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二戰只相差20年,中間還是經濟危機,為什麼武器技術卻相差很大?

一戰的槍看起來還很老式,機槍也很少,二戰已經有了衝鋒槍,手槍也很常見

一戰末期才出現坦克,和現代的坦克相差很大,二戰的坦克已經和現代的差不多了

飛機也一樣

是什麼原因使這些武器大規模的在20年內產生如此大變化的


不盡然,你先看看下面的武器是哪個時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裝甲車

冷戰時代坦克

但我還是承認,你說的問題的確存在,二戰後的武器看起來更符合現代人的認同。這裡有兩個重要原因。

首先,二戰是第一場內燃機化的戰爭。一戰末期,內燃機才剛剛開始廣泛應用,牛馬還是最主要的拖曳工具。二戰初期,幾乎每一個戰場都以內燃機編隊的突襲作開場白——德國以裝甲師切開歐陸,用傘兵(運輸機投放)砸開要塞,;日本以轟炸機編隊突襲珍珠港;英國以魚雷機編隊突襲塔蘭托。

內燃機比蒸汽機輕便,單位效率高,能夠推動幾十噸的金屬機器越野,或是空中飛翔。從此重武器有了機動性,不再依託於笨重的軌道或是人畜肌肉,能夠隨著野戰軍推進,成為主要的作戰力量。除了新型的飛機和坦克,炮兵也得到了更強的拖曳力量和更好的後勤供應,成為機動部隊的一部分。這意味著一個重要的問題——以後野戰軍的主力是重武器了,這個時代一直持續到今天。

簡單地說,一戰和之前的戰爭,士兵的肉體是主要進攻力量;二戰和之後的戰爭,重武器之間的戰鬥決定一切。這的確是軍隊風貌的最大差異。

從重武器來說,之前的重炮、炮壘橫豎沒什麼機動力,再加上冶金水平不行,乾脆就「自暴自棄」地笨重起來。

而一旦內燃機能拖著重武器前進,反而要考慮機動性,所以重武器反而顯得「輕盈」和充滿「力量」。

從輕武器來說,既然重武器跟不上部隊,就要考慮造一些勉強能跟上步兵的「重型」輕武器,比如說帶齊射標尺的步槍(用一群步兵模擬重機槍),比如接近於小炮的重機槍等等。

等到重武器能夠提供近距離的火力支援和掩護,子彈的威力反而下降,有效射程收縮,不會再企圖用重機槍代替輕型火炮了。此外,重武器普及,消滅了集群步兵衝鋒的可能性,大大減少了肉搏戰的概率,加上輕武器射速提高(手槍衝鋒槍可靠度提高),輕武器也不用考慮上刺刀,當然風格不同。

但這依然不能解釋全部的武器風格差異——畢竟冷戰期間的技術進步更大。

我想,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對「現代」戰爭的認同已經停滯了。隨著冷戰後期三代機、制導武器、衛星定位、戰術導彈、武裝直升機、無人機等兵器成為主流裝備,戰爭已經越來越超越普通人的想像。大多數人頭腦中對武器和戰爭的概念,停留在70年代甚至60年代。還認為視距內的交戰和步兵的勇氣有決定性作用,還以為火力強大就意味著鋪天蓋地的覆蓋,以為陸軍就是坦克的轟鳴。這個想像與今天的戰場差距很大,和二戰卻相去不遠。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今天的陸軍裝備和二戰差距不大——其實是說冷戰前期和二戰差距不大。而冷戰到現在,並沒有強國之間的戰鬥,影視作品也不會像反映二戰那樣去反覆挖掘現代戰場的真實效果,改正大眾的錯誤觀點。我猜,21世紀朝鮮的宣傳畫、宣傳片更符合很多人的戰場印象,因為那真的就是冷戰中前期的陸軍秀啊。

相關回答:

1

影視劇里的戰爭跟真實的的打仗差多少? - 知乎

2

一支以小學生為主的軍隊,使用的武器應該是什麼樣的? - 知乎


二戰坦克和現代差不多?

二戰飛機和現在差不多?

話不能這麼說。

99式就是拿裝甲頂住你T34的炮管,你都打不穿!

