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代的商業共和國是如何選舉它們的總督的?

威尼斯熱那亞比薩和阿馬爾菲等商業共和國如何選舉它們的領袖,rt。也許會有些不同,歡迎來答


威尼斯共和國的總督制度始於9世紀,總督不世襲。一開始是總督專權,1279年正式確立了貴族共和制,總督不再擁有單獨行使的權力,共和國後期的總督僅僅是一種榮譽象徵。

選總督的方法特別複雜:

首先隨機抽9個公民,由這9個人在Great Council里選40個成員出來,這40個人都必須得到9個人里7個的認同;

這40個人再抽籤選出25人,再由這25人另選12個人;

這12個人再選45個人,這45人再抽籤減少到11個;

這11個人再選出41個選民,由這41個人參加選舉,再由成百上千的議員投票選出下一任總督(Doge),選舉的結果是難以預測的。

簡單來說就是N輪抽籤、N輪投票,整個過程都是秘密進行的。大議事會的成員均為貴族,但貴族和平民均有一定的流動性,貴族身份可以由軍功或財富獲取。

做這些的目的在於杜絕腐敗,盡量讓更多人發聲、防止寡頭或個人攬權,並脫離教會的控制。

北義大利諸城邦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發展雖然不盡相同,卻都秉承了同一理念——「公議、公決大於一切」。

不請自來,希望有幫助


推薦閱讀芬納的《統治史(卷二):中世紀的帝國統治和代議制的興起——從拜占庭到威尼斯》,其 「第七章:共和政體佛羅倫薩和威尼斯」就詳細介紹了義大利共和國的政府具體運營方式。

1.1370年左右的佛羅倫薩政府

1.1決策機構

作者選取佛羅倫薩作共和制的代表是因為其具有所有城市共和國的典型特徵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佛羅倫薩憲政有著長期演進特徵:它仍有原始的公社機構;而後是城市公社;最後是平民公社。主要行政機構是首長會議(Signoria),由八位首長(priori)和一名「正義旗手」或「掌旗官」(gonfalonieri)組成。首長由不同的行政區選舉而成,每區兩個名額。這些官員任期只有兩個月,不能立即重選。還有其他兩個輔議團體,其中一個由16名正義旗手組成,每一名正義旗手都來自一個旗區(gonfalonieri),旗區是行政區的四分之一。這些正義旗手負責指揮當地民兵,承擔對內職責。第二個顧問團體是12賢人團,它是古代百人大會的延續。16名正義旗手的任職期限為3個月,12賢人團任職期限為4個月。首長會議和這兩個團體下,有著形形色色的執行委員會,首長會議可就任何問題進行立法,也幾乎是最高行政部門。

此外還存在著公社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規模隨時間會變化。當時公社委員會有200人,人民委員會有300人,每屆任職6個月;1366年之後,任期改為4個月。其沒有立法動議權,工作是對對議案進行討論,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首長會議所提交的議案。比較有意思的是,佛羅倫薩的司法、安全和秩序並未掌握在市民手中,而是由首長會議任命的專職外國官員來實施。

總體而言,對地方行政長官和委員會的短期授權與對統治體系進行精細的核查與制衡,是為了以下兩個目的:其一,防止任何個人或其家族、家族公會獲得絕對權力。其二,它打算給所有有資格的市民提供公職機會,即「職位輪換」。這兩個目的,也成為了「共和主義」(republicanism)的兩大原則。

1.2選舉過程

選舉的關鍵技術非常簡單,那就是抓鬮。其基本原則是針對每一個職位製作一個小袋子,其中放著有任職資格的市民的姓名牌,然後在良辰吉日中抽出一個名字。在實踐中,這個過程會相當複雜,一方面並非每個市民都適合所有職位:比如有一段時期,8位執政官中必須包含兩位來自大手工行會的市民和3位來自小手工協會的市民;16位正義旗手每一位都必須來自一個城市的旗區,這就需要16個袋子。另一方面,一個市民可能會同時符合許多不同的職位,那他的姓名派就會出現在許多不同袋子中。為了防止篡改袋子中的內容,有著非常複雜的防範措施:這些袋子被鎖在一個箱子里,這個箱子又鎖在另一個大箱子里,被保管在聖克羅齊教堂中。箱子的鑰匙分成兩組,一組由聖克羅齊教堂的方濟各會士保管,另一組由聖瑪利亞教堂的多明我會士保管。只有在行政長官和首長會議執政官在場的情況下,由兩組教士同時操作才能打開箱子。

