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東線戰場誕生了一大批德國100+王牌飛行員,而西線戰場德國空軍飛行員戰績明顯遜色一大截?

德國的很多超級王牌 來自東線的戰績佔了絕大多數 比如哈特曼

而西線空中戰場從1940年就開始了 比東線早1年多 德國王牌們卻鮮有拿出能媲美東線的戰績


東西線的戰場形勢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在P-51大量服役之後。在西線因為短腿的原因,德國戰鬥機只能在盟軍轟炸機快要到來的時候起飛,而這個時候,執行控制空域任務的P-51戰鬥機已經佔據了高空,德軍飛機必須頂著俯衝下來的P-51的子彈爬升,才能趕得上攔截轟炸機。他們不能跑,跑了就沒法攔截轟炸機了,不能追擊美國戰鬥機,追了就不能攔截轟炸機了,甚至不能大機動躲避,損失能量多了,就來不及爬到必須的高度發起攔截。在這樣的環境下,不被打成狗才怪。

但是在東線,情況是不同的。東線的空戰都在低空,而且規模都相對更小。這是因為空戰的規模和高度,是由對地攻擊的飛機決定的。東線干這個的主要是IL-2,這貨主要是貼地飛行,直接火力支援的。所以蘇軍飛機天然的就不會處在比較高的位置,以至於每次空戰,德軍基本上都有高度優勢,也自然擁有能量優勢。德三空軍的核心是戰鬥機。德三規定戰鬥機可以在自己認為不利的時候,主動避免戰鬥。(陸軍馬鹿挨炸彈就讓它挨炸彈吧)而為了保護IL-2攻擊機,蘇軍卻規定,戰鬥機必須盡一切可能保護攻擊機,不得主動脫離戰鬥,不得遠離攻擊機,不得追擊撤退的德國戰鬥機。

結果就是戰鬥形勢不利的時候,德國戰鬥機撤退,蘇聯人不會追:戰鬥形勢有利的時候,依照蘇聯空軍的紀律,蘇聯飛機也不會逃走。這樣一來戰果不好才怪了。

當然,這也不是沒代價。代價就是人頭狗們的擊落數在事實上就是建立在賣隊友的基礎上的。在蘇軍這邊,只要陸軍需要,即使沒有護航,攻擊機也要發起攻擊,哪怕是自殺性的。只要有攻擊機在場,護航的戰鬥機就不能撤退,包括燃料不足都不行(哪怕為此要跳傘)。但在德國那邊,用於對地攻擊的飛機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轟炸機什麼的一旦遭到攔截,就會扔掉炸彈跑路,(讓陸軍死一邊去)一旦戰鬥機在和敵方戰鬥機的作戰中不利,德三戰鬥機就會首先轉進,丟下轟炸機挨打(蘇軍規定優先攻擊轟炸機)。總之就是空軍坑陸軍,戰鬥機坑轟炸機。所以雖然看擊落數什麼的,德國空軍大大的牛,但是德國陸軍挨炸彈挨得比蘇軍厲害多了。


好幾個原因:

一、作戰密度

東線大部分是在戰線附近的遊獵,小規模,距離機場近,高度低,一天飛好幾次是很常見的,遇到的空戰次數也多。

西線的對手是從英國起飛的大批飛機,有時候是大批戰鬥機掩護小批轟炸機轟炸法國海峽沿岸,有時候是大批轟炸機轟炸歐洲腹地,然而基本上每天都只會有一批出動,而且還得整個區域天氣好才會出動。因此面對的德軍戰鬥機一般幾天才有一次空戰機會,出動時動輒大隊規模,一天裡面一般只能進行一次空戰,再來一次的機會很少。所以西線的作戰機會比冬線少很多。

二、戰鬥機性能

飛機性能這個可能很多人會有意見,但德國空軍的飛機性能在東線的確是一直有優勢的。另外德國戰鬥機的橫滾和俯衝性能很強,除美國P-51和P-47外都罕有匹敵,這個性能優勢令德國戰鬥機飛行員可以遇到不利態勢時容易逃跑,在西線這個動作就有點難度了。

三、重轟炸機

德國空軍並不忌諱敵前撤退,狀態不妙就溜是很正常的。然而在面對重轟炸機大編隊時,則無法視而不見,因為轟炸機投下的炸彈造成的損害巨大。因此高層指揮上,本土防空的德國空軍即使狀況不利的情況下也不能避戰。而其他區域,因為進犯的敵機危害小,避戰是有可能的。

而且由於盟軍轟炸機戰鬥機編隊大,攔截德機所面臨的威脅也多。

最後,龐大結實的重轟擊落難度不小。

四、戰績誇大

西線空戰主要是防禦,擊落的敵機絕大部分會在德軍控制區域發現,戰績確認較真實。東線的敵機墜落很多是在蘇軍控制區域,這要靠僚機或其他友機的目擊確認。例如德軍戰績最高的三名飛行員,其所屬部隊都是JG 52,前十名當中,六人屬於JG 52,我認為這不是偶然的。

補充說明:獎勵

德國空軍內部也意識到西線空戰的難度,因此在獎勵方面與東線有巨大區別。

在1942年之後,西線擊落40架敵機就能獲得騎士十字,70架左右能夠加橡葉,100架就能夠鑲劍。

而在東線,想要獲得騎士十字一般要100架。以哈特曼為例,他獲得騎士十字的時候戰績是146架,橡葉飾是207架,寶劍飾269架。

再補充:

北非是一個特殊的情況,空戰狀況有點類似東線,作戰機會多,而且由於英國空軍精銳都在本土,派往北非的通常是較次的部隊。所以北非戰線是不應該和西線其他地域作同樣比較,尤其是馬爾塞尤。

再再補充:

