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戰爭(1926~1928)時期如果國共合作沒有破裂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這是我在複習考研政治的過程中想到的問題。
新三民主義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相似性,以及國民黨內部的左翼進步力量讓人禁不住地猜想如果國共合作沒有破裂的話,北伐戰爭是否可以掃除軍閥割據,完成土地改革使中國較早的進入現代化社會呢?
以上為原問題,以下為問題補充:
三民主義的新解釋:
1.民族主義,較最初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增添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
2.民權主義,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所有人所共有。
3.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經驗,和當時世界的歷史潮流來看,這應當是一個較先進的綱領。這裡原問題的本意是假如這一個綱領得到切實貫徹,北伐會不會成功,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
最後,多謝各位的回答。
2017.7.18日補充:
這問題提了有一年了,現在好像熱度高了起來,挺多回答都很用心,謝謝各位。但有一點,大伙兒可能誤解了。我提這問題的初衷,不是想著國民黨會不會多一條道路,多一種可能性,完全沒有這種考慮。黨派之間誰起誰落,以誰為主我都不關心,我在意的是:在那麼早的一個歷史節點,綱領合適組織嚴密的一個黨派能否在中國,一個帝國主義與軍閥勢力遍布,人口眾多,生產關係落後的國家,建立起強有力的現代化政府,並隨之完成全社會的現代化改造呢?如果可以,時間要多久?會是什麼樣的情形?
當然,知乎是一個公共社區,誰的問題都不是私人領域,我也沒打算主導大伙兒的討論……
如果合作沒有破裂,那麼國民黨會被共產黨由內而外地吞掉。實際上這個進程在412之前進展得非常順利。
讓我們先思考幾個問題:
1、國民黨為何兩次申請加入共產國際?
2、?中國人在共產國際內的最高地位獲得者為何是: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名譽委員蔣介石?
3、「共產主義」和「三民主義」到底是不是一個主義?
(圖片截取自電視劇《北平無戰事》)
4、下圖中人物為何被稱為「史上最強討薪團伙」?
歡迎觀看本期走近(科學-劃掉)白(色渡鴉)學。
一、「我們國民黨也代表無產階級!」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背景之一,是「五四青年」非常「左」,都在趕左翼理論的時髦,「不談政治則已,一談政治,至少也要共產主義,再不然,還要無政府主義」——袁同疇:《一封談論「戀愛問題」的信》,1926年12月5日上海《民國日報》附刊《覺悟》。
所以國共合作期間,不僅是組織上的合作,孫中山為了籠絡這批「五四青年」,也故意在理論上和共產主義攀親戚,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一大上表示:?「所謂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與集產主義均包括在民生主義中」。
當然,孫中山就算和社會主義攀親戚,那也是民科社會主義,同樣是在中國國民黨一大上,孫中山還說了:「共產主義之實行,並非創自俄國,我國數十年前洪秀全在太平天國已經實行,且其功效較俄國尤大」。
(真是忍不住鼓掌,這都什麼鬼)
有了這樣的輿論基礎,再加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共產黨人近乎包辦了國民黨的宣傳工作(毛澤東就曾任國民黨代理宣傳部長)、政治教育、群眾工作和基層組織工作(這個下面會展開講),在國共合作之後加入國民黨的新青年、新黨員的心態和政治觀點可以說是激進到了一個匪姨所思的地步。
蔡和森談到,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青年黨員人人爭當左派,以右派為恥,被稱作中派也不太高興。
甚至一些青年黨員欲與共產黨爭著代表無產階級,表示國民革命之後,國民黨就要轉型為代表無產階級了,還有人說,不要以為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就以為國民黨不代表無產階級,naive!
國民黨申請加入共產國際,蔣介石成為共產國際執委主席團名譽委員,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二、國民黨——「少先隊」的生態位
在這樣的意識形態強勢面前,國民黨的新青年們是不是爭相加入共產黨、共青團呢?
答案是肯定的。我們隨便看點數據就能明白:
而且這個入黨順序也非常有趣,先加入國民黨,再加入共青團,再加入共產黨,合著國民黨是現在少先隊的位置?
