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同傳是怎樣一種體驗?


屑屑大家,我補一張箱子的皂片,這樣大家就知道箱子是什麼鬼了。喔,至於我們為什麼要坐在箱子里,可能是為了在翻得不好的時候藏起來,躲避觀眾追打吧=_=

~~~~~~~~~~~~~~~~~~~

「啊啊啊,要!崩!潰!了!他怎麼還沒說完!」

「嘎的,這個烏蘭巴托的大爺是神馬口音…」

「咿!大哥你別老在我箱子前面晃啊,我看不到屏幕了啊…」

「天哪嚕,大姐你說話這麼快真滴好嘛?!」

「納尼,這段兒稿子上沒有啊,大哥你咋不按套路出牌呢?」

「大哥我求求你能憋念稿了么…我已經跟不上你的存在了…」

「哇哈哈哈哈,這段老!娘!准!備!啦!」

「怎麼辦沒聽粗來,觀眾最好都沒發現…額…下一句也拉了…」

「嗯,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翻不出來…」

「感覺不能呼吸了,能把箱子頂兒掀了么…」

「喔~主講好帥…聲音好有磁性…丫怎麼說話這麼快!!?」

「是不是翻錯了,為嘛那幾個小哥笑得和花一樣…」

「你萌造不造桌上有話筒…造不造提問前要把話筒打開…」

「還有三分鐘!想上廁所也要hold住!」


總的來說,是一種緊張刺激又充滿存在感讓人上癮的體驗。

很多人都說,同傳好掙錢啊!嗯,好像掙的的確是多一點,在我所在的地區,同傳的價格也沒有那麼神,不是外界傳的按秒收費啦!按小時倒是會,不過一般都是談一場會下來的總價格,不會分的那麼細。

同傳的時候會有partner和你一起進箱子,兩個人交替著做,也可以互相幫助。但以我個人的感覺,不喜歡在做同傳的時候被對方「幫助」或以小紙條的形式協助,除非協助的內容真的很重要,不然其實是一種distraction……

關於精神壓力這個事,和個人心態有關吧。在做一些比較重要的會議時,壓力多少會有點,但越是重要的會議,給的資料就越多。越是市長級別的人物,一般都會提前給完整的發言稿。BUT,切不可在準備時完全依賴這些發言稿,答主的經驗是,這些局長市長帶著行政任務來發言的官人們,十個裡面有九個發言稿都是要改的,而且越是較高水平的會議(是較高,不是很高,要是很高的話就不變了),變動的規模越大。有的一般都是你一早坐進箱子了,某位官人的秘書遞了一沓紙進來,說「X市長的稿子換了」(注意是換了,不是改了),然後你一看,我靠!這麼多…那隻能在開幕之前儘可能看了,看到不確定咋翻的,心裡一緊,還沒來得及查呢,主持人開始說話了……壓力一般就是這麼來的。

不過同傳自然也有好處,我導師之前告訴我說同傳有4 nice things: nice money, nice food, nice people, and nice places.其實真是這個樣。同傳是一個讓你感到很有存在感的工作。每個人都很尊重你(當然答主也遇到過沒文化的企業家或官員認為同傳就是服務員的情況),都很需要你,盡量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做會的地方都是五星級酒店,吃的都是自助餐,當然要是做晚宴的話還是少吃點吧,以工作為主…不過越是接待高端的團,那些人對同傳也就越尊重。我曾經接過新加坡副主席級別的人物,市裡宴請,酒店人都懂啊,把我的桌牌安排在新加坡人邊上,位置很靠上,結果某企業的一位老總自視牛逼,不滿把他的位置排的這麼往下,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把我和他的桌牌換了位置,結果遭到了見過世面的區長的狠批……因為我一直在做翻譯,都沒來得及吃飯,那位新加坡人停下來對我說,姑娘你和我女兒差不多大,別翻了,把這個湯喝了,然後看著我把湯喝了以後才開始說話的。我心裡那個人感動啊……這種職業帶來的存在感,自然是很好的。

其實就這些口譯形式而言,答主以為,陪同最好做,跟著外賓走來走去,不是很正式的會談,遇到不懂沒聽清的還可以問,比較放鬆。第二好做的就是同傳了,關在箱子里,不用拋頭露面,其實也沒啥好緊張的。很多時候你做多了就會發現,很多參會人是不帶耳機,答主分析有的是因為不會用==,有的是根本不聽,有的是英語很好不需要翻譯,其實真正聽你翻的也就是找你來做翻譯的人(畢竟他要為你翻譯的質量負責)和少數幾個與會者,所以真沒啥好緊張的。而且同傳帶稿或有ppt可以先行準備的情況佔一半,可以做到心中有數。真正讓答主覺得難做的是交傳會口,大庭廣眾之下,萬一沒記下來咋辦,那可是在台上丟人啊!所以答主都是在做會口的時候壓力最大的。(有人說宴會翻譯,其實樓主覺得還好,要看給誰做。宴會一般氣氛比較輕鬆,但話題涉獵廣泛,遇到能坎的,天南海北唐詩宋詞到處亂跑,你也得跟著翻啊,而且要熟悉菜名。樓主有一次把牛肚說成了stomach,外賓當時就激動了,其實說tribe他們就能接受…罪過罪過。另外遇到能喝的主其實也很鬱悶,答主研究生的時候給校長做翻譯,校長說某國外賓很能喝,是「令狐沖」,拎著壺就衝上去了……還有什麼「感情深一口悶」之類的,都不好處理)

