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加坡政府獎學金(SM1,2,3)計劃?
這個項目到今天也有三十年的歷史了,不知道各位曾經的過來人或者旁觀者如何看待這個項目,你認為它是成功的嗎,對於你個人來講,再來一次機會選擇,你是否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貌似現在的獎學金越來越少了,也許有一天,終究會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吧。
本人通過SM1項目來新加坡,到目前為止已經來了快九年了。
SM1的孩子們在剛來頭兩年都要上教育部給強制性安排的額外英語補課,每周兩次,加起來大概五六小時吧。上課特別無聊,但我們那個老師由於認識一些高層,也偶爾給我們講一些政府的八卦(也包括李光耀家族的各種人在各種名校拿第一啊感情史啊家裡瑣碎的八卦啊之類的)當作課堂小調劑。
當時原話我不太記得了,畢竟年代久遠,但大概意思就是給我們說了政府招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又分別給不同的條款,到底什麼目的。
SM1項目是招全國各地重點中學的初中畢業生,給我們提供中學兩年(中三中四)和初級學院兩年(高一高二)獎學金,但是免費學習生活四年之後,大學可以隨便報,不需要留在新加坡,也沒有工作服務的義務。
那麼問題來了,人家讓你白吃白喝白住白學了四年,居然沒讓你留下為他們新加坡社會服務,腦袋有坑?這是我當年簽合同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老師說教育部的人說,招這批孩子,主要目的是因為15-20歲是人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從一個小孩成長為大人,交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也獲得了影響一生的價值觀。我有很多SM1項目的朋友在高考之後選擇去了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讀大學,但之後的朋友圈子也主要還是新加坡圈子過去的人,畢竟價值觀相似。新加坡政府打這張牌,可以說確實特別有眼力。他才不怕你走,哪怕你走了,你對這地方還是有emotional attachment,新加坡是你除了中國以外第二個家,所以等你以後出人頭地了,無論是有哪些政治上還是生意上,再有別國競爭者的情況下,你第一個還是考慮跟新加坡合作、給新加坡好處。這無疑在無形中給新加坡在國際上增添了很多戰略性合作夥伴。
(評論區有質疑這樣的人性布局戰略太理想主義、不靠譜的,於是我在這兒也說一下我所見到的SM1「收買人」的成效吧。
我認識的比較老的SM1(哈哈比我還老幾屆)很多人都在英美上大學,當年獎學金比較多。那部分人現在散落世界各地,但也包括其中一些大學留守的和拿A star去劍橋的,畢業之後都回來新加坡給A star工作啦。
輪到我這個年代,美國經濟危機,大學獎學金給的也沒有以前慷慨了,新加坡學費相對便宜,而且從有獎學金到沒有獎學金這個轉變,讓大家一下子感覺窮了很多,於是都留在了這邊。於是就有三個選擇,拿獎學金學理工科,畢業後服務六年;拿助學貸款,服務三年;什麼錢都不拿,沒有服務時間。我們當年可是獎學金生啊,已經習慣了免費吃喝的生活了好么,怎麼捨得出全款讀書呢,於是在高中畢業本應沒了bond的情況下,我們又自己給自己徒增了三或六年的bond。(反正我認識這麼多人裡面只有一個土豪是自己給所有學費的,然而他也留下了工作了哈哈哈)
那麼另一部分土豪,就是出國讀書了,然而英美很難留不下,很多人都跟我說他們很想回新加坡工作,還是習慣並喜歡這邊。我認識的SM1裡面,從北美、澳洲、歐洲讀完大學再回新加坡工作的有不少。
