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所有的諾貝爾獎中,份量最重的獎是哪個?

和平獎和文學獎爭議太大了

-----

本題已收錄至知乎圓桌 ? 2016 諾貝爾獎巡禮 和 2017 諾貝爾獎巡禮,更多諾貝爾獎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是經濟學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章重達185克。 其他獎章都只有175克重。

The weight is set to 175 g for all medals, except for the Medal for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ts weight is set to 185 g.

@白色潛水艇:

為啥會有這個設定…

諾貝爾的遺囑里沒有設經濟學獎。經濟學獎是1968年瑞典中央銀行慶祝成立300周年而捐款設立的,全稱挺繞口,是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成立較晚,經濟學獎與其他獎項沒有太多區別,也是由瑞典皇家科學院主持,在同一頒獎禮上接受國王頒發的獎章、證書和獎金。

一定要說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可能就是獎章設計得比較晚,長得不一樣,也比較?(大霧

  • ~~~瞎扯結束~~~吐槽開始~~~廢話很長~~~可以不看~~~

@很多人:

你明知題主的意思,幹嘛答一個不相關的!亂抖機靈,差評!

很明顯,這個答案並沒有回答「哪一科諾貝爾獎更有分量」這個問題可能想要表達的原意。因為覺得這個問題我不可能作出嚴肅的回答,就去找有沒有獎牌重量的差別,結果撞到了哈哈哈。原回答除了吐槽之外,也是分享一個無用的小知識。

題主的問題可能是想問不同學科諾貝爾獎的社會影響力,或公信力,或對學科的指向作用,或在公眾心中的「重要程度」,等等。有很多種角度可以回答。(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

但是我認為原問題是個不可能填滿的坑。為什麼呢?在以上任何一個維度,都不可能說某一個學科比其他學科更有分量。唯一正經回答題主原問題的方式是,首先選定一個維度;然後考察歷屆諾貝爾獎不同學科獲獎人(還是獲獎研究?)在此維度的表現;然後可以去做一個回歸,嘗試得到學科對分量高低的解釋力。

不負責任地講,找到一個維度,使得某一學科總能在此維度上得到比其他學科的分數,甚至是得到一個顯著不同的分布,基本上是大海撈針。並且毫無意義

對這類問題的另一種回答方式是先找到一個答案(為了回答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然後再去找一個似乎說得通的邏輯來試圖證明這個答案。

我也很喜歡物理,我有自己的原因。但是我沒有看過那麼多屆的物理學獎化學獎各種獎,我不願意憑空說物理學獎就最有分量。

我也喜歡生理學,我就是這一行的。但是我沒有看過那麼多屆的物理學獎化學獎各種獎,我不願意憑空說生理或醫學獎就最有分量。

奧卡姆說勿增實體。根據先入之見來找有效的解釋固然是本能,能避免還是要避免。

The first principle is that you must not fool yourself — and you are the easiest person to fool.

-Richard Feynman

費曼:首要的原則是不要騙自己——你是最容易上當的!

來源:The Nobel Medals and the Medal for 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物理學獎。

尤其是理論物理領域出的物理學獎。

能獲獎的極少,而且都是功勛卓著的大神。

上個世紀分量最重聲譽最高的也多是做理論物理的。愛因斯坦、玻爾、薛定諤、海森堡、朗道等等。好幾位都是諾獎不敢不頒,深怕錯過了的主。其實是他們給了諾獎榮譽。

像楊振寧1956年出了成果,1957年馬上就得獎。他在物理學史的地位還真比去年三位實驗物理學家高出不少。


諾獎因物理學而偉大,生物學因諾獎而成長!

大家都在誇物理,我就不狗尾續貂了,這裡說一說最受益於諾獎的生物學。

生物學是1900年隨著孟德爾遺傳定律被重新發現而正式進入了新時代,而諾獎也是那個時候開始出現的。

—————原文————

物理:沒有物理你朝游北海暮蒼梧?

化學:沒有化學你能香爐紫煙羽化登仙?

經濟:沒有經濟你能倉廩實朱門酒肉?

文學:沒有文學你能白衣卿相舞文弄墨?

