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孩子受到驚嚇,很害怕?怎麼做可以讓這件事對他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我的堂妹,4歲。坐電梯要出來的時候,奶奶需要搬電動車不好注意她,行動也不方便什麼的。而當時妹妹她還沒有出來就因為樓下有人按電梯和電梯一起下去了。她拚命哭,等見到她的時候她哭的全身顫抖,臉色很白。說看到狗,我們抱她,她也就一直說害怕,害怕。哭的很傷心。

而我這個笨蛋,做了一個錯誤的事情,當時她還情緒未定,只是不哭了,能對話了,我就想告訴他下次如果自己在電梯里,就按17層。我一抱她想再進電梯演示,她就怕的趕緊跑走了。非常激動的哭

然後我奶奶就一直抱著她,她還是說害怕。平時非常愛笑,現在看著動畫片看一會兒也說害怕。

她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我們可以怎麼做讓這件事對他的影響盡量變小?


很簡單,那就是絕對不要提這個事。絕對絕對不要提。

1.孩子的記憶本身不會那麼牢固,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會逐漸忘掉這個事。

2.當孩子在驚慌之中,根本不會去聽你在說什麼,也就是說你之後解釋她全都沒有聽見。

3.四歲的孩子已經具備基本的危險意識,也就是說可以對一件事產生聯想。

但是你之後錯誤有三個:

1.在她驚魂未定的時候,還抱著她去電梯,這隻會加強她當時的記憶。

2.反反覆復在現場和她解釋,負面強化(電梯和時間延伸)就在眼前還沒有去除,你越是說,她就會越是想。

比如你說:

「剛才的電梯不要怕,姐姐拉你下去」

但是在孩子聽來這句話這句話是:

「***電梯***,******」

所以你的解釋會讓她越來越害怕和慌亂。

3.你的表情變化會很誇張,更是烘託了這種氣氛。

所以你要做的事很簡單。

1.絕對不要再提這個事。

2.換一台電梯,每次上下電梯就拉著孩子的手。

3.表情淡定,只說「走吧」,音量不要忽高忽低,或者半跪下來抱著孩子,但是孩子腳著地。

4.和奶奶說,每次下樓梯要拉著,如果有其他物品,可以讓孩子拉著大人的衣角不要鬆手。絕對不要提這個事,也絕對不要說「別怕」這兩個字。

5.當以上合理的行為保持恆定,一般來說一個月左右這件事就會逐漸淡化。

6.當年齡變大,認知理解水平提高,孩子自己也會發現這屁大點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李老西的家庭干預指南


一件事情到底嚴重不嚴重,孩子並沒有獨立判斷的能力,很多時候孩子都是依據大人的反應來判斷的。

我兒子3歲的時候,有段時間家裡的電梯頻繁故障,開門後總是很快就自動關閉,我兒子在那段時間裡,一周之內被獨自關在電梯里上下3次,每次都是電梯門一關他就怕得嘶聲嚎哭。第一回我一看電梯關門後開始下行就趕緊從消防梯往1樓沖,剛到1樓又發現電梯已經上行……孩子從樓上一直嚎到底樓再嚎回樓上,當時聽得好揪心,但兒子回來了覺得也沒什麼,不就幾十秒嘛,回來抱抱很快就忘了。後兩次我就淡定了,也不跑消防梯了,在樓上摁鈕等著電梯帶孩子上來。我們告訴孩子電梯壞啦,門關太快啦,但是爸爸媽媽就在附近,你只是一個人一小會兒,馬上爸爸媽媽就能把你找回來所以沒什麼大不了的啦,於是孩子也就不覺得有什麼了。我們家一個單元樓只有一架電梯,沒其他的可選,後來也時不時還會壞,現在孩子再被短時間一個人關電梯里已經不會再哭了,因為他已經接受了「電梯就是有時會出故障很正常啦」。

推及到很多其他事上,都是如此,家長的反應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判斷,比如——

孩子摔跤了!從好高的地方摔下來!會不會腦震蕩啊?!

孩子磕破了!滿嘴都是血!!

