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都在虧錢,那資金去哪裡了?
把整個股市看作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的話,假設我帶100萬進來,虧了90萬,剩10萬離開股市,那麼這90萬哪裡去了?
「價值」存在於預期目標「達到與未達到」之間。
假設iphone每台5000元,你想買。
但你只有1000元。不過你信用良好,通過京東白條,淘寶花唄等方式,可以實現你的願望。雖然你還沒真正去操作這件事,
但你對身邊朋友都說你正準備買一台IPHONE,錢都準備好了,正在選購。京東或淘寶也認為一定有很多你這樣的客戶,並且做好了全面的準備部署,蘋果公司也因此為你多生產了一台iphone。這時候,就存在一種量子的不確定狀態。
1 你買了。 你負債4000元,持有iphone一台。 京東或淘寶增加4000元的現金流,apple增加5000元的現金流。2 你不買。 你無負債,但你損失一台iphone。京東或淘寶損失4000元現金流,apple損失5000元的現金流。
當然還有更多看不見的公司損失了一些業務。如果有1億個「你」在猶豫之間左右搖擺,
所有的收益和損失,都乘以1億。京東或淘寶的新項目可能會取消,也可能會擁有4000億的現金流。apple可能因此而倒閉,或者因此而上到一個更高的台階。雖然你只是一個消費者,但在你猶豫不決之間,為你服務的公司們,已經爆發或破產很多次了。但是呢~
買與不買都不是你個人可以自主決定的事情,
在買不買的這段時間裡,不僅「你」是一個觀測者,整個產業鏈里的每個人也都是觀測者,大家相互影響,共同決策。在某一個瞬間,「量子狀態」會塌縮為一個與我們現實世界經驗相符的確定狀態。於是「你」就做出了買或不買的最終決策。最終這1億個「你」,不會全都去買,也不會全都不買。於是一個成熟的商業形態就在博弈中成型了!這個商業形態的核心是:一定有人會買!
所以價值就憑空產生了~~為了應對發展中的環境,政府要間接或直接的鼓勵和發行更多形式的貨幣來平衡供需。於是錢就莫名其妙的越來越多。反過來,大家認為:根本沒有人去買!
於是價值就在某個瞬間就憑空消失了~~為了應對持續惡化的環境,很多形式的貨幣就直接被市場淘汰了。於是錢就莫名其妙的越來越少。股市也是這樣,
平時股民和主力都處在一個做空或做漲的不確定狀態,
某一瞬間塌縮為一個與所有人預期都最接近的客觀現實,人們就會瘋狂的買進或賣出,錢也瘋狂的變多或變少。但是呢~這時候的錢又進入了一種「量子狀態」,它處於一種既增又減的狀態,同時變多和變少,完全不確定,只有在某一瞬間這種「量子錢」因為決策者的觀測而塌縮為確定狀態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覺察到錢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所以題主所論:「股市都在虧錢」
其實僅代表大部分股民的觀測,並不代表全人類的觀測。
股市正在虧股價,而非正在虧錢。「錢」有沒有變少,要看「錢」的實際擁有者有沒有去觀測。對於我這種完全不炒股的人,股市裡的「量子錢」是變多還是變少,
我根本沒有感覺到啊~反正我的錢一毛都沒變化.....源於自我與無我的覺察,是最穩定的度量衡。
無論你的決策來自小道信息,還是複雜模型,都應不離這個觀測標準。-------------------------------------------07.15 更新-------------------------------------------------
宏觀來看,經濟發展就是「炒預期」,全人類都在賭漲或跌;
但實際操作來看,有些是零和博弈,有些是正和博弈,有些是負和博弈。區別是對「邊界」的觀察和理解,比如:1.把椅子從客廳搬到卧室;2.把椅子從倉庫搬到營業廳;3.把椅子從營業廳扔進廢品回收站。2和3,都不影響搬椅子本身的「價格」,但椅子的價值卻因為不同的操作而發生各種變化。第1種行為是零和博弈,就是期貨,「客廳少張椅子」和「卧室多張椅子」,多空雙方組成一個標準化合約,椅子本身價值並未產生變化。第2和3種就是股市,椅子的價值,因為人們願意使用而漲,又因為人們不願使用而跌。
所以你看,我定義的「邊界」就是參與者的數量和操作的範圍,參與的人越多,波及面越光,價值就越容易漲跌。你一個人再怎麼搬椅子,椅子也沒什麼大變化,你的資產也沒什麼變化;但是大家一起來搬椅子,椅子的價值就發生各種變化了。當前來看,期貨的「標準化合約」決定了只有你一個人把椅子搬來搬去,最多喊上親戚朋友來幫忙,所以這張椅子再怎麼折騰,總價值不變。大家炒一個總價值不變的椅子,這跟打麻將差不多嘛;但股市是有機會把椅子搬到更遠的地方去,讓它產生出超越個人主觀需求的價值。所以,
人們行為的邊界,決定了這個行為是是否具備實際意義,
關鍵是對這個邊界的定義方法和測量標準
這個「邊界」,源於自我與無我的覺察
這些疑問的根源只有一個,就是以為股市是零和遊戲,但實際上不是,很多人的例子實際上都是在解釋這個問題
股市5.28暴跌為什麼說市值蒸發4萬億,錢去哪兒了? - pefa 的回答
股市不是封閉的,一直資金進入才會漲,而且股市分兩種,一種是股市,一種是中國股市,前者是用來融資的,後者是為了財富重新分配的。中國股市有人進就會漲,然後重分配一下,賺錢的拿錢走人,股市就會跌,然後剩下的人當然就虧了。上面的東西用供需關係理解就跟簡單了。
昨天還在給別人解釋這個問題,恰巧拿來回答一下好了。
首先聲明,以下內容為個人理解,如果有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指正。簡單起見,我們假設股市上只有一支股票,每股1元,總共發行了300股。現在A用100元買了100股,B用200元買了200股。現在總市值是300元。
有一天A選擇每股2元賣出,C選擇用200元買入。如今持股人為B(200股)和C(100股)。由於股價按照最近成交價來確定,每股的價格升至2元,此時總市值為600元。但請注意,如果把股市作為一個賬戶來看,該賬戶的收支還是只有300元(因為C購買的錢全給了A),也就是說股市憑空創造了300元!!!!然後呢,又有一天,由於某種原因,C決定選擇每股0.5元賣出,D選擇用50元買入。此時股價為0.5元,總市值為150元。但是呢,實際股市的收支還是300元,也就是說股市憑空蒸發了450元!!!!OK,這樣你就明白了。其實就是蒸發掉了。那也許你想問,怎麼會呢?
