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你懂這麼多歷史又有什麼用?」?
我同學曾對我說過:「你懂這麼多歷史有什麼用?你能拿來吃飯么,在社會上誰聽你說這些?」 我想知道歷史愛好者們一般是如何看待和回應的?
取悅自己。聽音樂有什麼用?看電影有什麼用?看小說有什麼用?
很多事情討論起來有什麼用?
就像你終究會死,活著有什麼意義?他們只不過讓生命的過程更加豐富多彩,尺度更廣,更加深邃。以上沒用的東西就像生活里的一口冰激凌,沒什麼用,只是讓我們感到愉悅。我會不會逢人就說歷史好有意思,讓我內心充實,生活更加多彩?就好比一個笑話,有些東西就像內褲,你不必逢人就說自己穿了。即使有人跟你爭論有沒有用的時候,你說一句,其實真的沒用呀!也沒什麼,子非吾安之吾之樂耶?讓我開心就夠了,其他的隨他去吧。我懂歷史我就要靠這個吃飯么?我懂歷史就要拿上去給社會上的人說么?我懂了歷史靠它去追喜歡歷史的妹子行不行?
我能在別人提出個歷史典故的時候不露怯行不行?
我自己陶冶自己的人文修養行不行?你懂科比,詹姆斯,錢德勒,霍華德,羅斯……你懂C羅,梅西,內馬爾,本澤馬,J羅……你甚至懂蒼井,波多野,吉澤……我懂個劉家王朝怎麼了?我懂個李家王朝怎麼了?我懂個趙家王朝怎麼了?我懂個孛兒只斤怎麼了?我懂個朱家王朝怎麼了?我懂個愛新覺羅怎麼了?
總結起來一句話:我看歷史,干你X事!————————————————————————以下是沒忍住的二度吐槽:你覺得談起清朝來知道個九子奪嫡,康乾三朝和各種條約就足夠了。你覺得談起明朝來知道個靖難,知道有錦衣衛東西廠,有個大官叫張居正,有兩個死太監一個叫劉瑾一個叫魏忠賢就足夠了。你覺得談起元朝來知道個射鵰英雄傳就足夠了。你覺得談起宋朝來知道個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背上幾首宋詞,誇誇岳將軍就足夠了。你覺得談起唐朝來就是唐太宗唐玄宗楊貴妃外加李白杜甫幾個就足夠了。你覺得談起漢朝來知道個劉邦斬蛇武帝打匈奴劉秀中興就足夠了。你覺得談起秦朝知道個始皇帝和二世就足夠了。
談起五代十國,無能。談起南北朝,無能。談起先秦,無能。所以朋友聚會,同事聚會,偶爾說起歷史,你最喜歡說什麼?說孝庄下嫁的閨中秘聞,說老四幹掉老八,,說慈禧和李蓮英;說朱棣殺人十族,說游龍戲鳳,說崇禎弔死;說歐陽修作風問題,說朱熹作風問題,說蘇軾作風問題;說李隆基如何如何楊玉環,安祿山如何如何楊玉環,李白如何如何楊玉環;說戚夫人成人彘,說武帝金屋藏嬌……當然,最能說的,還是三國。你覺得自己說的很過癮,嘿,我沒讀多少歷史,不也知道這麼多麼?那傻B還天天讀,有雞毛用。但是朋友或同事中但凡有一位讀歷史的,都會覺得,你說的每一個字,都滿滿得粗鄙不堪。或許有一天你孩子來問了,給我講講歷史吧。你愣住了,肚子里正史沒有幾本,秘聞野史倒是在講與聽中攢了一大堆。然後你揮揮手,告訴你孩子:去,好好學習去!別看那玩意兒,那東西沒用!