(註:C.Y.是共青團,C.P.是共產黨)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TG既掌握意識形態主導權,又掌握青年黨員,這樣【包辦】國民黨的黨務也是非常合理的了。
譚平山(曾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後來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創始人)說,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召開前後,已經有【90%】的國民黨地方黨組織處於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的領導之下。維經斯基也向共產國際報告說「共產黨實際上【領導】著國民黨」。
陳獨秀1926年11月,用【包辦】兩個字描述TG對廣東、上海、北京、湖南等地的國民黨黨組織的控制。
更有甚者,中共中央曾經直接向國民黨各地黨部發布訓令。
在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早期,共產黨人曾經比較忽視爭奪對三民主義的解釋權,據當時蘇俄代表報告,國民革命軍政治部所頒軍隊政治課教學大綱中,既有關於軍閥制度、帝國主義的課程,也有關於馬克思和列寧的課程,唯獨沒有關於孫中山和三民主義的課程,而該教學大綱為中共黨人所制定。(《聯共(布),共產國際與中國國民運動(1926-1927)》(上),第322頁)
由於共產黨人忽視爭奪三民主義解釋權,所以國軍的政治課教學也沒有三民主義課程,共產黨對國民黨各項工作的包辦,可見一斑。
好了,題主問:北伐戰爭(1926~1928)時期如果國共合作沒有破裂中國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你說能怎麼樣,1926年的中國共產黨在維經斯基口中已經在領導國民黨了,孫中山手下的老革命、後來創建民革的譚平山說TG控制了國民黨90%的基層組織,國民黨的青年黨員說,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黨就要代表無產階級了(先國民革命,再社會主義革命,這不是TG的套路嗎?),所以國共合作不破裂,中國照舊要爆發共產主義革命。
北伐戰爭期間國共合作的破裂,實際上是國民黨右派的的一次反撲。而它對國民黨的傷害甚至比共產黨更大。
三、清黨後的國民黨: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幹什麼?
1927年4月12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新右派在上海發動政變,開始了對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的屠殺(自稱「清黨」)。然而經過四一二政變,國民黨基層組織基本癱瘓,而共產黨卻在群眾中的影響迅速擴大。
首先,長期傾共的國民黨突然180度翻轉,意識形態陷入了混亂、無法自圓其說。孫中山生前一再表示「共產主義即民生主義」,現在突然屠殺共產黨了,孫中山對於三民主義的解讀該怎麼處理?孫中山聯俄容共的遺訓該怎麼對待?
李宗仁就在國民黨1928年的中執委全會上說:謂歸罪於容共者之非,則置總理聯俄容共於何地?......若認為反共為有功,則吳佩孚,張作霖更在吾黨之前。
意識形態上無法自圓其說,國民黨面對共產黨完全就只有理念上被碾壓的份兒。
另一方面,既然國民黨90%的基層組織和群眾運動被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控制,那麼「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清黨就成了對自己的連根拔起。
如廣州清黨時,軍警將凡是穿西裝、中山裝、學生服的,以及頭髮向後梳的,統統當做共產黨抓走。
清黨後對黨員的重新登記,人數上縮水三分之二以上,並且工農寥寥無幾。
乘著對共產黨和左派黨員的清洗,政治上在前者對立面的土豪劣紳正好大量混入,1928年3月15日中央日報就坦誠:「土豪劣紳、投機分子潛行混入本黨、冒充黨員借詞誣害忠實同志比比皆是。」
在清黨中,國民黨達到了「共取我棄、共棄我取」的極端。群眾運動不是廢除就是將群眾組織衙門化。1928年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撤銷黨內農民、工人、商人、青年、婦女五個部門。「民眾團體」衙門化,只有換屆時比較忙碌。有公事往來,而無群眾運動的辦理,實際上就和今天的工青婦的狀態非常類似。而且「民眾團體」的成分也有了驚人的變化,如農會,從原先佃戶為主,轉化為地主、富農為主。
總之,國民黨的清黨,傷人八百,自損兩千都不止。殺掉的國民黨比共產黨多,因為灰心退出國民黨的比殺掉的國民黨更多。
關於這個問題,我主要就回答這些,如果還有什麼其它的,那就是軍隊一律不得經商:蔣介石敢於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勢力擴展到了上海,在經濟上已經不依賴於國民黨中央,可以投靠英美資本拿錢了。類似的,如果軍隊經商,經濟獨立,將是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以上圖片都截取自王奇生《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國民黨的組織形態》一書。
歡迎關注專欄 白色渡鴉2
白色渡鴉巢穴 QQ群:426712779,大家都來是墜吼的!
