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不應該將醫療價格交給市場調節?
這是我們的一個辯題、同時也是我很大的疑問。
一切問「為什麼XX這麼貴」的問題,其實都可以很沒友善度的回答:
根據經濟學第一定律價值規律和經濟學第二定律供求規律,價格定這麼貴,是因為即便這麼貴,還有足夠多的人買得起,買不起的人哭哭啊!
但是這麼回答醫療價格,顯然會被人噴死,所以回答者還是認真的講成本構成如何如何。所以,醫療價格完全放給市場的後果你們也能看到了。
當然,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不能一概而論。同樣的醫療服務,美國沒有商業保險也沒有能力理解醫療價格和跟醫院講價錢的屁民是一個收費標準,超級大客戶聯邦政府和商業保險公司又是一個收費標準,兩者能相差幾十倍。針對這兩個客戶不同的價格都是市場形成的。川普和希拉里昨天還在為這個問題爭吵,是否要繼續奧巴馬的醫療改革。這個問題在全世界都是難題。但是對題主的問題,簡單的說是或者不是都肯定是不正確的。
市場化和社會競爭有利於降低成本,但也會帶來魚目混珠等問題。尤其是醫療本身是人命關天的問題。很多民營醫院虛假宣傳,坑害患者,百度還為虎作倀,誤導了很多人,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但是不市場化改革,醫療成本會越來越高,因為壟斷和腐敗,會讓醫療成為人們生活中非常沉重的負擔。以前很多廉價葯,因為政府定價,慢慢正在從人們的視野里消失。又便宜又好用的葯,藥廠就不生產了,因為沒錢賺。醫院也一樣,診斷方法越複雜越貴,用的越多,然後給病人開很多根本吃不完的葯。醫療核心的問題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如何最大可能的提高效率而降低成本。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效率的問題。20年後的醫療會是什麼樣呢?
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AlphaGo(俺怕狗),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圍棋程序。實際上,做俺怕狗的這家公司是做智慧醫療的。https://deepmind.com/applied/deepmind-health/在全世界,有數以億計的人在其生命中會遇到醫生錯誤用藥,這些後果簡單的是病晚好一點,嚴重的則是聾啞、失明、殘疾等,更嚴重的是失去生命。同時很多醫生的診療水平完全難以達到人工智慧所能夠達到的診療水平。例如,咳嗽流鼻涕去醫院,很多醫院基本上是程式化的檢查,無論如何都要驗血,而咳嗽流鼻涕有沒有可能是是霧霾造成的人體應急反應呢?而對於這樣的原因,醫生基本上不聞不問,只要能給你開藥就行。在這樣的過程中,醫院既沒有做到高效率,也沒有降低成本,更談不到準確性。在未來,人工智慧家庭醫生能夠長期跟蹤你的健康狀況,有必要時會督促你到醫院進行合理的檢查。家庭醫生會結合診斷結果對醫院給你開的葯的有效性進行判斷,並提出意見。所有的醫院和藥品都會有完善的評價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某些藥物價格過高或者評價過差,你的家庭醫生程序都會告訴你,所存在的問題和風險。貌似已經跑題。。。。。醫療市場化是最好的選擇,明碼標價童叟無欺,可以讓供求雙方各取所需。廣告:角膜三十萬,腎臟六十萬,心臟一百萬,配型成功即付兩成首款。
不應該。
人們總是對「市場」充滿了期待。
