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有局限性么?如果有,是什麼?


本評論針對白雲先生所說進行探討,如有不對之處,請再探討。

1、白雲先生說,佛經99.9的佛經都可以燒掉,不知道先生是否把浩如煙海的這99.9%的佛經都看過,才說無用,還是憑自己的揣測,佛教講的空是一種智慧,一種實相,希望先生明白心經、金剛經所講的空性道理,再來評判是否是空空空的學問。

2、佛陀有三轉法輪,針對不同根基的眾生有講不同層次的佛法,目的是為了讓不同根基的眾生得到安樂解脫,如果先生不了解佛教大乘佛法、小乘佛法所講之法的因緣、契機,請不要說佛法自相矛盾。

3、有人說佛教是迷信,但是更多有智慧的人,會認為佛教是一種智信,一種智慧。世界上信仰基督、伊斯蘭、佛教相關宗教的有40多億人,無論是有文化、還是沒有文化的人,在宗教信仰中,總是會找到心靈的那份慰藉與力量,佛經先生如果沒有拜讀過,或者僅憑己之見,就猜測說是迷信讀物,結論是否下的太過草率。

4、關於去偽問題,佛教,由漢代開始傳入中國,玄裝法師、鳩摩羅什等譯師翻譯的經典依舊流傳,梵語版本與現存漢語版本是有細微差別與出入,但是還沒有到達白雲先生所說的偽經的程度。

5、關於去罪問題,但從我們日常生活上來講,你對一個不了解的人,說你是壞人、你說假話、你是一個抄襲者之類的話,也算是誹謗啊,佛教是講因果的,你如果僅僅是質疑的話,是不會涉及到謗佛的,但是你在質疑的時候是否用了肯定的語氣?

6、對於宗教的儀式問題,基督教、伊斯蘭教有禱告、祈禱,也有唱誦,佛教的拜佛也是相似的,在信眾的眼裡,不是骨灰渣,而是大師的舍利子,不是拜佛,而是去除自己內心的傲慢、驕傲、嗔恨等,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諸如開業、開盤、結婚、嫁娶的儀式,按照白雲先生的意思,這些造作出來的儀式,都是應該去掉的嗎?

7、關於去玻璃心問題,上學的時候,班級上有學習好的,就有學習差的學生,在工作時,在某個專業上,大家認識的程度也不同,我不知道白雲先生說的玻璃心指學佛那種程度的人,希望先生不要以偏概全。建議可以接觸正兒八經學佛、信佛之人與佛教大師級人物。

8、寺廟商業化,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政府開發旅遊導致的,另一方面,也是現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心向錢,我想現在,無論在任何團體中,都會有不好的人存在,如果拿不好的現象,以偏概全,那以現在的社會現象,是不是大家都應該拚命的移民去國外了;

9、關於和華夏文化解綁問題。不可否認,佛教會和當地的文化習俗相融合以便於弘揚,但是佛法的核心思想,在中國、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地,都是一致的,教人向善、做一個賢善之人,尋求解脫,這是所有宗教的共性之處,孝順父母、行善積德這些,其他宗教也會提倡,難道都是抄襲華夏文化嗎?

關於說中國人離開佛教無法說話,這是佛教論典的意思,還是僅僅是一家之言,一人之言,希望不要給佛教扣上這麼大的帽子;

10、關於去戾氣問題,不知道白雲先生有沒有聽過大悲咒、心經等佛教音樂,對於一些不信佛的人來說,也會有促進睡眠的效果,如果有戾氣,如何安睡?白雲先生在佛教音樂中,可否感受到平和、寧靜?

