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大概使用幾天茵梔黃?茵梔黃有什麼副作用嗎?
以下是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關於新生兒黃疸的相關微博,小編特收錄如下:
1. 新生兒為何出生後會出現黃疸?出生前,胎兒生長於媽媽子宮內,相對於大氣來說是低氧環境。與高原生活的人們一樣,會出現紅細胞增多現象,以增加血液攜氧量。出生後,嬰兒開始通過肺與大氣行氣體交換。氧氣增多,大量紅細胞變多餘,體內衰變形成引起黃疸的物質——膽紅素。因此皮膚變黃。#崔玉濤談圍產#2. 新生兒黃疸到底是生理現象,還是病理現象?如果不是因為血型不合溶血症、嚴重感染或一些先天代謝異常引起黃疸,可考慮生理性黃疸。體內膽紅素增加引起的皮膚黃疸不會對嬰兒造成直接損傷,只有膽紅素進入大腦,才可引起腦損傷。也就是說僅高膽紅素血症才有可能對嬰兒大腦造成損傷。#崔玉濤談圍產#
3. 不要認為新生兒出現黃疸就是問題。如果沒有達到需要光療的指征,也就意味沒有到達高膽紅素血症的指標,就不會出現黃疸對大腦的損傷。如何協助嬰兒退黃?出生後儘快開始母乳餵養。初期可在嬰兒吸吮乳房後,適當借用吸奶器,刺激乳房儘快產奶。多餵養,促進嬰兒排便,促進黃疸排出。#崔玉濤談圍產#
4. 嬰兒黃疸的嚴重與否與黃疸持續時間無關,只與黃疸程度有關。如果出生一周後,黃疸指數不高於18毫克/分升,就應繼續堅持母乳餵養。有些母乳餵養嬰兒黃疸持續可達2-3個月。不要僅僅因為存在黃疸就懷疑堅持母乳餵養的正確性。僅個別母乳餵養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症時才需暫停母乳餵養幾日。#崔玉濤談餵養#
5. 新生兒黃疸包括母乳餵養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母乳餵養性黃疸是因早期餵養不足,排便少,致膽紅素積於體內,造成皮膚黃疸。多於生後5-7天始逐漸消退。母乳性黃疸從生後幾天開始,可持續2-3個月。個別嚴重者,可暫停母乳。只要黃疸不重,不需治療,既不影響生長,也不影響疫苗接種。#崔玉濤談常見病#
6. 母乳性黃疸可能與母乳中缺乏一種酶有關,致使體內黃疸代謝減慢。只要黃疸水平低於14mg/dl(240mmol/l),就不必給予暫停母乳、服用退黃藥物、照光等治療。雖然對於嚴重母乳性黃疸,可暫停幾天母乳餵養,但真正需要暫停母乳餵養的機會很少。只要黃疸不重,持續時間長對孩子沒有傷害。#崔玉濤談常見病#
7、母乳餵養嬰兒的黃疸可持續2-3個月,只要黃疸水平沒有高過14mg/dl (240mmol/l)無需給與干預治療。輕度黃疸既不影響嬰兒的生長發育,也不影響嬰兒臟器功能。輕度黃疸時完全可以堅持母乳餵養。#崔玉濤談餵養#
8、嬰兒出生後一周之內出現黃疸是否屬於正常現象,可依黃疸程度判斷。若程度超過14mg/dl,醫生會考慮是否與溶血、感染或入量不足有關。不是疾病原因所致的黃疸,儘可能通過多餵養,增加排便量達到退黃效果。因引起新生兒黃疸的膽紅素只能通過排便排出體外。照光只做為輔助治療。#崔玉濤談圍產#
9、黃疸是否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不在於維持時間的長短,而在於程度。母乳餵養兒黃疸持續時間可達2-3個月,只有膽紅素水平超過14mg/dl才需給予干預治療。不要因黃疸持續時間長,就額外添加奶粉或停止母乳餵養。再有,母乳餵養兒的大便偏稀,次數偏多。只要生長正常,沒必要服用任何藥物。
10、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早期非常常見的現象,只要黃疸水平不超過14mg/dl或240mmol/l,不需要特別治療。服用微生態製劑等會對退黃有一定幫助,但增加餵養是退黃的最主要措施。多吃奶,多排便。引起黃疸的膽紅素會隨大便排出體外。服用任何藥物後嬰兒出現明顯不適時,應該停止用藥。#崔玉濤談餵養#
11、紫外線包括紫外線A、B和C。其中紫外線C被大氣層遮擋,紫外線A和B能夠照到地面。紫外線B照在皮膚上可以促進皮膚產生維生素D。可惜,玻璃可以遮擋紫外線B,也就是說,隔著玻璃曬太陽不能促進皮膚產生維生素D。紫外線A可以穿透玻璃,照在皮膚上,可以幫助新生兒消退黃疸。
12、過去,遇到孩子臉發黃,馬上會聯想到"黃疸性肝炎",現在需先排除黃色食物吃的過多,比如:胡蘿蔔、橙子、南瓜等。特別是給孩子提供的是市場上購買的泥糊狀罐裝食品,很多都含胡蘿蔔或南瓜。若黃色食物食入過多,孩子又沒有任何除了皮膚髮黃以外的其它不適表現,應調整飲食在家觀察。#崔玉濤談餵養#寫在前面
最近猴子媽看到很多沒良心的防疫站醫生又給新生兒父母推薦茵梔黃,連夜加班寫下黃疸保健的知識。
當時作為出生沒黃疸的猴子,2天就出院回家了,一周後我發現猴子越來越黑。
以為是在陽台睡覺覺晒黑了~在屋裡看著黃疸是皮膚髮黑的~
其實這時候就是母乳性黃疸了,一直到滿月去打針不給打,說黃疸高11.8,讓吃茵梔黃。
回家來猴子媽就開始做功課了,於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猴子本人是3個月黃疸才退乾淨,新媽媽們不要心急~
可以推遲疫苗
黃疸退乾淨後或者低於黃疸值8;再去防疫站安排疫苗即可。千萬不要為了打疫苗而停母乳或者吃藥。
猴子3個月的時候只需要去2次就把疫苗補全了,今後孩子感冒拉肚服用抗生素疹子等等都會推遲疫苗。
推遲疫苗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沒有孩子會因為常規推遲疫苗得病。
言歸正傳~黃疸作為多數寶寶出生的第一個癥狀,之所以不能稱之為【病】,是因為只有病理性黃疸才是病。
多數足月的健康嬰兒都是生理黃疸~
首先要辨別黃疸的癥狀,才能更好的護理寶寶,同時媽媽和家人也可以安心~
新生兒黃疸的癥狀
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2種。
生理性黃疸無需治療,病理性請遵醫囑,不要想當然。
生理性黃疸很正常~不是病,不是孩子有問題的表現~
一般來說,生理性黃疸包括母乳黃疸,黃疸值在13以下。發黃癥狀比較輕,血中膽紅素濃度較低,不會影響小兒智力發育。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眼白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產兒可持續到第3周。1-3月內還有黃疸值維持8-13的情況,要觀察判斷是否母乳性黃疸。
