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軍在之後能組織強有力的突出部戰役,卻在盟軍諾曼底登陸的時候顯得那麼無力?
看很多紀錄片,都顯示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候德軍西線已經毫無抵抗能力。但在盟軍站穩腳跟後後,德軍卻能抽調出二十多萬兵力強突阿登森林,打得美軍措手不及。那德軍早幹嘛去了?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在1944年9月16日希特勒宣布阿登反擊戰的時候,狼堡在場的人都認為這個奧地利矮子被盟軍的攻勢逼瘋了,而且就當時的兵力來看,盟軍在西線有96個師,德軍只有55個,德軍處於絕對劣勢。那麼再來看看希特勒眼裡的德軍,暫且不提1944年9月中旬時德國已經被完全孤立以及各項資源產能都在跳水的客觀事實。希特勒在權衡了施佩爾上報的軍工產品生產數量以及目前登記在冊的兵員數量後,樂觀的認為德軍此時依然保有強大的實力。這些數字是怎麼樣的呢?施佩爾的報告表面,德軍的軍火,車輛,戰鬥機等等產品,直到他上交這份報告為止一直處於上升狀態,德軍登記的兵員超過1000萬,甚至能滿足希特勒要求在11月前準備25個步兵師的無理要求,施佩爾甚至放話說,德軍已經能夠集結起包括31個裝甲師和13個裝甲旅在內的327個師和旅。
然而實際上,德國的軍工雖然生產數值上處於上升,但是軸承、燃料等等關鍵產業卻在盟軍長達一年的連續轟炸中一蹶不振,而那所謂的1000萬德軍中,甚至包括了上至60歲下至14歲的老幼。
也就是說,希特勒在自己我妄想和下屬的欺騙中,靠著他那半瘋的腦子意淫了這麼一個1944年底反推盟軍的反攻計劃,同時為了能保證計劃可行性,1944年9月底,希特勒甚至煞有介事的下令西線德軍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撤退,這一切都是為了他一廂情願的「保留實力」。那麼再來看看希特勒的如意算盤,他認為德軍本次反擊要一舉包圍消滅從巴斯托尼,布魯塞爾,安特衛普一線的英美盟軍這種天方夜譚的作戰計劃無論是威斯特法爾還是克雷布斯,甚至龍德施泰,在誰聽來都是做夢,更何況希特勒允諾的進攻兵力中有近20個師都是將軍們從來沒聽過的部隊。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約德爾不拿出一份能滿足這個奧地利矮子精神病一樣妄想的作戰方案並且讓它看起來合理可行的話,倒霉的會是誰……爾後德軍的將領們私下裡對這個完全不可行但是又必須執行的計劃做了幾次探討,最終制定了一個被成為「小解決方案」的作戰計劃,也就是將目標改為美軍,在德軍突破美軍防線後,兩個裝甲集團軍向西北進攻,利用馬斯河掩護側翼,進而包圍吃掉美軍第一集團軍。但是希特勒對這個方案異常反感,甚至不惜在會議上歇斯底里的用他的政治觀點來反駁將軍們依照現實條件提出的更為可行的「反擊方案」,最終希特勒將一切賭注都押在了他認為一定可行的西線反擊上,但是後來的戰役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德軍從準備階段開始就十分不順利,至於進攻前期的順利,也僅僅是迴光返照,德軍的裝甲矛頭僅僅是撐過了聖誕節,到1月份就被美軍狠狠的摁在地上摩擦。上帝視角總結下,就是44年下半年的德國,的確還保有著一部分實力,但是希特勒把德國戰爭機器的最後一點力量都押在了這個天方夜譚的作戰計划上,所以最後的結果也就是機器癱瘓前,蹦幾個火花炸幾聲響而已。無力?
