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早一步稱帝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武昌起義前袁世凱就有稱帝的資本了。滿清沒人動得了他,軍中都是自己的親信,友邦也不乏支持者,為何不早一步稱帝?當時民智未開,著實需要一個英明的皇帝,袁世凱從哪點都符合一個漢族皇帝的要求。實幹,理智,有手腕,帶過兵,懂的傳統中國權術士那一套,也了解世界戰略格局。而且作為漢族一員,也有一定合法性,君主立憲派也可能會支持他。如果他真早一步稱帝中國會不會轉型一步到位 ,不走彎路,會不會在上世紀中葉稱霸亞洲?會不會現在是世界霸主?
謝邀。其實這個問題,我倒覺得剝開民主共和之類的皮皮套套來分析,更簡單。袁世凱根本不具備稱帝的實力。
首先,把這事看成一個簡單的改朝換代或者篡位的行為,篡位需要什麼?需要的東西肯定很複雜很多,但最直接的需要,就是掌握一支對自己的政敵有完全壓倒性力量的軍隊。譬如晉朝篡魏,那是建立在司馬師司馬炎兄弟消滅淮南三叛等一系列清洗後的行為,人家篡位前已經沒人敢叫板了。再譬如隋朝篡周,楊堅就沒有司馬家那樣洗的乾淨,還有尉遲迥王謙兩大諸侯反對,可楊堅對尉遲迥和王謙而言,軍力是壓倒性的,頂多再打幾仗罷了。
而武昌起義時期的袁世凱,就完全沒有這個實力。就他所倚仗的北洋軍內部,馮國璋至少是對清朝有忠心的,若不是袁世凱干涉,馮國璋繼續維持鎮壓南方革命軍的凶勁,只怕革命軍又要夭折了。而其他的北洋軍軍官,還有不少思想落伍拘泥不化的淮軍舊將,以及段祺瑞張勳這樣時時刻刻瞅著袁大頭想取而代之的野心家,這些人對袁世凱可不一定多忠心。袁世凱是維繫北洋軍的核心,但北洋軍不是袁家的私兵,雖然袁世凱裝腳疾的時候北洋軍能和老袁天衣無縫地演雙簧,可那也是滿漢矛盾衝突的結果,是滿人年輕軍官向漢人軍官奪權的後果罷了。就算北洋軍是袁世凱的私兵,可那又能怎樣呢?北洋軍雖然精銳,但人數不多,給養來源還是個問題,當個董卓在北京欺負皇帝還可以,但萬一要改朝換代自己稱帝,那十八路諸侯立刻就竄出來了。而清帝退位袁世凱當大總統,搞國會搞地方分權,既然革命黨和「十八路諸侯」肯定也願意,是再好不過的和稀泥方式了。袁世凱當上總統後北洋軍迅速擴充,勢力遍布長江以北,就這種態勢稱帝都給自己人賣了,談何在北洋軍就幾萬人還沒啥穩固地盤的武昌起義時期。當時真正有實力的,是立憲派。立憲派只是漢人實權官僚的統稱罷了,其實他們未必想要搞什麼立憲,他們要的只是維持現狀,繼續保持地方政權掌握在他們手裡。所以在武昌起義後,立憲派投機革命的有,維持現狀抵抗革命黨的也有,他們雖然有實力,但卻是一盤散沙。袁世凱能當大總統,與立憲派的支持大有關係,說袁世凱在南北和談時期就是立憲派的代言人也不為過。可問題來了,人家願意讓你當盟主當個袁紹,可人家是不願意讓您當乾綱獨斷的皇帝的。說簡單一些,袁世凱自己無法將北洋軍完全掌控,還需要一些大義名分來籠絡諸將。而北洋軍雖然在當時全國範圍內可謂所向無敵,但也沒有對其他地方軍隊存在完全壓倒性的優勢,好比一句老話亂拳打死老師傅,你挺厲害,但經不住地方軍閥人多啊。就連戰鬥力很弱的革命黨,據說黃興都在南京募兵近十萬,雖然因為錢等其他問題最後解散了,但北洋軍在同時期可真沒這麼多兵力踏平四方去。袁世凱在晚年稱帝前,肯定也是籌劃好了的,北洋軍基本上做到了對國內的掌控,二次革命也被鎮壓了。看起來是沒啥岔子了,可耐不住人家段祺瑞這些人對他不忠啊。沒辦法,總而言之,袁世凱的確是人傑,可在對部下的掌控上,可能還不如被我們嘲笑得快要詐屍的老蔣。
