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父母爭氣在大城市(省會)工作並生育了你,你還會和現在一樣嗎?
如果你父母爭氣在大城市(省會)工作並生育了你,你還會和現在一樣嗎?
大城市中學畢業的孩子,其眼界,校友,教育經歷,工作,家庭資源,收入等都不是一般小城市孩子能比的。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的時候,城鄉移動門檻並沒有現在那麼大,為什麼你的父母安於現狀留在了小城市,而沒有去大城市打拚呢?這一抉擇對你造成了什麼影響?
肯定的說。
不會。但是我很感激他們,
因為他們已經足夠爭氣了。1996年,他們是在湖南邵陽某縣城裡的某個小鎮上當高中教師和醫生。
1996年,我出生。2000年(大概),我爸為了改善我們家的生活決定考研,當時他32歲。我媽為了支持我爸去了廣東那邊當醫生供我爸讀書,當時她26歲。2004年,我爸研究生畢業,本來分到長沙一個大學當老師,但是我媽的工作轉不過來,所以退而求其次來了挨著省會的一個地級市。2008-2010年,我爸媽先後考了司法考試和醫生職業資格考試,是為了多點錢供我學習的各項開支,還能帶我出去旅旅遊開闊一下視野。2013年,我爸為了我以後如果在長沙工作好照應,把工作調去了長沙從頭再來,他45歲。2015年,在長沙買了房子,為了我以後有個落腳處。所以我說的不會,只是針對我沒有在一個省會城市長大而已。
而我的父母,已經做了太多。其實我們家生活一直都還不錯,只是為了更好,爸媽才這麼拼。
如果他們不是這麼爭氣,我現在應該和我的小學同學一樣,都快有第二個小孩了,然後窩在那個小鎮里,打打牌買買菜趕趕集,然後再培養出一個和我人生一樣的孩子。
可是我現在好好的讀著大三,準備著考研,商量著遊學,這一切都是他們給的。
我很愛他們很感謝他們。我父親把回城的名額讓給了他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姑姑,於是我被我姑姑叫了三十年的「你們外縣的」,尤其是我從廣州破產回來不名一文的時候哪個各種冷嘲熱諷啊。
不過這幾年倒是聽不到了,第一她兒子實在太不爭氣,二來每每不等她說出這三個字,我就先說出來了,我們「外縣的」的沒錢,俺哥買房子也幫不上忙,嫩自己想辦法吧。假設的那個我就不會是現在的我了,不同經歷造就不同人格,不同的人生,所以現在的我不可能揣測假設的那個我的想法,也不能預測假設的那個我的人生,這是個偽命題。
我的父母都是來自農村,初中文化畢業,然而他們沒有安於現狀,從農村打拚出來,在工業區生下了我。隨後為了能讓我接觸他們能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又在市中心買了一套房子,讓我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現在我在國內top前幾的大學讀博,而當初在工業園區的發小現在都結婚,子承父業,在工廠裡面繼續上班。更不用說農村裡面同一個家族的孩子,境況更不好。。。。我很感激父母當年的努力,給我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真的不要對父母要求太高,就算父母把你生在了省會城市,你又會想當年他們為什麼不下海奮鬥去北上廣。北上廣又要想怎麼不生在歐美。回到題主的問題,客觀實在是生在一個大城市固然是好的,豐富的資源一定勝過小城市。但是這種資源一定不是決定性的。從現實出發,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現狀才是硬道理。與題主共勉。
放心吧,生在大城市還會嫌棄怎麼不生在美國。。。
抱歉,自身情況正好符合題主假設,雖不切題,也想談談我現在的感受。我出生在河北一個小縣城,爸媽都是河北人。後來因為爸爸的工作關係,在我四年級的時候輾轉來到北京,並從此在北京扎了根。