地藏經雖然講了地獄的種種慘象,但是,更告訴你為什麼會有這種慘象,什麼因導致這樣的果,還有地藏菩薩因地時的一些故事,倡導的是一種讓人行善、畏懼因果、成為一個好人,而不是白雲先生所說的戾氣太重;

11、關於自我美化的這個問題,我只想說,學佛之人,有好有壞,不應該以偏概全,真正學佛的人不會認為比你更好,他只會對你更好,不會人格惡劣,因為佛教修行是建立在賢善人格之上的。

12、佛教認為的眾生是平等的,不論人還是動物,男人還是女人,物種都是平等的,何來歧視。所謂女人身沒有男人身好,只是因為女人在這個人世間,承受的痛苦和壓力會更多,為了家人會造更多的業,沒有白雲先生所說的深刻歧視之意。

最後,我是一個學佛有幾年的一個佛教徒,雖然學的不好,但是基本的道理還是懂的,白雲先生之語,大多以偏概全,現在,大家生活多是物質富裕而心靈匱乏,不一定信佛教,但是有一個信仰,會給你的生活與心裡,帶來另外一番模樣,你可以不信,但是希望不要在不了解、不清楚的基礎上,說出來過多肯定的話,以斷了別人學習、信仰的心念。


首先分開,一個是哲學之佛,另一個是世俗之佛。

前者是邏輯的,運動的;後者是宗教。後者的局限性我懶得談了。

就說哲學之佛:

  1. 四見地的自我指涉就是局限性之一。
  2. 另外,佛家的世界觀以因果律為前提,而因果律是基於歸納的,這也是局限性。
  3. 悉達多關注的是意識的自我解放,對於世界到底是啥樣並不關心,這也是局限性。
  4. 基本上從來沒用語言清晰的描述過,沒有構建出嚴密的邏輯體系,流傳下來的只有幫助信徒理解的解釋、故事、比喻,這也是局限性。這一點很多回答都提到了,對比黑格爾二者之間的區別相當明顯。
  5. 最後一個是猜測:留下這麼多信徒搞不清楚空和無的區別,總讓我覺得肯定哪兒有問題。

------------------------解釋----------------------------

有人說,科學與宗教的區別很簡單,就是三個字,「我錯了」。

科學史上曾經犯過哪些錯誤?好像多得不得了,總結下來,似乎科學就是不停的證明前人錯了的過程。

但是,上帝不會犯錯。

這個理解非常的粗淺,但是卻很有效。尤其是在討論佛學的局限性的問題中,應當有參與資格的限制。如果我的讀者有興趣,可以到評論區看看,這些爭論引發了我的思考。到底什麼樣的人才更適合討論佛學的局限性?請你先問自己一個問題:

你認為,喬達摩悉達多,到底犯過什麼錯?

如果你的回答是有或者不知道,那麼你可以繼續往下看了。

如果你的回答是他沒犯過錯,或者他就是真理,那麼請直接拉黑我,咱倆沒聊的。

=======啰嗦完畢=========

四見地的自我指涉就是局限性之一。

四見地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漏皆苦、涅槃寂靜。

這個詳細解釋網上非常多,四見地、四法印、三法印等等等等。這個是判斷是不是佛學的標準,無論誰說的話,哪怕是世尊的話,違反了這個也是不了義法。

而仔細分辨,前兩條是描述規律的,第三條是前兩條的推論,和最後一條一樣是價值觀。

所以,佛學的世界觀可以簡單的概括為「緣起性空」,前兩個字對應第一條,後兩個字對應第二條。緣起是運動,性空是本質。有人說,包括四見地,也是緣起性空的方便法,我認同這個說法。

世界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這個學說認為世界是什麼樣的。後面所有的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都是建立在世界觀上的。所以說緣起性空是佛學的根本,核心中的核心。

然而這個核心有什麼問題呢?

緣起性空描述的是一個絕對運動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表象,都是運動的結果,只有運動本身是絕對的。也就是說,一切都變化,唯有變化不變化。這就是我說的自我指涉。為什麼變化本身不是變化的呢?或者說,變化會不會變成「不變」呢?