生物:好了,樓上,該吃藥了。

和平:沒有我……

上面五個,齊聲:滾……

雖然物理學是很聰明,各個都是天縱英才,但是論貢獻,生理學獎也是足以彪炳青史!

而且生物學是一門20世紀才開始進入快車道的學科。

從青黴素到胰島素到HIV,再論血型,試管嬰兒、心電圖、CT,哪個不是拯救了無數人類?

我覺得以下獎項實實在在的是影響了全人類

青黴素:這個應該是一次偉大的實現,拯救了人類,開闢了新天地

試管嬰兒:我覺得這是人類第二偉大的發現,讓無數基因可以因此傳承了

血型:血型的基礎性這個大家都知道

CT:去過醫院的都知道,基本上大型檢測都要上這東西

心電圖:體檢過得都知道,心臟的重要性

核磁共振:另一個檢測手段

DNA雙螺旋:開啟了生命科學時代

胰島素:糖尿病的福音,差點給中國貢獻一枚諾獎

HIV:艾滋病,防範是關鍵

結核病:肺結核,肺癆,魯迅的血饅頭

小兒麻痹:我相信很多人知道

傷寒:張仲景的老本行

胃病是幽門螺旋桿菌引起的:顛覆性發現,從此胃病可以按照細菌來治療,目前已經是標配

HPV:導致宮頸癌,如今已經有了疫苗。

人類誘導幹細胞:這個可能內行人知道,當然也引出了小保方晴子

瘧疾拿了兩次諾獎 1902,2015,造福幾十億人

心血管導流:治療心臟病

DDT:給無數人的作文貢獻了素材,畢竟是一個偉大的抗蟲劑,後來被寂靜的春天給毀了,被稱為科技災難的典範

順便說一下,眼睛的初級生理及化學視覺過程也是諾獎哦

以上內容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些都是醫學獎的內容,可以說個個都是能頂半邊天,救活了數以億計的人。其他諸如免疫蛋白、神經系統等稍微專業的,就不提了

在上述解決人類基本生存問題的基礎上,就是物理化學的天堂

其實相比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我覺得相對論更重要,但是沒獲獎。

另外,倫琴的x射線,居里夫人的放射性,普朗克、海森堡的量子力學,半導體等都非常重要

文學獎嘛,海明威,馬爾薩斯,泰戈爾,羅曼羅蘭,對了還有莫言哈哈哈

—————補充———————

有兩個內容需要注意

1,要區分物理學本身和物理學諾獎。

我看到有個答案竟然把牛頓拉進來,也是醉了。20世紀物理學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很多大牛都沒拿到諾獎,不知道為什麼。

就包括天縱英才的愛因斯坦,他最偉大的貢獻相對論也沒拿到諾獎。

2,要考慮時間,諾獎是20世紀才出現的

所以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化學家都錯過了這個時代,物理學像牛頓,法拉第,麥克斯韋等,化學家如門捷列夫、拉瓦錫等。

而生物學發展的最晚,所以很多重大的發現都是在20世紀才出現的,因此,對於一個20世紀的獎項,生物學佔據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很多人今天開口閉口的基因DNA雙螺旋,世界性的艾滋病,中國曾經最接近科學獎的牛胰島素,青黴素啊,試管嬰兒等都是20世紀中後期才出現的。

3要考慮受眾

其實這些獎項不分高下,非要比較,那麼,把這個獎項跟人類本身聯繫起來,放在全人類的尺度上來看,人類的一切研究都是為人類本身服務。

如果一個研究的受眾和深刻程度對人類的影響範疇不是特別大,我覺得本身重要性就值得商榷了。受眾是基本的一個要素,就像李總可以根據榨菜的銷量來推斷出全中國人的工業狀況(還有克強指數)。

精英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眼界狹窄,只考慮一個小圈子的問題,所以才有歷來的不歷州縣不擬台省的規定,不跟普通大眾接觸,如何治國?

參照馬斯洛需求層次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

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

從人類本身的角度,最重要的是生理和醫學獎,這個獎屬於生理需求類型。因為這是關乎人類本身的內容,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吃飯看病?)