讀史無非三味,
第一味,不感情用事,知主次輕重,
第二味,不陷入彷徨,明興衰之理,
第三味,不消磨意志,敢披荊斬棘,
如是而已。
在平板找存過的圖攢的答案,希望有所幫助。我不是歷史系的,但我很喜歡歷史,當然必須要是真正的歷史,不是電視劇戲說的歷史
A,投胎技巧好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並不一定是紈絝子弟,養尊處優,不學無術
他們的智識訓練和生存訓練比一般的人更嚴苛
他們接手面對的都不是養家糊口簡單的煩惱,他們要應對的是得勢和失勢(這是生死危機),他們要應對的是管理得當和失范(這是存續危機)
這些沒有大智慧,大胸懷,大人脈,隨時都有失去一切的風險
學歷史,能讓人視野更開闊一些,不至於天天想當然
你還在煩惱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他們已經在爭權奪勢謀略天下了
條件比你好的人,一定跑在你面前
你看不見他們的時候,不要總鄙視他們像蛀蟲一樣又浪費了民脂民膏,你看不見他們,只是他們跑得太快了,超出了你粗淺的視野,如此而已
這是真實歷史告訴我的:你要狂奔,而狂奔不過是讓自己看起來差距不被拉開太難看而已
B,天下格局是相對穩固的,即使分分合合也是少數家族的權力博弈把戲
你要攪得動歷史的進程,首要的前提是你有博弈的籌碼,同時你還遇到了好的有利博弈時機
大部分人更適合當歷史的看客和養育下一代看客的肥料
有想法的人跟大米一樣多,但你幾乎不可能有博弈的籌碼,了不起也是一個清醒的看客,還是註定要碌碌無為
這是需要尊重的歷史邏輯:
B1,一個有足夠積澱和想法的你
B2,你有機會成為別人事業的拼圖
B3,你在別人的事業里有出彩表現的機會,以及有出彩表現的結果
B4,你在別人的事業里,得到了一定但受限的話語權和機會
B5,你從別人給的機會了壯大了自己
B6,你獲得了經營自己事業的機會
當然,事情到這基本就到頭了
這裡有很大的出岔概率
B7,你的母體,不會容忍你成長為新的威脅
要麼你回滾到不具備威脅的狀態,要麼你演變為母體的抗體,要麼你自己表演得人畜無害對母體沒有威脅力
這也是一般的商業成長曆程:你在公司里成長,看到了有價值的機會獨立創業,因為你天然帶有原公司的基因烙印,你隨時處於競業風險和產品經驗化風險
當然這裡說了好幾個環節,包括:
B8,想要改變市場格局,首先得熬來自己的機會
B9,想要贏得空間,原套路你是打不過老基礎的
B10,在別人的事業里,你如果展示出了實力,你就只剩兩條路:
一條是,把自己的未來交代了,表現得人畜無害,佔個養老盤子
一個是,展示出更大的企圖心,脫離母體
C,………………
呃,從歷史看現實實在太多,從歷史看創業,其實是可以開課寫書的,歷史還是能給我映射出很多看事情的思維的
當然,歷史告訴我們的還有最重要的一條,不是你充分準備的機遇時刻,貿然聽別人說你行,你大半要功敗垂成,淪為炮灰
所以讓不靠譜的只動嘴皮子,瞎想當然的言論見鬼去吧當然有用,雖然見效並不是很快。學歷史能使你更加理性,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問題,能舉一反三,不斷反思。
上過最好的歷史課,應是許平老師的歷史課。她講述的主要是西歐近現代史,以法國為主,以拿破崙的一生來穿插總結。
懂得多不是害處,學到的知識,總有用的到的地方,不過未必能一蹴而就,急於求成。
歷史並非是無用的,而是能有大用的。烏合之眾的想法,不要關心就行了。
學語言的人看到第一層,學國際關係看第二層,學歷史能看到第三層。
放一張學歷史出身的副教授照片。再來一個台灣活歷史。【我覺得沒機會回應。】
因為,這多少算個悖論。如果我懂很多歷史方面的事情,自然就不會和這類白丁有點兒什麼往來。既然沒有什麼往來,就不可能聽他說出這句話。退一步講,跟這種人有交集的話,我也沒什麼可能對他表現出我懂歷史,我閑的啊?
最多就是他身上有什麼可以利用的方面,利用完走人就對了,還跟他做交流?
比如請獸醫來看看我們家的馬匹怎麼了,我多跟他問問怎麼醫馬就行了,我難道還會跟他談論蒙古馬在冷兵器時代的重大作用?