那麼如果「一切永恆變化」這個規律變成「不變」,那麼不變就是它的穩定態,一切變化都停止,不再運動。從經驗和直覺上,我們覺得不可能,似乎變化才是永恆的;但是在邏輯上,這才是最終態。也就是說,如果一切都絕對的變化,包括這句話本身,那麼最終,一定是一切靜止。

一般來說,在探討真理的問題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傾向於使用一個固定不變的,簡潔的描述來概括世界,然而世界的靈活多變經常讓我們的期望落空。所以目前比較容易接受的論述一般是「不知道」。

----------------

佛家的世界觀以因果律為前提,而因果律是基於歸納的,這也是局限性。

緣起性空里很重要的論述是說,事物的存在依賴於其他事物。然而,這是在悉達多觀察到有限多個事物的變化,主觀建立起因果聯繫,然後再推廣到無限多個事物的結果。

這種方式叫做歸納法。而歸納法的最大問題,基於前面的描述,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就是,你如何能夠確保那些你沒觀察到的事物都符合你從觀察到的事物中歸納出來的規律?

其實不能保證。這也是哲學史中一個很重要的課題,直接關係到我們知識的意義。

另外一點是,因果是主觀的,關聯也是主觀的。是我們將兩件事情建立了關聯,更進一步的,我們認為這兩件事情存在因果關係。悉達多總結的因果關係至少包含了這兩條:「有因必有果,因果必相隨」,也就是從必然性和時間性兩個方面規定了因果。這個可以從佛經中很容易的看出來。

由於因果是主觀的,是基於歸納法的,因此這也是佛學的局限性。當然,有些人會問,難道科學就沒有這個局限性嗎?至少從我了解到的來看,大多數也在這個框架下,少數試圖碰觸這個邊界。具體情況,不了解,不敢說。

------------------------

悉達多關注的是意識的自我解放,對於世界到底是啥樣並不關心,這也是局限性。

我最初讀佛經的時候,經常覺得簡直就是胡說八道。三十三層天,六道輪迴,三千大千世界。

後來我明白,這些僅僅是在論述意識世界。這是我讀佛經的一個重要的原則,也就是說,我認為,佛經里幾乎沒有關於現實世界到底是什麼的描述。包括前面說的緣起性空,這只是對世界的一個描述,而且是建立在悉達多平時觀察和簡陋的科學常識下的描述。這個描述對我認識世界的意義重大,但是對改造世界的意義就幾乎沒有了。所以,哪怕是佛學的發源地印度,科技也沒怎麼發展。

包括後來包裹在佛學上的佛教,也關注的是意識世界的自我解放。最典型的是輪迴理論,從佛學的世界觀來看,這東西引入的問題比解決的還要多;但是從意識解放的角度來看,倒是個好工具。

-----------------------

基本上從來沒用語言清晰的描述過,沒有構建出嚴密的邏輯體系,流傳下來的只有幫助信徒理解的解釋、故事、比喻,這也是局限性。這一點很多回答都提到了,對比黑格爾二者之間的區別相當明顯。

佛學的這套理論畢竟是兩千多年前提出來的,並且基本上是以宗教的形式流傳下來,所以最蛋疼的就是,後來者只能探討對悉達多思想的理解,而不能談論悉達多哪兒錯了。這和我國六十年代的情況類似,紅太陽語錄只有理解錯誤,本身沒有錯誤,永遠正確。

所以後世人事實上已經對佛學進行了很多改變,不乏各種大刀闊斧的改變,通過各種比喻、故事、公案等等來輔助你理解。但是原始的內容卻在集結、流傳、翻譯的過程中,一步步的面目全非了。

當初悉達多沒有那個能力按照現代哲學的體系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只是弄了個雛形,這些內容是後世一步一步的建立起來的。然而上面談到的這種限制導致研究環境雖然比某些一言堂的宗教要好一些,但是仍然不是很自由。導致到現在,什麼不可說之類的已經成了標配,張嘴就不能用語言表述。