以後的話我不好說,現在SM系列人越招越少,水漲船高,來的可能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可能拿美國名校獎學金比我們這一代容易。但現在新加坡大學也雄起了,雖然我很想吐槽QS,但他們最新的那個世界大學排名,國大12南大13,力壓耶魯、康奈爾、賓州大學等名校,說不定大神們為了更好的學業也會留在新加坡吧。
我也跟在外國的朋友偶爾聯繫,有很多學姐已經跟在當地的從新加坡過去的新加坡人結婚了。很多時候新加坡不僅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有時甚至連愛情觀也改變了。
年輕的時候長大的地方總是會在心裏面有個烙印的,去了國外的SM1朋友不僅向我們這些還在的人表達對新加坡的想念,在他們當地難得遇到新加坡人時也是特別親切地噓寒問暖甚至通宵暢飲。俗話都說,「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在國內遇到家鄉人,都是好說話好辦事,在國外更是一樣。新加坡人口基數又不大,所以他們需要把我們這些對他有感情的人放射性分散到全世界,增加「好說話好辦事」的「家鄉人」的人口基數。目前來看,這步棋子還是走對了的。)
至於SM2和SM3,他們分別是國內高二生和大一生,學業成績更突出,但是對新加坡的感情肯定沒有SM1的深。於是,教育部給他們每人安排了六年的bond,留下這些人才為他們的科研啊經濟啊等等作貢獻。
聽完了內幕,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不得不說,政府不是在亂招人、亂出條例,而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呢。
———————————————————
答完題之後再看。。。尼瑪 我好像嚴重偏題了。。高考作文估計就不及格了。。。我錯了。。題主問的貌似是對個人發展的影響,我答成對新加坡國家的影響了。。。。anw 還是希望以上部分內容能對你們有幫助。。
好了,接下來還是說一說通過SM1項目來新加坡對我個人的影響吧。
作為一個來了九年的老學姐,我幾乎每年都會遇到各種國內的親戚/朋友/老師來諮詢,問我來新加坡的獎學金項目好不好,要不要讓他們孩子過來,每次這個時候我都要重新思考一遍我的人生,我還真的就不知道要怎麼回答了,當然有好有不好,見仁見智,每個人都不一樣,就算是同一個人有得到就有失去啊。。。。尼瑪真是心累啊。。一個連我自己都搞不懂的問題我要怎麼建議別人呢。。。。我只能裝作聽不懂的樣子,一杯橙汁塘塞過去就權當完成任務了。
先說不好的吧:
1、剛來頭兩年的心理落差初中畢業能被招過來的孩子,在國內都是重點學校里的優等生,但是來了新加坡之後,政府會把大部分的人分到可能並不太好的學校。
1)剛來的時候,我會覺得老師不認真備課,沒有一個系統的教課安排,經常講兩個笑話就過去了,浪費時間;2)同學們比我們小一兩歲(SM1過來要重讀初三),而且由於沒有題海戰術的磨練,在那個時期,他們會顯得又蠢又幼稚,頻率不同無法做朋友,不像在國內,大家成長背景都一樣,隨便兩個人湊上都能玩兒得好;3)學的內容要不太簡單(數理化),要不太死板(文科不熏陶文化素養光靠死記硬背),總的來說就是沒意思,所以特別沒有學習激情;4)必須參加課外活動是為了攢夠積分上高中,要麼就是強度很大的為了比賽而做的訓練,要麼就是很多連你自己都沒搞懂那是為了啥的社區服務,只不過非得湊夠那個小時數,感覺好不容易不用學習了搞點課餘活動,還全是負能量。前兩天跟同屆一起招來新加坡中學的閨蜜們聊天,大家都表示secondary school就像幾個世紀前的事情,太不真實了,而國內初中反而更像前幾年發生的,還是很多回憶很親切。總的來說就是剛來的時候對這裡沒有歸屬感,過得不適應、不開心、不想再回憶。
雖然說適應期這種東西總得過去,但畢竟國內高中生活顯然豐富多彩很多,人生僅此一次,你錯過了就沒了啊親!!!什麼籃球場上的帥哥啊,校運會上的風雲人物啊,藝術節上能歌善舞的女神學姐啊,新加坡都沒有的啊!!我們都只能空虛地看韓劇看韓流明星舔屏幕來彌補有木有!!所以有時候真的會覺得,虛度了兩年光陰,木有了童年!!!