托洛茨基與斯大林就是因為中國革命分裂而鬧翻的,托洛茨基就指責斯大林把什麼援助都押在國民黨上,認為共產黨應該有自己的武裝力量。
對於中國,我想如果孫中山不早逝可能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分裂,但國民黨的成份太複雜了,孫中山就認為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群眾基礎不一樣,一渡想改變國民黨的群眾基礎。
但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蔣介石都看到新經濟政策時蘇聯很潦倒,當時蘇聯都在搞國家資本主義(新經濟政策),因為一國,特別是沒有工業化的國家很難建成社會主義。孫中山的政策頂多是附和一下蘇聯,如果看到了蘇聯一五計劃的成功和3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可能他會完全轉向共產主義。因為孫中山在《孫中山全集》中就稱自己就打算加入共產黨,以減少國民黨內部對共產黨的反對聲音,並且他也確實研究過共產主義。當然,如果孫中山在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之前早逝,國共鐵定鬧翻!至於毛澤東掌權,這也是相對來說是幸事。不要以為蘇聯派到中國來的官僚就懂什麼理論,這只是共產國際管控中國革命的小官僚,事實上他們能力太差,不管軍事、經濟、社會各個方面水平都不怎麼樣,他們只是一群非常機械執行命令的官僚,這樣的一群人怎麼能領導中國這樣的大國進行革命呢?國際上,如果1920年蘇波戰爭,蘇聯獲勝(事實上蘇聯差一點就獲勝了,只是因為紅軍進軍華沙時冒進了),那麼蘇聯就可以把革命引到德國,因為1919到1920年德國也爆發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和德國紅軍,但與匈牙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一樣被十多個國家圍攻而被鎮壓,如果蘇波戰爭勝利,那麼蘇聯將軍隊開到德國支持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使它不會孤立的被十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干涉和圍攻,這樣二戰以前還真有可能染紅歐洲,至少讓兩大陣營提前出現,當然如果這樣,共產主義運動的領導權可能就會落到德國手裡,因為德國是發達的工業國家。當時蘇聯內部都在爭論,如果德國爆發革命,那麼蘇聯的工業化就不必從重工業開始,由德國提供機器、技術,蘇聯提供勞動力和資源,當然計劃經濟也會提前啟動。蘇德也不會因二戰留下戰爭的後遺症,造成兩個國家、民族的巨大的矛盾。答案很簡單,會被列強(首先是日本)干涉。
實際上列強已經干涉了:1927年3月北伐軍佔領南京後,帝國主義以北伐軍內部分下級官兵紀律敗壞騷擾僑民為由,製造出一個「中共煽動屠殺外國僑民」的大新聞,發起了武裝干涉。此後蔣介石等人發動反革命政變,列強幹涉失去了必要性,大多數國家遂不再積極行動。然而,即便如此,日本仍借口蔣軍「排外」,在1928年5月3日干涉了其「北伐」,悍然佔領濟南。只是因為其他列強比起擔心蔣介石來更擔心日本的擴張,而日本此時又正「韜光養晦」,所以最後匆匆與蔣介石妥協了事。
那麼,很顯然,如果國民黨不主動「清黨」,列強即便不親自出兵,也會大力支持日本干涉中國以支持北方的安國軍政府,中國可能將提前進入抗戰時期。