這犯了什麼錯誤呢?你不能用語言表述那是因為你自己能力有限,你不能說,全世界任何人,包括還沒出生的這些人都無法用語言表述啊!說這個話的人,狂妄成什麼樣子了。兩千年來,人類思想發生了非常大的發展,認為現在還不能用語言表述的人,據我觀察,基本上都沒翻過這些思想;相反,翻過這些思想的,理解佛學是很簡單的事情。

事實上,無論當年的悉達多,後來的各路菩薩,再後來的各位禪師,現在的仁波切,都在不斷的試圖用語言來幫助信徒理解佛學。我唯一承認無法用語言表述的,是到達彼岸後的體驗。這個的確是無法表述的,從邏輯上推導出來的無法表述。因為體驗無法直接傳遞,這個是一個結論。但是凡是道理,也就是佛法的部分,我還沒見到不能用語言表述的呢。

-----------------------

最後一個是猜測:留下這麼多信徒搞不清楚空和無的區別,總讓我覺得肯定哪兒有問題。

這個是吐槽。真是見識過太多這種水平的佛學愛好者了。連無我、性空都無法理解,這連門都沒入。

這個我認為原因可能和上一條有關,先修行,別瞎想,後開竅。至於能不能開竅,修行是否是在感動自己,是否是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那就沒人說得清了。


有。遇到管理。


佛法沒有局限性,世間法才有局限性。然而你學習佛法又不能不藉助世間法

佛法就好比一杯無色的水,放在那裡,你根本就不知杯中有水。世尊為了讓大家看見水,就給水染上一點顏色,可是這杯染了色的水,已經不是當初那杯水了。所以佛法不可說,一說就錯。別人可以給你描述涅槃是什麼樣,但不要把這些描述本身當成涅槃

對於習慣於執著的我們來說,這樣學習佛法很無奈,等於是要用迷惑來超越迷惑。雖然宗薩欽哲仁波切說即使有其他辦法,他仍然認為以迷惑來超越迷惑是最好的,可惜我一直不懂他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謝邀。

沒有任何東西是沒有局限的。你只要看到或感受或思考到任何一個小小的局限,那所有的一切,都會有局限。

也就是說,不會有一個「沒有局限」的事物,能與局限共生。

而在沒有局限里,則不會存在「沒有局限」和「有局限」。因為沒有局限這四個字,就已經是局限了,如果你去想,又是局限。

局限是所有一切的局限,沒有局限則,不可說。

所以,當你問任何問題或思考任何問題,這些問題里涉及到的任何東西,都是局限。

這是科學和哲學。

也是佛學。


把佛法無上智慧當成普通的世間法研究,這個本身就是


謝邀。

有。

局限就是所謂的「以指為月妄施功 不解如來真實義」。

死活不知道什麼是如來。(不要因為我這麼說,就以為我知道)


佛學本質是虛妄的,宋儒說佛理是虛理,不能創造一個美好的人生和社會。

大乘佛經99%是偽經,大乘佛經敘述啰嗦,行文惡毒,先是說佛普渡眾生,然後就開始販賣私貨了,要求信徒供養、修廟造像,最後還警告誰反對佛誰就要下無間地獄。

朱子說佛教「虛妄」,很有道理的。可惜宋明大儒已歸道山,儒門不振,沒有人繼續闢佛了。

佛教只對少數人有好處,其大規模流行對國家民族是災難。佛教一直竊取漢族的氣運,佛教興盛不利於漢族。佛教興起於五胡亂華時期,包含了多少漢族兒女的血淚。

道家說佛教「三破」,釋伽自己祖國被滅,族人被屠,中國人還拜他來求保佑,真是可笑。

按地藏經的說法,我謗佛,要下無間地獄。我還想真去看看你地藏王的無間地獄是什麼樣,韓文公和程夫子在裡面沒有?