2、學習壓力
在新加坡SM1圈子有句很流行的話,「躲過了國內高考,沒想到還有更恐怖的A Level(劍橋版高考)」
其實我已經記不太清楚為什麼當年a lvl壓力這麼大了,可能因為之後大學又遇到過更多壓力更大的事情,但在當下確實是特別恐怖。我估計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每一門科目分成好幾個paper,考試持續了足足一整個月長吧(所以每次學校模擬考也是整一個月)。我算是比較好的,我只是在考完某個paper結束之後回宿舍大哭了六個小時而已,我有同學被折磨得好幾個月每天晚上睡不著的、割腕的、得抑鬱症的,真人真事。。。
加之,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自己scholar的身份,本地人都要交學費,你一個外國人在這邊拿著人家政府獎學金還敢不好好學習么。當時JC(新加坡高中)大綱內容太多了,加上中國人英語本身就沒有本地同學好,我好幾次都覺得智商跟不上了很想放棄,真的全憑「不能丟中國人面子」的信念在硬撐著啊。我就曾經聽本地同學說過,你們都是拿我們爸媽納稅的錢來讀書,矮油那感覺真的不好受啊。當然了,我也認識不少朋友由於成績沒達標,JC半路獎學金就被取消了,你頂不住壓力、跟不上搶進度,錢就沒了,這個社會還是很殘酷的。
上大學之後,我的成績很差,絕對是因為摘掉了四年來「獎學金生」這頂沉重的帽子,我終於可以回頭是岸好好做人了。。。。
先寫到這裡吧。。。上班狗表示明天還要早起傷不起。。。暫時只寫了兩點不好的。。老實說我現在過得很好,,每天特別光明~新加坡的金融區特別高大上~哈哈哈哈哈哈~~~明天再來更吧~ 感謝支持我是SM3的,同意@李喆的說法,留下來的是家人,走掉的還是朋友。另外,如果SM1的同學大學留在新加坡讀工科理科和IT的話,他們也可以申請大學裡的全額獎學金,條件和SM2,SM3一樣,簽六年合同。這樣一來,就進一步減少了流失率,並且把人才導向在本地學生中不熱門的專業。私自揣測一下新加坡的意圖,政府肯定本來就知道這樣的項目有一定的流失率,就算是SM2和SM3,偷偷跑掉的,或6年以後離開新加坡的,也有一定比例。所以他們算收益的時候,已經把這一部分流失率算了進去,最後還是justifiable來拿出這些錢引進這麼多人,所以這個項目還在。就好像做生意,不是每一筆生意都一定能賺錢的,那不能提前保證賺錢的生意就不做了嗎?說到底是一個風險的評估,把「損耗」計算進去以後的平衡。像@Vacarious說的,新加坡需要人才,本地生育率太低,引進人才並且同化這些人才是不得不做的。即使這個舉動引起很多本地人的反感,也是反對黨永恆的立足點之一,政府還是要做。不然的話很快新加坡也變成一個老齡化社會,失去國際競爭力。題外話:真的很佩服LKY的高瞻遠矚。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還會不會這樣選擇,我會毫不猶豫地做同樣的選擇。對我來說是這樣的,因為我沒有那麼多其他的選擇。父母是小縣城的法官和普通工薪,小時候的我根本想都沒有想過可以出國留學,一是沒有這個意識,二是沒錢,三是沒有渠道。我是幸運的,高考發揮失常沒有衝上清華北大所以去了西工大讀本碩博連讀,卻因禍得福拿到了留學的全額獎學金。拋開財物方面的收益不說,但是我相信現在我所看到的和感知的,一個更廣闊的世界,我能給下一代提供的,是一個更完善的教育和環境。
現在獎學金越來越少(相對於物價),這個項目會不會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在二三十年前,新加坡政府還曾批量引進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大學生。我遇到一些,因為當時的有些中國大學文憑不被新加坡承認,這部分人很多在做製圖等大專畢業生的工作,也因為他們的工作不需要很強的語言能力,我認識的幾個在來了二十多年以後,英語水平大概屬於工作生活剛剛夠用的水平,他們雖然有些已經換國籍,但是在本地的融入水平不高。可能因為這些人在現在已經不算是高級人才加上同化起來很難,這個項目已經不再繼續了。現在除了SM123,來新加坡的渠道增加了,比起以前,自費在新加坡上學然後進大學的,直接從高考選拔的,自費讀研的和來讀博的中國學生都增加了。