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對上海近期房價有何影響,對其他一線城市發展有何借鑒意義?
根據《上海市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
為實現目標要求,「十三五」期間,本市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將明顯增加,預計供應5500公頃,其中商品住房用地穩中有升,租賃住房用地大幅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確保供應。城鎮住房供應總量也將顯著增加,預計新增供應各類住房約170萬套。其中,商品住房約45萬套,以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為主;租賃住房約70萬套;各類保障性住房約55萬套。
《上海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裡面乾貨不少,但,到底住宅供應是多了還是少了呢?之前說要控制人口,現在說要增加住房,到底哪個是真的?十三五規劃成色如何?
先摘取兩段報告中最至關重要的:
「十三五」期間,新增住房供應總套數比「十二五」增加60%左右;租賃住房供應套數佔新增市場化住房總套數超過60%。
「十三五」時期,住房用地供應5500公頃,其中,商品住房用地2000公頃,租賃住房用地1700公頃,保障性住房用地1800公頃,住房用地供應總量較「十二五」增加20%。預計新增供應各類住房12750萬平方米、約170萬套,其中市場化住房8250萬平方米、約115萬套,包括商品住房4000萬平方米、約45萬套和租賃住房4250萬平方米、約70萬套,租賃住房供應套數佔新增市場化住房總套數超過60%;保障性住房4500萬平方米、約55萬套。
乍一看有些激動人心,總套數增加了60%呢!又豐富了租賃住房、保障性住房。別急著高興,下面我們的小學算數題講解開始了:
先看住房供地:
5500公頃=5500萬平方米
其中:
商品房=2000萬方
租賃住宅=1700萬方
保障性住房=1800萬方
假設商品房容積率是2,則得出:
商品房供應面積=2000?2=4000萬平方米,這個數字也正好和後面的數據相匹配。
解讀:上海住宅出入的土地容積率將提高,容積率2將成為未來上海供地的主流。
4000萬平米建築面積蓋45萬套,那麼:
套均面積=4000萬方/45萬套=89平米
再看租賃住房:
供地1700萬平方米,要蓋425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
那容積率要達到:4250/1700=2 .5;
租賃住房套均面積=4250萬平米/70萬套=60平米
解讀:租賃住房嘛,容積率比住宅大一點,住的不那麼舒服一點也可以理解。同時也就達到了文件中所說的,「租賃住房供應套數佔新增市場化住房總套數超過60%。」
70萬套/(70萬套+45萬套)=60%,完美!
這樣看過整個《十三五》,你會發現邏輯是自洽的,確實可以按照這個方式玩兒下去。但是呢,要看懂這次規劃成色如何,還要縱著比,看看和之前的年份比到底如何。
比如同是報告中的數據:
「十二五期間,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8872.24萬平方米。」
(2015年,上海新建住宅銷售面積2009.17萬平方米;2016年則是2019.8萬平方米,這個數據是5年的,應該算是靠譜的)
慢著,十三五期間,我們的供給不是增加了么?
上文計算:
4000萬平方米商品住宅+4250萬平方米=8250萬方市場化住宅
怎麼還比十二五期間少了?
8250 &<8872!!!
怎麼新建住宅面積反而減少了?!
定睛再細看看:
住宅=市場化住宅+非市場化住宅(帶福利性質)
市場非市場的區別,在於是否需要收入、戶籍等其他條件才能租售。不需要任何條件就能租售的叫市場化,需要一定門檻的叫非市場化,其實也就是說你享受到了部分福利。 這部分誰能享受到我們不計較,我們先看市場化部分的:
市場化住宅=商品房(可買賣)+租賃住房(自持)
這8250萬方市場化住房裡可是還有4250萬方的租賃住宅,那可以售的商品房面積只有4000萬方,和十二五的8872萬方比,不是少了一半?羊毛出在羊身上啊,原來你拿往年應該賣的商品房的一半出來,做了租賃住房,然後用60平米套均面積的小戶型租賃住房的量,來完成增加供應套數的目的!