以醫療為例,人們的想法總是:如果這座城市裡有幾十家醫院,那麼相互競爭的結果一定是服務越來越好,價格越來越便宜。但是,現實中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儘管偶爾會有曇花一現。
這是因為人們沒有從醫院經營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所以他們看不清問題。這些人不是雷鋒,更大的利潤更低的成本是他們不懈的追求。市場化不過是清除了莆田系最後的障礙。
如果一座城市進行市場化推進,那麼過程將是這樣的:
私立醫院通過高薪挖走了公立醫院的優秀大夫,通過低價格吸引病患,然後擠垮公立醫院。於是,提高價格,降低工資——因為這個時候病人已經沒有了選擇。如果存在多家私立醫院,他們會採用更為的手段消滅對方,獲得壟斷地位,進而操縱市場。
比如,如果強大的一方收購弱小的一方,他只需要給一個很好的價格就可以了,弱小的一方會拿著這筆錢到一個競爭不激烈的地方建立自己的統治。在這方面,美國的醫療體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只要看看美國人的醫療支出占收入的比例就知道了。
而英國是公立體系的。情況好很多,雖然也有不少問題——但是那是另一個不同性質的問題。英國的鐵路系統是一個相同的例子。
自從實行了私有化,票價越來越高,服務越來越差,設備越來越老,政府補助越來越多。所以,人們的期待是一廂情願的,不切實際的。醫療市場化將是南轅北轍,借道伐虢。
因為各種斷章取義春秋筆法的宣傳,人們感覺市場是一隻憨萌可愛親民守規的小狗。他們從沒想過,一旦一家獨大無所顧忌,它會長成一隻藏獒,嗜血貪肉。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可能就是這個了:民營化15年,公立醫院回歸宿遷
究其本質,市場有巨大的局限性,市場主體是私人利益的代表-公司,它貫徹的是資產階級的意志,這種意志不在乎社會利益,不在乎對大眾的傷害。
我們國家實際上是在推行可控的市場經濟,儘力發揮它的優勢,控制住劣勢。
人們的天真總是讓他們對於未知的傳說中的美好抱以厚望,能心甘情願為之付出,不惜代價。可惜他們忽略了許多代價是他們所無法無法承受的,或者實際上是讓別人來承受的。——就像《三體》中人們對於外星人的熱愛。應不應該,看你是站在哪個位置了。
現在醫療行業是什麼矛盾?其實說起來真挺簡單。有錢的沒地方花,沒錢的等死。
1,很有錢的人享受不到好醫療,去公立醫院要和屁民搶奪醫療資源,吃相難看,去私立醫院,技術又往往並沒有公立醫院強。這部分人是希望醫療市場化呢。
2,比較有錢的中上層中產,這部分人以較少的錢佔用著最好的醫療資源,他們是社會的骨幹,他們希望的是醫療分層診治,別把大醫院擠爆了,政府適當干預大病重病的醫療價格。這部分人對醫療市場化應該是觀望態度的。3,下層中產,這部分人人數眾多,他們雖然不能到最好的醫院,但是在現有體制下,卻可以用全家之力來治療一次大病重病,我覺得我也屬於這一類人。市場化後,公立醫院水平必然下降,而私立醫院費用必然會高漲,這類人是害怕以及反對醫療市場化的。4,底層大眾,這部分人一般是不會理這些閑事的,忙於養家糊口,現有醫療對於他們本來就貴了,市場化對於他們影響不大,看不起的還是看不起,看得起的還是要等。到鄉鎮衛生院做簡單處理最省時間不耽誤賺錢。拋磚引玉,理論基本靠自己瞎想,肯定很粗糙,多有不足。歡迎討論。醫藥實際上一直由市場調節,只是因為醫藥市場的波動性可能較大,政府介入可以避免波動性過大導致的損失至於中間的監管成本,比波動性過大造成的損失小即可。
醫療價格是不應該交給市場去調節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躺在手術台上,然後醫生問你,你要錢?還是要命?
或許你會說,你躺在手術台上,已經是成交了,不存在被勒索要錢要命的問題。那麼,對那些缺錢就不能活的人來說,這跟綁架有什麼區別?
