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會用亞硝酸鈉嗎食用鹽和工業鹽怎麼區分?

今天外面吃烤冷麵感覺攤主放的鹽顆粒較大雖然也有均勻光澤但不像正常鹽 很奇怪這會是所謂工業鹽嗎 應該不至於用硝酸鹽代替食鹽


1.亞硝酸鈉幾乎沒有所謂的"鹹味",問過曾經誤食亞硝酸鈉的人,就是通過多次添加但鹹味沒有增加這一特點產生了警覺,避免了中毒。

2.亞硝酸鈉的價格比氯化鈉貴,沒有利益驅動。

3.有不法分子用工業氯化鈉製作食鹽。

4.工業用鹽是一個范稱,不同級別相差很大,有時候從外表難以區分。


作者:王錦陽

鏈接:真的有人用工業鹽冒充食鹽嗎? - 王錦陽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當然會有。

所謂「工業鹽」,就是指的主要用作化工原料的氯化鈉晶體,是非常大宗的化工原料——現代化工的基礎:三酸兩鹼中的三種都離不開他——燒鹼純鹼和鹽酸,絕對是要以氯化鈉為直接或間接原料的。

但是,現如今,就算是工業生產用的鹽,氯化鈉含量也是超過99%的,外表看起來一樣是晶瑩剔透的,這種「工業鹽」的質量,碾壓中國150年以前(也就是洋務運動引入現代工業化製鹽法之前)的皇室特供鹽。而食用鹽的純度也是標稱99%,事實上我也一直懷疑,所謂的食用鹽和工業鹽,根本就是一條生產線出來的,只不過一邊是包裝成了50公斤一麻袋的大包,一邊是500g一包的小包裝。

工業鹽,成本價約在200元/噸左右,對比食用鹽價格——平均5元/kg,有25倍的毛利(不計再次提純,包裝、小規模運輸等成本)。食用鹽里還添加的就是碘,添加劑量是萬分之二,對成本的影響幾乎微乎其微,所以說有這麼的利差,當然會有人做這生意了。

而原料鹽裡面,真正對人「有毒」的物質,含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的,基本上可以忽略,最主要的是:絕不可能存在亞硝酸鈉。因為工業鹽的生產無非這幾種來源:曬海鹽/湖鹽/井鹽,直接開採岩鹽,原料都是天然存在的。而亞硝酸鈉這東西在自然狀態下是基本沒法穩定存在的,結晶狀態還好,溶於水後就會慢慢自行分解。工業生產用的亞硝酸鈉都是人工合成的,價格要2000多一噸了,拿來冒充食鹽不划算的。

而且,我們再算一下中毒量:成年人一次性食用亞硝酸鈉約在0.5g左右會引發中毒反應。如果是用的工業生產用鹽,就算這1%的雜質都是亞硝酸鈉吧,這一次也得吃下50g食鹽才會造成亞硝酸鈉中毒——我覺得會先被齁死。

所以說所謂「工業鹽」當成食用鹽會中毒,無非是以下幾種可能:

1,機緣巧合下的誤會。

2,為了宣傳食鹽專營而刻意編造的官造謠言——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最高。

3,亞硝酸鈉一大用途是做混凝土添加劑,所以會大量出現在建築工地,而我國的農民工的文化水平和個人素質嘛,順手偷點拿走也是很合理的。


鹽的分類常規是分為:海鹽,岩鹽,湖鹽。岩鹽好像也叫井鹽

這三種最常用的是海鹽和岩鹽,這兩個量大,根據各地區不同會有區別。是我們日常用最多的袋裝鹽。

岩鹽算是湖鹽的晶體產物,塊頭大,從前市場上還有賣散裝的,就那種大塊頭鹽疙瘩。近些年很少見了,從前很便宜,現在似乎這種非主流的鹽貴了好多。這種因為是晶體狀態的,所以粉碎過程顆粒都比較大,這也是和海鹽的外形區別之一,有的岩鹽粉碎後也叫大粒鹽,應該就是顆粒大。

湖鹽,我國新疆和青海有些鹽湖,我覺得應該算是還沒有大塊結晶前的鹹水湖形成的鹽巴吧。這種鹽巴因為形成時間很早,外界雜質少,所以也算是小顆粒晶體狀,所以顆粒也多比海鹽大。也算一種大粒鹽。

我所吃過的鹽中,岩鹽和湖鹽都明顯比海鹽口感咸。而且海鹽的顆粒總是最小的。國家現在已經把鹽開始開放了。工業鹽的毒害又那麼猛,市面上工業鹽替代食用鹽的事情少之又少了。畢竟小店面鹽巴消耗量不大,要按噸買鹽的大企業又擔心食品安全而不會選擇工業鹽。至於半大不小的……那是多大?

哦,你看到的鹽巴,可能就是常規的海鹽,放在外面有點兒受潮之後有點兒粘連了成了大粒的,再加上出攤的時候屬於是開放式放置,有些煙熏火燎的東西飄到鹽罐子里,顏色有點兒發黃正常的。安心吃烤冷麵吧,多刷點兒辣哈


在罐頭製品里,其實亞硝酸鹽是廣泛存在的,為了抑制肉毒桿菌。


我記得亞硝酸鈉是要求染成粉粉的顏色防止誤食的,白白的就不是亞硝酸鈉,嗯!


亞硝酸鹽是不是用來增加鹹味的,是煮肉的時候多出肉,顏色好看用的,亞硝酸鹽不是鹹味劑


推薦閱讀:

在轉基因問題上,如何技術性擊倒崔永元?
三聚氰胺事件後,為什麼伊利恢復非常快,而蒙牛原地踏步了呢?
如果微博用戶都不喝蒙牛了,蒙牛的業績會受多大影響?
吃米線真的會變智障嗎?為什麼會有這種傳言?
現在盛傳燒水時水中氯氣會對健康有影響,必須先釋放氯氣再燒水,這樣說有道理嗎?

TAG:食品安全 | 化學 | 食鹽 | 亞硝酸鹽 | 食品安全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