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29+1》,你們看了以後,會不會對30歲,乃至對衰老,有不一樣的思考?
越到30,越感覺工作壓力呀,情感問題的壓力啊,養老問題的壓力啊接踵而至。好害怕這種感覺,之前看了29+1這部港片覺得特別有共鳴,哎我是不是老了。。
我最近剛看完《29+1》,可以多說幾句。
我把文章放到了公號上,大家可以看看。
這部港片說出了所有女人的恐懼:我今年29歲了
一個沒錢/沒愛情/沒穩定的工作/沒生活目標…
基本是一無所有的女人,正站在29歲的邊緣,朝著30歲的關口裸奔。
感覺好像也沒什麼可怕的,對不對?反正是別人的故事嘛。
不過,
如果這個人…就是你呢?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種言論:
你不忿:那我努力工作還不行嗎?
結果一些旁觀者跳了出來,用一副過來人的口吻告誡你:
慢慢的你會發現,就連身邊的姐妹,也開始對年齡的話題諱莫如深:
誰也不知道,女人為何會如此懼怕【30歲】這個節點。
而港片《29+1》則試圖找到這個答案。
從片名不難看出,《29+1》是一部關愛大齡單身女性群體的電影。
目前,《29+1》豆瓣評分7.5,IMDb評分7.2,相比類似題材的《剩者為王》,分數要高出一大截。
《29+1》改編自同名舞台劇,從2005年開始至今,已累計公演91場,被稱為香港最受歡迎的女性獨角戲。
時隔12年,這部舞台劇終於被導演彭秀慧搬上大熒幕,並在法國尼斯國際影展獲得四項提名,最終斬獲外語片外語片最佳導演獎。
彭秀慧說,當年在寫《29+1》劇本的時候,自己正值29歲,很多內容都是有感而發:「處在這個年齡的女人,關心的東西會變得不一樣,比如會開始考慮買不買房、結不結婚和分不分手等問題。」
於是,觀眾在電影里,可以看到這樣觸及靈魂深處的對話:
這一巴掌來的有點快,核姐趕緊捂住了自己酷似全智賢的臉。
《29+1》里有兩位女主,
一位是中環OL林若君,另一位是唱片行sales黃天樂,
這兩位女主,擁有截然不同的性格和生活,卻同樣享有脫軌的29歲。
從表面上看,林若君十分善於管理自己的人生,並且沉迷工作,熱愛賺錢。
可實際上,她的生活千瘡百孔。
比如,父親的痴呆症越來越嚴重,
相處多年的男友也漸漸疏離,
就連身邊好友們,也都爭先恐後的想趕在30歲之前嫁人,
於是工作,成了林若君逃避現實的唯一途徑。
可就在被提拔為區域營銷總監後不久,林若君害怕的事情卻接踵發生:
房東收房、父親離世、男友出軌……就像一列年久失修的火車,林若君在奔向30歲站點的路上,徹底脫軌了。
和林若君相比,影片中的另一位主角:黃天樂就活的比較痛快。
就像她的名字一樣,「樂天知命」。
她從不在意自己的外形,想吃東西的時候就大口吃。
她一個人住在母親留下的老房子里,唯一的朋友是一個從7歲就認識的發小;
她在一間黑膠唱片行工作了十年,偶像是張國榮和Beyond;
她從小到大沒離開過香港,人生的夢想是去一趟巴黎,看埃菲爾鐵塔;
她29歲了,初吻還在。
這樣的人生聽起來也算快樂,常規下應該不會有什麼戲劇性的改變。
但電影里的黃天樂,卻在臨近30歲的時候,查出了乳腺癌三期。
很難評判這兩種脫軌人生,哪一種會更殘酷。
她們各有各的遺憾。
林若君本來可以多花一些時間陪陪父親的,但最後當她說出那句:「你告訴我你還想去哪裡啊,我們一起去」的時候,父親已經不在了。
她也應該早一點拆穿男友的謊言,卻偏偏捱到對方對她食之無味的時候,才敢問出那句「其實你並沒有出差對不對」。
另一邊,黃天樂的遺憾更為直接:
直到去醫院檢查時,黃天樂才發現在過去29年里,還沒人真正的觸摸過她。
於是,她怯怯的問發小:做愛咯?
也只有等到查出乳腺癌時,她才有勇氣辭職,決心去圓了自己的巴黎夢。
不得不說,人們總要等到失去後,才想起審視自己的人生。
黃天樂出發去巴黎前,將自己過往的29年,全部寫進了日記里,
我的人生,沒什麼特別。 媽媽臨走的時候很擔心我,快30歲了還沒有男朋友,工作看起來也很沒出息的樣子。 其實我也不想這樣啊,我也想每個月拿三四萬塊,也想有一個男朋友。 那你會不會和我一樣,經常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啊?