還有,這個增加的套數是不是大打折扣呢!上海住房銷售出去本來就有一部分進入租賃市場,我120平米的兩房三房租給兩三戶人家,和你60平米租給一戶人家,你租我租,不是一樣么?只要不增加總量,那租房市場還不是一回事,房租絲毫也不會減輕啊。
更悲劇的是,住的總量沒有增供,商品房的總量反而少了一半。
另外,更重要的是,商品房和租賃住房差別在哪兒。雖然都有居住功能,但是差了產權,也就差了千萬個家庭的財產與之綁定,本來的房產具有居住屬性+政策屬性+金融屬性,現在你把產權抽掉了,只剩下居住屬性。這其實也是總量的偷工減料。因為房子裡面包涵的權利少了。
權利即財富,看起來那4250萬方租賃住宅也是房子,但卻是打了折扣的房子。你減少了權利的供應,從此我不能貸款,不能出租,不能抵押,也不能銷售,其實也就是減少了「權利總供給」,也就減少了創造財富的生產資料。
未來上海的商品房只會更加稀缺,以後都靠租房這樣真的好么?畢竟,大家來到上海打拚,不是為了租房子住一輩子的。不能用租賃住房糊弄人啊。
說到這裡就清楚了,十三五規劃並不如很多人說的那樣亮眼。不增加總量供應談什麼住房發展?靠做小戶型、靠租賃,是解決不了上海城市發展的住房緊缺問題的。
歡迎關注同名公眾號
「相信凱撒」(inCaesarwetrust)
不談城市談樓市都是耍流氓
相信樓市沒變天的話那就不用看啦。
這規劃說明了未來5年是主要發展租賃市場,為了讓租賃迅速發展肯定會配套有利租賃的政策。
未來2年,租賃住房大概有機制讓長租(通過社保納稅排隊判斷是長期給上海貢獻的人)可以落戶了。
規劃里租賃比例佔了一半,剛需無窮無盡理論的人應該換個理由了。
30年河東30年河西。國家推出商品房之前所有人都是單位分房,也算是租房,人照樣happy,孩子照樣上學。 這個輪迴又回來了。
當然未來商品房會朝精品高端發展,該貴的還是貴,有錢人還是選擇商品房,就像有錢人買高檔賓士寶馬,沒錢人選擇國產日產。
選擇多了。
我的理解如下上海絕不會是個例。。北京深圳廣州杭州南京不會搞特殊。這是一種全國性基調,所謂長效機制的探索,目的就是要穩,要發展。未來房價不太可能象過去一樣瘋狂,至少不會再允許出現一年翻一翻的情況。房價十年內不會崩盤,標準是一年狂跌兩成。我預計每年房價稍微漲過物價漲過貸款利率是常態,比如,10個點?總體就是求均衡,就是想買的能買到,想賣的能賣出,政策肯定會有時松有時緊,目標就是穩,不許暴漲不許暴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想買房子的不用太著急,量力而為按需購買,有錢的也別想著投機炒房了,干點造福社會的吧。二線比一線漲幅空間更大,就好比,一線已經進入一種天花板狀態,再往上越來越難,而更多的二線,需要發展成一線,中國需要更多的一線。百花齊放才是復興,否則只有四五個大都市沒法狂甩美國幾條街。扯點遠的,關於大城市發展。所謂發達國家的現狀,大城市虹吸效應。。個人認為並不一定代表未來人類社會的狀態,因為是不合理的,不符合人類追求高度文明的需求也不能實現效率最大化,比如,一個好的教學方法好的醫療方案,只有某個時間段某個區域的人才能使用,資源最優化了嗎?我認為這代表一種相對落後的生產關係。隨著人工智慧新能源這種新生產力發展,工作機會,學校醫院,公共服務產品及質量等資源會越來越不受空間限制。這毫無疑問是顛覆性的。可能會在五十年內出現,當然也同樣會改變發達國家的城市面貌。
統計了一下相關的數據,整個十二五期間(2011~2015),商品住宅成交套數81.8萬套。
十三五規劃中(2016~2020)計劃新增商品住宅45萬套。
從16年到17Q1,商品房已經成交23萬套。
如果數據沒有理解錯的話,那麼商品房供給依然不容樂觀。
租賃房在加大供給,但是可以預想的是,租賃的價格會下降。
訥戈這個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大V又出現了,用經濟學做準確預測的抄底專家學者型騙子各位需謹慎,等他抄完底他就可以翻身了。
乾貨滿滿http://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30778澎湃新聞: 為了落實「房子是用來住的,不少用來炒的」,近日,上海發布了住房發展「十三五」規劃,推進 「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鼓勵租賃消費。您認為「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能解決住房問題嗎?