沒錯,醫療是有成本的,醫療技術的提高,特別是新葯的研製,需要非常龐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高昂的成本需要社會提供巨大的資源進行投入。市(商)場(業)化只是進行回收成本提供利潤的一種手段和方式,但商業醫療建立在人命的取捨上,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這就要從人這個字說起,我們人類既然已經從動物界分離出來,就是因為人有特殊的意義。人區別於動物,是因為人有道德感,榮譽感,有比動物互助更強的同情和憐憫。否則,就枉為人。
現代社會的人,性觀念已經相對過去來說非常開放,但社會道德和法律都不能接受性關係里的有償交易。就是因為人可以為錢而賣力,但不能為錢賣肉,賣尊嚴,賣人格。出賣肉體的人,雖然會有微弱的聲音在為此掙扎,但是仍然無法面對這個人類社會共同的標準來進行審判,更不用說為缺錢而不救人。
因此,當一個社會用錢作為唯一因素來決定一個人的生命的去留,這個社會離崩潰也就不遠了。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看不得一個陌生人會因為錢而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我們會為這個陌生人伸出援手,在我們捐出一份微薄之力的時候,我們的心靈也會得到自我的救贖。
記住一點,我們還能為不認識的陌生人伸出援手進行捐助,就是因為我們不能用錢這個因素讓一條生命就此消失。醫療成本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分攤籌集,但絕對不應該是用人命,不能用綁架生命的方式去發展醫療,否則這個社會就離崩潰一線之隔了。不應該,參考美英兩國的醫療體系。完全醫療體系市場化目前不適用我們國家。因為我們國家法制十分不完善。任何市場化的東西,如果缺乏監督和良好的管理。那必然帶來無窮的危害。市場化,其根本的好處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自然是市場競爭者,漁翁就是我們這些吃瓜群眾。。誰做得好,我們就選誰。然而市場化走向一定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最終都會走向寡頭化。商人逐利,一旦市場寡頭化,壟斷化。商人就沒有了競爭。受害的就只有我們這些吃瓜群眾了。
不該。
這個問題的愚昧,就和問該不該把學校全部私立化讓市場調節,該不該把警察系統全部私立化讓市場調節一樣。
市場調節的本質,等同於超脫於政府(社會秩序維護者,社會分配調節者)控制外的,自由而無序的競爭,歷史無數次的告訴過我們,其結果註定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直至壓迫和剝削的深化,而形成最大的巨頭剝削者的惡性壟斷。把它用在教育,就是富者就讀名校,貧者愚昧無知,用在治安,就是富者太平無事,貧者殺戮不止,用在醫療,就是富者健康無憂,貧者自生自滅。如果說學校代表的是教育,警察代表的是治安,那醫療就代表著生命,這都是一個政府最基本的職能,如果一個政府已然放棄了保護弱小,救助傷殘,撫育後代的職責,那我們還要它來做什麼?醫療服務的本質,實際上意味著一個人基本的生存權,這不是什麼買賣,也不可能把它當成買賣,而是現代社會和國家不可推卸的基本責任!做的不好,那是政府的問題,該督促它去改好,但因為做的不好,就把責任和後果徹底甩給了社會和民眾,把權力則交給了剝削者……提出這種混蛋觀點的人,我只能說不是愚不可及,就是別有用心,敢這麼乾的政府,遲早也是必定會自嘗惡果的。目前世界上最徹底的實行的醫療市場化的國家,基本都在非洲,即世界醫療條件最惡劣,社會制度最不公,貧富差距最分化的地區……有誰要去學他們么?謝邀,我認為不應該,這個和其他商品和服務不一樣,可以當場要你命,消費者選擇餘地很小甚至沒有選擇餘地,而且有些沒有替代品,不容易自由競爭。有朋友舉吃飯的例子,雖然都是生活必須,但有很大不同。吃飯穿衣已經不是溫飽階段而是小康階段了,不需要像過去吃不飽穿不暖的那個時期由國家管住管死了。全聚德烤鴨貴,沒有那麼寬裕,我可以不吃,吃別的。而那個葯,那個起搏器貴他沒有替代品,不用可能死。食品賣不出去保質期很短,開飯館的競爭激烈,種地和做飯技術含量低,壟斷不了。醫療技術含量高,資源很少,基本上沒有競爭,都是病人爆滿。看病難的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根本沒有到選擇消費的歷史階段。
哪個發達國家敢完全醫療產業化?