由於北伐軍本質上依舊是新軍閥主導的軍隊,所以抗戰初期必然遭到許多失敗。結果,必然有一部分新軍閥又倒戈回到安國軍政府的舊軍閥隊伍中間去。由於安國軍政府的合法性和包容性都不足,甚至不排除溥儀作為各方面都「認可」的人物重新出山的可能性。
在這種情況下,無非有兩種可能性:
1、中共逐步掌握國民政府的領導權,開始出現「中共領導抗戰」的局面;
2、國民政府最終還是被新軍閥控制,同舊軍閥實現妥協,中共依然逃脫不了被「清黨」的結局。
首先我不否認上面大多數答案,但是我想提出一個新的角度,那就是也有可能對中國革命結果更糟糕:
傳統和「新傳統」的敘事(新傳統大致從那本「黨員黨爭黨權」的書出版以來,上面不少答案從這裡出來)都在單方面強調是國民黨里有壞人,切割傷害共產黨,因此,如果國民黨右派不叛變,或者叛變被粉碎,那麼就會推導出革命會較快勝利、國民黨會被共產党進一步「主導」、「掏空」、「奪權」,甚至成為共產黨外圍組織的局面。
總之認為維護國共合作的這個戰線是大好事,國民黨右派造亂破壞了這個大好事。
《黨員、黨爭和黨權》等書,主要是開拓了新思路,重點從國民黨黨史黨建角度講這個「黨」的失敗之處,因此不可避免的從書中襯托出,國共合作時期的共產黨,在同行襯托下,真的是好棒棒的。但是如果單純看這些書,很可能產生一種誤解,沒有四一二,共產黨就會從勝利走向勝利。
而事實上我們學中共黨史就知道,當時中共不是說如果沒有四一二等事變可能未來將要犯錯的問題,而是已經在統一戰線中犯錯(右傾投降主義)一段時間了,沒有四一二的深刻教訓可能錯誤更加無法及時糾正。
統一戰線固然是個寶,但是這個戰線維持下去,對當時比較思想上年輕、組織上弱小的中國共產黨從思想上、組織上,未必全然是好事。甚至因為矛盾總是相互作用的結果,當時仍然不成熟的共產黨很可能被這個愈發膨脹的統一戰線給帶跑偏了。
如果從世界各國革命來看的話,
從思想上,因為這個統一戰線的存在,其實所謂「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絕不是偶然的,絕不是單純領導人個人原因的。就算沒有蔣介石等極右的國民黨右派,當時外敵當前、內部派系混亂的情況下,為了維持統一戰線的政權、軍隊,對中右、中派、甚至中左進行思想上的妥協也是會有的。再加上帝國主義勢力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直接威脅、干涉,這種妥協最終導致共產黨會不會變成西歐共產黨,能不能獨立產生「新民主主義論」的偉大革命階段論,都是很難說的。
從組織上,因為這個統一戰線的存在,上述答案里大量的「國民黨會變成共產黨外圍組織」這種樂觀論調恰恰隱含著危機:大量通過國民黨這個外圍組織進入共產黨的同路人,他們對共產主義的真實理解、態度,對革命的理解、態度,都是很難說的。隨著這種膨脹、擴張,最後形成多大的多數、從多大程度上會共同起來改變共產黨的性質、路線、方針政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沒有國民黨右派政變,假設統一戰線維持,那麼擁有相當獨立實力的新「中共」受共產國際制約指導會更少),是很難預料的。其實,看四一二以後大量脫黨、退黨和叛黨的「革命同路人」所佔的巨大比例,這就是一個觸目驚心不容掉以輕心的假設。
因此,很大程度上,如果沒有國民黨右派政變,維持這麼一個統一戰線,(實際上中國共產黨特別是毛澤東同志關於統一戰線的成熟理論這個時候還沒有形成,事實上直到抗戰,王明的所謂「一切服從統一戰線」、「一切經過統一戰線」這種錯誤統一戰線思想還是一度在共產黨內擁有很大市場),很可能共產黨最後也會被熔化在這個統一戰線里。
同時,沒有四一二以來血的教訓,中國共產黨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建軍道路會走向何方也很難以逆料。畢竟,四一二,七一五主要是反共,就算沒有這些純反共人士,各路統一戰線內的「不反共」地方軍閥的軍隊能不能建設成像後來獨立創建的人民軍隊一樣,結果並不能太樂觀。
