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如果國寶會說話》紀錄短片?
我一直覺得,不用小劇場等虛構方式,直接用文物的本體信息,幾分鐘的短視頻,就足夠吸引大家來關注文物、關注文物背後的故事了。
《如果國寶會說話》算是我實踐自己想法的一個機會,希望我的想法是對的,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歡。
我也在看這個系列,文案很贊,介紹詞接地氣,特效應該值至少五十塊錢。
想跟風做一個《如果石頭會說話》紀錄短片系列,
不用長,5分鐘挺好。
從一個岩石/化石/地質剖面/山巒推開,講一個小小的地球演化故事,
串成中國大地的地質歷史,進而折射出整個星球的地質演化歷史。
看起來很美,
但大約不會有這麼多人看吧,哈哈哈哈哈
求個天使輪,哈哈哈哈哈
剛剛看完第一期節目,說說自己的感受
最近的《國家寶藏》帶起來了一波文博熱,央視又趁熱打鐵推出了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儼然是要搞大事情的節奏啊!
和《國家寶藏》綜藝的形式不同,《如果國寶會說話》用紀錄片的方式,每集5分鐘講一件文物,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時間跨越八千年,一百件國寶可以說每件都具有所屬的時代氣息。
第一期里就有剛參加過《國家寶藏》的賈湖骨笛,之前很多人抱怨河南博物院的蓮鶴方壺沒有參加《國家寶藏》,這次不用擔心了,蓮鶴方壺也赫然在列。
就如《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導演徐歡所說:「希望這一百個五分鐘能夠成為中華文明的視頻索引,五分鐘請你點進去,激發你更渴望了解我們的歷史,我們的文化!」
最後希望能有更多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的節目,有更多人能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看了幾集,渲染偶有用力過猛之處,但總的來說是很好的!差不多就是一件文物的多媒體講解,以後會布置到博物館裡的實物附近播放吧?
五分鐘不短了,絕不快速,對於博物館已經算深度,捫心自問吧,國博古代中國,每件文物你平均分配了有超過一分鐘?看得最久的都不一定超過五分鐘。這就是剛剛好的解說長度。
說是會搞一百多集?希望能火,保持謹慎樂觀…看到第一集《人頭壺》里,那麼多牛氣衝天的禁止出國的鎮館之寶統統作了打醬油的幻燈片,就很想笑。
第一天的五集有點用力過猛,情感渲染有點多,我個人比較喜歡有乾貨的風格,所以偏愛第四集龍山蛋殼黑陶杯,當時特別擔心工作人員說著話,一走神,把杯子捏碎了……
第二天的五集都很喜歡,乾貨滿滿。第六集用了五分鐘全面介紹了凌家灘玉器,有點有面,佩服文案的功力。
第八集綠松石銅牌飾,拍得很漂亮,真有一種方寸見宇宙的感覺,現場看不會覺得這麼漂亮,充分發揮了電視的優勢。
第九集講甲骨,用了甲骨文動畫,以前見過類似的,現在這段拍得很精鍊。「因為刻骨,所以銘心」這句台詞,寫文案的估計很得意……
節目開播之前很期待,第一天看完覺得還成,第二天看完覺得很不錯,第三天看完忽然覺得沉重了……
第三天的文物確實普遍比較沉,青銅器真的很沉。更重要的是從商代晚期進入西周,與正史相關的重量級文物依次登場,歷史意義都太重了。
利簋與何尊都是禁出國文物,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價值,稍稍了解文物的人都知道。
第15集玉組佩值得一提,因為我很早就收藏了這件文物的圖片,終於可以得瑟了:
這串「項鏈」真心有點長,達到兩米,不像是生前佩戴的,走路太不方便了。但從電視鏡頭看,紋飾相當精緻,以前隔著玻璃根本看不清。這麼精美,又不像是純粹的冥器。墓主人是晉穆侯的夫人。
夫人,這是怎麼回事?
第四天前三集講古蜀文明,是第一季里我最喜歡的三集,太精彩了。拍攝高清,講解到位,節奏感強,一看片尾,三集導演是同一人,果然導演和導演是不一樣的!