其實股價只是一個預期,是根據之前成交的價格確定的,人們預期未來會以同樣的價格成交。所以當有人開始以高於原股價買入的時候,股價就會上升。但是,持有這些股票的你,只是擁有了更多的預期資產。如果沒有人會實際買入,那麼你的賬面資產也只是一串數字而已。
牛市就是大家普遍預期股價會走高,於是永遠有人用更高價格買入的時期,於是股價就上漲了,這樣一來又會強化大家的預期,這會形成一個正反饋。熊市恰恰相反,當人們普遍預期會走低的時候,股價就會一瀉千里。
回過頭來看我舉得那個例子。顯然A賺了100元,C賠了150元。B由於繼續持有股票,實際的收益要看他最終賣出的價格如何,D也是一樣。所以你可以看到,C賠了150元,這部分錢並不是由A賺取的。假設市場上有一個蘋果,價值是2元,A出3元買走了。正準備吃呢,B說「哥,別吃,給我,我家女兒吵著要買蘋果呢!」然後B出5元買走了這個蘋果。B還沒帶回家,C又出6元買走了,為什麼?因為C看到了AB交易過程,覺得蘋果的還會漲價,他想投機。果不其然,第二天,D又10元買走了。結果呢,突然有人說這個蘋果不好看不好吃云云,沒人買了。所以又只有蘋果本來的價值2元。
最後A 賺了2元, B賺了1元 C賺了5元 而D這個倒霉蛋虧了8元。我的理解就是這樣。這和抗日戰爭一樣,好多部隊一個團都打光了,那這些人上哪去了?要麼被殺死了,要麼被抓去對方陣營了。炒股也是這樣,大部分情況是輸給莊家了,也有一部分是股票公司造假,莊家也跟著一起虧錢,股票連跌幾年。
其實股市蒸發的是價值,不是資金。然而大家虧的是錢,不是價值。所有在討論股市是不是零和博弈、蒸發的錢去哪了的問題都不是單一的問題,是混淆了兩個方面:1、就像@pefa 舉的例子一樣,蘋果炒到了10元每個,所有者手中的蘋果價值70元。但市場行情不好時,標價1元時,所有者手中的蘋果變回了7元,價值少了63,卻沒有影響手中實際的現金流量。2、但原本花10元每個買了3個蘋果的人,確實是從自己的現金裡面拿出了30元錢,這30錢給了賣給他蘋果的人,現在蘋果變成了1元,3個蘋果的持有者只剩下標價3元的3個蘋果,他要是交易的話,就虧了27元,而賣他蘋果的人則賺到了27元,交易層面看,不管蘋果價格是否變化,都是現金轉移所有權,是一轉賺一賠的。但從整個市場的估值角度看,整個市場只流入了27元,10個蘋果的價值就漲到了100元,27元的流入導致了99元的增值不能說是零和遊戲。
股民買入時多少錢?錢就在在比這個價錢高的情況下賣掉的人手裡
你要是還是看不到我就沒辦法了╮(╯_╰)╭我記得前一段時間有一個提問也很火:股市都在賺錢,那麼誰虧了錢。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從中間掙了965.48元,跑路了。哦,還有傭金,稅金什麼的幾十元吧。不知道掙的是誰的。能量守恆,蒸發的金錢不會莫名消失。
如果我也炒股,10萬進,賺了90萬就出來了。你的錢就到我這裡來了。當然大部分股民錢被投資機構賺走了,政府賺走了,老股民賺走了。大部分人虧了。
那些獲利跑路的人在笑
推薦閱讀:
※如何做波段?
※8月5號的市場怎麼看,有什麼特點?
※股票這麼火,是誰在虧錢?
※10月16日提問:股市如今向上,何時會企穩,還會不會有大震蕩?
※高度執行紀律的炒股高手是怎樣遵守紀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