佛祖弘法一生,功德無量,最後說:「我什麼也沒說。」在他之前這一切已經存在,他只不過把真相向世人述說而已。佛經上說如是我聞,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所以,學佛吧,學佛比佛學更重要。

任何學問都有他的局限性,佛法揭示宇宙的本相,只是借這個載體來向世人傳法開智而已,包括宗教的形式(佛法沒有宗的概念,所以談不上宗教)。佛說要破除一切執,包括成佛的願望。佛法超脫二元論的認識,既非違心也不唯物,一切事物皆無自性,都是因緣和合的短暫瞬間。如果有局限性那也「文字」表達的局限性。一切佛法都基於四聖諦的基礎之上,哪怕你不信仰佛教,也不妨礙你得到智慧。

隨著佛法的傳播和發展,結合不同的文化孕育出門類繁多的派別,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派彆扭曲了真正原始的佛法,所以,難免讓一些人對佛教產生一些誤解,然後以偏概全否定佛教。佛學的繁雜是人們在不斷精進過程中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修行法門。而真正的佛法,幾千年前釋迦都說過了。如今最接近佛祖當年述說的佛法,就是禪宗,而禪宗宗旨就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想這句話也能回答你這個問題吧。

個人修為有限,認識更是淺薄,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批評指正原諒我的無知,!


是『『自己不能給自己理髮『』。

佛法講不著相,卻又得藉助文字相才能傳播。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有赤馬天子,容色絕妙,於後夜時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其身光明遍照祇樹給孤獨園。

時,彼赤馬天子白佛言:「世尊!頗有能行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不?」

佛告赤馬:「無有能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者。」

赤馬天子白佛言:「奇哉!世尊!善說斯義。如世尊說言:『無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處者。』所以者何?世尊!我自憶宿命,名曰赤馬,作外道仙人,得神通,離諸愛欲。我時,作是念:『我有如是捷疾神足,如健士夫,以利箭橫射過多羅樹影之頃,能登一須彌,至一須彌,足躡東海,超至西海。』我時,作是念:『我今成就如是捷疾神力,今日寧可求世界邊。』作是念已,即便發行,唯除食息便利,減節睡眠,常行百歲,於彼命終,竟不能得過世界邊,至不生、不老、不死之處。」

佛告赤馬:「我今但以一尋之身,說於世界、世界集、世界滅、世界滅道跡。赤馬天子!何等為世間?謂五受陰何等為五?色受陰、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是名世間何等為色集?謂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是名世間集云何為世間滅?若彼當來有愛,貪、喜俱,彼彼染著無餘斷、捨、離、盡、無欲、滅、息、沒,是名世間滅何等為世間滅道跡?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世間滅道跡

「赤馬!了知世間,斷世間;了知世間集,斷世間集;了知世間滅,證世間滅;了知世間滅道跡,修彼滅道跡。赤馬!若比丘於世間苦若知、若斷,世間集若知、若斷,世間滅若知、若證,世間滅道跡若知、若修。赤馬!是名得世界邊,度世間愛。」

爾時,世尊重說偈言:

未曾遠遊行,  而得世界邊,

 無得世界邊,  終不盡苦邊。

 以是故牟尼,  能知世界邊,

 善解世界邊,  諸梵行已立。

 於彼世界邊,  平等覺知者,

 是名賢聖行,  度世間彼岸。

是時,赤馬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色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色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色,云何有常?受、想、行、識無常,若因、若緣生諸識者,彼亦無常。無常因、無常緣所生諸識。云何有常?

「如是,比丘!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無常者則是苦,苦者則非我,非我者則非我所。如是觀者,名真實觀。聖弟子!如是觀者,於色解脫,於受、想、行、識解脫。我說是等為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拘樓瘦,在劒磨瑟曇拘樓都邑。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世尊所說,欲者無常、虛偽、妄言,是妄言法則是幻化、欺誑、愚癡。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彼一切是魔境界,則是魔餌,因此令心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彼作是念:『我可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若我得大心成就遊,掩伏世間,攝持其心者,如是心便不生無量惡不善之法,增伺、瞋恚及鬪諍等,謂聖弟子學時為作障礙。』彼以是行、以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有色者,彼一切四大及四大造,四大者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二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必得不動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三說淨不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得無所有處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不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不動。是謂第一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此世空,空於神、神所有,空有常,空有恆,空長存,空不變易。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二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我非為他而有所為,亦非自為而有所為。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所有處,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所有處。是謂第三說淨無所有處道