三星堆和金沙生活著兩撥人,三星堆人略早,青銅神樹和青銅面具出土於三星堆遺址。來幾張現場拍的照片:
再補一個片子里沒有介紹的青銅神壇,也是個神物:
金沙人可能是三星堆人的後代,兩撥人都愛青銅、愛黃金。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金沙遺址位於成都市內,相距40公里。
相比之下,第19集大克鼎有點悶,牽扯到銘文,比較複雜,內容深淺不好把握。
大克鼎也是禁出國文物,也是各種牛,其主人「克」在西周也很風光,只可惜死後很悲催,墓葬在解放前被盜,大量文物流散各地。
貼兩張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克」家青銅器(我最近是有多寵愛天津博物館啊):
天津博物館剛剛調整了《耀世奇珍》精品廳的青銅器,同時展出了三件「克」器,還有一件小克鼎,也就是小號的克鼎,高度為大克鼎的三分之一。離得近的趕快去看看。
然後到了第五天,也就是第一季的最後一天。
最後五集內容頗有點「一國一件代表作」的味道。
越國的越王勾踐劍(禁出國,湖北省博物館藏)和秦國的杜虎符(陝西歷史博物館藏)已經被《國家寶藏》捧成了網紅,不用再介紹。
曾國的曾侯乙尊盤(禁出國,湖北省博物館藏)也沒什麼好說的,這樣的文物讓一切語言失去意義:
中山國的青銅地圖(兆域圖,河北博物院藏)不是禁出國文物,但有資料說,這是世界世界世界現存最早的建築平面圖:
作為陪襯出現的那個造型扭曲的龍鳳青銅方案(河北博物院藏),倒是件貨真價實的禁出國文物:
最後說說鄭國的蓮鶴方壺。
河南是我看文物的起點,所以把河南鄭州新鄭出土的蓮鶴方壺放在最後。
蓮鶴方壺應該是最高大的先秦青銅壺,其實有兩件,分藏河南博物院與故宮博物院。
來,兄弟倆合個影:
當年的相機比較差,拍攝技術也差,罷了。
關於《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美中不足:
個人覺得,一是有些文物沒有實拍,用了圖片,畫質不是特別高,可能操作上有困難,比較遺憾。個人感覺可以多用些三維圖像,當然這樣的話成本也就上去了。
二是可能我比較貪心,希望以後的節目能多一些市縣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更突出收藏機構的名稱,鼓勵大家從身邊的博物館看起。
期待第二季!
因為自己擔任導演的那集昨晚剛剛播完,感覺如釋重負。這部片子做了兩年,有一個想法我始終沒有變過:片子播出後,有更多人因為它願意走進博物館。
我挺喜歡看,五分鐘左右進行快速的介紹。人心無法靜下來,很難再坐那看幾十分鐘甚至幾個小時連續劇般的引經據典詳解了。
我不喜歡大家在這裡貶低國家寶藏,我並不是要說國家寶藏多好,只是它們並非一類,不能直接這樣比較高低,實際上正是因為國家寶藏的大火,才有這檔節目的較高關注度,這兩檔節目的播出順序是很重要的。
大家覺得國家寶藏的小劇場很尬,但是必須要有啊,不然那些明星來了幹嘛?在國家寶藏第二期中,段奕宏一開始就不想來,他想不通他一個演員能來幹什麼,哦,原來有小劇場的形式來展現國寶的前世,有演員的用武之地,所以他來了。
小劇場的質量不妨礙因為高知名度明星參與所帶來的流量,也因為國家寶藏的出現勾引起不少人的熱情,有不少人去看這種相對純點的考古紀錄片介紹片了。
如果要我評價的話,國家寶藏屬於淘寶賣家的9.9元包郵產品,屬於走量引流量的,正經產品是如果國寶會說話,壓箱底的產品是製作精良的考古紀錄片。
在B站,以前看過的紀錄片出現了更多的彈幕更多的播放次數,網易雲音樂出現了眾多的為國家寶藏打電話的評論,其實就已經說明國家寶藏的成功,它至少讓一些人對於考古對於文物有了興趣,知道每個歷經歲月的文物都有不平凡的故事,有人開始想了解,這就夠了。
我希望如果國寶會說話也能大獲成功。強烈不滿!!!這麼好的節目為什麼一天只能看五集啊!
姐姐 @螺旋真理 能不能一天播十集啊o(*≧д≦)o!!
從整個視頻的文案,到後期製作,無論哪裡都是令人一本滿足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現在已經看了15集了,跨度也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到了西周,按時間的發展脈絡,把一件件「標準器」拿出來,利用這個來折射文化的演進,簡直一本滿足!!
另外,這個紀錄片無疑也影響了不少觀眾,讓他們意識到「盜墓」這種行為同正常且規範有序的考古工作是根本沒法比較的。這個社會影響積極而正面,簡直不能再茲辭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不說了,我再去刷一遍!