在這以外,還有一個容易忽略的就是,因為現實世界裡,中國共產黨二三十年代是受共產國際嚴格直接指導的「軍—黨」這條路走過來,對於同期歐洲各國共產黨、共產國際內部產生的幾次激烈爭論、特別是對歐洲幾個國家共產黨造成了分裂等破壞力很大的的各種右的和「左」的比如「社會民主主義傾向」、「托洛茨基主義」、「第二半國際」等等等等路線採取的是有則槍斃,無則預防性槍斃的強硬「肅反擴大化路線」(王明路線),固然肅反擴大化必須否定,但是也因此中國黨內受舶來的「社會民主主義」、「托洛茨基主義」等國際上的各種機會主義變種從頭到尾影響比較小。但是如果中共如上所述提前「壯大」並受共產國際「影響減弱」,內耗、分裂產生的結果只怕會比現實歷史中的羅章龍、陳獨秀等幾次路線鬥爭還要嚴重。破壞程度孰難預料。
最後,最壞的結果,變成西班牙義大利法國二戰前後的局面。
較好的結果,變成一個類似拉美左派政權。
最好的結果,那就是在沒有錯誤和挫折實踐教訓的情況下,憑空有一個毛澤東同志或其他一些同志,「頓悟」了新民主主義論,頓悟了統一戰線和群眾路線的策略,頓悟了人民軍隊建設的理論,頓悟了一些列建黨、建軍學說,提前完成了新民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XXXXXXXX繼續革命。
那樣當然是墜吼滴。
成千成萬的先烈在我們前面英勇的犧牲了,讓我們高舉起他們的氣旗幟,踏著他們的血跡前進吧!
注意,我絕不是說四一二等大屠殺和統一戰線、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是好事,沒有任何這個意思,可別出了偏差。
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要避免那些不必要的犧牲...
——《為人民服務》毛澤東
(手打默寫可能有錯訛)
土共借殼上市。
題主在意的東西已經很明確:綱領合適組織嚴密的一個黨派能否在中國。。。。。。
三民主義的綱領應該說代表了建立民主共和體制後中國大眾的聲音,是合適的。但組織嚴密的黨派是哪個?國民黨嗎?答案不言而喻,這個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毛說過,政治路線確定後,幹部是決定的因素。綱領再正確,沒有組織嚴密的幹部體系去完成,不是空中樓閣嗎?
至於中共,年幼時期在蘇俄的瞎指揮下只能一面不負責任地挑起農村亂斗,不分界限地傷害其他階層的利益,同時在政治上又天真幻想國民黨會容忍如此拆台胡鬧,一味對其妥協退讓。組織是很嚴密了,黨魁和黨員都能以身作則深入群眾。但綱領合適嗎?情況和國民黨正好相反,組織越嚴密,在錯誤的綱領下就只會造成嚴重的破壞。
在這兩種正反力量的較量下,20年代的中國歷史不可避免地呈現了國共分裂十年內戰的樣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求索微學習」,探討黨史黨建知識,公開精彩名家講堂,每天微學習,每天微進步。非常感謝網友支持,會陸續推出精彩文章、視頻、圖集,完善訪問功能,給大家一個新的學習天地。
國民黨右派如果不清黨,會被左派和共產黨清出去。
當時在國民黨中高層中,共產黨佔三分之一,左派佔三分之一,右派佔三分之一。右派是少數派。而且右派在底層民眾中缺乏影響力。大革命時期,都是共產黨和左派在組織民眾。即使在軍隊中,共產黨和左派的影響力也高於右派。
可惜共產黨卻放棄抵抗,一味讓步。最終導致大革命失敗。
最終還是TG得天下,只不過換種方式而已。君不見國民黨連台灣都丟掉了嗎?