總之,選擇了口譯其實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要適應每天聽新聞每天看經濟學人的生活。如果你能適應得了,那這個職業會帶給你很多的驚喜。


同傳多年,體驗如何真是一言難盡,如果要一言以蔽之的話,那就是:辛苦並快樂著。

同傳前的準備工作,遇到有經驗肯合作的客戶,那就是全神貫注如臨大敵,不管是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領域,總要把PPT啃過一遍才安心;而遇到以保密為由不願提供資料,或者覺得同傳應該聽到就能翻不需要資料的客戶,那就得大海撈針了,度娘谷歌+wikipedia,想到啥就搜啥吧,沒準現場就碰到一個自己查到的詞,可以竊喜上幾秒鐘。。。

至於同傳現場么,就有點像周伯通左手畫圓右手畫方,但速度是要快進上好幾倍的,碰上語速超快思維跳躍的講者,腦子和嘴都得同步高速運轉如履帶上飛旋的齒輪,如果這時候能打開腦子看一看,沒準能觀察到火星四濺(如同高手過招一樣,這時候雖然會翻得顧不上喘氣,但內心感覺還是酣暢淋漓的)~~但若碰上口齒不清邏輯混亂前言不搭後語的講者,這時候必定是要按下mute鍵花上寶貴的一秒鐘吐槽一下以平民憤的;而輪到搭檔翻的時候,我們往往還要身兼數職,查詞提詞,應付各種滿懷好奇來圍觀/搭訕/借耳機/求充電的與會者們,以及起身趕走站在箱子前面用大屁股擋住演講台屏幕的各色人等。。。

而同傳之後呢,就是享受/放空時間了,致閉幕詞的人如果聽了同傳,多半會記得感謝一下箱子里的兩位隱形人,這時候可以小小地一邊翻一邊得意一下;而如果沒有,我們也會心如止水地關嘜,關機,關腦,然後一溜煙滴逃出又消耗了一天生命的會場,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補回白天損耗掉的一堆腦細胞(該滾回去準備第二天資料的另當別論)。。。

另外要辟個謠,同傳工作雖然累人,出差任務雖然繁重,但干同傳的也大多在多年的摸爬滾打中積累了如何工作生活休息相平衡的個人經驗,所以大多數同傳還是有頭髮有形象有氣質並且虎虎有生氣滴。。。請不要再把同傳自動腦補成謝頂消瘦形容枯槁行動機械的形象了,謝謝!


2016-4-19 更新

評論中有提問題的,我回答得完整些,一併放在這裡:

——同傳有不成文的用人規則嗎?比如身高長相等等

答:這一點基本可以參考外事禮儀規範。除非客戶額外要求(如新聞發布會、奢侈品行業會議等),一般長相都沒問題,只要端正即可(presentable)。個人認為氣質更為重要,幹練、低調、利落是我個人追求的工作狀態。另外還是要有一定看場合穿衣的sense,男生要有幾套質感上佳的西裝套裝,漿洗乾淨熨燙整齊的襯衫,皮鞋領帶都要備好;女生就更不用多說了,衣櫃70%的衣服基本都要保持business casual以上的正式度。

——需要很好的體力嗎?

答:要!!!我們常自嘲同傳是體力活,試試看上下午各3~4小時腦力高度集中,對身體的負擔還是不小的,平時一定要保證營養和鍛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工作時間中必須安排合理的茶歇和午休時間。

——記憶里要求高於其他行業?

答:看和什麼行業比較?同傳考驗瞬時記憶和分心,交傳考驗短時記憶和邏輯梳理能力,所以我覺得總體要求不低,但個人覺得好的譯員並不需要特別好的記憶力。

---------------------

有時候很累,有時候很有趣。

有時候覺得自己是機器,有時候覺得自己是橋樑。

有時候悶在箱子里做得灰頭土臉,有時候在巨大的台上光彩亮麗。

有時候被客戶的要求搞得身心俱疲,有時候被客戶細心的關照而感動。

有時候為一場會看幾百頁PPT理十幾頁專業解釋仍然做得戰戰兢兢,有時候臨場作戰反而超水平發揮廣受好評。

旺季時候大家埋頭賺錢,淡季的時候大家盡情旅遊。(淡季時候我的朋友圈啊,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國家地理雜誌...)

可以從白內障手術的撕囊聊到特種聚合物的廣泛應用,也可以從宏觀經濟十年展望聊到prada的面料名稱。行業內最新動態,我們基本是春江水暖鴨先知。

有人說我們是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有人說我們是金領,是稀缺人才。

其實,都沒有那麼誇張啊。

我覺得,這就是一份實在的工作,憑能力吃飯,靠口碑說話。

這一份工作,新鮮感會慢慢散去,成就感也不再那麼重要,收入也日趨平穩,我喜歡,是因為我做得還不錯,ta總是讓我永遠保持學習和謙卑的心態,保持不多不少的好奇心,ta讓我總是能遇到許多有趣,敬業,甚至偉大的人,ta讓我思維的廣度自然而然提升,ta讓我對這個國家,這個社會總是投以積極的目光。

我對英語的興趣變成了我的工作,而從業五六年後我還是蠻開心地在做,這就是很棒的事情了吧!