因為骨子裡就不是老北京吧,所以在我的思想里沒有外地人的概念,並且也從不覺得我比別人有著什麼得天獨厚的資源。直到大學出京讀書,我才察覺到環境、社會帶來的人與人之間細小的差距。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我看到的我聽到的可能對於我的同學來說都是陌生的。那時候我深深體會到來自一個大城市的「優勢」。因為你見過更好的,所以你會爭取自己也去做到那個最好。如果我還在那個小縣城裡,也許我沒有機會上各種寫作班奧數班興趣班,我也不會想要拚命努力去趕上我周圍這些太優秀的同學,也許在大學裡我會因為學習不夠好長得不夠好看甚至還來自一個小縣城而感到那麼一絲的自卑。
而我一切的生活,都該歸功於我努力的爸爸和溫柔的媽媽。媽媽說當年廠子不景氣臨近破產,幾乎沒有人按時上下班,不是遲到早退就是在班上干別的事情,只有我爸爸每天按時到,從不早退一分鐘,在崗位上沒有工作就自己看書,一本接一本的看,全是專業書。後來我國某個地方井下出水,向全國召集排水人才,整個廠子里只有我爸爸會(得益於他平時的看書積累),就把我爸爸派去了。大家都知道井下工作環境有多惡劣,我爸爸在井下一呆就是一天,吃飯都是別人送到井下,一天五頓,吃完就幹活,特別賣力特別認真。正巧有一個在業界很有權威的爺爺(爺爺是北京人)也在現場,他很驚訝爸爸一個年輕人居然這麼踏實肯干,便記住了爸爸的名字。再後來,北京一家企業找爺爺請他推薦個人去當經理,爺爺一下子就想到了爸爸。就這樣,我們全家都沾了爸爸的光來到了北京。媽媽很早開始就不工作了,因為家裡有我和姐姐,她為了照顧我們這個家,付出了她能做到的一切。我媽媽做的飯是所有親戚們都公認的好吃,但是她之前根本都不會做飯,我甚至還記得第一次吃媽媽做的飯的那個味道,真的是難以下咽,然後媽媽每天看美食節目看菜譜,自己研究做菜的方法,只要菜場上有的瓜果肉蔬我家餐桌上都有。我家從來都是一塵不染,我記得媽媽跟我說過你爸工作這麼辛苦(爸爸的工作要經常出差),我不能讓他回到家看到家裡一片狼藉,累了那麼久,一回家看到家裡乾乾淨淨的,心情多好。小學的時候家離學校特別遠,開車都要一個多小時的路,媽媽每天送我上下學,周六日還要接送我上課外班,因為課外班都是半天半天的,又來不及讓媽媽回家休息再出來,所以媽媽經常在車裡一待就是一下午,然後接上我給我買點好吃的再回家。相比於很多人我已經足夠幸運,但其實小時候的日子也過的蠻辛苦。我會像我爸爸一樣,用足夠的實力去為我的下一代創造更好的環境,像媽媽一樣,維護好一個家的寧靜。因為經歷過大小城市生活的差異,所以我一定要做一個足夠努力的人,讓我的孩子去接觸更多的更好的資源,讓他/她能有選擇去過他/她想過的人生,而不會因為金錢、資源、環境而受到束縛。因為有這樣的爸爸媽媽而感到驕傲,也要成為我孩子最好的母親。只能說影響從DNA就開始了,但要相信你的父母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能給你的對他們來說都是最好的,你想要更好的生活你就要自己努力了,哪怕一點點改善,日後你孩子的起跑線就會離終點更近一些。想起一件事,以前大家總吐槽的北京上海本地生源上本地大學比外地人容易,不公平。但如果不這樣,對你們是公平了,對他們的父母或祖上呢?你以為他們辛辛苦苦到大城市打拚為的是什麼?記住一句話,要得好祖上好。
父母爭氣是父母爭氣,自己爭氣是自己爭氣。我不能因為看到別人父母比我父母混得好、別人又比我混得好,就把原因歸結於上一代身上。因為和我父母混的一樣的、甚至混的比我父母差的人,人家的兒女也有比我混的好的。那我又應該怪誰呢?家庭的原因固然是塑造一個人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把一切自身的不幸都推給家庭、把一切成功都歸結於自己的努力。這對父母並不公平。
別鬧,南京和貴陽能一樣?