我知道在目前很多人盲目崇拜俄羅斯,我寫蘇聯戰鬥機性能不好就一定會有人跳出來,但從德國空軍自己的觀點來看,他們的確不怕蘇聯戰鬥機。

再再再補充——戰績確認:

首先,一個擊落都只能歸功於一人,這是確認前提,不承認共同戰績。

理論上每個德軍戰鬥機飛行員一旦擊落敵機,落地之後都必須填寫戰績報告,戰績報告需要填寫機型、時間位置以及證據。這些報告會通過中隊然後上交到聯隊部,最後交到RLM審核,審核完畢後,這個戰績報告會返回到一線部隊。此過程非常漫長,少則半年多則一年!所以很多戰績實際上是未經審核確認的。

而報告中所附的擊落證據,需要得到目擊證人的證言或照相槍膠片,兩者至少要有一項,兩者皆無則不可能確認戰績。如果是膠片為證,上面必須能夠顯示敵機已完全毀壞,或爆炸,或拍到跳傘。目擊證人可以是僚機、同部隊其他飛行員或者地面目擊者。

另外所有落在已方控制區的殘骸都必須檢視,確認是由高炮還是戰鬥機擊落的,在已方控制區發生的擊落都必須有地面殘骸佐證。

但擊落是否經RLM確認並不妨礙獎勵的頒授,根據上報數即可進行。

再再再再補充:

我剛才看到有人列出德國空軍在東線的損失為5.68萬架這個數字,這個數據其實從邏輯上是有問題的。因為德國空軍自己的損失統計裡面,從1945年起就不再分東西地中海戰線了,打到家門口了嘛。至於這個數字是否準確,我可以給一個數據參考,1943年1-11月德國空軍自己記錄的作戰損失(不含非作戰損失):西線盟軍:8182;東線:3773。因此這個5.68萬架只是蘇聯的宣傳戰績。

另外從作戰損失數來評估空戰情況並不合適,因為損失無法判斷由於空戰損失還是地面炮火造成。


德空那幫連木頭教練機都要記入戰果的貨,我敢打賭哈特曼就是給他打只會飛德鴿子他也要記入戰果


西線和東線的任務不太一樣。

西線的目標主要是美英重型轟炸機,曾經有人3個發動機壞掉仍然飛回英國的,可想而知這東西有多堅固。理論上擊落一架重型轟炸機的工作量相當於擊毀10架戰鬥機,至少也相當於5架。

因為初期美英沒有護航,所以這個工作相對比較安全,而且美英空軍數量太少,一直沒有給德國造成明顯損害,導致德國一直沒有增加飛機數量,美英轟炸機與德軍戰鬥機數量對比是1:1,交換比差不多也是1:1(折算過來就是美英10個人換德國1個人)。

而到了44年初,P51開始裝備盟軍,而且盟軍經過長時間的停飛(天氣因素)數量暴漲,德軍開始處於劣勢。美軍這時採取了一個非常喪心病狂的戰略,從「戰鬥機掩護轟炸機轟炸德國城市」變成「轟炸機引誘德國戰鬥機出擊然後美軍戰鬥機去襲擊德國空軍基地」,雖然美軍損失很大,但是德國空軍總體兵力少,完好的空軍基地和老飛行員很快就被消耗光,新飛行員因為沒油無法練習,水平無法提升。

噴氣式飛機的出現太晚,而性能又不穩定,只能依靠越來越少的老飛行員。由於缺乏機場,只能分散出擊,零零散散的進攻無法產生規模效益,很快就被美國的千機轟炸隊吞沒了。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在二戰後期全力研製垂直起降戰鬥機,可惜已經來不及了。


也不看看兩邊都是什麼飛機。

沒記錯的話東線用的是I-16,那種又輕又慢又飛的低的飛機,然而英國呢?哦呵呵呵╮(╯▽╰)╭英國粑粑不是白叫的

德國就是靠著bf109刷戰績才有的那動不動就100+的戰績,等到蘇聯的拉沃奇金,牙科,米格什麼的上線,德國壓力頓增,戰爭初期培養的一部分王牌飛行員久經洗禮,才讓德國空軍看起來那麼強大。

德國只是走贏了一個開始,但是他卻沒有將這個開始做到領先,他也做不到領先。


有網友說蘇聯戰機數據一回事實際又是另一回事,那麼麻煩拿出「實際」性能表現出來,要乾貨,否則和地攤有什麼區別?對於這種人,乾脆這麼回復你:「It i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a great proportion of these test results are coming from the same test machines used for lenghty test programmes, during which they were extensively modified and used. The results show a scatter in their performance, and it"s unsurprising that many 10-15 km/h under their official specs」這段話來自http://kurfurst.org,說的不是別的,正是bf109g的數據。哪家的測試都可能比實際更好,不單單蘇聯。乾脆我們就數據說話,我們來對比一下雙方的典型戰機,以43年常見的109g6(db605a)和拉5fn為例。

拉5fn數據取No. 39210495這架生產型的性能數據,很能代表實際情況。

海平面加力573,6150米極速620。重量3322公斤,爬升到5000米用時4.7分鐘,繞圈時間19秒。

109g6數據來自梅塞的官方數據,取1.42ata的動力。

海平面520,6400米極速644左右。以拉5FN的速度特性可以大致畫出包線。將兩張包線疊加就是這個效果。

可以發現,在東線常見的低空作戰區域,拉5fn有明顯的速度優勢。

g6的爬升可以參考這條曲線。圖片來自http://WWIIaircraftperformance.org

爬升到5000米至少要5.66分鐘。所以低空爬升也是拉5fn佔優。

至於機動性,《Soviet Combat Aircraft of the Second World War》認為生產型拉5FN可以在19秒繞完一圈。這有沒有比109快?並不清楚。但《Squadron Signal》裡面介紹雅克3的章節里有這麼一句「A Yak-3 could complete a full 360° turn within 18.5 second, something the Luftwaffe pilots could only dream of! 」既然18.5秒是德國飛行員做夢都繞不出來的,19秒109就繞得出來嗎?不見得吧!