合資公司裡面做in-house interpreter. 感覺在企業裡面做interpreter的話,whispering SI 和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是一定要過關的。至於同傳,要看你實際所在企業的需求吧,平時在公司裡面consecutive 和 whispering做的比較多,但進箱子做同傳還是要的,感受:

1. 開會之前追著逼著各部門要材料,大有不給材料就躺地上打滾撒潑的不走的氣勢!拿到材料之後會把材料列印出來,認真研讀,仔細準備,當然很多時候我都要先把收到的中文材料翻譯好,弄成中英文對照發給各位參會領導,這也是很好的消化理解會議材料的機會。

好吧,在公司兩年多基本都熟悉公司業務了現在也是越來越油,基本上材料看一遍就基本全部理解了。。

2. 開會的時候精神高度集中,兩個手指放在頻道鍵上不斷切換,只帶一個耳機,另外一個耳朵不帶,用來監聽自己的聲音,提醒自己離話筒不要太近,以免翻譯的時候太high聲音太大,提醒自己保持語流穩定,把聲音裝的很知性的樣子。。。

3. 15分鐘和小夥伴切一次turn。因為主要服務對象是公司的董事會,對他們的口音基本都很熟悉了,所以口音方面造不成什麼太大困難。

4. 最怕的不是對方說的快,最怕的是對方說話沒邏輯,有時候真的是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

5. 非常同意上面有前輩說的,交傳要比同傳難。尤其是大型交傳,沒有一定的膽子和形象還真的做不來。而且交傳比同傳存在感強多了!每次翻完別人都會上來感謝你,稱讚你,心裡甚是舒坦。我覺得同傳和交傳只是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交傳做的好的,練練去做同傳分分鐘。

就這麼些,想到再說。。。。


@史蒂芬 ,謝邀。終於在知乎上被邀請回答自己答得上來的題了。嘻嘻。

既然是體驗題,我就放心大膽地寫寫自己的感受~

自以為,

做一次同傳,譯得越多,翻得越少;

做一名同傳,道得越多,知得越少。

「做一次同傳」就是指每一次做會當時的體驗。如果有客戶提供的材料最好,沒有相關材料的時候,鋪好自己準備的辭彙和表達,一開始是在「譯」,除了內容本身,講者的表達習慣、語速音量、情感色彩,都儘可能地融入譯文,對我來說,更像是在腦中把「講者的演講」這個大boss「破譯」成很多小boss;再往後習慣一些了,才是字對字的跟進,在我腦中就像是把一種語言的文字「翻新」到另一種語言。

「做一名同傳」就是將自己的職業定義為同傳。同傳的過程,基本上是用耳朵聽演講人講話,用眼睛看講者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如果看得到...),用腦袋想明白這些信息,並用嘴說出譯文。而這一切,基本是在演講人說話的同時完成的,所以確實需要高度集中,而且也確實堅持不了太久。(曾聽老師提過,搭檔中途出去接電話,自己硬扛了40分鐘下來,可以說是相當兇殘了。)

那麼,備會就是「」的過程,做會則更像是「」。很多時候我都會覺得,學到的知識越多,就越覺得,自己不了解的領域和內容真是太多了!如果說less is more,那用來形容學習的過程簡直是more is less。哈哈~

我目前是做英語漢語互譯的譯員,個人更喜歡做漢譯英,感覺更上手,且壓力會小一些,畢竟英語為母語的聽眾普遍會對將英語為外語學習的人有更多的包容吧;反之,我們欣賞說中文很好的外國人,道理亦然。

漢譯英時,我覺得主要就是顧好說,準確的基礎上再流暢一些,避免語法錯誤。需要鞏固和提高的主要是英語辭彙,最怕遇到的就是…………我博大精深的中文啊…什麼演講者脫稿自由發揮,唐詩宋詞、成語打油詩,興緻一來說個笑話,我整個人都是分裂的,一邊享受這種挑戰,一邊爆粗what the……

英譯漢時,首先需要保證聽懂。光這一點就會遇到很多挑戰,比如客戶沒給材料,就說了個大概,默認你什麼都知道(what the…);比如會議前沒機會接觸演講人,其語速、口音、個人習慣等等都只能在現場接觸和習慣。聽懂之後,還要說對。聽眾都會中文,自然希望翻譯說出來的又專業又流暢,這就回歸那句老話,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了…總之,我覺得翻譯做久了,除了不斷提升外語,更重要的是會讓自己越發懷疑母語水平……有時候做練習錄下來的譯文,那叫個…什麼玩意兒啊…越來越覺得,更需要好好磨練中文

做同傳,被人聽到的內容就是最終內容,不像筆譯那樣可以在當時斟酌用詞、再過一會兒刪減增改;也不像交替傳譯那樣可以稍微組織一下段落語言,主次分明。所以,我覺得,

戰術上,要用雙語聽眾的要求備會;

戰略上,就用單語聽眾的假設做會。

讀書的時候,上課做練習都要錄音,然後老師隨機抽取錄音來點評,這種緊張的感覺,絕對勝過我之後做過的所有會議...因為你的聽眾全都是雙語俱佳的。你這個詞沒聽清,總有人聽清了;你那句話翻錯了,總有人翻對了...這個過程讓我感覺...生活永遠充滿挑戰。所以,備會的時候這樣要求自己,總不為過。但是真當到了會場,我就得換個思路,要不然肯定會緊張,發揮不好。於是,我會在心裡告訴自己,聽眾其實只能聽懂我說話啦,說個話嘛,多大事啊,然後就會流暢很多...

