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哈布斯堡王朝)曾嘗試過進行內部整合嗎?
聽說eu的神羅決議並非全是空穴來風,確實在歷史上有過蹤影。不知是否有人能詳述一下?神羅皇帝在歷史上,曾嘗試進行文官制的中央集權構建嗎?是否有整合成現代國家的嘗試?
我覺得在德意志帝國的改造方面很多人有一個誤解那就是把帝國內部的整合和國家的再統一混為一談。德意志帝國的內部整合其目的自然是建立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君主國。但是它面對的阻力並不一定是追求分裂的勢力,相反在很多情況下反對這種集權制改革的力量也不想分裂國家,他們捍衛的是德意志帝國的另一條道路,那就是等級合作制國家。
就德意志而言即使在其權威的頂峰薩爾王朝諸王時期,其王權也不是絕對王權,雖然引入了羅馬法但是帝國制度的基礎依然是日耳曼人的習慣法,各等級通過等級會議參與國家的管理,限制和分享王權。皇帝和國王也始終保持著選舉制。
換句話說德意志歷史上並不存在統一的絕對君主制的歷史,中世紀中後期德意志國家不是分裂了,而是漸漸渙散了,君主們強化君主制的努力受到了各等級的抵制,大家都捍衛自己的等級權利,並且把捍衛制度放在捍衛一個統一的健康的國家前邊。寧要自由的不統一不要統一的不自由。
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理解為什麼整合帝國受到了如此之大的阻力,和整合帝國這個事業本身的性質。初期的整合帝國是在等級合作制國家的基礎上依靠王室領地來強化王權,建立絕對君主制,從薩克森王朝到薩爾王朝到斯陶芬王朝都是這樣的。都是把家族的世襲領地和帝國的王室領地結合起來作為集權制帝國的骨幹。但是這個過程因為各種其他因素的干擾,比如義大利問題,比如西西里問題、比如主教授職權之爭。
從魯道夫一世以後王室領地實際上已經指望不上了,以後的帝國再建是以邦國為基礎的。魯道夫為哈布斯堡弄到奧地利公國,亨利七世為盧森堡家族弄到波西米亞,盧森堡家族鼎盛時期甚至拿到勃蘭登堡、匈牙利和波蘭都是試圖在邦國建立絕對的統治權然後再利用邦國的力量重建帝國。這條道路的頂峰就是查理五世。帝國問題越出德意志的界限之外實際上從西格斯蒙德皇帝時代就開始了。查理五世是一個大號的西格斯蒙德皇帝,而他遇到的挑戰也很西格斯蒙德皇帝差不多。在地中海和多瑙河它要對抗奧斯曼人,在西部要對抗法國人,在義大利他要對抗義大利各共和國個小邦和教皇,在德意志他要對抗追求自己等級權利的各等級代表。
查理五世的失敗實際上宣告了這條道路的失敗,而且德意志問題因此而進一步國際化,這種國際化的結果就是在宗教戰爭里更多的外國勢力被捲入德意志的絕對君主制與等級合作制的路線鬥爭。其結果就是1648年合約里瑞典和法國被德意志的等級合作派賦予武力保衛德意志各等級現狀和權利的責任。
到1648年實際上絕對君主制路線在德意志已經沒有希望了,但是帝國的重整還在進行而且隨著外患的加劇等級對帝國重整的抵觸下降了,熱情上升了,但是這一階段帝國重整的抵抗來自各邦國。
各邦國原本是各王朝重整帝國的基礎,但是這些王朝失敗以後這些邦國就成了帝國等級中間的一系列小國家。哈布斯堡的帝國重整比如劃分帝國行政區,組織帝國軍隊都被迫以屈從於邦國,承認這些邦國對其領地所在的帝國行政區的主導地位,甚至以邦國疆域作為行政區的邊界。其結果就是哈布斯堡不願意坐視帝國的邦國化,而在這條道路上走三步退兩步,最終讓帝國的一些列重整計劃都歸於空談。
帝國重整的最後機會我覺得是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在這件事上哈布斯堡王朝表現出了重振帝國的熱情,而且領土交換可以徹底改變帝國之內邦國和君主的勢力對比,但是腓特烈二世援引1648年合約採取武力反對皇帝的領地交換計劃還招來俄國人協助使得帝國最後一點整合希望歸於失敗。當然其實奧地利不是無心統一德意志,而是無力統一,而這裡的無力統一,並不是他的國力不夠,而是由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阻撓,畢竟神羅這個歐洲的心臟地帶,基本各國都在這裡有相牽連的利益,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況且奧地利未統一德意志都是和英法俄平起平坐的列強,要真統一了那還得了?最終普魯士能統一小德意志也是這個原因,因為諸如英法俄等國都只顧抑制奧地利而忽略了普魯士,等到普奧戰爭後才意識到普魯士已經取代了奧地利,而普魯士未統一大德意志也是這一原因,因為大德意志便意味著普奧兩國合併為一國,到時在歐洲的實力便是勢不可擋。
而奧地利的歷代統治者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統一,三十年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及七年戰爭等都可以視為奧地利的統一戰爭,不過最後都以失敗告終。除了前面幾位題主所說的馬克西米連、查理五世等人,我們熟知的魯道夫一世、瑪利亞·特蕾莎、約瑟夫二世乃至弗蘭茨·約瑟夫一世都嘗試過統一,像魯道夫一世通過《大特許狀》使哈布斯堡家族的地位在七選候之上等等,具體樓主可以百度奧地利歷代君主的事迹。而即使在普奧戰爭前,奧地利也向普魯士提議過普奧兩國輪流做德意志邦聯盟主等,但都被拒絕。最終奧地利只好把坐了四百年的德意志地區頭把交椅讓給了普魯士,而曾經身為神羅皇帝、德意志民族領導者的自己則被驅逐出了德意志,到現在還沒回歸……
另外說一下,知乎里p社玩家真多……馬克西米連時期(1493-1519),1495年帝國法庭建立,普遍實行羅馬法(不過憲法改革在這之前就開始了),帝國法庭和普遍和平的宣告基本可以維持帝國的秩序和司法體系。不過當時的門茨選帝侯想讓他設立一個行政會議限制皇帝特權,馬克西米連讓這個企圖失敗後設立了樞密院(具有行政司法權)。不過馬克西米連時期改革派想要的是類似聯邦國家的參議院來進行改革,通過代議制來阻止地方獨立和醫治分權管理的禍害,皇帝本人不希望特權受限制,而且帝國內部諸侯城市間的利益糾葛錯綜複雜,改革基本無疾而終。
不過馬克西米連時期帝國徹底脫離了羅馬(他本人也沒到羅馬加冕),帝國的正式名稱也成了條頓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馬克西米連在他的尊號後面加上了德意志國王,這是962年以後的第一次。可以說這時的帝國已經務實了很多,在向德意志的民族統一體上邁進了,以後也不是不可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帝國會議也在試圖統一全國行政,制止私戰),只是不久後的宗教改革吞噬了他們一切的努力。(我瞎雞吧說的)有嘗試過,查理五世企圖整合帝國,可惜遭到國內極大的反對,查理之後新教改革盛行 埋下了未來三十年戰爭的種子
推薦閱讀:
※YouTube 上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德語頻道?
※德國鐵路公司每年為什麼會為列車晚點付出高價賠償?
※柏林為什麼是德國最大城市?
※留在德國工作還是回國工作?
※在慕尼黑生活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德國 | 歐洲歷史 | 哈布斯堡王朝 | 神聖羅馬帝國 | 歐陸風雲EuropaUniversal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