這些學生也有一部分會最終留下來(同時政府又沒有花多餘的錢來供這些學生,受到本地人的質疑也比較少),所以對政府來說這是有賺沒賠的生意。在這種條件下提高獎學金來match物價的動力也就不高了吧。但是,在現在的物價水平下,只要學費和住宿費被包括了,這個獎學金對於與我類似背景的學生還是很有吸引力吧。我沒有統計數據但是感覺與我類似背景的scholars留下來的可能比較高。回國的話家鄉沒有合適的工作;去北上廣待遇較低,很難上戶口(感覺比換國籍還難)而且回家也同樣不方便;去歐美又沒有資金支持。不知道新加坡是不是有這方面的統計數據所以才決定暫時不增加獎學金金額。每個學生每個月多發200的話,算一屆1000個學生,平均五屆同時就是每年100萬新幣,對於淡馬錫來說只是peanut(毛毛雨?)而已。
會不會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說不好,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這個項目不在了,也不會是因為獎金太低,而是不再適應新加坡的發展需要,同時也會有其他更適合新加坡發展需要的項目來代替。98年國內初中畢業的SM1。
如果再來一次,當然還是選來新加坡。
來到新加坡後,人生的路寬廣了很多,選擇多了很多。
初中的時候我就想,如果出國了隨時可以選擇回國,但如果呆在國內,那麼想出國的話,就不是隨時都可以出國了。
sm1這個項目我個人覺得不夠好,主要的問題是因為學制的不同,浪費了兩年(開學時間不同浪費大半年,重讀一年初三又浪費一年。)完全可以直接上中四,或者是加長英文補習然後上jc的。
中三甚至中四除英文外的課程都太簡單,搞得很多人,比方說我去到新加坡後都玩去了,基本不讀書,搞得最後學業荒廢掉(只能上留在新加坡自費上國大南大)了。
如果加大下壓力,可能會多些人努力讀書吧~
但作為sm1的同學,如果真的非常努力讀書,那大學必然是去英美牛校,而不會留在新加坡的,說不定新加坡政府會不爽。
當年來新加坡的時候,一位偶很尊敬的父輩說我們這批人就像清朝的「留學幼童」,可惜到現在,似乎都還沒出現類似詹天佑這樣級別的人物。有點小失望呢~
作為最後一屆SM3,覺得當時中國簽獎學金協議的時候沒把通脹考慮進去真是個大敗筆。
這個政府項目確實成就了不少人
老太婆 + 早年SN1(當時SN1第一年在top4 high school以外擴招):新加坡政府當年一開始就知道不是每個scholar 都留得下,然而他們也知道自己science and engineering人力缺口大。事實證明當年SN1溜走的人當中不少是牛人(比如聚美陳歐)。 我們那年J1也是第一年把GEP開放給SN1,創造了不少好的科研條件。於是乎就算有些在新加坡本科了,之後還是能在全美top 10 讀博,然後大家在美帝光榮會師。新加坡要的其實不只是技術勞動力了,反正留不住,留住了徒生怨氣,不如放飛來日好相見。事實證明新加坡政府是明智的。
據我觀察sm123差別還是挺大的。sm1的來坡時年齡小,呆的時間久,很多已經非常像local了,但大學直接去北美歐洲的也大有人在。sm2的基本都是高中裡面的尖子生,高二就來了新加坡,相當一部分人還保持著高中的狀態,感覺略有些不成熟,但是學霸比較多。sm3感覺比較水,上大學後才來,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都相對比較差,我聽到抱怨不想留坡,以及成績相對差一點的人裡面,sm3的比例很大。另外,新加坡跟想像中差別真的很大,大部分人來了都會有心理落差,並且氣候、人文、語言、消費等都可能讓一個人呆不下去,並且,新加坡真的很很很無聊,沒什麼好玩的地方。
對於現在SM1的情況不是很了解了,但是想從自己的經歷說說SM1獎學金
首先說說我自己: 是一個初中在國內成績還算不錯,但是絕對不是高考那種高壓環境下有很大把握上清華北大的孩子... 適合輕鬆愉快的,不是純粹應試的環境. 基於對自己這方面的了解,所以當初拿到了SM1獎學金之後,沒有過多考慮就來了 在新加坡的四年時間是最快樂的日子 - 中三中四的時候因為英語,壓力會比較大,但是一旦進入JC之後,整個學習氛圍就變得非常輕鬆愉快,所以閑下來很多時間可以做喜歡的事情。其實看到樓上很多說A-level壓力大,有點不太同意 - JC 學的是PCME,相比較本地學生來說,我們的物理,化學,數學幾乎不用擔心,只是更多經歷要花在GP, Econ and H3上面,所以總體來說優勢是非常大的...