我做同傳的體驗大概就是這些。

嗯~


高端會議,至少母外雙語,日進斗金,這些是常伴「同傳」左右的關鍵詞。

常規來看,一場會要有2到3人一組交替同傳,每隔20至30分鐘換一次人,這是個「燒腦」的活兒,為了譯員」尊貴「的生命安全,不得不換。國外3人一組常見,國內鮮。

但也有一些小家子氣的偽高端會議,為了省錢,全天只用一人。這種」賣命「活兒,也有神人能幹,而且連續一人做一個隊伍好幾天,最後體力不支,口吐白沫進了醫院。據業內資深同傳講,能連續一個人做三天以上的真真大神無疑,而他好像做到了第5天。

我也曾一個人戰鬥過一天,但我不是神人,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仗著自己年輕身體棒,犯蠢接了這個任務。現在不會再這樣了。誰沒年少無知過。

做到下午,腦細胞餘額不足,遭老外投訴了。可能也不光賴我,那個腦肥腸圓、五短三粗的棒茬子口音演講人,上半句講自己公司產品,下半句扯前幾天跟某某老總去歐洲哪兒旅遊,全程神無邏輯,框架結構的德語根本就套不起來,他也沒有演示文稿可供我編造,當時我都想在話筒里用德語說一句:」他在炫富,毫無邏輯,無法翻譯,請各位忽略吧。「

我邊聽,邊拿德語胡言亂語,邊用第三個區域的腦子考慮了一通,最終沒有這樣做,大概職業道德不允許,於是我收到了人生第一個投訴。那是幾年前,後來好久我都不再做會議,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嚴重的創傷,怕再遇到這樣的人,否則我還沒樹立起來的牌子會被毀得稀碎,索性不樹。

個人微信公眾號「大玉話外語」,歡迎關注,用外語打開世界,隨時更新與外語和翻譯相關的內容。

《同傳揭秘及外語學習》進我的Live:

https://www.zhihu.com/lives/825657549834555392

http://weixin.qq.com/r/NzkCGvLEt6-IrbZ592wl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謝@Alma提醒,想起自己畫過一個小漫畫

首先,同傳不會變禿,語言還是略顯蒼白......

其次,同傳沒有讓我成為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在北外高翻,我只正經學了半年同傳,因為這個專業只有研究生,學制兩年,第一年主要是交替傳譯,第二年才同聲傳譯,但講真只有真?學神才能在語音室悠然自習等畢業,我等凡人已經在最後一個學期就奔赴在各種找工作的路上。

我是城鄉結合部出生,從小基本沒見過什麼大世面,上課發個言都小心臟劇烈跳動,要是我自己真心選,估計也不會學這種玩心跳的專業。但命運就是這麼詭譎,保研考試前接到北外老師打電話問我:「同學你申請填的這個專業(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咱們學校四個學院都有,你到底想上哪個學院?」我當時選了高翻學院,後面準備考試搜資料才知道這個專業全稱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同聲傳譯)」,全程懵...說實話,我覺得保研過程也比考研輕鬆太多,不考二外政治,筆試就跟六級難度差不多,口試也很輕鬆,就考考初級翻譯和反應能力,面試老師也超nice,不然我這種心理素質差的就被刷下來了……萬萬沒想到,竟然考到公費生,現在想起內心還有一點小激動呢。

兩年學習過程中,最嚇人的教學場景就是:老師放完磁帶,充斥著語速不一各種聲音的教室慢慢安靜下來,老師隨機選一個同學的錄音回放!!!

你聽過自己的錄音嗎!

你和全班同學一起聽過自己的錄音嗎!!

你和全班同學一起聽過自己顫抖的語無倫次的錄音嗎!!!