合肥人,小時候覺得原來我們是省會,好像還不錯,全國也就三十多個的樣子!長大了以後在北上廣等地自我介紹後別人說,安徽啊,你們那好像挺窮的。就連內蒙包頭的親戚都說,合肥?好像也就跟咱們這差不多吧。
我希望下輩子能出生在美國,父母至少是中產以上的收入,最好只有我一個孩子,我希望我是個白人,最好還是個男的。這樣我才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大城市的孩子可能一輩子沒有在小城市生活的經歷,但小城市的孩子就不同啦,不僅可以在小城市生活,而且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大城市生活。這樣的人生難道不是更多可能性嗎?我對父母只有感激之情,感謝父母把我養大,也從沒限制過我的發展。
雖然我經常羨慕出身比我好的同學,覺得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比我擁有更多資源,懊惱自己這種土包子的狀況,尤其是剛出國的時候,身邊好多同學家境很好,我這樣一個無比信奉個人奮鬥的人產生過自己一輩子也追不上別人的想法,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心路歷程,讓我明白父母已經為我付出了很多努力。
再往上數一代,他們的父母也為他們的成長做了很多努力。我姥姥命運坎坷,很年輕的時候丈夫就意外去世,一個人拉扯三個孩子。家庭條件所限,從小沒有讀過書,不識字,為了生計走遍全國售賣絲線,常常把六歲的我媽媽一個人留在家裡,照顧比她還要小的弟弟妹妹,現在我媽媽五十多了,常常還夢見她媽媽出門去了留下她一個人在家裡看孩子。為了孩子們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姥姥從甘肅來到了環繞京津的河北,在一個農村定居下來。我媽媽十一歲才開始上小學,上學讀書放學繡花賣錢,為了擺脫農村窮苦的生活,艱辛地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在縣城分配了工作,成為了一個無比摳門的家庭主婦,但一切都是為了讓小家庭過得更好,而且也不得不受限於自己貧困過去帶來的心理陰影。我父親也是從農村走出來,拿到了城市戶口。奶奶是語文老師,兒子們的文化自然不會太差,我家裡於是有一大堆的書,以至於小時候世界觀很狹促的我認為所有人家裡都有書架這種傢具,後來去同學們的家裡玩,才發現我家這樣的算是少見的了。
小時候想,一定要成為爸爸媽媽這樣努力、這樣優秀的人。他們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白手起家賺來了自己的生活。後來長大了,對他們給予我的產生過種種不滿,覺得物質條件不好,眼界也不好。再後來,意識到了這只是因為自己去到了比他們當初大一點的世界,意味著我有一個更好的平台,有機會創造超越他們的生活。我曾經想過畢業之後是去競爭激烈的地方打拚,還是回小地方,憑自己的能力,或許可以付出的少一點,過相對輕鬆一點的生活。想起父母辛辛苦苦把戶口從農村遷到了縣城,追求的正是擺脫那種落後的生活,如果我回去,那他們當初打拚的意義在哪裡?這或許是出於對父母夢想的繼承,或許是對於人的命運的不甘心。
父母在奮鬥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一樣,為自己和家庭的未來苦心經營著,他們付出的努力,一些是為了我們今後的生活,一些是為了他們當下的人生。不必說父母為自己做過怎樣具體的事情,總的來說,只要他們是努力生活的人,又對子女有愛,那麼日常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給子女經營盡量好的生活環境。而當時奮鬥的他們,也因為自身環境所限,付出和收穫的比例比不上家庭條件更好的同齡人。我爸爸以前經常跟我感慨改變命運要三代人的努力,爺爺奶奶的一輩讓家庭實現溫飽,父母這一輩讓經濟寬裕起來,第三代可以實現自身的奮進改變階層。那時候年紀小,腦子裡的東西大概只有「玩」、「作業」、「夢想(玄幻的)」,沒有去思考他所說的這種人生體會,現在想想,當初他的一番話也許不僅僅是在訴說一個道理,或許還有無數的心緒在其中:對孩子望子成龍的期冀,對自身命運天花板的不甘心,對自己成長環境的惋惜,對家庭未來的希望和焦慮。這些想法,和現在的我們幾乎是一樣的。
如果父母在大城市養育了我,我的想法或許還是不會改變。只要我超越了父母當初的平台,或者從一個我還算是優秀的地方來到了一個群英薈萃的地方,就意味著要經歷對自身成長環境的懊惱、對未來方向的迷茫,如果我能想通,還是會像現在一樣,收起不甘心,努力打好手中的牌。
周圍的同學,有長輩是一線城市大學教授的,成長環境比我不知要好到哪去,卻也多次抱怨過家裡經濟不寬裕。聽他們互相抱怨,我心裡常感到哭笑不得。他們的父母供不起他們讀一個名牌的美本,也不能在他們讀博期間給在學校附近買一個房減輕經濟壓力,雖然他們到現在還有父母給自己的經濟補貼,而我要補貼家裡,但是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仍然會懊惱。這是因為他們的同學裡還有很多比他們成長條件更好的:在英國讀書心情不好時拖上行李箱就回家的,什麼也不想乾的時候休學一年四處旅行的,這些生活他們都沒有條件享受。他們羨慕那些同學,就像我羨慕他們一樣,覺得如果自己的家庭再棒一些,我就會少一些辛酸孤苦的經歷。這些同學還是父母能力比較強的。大城市裡大多數孩子的幸福感,真的比我們高嗎?
如今再回到家鄉小縣城,同學有的做著生意,過得也相當滋潤,還有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當老師的,都有自己的奔頭。人人手上都有一把牌,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自認為的難處,可是如今到了我們奮鬥的時候,還是應當儘早想通,努力把自己的牌打好。
人的命運是很奇妙的。有人可能要給統計規律,但是每個人的軌跡卻又是那麼千差萬別,不是一兩個標籤可以概括。我姥姥一輩子操勞,兒女們長大了按說應該休息一下了,六十多歲時卻得了腦血栓。小舅人很聰明,但是初中沒上完就不願意讀了,後來做生意卻很厲害,這些年我姥姥看病吃藥基本都是他在操持。小舅有兩個孩子,老大很會為人處世,而且人很勤快,但從小討厭任何內容的學習,今年中考不利;老二資質不錯,小學的時候雖然不大行,但初中了自己懂事了都是自發努力,在重點中學成績還不錯。這樣的兩個孩子你能知道他們將來會有怎樣的生活嗎?所以,怎樣叫奮鬥呢?什麼是人生呢?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對的呢?為了曾經的生活懊惱,也許沒有什麼價值。人的路都是要自己走出來。到了現在,我最最慶幸的就是父母健在,男朋友雖然異國了四年但是對我疼愛有加,我們的未來或許是幸福的。
我老爸就是從鄉下來到妖都,妖都算省會了吧?