這兩張圖是當年英國人的戰機對比測試的結果,並沒有和拉5FN作對比,但仍然足以證明109g無論滾轉還是繞圈都很糟糕。結合拉5FN更高的功重比和更低的翼載,有理由認為拉5FN機動性優於109g6。

至於武器,拉5fn是兩支施瓦克機關炮,109g6是一支151機關炮兩支131機關槍,g6不掛吊炮艙火力可能略優於拉5FN,掛吊炮艙雖然火力強但性能下降。

飛行舒適感雙方半斤八兩,109桿力重,拉5座艙熱,都不咋滴。還好都是短腿,不必長時間作戰。

綜合下來,拉5fn在東線低空比109g6優越。有人說幹嘛要比低空啊?因為東線主要交戰區域在低空,你德機在高空呆著,底下的伊爾2就把裝甲部隊炸光了,所以不得不下低空。而低空,是蘇聯空軍的主場,不說拉5FN,後期的雅克3,拉7,雅克9u,都是低空特化的怪物,速度快,爬升猛還都很能繞圈,德空想吃開越來越困難。

呃,這個回答其實和主題關係不大,只是指出蘇聯戰爭中期和後期在飛機性能上並不落後,那些說蘇聯戰機實際多糟糕多糟糕的,對不起,現在我給出了一個實際戰機性能的例子,你認為不對,你最好甩我一臉乾貨,否則我對你的觀點不敢苟同。


《РОССИЯ И СССР В ВОЙНАХ XX ВЕКА》P468

德國空軍在東線損失5.68萬架作戰飛機,其軸心國盟友在東線損失2100架作戰飛機。合計5.89萬架。

蘇聯空軍、防空軍和海軍損失8.83萬架作戰飛機,雙方交換比1.5:1。

德國空軍飛機的78%,人員的82%,損失於東線。即便是1941年巴巴羅薩的頭一個星期,蒙受巨大損失的蘇聯空軍也讓德國空軍的損失率超過不列顛空戰的任何時段。


1、東線飛行員被擊落之後重回戰場的概率要更高,比如頭號王牌埃里希.哈特曼,頭號轟炸機王牌魯德爾,都有大量的被擊落記錄,但是到了西線,且不說不列顛空戰這種有去無回的,就是帝國防空作戰,被擊落的軸心國空軍飛行員都很難再回戰場……

2、訓練,不得不說,蘇聯空軍王牌飛行員是最好的反例,除了少數40年前進入一線的老鳥以外,大部分蘇聯空軍王牌都是在作為種子教官在航校呆了幾年後上前線的高手……而那些在戰時從航校一畢業就上前線的飛行員,往往就淪落為德空飛行員的刀下鬼……

3、戰術,一般有個結論是,蘇聯空軍成熟的標誌是以庫班空戰為界,在庫班空戰之前,戰術落後,組織協調性差的問題廣泛困擾著蘇聯空軍,在此次慘敗之後,蘇聯空軍才開始正視自己的制空權不足的問題,廣泛組織如精英分隊自由獵殺等有效壓制德國空軍的戰術,也在具體作戰中學習德空,進而在44年逐步取得戰場制空權。

4、最重要的問題,蘇德戰場的德國戰鬥機部隊數量其實很少,而蘇聯空軍部隊飛機數量很多,這造成了很多德空王牌飛行員的出擊次數是其他戰場的好幾倍,更多的交戰機會最終導致了很多超級王牌的出現和JG52這個人類歷史上戰績最囂張的戰鬥機聯隊的誕生。類似的,JG27在非洲的單打獨鬥才鍛造了馬爾塞尤這種西線頭號王牌


東線名氣比西線大源於德國軍隊有一個特點——過於放大個人的光芒,製造出一個又一個的王牌,其實東線的飛行員的戰績很多都是注水的,甚至有整個聯隊的戰績加在一個飛行員身上的事情發生,相反團隊的作用不得到重視。

西線的戰鬥是很激烈的,二戰後期德軍空軍的幾乎全部都在西線。

含金量應該是西線高。

後期德軍在東線的飛行員都是學員,因為只有在東線生存下去才有資格去西線。東線是一個練兵場。

很簡單理解,英美是戰略性轟炸,所以德國要有大批的戰鬥機來防禦德國西線。蘇聯主要是戰役轟炸,而且戰場開闊,戰鬥機的作用並不明顯。攻擊機的價值反而比戰鬥機和重型轟炸機還高。到了後期蘇聯更是沒有戰鬥機編隊的掩護下,成百上千的攻擊機群展開漫天的轟炸。在攻擊對方陣地時,攻擊機都派上了用場。尤其用來對付坦克集群和炮兵陣地。這就說明,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德軍兵力都部署在東線。因為西線戰線相對穩定,於空戰為主要內容。

1、公認西線的美英的戰鬥機無論是數量還是性能都比東線蘇聯強;2、美英戰鬥機長期為轟炸機編隊護航,飛行員戰鬥經驗豐富,英國飛行員更經歷過倫敦空戰這樣的大戰役;3、美英飛行員訓練時間長,訓練方法較為先進,蘇聯方面由於戰場緊張,人手不足,部分飛行員受訓不足便倉促上戰場。

所以對德軍飛行員來說,西線的空戰環境更加惡劣,面對的敵人更加強大,王牌飛行員的含金量自然更高。正因為敵人更難對付,所以西線德國空軍王牌更少,擊落數也沒有哈特曼,京特拉爾,G·巴克霍恩這些王牌一樣動輒上百,因為東線面對的是I16,伊爾2這些擁有明顯代差的對手,而西線面對的噴火無論在爬升率還是穩盤都比109有過之而無不及,另外西線109在英吉利海峽空戰也飽受航程短的困擾,客場作戰不佔上風,東線則不需要擔心航程問題,所以西線作戰更艱難。