徹底的私有化醫療產業的全是非洲國家,至於那裡的人均壽命,嬰兒死亡率不用多說吧?
哪怕是南美很多財政幾乎破產的國家,也不敢完全私有化。目的就是防止社會問題雪上加霜,以及連貫效應。先闡明我的觀點,我支持目前政府對於醫療價格體系的管控,但不是全部,而是需要有限度的。
本人器械從業,對於目前的醫療價格情況有著和目前答案不同的理解,畢竟大多數答主並不在這圈裡混。
這個問題看似一句話,其實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話題,我們需要理清思路。:
「醫療價格」=「醫療服務」(硬體設施+技術服務)+「使用材料」
1.醫療服務中的硬體設施在三到五年內不會改變,屬於定量;2.技術服務指的是醫生和護士的勞動付出,一項檢查、診斷或醫治項目都有嚴格的收費編碼來區分和鑒定,這塊是屬於國家嚴格控制的價格,即題目核心關鍵;3.使用材料為醫療價格重中之重,大家提到的看病貴,基本都來源於此。那麼從第2點—「技術服務」來看,這塊的服務價格該由市場還是國家來定價呢? 若是由市場定價,好醫生看病的價錢肯定會高,那麼估計全國99%的老百姓是找不到什麼好專家來看病做手術的,因為都成了「御醫」,給權貴開刀去了,因為這個階級給的起錢,享受的了這種服務。 而醫術分了三六九等,價錢肯定也有了三六九之分,越奇葩的病肯定越需要見多識廣的大醫來看,那麼人口佔比最高的普通老百姓可能就沒有辦法和渠道找專家了,從而治不好一些較疑難的病症了。 後果大家都能想到,就不多論述了。 所以在「技術服務」這塊價格上,肯定是要由國家把控,這才能給讓每個人都能享有被救治的權利,人民平等的權利。
反過來從醫生角度想,成為一個受人認可的醫生有多難呢?從職稱上看,從進醫學院校到成為醫生,再到憑職稱,有無數個考試。所以你聽過有什麼專家的職稱是「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嗎?再起嗎也要「副主任醫師才拿的出手嘛。 熬成副高再怎麼也要三十五歲左右,期間還要邊工作邊考試,周六周日還要查房。要真想成為大專家,更是需要好的平台,好的老師,更努力的學習。所以醫生很累的,當然需要一個與其付出相匹配的回報,可惜國家在這個事情的處理上屬於嚴重失職,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也只有我國政府貫徹的最好了。當收入得不到相匹配的回報時,就衍生出了大家能想到的灰色收入。這點不多談了,歸納一句話就是:醫生的勞動價值被嚴重低估,也需要足夠的收入來維持生活與保障尊嚴。國家在技術服務定價上太低了,極大影響了醫生的積極性,所以這種消極會直接影響第3點—「使用材料」的價格。
第3點:「使用材料」 涉及面很廣,是真正的商品,也是醫療價格的核心指標,需要慢慢分析
什麼是「使用材料」? 我在這裡拋開什麼檢查設備CT,MRI不談,就談手術使用材料。心臟支架應該大多數人聽過吧,這就是手術使用材料,當然不僅限於心內科,耗材範圍很廣,紗布棉簽都算,但大家常說的做個手術幾萬十幾萬那種,基本手術費很大的比重都被材料佔去了,所以我們重點來分析這種高值耗材。
高值耗材的技術含量要比其他的醫療耗材產品科技屬性要高點,特別是什麼可吸收的植入材料,其價格都是同類產品中較高的。為什麼高呢?生產廠家要從產品的工業設計,原材料,研發投入,員工成本,廠房成本,稅務成本,資金占用成本來綜合評估,最後來給產品定價。醫療產品從開始研發那天其就已經由生產廠家開始砸錢了,而且砸進去的是不是未知數,是不是白砸錢都不清楚,新技術研發就是這樣,沒辦法。 你說研發燒錢,copy多好! 那行,我們就照著外國產品copy,從你不研發,直接山寨開始,到你出成品也需要幾年時間才能由國家批准:你可以賣這東西了。 但這也不代表你馬上就能收回成本了,因為你還需要進行市場投入,進行營銷,還不一定能達到你的預期回報。 我說那麼多就想說明一個問題,所有的醫療器械都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燒錢很厲害,回報周期特別長的產品,他能不貴嗎? 特別是一個很好的植入類產品,可吸收的和不可吸收的,有無藥物塗層的價格區別都是很大的,這都是科技決定的價值,這一點各位朋友都不應該低估科技勞動的價值。
說完生產廠家的科技屬性決定的材料價值後,我們再來看看產品的流通環節:基本上都沒有廠家針對醫院直接銷售的,產品賣到醫院裡去,肯定都是有經銷商的,所以價格在這個環節肯定是有一個上漲的。別問我為什麼廠家不直接賣到醫院:現款現貨醫院能辦到嗎? 廠家是不可能給醫院鋪那麼多錢的。除這個問題外,還有就是產品進醫院那一大堆大家能想到的灰色條件之類blablabla的,哪個廠家願意冒這風險啊!