我老爸常說,自己的命好,裁兵後留在廣州,不然留在鄉下那疙瘩....光是那麼說好像沒用,我需要我舅舅做一下例子.舅舅在鄉下做生意,每年的紅包都是最多的.我家,窮逼,一直在租房.
我舅舅,老闆,有房有車,親戚中混的最好.我哥,真學渣,十年前考到本B,但還是繼續讀下去了.(我哥上大學的時候我家真是勒緊腰帶)我舅舅的三個兒女,都是高中畢業就去工作了,我在qq和朋友圈看見表弟在開貨車.雖然我家窮,但爸媽還是希望兄弟倆讀大學,多點學歷
學到的都是自己的.也許來到省會的爸媽,二十多年的收穫就是吃苦挨累也要供我們上大學.我還記得我讀高中我爸媽的要求就是考上本a,學費便宜.
現在考到個辣雞一本985,算是完成任務了.父母從鄉下來到省會,對我最大的意義就是,讓我知道自己,真的是這麼窮.
物質上.精神上.每年校園藝術節我都是看客,因為沒有一技之長.當我以為nike,adidas是鞋中最貴的時候,同學們穿著我叫不出牌子的跑鞋.當我以為我do?ta無敵手的時候...當我知道同為死宅的朋友在上日語班的時候..實在是太多了,我無論是玩、學都比不上別人,我就知道自己是真窮.所以我才能用謙卑的心看待比我厲害的人.如果爸媽住在鄉下,估計我的兒子都能打醬油了.而不是現在作為一隻電信單身狗,姨媽日聽不懂大學物理,而在知乎扯下這麼一段.難道留在小城市的打拚就不是打拚了嗎?
我媽媽生我的時候連住院費都是我爸爸東湊西借過來的,他們經歷了很多我光是聽說就覺得很難熬的日子。是他們那段時間的打拚和堅守給了我更好的未來和物質基礎。
我從不因為我不是大城市的孩子感到自卑和惋惜,因為我知道很多東西他們有的我也能有,甚至我想要更好,並且是通過我自己的努力。父母已經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做的夠好了,我感激他們,愛他們。歷史沒有假設,包括你父母的歷史。如果你成天幻想你父母如果怎樣今天就怎樣了的話,不如去想像如果當年光緒君主立憲戊戌變法成功了的話中國現在會是神馬樣子。
題主當多想自己在現在的條件下如何奮鬥,比如答主我,父母並沒有把我生在神馬大城市,但我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兩個兒子生在了西方國家的富人區。懂了嗎你怎麼不爭氣把父母帶到大城市呢「這世界真可笑肚子里掉出來吃了我十幾年飯的一塊肉居然要求我爭氣」
感覺逛知乎這麼久,終於遇到一個自己能回答的問題了…惠州人(估計除了廣東的可能都沒聽過這地方),父母一個中大畢業,一個華師畢業,90年代的大學生,只要想,一定可以留在廣州成就一番事業,但是他們選擇了回到惠州…因為有很多親戚在廣州,所以小時候每年都會去廣州好幾次,那時候真的更喜歡廣州,覺得惠州這破地方,大商場也沒有,動物園也沒有,遊樂園也沒有,城區半個小時就能繞一圈,真是哪都不好,不理解為什麼父母回回來惠州…特么的長大了才明白啊…跟惠州比…廣州有啥好的…高的嚇人的房價…上班都要一個多小時…來廣州讀大學之後…出去玩都要坐一個多小時的車…這對讀高中住宿,小學初中走路上學的我來說簡直不可忍受…現在終於能理解父母了,並不覺得大城市有什麼好的…說人際關係…就大學以前來說…除了廣州的四大名校可能比不了…我小惠州的一中應該還是不差的…相信大學畢業之後我也一定會做和父母一樣的選擇的…去你的大城市,有啥好的
推薦閱讀:
※畢業後怎麼選擇工作城市?
※煙台有哪些不錯的旅遊景點?
※怎樣獨身一人在一個人生地疏的地方生活?
※成渝城市群的區位優勢有哪些?
※一個城市最有人情味的地方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