謝邀。這是個不現實但有趣的問題。首先得從分手的原因上找答案。國民黨之所以比北洋大佬能打,根本在於其信念和組織更勝一籌。孫中山吃了幾次大虧之後,共產國際的支持使他變得願意建立一個列寧式的政黨(黨國黨國,以黨治國耳)。但列寧黨和國民黨的根本理念不合,馬林曾問孫的理論憑藉,孫答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一脈相承之道統。新瓶裝的是舊酒,能容得下共產黨在農村血腥革命,那才怪了。共產黨則是一個標準的列寧式政黨。組織更嚴密,動員力更強,也激進得多。它的理想是不計成本的完成社會革命,建立一個新世界。徐志摩說蘇聯佬為了到達彼岸新世界正在「製造血海」,胡適有「麵包和自由」論。共產黨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是不理會這些的,所謂「要奮鬥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這能嚇死國民黨。所以,國共必然決裂。如果大革命後沒決裂。國民黨忍了,共產黨土改又掌握部分軍事力量,文宣系統描述著人間天堂。國民黨從來沒有過的集中統一力量和渣式動員力使它看上去越來越像個笑話。於是動手,於是國民黨全劇終,台灣都沒得去。如果直到抗戰都沒決裂。那共產黨肯定有了地盤和軍隊。親蘇派掌權。蘇聯佬要求「武裝保衛蘇聯」,國民黨順水推舟,拉到東北去拼。結果未可知也。假如到抗戰勝利都沒決裂。之後美蘇決裂。然後兩黨決裂。劃條什麼緯線為界,不用猜,北方升起了太陽,不知道姓不姓金…
理念的難以交融註定了兩者的水火不容。這個問題的所有答者我都一一點進去看了,竟除我之外無一女子。我感到很悲傷。
可以參考蘇聯gmd不清黨就要被清黨 二月革命那群和布爾什維克合作的人就是被十月革命革了命
很難做到,國民黨內左翼勢力的基本盤全被共產黨拿下,實質上沒有太大作為,面對左的不能再左的共產黨,國民黨想活下去的唯一可能就是右翼化,兩黨矛盾越來越大,很難調和
那我就來開個腦洞:
1、中共將奪得革命領導權,國民黨很可能會逐漸邊緣化,或是完全被赤化,清黨的悲劇不會發生,中共自然也無需搞「工農武裝割據」,而是保持在中心城市的影響力,並以城市工人階級為依託,以社會運動為主要方式(輔之以武裝鬥爭)開展革命,從而避免如真實歷史所顯現的那樣受困於組織結構軍事化與小農思維方式的滲透。毛也不會有機會上位。
2、假如革命在1929~1935年左右取得勝利,那麼全國統一將很快實現,外國租界將被全部收回,農民的土地問題也一併解決,政治上也初步實現民主化(通過蘇維埃的形式),五四以來的文化成果也將得以保存。還可能在各大殖民地甚至歐美列強本土引發巨大的革命浪潮。
3、倘若接下來世界革命大獲全勝,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的心臟地帶(歐美髮達資本主義國家)成功奪取政權,那麼馬克思的革命設想(在發達國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將被付諸實踐,資本主義體系將徹底瓦解,二戰自然也不會發生。中國將和蘇聯一同成為世界社會主義聯邦(或邦聯)的一部分,獲得來自先進國家的充分的經濟支持與文化資源,蘇維埃民主將在根本上得到確立,工業化得以順利展開,農民的土地問題也無需用暴力解決。
4、即使世界革命功虧一簣,那麼中國將長時間保留一部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但仍以國家力量扶助工農,土改仍不可避免以暴力進行,但會更有節制,政治上集權的成分會有所增加,但不會如真實歷史所顯現的那樣惡性膨脹。這種混合狀的政治經濟格局也能為數十年後(也可能是更短時間)的「再選擇」(在下一個革命高潮中加入到世界社會主義共同體,或是建立北歐式的社會民主主義)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而由於政治、經濟和軍事上實現了統一(特別是東北將處於中央政府的強力控制之下),那麼面對外來侵略時將更有底氣,抗戰也許不會發生,或者即使發生了也不會如真實歷史中那般慘烈。