「使用材料」的價格基本在以上這兩個環節中就定價了,就是直接賣到病人身上的價格。但這個價格並不是經銷商想賣多少就賣多少,這不是醫療設備。設備類市場價一百萬的產品能賣到五百萬,那是你有本事,不代表一定違規,大家可參考政府採購辦公用品一個台式電腦一萬塊的案例。耗材可不一樣,必須按照衛計委給出的陽光採購掛網系統上的政府指導價來,全省自動比價格。不說複雜了,你就需要知道政府也在想法壓制耗材價格就行,規範化耗材銷售行為。我認為政府在這個價格管理上做的非常不錯,可以打90分。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我不多說了Y(^_^)Y
你想想,在這個環節上要是政府不參與控制,那這個價得亂成什麼樣啊?!其實還有很多沒談到的點,歸納中心思想就是,政府在醫療價格管理上肯定不能全部交由市場,必須要參與管控,同時要注意提高勞動者回報(醫生和護士),這樣才能保證每個人的利益。但又不能過度,目前已出現過左的現象,需要引起注意(有時間我再來談談)PS:以上僅僅是從醫療器械的範圍,甚至於是更小的高值耗材為例進行的分析。看到很多人拿美國舉例子,我來具體講講美國方面。
1 很多美國人認為現在醫療價格這麼高正是因為政府干涉。
開始的時候美國政府根本不管醫療,最早出現的是市場上的醫療保險公司。
二戰之後,羅斯福總統不想市場漲工資,但是呢,市場需要吸引勞動力,所以就給員工上醫療保險,以此來吸引戰後勞動力。醫保有了以後,美國人以為自己人生幸福了,醫療不擔心了。但是在1965年,President Johnson簽了Medicare,接著後來有了Medicaid,和Chip。
在Medicare之前美國醫療是不貴的。當時所有的決定在於醫生,患者,和保險公司。後來, 國家開始為老人支付醫療。醫生就開始亂要價,反正國家出錢么,要多少老百姓也不知道,國家也不care這點。當時這種支付制度叫做fee for service,意思是醫生提供多少服務就要多少錢。理所當然醫生就真瘋了,一個diagnosis能解決的事偏要做成10個。再後來美國政府一看,這個不行呀,醫生太坑了,於是CMS(專管medicare, medicaid的機構)提出DRG(diagnosis related group),就是說支付標準根據病情種類來。例如感冒撐死了給報銷500刀,醫生想按著癌症來治,政府也不會多掏錢的。
於是醫生伐開心了,開始想辦法跟政府多要錢。他們的工會提出來按照醫療難度來計算時間,比如做個高難度的手術,雖然歷時半小時,可能他的工作簿上寫三小時。於是政府又得多花錢,政府又不開心了,又提出來HMO,PPO。就是說找一堆醫生跟國家簽協議,同意降價給病人治療,這些醫生就被劃分為In network,病人呢只能找這些in network的醫生看病,不然不報銷。
市場醫保一看這個好啊,也跟著學。
而且政府和市場合起來欺負醫生,要醫生降價提供服務。
醫生更伐開心了,就開始zuo。比如本來100塊錢的X光檢查,標價150,反正講完價又是100刀。這時候就坑了沒保險的人了。本身100塊能解決的事,現在要花150,而且因為沒保險所以真的是需要掏150出來。
再接著好幾個總統都想著醫改。
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沒來得及改就下台了;柯林頓醫改失敗;奧巴馬厲害了,雖然通過了ACA卻也再次提高了這個國家醫療花銷。看到KEYPOINT了嗎?這個時候政府已經大方向管不了。本來好好的市場,因為政府的摻和(而且摻和的不徹底)而變得更複雜,更沒辦法管。特別是美國這種market contributing politics國家,想一邊花著保險公司的錢搞campaign一邊打壓醫療保險,搞笑呢?2 個人覺得政府要不就系統性地管理,要不就別管