彈藥燃油維護足夠,10架殲20就能幹掉二戰全世界所有的戰鬥機,其實一兩架就夠了,我考慮一下輪換。

甚至都不用戰鬥機,轟炸機就夠了,我看二戰有什麼辦法發現b2。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舉個例子,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9(1918年11月,基本上可以看作1919年)年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45年。

中間是差26年。

1946年的26年後是1971年。

如果說一戰期間建造的一些武器在二戰期間還能用得上的話,改進一下並非不能用,那二戰期間建造的武器到1971年(越戰期間)簡直就是燒火棍!

挑一些代表性武器吧。

坦克上一戰有雷諾FT17:360度旋轉炮塔,發動機後置,駕駛艙前置,並且有75毫米火炮型(沒有裝備)

二戰嗎就是T34/85了,360度旋轉炮塔,發動機後置,駕駛艙前置,傾斜式裝甲,85毫米火炮

越戰時期都有T64了。115毫米主炮(76年以後是2A46的125滑),雙向穩定儀,複合裝甲,自動裝彈器,夜視儀

戰鬥機上一戰已經研發出了單翼機,只是沒有應用,比如容克J1,布里斯托M1,二戰期間最先進的應該是ME262吧。最大能飛到近9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7噸左右,和當時的戰鬥機還沒有拉開差距,也就是說基本上戰鬥力還在螺旋槳的範疇以內。

但是越戰的時候已經有F14了啊……雙大推,2.4馬赫,最大起飛重量30多噸。

轟炸機吧,一戰期間有載彈量一噸左右,時速二百公里的,二戰時期就有B29了,最大能飛到550,載彈量達到9噸。到了越戰期間,雖然沒裝備,但是已經有XB70這種怪物了,飛行速度三馬赫,最大起飛重量200多噸,要玩大載彈量有B52,載彈量超過30噸,速度還能飛的比二戰最快的戰鬥機還快。

海軍呢,一戰就有製造3萬噸船的技術了,事實上一戰左右四萬噸的戰列艦,一兩萬噸的航母不是沒有。到了二戰期間,最普通的還是四五萬噸的戰列艦,兩三萬噸的航母。

到越戰期間,9萬噸的核動力航母,搭載幾十架兩馬赫的戰鬥機,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潛艇就更不用說了,二戰期間的潛艇就是能在水下走的船。到越戰期間,無限巡航,能在水下跑幾個月,速度比水面艦艇還快的攻擊核潛艇已經出來了。

導彈呢,二戰最先進的也就V2,這玩意射程300公里左右,越戰期間已經有射程一萬公里的洲際導彈了。威力呢,二戰最大的就兩萬噸,到越戰期間已經有五千萬噸的核武器了。

甚至還出現了彈道導彈核潛艇這種怪物,帶著十幾枚潛射彈道導彈在水下一游幾個月。

如果說二戰武器打一戰有優勢,但是可以通過圍毆解決的話。

但到了越戰打二戰,那就不是能拿圍毆解決的了。

越戰期間的武器只要樂意,可以零損傷幹掉二戰所有武器。

而到了越戰的26年(1997年)以後,技術差距越來越大了,97年的美國打71年的美國,不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可以一個打三個。

信息化的優勢更大。

而從97年到今天也20年了。

拿中國對比的話,說句不客氣的話,現在的中國打97年的中國,不用核武器能打五個。

但97年的中國打71年的還真不敢保證說穩贏……

武器的發展永遠是後來比前方更快的。

別說26年了。

6年前批量服役的052C型在現在很多人眼裡都已經落後了,垂髮不是通垂,相控陣不是新型,還只有48個坑……


1一戰的時候很多新技術(以及理論)出現但沒太久,但是原理知道了

2二戰的時候完成了理論和基本技術在工程上的結合和進步

而短期內戰鬥力大大提高主要是工程上的,所以你會有這種感覺(這就好像你讓一戰的人開發出t62是不可能的,但是二戰加大投入並且真的樂意,t62是有可能大部分實現的,至少t55沒問題,這是由於內燃機的相關理論需要進步,一戰無法跨越)。

這就好像未來的人也和你一樣可能會奇怪,為什麼大戰沒多久而且還冷戰了,電腦聯網發展那麼慢,明明最需要,可是冷戰結束以後反而這麼快了呢?

