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如此蓬勃發展,但為何在歐盟主要市場上很難看到國產車?

正題:

本人在歐洲汽車業工作,在主機廠和一級供應商都工作過,對歐洲這個行業多少有些了解。但是沒有長期以及專門的在國內汽車企業工作過,看到國內如今汽車業井噴式發展,如某利遠銷海外, 某藍要稱霸電跑界。但是在歐洲(歐盟)呆了這麼久,無論發達類的歐洲國家或者次發達類的歐洲國家都基本沒有見過一輛國產品牌(包括非常叫好的國產電動車),N年至今只見過兩輛中華,我也知道這是先前華晨與寶馬達成的雙向進口合作,但是因為ADAC的安全測試結果不達標早已退出歐洲市場。單純從客觀學術以及市場角度出發,請各位業界知友踴躍回答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以及國產汽車在未來發達國家的前景,謝謝。

----------------------------------------------------------------------------------

關於很多朋友用個例來反駁我所提出的國產汽車在歐洲市場的佔有,並且要以數據說話。那麼咱們就以數據說話。下圖摘自EUROPEAN VEHICLE MARKET STATISTICS 2016/17 數據年報。我分別摘取2015年比較普遍的個人乘用車品牌佔有和輕型商用車品牌佔有。

可以看出2001年以來歐洲本土品牌除了福特平局佔了百分之60以上,其餘品牌包含了來自全世界的多以日韓為主。如果你較真是不是國產品牌佔了那百分之40的other,請看文中做出的解釋:The 「other」 category, containing all brands outside the top ten, is remarkably large –

more than 35"% of all registrations (Fig. 2-5).

如果還有朋友硬要以英國TAXI說事,那麼請看下圖。

上圖解釋了過去6年輕型商用車的佔有率,TOP10種除了歐洲本土品牌多了日本尼桑和豐田,同樣連韓國車都沒有上榜。如果你還要硬說說不定歐洲本土遍地都是TAXI,老人小孩帥哥美女人人都開某迪某利的TAXI,那麼我放出下圖。

以上數據足以體現歐洲市場的佔有,如果你依然要以TAXI說是,那我只好同意你滿街都是TAXI的願望了哦。看好了這位來自大不列顛的導遊朋友。還有關於你說的英國是否屬於歐盟的事不是本問題的重點,公投已經結束,英國數不屬於歐盟不是你和我說了算的。麻煩多多讀書多多學習外語 你對以上數據不滿意請致電ICCT汽車企劃部,別忘了用你引以為豪的倫敦chinglish@大衛

-----------------------------------------------------------------------------------

註:感謝各位知友踴躍回答,除了一些乾貨答案,不少朋友上來是質疑歐洲市場上很少見國產汽車的。提出的例子不是英國有國產TAXI,就是土耳其有某城。感謝糾正我的短見卓識,我承認拉脫維亞也有國產拖拉機。鑒於這些朋友的閱讀能力,我再把我的問題詳細解釋一下:在歐盟市場內,民間市場為什麼很少見國產車。然後我再給你把解釋下"很少"一詞,就是很不常見,你非要定個數極,那就以韓國車為參照吧。我再給你解釋下民間市場,就是你走在大街上看到除了警車,消防車,計程車等等公共性質的車以外的老百姓開的車,在通俗點就是你媳婦去買菜時候開的車以及你老闆出去賺一個億時候開的車,車上面不可能印著Police一詞,對吧?然後我再給你解釋下歐盟主要市場: 德國,瑞士,奧地利,西班牙,法國,義大利,荷蘭,葡萄牙等等。

-----------------------------------------------------------------------------------


做過幾年汽車外貿的回答一下此問題。 在歐洲和中東市場給某些國內主機廠做過市場諮詢和中間商,總的來說國產自主品牌進不去外國市場存在以下原因:

1。各種標準和體系認證環節達不到歐洲要求,尤其是當年華晨中華想進歐洲市場做E-NCAP得了0星,把歐洲人嚇壞了,國產車那個時候被貼了標籤。經過一段時間車輛安全性能大部分都可以過歐標,但是發動機排放標準這塊又總是不達標,說白了還是研發能力太差。

2。售後和供應鏈環節跟不上,國外市場許多並不是像國內4S店這樣的銷售模式,售前售後分開,國產品牌基本都是找當地代理商進入,整車進入後,由於供應鏈體系跟不上,售後基本上是癱瘓的。舉個例子,當年中興那批賣進利比亞的皮卡就是,通過某代理商一次性供了一批貨,然後車一壞配件也沒有,售後也沒有,後來人家一聽中國品牌,直接搖頭。

3。品牌溢價太差。曾經幫廣汽傳祺在美國做過市場調研。美國市場類似於中國,部分州對汽車有專賣法案,也就是必須設立分銷商(4S),廠家不能直銷,也就是說類似於國內主機廠招募當地經銷商一樣,但是做完調研,利潤測算後,適合於美國消費者的金融信貸模式根本不適用國內主機廠,不僅單車MSRP(指導售價)高昂(實際測算傳祺GS4的指導價高於美國市場同類競品),而且經銷商的利潤少的可憐,所以沒有哪個經銷商願意加盟你這個品牌。

4。即使是有銷路的亞非拉市場,現在中國品牌也逐漸被邊緣化,市佔率少的可憐,實際上國產品牌的製造成本不比豐田,現代,大眾的成本低,然而實際售價確低於這些主流品牌,惡性循環。

總體來說,以目前國產車的整體水平(包括研發,製造,營銷,供應鏈管理)來說真的比主流大品牌差一大截水平。


因為中國有足夠大的人口基數,有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市場。

大到哪怕玩單機版,也有幾乎取之不盡的資源。

大到全世界的車企加上合資、自主品牌一起玩,這市場都遠沒有飽和。

而且這巨大基數里汽車小白佔了90%以上,哪怕隨便一款中國特供的無任何特色的奇葩車都能月銷4萬。(關於這句話我只說了一個事實,來印證中國市場有多友善。並不想去討論用戶土鱉是不是合理)

國內這樣的盛世下車企完全沒有走出去的原動力。再看歐洲車市打得跟熱窯一樣,基本都快下不去腳了。

國內正在經歷的,是一個賣鞋給不穿鞋的部落的過程。在無人區里跑馬圈地,最重要的是速度,東西太好了人家也看不懂買不起。而歐洲市場上,需要從別人嘴裡搶肉吃,除了功能上面面俱到還要獨具特色,以改變對方的習慣性消費決策,國產車目前做到極限也就能滿足前一點,完全不夠。

舉個例子:哪怕是國足的三線替補,也能輕鬆的年入幾百萬,但去歐洲可能找不到工作。中國的各個領域,幾乎都能發現有這樣的現象。

單一文化和市場,起步又晚,沒有絕對的優勢,向成熟市場輸出產品是很困難的事。這不是主觀意圖的原因,哪怕有一天中國市場飽和了,汽車廠家輸出產能估計也只能選一些非洲東歐這樣的邊緣市場。但這也不代表國產品牌沒機會,國內這麼大的先發優勢,byd這樣的新品牌都能養起來,將來吃吃田園時期留下的老本,仍然可以過得不錯的。

另外評論里很多人都跑題,想把話題往中國人的實用訴求low不low上面帶,我想說這正是回答本問題的反面證據,中國的車廠總在迎合國內市場的「實用」,「一車多能」,「外觀看起來夠大」等較低層次的訴求,這樣的車完全沒法勝任歐洲高度細分化市場的激烈競爭,而且歐洲有歐洲的文化認知,你不迎合,也不輸出汽車文化,還指望賣車?簡直就是玩笑。


觀致3歐洲有啊。

你們又不買。。


1。其實問題也本身就說出了部分答案。

2。「非常叫好的國產電動車」實在中國政府高額補貼和一線城市限牌限號的合理作用下搞出來的畸形產物,例如北汽新能源是專坑北京人的,連同樣限牌限號的上海都擠不進去(因為上海有上汽榮威的電動和混動),想得到的想不到的變態政策傾斜下連北京都走不出去的車,歐洲就更別說了。