大家都很忙,一些適當的高傲是很重要的。那是因為他層次太低。知道有錢人,成功人士(尤其是現在四五十歲的中年男人)在飯局上都討論些啥嗎。除了生意的事之外,話題離不來歷史政治,有時候談談傳統文化。在社會上誰聽你說這些?可笑。沒出校門當然沒人聽了。然而最大的意義,恐怕還是在看到現代的情形是,既不慷慨激昂,也不哀鴻遍野,只是默默的苦笑,心裡感慨人類永遠學不乖。
那個只去過蘇聯、領導了無數海歸精英創立新中國、權力鬥爭古今中外無出其右、印在人民幣上的的人讀過的書:
資治通鑒二十四史楚辭論衡諸子百家四部備要四大名著中國歷史演義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中國通史簡編世界英雄豪傑傳彼得大帝拿破崙聯共黨史美國全史因為你的同學確實沒有看到你是怎麼用歷史知識吃飯的,他們沒有看到你是怎麼將歷史知識和世俗的應用知識(就是吃飯技能)結合起來創造收益的。如果你的回應僅僅是,我就愛好讀史,讀史就是逼格高,讀史可以讀懂人性,讀史能讓人不消磨意志。那人家也可以說,我去紅燈區也是為了讀懂人性,我改裝跑車才是逼格高,我跑馬拉松才是磨練自己的意志。結果就是各說各的好,各唱各的調,沒什麼意義。
想讓他們不再質疑只有讓他們看到實實在在的收益,可惜歷史很多時候並不能直接指導我們怎麼做事,但至少讓我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可以多一個角度。
記得去年股市漲到4900多點的時候,我看到一條新聞說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都在減持股份,為了減持不惜辭職。然後我聯繫一下我的一個在證券公司工作的同學,就問現在大廳里開戶的人多不多,在得到了「相當多」的回答後,我堅定了清倉的信念,同時建議我身邊所有炒股票的人清倉,當然他們清沒清我就不知道了。作為一個對技術指標和K線屁也不懂的人,我只能說,29年的美國,73年的香港,90年的台灣,讓我們懂得:歷史已經證明,並將N次證明不學歷史到底多可怕。
不過當身邊有人很不友善的問出「你讀那麼多歷史有什麼用?」的時候,應該首先反思自己曾經的言行。當你的同學/朋友眉飛色舞地說:「華盛頓交權就是裝;老佛爺修園子就是作;毛大躍進就是為了計劃生育」。聽到這些自詡讀過一點歷史的你不禁暗想:「你們這幫low逼,問題哪有那麼簡單,我告訴你們吧,其實當時是blablabla」。心裡鄙視可以,如果忍不住說出來我只能說您這歷史真是白讀了,人家只是想逞一時口舌之快,你以為人家願意被你科普?這種情況根本顯不出你的水平高,只能顯得你情商低,讀史是讓你明得失知興替為往聖繼絕學的,不是讓你在史盲面前秀優越感的。只與值得交流的人交流,這一點很重要。
對於如何回應,我的看法是只能交給時間,時間給你和你的同學之間帶來的差距會讓他們明白到底有什麼用,在獲得世俗的成功之前無論你怎麼回應都是蒼白無力的。我的妻子也問過我看這些閑書(歷史及其他各類)有什麼用,作為一個可能一輩子打工上班掙死工資的人,我回答:我有一個夢想,我希望將來可以永遠不被孩子的「為什麼」打敗!我認為懂歷史是好的,但是把歷史安排為強制學習和考試,靠死記硬背年份人名事件來拿分,我覺得是不對的,會磨滅喜歡歷史的人的興趣。
你可以學,可是你不要強制別的不喜歡的人也一起死記硬背。有些人用鮮血去獲得教訓,有些人用別人得到過的教訓可以避免部分鮮血了
泥嚎
——————————————————————————————————————————(有點懶,貼篇以前的回答上來)歷史沒有真相,那我們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改變歷史」(大家確實是這麼做的),歷史的意義又何在? - 白起的回答歷史意義何在?
這個問題有點大,我先肢解一下
主要分成兩個問題一,寫歷史的意義何在?二,讀歷史的意義何在?——————————————————————————————————————————
一,寫歷史的意義何在?
從古到今寫歷史的大家都要給自己加個撰書理由
孟子說孔子著春秋是: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
司馬遷說: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司馬遷說:使觀者自責善惡得失管中窺豹,從這些話中可以看出中國古人們寫歷史的目的大抵是
通過撰寫考查古代歷史中王朝興衰的因果去由來幫助人對待當時的社會問題,此處主要是為領導者提供。這種想法刻有深深的歷史循環史觀和階級社會烙印。
呃,這不是我說的...
