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胡佛研究院看蔣介石日記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很想去看,可是沒經濟沒條件,唉
剛好上星期去斯坦福胡佛研究所查閱蔣介石日記,本人住在灣區,離斯坦福近一小時車程。
蔣介石日記是2005年1月10日,蔣介石的孫媳蔣方智怡正式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簽署合約,將蔣介石日記手稿暫存胡佛研究所,時間為50年。到今年為止,正好過去十年。
現存蔣日記實際起於1917年,止於1972年,長達54年。目前館藏共有77冊,多半一年一本,有時一年二本,紙張 有很多受到高度損害,如在重慶時天氣潮濕,有很多本紙張分不開來。後來胡佛用化學方式把紙張 重新處理,一張張分開,首先做了膠捲,另一方面做了複印。所以現在胡佛提供的是複印件,原件在玻璃櫃里。
檔案館裡提供的目錄給你,每月一個folder,每次只能借一個folder,一年往往有14個folder,因為他每月會有「上月反省錄」,同時計划下個月,每年也要做,而在國民革命中發生過流血的紀念日,如黃花崗、五三 、五九國恥紀念日,他都會記住。
抄寫的就是下面的樣子。由於簽署了協議涉及版權,只能給大家看個題頭。
從《葉文心:對閱讀蔣介石日記的初步報告》中節選兩則日記,都是來自於公開資料:這是西安事變後兩天,民國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天氣晴。這日記本上面有個提要,這日寫的是「雪恥」。...他說:胞兄介卿正午逝世,余在病中,家人猶不欲使余聞知。嗚呼!兄弟三人今祇殘餘一人矣.......各位就 知道,他哥哥死了,他對哥哥並無多少愛戀之心,但多少是難過的。...西安 事變的發動者,是間接地要為他長兄之死負責任的。...「問岳軍(張群)外 交情形,晚見漢卿...」張學良一點都沒有後悔的意思;「...並予以戴罪圖 功之意,彼乃昂昂然而去。」
蔣介石日記經常有關於基督教的自省,比如下面這段:1949年5月14日 上星期反省錄:...此時對上帝與基督教理之信心動搖為慮時以此為戒,余即信奉基督決不能再事他神為人格之試金石,在山遊覽一日幸未逾越此乃信心進步之重要階階...
總的來說,如果感興趣者又沒有時間讀蔣介石日記的,可以看日本產經古屋奎二等人編寫的《蔣總統秘錄》,他們曾經在70年代派人前往台灣抄寫蔣介石日記,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分割線
如果餓了,可以花15刀現金去斯坦福食堂吃一頓午餐,感受一下斯坦福食堂。我曾在15年末至16年初幾次去胡佛檔案館調閱過蔣的日記。緣由單純出於個人對蔣的好奇。
胡佛檔案館位於斯坦福校園內,胡佛塔下,就是這裡。胡佛塔為斯坦福地標,在飛機上都能識別出來。
但找到胡佛檔案館並沒那麼容易。我第一次去的時候趕上下雨又沒有帶傘,對著谷歌地圖圍著塔找了好一會也沒找到檔案館到底在哪。檔案館的入口有點難發現,與胡佛塔登塔的入口並不在一起。在塔外面對登塔的入口,左邊不遠處有幾節台階上去後就到了這裡。
從右邊看的到一條屋頂的建築進門,沿著正對著門的樓梯下樓,下樓後再從正對面的門出去,其實就是下到了地下一層,左手邊幾步遠有個門再進去,就終於到了可以調閱日記的地方了。
進門後告訴工作人員是來看常凱申的日記,登記填表可以用斯坦福的學生卡或自己的護照都可,意思就是大家拿好護照都可以去看,其實並不是什麼神秘或很難達到的事情。
我是用學生卡登記,登記後會給一個胡佛檔案館的卡片,下次來直接出示卡片就可以進入。非常方便。那張卡我不用後送人了,沒有拍照。填表後會拿到幾張材料,有些是檔案館材料使用要求一類,與日記有關的是這個:簽署蔣介石日記使用者同意書,如下:
同意書里標示的清楚明確,不許拍照或拷貝,蔣日記里所有文句內容皆受著作權法保護,未徵得蔣家家屬明確許可與同意之前,不得對日記之內容,擅自引述,從事出版,傳播與公開散布等一切可能觸犯著作權法的相關行為。
為此,還專門另有一頁紙寫明了蔣介石著作權許可申請辦法,如下:明確寫了,如果欲引述日記的具體文句內容或準備出版傳播或公開散布,都需要先向蔣家家屬寫書面申請。
但現在知乎里的一些關於蔣日記的回答中,很多真實調閱過的人都公開了一些個人抄閱的日記中的內容。