對了,地址附上(最新更新在最上面):
【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11-15集_人文歷史_紀錄片_bilibili_嗶哩嗶哩www.bilibili.com【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6-10集_人文歷史_紀錄片_bilibili_嗶哩嗶哩www.bilibili.com【央視/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第1-5集_人文歷史_紀錄片_bilibili_嗶哩嗶哩www.bilibili.com實名懟引戰《國家寶藏》和《如果國寶會說話》的答案
首先,兩個節目我都看,甚至更喜歡《如果國寶會說話》,主要也是時長問題但是,《國家寶藏》與《如果國寶會說話》受眾不同,有些人說"真正愛文物是不屑於用小劇場吸引自己的",我要說,愛一種東西需要契機,《國家寶藏》在為"路人"提供契機,《如果國寶會說話》則是契機後的實體。別說什麼"我身邊...""我自己..."那我自己還就是通過《國家寶藏》真正開始關注文物呢。不要拿自己當整個世界,《國家寶藏》不針對你,自有自己針對的人群。其次,《如果國寶會說話》與《國家寶藏》除了對不同人群的吸引作用之外,還有有大量的相同觀眾,《如果國寶會說話》確實是一部本身就吸引人的紀錄片,但它的播放量就真的和《國家寶藏》引起的國寶熱沒有一點關係嗎?別說什麼好東西自然有人看的唯心主義大話,知道《大秦帝國之縱橫》剛出來的時候多慘嗎?最後,祝兩個節目齊頭並進,收視長虹。優點不說了。每集限制在5分鐘,人頭壺感覺時間太長,卻沒什麼好說的,旁白就有點放空。而尋龍玦這集,用5分鐘展現中國龍審美的發展變化又有點趕。我看《國家寶藏》介紹石鼓的時候,有一點點遺憾,時長如此充裕的節目,為什麼不稍微花點時間介紹一下石鼓上的文字,畢竟石鼓文才是石鼓的魂。哪怕找個老幹部來寫一下石鼓文書法也是好的。而看預告,何尊的介紹中,把「中或(國)」兩個字大大描潤。甲骨文還甄選了帶有干支表的,從我私心上是比較滿足的。所以,個人對這個節目好感更多。
昨天的一處錯誤,這應該是渦紋彩陶罐。今天的一處錯誤,後母戊鼎不是三千九百年前。CCTV9,別弄的跟CCTV3一樣好不好。
節目不錯,希望內容能多點乾貨。
這裡挑個錯,第二十三集《王者之劍》的越王勾踐劍銘文字幕為:「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實際上銘文的第一個字並不是「鉞」,而是「戉阝」,「戉」應該是從「邑」而不從「金」,參考該回答:越王勾踐劍上銘文的第一個字「戉王鳩淺自乍用鐱」,越國的越古時應該是哪一個【?戉阝】?
估計文案參考了有錯誤的百度百科造成的。
《王者之劍》開頭和吳王夫差劍並列的是越王勾踐劍的「孿生兄弟」,這把「副劍」目前在國博。當年望山M1其實出了兩把幾乎一模一樣的劍,只是這把沒有銘文待遇便天差地別,很多人不知道還有另一把劍存在,這柄難得在電視亮了一次相。勾踐當年莫非使陰陽雙劍的?
只有我覺得該片的解說口齒不清吐字方式奇怪嗎?斷句的節奏也很讓人不舒服,好奇他是誰?
昨晚仔細看了五集,感觸頗深。最近中國文物熱大家都是有目共睹,單霽翔已經快被捧上天了。國家寶藏走的是文物加明星的走流量模式,好處是能吸引一些年輕人,擴大受眾面,但壞處也很明顯,就是淺薄化庸俗化。如何在大俗大雅之間尋找平衡是一門學問,而如果國寶會說話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路徑,用短視頻的形式和新穎的表達方式,加上很好的內容。個人認為,這種方式既能很好的取悅年輕人,也能在文物老手那裡不至於丟面子。此外,央九感覺是央視中的一股清流,從航拍中國到舌尖系列表現都很出色,希望能再接再厲!
看了十五集了。
評價就是很好看!央視霸霸公然賣萌,最有意思的是把象形字做成動畫。一集五分鐘,看起來又不會太冗長無聊。題主,容我先指摘一句,紀錄片的紀字您寫錯了。
回到主題。
最近國寶熱算是起來了,本該是清新脫俗的,但是太陽春白雪又註定小眾,所以有了明星助陣的《國家寶藏》,有了靠文案、動畫和精美編排取勝的《如果國寶會說話》。
從紀錄片製作角度來說,它絕對有缺點:部分渲染用力過猛不說,裡面還夾雜著一丟丟製作錯誤。
但是,從整體角度來看,《如果國寶會說話》的意義已經足以彌補這些小小的不足。今天去豆瓣看的時候,評分已經9.2了。
導演徐歡曾經說過,要做中華文物視頻索引。這是一個宏大的設想,用十九大熱詞「偉大夢想」來形容是不為過的。首映式那天我有關注他們的官方微博,請來了各個重量級博物館的館長加盟,網路上也是,博物館圈開始因為一件事兒聯動起來,不同地域出土的文物開始因為一種形式和表達串聯起來。
這件事兒是蠻偉大的,雖然導演看起來不善言談,但是她做出的事情值得尊敬。
紀錄片市場現在正有向上走的態勢,熱錢變多了,公司開爆了,題材開放了,植入廣告和商業合作開始像幾年前的綜藝一樣,遍地開花。
這裡真的要感謝央視紀錄頻道,雖然收視率常年四捨五入等於零,但是有這些人和這個平台在,我們總有機會看到一些優秀的、值得被歷史銘記的文化產品。即便放在全世界的範圍去看,相同題材的作品裡,這樣短小精悍又生動活潑的紀錄片也足夠吸睛。
這些海報做得如此精美,如此動人心弦。感覺整個劇組、整個頻道的風格都偏低調,是做事的人該有的樣子,拿出了美麗的東西,又不願意過多解釋。
大家知道這都是什麼花紋么?