但是畢業五年了,我已經淡忘了五花八門的訓練方法,唯有這個可怕的「點唱機」課堂場景記憶猶新。

說實話,我作為高翻小透明,筆譯一般般,同傳一般般,出去做的會也很少,覺得自己根本還沒出師就被趕出學校推向社會,很多東西都是跌跌撞撞在工作中學習揣摩,而一些所謂做翻譯的道理,反倒是後來才自己慢慢體會出應該怎麼做,曾經老師一些輕飄飄的教誨,才重重落在心上。

然後就學未成但必須畢業啦!北京翻譯市場比較混亂,剛畢業小菜鳥接觸不到高端活,又不想跟人家無底線拼低價,覺得自己接受不了自由職業,就安心找工作啦。我的求職經歷比較多元化,第一個offer是本科大學發來的,說要成立翻譯碩士專業,讓我回去教書,年輕愚蠢的我含淚拒絕了親愛的導師。第二個offer是某市政府公務員,實習了兩個月,年會強制要求實習生上台表演舞蹈,新員工要幫老員工打掃桌子,伺候不了,雖然後來他們打飛的去北外找我,但寶寶我表示拒絕。第三個offer是某航空公司管培,總公司在北京的七八環吧,進趟城得兩小時,算了.......第四個offer是央企券商,但是他們其實就想招個同傳表示自己很國際化,我每周兩天工作三天刷微博,開心是蠻開心的,但閑著不是個事兒呀!

最後拿到的offer幾乎都是這種不靠譜的,最後給自己選了個坐標深圳的金融機構,離開帝都的霧霾,開始正經小翻譯的生涯啦~

說同傳怎麼怎麼高大上騙你們這些鄉下人的我就不講了……來給你們說說坑爹的地方.......

首先,童話里的價碼都是騙人的,你聽到的那些RMB 都是自由職業價格,你知道還有很大一部分翻譯都是in-house,散落在政府、國企、外企、民企里的那些花兒們,你們都忘了嗎!這些花兒們是地道的白菜價兒同傳。

其次,企業就把你當一員工,才不理你什麼行規。我一看到那些視頻里說「我和我的partner在booth(同傳箱)里合作每15-20分鐘換一次班」的洋氣姐姐們,我心裡那個淚花兒直流啊,我曾做過翻譯的一家公司,一個人三小時的會,單槍匹馬,水都不喝一口!而且喵了個咪的從來沒用過同傳間,我都是窩在發言人背後的房間某個小角落,拿著小蜜蜂(就導遊用的那款),吭哧吭哧可憐兮兮在混雜的聲音中分辨發言人的聲音.......

但身邊還是有很多掃地神僧的存在,比如T,北外學姐/同事,在學校里也經常聽別人翻得怎麼樣,也有翻得好的,但是同樣好的輸出,就只能拼源內容,我們經常同傳翻一些經營性日報,金融術語、數字特別多,難度是學校那些訓練材料沒法比的,但T她!幾!乎!不!出!錯!當然,這除了基本功好,跟對會議內容的熟悉程度也高度正相關。

還有就是講話一定要穩,說難聽直白一點,就算你沒翻對,你辣么自信,怎麼會有人懷疑你呢!但就是別人反覆說這一點,自己反覆告誡自己,也是不那麼容易做到,特別是我這種易慌易激動體質,幾乎就是要「完全不做自己」,哪怕心跳加速,也要儘可能語調平穩地譯出,大概就是原來老師說的「湖面上的優雅天鵝,你不知道它的腳蹼在水面下多劇烈地拍動」的意思吧。

以上


坐過幾次箱子。在機場大巴上無聊,隨便答下。說幾點被問到時可能局外人沒想到的。

1. 功夫在戲外。是的,時薪很高,一個月三十天可能只工作三天。但是剩下的二十七天基本都在做prep呀。有時間準備的還算好的,你們知道有多少會都是頭一天晚上才拿到材料嗎,然後你發現關於食品化學/直升機零件等等等等有那麼多不懂的東西…包括但不限於單詞量…這是多麼酸爽的感覺啊。逼著自己漲姿勢的同時,也度過了無數天黑到天亮沒合眼的日夜呀。

2. 同傳做的時候其實沒那麼緊張那麼累啦。一般一個booth裡面是兩個同傳交替,一個人一段十分鐘到二十分鐘不等吧。說實話真實感受是挺機械的,同傳對語言組織要求並不苛刻,意思對了就達到了基本要求。反而是交傳壓力大,一個人幾小時的時候都有,還要重組語言,還要記憶。我跟很多同傳的同行交流,大家都是有過做到困的經歷的,真事兒。

3. 很多人,尤其是英專學生,太神化同傳了。其實也只是一份工作,不穩定,一般好玩,能學到挺多東西認識一些有趣的人是真的。也是伺候人的活。

4. 講講booth裡面的設備。每個booth里倆人,輪流說話,換班前使個眼色,推一下,都成,然後按下那個換班的按鈕,所以即使不是你做的時候也要認真聽著。聽的時候,無論是booth的耳機里,還是聽眾的耳機里,都有多頻道可選,可以直接聽發言人,也可以選同傳的各個頻道,英文中文法文西班牙文等。有的時候國際學術會議什麼的語言很多,有的語言沒有直接的翻譯(比如法譯英),這時候同傳會採用relay的方式…就是一個同傳聽另一個同傳的翻譯再進一步翻譯成另一種語言。設備里最好玩的是mute按鈕啦,按下去觀眾就聽不到你的聲音。我們都叫它cough button,你懂的。


在企業做專職翻譯,交傳較多同傳較少,也來叨叨幾句。

做同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大概就是全世界只剩下耳機里傳來的聲音和眼前的麥克風這種感受吧。因為精神高度集中,連身體的疼痛或不適都可以忘記。

其實不管同傳交傳,都要儘可能做到語言通順,信息完整,不要錯譯漏譯,還要注意儀態(即使只是坐在箱子里也得給搭檔留個好印象不能干擾人家對吧)等等。