你看,其實是一樣的。

理論是一個大坎兒,最大的,然後是基礎技術,速度最快的是工程進步。

所以一貫是理論討錢,基礎要錢,工程搶錢

當然,所謂的二戰坦克和今日差不多的感覺,題主主要還是從工程上考量的。

但實際上其內涵已經完全不同了。

可以說二戰坦克和1960年代的坦克相比(尤其是蘇聯),其實差異已經比一戰和二戰的差異大了。


首先要批評題主的一派胡言
一戰機槍少?——你聽說過馬克沁嗎?
一戰沒有衝鋒槍?——你聽說過MP18,也就是「花機關」嗎?
「二戰手槍也很常見」?你的意思一戰的手槍很少見?——那你聽過M1911嗎?聽過毛瑟手槍or駁殼槍or盒子炮or二十響嗎?

然後回答題主的問題

——為什麼一戰二戰的武器技術相差大?

答案很簡單,因為科技革命

科技革命使人類的技術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呈現越來越快的趨勢

以1805年~1905年這一百年時間裡的戰列艦發展進程為例

1805年特拉法爾加海戰,大家還在使用風帆戰列艦

——三十五年後的鴉片戰爭(1840年),英國的戰列艦還在使用風帆(當然明輪的決定權也是很重要的)

——四十四年後,法國的「拿破崙號」戰列艦服役(1849年),這是歷史上第一艘採用螺旋槳的戰列艦(但依然是木製船體、掛風帆)

——五十六年後,英國的「勇士號」戰列艦服役(1861年),這是歷史上第一艘包鐵甲的戰列艦(但依然掛風帆)

——六十三年後,英國的「蹂躪號」戰列艦開工(1868年),這是歷史上第一艘鐵甲艦(全鐵、無風帆)

——八十四年後,英國的「君權號」戰列艦開工(1889年),這是歷史上第一艘前無畏艦

——一百年後,日本的前無畏艦在對馬海峽吊打俄國的前無畏艦(1905年)→與此同時英國的「無畏號」戰列艦開工,這是歷史上第一艘無畏艦(這意味著日俄的BB全部過時)

——而僅僅再過四年,1909年英國的「獵戶座號」戰列艦開工,這是歷史上第一艘超無畏艦(這又意味著之前的「無畏艦」實際上已經落伍)

……

為什麼19世紀前大家用風帆木船用了幾千年,到了19世紀之後這一百多年時間裡BB發展得這麼快,很大程度上就是搭上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順風車

——而同樣的戰間期的武器技術發展,也是與第二次/第三次工業革命密切相關的,而很顯然1920~1930年代的科技水平比起19世紀末的科技水平要高得多

=========================

另一方面

經歷了一戰的各大國都明白了戰爭能有多殘酷,所以才會在戰間期時卯足力氣攀科技樹、發展軍工,即使有白紙黑字的「限制軍備協定」也無濟於事

其實不用說戰間期,就拿二戰而言

——二戰前設計的坦克,到二戰中期時基本過時

——二戰前CV只是大國海軍的點綴,二戰後CV就成了大國海軍的標配(而BB統統下崗)

——二戰前各國空軍都在用螺旋槳飛機(甚至還在用雙翼機),二戰後期噴氣式飛機就上戰場了

——至於彈道導彈、原子彈這些東西,二戰前更是聞所未聞的

由此可見

科技越發展,武器越先進,戰爭就越殘酷

而國家因此就會下更大力氣去發展科技,進而發展軍工,從而導致戰爭更殘酷


因為光二戰時期,武器進步就大到不可思議。二戰初期,德國陸軍沒有動物園,非精銳部隊士兵要拿著毛瑟98k打閃電戰;美國海軍主力是一堆鐵王八,中途島戰役時期水牛都不夠用;共軍更慘,東渡黃河3萬多人1萬多槍,刺刀更少所以得用大刀長矛。

打完二戰,毛熊手裡拿著鋼鐵洪流,腦子裡充滿了大縱深作戰理論。美帝也下餃子出了滅國艦隊,還完成了核武器使用。就連兔子都湊出來了不少日械精銳部隊,還把科技樹點出來了毛澤東思想,軍工廠已經能造步槍、手榴彈了。

有了戰爭的需求,武器裝備發展快的不可思議


因為一戰打到後期,突然大家的手都順起來了,把那個時代的科技都大部分用起來了,結果一群二逼突然叫停,就像做愛做到一半來電話,你說難受不難受?

於是,二戰就像計劃外做愛,特別想,後半夜就再來了一炮,那是真的在玩兒命打啊,結果就這樣了……

特好玩兒的是,你知道聯合國建立的宗旨是什麼的嗎?「溝通以杜絕戰爭」

這尼瑪為了杜絕一時興起的做愛,每次都要給老婆發微信,我的微信要是給人破解了,我老婆那個頭像里點開的成天就是:

「做嗎?」

「不做!」......