請參考對照組——

啊呀摔了一跤呀,現在好疼是嗎?揉揉,一會兒就不疼了,真的。

哦,不小心磕破了呀,有點血,我們漱漱口把血衝掉吧。

有的時候可能孩子遇到的事情真的是挺嚴重的,但即使那樣我也會笑著跟孩子說沒關係,有多嚴重我自己去和醫生交流,絕不能讓孩子看到我驚慌失措。


1.先告訴她,這不是她的錯。(小孩總以為一切不幸都是自己的過錯)

2.告訴她,奶奶是不小心,不是故意要把她忘在電梯的。(小孩,特別是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會以為大人離開是由於嫌棄)

3.讓父母關心她一下,打個電話什麼的。

4.哭就讓她哭一陣子,這期間抱著她。

5.下次進電梯時(必要時,不是專門安排去坐電梯),她如果害怕,不敢進,可以抱著她。大人的語氣輕鬆一點,讓她嘗試按電梯什麼的。

6.不要說,「這有什麼好害怕的」之類的話。

我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辦法了,恐怕只能靠時間來治癒了。


這事我家發生過。

婆婆搬了新家,電梯的按鈕按住,門還是會自動關!!!(什麼鬼設計。。)

然後我家妞就被一個人關在電梯里下到一樓。當時三歲兩個月。

就聽她一路嚎到樓下。

她爹乘另外一部梯下去追,我在原電梯等(怕她沒出電梯又上來了)。

然後我們最後在一樓匯合。哄了一會,告訴她下次要等爸爸媽媽一起進電梯,出門左拐到了美食街時人已經情緒正常健康可以吃的下一隻大象了。。。以後再坐電梯也無陰影。

所以,請用美食和愛感化他吧。


我家寶寶是和我們一起碰到電梯門關不上,後來又開不下來的事情。還好只是十幾秒,但已造成陰影。

之後一段時間,堅決不肯坐電梯。我們也隨他爬樓梯。

大概半年左右,他現在肯坐電梯了,我以為他忘了,可是有次他送我出門,站在電梯口他說:媽媽小心電梯門夾人。

所以小孩子對於這種事情肯定不會忘記,但隨著年齡增長,事情的恐懼會淡化,這樣我覺得就可以。

不要強迫他,我們自己也有怕的事情。


別提,別提相關的事給她聯想的機會,別讓她一個人待著瞎想回憶害怕的事,別問她你現在怕不怕了,如果一定還會碰到相關的事陪著她,在她一直很害怕的那段時間最好讓她哭出來!然後慢慢的記憶指不定就模糊了還可能玩笑的說出來害怕的事,雖然很久後想起來還有可能會害怕,但是已經能面對了,這是我小時候不小心看了恐怖片的感覺。


推薦日劇「走馬燈株式會社」第一集!!!


叫魂

舊時漢族的一種叫魂儀式。流行於全國各地,方法因地各異。在上海浦東地區,若小孩白天受到驚嚇,晚上睡覺驚哭時,便以為小孩的魂魄被驚走,於是舉行豎筷叫魂儀式,由家中年長婦女(孩子的祖母或母親)向灶神供香燃紙、磕頭禱告,求灶神左右。爾後取碗一隻置於灶台上,內盛半碗清水,再取筷3枝併攏,放在碗中垂直豎立,一面口中呼喚小孩的魂魄回來,一面從碗中抓水從上而下澆注筷子,至筷子在碗中穩立不動時,便以為小孩的魂魄已喚回,即捧碗走到小孩床頭,在其頭上轉3圈,取出筷子放於小孩的枕頭旁。民間以為如是孩子即可安穩睡覺。

  叫魂

  亦稱「喊驚」、「喊魂」等。舊時漢族信仰民俗。流行於全國大多數地區。古代認為,人有疾病將死,魂魄離散,須招魂以復其精神,延其年壽,因而有「招魂」之俗。

  《楚辭》中《招魂》篇,即與此俗的關。後世嬰孩兒童若驚嚇所致,以致魂不附體,此時即須叫魂收驚,使魂魄歸來,除病消災。各地方式不一。

  近代廣東東莞風俗,於檐下、床頭或受嚇的地方,燒幾支香及冥紙,將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後擺動,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響,再將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東方米糧,西方米糧,南方米糧,北方米糧,四大五方米糧。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來歸啊!請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膽來歸啊!」等等。