3。中國汽車銷量最好的自主品牌車型基本是低價的,15萬以下吧,這些車切合中國農村和中小城市以及小商販工具車的用途。有些甚至沒有氣囊、沒有ABS的鐵皮盒子,就在中國有人要,歐洲法規不允許,也沒人敢買吧。

4。政府不重視或特意忽略車輛對人的保護,包括對乘坐人員和行人的。法律不強制安裝各種安全措施。但歐洲很重視。

5。地方保護主義,任何國家都保護自己國家的品牌和產業,中國和歐洲都不例外。

6。強烈的競爭,歐洲傳統車企林立,這些車企開發的車型有不少很不適合中國(看法系和旅行車)但很適合歐洲。中國車企的車型,買的越好的越只適合中國,說的就是你五菱神車。

7。品牌不夠硬,中國車企品牌都有差距,其實可以靠收購解決一部分,例如沃爾沃,歐洲還是挺常見的。不過純國產品牌在歐洲口碑還是有待建立的。

8。沒有品牌就要低價策略,都滿足歐洲各種要求的車,價格又不容易低下來。

9。價格還收到供應商的影響,中國品牌自己的供應商還沒有真正走向世界。日本車能在美國發展,一方面是車品控、設計和價位都不錯,另一方面是有自帶供應商出海的能力。


關於很多朋友用個例來反駁我所提出的國產汽車在歐洲市場的佔有,並且要以數據說話。那麼咱們就以數據說話。下圖摘自EUROPEAN VEHICLE MARKET STATISTICS 2016/17 數據年報。我分別摘取2015年比較普遍的個人乘用車品牌佔有和輕型商用車品牌佔有。 @jian mi 數據已給出,如果你有相關的反駁數據,表示歡迎。共同學習

可以看出2001年以來歐洲本土品牌除了福特平局佔了百分之60以上,其餘品牌包含了來自全世界的多以日韓為主。如果你較真是不是國產品牌佔了那百分之40的other,請看文中做出的解釋:The 「other」 category, containing all brands outside the top ten, is remarkably large –

more than 35"% of all registrations (Fig. 2-5).

如果還有朋友硬要以英國TAXI說事,那麼請看下圖。

上圖解釋了過去6年輕型商用車的佔有率,TOP10種除了歐洲本土品牌多了日本尼桑和豐田,同樣連韓國車都沒有上榜。如果你還要硬說說不定歐洲本土遍地都是TAXI,老人小孩帥哥美女人人都開某迪某利的TAXI,那麼我放出下圖。

以上數據足以體現歐洲市場的佔有,如果你依然要以TAXI說是,那我只好同意你滿街都是TAXI的願望了哦。看好了這為來自大不列顛的導遊朋友。還有關於你說的英國是否屬於歐盟的事不是本問題的重點,公投已經結束,英國數不屬於歐盟不是你和我說了算的。麻煩多多讀書多多學習外語,對哦估計你也不會去看這些外文的東西,口稱大不列顛的導遊,用的是移動和連通,您每個月的漫遊費用可以買不少Volvo吧。 對哦,就像你說的,現實往往很傷人,可惜你連現實都沒辦法證明,悲哀哦 @大衛

咱們再來說說你的大BUS,你自己看看乘用車裡BUS級別才占歐洲車輛總數的多少?麻煩請你告訴我 你的某利和某龍在哪裡? 如果你對以上數據不滿意,請致電ICCT。下次請你在罵人的時候也多點碧蓮帶著數據來說話 @大衛


中國的國家資源和龐大市場都用來養大型合資企業了,而民族品牌並沒有在中國特殊的汽車貿易保護政策下嘗到宏利,所以沒有誕生像雙田一樣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車企。換句話說本應用來推動行業進步的資源落入了壟斷國企手裡。


貿易保護,別以為歐洲人真傻...自己家的孩子再不行也不能讓別人家孩子佔便宜。


一方面,國產車也只有少數幾個品牌在經濟型家用車和商用車領域站穩了一點腳跟,跟歐美老牌們沒法比。另一方面,不是每個國家都盛產買辦資產階級。


謝邀!