「來一盤兒?」

「嗯」

「今天舒服吧,高得厲害?」

「去你的,大牙籤子」


其實一二戰的軍事裝備,從技術角度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提升。

最大的提升,其實是經過一戰的實戰,淘汰了一些奇葩的不實用的設計,然後在一些細節上加以完善——所以你可以看作二戰武器是一戰武器的完美版。

例如說:

一戰的FT-17基本設計思路已經和二戰和現代坦克差不了多少。具體設計上,和二戰時期很多輕型坦克也差不了多少。

一戰的潛艇,和二戰早期的潛艇,技術上也沒有太多區別。通氣管之類的裝備,也是在中後期才開始推廣的。

至於戰列艦,那進步就更小了——一戰不少的戰列艦在二戰中都打滿全場呢。例如說英國的伊麗莎白級的厭戰:從日德蘭到挪威到地中海到諾曼底,足足打滿了兩個全場。另外,日本的金剛級也是如此。

空軍倒是進步比較大:全金屬機身、全封閉座艙,增壓座艙、遙控機炮等等,都是二戰才有的技術。

軍事技術的大革命,其實是二戰之後的五六十年代:噴氣式飛機、制導武器、洲際導彈、核動力、複合裝甲……

這些才真的是無法逾越的代差。


就戰車而言

基本上所有戰車都延續了一戰法國雷諾FT輕型坦克的布局

搞多炮塔/無炮塔什麼的異端早就死絕了

至於一戰的槍很老式……

二戰也有很多在拉大栓好吧……一戰前時期生產的毛瑟步槍有些直到今天還能正常使用

更不用提北邊的莫辛納甘了

輕機槍衝鋒槍半自動步槍等都是出現在一戰的武器,這方面你可以看看法國

單翼機也在一戰中出現了,法軍也裝備過一些

至於轟炸機,法意兩國在戰前就進行過嘗試了


二戰時期大多數主力武器,都可以視作一戰那個年代就已經形成,不斷在工程上發展、完善的。比如衝鋒槍、活塞式飛機、坦克(雷諾F17給坦克裝上可旋轉式炮塔,奠定了坦克的基本形態,你不能只看大遊民說和現代坦克差距大啊……)、潛艇、航母等,這些東西一戰時期剛剛出現尚不成熟,到了二戰時期在工程和技術上就很成熟了。而工程技術上的進步比原理上的進步本來就簡單一些,戰爭的實際需求更進一步促成了這種發展,比如蘇德在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方面相互攀比式的競賽……

二戰時期在原理層面有特別大的突破的,大概要算噴氣式飛機、彈道導彈和核武器,基本都是戰爭末期才鼓搗出來的,那個年代黑科技級別的玩意。它們的發展又極大影響了冷戰時期的武器設計和戰爭樣式。

或者你看看日本陸軍,衝鋒槍極少(百式似乎只配發海軍陸戰隊?),坦克像紙糊,感覺是不是和一戰也差不多。


然而二戰到越戰的技術差也不小啊,步兵單兵自動火力強化,重機基本被通機取代,多層裝甲內燃機技術提升加滑膛炮以及簡易火控機械彈道計算機對坦克戰力的加強,螺槳機到超音速噴氣機,機槍機炮到空空導彈,直升機的出現,核潛艇的出現,彈道導彈的出現等等...

所以你出現了錯覺,二戰的戰車和現代戰車差距很大,光是重戰車的消失就是很重要的一環,戰機也一樣,ME262和F15能是一個概念么。

軍工科技的攀升是以戰爭為催化劑的,因為想著怎麼打仗和上戰場打成什麼樣完全是兩個概念,新的科技新的理念思維全都要上戰場去檢驗,美帝為何現在還是動不動想打個仗,就是要檢驗已有的東西,創造新的東西,他摸著石頭過河,其他人摸著他過河(尤其是中國)。只要人類依然保留原始的鬥爭性,軍工科技就會不停的很快的攀升。

PS:對軍工而言,有仗打才有活路。但對我們而言,還是和平萬歲。


其實並沒有1890年代和一戰的武器差距大…比如海軍戰列艦由於海軍假日的原因,大部分還是一戰時的老傢伙。而19世紀末的戰列艦、裝甲巡洋艦到一戰時基本就是送死的。二戰時的很多壓制火炮、步槍(K98、莫辛納甘、三八大蓋、BAR等)也是一戰時的老面孔。甚至摩托化後勤在一戰也已經有了。主要是坦克、汽車、飛機和電子設備進步比較明顯。