事先沒做好準備,臨時一個電話或一封郵件讓你上陣,不熟悉會議主題,講者有口音/說話邏輯不清晰觀點不明確/愛說笑話/語速過快/掉書袋……這些都是很可怕的。但是當麥克風真正打開的那一瞬間,我會不由自主地忘記這一切,讓自己享受這個又折磨人又愉快的過程。不熟悉主題?翻一會兒就好了。講者有口音?翻一會兒就好了。講者語速快?翻一會兒就好了。旁邊的人老按圓珠筆?打一頓就好了。講者說笑話?譯者實在翻不出來賣個萌耍個賤博聽眾一樂也是可以的。在翻譯這條路上,我還是個新人,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可是這段經歷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長處和弱點,成長了不少。

誠然做口譯很累。我曾經有過累到不行躲到洗手間偷偷哭了一會的經歷。但是哭完我還是表情鎮定地重新回到了會場。因為做翻譯真的太有意思了,我捨不得放棄。


謝邀前來答。同傳有很多人講了,我今天來講一講同傳們做的交傳會。

做同傳的也可以稱為「高級翻譯」,說俗點就是筆譯、交傳、陪同、晚宴、廠子裡頭參觀以及陪著遊山玩水啥都得上,可謂「上得了會晤廳堂,下得了野地廠房」。當然啦,我去年10月底才正式辭職,拋開了大公司的穩定清閑(in house),現在還在努力混跡魔都口譯圈,所以「接活」的時候自己的選擇權和話語權並不多,除了價格甩得太離譜的以外,現在基本處於有活兒就接的狀態(怎麼感覺這話講出來怪怪的)。我的職業說簡單點就是一同傳,但是除了SI之外,還要做很多CI或者耳語同傳的活兒,相信這也是很多圈子裡比較活躍的同傳的現狀吧。

同傳雖然被很多人神話得過於誇張,但是混了幾年翻譯圈,一定會有業內人士有這樣的感悟(比如我):泥煤同傳算什麼啊,最難搞的是交傳有木有!(此處僅指狹義的交傳,如新聞發布會、談判、培訓等,陪同展會旅遊之類不算)。

前輩們別噴我~~~咱們將心比心來分析分析。同傳和交傳可以算得上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共同點就是對譯者的雙語水平要求極高,以及……沒了。不一樣的地方倒是一堆,比較突顯的就是同傳是隱蔽的,而交傳永遠是處在聚光燈下的。說直接一些,同傳來了就幹活,活幹完了可以立馬拍屁股走人,一般不會有聽眾意識到原來會場還請了同傳,有的會場更是為了提高逼格,放一個同傳箱子做做樣子,實際上借同傳設備的人寥寥無幾。我曾經還碰到一個客戶,走過來說這翻譯機器(耳機)挺好用的,哪可以買(原來他以為全程都是這機器自己在翻!)。

大家可以想想在大學上大課的樣子。一般的同傳會場,那麼大個場子,就像上大課,很難說每個人都在聚精會神聽講。但是交傳會很不一樣,大小場子都有,小的居多,這種情況就像小班教學呀,每個人都盯著你不放,使勁聽你講。

一般說來請交傳的場合很少只是做做樣子的情況,大部分是確實有雙語需求的,聽眾得依賴你的翻譯才能夠順利開完會。你想想看,下面那麼多雙眼睛都盯著你看,馬上就會有莫名的壓力。一旦有一個詞沒聽懂,交傳議員必須在幾秒鐘的時間內迅速做出應對,根據自己的會前準備或是平時的知識儲備再或者是一些經驗、技巧,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讓自己的翻譯表達不受太大影響(同傳在這方面好太多,再怎麼著也是兩個人呀)。有一兩個詞沒聽懂對於交傳議員來說一般不會太狼狽,實在是太核心的辭彙可以停下來問講者,然而,這種情況稍微處理得不好就會立刻招來聽眾對你的嫌棄,失去信任,加之現在雙語人士之多,稍微出些紕漏就會被質疑翻的不好,一旦出些這種情況就會有一種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挫敗感,其結果就是,這個客戶多半下次也不會找你了。

目前印象比較深的幾次就是給政府做交傳,這種時候翻得準確不準確只能是一個很低的評判標準了,而更重要的還是:怎麼把話講順了,還要講得漂亮自信,不能磕巴(無稿),同時照顧到一些政治敏感詞。領導們通常很摳字眼,時不時來一下文字遊戲,一邊說笑一邊還給你個下馬威,哎,這種會哪怕只有1個小時也要命。

每次去做交傳都有種頭皮崩的緊緊的感覺,不敢有絲毫怠慢,要是連續翻個3、4小時交傳,結束後基本也屬於沒腦細胞的半癱狀態。這碗飯不好吃,要讓會說雙語的人對你心服口服談何容易,每一場都得拼盡全力。不過欣慰的是,做交傳比較容易收穫客戶的立刻認可,也比較容易和客戶建立關係。每每有XX領域聽眾結束後到我跟前來誇我,問我是不是以前學XX專業的,我都特開心,小小的成就感背後,是經年累月的積累和付出。

同傳和交傳一個在暗處,一個在明處;一個太不被人注意,另一個又被太多人注意。做同傳久了,漸漸就會有人喜歡躲進箱子里自己做自己的,而另外有人喜歡享受交傳聚光燈的關注,也算是一個有意思的分化吧。


推薦一個紀錄片:展現同傳本來的樣子和應有的樣子。

[諸神][NHK 紀錄片]長井鞠子的口譯人生

[NHK紀錄片] 長井鞠子的口譯人生


你以為同傳三寶是咖啡、耳機和電腦?