答案是:西線沒有那麼多飛機給你打。

東線就算打到蘇聯最慘的斯大林格勒,德國空軍也沒有完全掌握制空權。蘇聯還是有成建制的飛機或起飛交戰,或對的攻擊。這就有了刷戰績的機會。

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緊急的時候。蘇聯只掌握一個渡口,照理來說固定目標,封鎖易如反掌。

但事實上,因為沒有完全掌握制空權,一直有蘇聯戰鬥機在空域出沒,導致德國沒法完全轟炸封鎖渡口。因此不僅轉運了2個整編師進城,之後還不斷的進行鼠運輸不斷給城內守軍輸血。德國對伏爾加河上船隻渡口攻擊效果,遠不如武漢會戰的IJA。

德國在東線王牌多。並不見得是蘇聯人廢柴,而恰恰是蘇聯人在英勇不屈戰鬥


瀉藥~!

東線和西線的空戰模式差別很大,這也是決定了為什麼西線德軍很少有王牌出現的根本原因。東線因為無論是德國還是蘇聯的空軍,其作用都是負責由對地攻擊機或俯衝轟炸機為地面部隊提供近接空中支援,因此主要的活動區域集中在戰場一線的中低空域。這就使得雙方的交鋒集中,獵殺者往往不需要進行太多的搜索就可以輕易找到獵殺的目標。加上早期蘇聯空軍的飛機性能落後,這就更加使得東線的德軍飛行員更容易取得戰果。

與之相反,西線的空戰模式主要是作為進攻方的英美空軍戰略轟炸部隊與負責攔截的德國空軍截擊機之間的較量。英美由於在發動機增壓技術上有優勢,因此無論是轟炸機部隊還是負責護航的戰鬥機部隊,普遍都選擇從高空以高速突入的方式進攻。而且因為戰略轟炸的目標多為德國的軍事或工業設施,又或者是二線的轉車場、交通要道,目標相對東線更加分散,這就大大增加了「發現·獵殺」的難度。何況高空高速的特性決定了空戰的形式往往以預先佔據有利高度,在發現目標後利用俯衝加速突入,並完成擊殺後迅速脫離的模式,一旦完成這樣一次的攻擊,獵殺者就需要重新花費時間爬升,與此同時,殘餘的目標可能已經及時逃走了,所以西線的德軍往往一次出擊能取得1個戰果就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何況,在44年開始,隨著美軍P47、P51等遠程戰鬥機的服役,盟軍的空軍進攻部隊獲得全程護航(之前只能進行半程護航、甚至只能確保海峽上空的護航)。而杜立特上任後,更是調整空軍戰術,將原本負責護航的戰鬥機從編隊中解放出來,允許甚至鼓勵英美的戰鬥機進行更加自由、且具備毀滅性的遊獵行動。P46、P51的超長滯空時間,甚至容許飛行員駕駛飛機埋伏在德軍機場附近,專門獵殺剛剛起飛、或即將降落的德軍戰鬥機。而這一戰術的實施還帶來一個非常深遠的影響,由於安全領空的丟失,德軍飛行員的培養工作幾乎陷入徹底的停滯狀態,缺少經驗的新手飛行員甚至還來不及完成基本的飛行訓練,就已經被入侵的敵機擊落。而德軍的王牌們也難以完成新型戰機的換乘訓練,並在不斷的消耗戰中損失夷盡。英倫空戰中,皇家空軍之所以能免於崩潰,並且扭轉翻盤,靠的就是源源不斷地獲得英倫三島北部訓練基地的兵員補充。而德軍正是缺少這樣的能力,因此毀滅也就在所難免了!

最後,我需要反駁某人的觀點,英美早期認為戰略轟炸部隊不需要護航的觀點固然是不正確,但在戰爭的初期其實並不顯著。要知道每架中/重型轟炸機上機槍的數量和火力(10挺左右的包括12.7mm口徑在內的機槍)對於早期德軍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壓倒性的優勢,而緊密的作戰編隊更是使得僅裝備有2挺7.9mm機槍的德軍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噩夢般的存在。當然,德軍很迅速地開始採用裝備有機炮的戰鬥機,並且在戰術上也進行了改進,使得英美的戰略轟炸行動很快就不得不從白天轉入到夜間,但依舊不能認為戰鬥機獵殺轟炸機就是件輕鬆容易的事!


首先是作戰任務不同,其次飛行員技術水平,再一個是空戰環境

庫班空戰,被蘇聯認為是重創德國空軍的一戰,德國空軍參戰的為5個大隊2個中隊:II/JG3,III/JG3,I/JG52,II/JG52,III/JG52,13(Slow)/JG52,15(Kroat)/JG52

直接貼II/JG3的損失好了,這個聯隊東西兩線都打過

Category20多的數字都不是敵機的人頭,那麼我們數一數吧,好像就15架左右的樣子,注意這個是II/JG3和III/JG3全都搜出來了,蘇軍此戰損失我就不說了,交換比太難看,只算戰鬥機KD可能0.1不止

接下來是III/JG1的損失,時間上我選擇的是從44年5月中到7月中這段時間,因為正好包含了D Day前後

損失約為30架,西歐戰場的德國空軍面對擁有高性能飛機,高水平飛行員的USAAF和RAF的雙重絞殺,德國空軍在西線面臨的挑戰並不是像東線雙方戰鬥機性能相近,有時甚至LW佔優,且對方飛行員訓練水平不足,同時交戰環境還是配合陸軍的前線空戰那麼簡單。東線的LW飛行員能刷出如此高的戰績也不難理解,本人戰史水平不高,輕噴