  上海朱家角地區,則以小孩的年紀月生(八字)寫在紅紙上,置於灶台,紙上放一碗水,並點香燭叩頭。然後取一個斗,遮以包袱,點火尋覓社腳下的蟢蛛,並連喊「某官(老大為大官,老二為二官)歸來!」直至找到二三個蟢蛛,放在斗中,捧至小孩枕這,邊走邊喊,放下蚊帳後畢。數分鐘後,方可揭開帳子。

  東北、華北、南京等地,則由家人認定其驚悸失魂之處。一人持呼孩童之名,一人叫「回來吧!」一呼一喊,行至彼處。持衣履者張開衣履,"象徵性地一張一閉,然後挾於腋下,高呼孩童之名,另一人則答以「回來了!」表示魂魄已被系住。一路上復呼應一遍,則認為靈魂已經復體。此類均自古代傳承而來。

  「叫魂」的心理學依據

  叫魂是母親的專利,一般都在晚飯前後。叫魂前先上三炷香。香點燃之後就開始喊,喊的時候要帶上孩子的名字,如小名為狗娃的孩子就喊:「狗娃嚇掉魂回來了沒有?」狗娃媽門外喊,狗娃爹在睡房裡答「狗娃嚇掉魂回來了。 」門外的人喊一聲,睡房的人應一腔,一般要喊上十數八腔。喊聲由低到高,悠揚高昂,顯示出父母對受驚嚇的孩子關切的心情。

  這一切做法是否真正有效,有什麼科學根據?從心理學角度,又該如何解釋?

  「叫魂」體現了大人對孩子的關懷之情,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徹底的安全感

中華民族很早就注意到了幼年經驗對人的個性和心理疾病均有重大影響從心理分析的角度講「叫魂」,我們中華民族早就注意到了幼兒時期受到的心理創傷,如果當時沒有及時有效地治療,可能會影響他的人格健康發展,這種創傷的影響會潛伏在他內心深處,可能導致成為日後神經症疾病的根源。

  孩子和大人在認識水平上是有很大差別的。所以幼年期心理創傷並不是出自成年人的評判,並非以成年人的體驗為標準的,而是從兒童眼裡看的,是幼兒的自我評價,有些事在我們成年人來看是非常幼稚可笑的,在幼兒眼中卻非同尋常。被狗嚇了一跳,對大人來說,根本不會當一回事,在小孩心裡,卻留下難以磨滅的痕迹。中國自古便有「三歲看七歲,七歲看終生」的說法。幼年的創傷經驗若當時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被潛抑到無意識中成為日後患病的癥結或根源。

  「叫魂」是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叫魂」這種民俗現象,剔除其不合科學的成分,並發展,便可把它轉化為一種科學的兒童心理治療方法了。這樣對於受到意外驚嚇的幼兒,我們可以採用請幼兒父母或幼兒最信賴的人,站在兒童的角度,用一種兒童化的語言,科學地來解釋這類事件,並輔以最親切的安慰,以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並且在日後遇到同類事件時,不但不怕,並知道如何去應付。如果所受創傷程度比較嚴重,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輔以較輕量的藥物治療。或找心理醫生進行心理治療,以消除健康人格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


推薦閱讀:

該不該答應三歲寶寶晚上12點左右提出看動畫片的要求?
孩子容易發脾氣哭鬧,一哭我就火,我該怎麼忍住脾氣?
剛出生的寶寶視覺只有0.01,那豈不就是和盲人一樣?真的是這樣嗎?
怎麼看待新月格格、梅花烙之類的瓊瑤經典?
孩子對於不愛吃的東西有極大的抗拒和恐懼反應,這樣正常嗎?家長怎麼辦?

TAG:兒童 | 兒童教育 | 兒童心理 | 兒童心理學 | 兒童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