而失去了父親和愛情的林若君,乾脆主動辭掉了工作,將生活徹底的停了下來。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 因為每一分鐘我都很努力的在做自己, 我覺得每一件事都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切變成了這樣, 像是忽然間踩空了一節樓梯, 我不知道自己會跌到哪裡, 原來我好怕。
一個樂天派,一個女強人,她們都有自己的恐懼。
我們也一樣。
就像影片最開始,林若君的出場,實際上是每個大齡女性的生活寫照:
我們會在固定的時間起床,
護膚步驟開始變多,甚至連按摩多久、拍多少下,這些數字也要開始計較了;
早餐更不必說,每份食物的卡路里早已熟記於心;
畢竟馬上要30歲了,外形管理的重要性,你懂得。
每個人像行走的罐頭一樣,被送往能一眼看到底的未來。
我們的恐懼是否真的來自於年齡?
恐怕不是。
《29+1》將正確答案埋在了林若君的一段獨白里: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獨立性很強的人,
但現在我才發現,自己原來依賴性很強。我依賴工作,依賴下班後和朋友待在一起,忽然什麼事都沒得做了……是不是我不懂的如何同自己相處?
按照世俗的定義,一部電影是否成功,往往要看它能否帶給觀眾以啟示。
《29+1》做到了。
導演將都市女性面對年齡增長時的壓抑感和緊迫感,處理的非常微妙且真實。
這裡也不得不感慨一下,從鄭秀文到楊千嬅,香港熟女已經開始出現第三代候選接班人的身影了。
除了鍾欣桐、薛凱琪,這次周秀娜和鄭欣宜也順利入選。
周秀娜這次擺脫了以往肉慾花瓶形象,演技炸裂到讓人咂舌,大概是因為她本身已過30歲關口,所以對角色,多少有些感同身受。
而鄭欣宜更像是本色出演,甚至劇中很多場景都讓人覺得,她是演給已經去世的媽媽「肥姐」看的。#哭哭臉
電影最後,被一句話霸屏:
【出發,每個階段都可以由零開始】
我猜,導演是想借著這句話,告訴每一位觀眾,
在沒了解真實的自己之前,人生真的不用那麼趕。
你說呢?
http://weixin.qq.com/r/nC7-547EC9N0rcqE93uO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迷茫和浮躁,我來知乎看到了這個話題,準確的說是我刻意在搜索這類話題。我也快馬上29+1了。我家境一般,學歷一般,長相一般,身材一般,智力好像也沒有很好,工作也很一般。所有條件都一般,可是我有一顆很要強的自尊心,也可以說很脆弱。感情和電影里主角有點像,差不多的故事。唯一有一點,我沒有女主角那麼優秀。我對未來很迷茫,我想要很努力工作,可是我工作能力並沒有很強,所以收入很低,我也很想變強變大。三十而立,我覺得是指思想獨立,生活獨立,經濟獨立。我覺得自己一樣也沒達標。
剛看完,有點啟發,手癢上來分享下。看到其它回答都是女性,我就來說說男性視角。對於我來說,看完,感悟更多的是對於生活,人生的思考。 一、像劇中所說:人生就是不斷選擇,選擇就要有代價,代價就是失去一些東西。劇中女主上司說她在愛情與工作之中選擇了工作,說她選擇了之後,就會百分百努力的去做好,就算失敗了也不後悔。這對於我這個快三十而不知如何而立的大男孩來說還是有點啟發的。接下來的人生道路如何選擇,真的該認真考慮了。 二、每一個階段都是從零開始,別背負過去,也別寄託末來,想到就去做,活在當下。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的戲碼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就像黃天樂所說,很多事情我們沒為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的態度 三、珍惜身邊愛你的人,人生真的充滿各種意外,生活有時比電視劇來得更狗血。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有時候再見就是真的是要也無法相見,真正的道別是沒有道別。願一切安好!
很巧。剛剛看完。6月15日辭職了想停一停的我,剛旅遊回來的我,終於有時間看完。之前一直想看,但工作忙。一直錯過。
片中說的依賴性何其相像「依賴工作依賴下班了和朋友出去吃飯」以為自己很獨立。正好自己也停下來,回家,每天買菜做飯陪家人,和小攤販講講價,陪三歲侄女學跳她學了很久都不會的超級簡單的兒童舞。和媽媽聊起自己心底里最介意的那些事。回答題主的問題,是的,我已然在思考,看完這部,思考明朗起來。因為我在患得患失。明朗起來。紀伯倫說的「當你」論好像都明白,其實很難做。學會和自己相處吧。面對內心的恐懼吧
任何階段都可以重新出發的。推薦閱讀:
※女生 20 歲後會很快衰老嗎?
※30歲的女人到底有沒有權利選擇愛情?
※女人到了三十歲還嫁的出去嗎?
※23-30歲的女人最擔心什麼?
※通常女性在幾歲心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