趙燕菁:購租並舉的住房體系,肯定比只租不售或只售不租好。但簡單把「租」等同於「用來住的」,把「售」等同於「用來炒的」,卻是有問題的。實際上,現在那些買不起房的居民,在城市都是在租房。即使在住房成本奇高的城市,房租並不一定很高。像前面講的,國外的很多城市的租住房比重高,和高額的資本持有成本(如財產稅) 和保護租戶權益的法律密切相關。只要通過政策(比如對閑置住房加稅),就足以釋放出足夠多的租賃供給。我擔心租賃很容易會變味——市場會發明大量的套利玩法,將租賃住房資本化。增加更多的租賃供給,還是傳統的數量調節思路——只管水閘,不管水渠。過度增加租賃供給,最後有可能連租房市場也給毀掉。正確的做法,還是要區分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建立兩個不同的供給渠道(如同郵票要區分寄信和集郵兩個市場),分別滿足融資和居住的需求。
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市場歸市場,保障歸保障」,建立直供「用來住」的土地渠道,而不是簡單打開土地閘門。當下房地產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我們沒有意識到房地產作為資本市場的本質,沒有設計出分別針對「用來住」和「用來炒」的土地的供地渠道系統。典型的案例如新加坡,「用來炒」的住宅有自己的市場,炒多高由市場來決定;而「用來住」的市場則要嚴格管理,組屋只能一戶一套。居民購買商品房,只能出租,否則就會失去公共組屋的資格。只要兩個「渠道」分開,根據就業提供住宅需求,組屋就不會空著,保障功能就不會變味。國內的保障房資格主要依據戶籍和收入兩個標準,這兩個標準,特別是收入,一直在變化,很難監管的。將保障房(或公房)租出去,再去市場上買商品房的案例比比皆是。這樣兩個渠道混在一起,不論供地數量增加多少,最終都會流入「用來炒」的住房市場。因此,當下住房政策,首先是研究供地的「渠道」,然後才是供地的「規模」。 只要「用來炒」的土地和「用來住」的土地是用一個渠道供地,土地政策就依然會寬嚴皆誤、首鼠兩端。查過了十二五規劃。整體規劃面積和套數與十三五規劃差不多。
但是十三五意思預計是比十二五期間多造60%。
換句話說,十二五規劃比實際建造多了60%
因此,十三五到底會不會多房子呢?我是懷疑的。
而且十三五比十二五多了很多租賃房,勢必會壓縮商品房。房價怎麼走,你懂的。
PS:哪怕規劃比實際多一套房子也叫「穩中有升」。你懂的。
推薦閱讀:
※大家對廈門史無前例的2017.3.25樓市新政怎麼看?
※富力為何突然插一腳?
※最近上海房價瘋長預示著樓市又將繁榮還是崩盤的開始?
※怎麼看待南京河西南在11月十盤齊開,個別樓盤300多套房源4000+的客戶排隊搖號這件事?
※如何看待2016春節前後樓市的猛烈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