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求

包含化學獎和物理獎

具體順序是

2化學獎,因為很多化學獎也極其方便了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穿衣?)

3物理獎,物理學的很多成就極大的方便了人的生活(開車?)

第三個層次是自我實現

在接下來是文學獎,精神需求(但是了解到這個獎項的人,多數是非文盲)(看片?)

經濟學獎(其實這麼多年,能夠達到凱恩斯或者亞當斯密的,我覺得不多哎,我是外行,輕拍)(CPI?)

和平獎由於頒獎性質很奇怪,不予置評

————————————————PS—————————————————————

各位物理化學數學經濟高材生,別揍我

我tm堅決承認,數學物理難,物理筆化學難,化學比生物難。唉,我是學不懂啊,所以我學會了扯淡。

順便,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第一塊諾獎也是這個領域的。


諾貝爾數學獎,沒人得過,可想而知多難。


雖為醫生,但仍認為物理學及化學更牛逼些,醫學沒有基礎學科的突飛猛進,根本沒法玩


當然是物理學獎,在一門最基本的學科中取得了進展,往小的說,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層次,往大了說,我們的一小步,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步。


當然是數學獎ˊ_&>ˋ


我認為是物理學獎,雖然物理學的發現不一定會立刻直接的改變人的生活。


提這種問題的思維或許已經陷入了哈耶克所說的那種「知識的僭妄」。

何為「份量最重的獎」?

是指某些學科對人類社會的客觀影響最大還是說傳媒的話題度最高?看答案貌似所有人都是按前者理解的。

如果非要用理性思維來量化出一個尺度來衡量所有科學知識的權重,這本身就是一個既不理性也不科學的想法,不理性在於,我們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反倒沒有考慮人類認知的局限性。不科學在於,這種想法不具備邏輯上的實證性。

人類在改善社會秩序的努力中,如果不想弄巧成拙,他就必須明白,在這件事上,就像以本質複雜的有機體為主的任何領域一樣,他不可能獲得主宰事務進程的充分知識。

也就是說,其實人類社會並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充分知識「到底是什麼。

或許,更好的方式就是保持對所有知識和未知的謙虛,而不是自以為某些學科中的」真理「就是最最能夠改變人類的力量。

沒有一個諾貝爾獎項比其他諾貝爾獎項都重要,我的答案。


當然是物理,三體人就要來了,生死存亡呀

說真的,物理的高度決定人類文明的高度,即使能永生,也不過是蟲子而已。


我覺得是物理

物理是認識世界的科學工具

有人從馬洛斯需求得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來看,所以治病的生物獎青黴素之類的會更加重要

但事實並不是這麼簡單的

在400年前,歐洲苦陷於黑死病的蔓延,歐洲某小鎮里有一位伯爵。他是個心地善良的人,他將自己收入的一大部分捐給了鎮子上的病人用於治癒疾病。

一天,伯爵碰到了一個奇怪的人,他家中有一個工作台和一個小實驗室,他白天賣力工作,每天晚上的幾小時的時間專心進行研究。他把小玻璃片研磨成鏡片,然後把研磨好的鏡片裝到鏡筒里,用此來觀察細小的物件。伯爵被這個前所未見的可以把東西放大觀察的小發明迷住了。他邀請這個怪人住到了他的城堡里,作為伯爵的門客,此後他可以專心投入所有的時間來研究這些光學器件。

然而,鎮子上的人得知伯爵在這麼一個怪人和他那些無用的玩意兒上花費金錢之後,都很生氣。「我們還在受瘟疫的苦,」他們抱怨道,「而他卻為那個閑人和他沒用的愛好亂花錢!」伯爵聽到後不為所動。「我會儘可能地接濟大家,」他表示,「但我會繼續資助這個人和他的工作,我確信終有一天會有回報。」

果不其然,他的工作(以及同時期其他人的努力)贏來了豐厚的回報:

這個人就是列文虎克,他的發明就是:顯微鏡

顯微鏡面試後,人類終於第一次認知到微生物界,第一次看見了細菌

從這一刻起,天花黑死病等無數疾病瘟疫的治癒已經是一個時間問題

古往今來,想研究類似青黴素的醫生何其多,想煉出治病藥劑的鍊金術士道士過江之卿

之前的醫生並非不努力,而是基礎科學沒有達到准入門檻

沒有顯微鏡的面世,青黴素的發現是無稽之談

而顯微鏡等科技面世後,我們可以真正的說「即使沒有這個人發現出青黴素,也早晚會有其他人發現」

青黴素的創造必須要有顯微鏡的支持

顯微鏡技術的發展則依賴於光學理論的支撐

所以我認為物理獎是相對更重要的

————分割線——————————

有人提出了個別質疑,比如認為顯微鏡是荷蘭人16世紀末造出來的,或者源自公元前700年,亞述人使用過的凸透鏡。我的答覆統一是

「科學的世界裡,榮耀不屬於第一個發現者,而屬於第一個說服全世界的人」

普羅大眾:課本上說了蔡倫造紙,紙是蔡倫發明的嘛

科普愛好者:蔡倫之前,中國就已經能造紙了,書本怎麼這麼傻

科普研究者:雖然中國之前能夠造紙,但是直到蔡倫,造紙技術才規範化流程化,並可以規模化生產,所以書本上將蔡倫定位造紙術發明者,是比較合理的

顯微鏡是誰發明的? 我認為就是我答案中提及到的:列文虎克

1 古希臘人已經觀察到凸透放大作用,亞里士多德等學者記錄過水滴放大石板上的字這個現象,他們做了許多實驗,但限於材料限制,未能有進一步進展 但此時他們無疑已經確認了凸透放大原理

2 之後材料科技發展,16世紀荷蘭玻璃工藝先進,所以荷蘭制鏡師第一次製作出了顯微鏡。注意:此時荷蘭人已經製作出顯微鏡,但此時,他們更多是當做實驗作品,因為並沒有產生實際作用

3直到列文虎克,鏡片工藝終於突破了臨界值,他看見了細菌,人類第一次認識到微生物屆,此時的顯微鏡終於有了其實際意義,成為科學的工具被大家重視,所以書本上將顯微鏡發明者定為列文.虎克

我認為書本將虎克定為顯微鏡的發明者是比較合理的

但我為什麼要說光學的事情呢?因為我擔心有些人將顯微鏡歸類到生物學發現里去,其實顯微鏡是不折不扣的物理學中光學的產物

虎克的本質是高超的鏡片打磨師,他做了許多實驗觀察了無數的微生物,但是如果你詢問他為什麼鏡片能放大?多少角度效果最好,幾塊鏡片效率最高,他能夠告訴你鏡片放大是因為成像原理,這是古人就觀察到的,但是成像原理為何會存在呢?我相信虎克是無法解答的

牛頓對光學的研究進展,使得鏡片的放大成像原理能夠被科學支撐,為什麼凸透鏡能放大?因為成像原理嘛,為什麼成像原理是這樣呢?因為光是由微粒形成的,並且走的是最快速的直線運動路徑嘛

這就是牛頓提出的光的「微粒說」,他的「微粒說」與後來惠更斯的「波動說」構成了關於光的兩大基本理論。在牛頓之後,顯微鏡開始大規模的提升和擴散開來

有了光學理論的支撐,顯微鏡,望遠鏡的研究一片坦途,可以說,光學理論是顯微鏡望遠鏡等工具的發展前提。這也是本答案的主題,即:物理是相對更重要一些的


一直認為是物理學獎,雖然我是醫生。


當然是文學獎。

理科獎如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這些獎更多的是水到渠成,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正如愛因斯坦坦然的說過,狹義相對論即使沒有他,過兩年也一定會被別人發現,因為條件已經成熟了,當然,廣義相對論不是這樣。。。

99%的諾貝爾理科獎其實都是如此,是人類科學累積,演變,進化的必然趨勢,這個天才發現不了,下一個天才也會發現,狹義相對論如果愛因斯坦沒有發現,一定會有其它的科學家發現,甚至重大的科學發現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會被多個人同時發現,比如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微積分之爭。