而是梁啟超所認為的他說:
傳統史學與國家,人民的事業毫無關係,不過充當了帝王的「政治教科書」。所以中國古代的史學雖然發達,但國民卻未能從中受到教益。梁啟超認為寫史目的是為了使全體國民受益。
而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的開頭則這麼說:
在這裡發表出來的,乃是哈利卡爾那索斯人希羅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致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遣忘,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值得讚歎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它們的光采,特別是為了把他們發生粉爭的原因給記載下來。在我看來,寫歷史的意義
其一是為了反映個人的心理因素,也就是俗稱的夾私貨或者崇高點說,為了人類的發展,為了思想的傳承,為了道德的光芒,為了政治的訴求通過寫過去的事,可能修改點歷史,告訴讀者我覺得你該幹什麼。比如說孔子寫《春秋》就是告訴這幫子諸侯,別打了,我們應該要回到西周那個和諧的社會。
司馬遷寫《史記》一是為了繼承他老司馬傳統一是為了搞清楚這社會發展的規律一是為了罵罵漢武帝這個割他咳咳的魂淡。司馬光寫《資治通鑒》就是被王安石壓得沒事做只好修修史完了以後吧就高冷地說「使觀者自責善惡得失」。其言下之意八成是,神宗你小子聽老王的絕對是大大地錯。其二則是那些光輝歲月令有幸知道的人無法坐視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默默無聞。這些偉大的人類功業令作者想起就忍不住心情激揚,奮筆疾書。
——————————————————————————————————————————
二,讀歷史的意義何在?宋神宗說: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讀史的意義其一在於借鑒,所謂前車之鑒,後車之師。不要被同一個招式第二次打敗。
其二通過對歷史大勢的研究(這是難以被隨心所以改變的)了解人類社會從哪裡來推測人類社會將從何處去
這裡有個特別牛的人——斯賓格勒
歷史學家不僅要重建過去,更重要的是預言。他寫了一本《西方的沒落》他在那個歐洲最光輝的時候,幾乎像預言一般指出了一戰的到來和歐洲的衰弱。事實也是如此,一戰爆發,戰後世界權力重心開始由歐洲轉向美國。其三是因為歷史中那些令人震撼的瞬間、人性的光輝、跌宕起伏的經歷真的能感動我。這用血與肉寫成的長篇巨制確實比其他的小說更吸引我。
其四西塞羅說一個不懂自己出生前的歷史的人,永遠是個孩子歷史有助於個人人格的健全——————————————————————————————————————————那你吃飯是幹嘛的?為了不餓,滿足生存需要。
那我喜歡了解歷史是幹嘛的?為了學習,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層面的需要。學習一下歷史,不是說什麼只能從學校上課的途徑去獲得歷史知識,放寬了講,看紀錄片,看史書,通過觀摩歷史遺迹,看承載著歷史的文物,都是學習歷史的方式,而我們為何去學習似乎與我們無關的歷史呢?以史明鑒,這是一種追求,一種境界,看透了一些規律,摸清了一些偶然下的必然,這是學習歷史的一大好處,當然,這種好處一樣可以從其他的方式取得,不過呢,我只是剛好喜歡這種方式而已;以史為樂,這是我們多數歷史愛好者的一種充實生活的方式,看歷史本身就跟看故事一樣,而這歷史卻幾乎又是前人演繹的真實事件的回放,如同科幻愛好者喜歡對未來的世界進行構思與演繹,歷史愛好者喜歡在腦海中重建曾經的場景,構思前人的舉動,無論是疆場廝殺,千軍萬馬,還是江湖兒女,恩怨情仇,亦或是柴米油鹽,生活瑣碎,這一切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是那麼的遙遠,卻又在我們的腦海里不斷再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不那麼單調,平添一點樂趣。
以史為業,這樣的人相對會少很多,但他們研究某一段歷史甚至只是某一個歷史事件,深入的剖析,揭開歷史的真相,總結歷史的規律並書寫成文,追尋歷史背後的潮流,無視對浩如煙海的繁雜史料的研究工作所帶來的枯燥感和疲憊。而這對他們而言恐怕不僅是工作,更是一種不變的信念。
我們讀歷史,一不為名,二不為利,三不為果腹,多數的人只是以史為樂,這樣與他人交談時也會多一點談資,同時也不會某些人的謠言所欺騙,多一點辨別能力,多一點思想的自主性,多一點理性。
以上。啟發思想!!!!啟發思想!!!啟發思想!!!讀數學史,看清楚基本概念的本質。讀名人史,看清楚遇到困難,怎麼樣解決。讀古代史,看清楚中國社會的本源,通達人情讀外國史,比較中外不同,和相同的發展規律。總之,看多了歷史,有一種雄心壯志,等著合適的機會,就都能用上,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要當時候被人坑了,才知道歷史上劉邦只是吃一頓飯差點沒有命。
讀懂歷史是為了讀懂人性。讀懂人性有用嗎?
你吃這麼多飯有什麼用?還不是會變成屎。
因為未來的鑰匙,就埋在過去的塵埃中
有什麼用?( ?Д?) 那是我吃飯的傢伙啊讓他好好看看錢穆先生國史大綱前面那三條,如果沒做到,那你說的歷史不是歷史,我不認這個
讀史可以明鑒,知古可以鑒今,這話不是亂說說的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
※《康熙王朝》中,康熙擒鰲拜的那段是根據史實改編,還是野史,為什麼在金庸《鹿鼎記》中有非常相似的情節?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和清朝的正史有多大出入?那些地方是明顯和歷史不符的?
※怎樣評價錢莉芳的「歷史科幻文學」?
※如何評價中國國家地理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