這套機制使得,篡改袋子中的內容非常困難,有時候抓鬮當天的結果會讓行政寡頭們非常不悅。但這個體系同樣可以被操縱,那就是在抓鬮之前,通過審查候選人的預選來進行操縱。這主要是一個正式「仔細審查」程序,通常每三年進行一次。它從行會和奎爾夫黨提出預備市民名單中進行篩選,一個市級委員會將專門編製一份合格者名單。市級委員會由首長會議和它的兩個顧問團,各式各樣的職能團體,以及80名指派人員共同組成。近似於羅馬共和國的檢察官,不斷的對名單進行增減。一個合格候選人會有許多要求,年齡必須30歲以上,能夠按時納稅,不能是破產者,不能是吉伯林派分子,對於最高職位候選者而言不能是「富豪」。此外,在最高職位提名問題上,委員會可以利用自由斟酌權進行控制,把其認為的「不合適的人」排除在外。在修訂版名單確認後,還會有任職迴避原則,例如執政官必須滿三年後才能重新擔任原職,其家族成員必須要滿一年後才能擔任這一職位。

在日常機構外,還有一組臨時特設機構。首先,首長會議往往會依據傳統,從市民中選出臨時性顧問機構「咨議團「(Pratica),來彌補自身專業知識的缺乏,並向公眾伸出援助之手。此外,還有」巴利阿「(Balia)與原始代表大會。這兩者通常並行,首長會議召集會議代表,請求批轉建立巴利阿。代表大會通常由年滿14歲的市民組成,而不僅僅是上文中的」選民」。正義旗手召集本地區民眾,列隊進入領主廣場,在此確認超過三分之二的市民參加了會議,達到法定要求。接著由首長會議提出設立巴利阿的建議。巴利阿是一個履行特定職能的特別委員會,比如特別行政工作或是改變憲法。有時候,還會賦予獨裁權力,例如在1375年,組建「八人巴利阿」來指導對教皇的戰爭。其也會被蠱惑人心的政客所利用,很像現代歐洲的公民投票公決,像沃爾特就憑此於1342年被選為終身執政官。

1.3評價

佛羅倫薩的發展歷程與所有義大利城市一樣,制度也極為相似,只有威尼斯是個例外。其起源只要稍作修改便可適用於其他城市。

它的一切都與希臘、羅馬這樣的古代共和制基本特徵相吻合。與希臘城邦一樣,孿生情感是獨立與自由。但其與羅馬的相似程度更多:行政權從屬於多元化權力,羅馬是保民官;佛羅倫薩是兩個立法議會;兩個憲法的雙重形式,即同時具有相等與相反兩套制度:羅馬是保民官與平民大會,佛羅倫薩是人民領袖和人民顧問。這種雙頭政治的初衷都是為了保護人民,反對貴族專權。此外兩個共和制政治與社會動力也是相同的,兩者均為寡頭制,政治活動由大家族以及其派系發起,兩者均有原始政黨形態。

但全盛的羅馬與雅典政體無疑更具生命力。在佛羅倫薩,法律和制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被切除與改變,內部變革也非常頻繁。大家族及其同盟以及支持者間獵殺、襲擊、迫害從未停息。成群的權勢家族會取得領導權,但考慮到家族和家族世仇文化背景,這往往會導致暴力衝突,所以政府總是具有臨時性與黨派性。直到變得更為「寡頭政治化」,或是在「教父」級人物的掌控下,比如馬索·戴戈里·奧比奇共和制才能得到穩定。這就是一個悖論:共和制在它停止作為共和制政體的時候得到了最好的管理。就像喬瓦尼·瓜里尼1599年對羅馬元首制的那句評述「當羅馬失去她得自由時,沒什麼比羅馬更自由了」。

