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喜劇總動員等喜劇節目催淚元素過多的情況?

很多都是喜劇節目,就沒有純粹的喜劇嗎,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催淚情節,看到觀眾席上的人都哭了我不禁問這還是喜劇節目嗎?其存在價值在哪?

這麼說吧我就喜歡看純粹一點的喜劇。為什麼就不能有呢?非得雜糅各種東西說個段子就能當成喜劇?


路線不錯,好的太少。

有的強行煽情實在太暴力了。

還有,現在人是不是以為小品就只有煽情一條活路了?

早年陳佩斯朱時茂 還有趙麗蓉老師怎麼沒這麼干呢?

一幫人老想走捷徑,妄圖靠最簡單最暴力的方式引起觀眾共鳴,結果還走不到點上。

太浮躁,就成了胡鬧。


大環境所致

都說「最牛逼的喜劇是悲劇」嘛,那些所謂的喜劇人都想試試自己是不是大師,結果都成了索嗨。


謝邀

其實這個也挺好解釋的。在現在國內純喜劇形式或者說純搞笑形式應該只有相聲了。純搞笑真的需要很強大的功底,舉個例子來講,最傳奇的美劇《老友記》在拍攝的時候需要請100名左右的觀眾現場看,所以電視劇里的笑聲背景並非空穴來風,是大量的實踐出來的。

而現在的喜劇或者小品沒有這種實踐的機會,所以只能按照劇本來走,但是搞笑沒有實踐就只能通過感動來觸動人。所以開心麻花的話劇雖然大部分是搞笑的,但是結尾必然是感動人的,觸動人的,引人深思的。

舉個例子在歡樂喜劇人第一季里沈騰模仿卓別林的小品里,整體雖然搞笑,但是結局是引人深思的。畢竟感人的元素是更能影響人,並且影響人更久的,搞笑的元素,笑過了就過了。

不過感人和搞笑的元素比例是要調整好的。

講道理,這方面的確開心麻花做的很出色。其他人的火候還差一些。


有幸參與過一檔類似節目的前期籌劃階段,之所以劇本煽情有很多原因

(1)劇本

通常劇本創作流程

1.定主題

2.故事大綱

3.填段子

定主題階段一個非常重要判斷標準是「能不能升華」,不能升華的劇本過不了第一關。

或者第二種劇本創作流程

1.想符合演員性格的角色

2.找好角色編故事,升華主題

3.填段子

再怎麼變,主題是必須升華滴

第三種(趙家班專用)

1.你有啥絕活?

2.你有啥絕活?

3.你有啥絕活?

4.絕活A+絕活B+絕活C

這是個bug,不需要升華主題。

(2)舞台呈現效果

像總動員的舞台是大舞台,大舞台當然要承載更牛逼的主題了。

完全沒有升華的純搞笑就像趙家班的模式,感覺特別的俗,很多人有品位的觀眾不屑於欣賞。

相對來說,有煽情主題的喜劇,如果沒有笑點,最起碼能讓人感覺上上了一節有教育意義的課。不求最好,但求無過。

(3)電視台的宗旨

電視台,我黨的喉舌,宣傳民主、富強、正義、自由、平等是應盡的義務,堅決反對盲目跟風邪惡的美帝媒體,滿屏醜聞負能量。

(4)文化傳承

抄襲我國發展壯大的最有效的手段,芒果《我是歌手》抄韓國,東方衛視抄芒果,浙江衛視抄東方,有錢大家賺,都是好朋友。

(5)觀眾品位

大部分觀眾對喜劇不理解,高級的喜劇很多人欣賞不了,大家是看明星演喜劇,又不是看喜劇,那麼較真幹嘛。


瀉藥,我覺得有三個原因,一是創作匱乏,劇本不好寫,煽情來湊,煽情也分有生活的煽情和無生活的煽情,很多根本就沒有生活鋪墊,就是因為劇本不好寫,所以講一個架空故事然後煽情,二是競技,基本煽情的都是競技節目,為了拉票,那種普通小品節目,比如今夜百樂門,還有賈玲以前的一起來笑吧就很少有的這個情況,因為這種節目不競技就得比段子,段子不行節目就得腰斬,所以煽情較少,也比較正常點。三是跟風,開心麻花火了以後,大家都在拚命忘舞台劇上靠,趙家班怕被說低俗往上面靠,賈玲大碗怕被說不上檔次也往上面靠,問題是舞台劇風格經常十幾二十分鐘,很多東西就得煽情,問題是他們並不是開心麻花,所以煽情顯得比較低劣。這個問題吧我覺得還得有人帶個新潮流,這樣煽情風就能少了點