如果沒有SM1的經歷,我覺得自己美國大學的申請會困難很多(甚至都不會想到申請)。在新加坡的四年,這個國家的教育資源,視角,和生活都對自己的人生和認知有很大影響。JC畢業之後來美國一所top 10就讀. 在學校里比較close的朋友中新加坡人甚至比中國人多,大二到大四的大學室友都是新加坡人。
在新加坡的時間,對自己到目前為止的路起到了非常積極的影響。如果有機會,還是希望未來能夠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時間,畢竟那裡有自己最好的小夥伴和最青春的記憶。曾經是SM1,僅對SM1項目發表自己的看法。
僅僅針對這個項目而言,除了要比普通同學晚兩年上大學,我覺得沒有什麼很大缺點,甚至可以說,這個項目是非常難得的含金量很高的留學項目,對於普通人家庭的孩子,我絕對推薦這個項目。
誠然,不少SM1er都或多或少在某個時刻後悔過參與這個項目。習慣了國內優質的教學資源、優秀的同學夥伴、強大的家庭支持,初到新加坡一下子失去了這一切很多人都是很不適應的。忽然變得不再優秀,交不到可以交心的夥伴,時時刻刻在CCA和學業上被「鞭打」著向前,遇不到好老師所有東西都靠自學,前一秒還被保護得好好的是家裡的寶,後一秒就變成最不能犯錯時刻被要求小心做事的外國人,誰都會鬱悶的吧,何況還都只是十五六歲的孩子。由於閱歷的單薄,很多人就因此對這個項目甚至對新加坡產生了很多抱怨,以前的我也苦惱過後悔過,然而現在我卻不再這麼想了。感覺到痛苦並不是這個項目的錯,政府其實已經給了我們最優厚的待遇(免除一切費用還開放所有機會),local同學甚至有時候比我們還要幸苦。只是我們有時候太驕傲,不能夠或者不願意適應這裡而已。接觸到和自己固有認知不符合的東西我們總是太過急切地去排斥,遇到一點挫折就會把錯都怪給學校怪給政府怪給周圍人。其實即使是在國內也不會事事順心吧,或者說大部分的不順其實都是父母幫我們處理掉了。
SM1前輩里有很多很多非常優秀的人。我所接觸的優秀的SM1er都有著清晰而堅定的目標,無論在何種環境里他們都不被動,總是主動出擊抓住機會,甚至創造機會,一步步穩妥地鋪墊自己的未來。我也見過沉迷於耍手段耍心機的SM1(當然這種人很少見),總是坑人希望所有人都比自己差,然而這種人最後坑得最厲害的是他們自己。
如果有學弟學妹看到我的回答,我希望你們不要迷茫不要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可能一開始你們會接觸到很多看上去很厲害的人產生深深地自卑。然而沒有什麼是不會改變的。有優秀的人漸漸墮落的,也有普通的人穩健上升的。四年時間很長,完全有機會去探索自己的喜好制定自己的計劃。在迷茫的時候有人選擇去follow周圍的人,看到別人社交自己也去社交,別人學習自己也學習,別人不去搞競賽自己也就懶得去搞競賽。然而一味跟風只會失去自我。去做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情,去sign up別人怕麻煩而不願報名的talk和work shop,去try research,即使自己最後不一定喜歡,去walk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然後發現自己有了很多獨特的經歷和見解,並且已經做好準備在SM1項目畢業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SM1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個很好的項目,不是說它能guarantee我們有一個比留在國內更美好的未來,而是通過它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更加獨立,更加能夠把握自己的人生。人這輩子很長,然而初步能夠達到什麼高度往往在我們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或多或少地決定了。SM1的經歷給了我們更多的時間去衝刺更高的平台(雖然我必須承認歐美頂尖名校非常不易),其培養的視野和性格還會在大學平台的基礎上幫助我們向更高的地方衝刺。這種精神財富是一輩子的。