2.至靜之所:威尼斯

不同於其他的義大利城邦,威尼斯的體制運營平和而穩定,被稱為「至靜之所」(La Serenissima),連自負的佛羅倫薩人,也被其折服。其也不僅僅是一個城邦,他作為義大利北部最大城市,還是個王權共和政體。即是陸上國家,也是海上帝國,富裕而強大。儘管其內陸擴張在1509年被迫停止,但成功的繼續堅守地中海西部,防範著奧斯曼帝國。直到18世紀末,威尼斯力量才走向衰落,並在1797年屈從於入侵者。但此時以成功保持了1300多年的獨立,並在最後500年中維繫了相同的政治機構。

2.1統治結構


關於威尼斯的總督選舉:

未來變得複雜的制度來源於早期尚未變得那麼複雜的階段。在最早的時期,總督不僅是終身的君主、絕對的君主,還總是試圖將總督的權力與頭銜傳給兒子,建立王朝式的勢力。直至1032年,Orseolo家族的王朝被推翻後,新任總督由兩個總督參議官(ducal counsellor)選出,同時兩人負責監督總督以防止總督建立王朝的企圖。

1172年總督Sebastiano Ziani的改革中,總督參議官增至6人;但總督的選舉權被授予一個大議會(Maggior Consiglio)任命的11人選舉委員會。

1185年,選舉制度又改革為:大議會任命一個4人的提名委員會,由4人選舉出4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1229年,為避免平票,40人增加至41人。

在1297年的「關門(serrata)」中,「大議會成員的適格標準被修改,排除了除去最古老的家族以外的所有人,同時固定了適格公民的名單」。(In 1297 the eligibility rules for the Great Council were revised to exclude all except those from the oldest families and to fix the list of eligible citizens.)此後大議會成員等同於貴族中的成年男子,數量決定於人口機械增減,不知「貴族身份可以由軍功或財富獲取」從何說起。

題外話,關於威尼斯大議會的規模:1172年有成員480人,1296年時為210人。「關門」後所有成年男性貴族都被納入名單,所以1311年增至1017人,至1500年時為2000人。同時威尼斯人口,按估計1300年為180000人,1500年降至100000人,1600年達到前現代的高峰,200000人。(維基百科)

接下來是1268年後持續了5個世紀左右的總督選舉制度。大概在這個時期,隨著威尼斯人富了起來,他們像雅典人一樣發現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同時也發現了抽選的好處。總督宮廷(或許應該叫辦公室)里,有一個「男孩或年輕人」擔任「管球官(ballottino)」職位,負責管理用於抽籤的小球(ballotta)和球缸;有些選舉中,大議會貴族並不親自來抽籤,而是由管球官代表抽籤。

在選舉程序前應當先提及選舉規則。選舉規則核心中的核心、綱領中的綱領,是避免權力集中於少數家族手中,因此必須使權力把持於所有150個貴族家族之中。所有家族都不得有超過一個成員在總督議事會、提名委員會或者行政委員會中任職。(No family permitted more than one member on the Ducal Council or any significant nominating committee or administrative board.)被提名者的親戚不得在有關的選舉中投票。(A nominee"s relatives prohibited from voting in an election involving him.)禁止競選,在13世紀中期後,貴族家族的建築物上禁止畫上紋章(這不貴族……)。假如我們把現代人打廣告,放廣播,晒圖像,開rally,編fake news的做法叫作政治的公開性,那麼威尼斯政治就是秘密政治,儘管不能算是密室政治。

關於總督的選舉程序本身。前任總督死後,大議會中30歲以上的成員在總督宮會議廳集會,任命一個新的管球官,然後就進入了新總督的選舉程序。管球官準備了一個球缸,裡面裝著許多銀球,以及30個金球。每個大議會成員走近球缸,由管球官為其拿一個球。拿到銀球的議員徑直離開會場;拿到金球的成為選舉委員會成員,立即進入一個內室里去,同時他在場的親屬為迴避家族一人任職限制也立即離場。30人選舉委員會開會,這時又準備一個球缸,裡面有9個金球和21個銀球。拿到銀球的離場;拿到金球的9人進入另一個內室,按照7票的超多數規則提名40個成員。有了這40個人,大議會再次開會。40人由抽籤減為12人,12人按9票規則提名25人。25人抽籤減為9人,9人按7票規則選出45人。45人抽籤減為11人,11人按9票規則,選出41個總督選舉人。當然過程的每一環節都需遵循家族一人任職限制原則。