工業時代的軍事科技進步,主要體現在武器機械性能的增強上,比較直觀,而且武器研發周期比信息時代要短。而信息時代的軍事科技進步主要是電子信息技術,兵器平台因為集成大量電子設備而研發周期長、成本高換代慢,但不代表10~20年尺度上技術進步慢。比如2003年伊拉克戰爭時的美軍雖然規模較小,但回去打1991年的美軍還是能秒殺


代差真的很大嗎?其實不然,我們來理一下一戰和二戰的戰術思想變化。

熟悉一戰的朋友當然清楚一戰是人類歷史上近現代戰爭中最為血腥和和殘酷的。而是什麼導致了這場戰爭變成了"絞肉機"——機槍。準確的來說是馬克伈機槍。機槍使得原先許多國家使用的而大規模步兵衝鋒和騎兵衝鋒不再有效。而作為第一個重視機槍作用的國家——德國更是在戰爭初期對英法聯軍造成了龐大的戰鬥損失。從而將原先的集團衝鋒戰術轉換成了殘酷的陣地戰。而這一戰術思想的轉換也使得各國的槍械進行轉變。而為了對付機槍,造就了迫擊炮,風暴突擊隊(風暴突擊隊又造就了世界第一把衝鋒槍mp18),坦克(一戰時期的坦克屬於步兵支援武器)。而由於坦克大量裝備時期已經接近戰鬥末期,所以坦克的戰術思想還很落後。

那麼提到二戰,說到二戰,人們優先會想到的戰術就是德國大名鼎鼎的閃電戰。但其實閃電戰這一類的戰術許多國家當時都已經開始研究。我舉一個栗子。1940年位於蒙古邊境的諾門坎戰役。朱可夫在這場戰役使用的戰術也就類似於閃電戰,但由於當時蘇軍大量裝備的t26和bt系列坦克裝甲過於薄弱,日軍可以很輕易的擊穿,所以這次衝突也使得蘇聯損失巨大。那為什麼德國的閃電戰可以成功,部隊的摩托化程度和士兵戰鬥素質是一方面,而其中的一個重點就是坦克。我們先來談談其他的國家。二戰還沒開始的時候,許多國家的主力坦克其實都有一個藍本,那就是法國的雷諾坦克,例如蘇聯的t26,日本的小豆丁,義大利的Ⅰ型坦克等等。而德國和蘇聯簽訂科技互助協定以後研發出來的Ⅲ號和Ⅳ號正好滿足了閃電戰的需求。雖然在巴巴羅薩計劃中遭遇了t34危機,但是從整體來看,德軍的裝甲是處於優勢的(相比於老式的t26來說)。

而隨後的坦克發展也是不斷的建立在不斷的克服對面裝備帶給己方的威脅,這難道不是和一戰一樣嗎,在雙方的戰鬥中不斷的進步。

二戰是一戰未完結果的後續,二戰中廣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裝備其實源自一戰,只是在二戰被不斷的完善,無論是坦克,衝鋒槍,潛艇。一個裝備會導致戰鬥思想的轉變,當然,一個優秀的戰鬥思想會不斷推動裝備的升級。


M1898莫辛納甘,M1903春田,友坂三八式,MG08,馬克沁,MP18等一票槍械表示自己明明從一戰打到二戰


二戰很多理論和武器都是對一戰的繼承和發展。戰爭是科技的最大的催化劑,一戰初期,敵對雙方還都是塹壕戰,步槍,馬克沁重機槍這些武器,但是戰爭促使了人們對戰爭模式的思考,在一戰後期就已經出現了很多新的思想和新式的武器比如英軍的坦克還有美軍使用的湯姆遜衝鋒槍(所以題主說二戰才有衝鋒槍的說法是錯誤的),美軍的巴頓當時就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並思考坦克在戰爭中的應用。只是這些思想剛剛出現戰爭就結束了。

一戰到二戰這20年雖然有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但是各國也沒有閑著。法國的戴高樂和富勒等人就提出了坦克在將來戰爭中的應用,德國的古德里安(被譽為德國的裝甲兵之父)還有隆美爾的《步兵進攻》提出的"步坦協同"理論,都是在一戰的基礎上發展了理論。