卡昂戰役是跟誰打的?美國人難道在是在諾曼底樹籬地帶玩迷宮遊戲?盟軍在諾曼底兩三個月死傷22萬人,消耗無數彈藥裝備難道是在過家家?古德伍德行動之後蒙蒂差點滾蛋了,怎麼也不能說德國人「無力」吧至於突出部戰役也談不上多麼的「強有力」,在抓住盟軍破綻、一度集中了數倍的坦克和兵力的情況下,北肩角的6裝集基本沒突入多少,南肩角的7集的進攻簡直像撓痒痒,只有中路的曼陀菲爾吃掉了一個新兵師,勉強給德國人挽回一點顏面——但也僅此而已。連默茲河的邊都沒摸到,實在談不上多有力。其實用不著等到突出部戰役,市場花園戰役時,盟軍的先頭部隊就已經發現當面的根本不是潰敗當中的殘兵,而是剛剛調撥抵達的德軍生力軍。
44年對於德軍來說最大的困擾在於東線戰場已經從攻勢轉向守勢,德軍的傷亡日益增高,對一線部隊的補充和增援已經讓德軍統帥部感到吃不消了。但與此同時,西線英美軍隊在英倫三島的兵力集結,明眼人都知道將會發動新的反擊攻勢,但具體會在哪個地方發起進攻,是優先解放法國?還是突襲軸心主要資源供給地的北歐,無論希特勒還是下面的普魯士軍官們都說不準,所以只好都分兵防守。
而且一如前面幾個答案中說到的,作為德軍西線的兩個主要核心人物:隆美爾跟龍德施泰特之間對於兵力部署存在巨大分歧,但無論選擇把部隊主力布置在灘頭挨盟軍艦炮轟炸,抑或放在二線然後被盟軍的戰略轟炸阻斷而無法安全前移支援,在英美聯軍強大的優勢面前都是死路一條。等到英美聯軍開闢登陸場,並且迅速向內陸推進時,德軍仍然無法下定決心增援西線,一直到卡昂戰役結束,西線殘存的德軍狼狽地逃出法萊斯口袋後,希特勒才狠下心來從東線抽調兵力增援西線。結果就是開頭說的,蒙蒂以為德軍已經無力抵抗,於是大大咧咧地展開市場花園戰役,意圖拿下鹿特丹港,結果迎頭撞上剛好馳援抵達的德軍生力軍,導致英軍第1空降師成了炮灰。本來按照巴頓的想法,如果不停下腳步以騰出資源搞市場花園的話,英美的攻勢完全能夠在44年底攻入德國心臟地帶——魯爾工業區,那麼說不定真的能夠在44年聖誕節前收工回家。結果被蒙蒂這麼一耽誤,本來就感動後勤供給不暢順的英美聯軍不得不暫時停下腳步進行休整,這就給予了德軍喘息和反擊的機會。而且不得不稱讚希特勒偶爾的戰略能力完爆下面的普魯士軍官團們,突出部戰役從發動時間到發動地點都可以說如有神助。實際從整體比較來說,執行突出部戰役的德軍並不那麼強大,但偏偏需要面對的是美軍剛上岸的新組建部隊,或者從其他軍群里被刷下來進行休整補充的軍隊。碰巧戰役攻擊發起的那段時間剛好碰上歐洲廣泛地區的惡略天氣,盟軍本來引以為傲的空中優勢非但蕩然無存,甚至連最基本的戰略/戰術偵察也非常吃力。雖然盟軍情報部門已經多少意識到德軍可能發動反擊攻勢,但由於缺少實際的情報支持,所以也無法及時去調整應對。於是乎,德軍面對比自己更弱雞的對手,而且是在對方意想不到的時間段發起攻擊,所以才能達到如此出乎意料的效果。在諾曼底登錄之前,德軍將領內部曾因防禦大西洋海岸的兵力部署而起了爭執。沙漠之狐」隆美爾提議將兵力全部用在防禦海岸線上,給登陸部隊連上海岸的機會都沒有;而陸軍元帥龍德師泰特則堅持將主力部隊放在海岸後方的平原上,進行縱深防禦,再利用裝甲部隊的威力對敵軍圍而殲之;兩人爭執不下,且兩人在德軍內部都德高望重,希特勒沒辦法,只好選了折中的方法--兵力各一半,但這恰好犯了兵家大忌:分散兵力。諾曼底登陸之後德軍不停地從東線調回部隊增援西線,只到有了一定實力才發動了阿登戰役。
(一問題已修改不提後勤談戰役組織都是耍流氓!攻克安特衛普之前,盟軍靠著卡昂的桑葚港運輸補給有多蛋疼,如果一陣hurricane破壞了臨時裝卸港前線就不得不減緩攻勢(德軍:還好我機智,撤退前把卡朗坦的港口設施炸成渣渣了)
為什麼蘇聯在之後能組織強有力的反擊,在蘇德戰爭剛開始時,被打的大潰敗,早幹嘛去了?