--------------------------------------------------------------------------------------------------------------------------------------------

突然想起來一個護航問題,實際上LW很長一段時間重點是轟炸機,戰鬥機是打雜的...到了44年大難臨頭才開始瘋產戰鬥機,德棍老挨炸只是因為JG編製太小,戰鬥機在編數量沒超過2000,還要分散到幾個戰場。帝國防空戰開始之後多數戰鬥機都調到西面,多數轟炸機留在東面,JG又不是神,哪能在東線用少量戰鬥機有效掩護一大堆轟炸機

轟炸機沒掩護被打掉了又把鍋甩給Jagdgeschwader

那個LW戰鬥機優先的說法不是毛子自己發明的就是國內毛粉發明的

43年LW還保留著建立戰略轟炸能力攻擊毛子的目標

Jeschonnek"s death resulted in Gunther Korten"s appointment as Chief of Staff. He possessed a better grasp of Germany"s desperate situation, and his approach aimed at two strategic objectives: building up the air defenses and establishing a "strategic" bombing force to attack critical elements in Russia"s economy ." The latter strategy would hopefully hinder Soviet armaments production and relieve hard-pressed ground forces in the east. Korten established himself as a man of authority and strength, and Hitler relied increasingly on the Chief of Staff. Goring remained in the background in partial disgrace

Korten, however, faced an impossible task, for the Luftwaffe had already lost its chance for a successful aerial defense of the Reich. While Hitler had indicated some interest in defending Germany against Allied bombing, he refused to give top priority to increased fighter production.

Korten himself discovered during the winter of 1943-44 that the desperate ground situation in the east as well as the temptation to use the bomber forces for retaliatory attacks on Britain made creation of a "strategic" bombing force totally impractical .

VVS聲稱擊落和JG在東線聲稱的差不多,所以彼此彼此誰都別說對方不誠信,

至於交戰高度這個問題,西線在USAAF大量投入重轟之前也是以中低空空戰為主,44年末開始又大量轉入中低空空戰,真正的高空空戰比較多的是帝國本土防空那一段時期。查下噴火LF型產了多少就知道並不是經常被複讀的西線高空東線低空

Spitfire MK V LF是比Yak系極端的多的低空戰鬥機,MK IX LF也是MK IX的主要生產型,反倒是HF很少

-------------------------------------------------------------------------------------------------------------------------------------------

Ash-82真屌,連氣缸都和R-1820一樣

出處

既然有朋友談到了蘇聯飛機的「實際」性能,那就來點實際的吧

拉7到底能飛640還是670呢?

是635還是710呢?

越飛越慢的Yak-9

再看一下La-5FN,這是RLM測試的翻譯版,性能嘛,反正我也是不信的,不過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了

然後說Bf 109G6對比La-5FN的問題,605A 1.42ata的G6就是個加重的G2

用拉5FN來比好歹也要用605AS/ACM的版本

至於那個盤旋嘛,109毛子有測過F4,是20.3s繞完一圈,實際上沒什麼卵用,根本就不是穩盤,43年還有不少性能不錯的G2,G4在服役,光比G6就有點不對了

德軍戰鬥機有個優勢是幾乎全自動,而La在3000-4000變換混合比的時候有8個操作要做,這就很費事了,德棍只需要HOS,而VVS需要HOTAS。

44年萌軍的戰鬥機聯合會議(Joint Fighter Conference),關於LW式的單桿操作專門投了一個票,100%投票率,60票Yes,16票yes with override,21票No,3票不定。

自動散熱片也有個投票

100%投票率

84個Yes

13個with override

3個不定

沒有No

--------------------------------------------------------------------------------------------------------------------------------------------

怎麼都是JG的錯,VVS被打掉那麼多IL2護航真有效

LW的編製數不可能像毛子或者英鬼那樣,低層轟炸機+近距離掩護,中層掩護,高層掩護

JG沒那麼多飛機。LW的生產率只能抵消損失率,從而讓機隊編製一直無法擴大

USAAF在後期也通常只留一兩個大隊給轟炸機近距離掩護,把多數戰鬥機放出去掃場

實際上有前出制空反而效果好

JG在本土防空中損失率都是遠高於100%,幾個月就把部隊換一遍

「有利就打,沒利就跑」

不知道那個損失率怎麼出的來

空襲這種東西,因為物理上的因素,幾乎不可能完全阻止

你要給轟炸機造成足夠的損失率才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後有效阻止空襲

毛粉的分析法是,你JG要努力,全殲毛國編隊,不讓炸彈丟到國防軍頭上

毛國自己編製了那麼多戰鬥機,KG來炸還不是照樣炸

我見過的VVS最多編製的數據,1945年,同時期LW可能500不到,10倍數量優勢,然而居然沒什麼打的特別出彩的地方...

LW長期不到2000的戰鬥機,人都是被逼著打成王牌的

要是LW可以保持1萬的戰鬥機數,王牌的戰績自然就被稀釋光了

44年反攻腐國的行動中KG部隊徹底打殘了,接下來優先順序又終於轉向JG,44年末轟炸機編製不過千,45年還好意思說不被KG洗地

KG就只有在東線還有的那點JG掩護時炸點很少的目標,說得好像LW真能洗多少地一樣...