德軍在二戰初期也是在這些先進理論的基礎上實行的閃電戰,包括步坦協同 陸空協同這樣的先進戰略才橫掃歐洲的。


看看中國就知道了,二十年恍如隔世。


因為大家都知道要打仗……所以這20年大家在不斷的研發武器……

同理可對比二戰介紹到古巴搗蛋危機和珍寶島事件的那20年,核潛艇,核航母,核導彈,核飛機……照樣武器大發展……

一直到人類發現第三次世界大戰不那麼好打起來,才收斂了點


衝鋒槍是一戰的,雷諾FT-17也是一戰的,金屬蒙皮單翼機也是一戰的。


先問對不對,再問是不是。

一方面,經濟危機對基礎研發影響不是很大,可以說經濟危機與基礎技術研發負相關度不大,反而導致技術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實現集約化。

另一方面,經濟危機釀造戰爭陰影,戰爭陰影促進武器開發,經濟危機與武器研發是正相關。

綜合來說,經濟危機和技術,武器是非負相關。

武器進步很大嗎?一戰的馬克沁機槍是革命性的,坦克是開創性的,飛機也得到應用。二戰不過在技術完善而已。可見進步不能算很大。

20年時間不短了,無論對人來說,還是對工業化進程來說。

所以真正的問題是題主被五顏六色的世界迷了眼,離了本質也就提不出好問題。


現在的高鐵都比初代下單翼戰鬥機跑得快


依我愚見 差別其實不是真的這麼大 不少部分的二戰單兵武器或是類似的始祖武器 在一戰甚至之前已經出現 例如李恩菲爾步槍(二戰制式裝備) 法國的1886步槍(普法戰爭一直大規模用到1940巴黎陷落那天) 莫申納干(一戰前)而毛瑟98 也只是一戰德軍步槍的首輪替代品 中間是沒有經過很大程度的技術變革或是很長的改良歷史 而比較耀眼的衝鋒槍重機槍 在一戰時期早已出現 德國一戰末期已經出現mp 18 (二戰的mp系列鼻祖)而其實後期蘇聯的ppsh 芬蘭的索米衝鋒槍 也是mp 18的模仿樣板 槍機技術差別確實不大 而著名的500發每分鐘的湯姆衝鋒槍 一戰後期早已出現了 只不過實在太貴沒有大批量裝備部隊 顯得很不顯眼 講半自動武器 無論是bar系列自動步槍還是半自動格蘭特 都是一戰的產物 事實上就單兵武器而言 一戰二戰 明顯差別在於多了單兵反坦克武器(巴祖卡 鐵拳)同盟國特多的二戰單兵武器都是在一戰就裝備起來 用起來特別成熟

而坦克方面 一戰與二戰初期坦克差別也不算很誇張 法英不用多談 因為炮兵至上主義 坦克到一戰沒有太大發展 美國因為經濟問題 二戰初期 還停在只有數個裝備輕型實驗坦克的實驗大隊 而德國 別聽三號四號好像很強悍 其實終歸只是由在二十年代靠拖拉機試驗出來 初期的三號 懸吊系統很不成熟 三四號的主炮 是存在已久的加農炮 要麼口徑小 要麼是像傳統火炮 大口徑但炮管短 其實沒有甚麼大作為 或是太大差別 你說老虎坦克 老虎坦克的88主炮 在一戰時期已經開始實驗 依我愚見 很多傢伙都是迫出來的 其實很多科技早就不錯成熟了 但你說現代坦克與二戰坦克類似 這個確實我不敢苟同 很顯然 主動防禦設備(靠主動爆破毀滅導彈彈頭動能) 反應裝甲 電腦計算機 車載雷達地形雷達 這些事物根本與二戰坦克差天共地 二戰很像是一味兒加厚裝甲加大主炮 而現代就是有意識的以保護成員 主動防禦為重 注重兵科配合 設計概念差別已經很大 更諻論技術進步使兩者的距離更加拉遠


推薦閱讀:

使命召喚系列遊戲中武器的使用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現實?
日本10式坦克和我國96式坦克孰強孰弱?
二戰德國鐵拳反坦克榴彈發射器對後世的反坦克武器影響有多大?
請問,最牛逼的近戰武器是什麼?
《紅色警戒》系列中的科技哪些現在可以或即將實現?

TAG:歷史 | 軍事 | 武器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一次世界大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