我通篇針對的對象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我和我身邊的很多SM1都是這種背景。當然,也有不少背景很優越的同學,原生家庭提供的教育和支持已經遠遠超過SM1項目所能帶來的收穫。這些同學目標清晰,主動性很強,即使在迷茫期家長也能提供很多指導,他們必然是非常優秀的。對於普通家庭的學生,SM1提供了一個甚至可以稱得上是「逆襲」的機會,目標堅定,刻苦努力,會有相應的回報的。
謝謝你讀到這裡。這篇回答我寫得毫無邏輯,主觀性很強,大家隨意看看就好。期待大家的評論。
也許不是答案,只是突然有很多話想說。
SM2,來坡七年了。
越長大越想家。當初只是想出國看看精彩紛呈的世界,然而現在bond在身如陷囹圄。世界那麼大,哪都去不了。畢業歐美深造?對不起,先交幾十萬押金。在坡島讀phd?一樣先交押金。對於家境一般的大多數來講,唯一的選擇就是在坡工作。
上學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寒暑假都用來回家。上班以後年假只有14天,掰著手指算,回家。(也很羨慕小夥伴們利用假期世界各地旅遊,我情況比較特殊吧,我從小是被爺爺奶奶帶大的,跟老人感情很深,所以只要有錢有假都回國看望老人了。)我可以想,bond還完之後再回國,還可以有時間陪伴父母。但是爺爺奶奶呢?我跟爺爺說,再等等我就回去陪他。老頭兒說,回去晚了就見不到他了。而且近兩年每次回家,發現父母變老也很明顯。越來越心疼時間在家人身上雕刻出的痕迹。七年了,愧疚自己沒有照顧到家人,媽媽的小棉襖,爸爸的開心果,我都不是。
讓家裡人來坡島定居並不現實,他們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坡島真的太無聊了,可能國土過小,總讓人覺得很壓抑;可能太規規矩矩,總少了一些火花碰撞。
當然啦,坡島也有很多好的地方。已經習慣了綠樹紅花,碧海藍天;習慣了街道乾淨,地鐵如新;習慣了七年沒有吸到二手煙;習慣了背包大敞四開;習慣了食品安全;習慣了車給行人讓路。回國以後應該要適應一段時間,但是相信祖國會越來越好。而且滿大街的好吃的也可以彌補一切不適應了!好吧雖然有安全隱患...
嗯,對於那些願意在坡島生根發芽,並且有能力妥善安置好父母的小夥伴們,坡島也是不錯的選擇。作為SM3的最後一屆~談談作為一個SM3(SM2的感情應該也類似)的感想吧~~優點缺點並存。
優點:可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讀書。學校學習氛圍很好,整個國家人民還有學生素質都很高,教授都有很強學術背景。人們都很單純。基本沒有小社會的感覺。就是真的單純的學生生活。作為讀書的學校來說是很棒棒的。學校的生活和學校和其他國家的交換項目很多,從文娛到體育到各種各種。如果充分度過學校生活的每一天,好好利用學校資源的話,是會受益匪淺的。
新加坡是英語母語國家,英文多少不會退步。還會有個比較好的鞏固吧。獨自在新加坡生活,對於獨立自主的能力也算有個提高吧。
畢業工作半年後可以申請永久居民,永久居民3年後可以申請公民。這個項目的人申請身份很快,而且基本保證可以申下來。
在新加坡工作也比較單純,基本努力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結果。
缺點:對於家境一般的人是簽了一個賣身契。我們這屆畢業如果想去其他國家發展或者回國要交120萬人民幣違約金。所以只能在新加坡工作著還賣身契。對於把新加坡作為跳板未來去其他國家的人來說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因為走不了。或者就是交120萬違約金。
獎學金的生活費隨著通貨膨脹其實沒有多少,可是要還錢的利息率卻很高。