No No No.

新一代同傳三寶是咖啡、耳機和小刀。

講得太快?老子在同傳間里揮刀子給你看!

---------------

談一下正經感受。

初學同傳,只覺得跟的累。一輪下來,身心具疲,極度沮喪。對自己有千般恨啊,各種問題湧上心頭:聽不懂、跟不上、說不出。

現在慢慢進入一種與講話人共進退的境界。他講我翻,我不只是在翻,我也在努力傳遞他的情緒,他的語氣,他的節奏,他的重點。有時你似乎覺得,你和他是兩條平行線,一前一後,同步向前。

話筒一開,就進入職業世界。

遇到東拉西扯講話啰嗦的

我們偶爾會按住mute鍵吐槽一句:這講的什麼啊…

或是翻著翻著,與搭檔彼此對望一眼,表達一下無奈情緒

遇到口音重的

隨時準備按mute鍵,問搭檔一句「什麼?」

遇到講話極快的人

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或是雙手緊扣。若是事先知道某人講話快,或是時間緊內容多,就在箱子里隨時做好準備,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有時明知口誤也來不及改,或者輸出太快根本意識不到了。

遇到講的邏輯清楚內容有趣的

翻的過程也很享受的

林林總總。

最愉快的是,縱使在箱子里有千般感受,都可稍後記錄思考。話筒關掉,工作結束。剩下的,就只有想著晚飯和搭檔去附近哪家中餐館吃飯了~

ps:圖中小刀其實是用來吃橙子的。


一個月30天,3天來掙錢,27天休息,才勉強能休息過來。同傳女短髮居多不是沒道理的,掉頭髮嚴重。可能和個人體質也有關吧。sigh。。。

補充一:坐在「小房子」里的同傳沒有外界你們想的那麼難啦!領導人發言稿會提前給你一份,但是不排除會略有修改,但這些都是可以 handle的。

補充二:會議以及宴會的陪同口譯,我做過一次,被人教導過「太高太漂亮的女孩子,不適合做口譯,太吸引眼球了,讓人分散重點」(答主凈身高180左右)。。說這話的人是一個有點猥瑣的官場大叔,我當時心裡想:媽蛋!我還不稀罕做呢!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廳你們都在吃吃喝喝,我干看著!你當我喜歡啊!

補充三:說點糗事吧~~~那次宴會陪同時,在山東大廈,用餐間隙,那個澳大利亞的CEO非常客氣,讓我吃點飯,正好轉過來的是一盤燒蹄筋,我就夾了一塊,然後嚼嚼嚼!真的好難嚼斷!這時候中方的經理說話了!然後一塊碧根果那麼大的蹄筋我就只能生生咽下去。。我老是給我講過一件她的事,也是宴會陪同,她有經驗啊,只吃好嚼的,吃的西蘭花,然後全程都很順利,結束之後回房間鏡子一照,牙上華麗麗掛著兩個西蘭花綠色的小渣渣~~所以宴會陪同,真的不要吃東西了啦!

補充四:溫總理的「神翻譯」張璐是我們濟南人,她的事迹我上高中就被拿來一直說啦~大家要知道的是,張璐翻譯的溫總理髮言中的詩詞古文都是以前就有準備的啦!張學姐固然很牛,但牛人的背後也是有你們不知道的事,以及很多很多的努力!