錯金博山爐、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馬王堆漆棺側擋板神鹿、《千里江山圖》
有沒有文化,有沒有內涵?
全篇里這樣做到十分精緻又不拿出來說的東西恐怕還有很多。
最近看到的關於這部紀錄片的讚美主要在文案。確實,文案寫得有仙氣,很飄逸。但是請注意,其中的畫面也非常精緻。據我所知,其中很多文物原本的光澤度和花紋並非那麼飽滿,都是節目組精心用3D後期不斷強化畫質,才還原到我們如今看到的模樣。
看到這些幾千年前的精美玩意兒,我只覺得自己沒有進化,倒是退化了。
我個人喜歡這個虎符。朋友們更多喜歡鴞尊和陶鷹鼎。
這個片子能給導演組、宣傳人員帶來什麼實質利益么?我覺得大概沒有吧。這會熱上去了,過不了多久也會降溫。
但它給我們這些人,帶來了太多驚喜和美好。給歷史老師、博物館、學生帶來了太多驚喜和美好。
我給大大地點贊。
剛一口氣看了五集,感覺很贊,雖然不可避免會有槽點,但是絕對是一個好片子,也是傳統歷史類紀錄片一種非常好的創新和嘗試。
片子大概組成是:一個吸引點+一段歷史背景+一個相關人物+一個核心特點+一段煽情
一個吸引點:快餐文化時代,幾十秒抓不住觀眾你就輸了
片子開篇必須有一個抓住人眼球的東西引人入勝,這個東西就算是無厘頭也無所謂,因為它的意義就是引子而已。比如龍山蛋殼黑陶杯開篇第一幕是蛋殼倆字之後拉開顯示全程,然後閃出0.2毫米的精緻。一段歷史背景:本片根基,文物和歷史搭配才更配哦
介紹文物一定會和其所處歷史時期相關,沒有這段歷史介紹,也就沒有文物本身的意義,不必多言。不過簡潔而不簡單的文案能夠如此快速華麗的在短時間內串聯起文物與歷史的關係也實屬不易。一個相關人物:拉進文物與現代的距離,大餐中的一道精緻配菜
文物本就是頗具歷史感的事物,如果像傳統文物紀錄片一樣拍攝必定落入俗套,五分鐘一期的「入門級科普視頻」必然要加入其他元素豐富片子本身,和一個與你一樣的現代人一同走近文物,才能更容易聽得到文物本身所發出的歷史迴響。一個核心特點:做不到全面就做重點
五分鐘一期視頻,還兼具很多其他元素在裡面,一定會無法全面完整的把一個文物介紹清楚。那麼,就著重講一點好了。比如紅山玉龍那一期,重點就是「龍」。我們不可能看完本片都成為一個歷史家,但是能夠清楚的記得每一期所傳達的重點信息,也是非常值得的。一段煽情:文案才是靈魂
看完本片估計都會被片子的文案所折服。其實本片畫面多為文案所服務,感受到美和感動也源於文案的精美。結尾的煽情不僅拔高了片子的立意,更讓人暢遊在歷史的海洋中回味無窮。總之,這絕對是一個各方面都很突出的歷史文物類短片,短短五分鐘讓人在娛樂之中產生對文物歷史本身的興趣,這讓我們看到了歷史類紀錄片也能夠這樣拍,文物走出展櫃來和你面對面,能夠感受到它另一種美,而不是冷冰冰的陳列在博物館的玻璃後面。
ps,手機碼子不易,如有紕漏,盡請諒解~博物館人拿出了文物這個符號,讓大家來探索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很有趣。
推薦閱讀:
※國外有什麼確認的留存上千年的武器?像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這樣的?
※中國歷史上有價值超過和氏璧的文物嗎?
※有哪些歷史上有名的文物流傳至今?
※考古出土的人類遺骨,在鑒定之後會如何安置?
TAG:紀錄片 | 歷史 | 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 | 文物 | 國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