最後,由41個總督選舉人選舉總督……好吧,其實不是總督是總督候選人,但與其說是「由成百上千的議員投票選出下一任總督」,不如說是完成欽定的程序。41人選舉的程序是這樣的:每個選舉人把他提名的候選人的名字寫在紙上投進球缸中,之後將所有被提名者匯總成一張名單,提名單個候選人的選舉人數量沒有影響。假如被提名者屬於在場的41人之中,他與在場的所有同姓的選舉人都要退場。最後,41人按25票規則選出最後的候選人。這個候選人由大議會按簡單多數通過之後,就當選為新任總督。

參(Yi)考(Zi):Coggins J S, Perali C F. 64% Majority rule in Ducal Venice: Voting
for the Doge[J]. Public Choice, 1998, 97(4):709-723. 該文中論證了威尼斯選舉制度實際上等效於64%的最優超多數規則……對公共選擇理論沒有興趣的話不必在意這些。

關於熱那亞的「總督」選舉制度:

與政治穩定的威尼斯相比,熱那亞政治可以說很不穩定,長期來看短期來看都是如此。相當早的時期以來,作為威尼斯「君主」的「總督」職位的存在保持著連續性;熱那亞城市國家政治制度史的特點則是行政長官以百年為單位發生著變遷。按照行政長官的類型劃分,熱那亞共和國史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一,執政官(Consoli);二,督政官(Podestà,該詞詞根是potestas,相對難譯,這裡採用了劉耀春、董成龍的譯法),在熱那亞督政官制的表現十分特殊;三,平民隊長(Capitani del Popolo),佛羅倫薩的正義旗手大概是由這種制度變形來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387928);四,終身總督;五,兩年制總督。關於代表了各種權力來源的最高長官職位之間鬥爭、替換、終結的分期,見維基百科( https://it.wikipedia.org/wiki/Repubblica_di_Genova#Le_forme_di_governo
);關於各職位所反映的從公社革命到領主制建立的歷史,參見:劉耀春. 義大利城市政治體制與權力空間的演變(1000-1600)[J]. 中國社會科學, 2013(5):185-203.

在政治體制的起點,熱那亞與其他經歷公社革命的北義大利城邦一樣,最高官職是執政官。根據 Avner Greif,「在1099年後,熱那亞的政治、行政與軍事領導人是4到8名『公社執政官』,在parlamentum(大概是相當於威尼斯大議會的氏族議會)中公選產生,具有熱那亞的全權。」(After
1099 Genoa"s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and military leaders were four to eight consoli del comune (communal consuls; henceforth, consuls) who were "publicly elected in parlamentum," the gathering of all Genoese with "full rights." 執政官大概是由熱那亞的各貴族家族的代表擔任,從而使公社政權能夠調動家族的資源。「熱那亞主要的大家族是封建土地所有者,組成公社以後,他們便會參與到任何一次(潛在的)有利可圖的活動中。他們向公社提供海軍上將、十字軍、武裝快船、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以及最有前途的商人。在建立公社之前,中央集權比較弱,家族便是熱那亞社會和政治組織的基本單位。」在1099-1164年間,有61個家族的成員任過執政官職務,但馬內恰諾(Maneciano)和卡爾馬迪諾(Carmadino)兩個子爵家族,在282個任職者中佔有59個,佔比20.9%。