於我來講,不管這些內容在市面上網路里是否已經存在,在簽署了這樣一份同意書又沒有徵得家屬許可的情況下,依舊在網路上曬出日記內容總是欠妥的。因此,我的回答里不會出現我所摘錄的任何內容。簽過同意書後,會得到這樣一份關於蔣介石日記的英文材料,如下:
胡佛檔案館裡保存了蔣自1917-1972的日記內容,所有日記的複印件分別裝在76個盒子裡面,就放在工作人員的桌子旁,隨時方便取用,也從側面說明調閱蔣日記的人之多,我每次去都會碰到伏案奮筆疾書的調閱者。部分盒子如下:
剛才的英文材料里有關於日記的英文簡述,主要部分其實是日記目錄,會列出所以日記的編號。按編號告訴工作人員,便會找出當月日記供查閱,一次借閱一本,即一個月的內容,看完後再找工作人員更換其他月份。我第一次去時工作人員還很貼心地問我需不需要一些材料輔助,又借了我兩本與蔣有關的書《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上下兩卷。
所有借閱材料不可以帶出檔案館,進門後需要寄存背包和外套,我第一次去時下雨很冷,輕羽絨里套了件拉鏈衛衣,我把羽絨服寄存後穿了衛衣進去,過了一會又有工作人員過來提醒我衛衣因為有兜也要寄存,但她表示如果我覺得冷的話可以找一件外套給我。在一個柜子里存放了一些洗乾淨疊整齊的套頭衛衣,大多顯得有些舊,我表示有沒有開衫一類的,還真幫我找到了一件,於是我就穿著繼續去抄日記…因為不能自己帶紙筆進入,所以檔案館裡提供免費的紙和鉛筆,鉛筆有型號區別,有硬有軟,硬的可以多寫一些不用不停拿去削。紙就是下圖這種黃顏色的,還能看到一段鉛筆,借我穿的開衫長這樣:
檔案館下午五點閉館,離開前工作人員還會檢查你準備帶走的所有材料,也就是自己抄閱的紙和檔案館給的那些A4材料和同意書之類的。這些內容在以後再來檔案館時可以帶進去不需要寄存。
這件衣服後來又被我穿過一次,但是也不知是這件衣服的原因,還是翻閱那些材料的原因,我過敏了,在那待了一個下午起了一臉包…於是後來我就沒再去過了…蔣的日記都是毛筆寫的繁體,字整體還不錯,也有些部分會潦草看不懂,在心血來潮寫這個答案的此時,翻閱了之前自己抄寫的部分段落,感觸萬千。
大廈將傾,豈一木可支。7月初去的。正如幾位答主所說,手續略複雜,需要簽署協議才能看。我這種壓抑不住八卦之魂的好奇寶寶才不在乎麻煩與否呢,能看到就好啦!
具體內容由於簽署了保密協議就不透露了,說說個人感觀好了。我看了蔣介石二十多歲三十之前的某幾個月,他每天都會在日記里寫一段反省的話,大概就是說自己哪兒做的不好,不過有些話經常出現,以至於讓人覺得有我錯了不過就是不改的感覺。
還有就是晚幾年的,每一篇上都寫了雪恥。很悲傷,也很套路。有些事情真心覺得不該寫得居然也寫了,比如去某宴會有美女陪酒這種。由於博士論文需要,在斯坦福呆了3個星期,專門摘抄《蔣介石日記》,可以說,蔣的書法和基本每日必寫的太多,對後世的學術研究已經極其友好了。同館所存的《陳布雷日記》,根本就看不清。
典型的蔣介石特色
要麼別公開 就當你家的傳家寶世世代代往下傳好了
要麼乾脆公諸於眾 讓大家都來瞻仰膜拜先總統蔣公的豐功偉績
結果搞這麼個兩不靠 說是公開吧 各種限制 各種不行 說不是公開吧 你乖乖的按照他們的規矩來就可以去看看當年空一格總統當年的心路歷程(人家當時可沒想要公開的哦 這可是人家的第一手的心聲獨白哦)
很榮幸我能親手觸碰20年代的中國歷史
這個60號檔案室就是存放日記的地方。進去以後首先進行了電腦登記和身份核對,還給我辦了張卡,以後可以憑卡進入了。工作人員跟我解釋,由於手機和任何電子設備都是不可以帶進去的,需要我把書包等用品全部寄存,我說:「可以帶筆和紙嗎?」 她說裡面有提供鉛筆和紙,不能帶油字筆因為怕紙張被損壞。
進去以後還有一個check in的員工,負責發一本觀看日記的指南,耐心講解了如何借讀。
這是我手抄的1949年10月1號、10月10號的日記,由於簽署了一些法律相關文件,不可以公開傳播和引用。之所以抄這幾天的日記是因為我很好奇一個偉人是如何在逆境中思考的。
最後,蔣的字寫的很好看!毛筆字+半文言文+繁體,讀起來可是要費一番功夫的喲。今天才去看。豎排版看的有點吃力,純粹是慕名而來
期待有一天也去看看。
2014年夏天到了斯坦福,可惜沒時間。
推薦閱讀:
※求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平民成為領主或者貴族的條件?
※知乎@顧子明 平時是在哪看新聞的?
※為什麼奧斯維辛集中營(Auschwitz)不翻譯為「奧辛維斯」?
※為什麼「美國」在日語中被稱為「米國」?
※如果清代沒有閉關鎖國現在的社會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