美國的價值(個人主義不要政府管)+ 美國的政治財團大合作現狀 + 每個州權利都很大不受聯邦政府管 + 為了安全FDA要求新葯研發又貴又耗時 + 醫生、收錢定價的管理層、醫院、保險公司、CMS是相對獨立的,所以辦起事來又慢又容易出錯又耗時耗錢 --》導致美國現在醫療很suck
3 好,回到中國。
還是那句話,要不政府就體系性地好好管醫療,就像其他發達國家一樣(日本、英國、德國、瑞士。。。)
再講一下日本,他們政府統一定價,比如X-ray,不管是東京還是日本農村,都是一個價格。德國,每個州每年跟政府議價。基本上醫生群體天天抗議收入太低,但是政府態度強硬:都給你們免費念書了還抗議啥,好吧好吧,多給你們幾個假日好了。英國,雖然免費(包括護理和社區醫療都免費),但是等得長。憨豆有一集就諷刺這個情況。可仍然,人家免費呀。瑞士厲害了,他們政府要求老百姓必須買醫療保險,而且支持市場競爭。然後醫保公司互相競爭,於是葯價下來了。tha"s it, that"s all!!!總之,葯價問題,要不就交給市場自由競爭,要不就政府加強各方面管理。
但同時,市場競爭的話,安全問題就會是最大的concern了。推薦視頻: sick around the world說不應該的人屁股都坐在病人那邊,而不是醫生,醫藥研發人員。
美國是醫療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美國發達的醫療市場使美國成為醫藥創新能力最強的國家。
Which country develops the most effective drugs?根據這個回答,美國產生了世界最多的新葯,比英法德日加起來都要多。不僅如此,美國有一半以上的新葯是小公司貢獻的。小公司弄出一個「blockbuster」,然後被大公司收購,典型例子就是創造了丙肝神葯Sovaldi的Pharmasset。而其它國家基本都依賴大公司。這說明美國的醫藥創新是最活躍的。美國不僅貢獻了最多的新葯,與其他國家相比,美國有更多的新葯是開創性的,而其它國家的藥物往往是跟進的比較多。所以那些革命性的藥物,療法基本都是在美國誕生的。比如HPV疫苗,丙肝的DAA,癌症的CAR T,checkpoint inhibitor。這些藥物不僅極大的改善了人類的健康,也大大推動了醫學的發展。
所以美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生物醫藥創新的環境,是最適合醫藥專業的人才工作的地方。我想不通醫藥專業的還有什麼理由回國?也可以啊,某些人天天喊看病貴,辣就讓你們見識見識什麼叫真正的看病貴(抖腿)
肯定不能,藥品的供求曲線剛性極大,生產多了沒人需要只能爛庫里,生產少了供不應求就會賣出天價,碰到奸商壟斷或者囤積,就會造成社會動蕩,部分藥品價格必須由政府管制。