剛畢業的第一份工作對外國人來說不是特別好找,最近的經濟有些下滑。像我自己的國大數學和統計專業基本算是很難找工作的啦,所以剛畢業就來做銷售賣保險和理財產品了。不過還好我們是做30%新加坡市場,70%的中國大陸客戶市場,不然可能也不是很能生存下去=。=,做了1年多了反正還好不過也不知道對當年一心做精算師的自己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對新加坡保險理財有興趣的國內和新加坡的盆友可以來找我。。童叟無欺OvO
新加坡的工作中是可以穩步提高職位的。但是外國人很難做到管理層。管理層基本都是新加坡原生本地人。
隨著中國發展越來越快,北京上海和國內一二線城市的發展機會越來越多,新加坡的發展速度比較緩慢,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很少,導致年輕人可能也活的是年長的人的養老的狀態。很平靜很安穩。有好處也有壞處。。如果是一心熱忱的很有激情的年輕人,可能新加坡的工作環境沒有那麼適合你。因為它足夠成熟和平穩了。所以也不會有很多激情。。
在新加坡待了很久的人基本很難再回國長居了,一個是生活狀態跟不上國內了,一個是也不會適應國內的人際關係了。
把父母接過來可能會不適應這邊的環境。因為這邊娛樂的東西很少。有點無聊=。=
嘛。想到再補充。。
真的純粹想湊個熱鬧。還是匿了。
當時初二的時候njc來我們初中宣講,看了宣傳片我整個人都沸騰了。心想卧槽我一定要去。然後教育局的阿姨在旁邊補充到,今年我們又放寬了限制喲,以前中考全市二十才能去南京筆試,今年前三十就可以了。前三十真的已經是最低要求了喲。
哦。 吾輩真的是渣渣,請不要計較。 後來就是中考人品爆發發揮超常人生巔峰,也不過考了全市四十。 (當然我很開心的是我們市只有一個人過了筆試,結果面試還被刷了哈哈…就是這麼見不得人好) 這是sm1。上高中後,我媽告訴她朋友兒砸在上上屆考上了新加坡的項目,而且他的成績在我們學校並不拔尖。
我內心的火苗重燃了。 勞資這次一定要上! 於是乎我從高一就開始預習數學物理,做圖測,看面經…口語什麼的我倒是還比較自信。 結果省教育廳近幾年根本沒給我們名額。 所有名額全給蘇南了草草草!!教育廳你蹋馬就這麼瞧不起我們蘇北嗎啊啊啊啊啊啊!(ёдё)??(=σωσ=?)(後來我媽告訴我她朋友是市某部部長才去要到名額的…)後來靜下來想想,sm2並不適合我。不是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考不考得上是一回事,但我其實,對理工科並沒有抱太大的興趣。我想學法律。我看到大小case都特別感興趣,特別熱血沸騰。我為什麼不選擇一條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呢?
我羨慕那些考上sm系的人,他們非常優秀。但我也很滿意目前自己的狀態。
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呀。SM項目對於高考大省二三線城市,想出國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學更多東西,比如我這樣的來說,是個絕佳的機會。對於那些家裡有資源有機會去英美的,這項目其實挺雞肋的...
還是匿了,要能重來我絕不會再來,這哪是獎學金,這是賣身契,用區區十幾萬新買我十年青春甚至一輩子,我咋這麼賤呢
孩子今年錄取了SM1,望前輩多多指點一下這個項目的優缺點,謝謝!
請問達人們:sm1是選擇德明中學好還是新加坡國家初院好???
能別來就別來,賣身契啊坑人的,生活沒有你想的那麼好。。。
請問這個項目終止了吧?在北京有招生嗎?
我表示僅僅是上面提到的學校老師帶來的落差就已經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了。以後有空再更。
我有朋友是這個計劃的,現在好像在帝國理工讀書,以前人人網上貼照片經常是左一個妹子右一個妹子的,應該已經是人生贏家了吧。
推薦閱讀:
※想要拿到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的offer難嗎?
※英語本科,在銀行做了三年零售客戶經理,想出國讀金融研究生,想問問大家的建議?
※國外大學食堂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