1.對手太弱,由於斯大林的肅清,大部分的紅軍基層軍官和高層領導都被解決掉了,包括空軍司令阿爾克斯尼斯在內的一大批空軍指戰員和中小隊長都被捕殺,所以前期德軍在東線面對的蘇聯空軍,並沒有表現出他們應有的實力。

2.機型陳舊,蘇軍飛機在1941年數量很大,但第一線飛機中的80%已陳舊。什捷緬科在《戰爭年代的總參謀部》一書中曾談到當時空軍情況:「蘇聯政府著手在短期內更新飛機的類型。可惜的是時間來不及了,儘管我們的速度是相當快的。1940年只生產了64架雅克1殲擊機,20架米格3殲擊機,佩2俯衝轟炸機只生產了兩架。1941年上半年,共生產最新式的殲擊機雅克1、米格3、拉格3共計計1946架,轟炸機佩2達458架,強擊機伊爾2為249架,總共2650餘架。"蘇聯雖然生產了這些飛機,但也只有19個航空兵團完全得到新裝備。德軍雖然很多機型也很老舊,但是多數老舊飛機都經過了改裝,包括m109式單引擎的大面積裝備。至於西線,英國島國,空軍和海軍是其立身之本,戰機的性能方面普遍比德軍的改裝機好的多。

3.戰爭的突然性,德國空軍退役上將奧托·霍夫曼·馮·瓦爾道在他的日記里論及德國空軍在蘇德戰爭初期取得的成就時寫道:"突擊之所以能取得成功,80%應歸因於突然性。"東線王牌的很多戰績都是在閃電戰時期打出來的,西部邊境軍區的66個機場遭到空襲,蘇聯空軍在戰爭第一天就損失了約1200架飛機,其中800架是在機場上損失的,至於那四百架不是因為缺少彈藥,就是在剛起飛時就被德軍擊落。到後面,德蘇飛機戰損比接近1:1,在1941年6月22日至7月10日這一時期內,蘇聯飛機共出動47000多架次,其中突擊機場1000多架次,在機場上擊毀德機348架,空戰中殲滅德機752架。所以可以看出,巴巴羅薩的成功在於突然,而德軍空軍的戰績也因為突然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另外說一點,就是宣傳所需,當時的納粹德國對宣傳可是看得相當重的,有現在某國的影子,宣傳上的水分相當嚴重,以至於當時把那些王牌所在聯隊中的轟炸機的戰績也算在了他們的頭上。


戰術空軍和戰略空軍得差異。


好人好馬去東線


馬爾塞尤不是叫「非洲之星」么?


東線打了幾年

西線打了幾年

東線多少兵力

西線多少兵力


西線整個法國戰役時,英勇的皇家空軍由於作戰半徑的限制,歐洲大陸是不太想去的,因為每次回去都得有足夠的燃料飛過英吉利海峽,否則,你在天上多麼神勇、戰場表現再如何牛逼,迫降在敵占區,也是相當尷尬的一件事情。

這一期間,德國空軍獲得了就跟演習似的實戰經驗,飛行員的實戰經驗成正比、並以幾何倍數直接反應在戰績里!這時的歐洲天空、如此的湛藍,德國雛鷹在41年里,迅速的成長為一隻雄鷹!

法國戰役是孕育德國王牌飛行員的搖籃,更是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表演的舞台。英勇的皇家空軍因為距離問題,只能眼睜睜看著這些拿滑翔機駕照、俱樂部駕校畢業的菜鳥們,盡情的翱翔在歐洲上空,也因此最先成熟起來的是俯衝轟炸機飛行員。伴隨著特有的風笛聲、撕破長空的斯圖卡為了使炸彈獲得更大的穿透力,一架比一架的俯衝姿勢更作死,離地面最小距離時才拉起飛機;每次出場都弄得眾目睽睽,敵我兩撥人已經習慣把這種誇張的表演當作娛樂節目來欣賞!高技術驚艷的拉起飛機,往往會博得德軍的齊聲喝彩!當然,沒能拉起而一頭栽下的也能獲得來自敵方的喝彩!

下面我要介紹幾位非人類,因為他們在自己專業領域中的突出表現超出了正常人類理解的範疇;所以引發了大家超越常規的想像。要麼是穿越者、要麼是基因突變的特種人類;再或者,他們是擁有進化優勢的地外物種……

疑似地外物種

001 樣體 魔王級:漢斯·烏爾里希·魯德爾

斯圖卡俯衝轟炸機飛行員,主要以攻擊地面、海面目標為主。有趣的是,魔王漢斯沒有經曆法國戰役這段美好時光,他的第一戰開始於是6月23日的東線。

戰績:擊毀519輛坦克,還有150個炮兵陣地,近1000輛其他車輛,70艘登陸艦,2架La-3戰鬥機,1架 IL-2強擊機,擊沉了一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

上述戰績可以裝備的部隊,超過了當時很多國家的軍事力量。

蘇德戰爭初期,519輛坦克,加上擊毀的各型火炮、各種車輛,齊裝滿員的裝備兩個蘇軍裝甲師完全不是問題!

接下來這組數據很值得注意:

他被擊落過32次!擁有2530架次的戰鬥出動記錄,說明整個二戰六年,他年年都是全年無休的全勤!

最令他自豪的還是這件事:獲得了元首親自頒發的「金橡樹葉雙劍鑽石騎士十字勳章」;這是整個二戰期間德國頒發的軍人最高榮譽勳章!此勳章也只頒給過他一個人,而且這枚勳章更像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所以更顯珍貴!他神奇的活到了戰後,死於1986年,果然是魔王附體!