但文學獎不是這樣,每一個人都是無可替代的,正如李白屈原再過一百年,一千年,也不會有人寫出李白的詩,屈原的唱。

如果說理科獎的那些科學家,在攀登科學高峰的話,那麼這座高峰是客觀存在的,是唯一的,區別僅僅是誰先佔領某個高地,誰先到達某個坐標。。。

但文學獎的這些大師,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極致的,自我的,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文化高峰,莫言的小說,泰戈爾永遠寫不出,但泰戈爾的詩,莫言也永遠寫不出。。。

所以,牛頓的科學水平,現在的一個普通211的大學生就可以輕易超越,但寫出超越李太白的詩,再過千百年,也未必能有人能做到。


2017.10.5更新。果然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給了物理學家,而作為生物學家的施一公應用最多。

————————————————————————————————————————

明顯是化學獎,拿化學獎的除了化學家之外還有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一個頂三


第一當然是諾貝爾和平獎,我們知道,諾貝爾是搞炸藥的,也有人叫他炸藥獎,所以和平獎理所當然的分量最重。

第二是數學獎,數學是理科基礎,這個第二是名至實歸。

第三是物理學獎,物理學在數學的基礎上又成為其他科學的基礎。

好了,寫到第三名我就不怕被摺疊了,呵呵。


哪個最重我不好講,青黴素和光電效應對人類社會的貢獻不分伯仲。可是哪個最輕一眼就能看出來。


當然是物理了,物理強的軍事強,軍事強的先佔了資源,利用物理的儀器做化學為生物學提供實驗環境,然後延長白種人壽命,軍事強帶來話語權強,推廣普世精神洗腦全球,人才來流,帶來經濟強,獲得經濟獎。物理強軍事強,不隨意打別人都被看成是道德高尚,最後發了個和平獎。既然和平大家不要搞軍事我來防三體,又是一個良性循環


必須物理,生理和醫學獎是一個基於其他基礎學科的偏應用型獎項,作為一個學化學的,必須要說一句,生命的基石是化學,化學的基石是物理,物理的本質是數學。當然諾貝爾獎沒有數學,那就是物理了,化學到目前為止還是一門經驗科學,迫切需要直接用數學解析!因此,物理的一小步,就是化學的一大步,更是醫學生命類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6,10.12

剛剛看了評論,沒想到有人評論了,驚喜。

對於大家所說的物理本質不是數學,我本意不是如此,本質確實有點過了,但物理最終還需要數學來解析,我是這個意思。

有人說理論化學是用數學來解析化學,但很多理論並不是搞數學,有時是提供一種新的理論方法,依靠儀器去解析,而化學物質最最本質的,它的諸多性質的原因,我們難以用數學度量出來。諸如軌道理論,價鍵理論…,只能解釋一部分,還有一個就是這個解釋不了就就用另一個,但是等到預測的時候,你怎麼用?很多人開玩笑說「為了自圓其說而說」,實在很無奈!

我的意思是就化學龐大的成分而言,實在有很多屬於經驗,我們知道用方法來研究,但卻很難用絕對的數學來表現,在化學中,我們依然在使用很多經驗公式,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把理論和數學結合起來來證明!

綜合來看,我們化學領域還是迫切需要數學,當然目前有些依靠數學準確預測或計算,這是很振奮人心的。

但我們要看到,有很多計算還處於「馬後炮」狀態,你懂的,一直飽受詬病。

本文意思大抵如此!


等我得了文學獎 你們會為自己沒有說是文學獎而後悔的

……爸爸們我錯了orz


不能說哪個獎項份量更高,雖然科學的成就有大有小,但是科學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但是硬要說的話,我覺得還是物理學,我們現在所取得的成就都是基於自然科學的進步,人類對世界最早的認知也源於物理學,沒有電的發明,也就沒有我們現在發達的醫學,更沒有什麼經濟學,社會就不會運轉,人類也不會進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 2017 諾貝爾化學獎冷凍電鏡 (Cryo-EM) 技術?該技術有哪些突破?
獲得諾貝爾獎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諾貝爾化學獎經常頒給生物學或者物理學方面的成就?
2016 年諾貝爾化學獎「分子機器」里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合成?
是否有一些經濟學研究方式可以「合理猜測」諾貝爾獎得主?

TAG: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