更詳細的分析大家請參看我的以下兩個回答:1、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為什麼以推翻國民黨政府統治作為革命的直接目標? - 文青1968 的回答2、如果沒有蔣介石,我們現在會不會被日本統治? - 文青1968 的回答蔣介石為什麼清黨,就是因為共產黨和左翼勢力太大了,再這樣下去,右翼就藥丸了。
國共合作必然破裂,這是兩個階層價值觀,世界觀,文化的全面碰撞。
北伐戰爭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因為有共同目標,軍閥和列強。軍閥都是有帝國主義列強支持的,而當時革命熱血沸騰的共產黨在共產國際主張下與國民黨合作,是為了打到軍閥解救下層無產階級。但是放到國民黨方面講北伐戰爭,實際上是國民黨做大之後的奪權運動,共產黨被蔣介石當槍使了。當年辛亥革命首功當屬袁世凱,孫中山自願讓位後到廣州發展,改組國民黨,建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將領,蔣介石也依靠孫中山的信任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後革命黨勢力不如北洋軍閥,被北洋軍閥搶佔了領導權,北伐戰爭不過是革命黨人化成國民黨之後的復仇奪權而已。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
有共同目標可以合作,但是已經沒有了共同目標還怎麼合作?國民黨戰勝了北洋軍閥,自己成了最大的軍閥。此時,國共之間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沒有破裂?誰知道國民黨最後邊緣化共產黨。
黨爭是國民黨的看家本事。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在「左派」的立場上回答問題,歷史教科書和政治教科書一抄一大段,說這些答案洗腦文都不為過!在巜孫文越飛聯合聲明》里,孫中山先生已經划出了底線,那就是「中國不搞共產革命」,孫中山常說「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病態結果,不是動力」(針對蘇聯階階級鬥爭是常態,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所以,他的政治策叫什麼?「聯俄,容共」,這個用詞是非常講究的,聯是聯合,意思國民黨和蘇共不是兒子和老子的關係,是平等的合作關係,所以孫中山從來也根本沒想過加入共產國際去接受蘇共的領導,恰恰相反,他一直警告蘇聯,不要過多干涉中國的國民革命,容是接受,國民黨可以接受共產黨員成為「同志」,但是共產黨員要想進入國民黨的權力核心,參與國民革命,必須接受國民黨的統一領導,所以才允許共產黨員先加入國民黨,遵守國民黨的黨紀,然後才能獲得職務。孫中山在生前做的最多的事就是系統整理自己的思想主張,寫成了巜三民主義講義》來培訓和教育國民黨黨員,這個工作被蔣繼承了,成了他後來抵制蘇俄共產主義的有利武器,孫中山如果不死,蘇聯和國民黨的矛盾只會越來越激烈,因為孫中山是絕對不會容忍蘇聯人干涉國民黨內部的人事任命的,而以鮑羅庭為首的蘇聯顧問團恰恰犯了他的大忌,經常以國民黨中執委的名義發布命令,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伴隨國民黨一路成長的老黨員如于右任,蔡元培等人產生了強烈的反感,國民黨難道是共產國際領導下的傀儡?從這方面講,他們的清黨決議也是孫中山的精神延續,孫中山如果不死,也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區別只在於他的威望太高,給他戴「國民黨反動派「的帽子不過是個笑話!如果孫中山不死,憑藉他的個人威望和號召力,只會有一個結果,陳獨秀這樣的溫和派被扶植成中共的唯一領導人,蘇聯顧問將被召回,重新換守規矩的來華,且活動範圍僅限于軍事援助的中蘇溝通協調上,在完成北伐後,孫中山鐵定會恢復臨時約法,重組國會,至於共產革命,報紙上的話題而已
然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
這是歷史的必然,沒有如果。