穿插歷史進程:

「 敦刻爾克奇蹟」是大英帝國一切虛偽、陰謀、欺世盜名的起始。還原其真相才能看清楚真實的歷史。

「施里芬計劃」早在一戰前就爛了歐洲的大街小巷,德國這個四戰之地可以謀略的空間實在太狹窄;於是乎,「曼施坦因計劃」也才會如此的出人意料、大獲成功!從阿登森林衝出來的德軍裝甲師,一路狂奔、貫穿法國到達英吉利海峽邊時,宣告了英法聯軍的徹底失敗;也宣告了法國的抵抗已經進入尾聲;剩下的,就是擠在敦刻爾克海灘上的這幾十萬人生死存亡的問題了。

丘吉爾要求皇家海軍制定了發動機計劃,營救困守海灘的英法聯軍。按皇家海軍的保守估計,頂多能救出兩三萬人。這表明英國政府已下定決心跟德國死磕到底!也就是說,丘吉爾已事實上放棄了遠征軍。這完全出乎了希特勒的意料,在他看來,英法聯軍除了投降,根本沒有其它選擇;這也就是希特勒為什麼罵丘胖是戰爭販子的原因。

相信敦刻爾克是奇蹟、就如同相信德國準備用空軍就讓英國投降一樣,是極其荒謬的!接下來,英國單方面描述的一場二戰中至關重要的戰役-不列顛空戰開始了。

關於這場持續了一年時間的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情況:

英國:共計1963架飛機,損失995架,飛行員傷亡1956名。

德國:共計4074架飛機,損失約2000架,飛行員傷亡2500名。

41年5月10日,德軍轟炸機執行了最後一次對倫敦的大規模轟炸後,直接飛往了東線集結,準備參加一個多月後的巴巴羅薩行動。至此,標誌著不列顛空戰的結束。

英國宣布,不列顛戰役獲得了完全的勝利!英國對此役高度評價,認為德空軍的行動是旨在為德軍登陸英國作戰創造條件;目的是打垮皇家空軍奪取制空權,同時有效遏制皇家海軍,以保障渡海登陸作戰的「海獅計劃」順利進行。

然而,英勇的皇家空軍粉粹了納粹德國的如意算盤,通過一年多艱苦卓絕的戰鬥,使德國人生生只能看著這34公里寬的海峽興嘆、毫無作為!丘胖還深情的吹到「世界戰爭史上,從來沒有如此少的人,為如此多的人如何如何……」;各種評論分析紛至沓來,詳細的剖析了英國為何能取得勝利、德國又為何註定失敗?褒獎了英國人民如何同仇敵愾、戮力同心,如何在最最危機的關頭咬牙堅持,最終贏得了勝利云云……balabalabala就好像英國已經打贏了這場戰爭似的!

照理說,這場二戰規模最大的空戰,應該就是德國王牌戰鬥機飛行員歷練的靶場才對,但奇怪的是,德軍王牌飛行員排行榜中,前十名沒有一個人在此戰役中取得過戰績。倒是英國,好好的宣傳了一番他們的王牌飛行員!26架、23架、20架……不愧是大英帝國的驕傲!

回想一下雙方的參戰兵力和戰損,英國損失995架,飛行員傷亡1956名?額……坑爹的轟炸機確實需要多名機組人員,一旦被擊落就都玩完。可問題是,德國才是進攻方呀,你防守方掛了那麼多轟炸機是怎麼回事?你頂多作為報復性的偷襲炸上一兩次吧?說明數據的嚴謹性有問題,好吧,確實是度娘上找的;但這與我要說明的問題並不重要。

41年6月22日,巴巴羅薩行動開始!德軍兵分三路突襲蘇聯。一般表述的數據是這樣:

「190個師550萬人、3700輛坦克、4900架飛機、47000門大炮、190艘戰艦」……

注意一下「4900架飛機」,這是在著名的不列顛空戰剛剛結束了1個多月的時候;也就是皇家空軍擊敗了德國空軍、粉粹了納粹進攻英國本土的陰謀才僅僅過去了1個多月;納粹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也才剛剛破滅!就是這支飽經皇家空軍蹂躪的德國空軍,在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創造了最耀眼的戰績!

開戰僅三天,德國空軍的突襲展現了突出的優勢,蘇軍損失戰機達3千多架,而實際損失可能更多!一個禮拜後,空軍部隊完全癱瘓,可以這麼說,蘇聯空軍實質上已經被消滅。當然,斯大林在三十年代就完成的國家工業化可不是白給的,搬遷到烏拉爾地區的工業設施,用生產香腸的速度生產坦克和飛機,如同蘇聯的軍隊動員能力,不僅超出了嚴謹的德軍最高統帥部的預估、甚至超乎了人類的想像。

德軍王牌飛行員從此刻開始嶄露頭角,前十名中大多數的首次戰績都產生於6月22日後的東線戰場。下面這位直接就是撒旦的化身,他用兩年半的時間創造了這一戰績。他很單純,偏執的喜歡Bf-109梅塞施密特戰鬥機,被擊落和迫降過14次,竟然毫髮無傷!他非人類的地方、也是最令人懷疑的是地方當屬變態的戰績!德軍王牌前十名都超過200架,但是你會發現,300似乎是人類所能創造的極限,第二名、優秀的巴克霍恩,301架的戰績讓人感覺到人類突破極限的掙扎!可是埃里希.哈特曼,人類的頭號王牌,352架的大比分超越讓人有種沮喪感!是的,這一戰績對於哈特曼來說一點都不掙扎,要不是戰爭結束,這個數字還會一直往上飆;戰爭結束時,他僅僅23歲。興許是上帝看到了他創造戰績的速度,因此才草草的結束了戰爭。

非地球生物物種/撒旦派遣軍代表

引起了科學與宗教的關注

德軍/人類頭號王牌飛行員:

埃里希.哈特曼

撒旦級,參戰時間兩年半

戰鬥出勤:1404次,空戰:852次

戰績:352架(按戰時蘇軍初期的作戰單位編製,大概是三個師的作戰飛機)

哈特曼的戰績開始於新兵蛋子,參戰兩年半是他的全部飛行戰鬥時間,前100次飛行僅作為學習觀察,沒有戰績。哈特曼的情況用科學就有點難以解釋了,那麼似乎用宗教來解釋才合情合理了。人類這場旨在毀滅自己的戰爭引起了上帝的憤慨,當然也就引起了撒旦的濃厚興趣。

