至九常,原有的安理會成為橡皮圖章……這樣作為安理會體系最大受益人的美蘇兩國,既沒有達到抵制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作用的目的,又白白的得罪中國,更因為實際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員國變多而被稀釋了權力,任何一個會算賬的人一定不會這麼選擇。

顯然,這與中國各方面實力日益增強的軍事,工業實力,以及巨大的國際影響力是分不開的。

………………割………………

至於印度入常的問題,坦率說,現在印度的工業能力上我暫時還看不到有什麼顯著的進步,國際影響力和毛澤東時代的中國相比更是不值一提,軍事方面早已經是全國網民喜聞樂見的段子,這種時候印度去談入常顯然是步子太大扯到了蛋。

你去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入常後,五常都是些什麼國家。

美國,超級大國之一,最強大繁榮的資本主義國家。

蘇聯,超級大國之一,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領袖國家。

英國,前日不落帝國,在英聯邦國家擁有巨大影響力,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之一。

法國,非洲憲兵,在非洲擁有巨大影響力,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領域的核心之一。

中國,第三世界領袖國家,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第二,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領域核心之一,甚至是60到70年代世界革命的主流。

你看,上面每一個國家都在某一個或幾個具有領域不可替代性。

目前印度有什麼?你也配姓趙?

不結盟運動領袖與第三世界國家領袖有什麼區別?前者是不站隊,後者是都反對。

對於第三世界國家而言,不站隊和都反對哪個好?反美蘇霸權主義,反殖民主義,這是大義名分,是政治正確,也符合絕大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根本利益。

高下立判。

面子和里子的關係,再捋捋?

甚至可以這麼說,當年尼赫魯和印度人民的短視和愚蠢葬送了印度。


新中國入常靠的是講道理。

這道理叫 氫彈,同時也是入常的門票。

一開始有沒有那個位置,只是簡化後面我們入常的步驟而已。

換句話說,常凱申其實是沒票被踢下車了。

當然進聯合國是非洲兄弟抬進去的,入常真的跟其他東西無關,只看實力。


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

都不是吃素的!~

都是戰功顯赫,威名在外的

豈是阿貓阿狗可以隨便上位的?


首先要從二戰結束的雅爾塔說起,

美國其實占的的是美洲的名額

蘇聯某種意義上說是歐洲那張名額

法國這種二十投的國家能入常,占的是非洲殖民地多的便宜,占的是非洲的名額

中國占的是亞洲的名額

英國依靠著大英帝國廣袤的領土,佔據一個名額

印度想入常可以啊

前大英帝國一個名額

去問問英國答應不答應。

-----------

如果中國一開始沒成為五常

因為中國點出來了一套技能點:裂變蛋--&>空投核彈-&>洲際導彈-&>聚變彈-&>聚變彈小型化-&>潛射洲際導彈-&>多彈頭

在朝鮮戰爭又打到美國停戰

從此聯合國的決議在中國的勢力範圍就是廢紙一張

沒中國發話,聯合國的決議就執行不下去

如果一開始印度拿了中國的這張名額

那麼過了1962年,聯合國的決議基本上就只能自娛自樂了


如果中國沒成為五常會怎麼樣呢?

東南亞某國政府:「聯合國?就是當年和中國的打平手的那個國家?別聽他們瞎比比,這事還得看華盛頓、莫斯科和北京的態度」。中國不入常,安理會在東亞,東南亞以及南亞就是擺設。中國金盆洗手才幾年啊,當年大半個亞洲的革面都是以中國為師的。當我們不以經濟建設為核心,以革命為核心的時候,中國周邊誰也別想好好搞經濟建設,都給我來搞革命或者革命來搞你。

聯合國是幹嘛用的,是幾大國協調核心利益之外的利益的地方。是聯合國給了五大國權威還是五大國給了聯合國權威?五常的地位是靠二戰打出來的這點從道理上不錯,但是如果中國國力還想抗日時候那個樣。常任理事國給你免了,你屁也不敢放。說白了安理會就是個五大國的協調機制,是五大國給了聯合國權威。英法俄中都是美國自己搞不定的國家,因為都有核武器,而且多有龐大的勢力。蔣介石代表中國的時候他敢用否決權嗎?也就用了一次。