國民黨就是一個具有分裂基因的政黨,宗派主義嚴重,直到今天。回到當時,老國民黨員和雙黨籍的國民黨員已經不可避免要分道揚鑣了。當時兩個大佬常隊長跟漢奸汪都是投機分子。一個押寶元老和列強,一個押寶蘇聯。為了爭奪老大,常隊長一定反汪,反汪一定要帶上清黨。不清黨就只有漢奸汪獲勝,但是當時常隊長掌握中央軍隊,歸順國民革命軍的馮玉祥反tg,新桂系更是反tg的先鋒,漢奸汪已經早被遣送國外考察,還有什麼可能性嗎?沒有!如果想找可能性,那隻能一開始孫逸仙讓tg完全掌控黃埔軍校和國民黨軍事權。可能嗎?不可能!(這樣發生也就是清國民黨右派了,清黨依然發生)還有沒有可能?那隻能tg融入國民黨了,改變自己的信仰,可能嗎?雖然周佛海等人改了,但真正為中國命運奮鬥的那些人包括陳獨秀都不可能,別說毛周等人了。所以也不可能!綜上,歷史的發生是有其必然性的,突出人物可能改變其進程,比如常公採取了這種方式清黨,但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誰都阻止不了,像漢奸汪變得比誰都快,說明了他心裡也早有清黨的想法,只不過一開始需要蘇聯和tg的時候,他跟常公都那麼熱愛共產主義,常隊長甚至還將兒子送去蘇聯當人質哩!所以題主不要問這樣一個沒有可能性的問題了,有時間多讀書。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經知道清黨不可避免了。多讀書就可以了解這個必然。比如西山會議,不正是為了清黨而開的?而tg的張國燾也清楚,張一開始甚至反對共產黨員加入國民黨,為此他被免去中央組織委員的職務,接替他的正是毛,當然張國燾是回憶錄,或許是後來附會。但還有毛選第一篇啊。「誰是我們的敵人?」國民黨元老中不乏這樣的人,比如文中點名的戴季陶,所以,清黨是必然的。這一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寫於1925年12月1日。雙方都清楚清黨不可避免,國民黨右派是樂見此事,左派一些人投機一些人堅持聯共(這就是毛寫的中產階級搖擺不定),tg是無可奈何(畢竟不重視軍事,沒有力量讓漢奸汪繼續押寶。像周等人還對國民黨左派抱有幻想,但毛的秋收起義乾脆打出了tg的旗號,事實證明,毛是對的。)楊奎松《國民黨的聯共與反共》一書,對當時的政治形勢有比較清晰的描述,大概地整理一下思路:
1、國民黨為什麼要聯共
國民黨是一個比較鬆散的政治聯盟,孫中山沒有軍隊,不受歐美待見,被軍閥攆來攆去,因而萌發了聯合共產黨,藉助蘇聯的力量整軍備戰、加強政治集權、重建基層組織的目的。
從理念上看,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是民族主義政黨,要求繼續革命以打敗軍閥、建立統一的中國。這是兩黨聯合的共同目標。
從實際效果上看,國民黨在蘇聯的支持下建立了黃埔軍校,第一次有了可靠的軍事力量。大批共產黨精英的加入,充實了國民黨的基層組織,讓國民黨煥發出活力。
2、共產黨為什麼要加入國民黨
首先,這是蘇聯的要求。共產國際覺得國民黨是中國革命成功的唯一希望,因此要求共產黨配合國民黨,幫助國民黨。
其次,共產黨還太弱小,需要藉助一個平台發展自己的力量,國民黨是最好的載體。
3、國共的核心矛盾
首先是理念分歧。國民黨的主要支持者是中小資產階級,共產黨的主要支持者是無產階級,兩者在革命的激烈程度上的分歧沒有調和的餘地。共產黨的激進態度嚇壞了國民黨的傳統支持者,國民黨必須予以切割。
其次是利益分配。國共合作之後,年輕的共產黨員佔據了三分之一的高層位置,大批國民黨老幹部被掃地出局,他們形成了最頑固的反對勢力。共產黨把國民黨視為需改造的對象,在支持自己的國民黨人稱為左派,把反對自己的人稱為右派,有意讓左派取代右派。國民黨把共產黨視為侵入自身肌體的癌細胞,認為遲早會毀了國民黨。
3、蔣介石個人因素
蔣介石是個權力欲極強、自尊心特別敏感的人,共產黨拉攏不成,認為蔣介石是國民黨右派,因此千方百計想將他趕下台,引發蔣介石的激烈報復。
結論就是:國共不可能不破裂,國共合作從一開始就是非常擰巴的拉郎配。
推薦閱讀:
※怎麼看香港的英國國民(海外)護照沒有公投權?怎麼看香港有一半人持英國國民(海外)護照?
※如何評價少年中國評論?
※如何看待在中國精英與大眾的分裂乃至對立?
※為什麼清末有那麼多人到日本留學?
※人多是否會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