「復次,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彼於爾時而得無想。彼如是行、如是學,如是修習而廣布,便於處得心淨,於處得心淨已,比丘者或於此得入無想,或以慧為解。彼於後時,身壞命終,因本意故,必至無想處。是謂說淨無想道。」

是時,尊者阿難執拂侍佛。於是,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若有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世尊!比丘行如是,彼為盡,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阿難!此事不定,或有得者,或有不得。」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比丘云何行不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阿難!若比丘樂彼捨、著彼捨、住彼捨者,阿難!比丘行如是,必不得般涅槃。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比丘若有所受,不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阿難!若比丘有所受者,彼必不得般涅槃也。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彼比丘為何所受?

世尊告曰:「阿難!行中有餘,謂有想、無想處,於有中第一,彼比丘受。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彼比丘受餘行耶?

世尊告曰:「阿難!如是比丘受餘行也。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比丘云何行必得般涅槃?

世尊告曰:「阿難!若比丘如是行,無我、無我所,我當不有、我所當不有,若本有者,便盡得捨。阿難!若比丘不樂彼捨、不著彼捨、不住彼捨者,阿難!比丘行如是,必得般涅槃。

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比丘若無所受,必得般涅槃耶?

世尊告曰:「阿難!若比丘無所受,必得般涅槃。

爾時,尊者阿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已說淨不動道,已說淨無所有處道,已說淨無想道,已說無餘涅槃。世尊!云何聖解脫耶?

世尊告曰:「阿難!多聞聖弟子作如是觀,若現世欲及後世欲,若現世色及後世色,若現世欲想、後世欲想,若現世色想、後世色想及不動想、無所有處想、無想想,彼一切想是無常法、是苦、是滅,是謂自己有若自己有者,是生、是老、是病、是死。阿難!若有此法,一切盡滅無餘不復有者彼則無生,無老、病、死。聖如是觀,若有者必是解脫法,若有無餘涅槃者是名甘露,彼如是觀、如是見,必得欲漏心解脫,有漏、無明漏心解脫解脫已,便知解脫,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阿難!我今為汝已說淨不動道,已說淨無所有處道,已說淨無想道,已說無餘涅槃,已說聖解脫。如尊師所為弟子起大慈哀,憐念愍傷,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者,我今已作;汝等當復自作,至無事處,至林樹下,空安靜處,燕坐思惟,勿得放逸,勤加精進,莫令後悔。此是我之教勅,是我訓誨。」

佛說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眾生平等,卻只能渡有緣人。

不是不渡,是渡不了。


局限性當然有,佛陀是人,不是神,是人就必然有局限。即使摒除偽佛學後,佛學中仍然有不可證偽或已被證偽的部分,這些都是佛學的局限性,比如輪迴的理論。但這部分並不影響佛學理論的主幹;不影響佛學的偉大意義。


我慢能障佛道,所以答案不是現成的嗎?


沒有,有的是你,你自身的局限性.

佛祖超然.


根據歷史、經文以及考古的成果推測考證,所謂的王子不過是個不認識梵文村長二代,看到個老婦垂死的樣子嚇破膽了跑去跟婆羅門教學修行以求擺脫死亡,覺得不過癮又跑去跟沙門教派學修行,最後把學來的東西像做沙拉一樣搞在一起,這就是佛教的來源。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村子最後被鄰國琉璃國滅族了,最後試駕摸泥和倖存的親戚弟子過上了要飯的生涯,最後食物中毒拉稀脫水死了

下面正題,試駕摸泥的修行是跟婆羅門教和沙門教派學的,佛棍整天掛在嘴邊的因果輪迴報應,都是跟婆羅門教抄的,當然也有根據沙門教派所作調整。嚴格而言只是婆羅門教的分支。可以翻牆搜搜,西方學術普遍把所有沙門教派歸類為婆羅門教(現今的印度教)的分支