補充五:在那個小房子里的同聲傳譯真的基本都是視譯、越正式的會議越是如此,因此他們承擔不起翻譯錯誤所造成的風險。。。視譯的意思是:要翻譯的東西提前給你,到時候你一行一行看著翻譯。


壓力很大,上場前忙著看資料,上場時極度精神緊張,神經一直是繃緊的。但是順利做完會很有成就感。

還有如果是下午等比較難集中精神的時間,我會習慣喝瓶紅牛再上場。


我的語言是熏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沒下過什麼苦功,水到渠成的好了。剛出國的時候連雅思和托福都分不清楚,傻傻地從中介那拿了ESL的入取通知書就一個人來了加拿大。11年的時候,經歷了很大的人生挫折,我禱告說:"主啊,我一路跟著你,怎麼落到這個地步?"當時,我腦袋裡有兩個聲音在打架。一個說:"耶穌靠不住,你不要當基督徒了。"這個聲音比較響。另一個很微弱的聲音說:"我也還是撐權的。"我很傷心,心裡很亂。我拼盡全力喊說,"我不管,我今天是眾叛親離,是家破人亡,可是我無論如何要跟著耶和華。我今天眼睛沒有看見,耳朵也沒聽見,我也想不明白。可是我知道神是愛我的,聖經里寫的。這叫信心!我死也不退後!撒但,我不怕你!你給我滾!"說完這句話,我的心裡突然平靜下來。

又過了不多久,教會裡的蕭長老來找我,說是他嗓子疼,急著找人作同聲傳譯,讓我試試。

我鑽進小黑屋裡試了幾個星期,一直覺得頭暈,跟不上。我就禱告,求神幫助我。

後來,我就跟得上牧師的速度了。而且準備的稿子過目不忘,11頁列印紙的稿子,15分鐘左右就看完了。

對於我來說,能夠成為一名同聲翻譯是神在我絕望的時候仍舊沒有離棄他的一個獎賞,是他向我證明,有他在,ESL也可以在英語國家如魚得水的明證。

他在《聖經》里告訴我他是神,我信了,我信的沒錯。他是創造天地的主,在他沒有難成的事。


multi-tasking已經病入膏肓

尤其跟別人講話的時候,對方還沒講完自己就開始接話了

我媽媽快被我搞瘋了


看了一下,絕大多數答案都是英語這個第一外語的回答,我說一個第二大外語-日語的情況。

附註:本人已經從日語坑跳了出來,所以下面的都是「聽老師、朋友、朋友的朋友說」。

大一入學,專業課老師是一個比我們大不了幾歲的美麗姐姐。班上二十多位同學都是對日語一無所知的小白。

美麗姐姐告訴我們日語專業出身的最高境界就是同傳。好處包括錢多、受尊重、職業自由度高、能接觸到各類跨行業牛人,還有可以隨便吃各種高級自助餐。。。

可想而知,對於當時一個月生活費不足500的大學狗來說,同傳是有多大的吸引力。靠著這一針雞血,大一大二兩年時間,同班同學迸發出了超乎尋常的學習熱情,讓我這個學渣有一種又回到高中的感覺。

大三的時候,我們的專業課老師換成了一位留日回來的女博士。不知道一個邊緣化的理工科學校的冷門專業怎麼把這位大牛忽悠過來的,反正現在看來,我還是很感謝那位負責招聘的學校領導,當然更應該感謝的是這位女博士老師。

她曾經給馬雲做過在日本的同傳。是她告訴我們,做日語同傳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主業,更多的是兼職或者臨時拉過來的角色;是她告訴我們,同傳一天,前期準備可能需要一個月;是她告訴我們,小語種專業的出路,除了極少數的大學教職之外,更多的是在日企做一個文員,而那個時候拼的不是語言,而是你所做的工作需要的專業能力,這是單純的日語學習給不到你的。

畢業六年,女博士的話也逐漸得到了驗證。雖然只在日企混了三年就出來的我,最感謝的還是女博士。

這就是眼界和閱歷的區別吧。

好像跑題了。算了,手機碼字,回答完畢。


說一個小小的細節,上面的很多大神說的,都對的,但是我不怕口音重的發言者,怕就怕辭彙量驚人的歐美人,如果他老是用一些你所不知道的辭彙,那麼你就非常被動了,至於口音呢,你聽多了就好,但是對於辭彙量這可是一個慢功夫,所以我現在開始背一些字典了,我辭彙量墨墨測試出來是4萬多個,但是依舊覺得不夠多,因為那是被動辭彙,所以背誦辭彙需要結合例句,發音哦。


人在香港,說下不一樣的體驗。

1. 在香港同傳收入還是蠻高的,一般都是做freelance,全職的一般是做立法會和法院。香港同傳的水平基本上是非常高的,想想看,立法會是什麼樣的存在,各個黨派唇槍舌戰,見招拆招;法院同傳的水平為最高,基本上不換人,一場審判下來對體力和腦力都是極大的要求。

2.我本人做過盲協的一次同傳,粵語和英語互換,從十二點做到六點,在狹小的同傳箱幾乎要悶死了,說到最後快要跟不上講者的速度,趕得要死要活。

3.國內經常被人神話的幾個同傳,不否認他們自身水平很高,但是跟著領導人出去,基本上就是提前背得稿子了,或者是在同傳箱里對著稿子視譯。

4.香港和台灣的很多同傳需要做研究,這是國內暫時還木有看到的。尤其是在法庭口譯方面,口譯員的翻譯是否公正持平,是否影響判決,都有很多博士在做研究。我本人沒有參與,但是之前有同學參與了研究。

5.同傳真的比交傳簡單啊啊啊。聯合國幾個元老口譯員就是鄙視同傳提倡交傳的,因為同傳的語言質量確實不如交傳。但是現在時間寶貴,交傳的地位就被同傳比下去了。

暫時就說那麼多。


推薦閱讀:

怎麼樣在1-2年內說一口流利的英文?
如何評價許淵沖?
「魔獸爭霸」是一個好翻譯嗎?

TAG:翻譯 | 同聲傳譯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