那樣就能名正言順地漲價了,想一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應該啊,有什麼不應該?你們說醫療是必需品,不能放任,否則將有相當一部分人看不起病,這當然正確。那我們做個比較,食品也是必須品,大飯店,小餐館,路邊攤,都沒人管制價格吧,都是市場機制決定價格,不是么。同樣還是有貧困戶吃不起飯,是吧。那麼問題在哪呢。首先,從大環境看,中國的市場經濟還不是一個成熟的體制,因為各行各業要有一個健康的經濟環境,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制來規範各個行為體的行為,生產者要守法,才能生產合格的產品,而且有重要的一點,就是負責法制,負責市場監管的主體不能再作為生產者參與經濟行為,自己監管自己,只能呵呵了。其次是醫療糾紛是十分專業的問題,十分複雜,涉及到許多醫學倫理學的東西,必須要有第三方權威來仲裁,不能讓醫院擁有此權力,當然也不能任由患者裹挾民意無理取鬧。所以說市場化是好的,關鍵在於法制環境,出了糾紛有一個理性溝通的平台,一個渠道。最後就是對待貧困群體要實行完善的醫保,就像最低生活標準一樣,也得有個最低醫療標準。對了,說來說去,都說的不很實際,實際情況是,法制不健全,監管不到位,冒然實施市場化,允許民間資本辦醫,只能辦出一批莆田系,草菅人命罷了。你問我支持不支持市場化,我是支持的,我就明確告訴你,但是是有前提的,做事要按部就班的來,市場,自由,法制,都是互相配套的。
越簡潔越明白:醫療決不得由市場控制。因為在中國醫療是稀缺資源,如果又市場控制,醫療費用大大提高(門診費,住院費,藥費)這會導致中國七成人生病後看不起病。可是,醫療又是人人必須擁有的稀缺資源,如果中國大多數人看不起病,那會怎樣?「不要憤慨,去暴動。」這句網路用語可以用在這裡,反正我是病了看不起,自己痊癒不了,等死不如暴動。這其實還算好的結果。如果是傳染病,底層人民患病看不起,感染到上層社會。在看這種問題時,你都需要以上層建築決定思想的眼光來看,而不要以你現在的眼光去看。你會發現很多現象很好解釋。政府調控醫療,大力實施前醫保政策,說到底就是為了和諧社會幸福家園,說破了就是統治力提升,如果一個政府連民眾都管理不好,還談什麼經濟發展。只有老百姓可以通過自己雙手,本本分分一輩子,吃飽飯穿暖衣,民眾也不會有什麼厭煩情緒,從這裡也看出其實中國一直在為老百姓服務,老毛子的農村包圍城市口號一直未改變,你看到的富人階級畢竟是少數,當然,除非你自己也是金字塔頂尖人群。但是我估計金字塔頂尖人群不會問這種問題。最後,現在的醫療問題不是看不起病,而是中國無法實施分層醫療的問題。中國現在所有人都可以看病,這導致醫院壓力大增,一有感冒咳嗽就去三甲。醫療分級才是中國現在最該解決的問題。你問我醫療分級怎麼解決?那恐怕只有轉變思想觀念,人們不再為階級攀登,教授敢於下基層走門診開始了。可是,誰做呢?沒人做。
我沒錢看病、買葯,我認了。怪自己沒本事。
可是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就一個特效藥,因為你是平民百姓,他是某某某的兒子、某某某的孫子,所以要先給他用,你怎麼辦?再直白一點,有一種完全的治療方案,只允許戶籍的人員使用,其他地方平民百姓就老老實實等死吧。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充滿了骯髒的血液,可撥開了舊時代的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你會發現,整個世界變得進步了。推薦閱讀:
※2014 年 2 月中國 PMI 指數跌到七個月新低,中國製造業現狀到底是怎樣的?有沒有好轉的跡象?
※我國為什麼不吸引投資移民?
※對歐盟各國關係與中國各省關係形成對比,對經濟gdp cpi 失業率 的差異 與原因分析?
※面對中國經濟的衰退,平常人要採取哪些措施,使自己的財產不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