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適表現。新生兒出現生理性黃疸是一種正常現象,但家長也要注意密切觀察。
病理性黃疸的自查~
小兒黃疸可能發生在出生後24小時以內,這時候在醫院的話醫生會給出專業判斷和建議。
或出院後持久不退(4個月以上),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或黃疸越來越加重。
病理性新生兒黃疸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比如核黃疸。發生時,小兒黃疸明顯加重,開始表現為精神萎靡、嗜睡,吸奶無力或嗆奶,手腳無力。如治療不及時隨後可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嚴重癥狀。部分患兒死於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兒常有智力障礙、腦性癱瘓等後遺症。黃疸較重時,應及時將患兒送往醫院治療,防止核黃疸的發生,避免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
新生兒黃疸的3種原因
1、0-3月母乳性黃疸(不要停母乳!)
即便出現母乳性黃疸後,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慾不好的癥狀。
在孩子肝功能沒發育到可以消耗母乳內膽紅素之前,停母乳只是暫時退黃。
但是帶來的影響很大,停奶對孩子的安全感是重大損傷,容易出現奶頭混淆,母乳的營養不是任何奶粉和奶製品可以替代的。
同時有可能很多媽媽會出現奶量減退,再次追奶會延遲母乳達到供需平衡的時間。得不償失~
作為媽媽要有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母乳性黃疸的判斷:通常在生理性黃疸理應消退的時候,還有反覆或者持續發黃。通常是因吃母乳新生兒無法消耗母乳中的膽紅素引起的黃疸癥狀。
全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態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後期甚至可以觀察到,以早起未大便前最為明顯發黃,大便後明顯減輕。可判定為母乳性黃疸。
密切觀察孩子,如果僅僅是發黃,正常吃睡玩,精神狀態良好,只要讓孩子多吃奶多喝水,多拉多尿及時排出多餘的膽紅素。
待孩子自然發育到可以消耗母乳中膽紅素,黃疸自然就好了。
2.月子內生理性黃疸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於胎兒在宮內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臟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出生後第2—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5天最黃,足月兒在第10—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也持續較久,可延遲致1月至更晚消退。雖有黃疸,但孩子沒有什麼不適。作息正常,精神頭足。
3.醫生確診後的病理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感染性黃疸、阻塞性黃疸,還有藥物性黃疸,應遵醫囑及時治療。
不論是何種原因,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平時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一旦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應馬上及時送醫院診治。面對寶寶的黃疸不要緊張也不要著急,是生理性的自然會消除,是病理性的就抓緊時間治療。
新生兒黃疸的家庭護理
1.不要喂茵梔黃!(或者其他中藥偏方)
全部是寒涼的復方中成藥,退黃原理是讓小兒處於腹瀉狀態,排出膽紅素。
副作用是新生兒胃腸道發育不完善的情況下,破壞胃腸機能,破壞腸道菌群。
導致嬰兒階段1-2歲常常腹瀉,後續影響未可知。給孩子的正常發育和家庭護理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不必使用治療手段。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肚臍部及臀部的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只需要多吃母乳多喝水,多排便排尿。戶外環境適宜的情況下,多進行戶外活動即可加速黃疸消退。
2.嬰兒出生後,即應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注意觀察黃疸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吸吮困難、驚剔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黃疸退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早考慮病理性黃疸的診斷。以便及早發現重症嬰兒,及早送醫治療。
3.病理性黃疸,請遵醫囑給予及時治療
同時飢餓、缺氧、便秘、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等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應遵醫囑給予治療。
一句話——嬰兒發黃,多觀察、多吃多拉,保守治療才是上策!
希望新媽媽們為人父母,多學習育兒知識武裝自己,不要被那些沒本的醫生忽悠~最後給孩子和家庭造成傷害~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新媽媽更好的守護寶寶成長~
關注公眾號【猴子麻麻育兒錦囊】迅速獲得猴子媽育兒經驗值~
推薦閱讀:
※如何自己一個人帶孩子 ?
※半月大寶寶,白天很乖。晚上經常很興奮,不睡覺,哄半天也不睡。尿片都是乾淨的。這是怎麼回事?怎麼解決?
※人類的新生兒為什麼如此脆弱?
※新生兒的臍帶、臍血、胎盤是應該儲存下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