喜劇的核心當然是悲劇

但是這和要把喜劇的表演外化的情緒強引向悲劇共鳴是不一樣的

只能說這是創作倉促的結果吧

其實參考這些年包括短期創作和長期底層磨合的一些作品,優秀的作品還是有的

歡樂喜劇人第一期宋小寶的《偶像團》和岳雲鵬創作完善了很久的《保安隊的故事》

其實都是有鮮明悲劇內核的作品

但是其喜劇範式本身既傳統又徹底,尤其是《偶像團》最後的高潮,處理要比強行感人的方式高明太多了


不瀉藥不看綜藝


因為這樣顯得深刻,就算最後不好笑,還是會跳出一堆人來說「太牛了,我都看哭了」「這是一部有思想有深度的好作品」


不是有前輩高人說過,喜劇的核心是悲劇嘛,所以大家都在拚命往核心刨。


謝邀。

很簡單,因為功利。

過去幾季證明這種方式,號稱叫好叫坐,還能打著喜劇最高境界就是笑中帶淚的幌子。

實際上,都是物以稀為貴。

多了,也就煩了。

哪有那麼多眼淚。

又不是孟姜女。


不知道為啥會邀我,前兩天出差還真看過這個節目,那我就亂說幾句。我是第一次看,好像是北京衛視還是浙江衛視的,只看了賈玲和陳赫的那部分,講的是賈玲思念母親穿越回去,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確實很感人,算是一個悲傷的喜劇吧。其實我個人挺喜歡的,覺得至少賈玲是動情了,高潮處演的很好。

我欣賞不了國外那種純喜劇,尤其是那種無聲喜劇,純粹為了搞笑而做的動作。不過像老友記這種情景喜劇,其實也有煽情部分,我能接受。

我覺得喜劇中煽情不過分做作就好,有助於抓人心。


就是玩的過激了


那些說個謝邀不謝邀,然後說不看綜藝的。人邀請你回答這個問題,想回答就好好回答,沒看過綜藝不會答就別說話。是想通過這樣的回答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逼格高么?


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早就說過,這種喜劇競技類節目關鍵看編導!非常短的時間,還要出和以前基本不一樣的節目,還要效果好,想想可能嗎?

有人提到趙麗蓉陳佩斯,人家的節目可不是幾個小時攢出來的。10.29這一期崔志佳的節目是啥呀?


《大魚海棠》劇情很好啊,我都看哭了!

耳熟吧?

各位觀眾,咱們大傢伙早一天分清楚「感人」和「好」的區別,也能早一天讓創作者們少走這種無聊的捷徑。

感人不等於好,要把人逗哭,對專業編劇,甚至熟練些的寫手來說,真的不難。


所以還是喜歡聽相聲


喜劇幹嘛要那麼煽情,你又不是言情劇,整的台下觀眾都哭,看哭喪啊!

看看以前的喜劇都是諷刺為主,煽情也是點到為止,讓你有所體會就完了。現在的東西在配上苦情的音樂,真是要多鬧心有多鬧心!


節目組敏銳的抓住了時代的精神——大家想開心大笑的背後,其實是想哭。然後他們非常直接暴力的實施了。

效果呢,呵呵吧。

真正含淚的喜劇,是卓別林那樣的,笑過之後心裡酸酸的,金凱瑞、周星馳兩個人,後期的作品也屬於這一類。

-----------------------------------------------------------------------------------------------------------------------------------

「藍瘦,香菇」會流行,也是這個原因。

人在自己的朋友圈廣播「難受,想哭」,很困難。

但是,他可以轉發「藍瘦,香菇」,自己笑了,別人笑了,內在的「想哭」也釋放了一部分。


因為節目播出密集,劇本的創作周期太短,所以越來越多的喜劇作品都成了流水線產品。

兩個字——「套路」。


所以不再看。

情懷是個好東西,但要是所有人都在向你灌輸情懷,這東西不要也罷。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極限挑戰現在幾乎一期一知乎,而其他綜藝節目不這樣的現象?(它現在是現象級綜藝節目嗎)?
如何評價劉昊然在《高能少年團》中的表現?
如何評價《我去上學啦》第二季?
如何評價張惠妹在《夢想的聲音》里唱的《青藏高原》?
如何評價X玖少年團4月2日上海大舞台首場萬人演唱會?

TAG:電視 | 喜劇 | 綜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