也就是護國討袁戰爭來得早一點而已。當時地方實力派有幾個鳥他的?不要說他袁世凱,就是當時佔據著法統道統的清王朝,人家照樣不鳥。為什麼?就因為無論是中央還是袁世凱,都沒這個力量能夠控制全國的。無論是辛亥革命,還是清帝退位,這些個地方實力派和北洋將領都當了看客,光扯嗓子不辦事。為什麼?為了利益。當大家眼看著清王朝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時候,順著辛亥革命的風,一個個都起來鬧獨立,搞聯省共和。眼看著辛亥革命往侵犯他們利益發展的時候,這些人又站出來支持袁世凱。當袁世凱想要當皇帝,凌駕於他們之上,發號施令的時候,他們又開始通電討袁。這就是為什麼袁世凱一開始不稱帝的理由了。你在沒掌控整個國家之前,你稱帝就是找死。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人和一個派別被當猴耍了,一個人是指袁世凱,一個勢力指的是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袁世凱直接被玩死了,而孫中山被玩醒了。孫中山講了一句南北軍閥猶如一丘之貉之後,開始自己辦軍校,組建軍隊,北伐。
項城沒有稱帝的實力。
政治的世界,歸根結底就是實力的世界。有實力就能說服,收服,誘服,乃至壓服明面和潛在的不合作方。就民初的局勢而言,實力就是至少要有一隻如臂使指的軍隊,有一個足夠支撐這支武力的基本盤。注意是至少,而不是有了這個就夠了。大頭連這個都沒有,他用大清的銀子養了自己的私兵,大清沒了,銀子也沒了。原來多少能收上來錢的中央變成了各自獨立的省份,支持他的基本盤各自忙著爭搶,維護,經營自己的自留地,結果就是他連西周的共主都勉強,何況稱帝?也許再做三十年總統說不定還有一絲近乎渺茫的機會,提前則是更徹底的作死。這不是個好問題,它隱含了尊漢反滿的前提。
首先,「驅除韃虜」對於孫文是剛需,對於袁世凱則不然。袁世受國恩,奪孤兒寡母之權位,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看不出有什麼合法性。清末的困局在於專制與共和,無關滿漢。
其次,清帝遜位,「遜位」之實卻也有「禪讓」之名。說白了:我們孤兒寡母不和你們爭了,也爭不過,只要有口飯吃,你們不是要搞民主共和嗎,那就交給袁世凱,你們商量著辦。袁若稱帝,亦名不正言不順。
這個問題的思路很糟糕,和「滿清如不入住中原,明朝會不會發展資本主義走向大國崛起」之類。總之,「丘處機為什麼非要路過牛家村呢」,個人建議這種問題少想,容易走向歷史發明家的道路。1. 皇帝不是那麼好當的, 老袁沒有當皇帝的實力,其根基不穩,當時推翻清廷,好不容易才得到大總統的位置,其對國內各地的實力派是缺乏真正控制力的,其實從清朝末期開始,地方勢力已經做大了,看看東南互保...
2. 對軍隊的控制力並不強。 他之前被滿清逼迫下野時北洋軍已經被摻了沙子,手下幾個軍頭對他的衷心不夠。北洋軍缺乏後來國軍和共軍的思想控制和穩定性。
3. 民心大勢已經嚮往民主共和,再當皇帝已經違背了太多人的心愿,得罪了太多人的利益。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很少有高智商犯罪?
※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潛力和優勢在哪?
※2016 年中國有什麼航天發射的重大計劃?
※底層女性怎樣追求女權?
※客觀來講,中國人在現代文明的貢獻中佔了大概多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