一樣的道理。
蘇聯是準備不充分,雖然有資料顯示,斯大林是多多少少知道德軍會開戰的跡象,但結果表明,防禦做的準備仍不充分。德國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在盟軍放煙霧彈,巴頓還有各種橡膠坦克,出現在加萊對岸,以及各種雙面間諜苦肉計放出的假情報,使得希特勒誤判,以為盟軍會在加萊登陸。
第二就如 @許文彬所說,德軍採用的是半吊子方案。。。但有一點他剛好說反了,大西洋防線就是隆美爾在搞的,在敵未完全登陸前,在灘頭陣地就要組織反擊,這是隆美爾的想法不是龍德施泰德,所以才要修築那麼多灘頭工事、岸防炮、沙灘上 的各種障礙物、碉堡,但是這些耗資巨大,並未完全完成。。。即便在誤判的情況下,隆美爾先期構築的灘頭工事,還是給登陸的盟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傷,還是發揮了作用的。再者,突出部戰役也沒題主說的那麼厲害,完全是孤注一擲、孤軍深入,為此戰役德軍耗盡了幾乎所有家底的燃油資源,此後再無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攻。。。盟軍也是因為立足未穩,被打個措手不及,跟前面兩個案例差不多。但德軍是明顯的孤軍深入,以一個點攻擊,並為擴展為一個面,一旦被包抄後路,那後果就是有去無回。。。而且德軍當時的資源,註定他無法擴大戰果,裝甲部隊突進,後面的步兵跟不上,裝甲車缺少燃油,也只能是單程票。跟盟軍的諾曼底登陸,源源不斷的人力、物資補給,導致能迅速擴大戰果有著天壤之別。無奈德軍,力不從心啊!突出部戰役,就像一根刺刺進去了,但沒法撕開一個大口子,因為力不從心,很快就被拔了出來。首先,阿登的西線德軍和諾曼底的西線德軍是完全不一樣的。諾曼底的守衛軍和正規的東線師團相比只能算殘次品。但是阿登德國人卻從東線抽調了精銳的裝甲師。其次,諾曼底怎麼說盟軍的海空軍的強大實力有發揮的空間,但是在阿登戰役期間,天氣惡劣,盟軍的空軍難以徹底發揮。第三,盟軍在阿登的防軍是戰鬥力極為底下的二流軍團,並且盟軍並沒有預料到德國人會在阿登突破。第四,德國人在諾曼底的態度上極為曖昧,即指望堅固的攤頭陣地可以抵禦盟軍的登陸,又幻想盟軍登陸之後可以憑藉強大的裝甲集群把盟軍按死在沙灘上。並且德軍的裝甲部隊的指揮權不統一,這是最坑爹的。
諾曼底那麼漫長的海岸線把防守兵力都稀釋了,再加上大口徑艦炮的支援,連德軍最精銳的裝甲部隊都成了玩具。
而到了阿登戰役,惡劣的天氣導致空軍無法出動,盟軍最大的優勢發揮不出來,元首正是看準這一時機決定發起致命一擊。
也得虧元首發動了阿登戰役 讓美國人戰後也有了可吹的在逆境中求勝的資本,不然照盟軍對德軍那種碾壓式的打法,美帝在歐陸戰場還真沒啥好吹的二十萬經過四五年戰爭歷練,裝備齊全的老兵和二十萬臨時強征,缺醫少葯的老弱病殘,在紙面上看都是二十萬人。
哎 從上帝視角來說! 自從庫爾斯克會戰失敗後 德軍進攻態勢被徹底逆轉 進入被動防守甚至步步退縮的狀態。英美蘇軍實力則日益增強。為啥諾曼底沒守住 因為實力問題沒有足夠的實力去防守! 無論是兵力集中在海灘還是在縱深都沒足夠實力去當時!盟軍300萬人數導致量變產生質變就是碾壓德軍!盟軍只是顧忌傷亡等待時機而已。就算登陸當天德軍有重兵防守了,登陸受到重挫還是要強登也一定會登陸成功。這是重大戰略性戰役不是幾千幾萬人的局部小戰役! 為什麼突出部戰役打的猛 因為第一是戰略調整有時間組織發動小規模的局部戰役。二是離德國越近反抗越激烈! 總的來說還是實力問題 戰略上的戰役輸了 局部的小戰役勝再多只是延緩失敗的時間而已
進攻和防禦是兩個概念,雖然在防禦中有不少戰術優勢,但主動權永遠屬於進攻方
判斷不了主攻方向,總不能處處設防吧...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這些在空間給希特勒洗白的行為?
※德國和日本同為二戰的惡魔,為什麼提到日本大家恨的是這個國家,而提到德國大家只恨希特勒?
※如何理清二戰史脈絡?
※如果二戰蘇聯先進攻德國會出現什麼結局?
※如何更好的理解德意志第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