至於印度入常。先擺平巴基斯坦再說吧。記得冥王星被降級為矮行星的時候有一個理由就是,冥王星沒有掃清了所在軌道上的其他天體。所以大國,你也得把周圍弄服帖了。看看美國,南北無強敵,東西兩大洋。俄國周邊都是曾經的殖民地或僕從國,從幾百年前就被俄國揍。英國是島國,外加強大的海軍與同文同宗的子國家。法國也是有一系列清晰的山脈與河流隔開了西拔牙、義大利與德國,而且有好幾個緩衝國在中間。中國也是,用大海、戈壁、高山和草原隔開周邊國家。

可是印度可是與巴基斯坦之間共享旁遮普地區,旁遮普可是南亞最大的糧倉。在中美的支持下,印度扔沒有安全獨立的地理單元,首都還被中國威脅著。想入常,先收拾了巴基斯坦,再起碼打平中國再說吧。

就算假設歷史印度入常了而中國沒有,那結果就是印度有否決權也不敢用或者用了也白用。中國沒有否決權,也相當於有否決權,不問中國就開戰就第二次韓戰越戰。在哪開會也是這幾個大流氓協商,只不過協商的框架叫什麼罷了。


你看過火影忍者嗎?

五大國之外的忍者村都是什麼狀態你應該知道吧

其中實力最強的應該是雨忍,好一個悲催世界啊……

出了那麼多神級忍者還是被別人輕視,各種按在地上摩擦,太可憐了……

不敢想


呵呵,這個話題挺有意思。那就劍走偏鋒,隨便說一點,個人認識,不喜勿噴。

首先說中國成為五常是歷史定位和歷史貢獻決定的。正是因為中國(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新中國)人民在二戰期間的艱苦卓絕的鬥爭和慘絕人寰的付出拖住了日本在亞洲的大規模擴張腳步(起碼沒有讓他統一亞洲),成為東部戰場上的絕對主力(即使是屢戰屢敗也是主力),從而讓美國、蘇聯能夠有時間、精力和人去爭奪歐洲戰場,這才有了二戰的勝利。而這也就奠定了中國在二戰之後的大國地位,這也是根本性的原因。

其次,中國成為五常當時有美國人拉攏用以抗衡蘇聯的意思,這個不多說,至於為什麼拉攏中國而不是印度、韓國等,就是因為第一條。

第三,如果按照題主說的意思,中國沒有成為五常,那麼這個聯合國就沒有五常的說法了。因為當初美國人首先考慮的是美蘇中英四個國家,連法國都不夠格(是英國人後來把法國人拉進去的,因為沒落的大英帝國已經沒有能力抗衡美蘇兩大霸主了),所以如果中國入不了五常,那麼很可能就只有三常。當然這個聯合國的代表性怎麼樣就不多說了,肯定新中國是不會承認的。

最後,再說一個,就是當初美國人還有一個提案,就是把巴西、南非再拉進來,成為七常,但是因為反對者眾,加上那個時候巴西、南非確實也塊頭不夠,就不了了之了。

最後的最後,還是回到題主本意上來,對於中國(特別是新中國)來說,入不入常肯定會有影響,但絕不是什麼不能接受的事情,按照開國領袖的戰略勇氣,就是把聯合國給拆了也不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恢複合法席位之前,中國根本就不怎麼搭理聯合國的,所以最終可能還是該怎麼發展就怎麼發展,只不過現在多了一層合法的外衣罷了。


推薦閱讀:

印度的南北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為什麼斯里蘭卡敢於無懼印度喝阻,與中國越走越近?
印度人獲得過多少諾貝爾獎?
猛虎組織如何被剿滅的,是否有中國因素?
為什麼印度沒有侵略斯里蘭卡?

TAG:印度 | 國際政治 | 中國近代史 | 地緣政治 | 聯合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