按照擊落5架即為王牌飛行員來衡量,德國空軍超過3000人!更為變態的數據全世界僅德國空軍有,擊落超過100架的飛行員,德軍有107人!同盟國沒有。德軍前十名的王牌飛行員戰績都超過200!突破300架戰績的人類有兩位,全部來自德軍。加上德軍坦克王牌、狙擊手王牌、單兵擊毀坦克王牌……等等等等,照此看來,撒旦派遣軍充斥於德軍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實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哪有那麼玄乎!究其根本其實是很令人尷尬的。德軍王牌哈特曼的出勤是1404次,在852次的空戰中創造了352架的擊落戰績;第二名巴克霍恩更苦逼,出勤2000次,1104次的空戰創造301架的戰績。對比一下就會發現,蘇軍王牌330次的出勤,120次空戰創造擊落62架的戰績;其效率都超過了非人類的兩位德軍王牌。

這隻說明一個問題:德軍不辭辛苦、不知疲倦的玩命工作才是這些優秀戰績的主要原因。

回過頭來看題主的問題,西線戰場因法國的迅速淪陷,英國成為主要對抗德軍的國家。西線直到法國戰役結束,整個的傷亡都不足一戰的零頭,德軍在創造了輝煌戰績的同時,很好的控制了傷亡,這是德軍對於西線戰略的重要體現。相對於東線,那樣的傷亡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同樣也是德軍對待東線戰略的一種集中體現;在德軍視角,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世界大戰,德軍一直都將蘇德戰爭看作是不可避免、終極對決的生死之戰!也是決定人類下一時期發展方向的關鍵對決!納粹理論認為,共產主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毒瘤,是必須被徹底消滅的。德軍認為他們肩負著人類的這一重要使命!

英國對於德國的意識形態理解應該是透徹的,這也是丘胖拒不投降、死磕到底的底氣!在歐洲戰場獨自扛著德軍壓力時,他天天在祈禱上帝,希望德軍早日開始與蘇聯的終極對決。敦刻爾克奇蹟的吹噓、不列顛空戰的渲染,一方面是烘托英國的存在感,一方面……甚至可以說是配合德國在演一齣戲。我打賭,丘胖絕對不相信所謂的「海獅計劃」,這個默契恰恰說明了德軍為什麼在英國未屈服的情況下就敢貿然發動東線戰事。因為德軍很可能會面對致命的兩線作戰這一bug一直存在著;我們來看,40年英國遠征軍離開歐洲大陸,到諾曼底登陸開闢第二戰場,那是44年6月,丘胖這個老滑頭磨嘰了整整4年,這時東線的戰場態勢已經發生了逆轉;從41年蘇德戰爭爆發,斯大林就不斷的催促丘吉爾開闢第二戰場,丘胖總是各種推諉,甚至還組織過一次失敗的小登陸來向斯大林證明自己的難處。直到44年,斯大林不再要求了,反而說你們不用開闢第二戰場了,紅軍自己有能力擊敗納粹德軍,紅軍也有能力解放波蘭、解放歐洲各佔領國;紅軍有能力把紅旗插遍全歐洲!丘胖這才慌了,趕緊組織了諾曼底登陸,他完全相信斯大林的話,他對局勢有著最精準的判斷!他在戰後著名的鐵幕演說可以證明這一點。

整個二戰,重要的參戰國英國的傷亡約60萬,其中2/3是歐洲和北非德國人製造的,1/3是東亞戰場日本人製造的。相比蘇德,不足零頭。真正讓英國人揪心過的戰場是北非,這是因為義大利軍的潰敗導致墨索里尼政府有垮台的危險,鑒於義大利政府提出的請求,德軍派出了一支偏師,就是著名的隆美爾沙漠軍團。為什麼是偏師?因為這是應義大利政府的請求,隆美爾一登陸非洲就創造了驚人戰績,因為他的行動太快,一度令德軍統帥認為他是個瘋子。因為德軍的戰略重點不在這個方向,雖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方向的戰略重要性!

隆美爾的極速突進讓丘胖慌了!因為德軍佔領埃及如果得收,就真的不需要什麼不列顛空戰、海獅計劃什麼的了!扼守蘇伊士運河,真的就等於掐住了海軍優勢的英國。所以英國不惜一切代價對付這支德軍偏師,也讓這一地區的局部戰爭在二戰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綜上所述,德軍在西線戰績平平不是因為對手強,也不是自己慫,是因為戰略重心不在這個方向,而且很多時候是讓著英國人。


主要是轟炸機太耐操,對付1架轟炸機就需要3~5架戰鬥機,而且不一定能擊落,在西線戰場,德國最初的壓力來自於漫天遍野的B-17轟炸機和蘭開斯特轟炸機,而隨著美國P-51戰鬥機加入戰鬥,本來在面對英國噴火和逆風戰鬥機就很吃力的德國空軍壓力更大,唯一有優勢的噴氣式戰鬥機無論是數量還是飛行員經驗都不足以撬動對手的數量與質量優勢


我在那兒看的有這麼個說法,德三和意呆利數人頭的標準不是數飛機架數,而是發動機數量。

比如面對一架四發大轟,一個雙機編隊把他打下來了,那麼長機和僚機每人兩個人頭,甚至長機三個頭,僚機一個頭。。。

具體是地攤文還是真事兒我也不清楚,正好拿來問問。。。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同是戰敗國,日本死不道歉,德國人卻反省的如此徹底?
為什麼日本不希望滿洲國繼承大清的法統?如果滿洲國繼承大清,中日戰爭能否避免?
希特勒當政時有沒有屠殺過殘疾人和一些先天疾病患者?
如何正確評價美軍二戰時的謝爾曼坦克?

TAG:戰爭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戰鬥機 | 飛行員 | 蘇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