從1164年至1194年,熱那亞陷入了貴族家族間的長期內戰。到內戰末期,從屬於熱那亞的利古里亞城鎮開始宣布獨立,熱那亞內部的一些家族也準備獨立。為了結束內戰,最高行政長官的職位被授予一個外國出身的督政官;首任督政官大概是當時正在組織西西里戰役的皇帝亨利四世派來的。督政官任期一年,擔任熱那亞的軍事長官、法官和行政官,任職時需要把20個士兵、2個法官以及他的的僕人帶到熱那亞。後來在熱那亞專門建了一座督政官宮(Palazzo Podestà),在此之前督政官要在一年任期內在城市的不同區域居住,為了保證在貴族家族間的公正。

督政官的選舉制度是:督政官由一個委員會選出,委員按照地區標準產生,以保證貴族家族的平衡;提名新督政官人選的流程由現任督政官主持。督政官的任職條件不僅要求是非熱那亞的貴族出身,還要求他與他的三代親屬都未曾與熱那亞人來往過;來往的形式包括:搞社交、買產業、結婚、做生意、作為代理人替人做生意;前任督政官的兒子不得擔任督政官。在卸任之後,督政官,在經過為期15天的離職審查後,與其帶來的士兵,必須在幾年內遠離熱那亞。

大概從13世紀中期開始,熱那亞的行會、平民力量逐漸上升。熱那亞的政權也斷斷續續地掌握在平民隊長手裡。新移民「不甘心被排除在政治權力之外,他們按照行業組成『行會』並以此為單位凝聚政治力量。為了與貴族的『族親聯盟』進行鬥爭,行會組織起自己的武裝團體。他們徵募城市近郊的平民組成民兵,當時文獻稱之為『步兵』(pedites)。平民武裝團體的首領通常被稱為『平民隊長』,但是,事實上,『平民隊長』並非來自平民階層,而常常是本城或附近的鄉村貴族。」熱那亞首任平民隊長Guglielmo Boccanegra也是貴族家庭出身。平民隊長的選舉制度是怎樣的?對此我不是很清楚。根據佛羅倫薩的例子,可能是行會成員選舉出來的,也可能是行會中的「首領」(priore)或「元老」(anziani)等長者決定的;但另一方面,這一由「暴民」產生「僭主」般的職位後來果然成為領主制的來源,可能在某個時期平民隊長本身也已經是通過暴力爭奪的職位了。

在1339年,熱那亞有了第一任總督;他們不把它叫做Doge,而是很正統地稱為Duxe。第一任總督是第一任平民隊長Guglielmo Boccanegra的後代Simone Boccanegra,同樣是一個代表平民的齊柏林派反對貴族的圭爾夫派的領袖。

總督制經歷了兩個階段,在1528年之前,終身制的總督在名義上由全民選舉產生,但真正合法選出的只有四位,且幾乎所有總督都來自於分別支持教皇的弗萊格索(Fregoso) 家族與支持帝國的阿德爾諾(Adorno)家族;但貴族仍然通過集體領導、預算緊縮、分權制衡等方式阻礙總督掌握實權。

在1528年以後,安德里亞·多里亞建立了一套新體制:總督任期被改為兩年,但平民失去了選舉權,選舉權被限於「大議會(Gran Consiglio)」範圍內;選舉過程類似於威尼斯,議會選舉出投票人,其中抽籤選出的一部分將確定總督人選。與威尼斯總督不同的是,在熱那亞,已擔任過總督的人可以再次參選。但因為熱那亞已經不只是熱那亞共和國,而是世界體系的重要核心(布羅代爾),總督人選經常處於外國的控制下,許多總督是憑藉法國或西班牙的支持而就職。

不妨總結一下,從熱那亞的複雜變遷中可以看到,儘管10世紀時的貴族與18世紀的貴族不是一回事,不是一批人,但熱那亞的政治體制、熱那亞的行政長官,終究操縱於某種類型的貴族手裡;這竟然似乎是決定行政權歸屬的選舉制度有效運轉的必要條件。

參考資料:《分析性敘述》第一章。阿弗納·格雷夫. 後中世紀熱那亞自我強制的政治體制與經濟增長[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01(2):26-36.


推薦閱讀:

下午兩點到威尼斯mestre,是否有足夠時間去主島遊玩?

TAG:歐洲歷史 | 威尼斯 | 文藝復興 | 中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