說到什麼因果輪迴報應,最早出自吠陀宗教,婆羅門教發揚光大。具體理論說白了就是把人分成五個檔次,頭兩檔是前N輩子積德,這輩子來享福。下三檔P民是因為前N輩子缺德,這輩子當P民受罪,而且這輩子無法翻身了,那怎麼逆襲?供養頭兩檔人,下輩子美利堅。謊言說一千次也會變成真理,於是那些印度下三檔P民居然真信了,自甘墮落了兩千多年。今天印度政府已經明確廢除這種狗屁毒湯,然而還有不少印度人還真以為自己缺德所以處處覺得自己低人一等,自甘墮落或者引發衝突。有趣的是這種毒湯還被佛棍奉為宇宙真理,雖然五姓變成六趣,本質還是婆羅門教那一套

說到局限性,那就是古印度乃至全球剛建立文明社會不久,各方面都不完善,只能靠胡扯解釋世界。譬如太陽月球是方的,大陸底下有水和風輪,震動就會引發地震,某個大王用手遮住太陽便嚇得太陽神不敢發光而引發日食這些反科學言論不在少數。古印度神話腦洞夠大的了,動不動幾百萬年壽命的神,這在當時已經嚇死人了,然而現代天文學推測,宇宙的壽命在120億年以上,卻沒多少人覺得不妥。


要說佛教有什麼局限性啊,很難講,因為佛教是一門大智慧。唯一的局限性可能就在於,要是你太蠢了,你會不懂。怎麼樣,是不是在小學課本里讀過類似的故事?

你現在知道為什麼學佛會讓人增智慧了吧,你看你以前不懂的,現在搖頭晃腦地就懂了。


佛法說人生是苦,我以為很幼稚,因為這只是我十幾歲時候的看法。年輕時我不想要小孩,因為不想多一個人到人世來受苦。後來發現這樣想的人多得是,例如林青霞,及很多別人,看來滿世界都是蒙昧卻自認為看見了真相的人。在現在我看來,人生哪裡有苦?如果心中沒有苦,你就算滿世界去尋求,也休想找到苦。

在我看來,佛法最大的功勞在於將「境由心生」這一宇宙間的最基本的事實廣為宣傳。這一事實為先哲所共見,但推廣之力實歸佛教:善莫大焉。而佛法最大的敗筆,在於在這一基本事實上引申的「世界是幻」的觀點。這一觀點扭曲了人性中最根本的成分,所以凡以佛教立國之處,出世之超然與入世之貪婪同比等攀。

因看到境由心生,遂以為虛妄,並試圖以心入手來離境,這是佛家之大妄。海洋中的一滴水,想要以離濕為度,縱使一時有得,也必將為周圍之水源源浸濕。它想要得「度」,必得先乾涸整個海洋。「地獄不空,我不成佛」,實是佛家之有得者必要遭遇的無奈之境。這是大慈悲之心,還是不見世界只見地獄的固著心?

在我看來,人生的道路由體悟「境由心生」啟蒙,由踐行「物來順應」展開。對於境由心生的領悟和表述,佛家最為清楚透澈;對於物來順應的感悟與傳達,儒家最為直接了當。棄佛家涅槃無餘之追求,摒棄儒家三綱五常之恪守,始得真實自然之人生。(此前三段,可稱非佛三論,破而不立無益,這段是為立處。)


-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有,學佛的人。延伸一下,佛法是給人講的。豬有煩惱但是佛法幫不了它。再延伸至個體,不是人人都有機會學佛,學了又不一定學會。佛學真心有限。


推薦閱讀:

心經的每一句都是般若經是精華。?
禪與佛教的關係是什麼?
你遇到過哪些對佛教的誤解?
南泉斬貓,不背殺業乎?
西遊記里佛祖第一次給的無字經,如果是六祖惠能,他會?

TAG:佛教 | 禪宗 | 佛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