不熟悉的領域就不說了,我覺得XSS說得很有道理。

不過他有一點我不認同:不能說中國汽車小白多,中國特供車賣得好就不對。只要是符合市場規律的就應該賣得好。像觀致之類的,明顯不符合中國市場(包括定位),所以賣得不好也不冤。


第一,製造標準達不到;第二,品牌效應不行。試想一下,印度產的車如果國內有賣,你買不買?我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這玩意能用的住么?


阿姆斯特丹機場的擺渡大巴,基本都是發紅光電動的BYD,以前以為是BYD吹牛逼,不過還是眼見為實。


歐盟市場裡面 日系車也很難看到,除了有法國股份的日產外,其他的也很少見。

歐盟汽車市場 並不是一個充分競爭的汽車市場,在汽車自由競爭力上 還不如中國呢。

高額度的政府補貼和貿易保護無處不在。 要說那個西方國家汽車市場比較自由。那就只剩下美帝了。結果也看到了 美帝本國的汽車品牌 除了幾個皮卡 幾乎都被日韓乾死了。


說說去過的地方吧

義大利街頭不少之豆

土耳其有吉利、奇瑞的銷售點

在白俄羅斯很多人買長城的suv,吉利也在建廠

窮的地方

巴基斯坦,雖說乘用車是日本車的天下

但是商用的金杯,福田的輕卡等等在其他領域也在努力的奮鬥

菲律賓也有少量的國產車

回頭找找之豆的照片給你們


在義大利見過賣長城的店,路上跑的車,以及一輛長城的警車(驚得下巴都掉了)。

英國的話,金龍大巴很常見,比亞迪也有了。

另外,最最常見的是吉利。

http://m.58che.com/info/1298030.html


實話說,短時間內,國內自主品牌沒有進軍歐美市場的能力,也沒有這種念頭…

這十年國內自主主要是搭上了兩個發展高潮,一是03到12左右的十萬以下轎車市場井噴,之前合資車在這個價位確實競爭力不行或者說就是空白。二是12年以後的邪門suv熱,主要也是10萬左右的,這個價位合資基本也沒有什麼產品。比如一汽大眾,一直就沒有suv,上汽也就一個途觀…。

目前自主的主要盈利基本都是suv,而且利潤確實很高…,在這一波紅利吃完之前,不會有心思琢磨別的…

這實際也回答了產品的問題,手裡只有suv,還是專用來蒙中國老百姓的除了大液晶屏啥都沒有的suv…,這種東西能哄弄得了歐洲市場么,人家壓根連suv都不想要…

估計等到這一波紅利吃完,老百姓開始對車的理解增加,開始把目光轉的小兩箱和mpv,市場能夠轉向正常。那會大浪淘沙剩下的自主沒準真能衝擊一下歐洲市場。

還有個事,就是歐洲的這個柴油車,你明白…,一時半會這個差距還真挺大。

好多人說國產電動車,我覺得就算包括特斯拉,電動車除非在電池技術上有突破的發展,要不不會成為以後市場的主流,在相當長時間裡還會是油車的天下…


全球第一大市場都還沒做好,幹嘛要去搶一個邊緣市場?


貨賣的不好只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廣告營銷做的不好,另一個就是貨本身沒有吸引力。

營銷方面,人和錢都能達到在歐洲活下去的能力。

那麼貨品本身的問題,可能就是最要命的。在國內都沒辦法跟合資競爭研發,設計,生產,技術的能力。

我不是行內人,但我們的汽車設計,發動機製造,離合器製造,都跟別人有很多差距。

去了國外沒有政府保護,又有當地的困難,怎麼活的好?

中國工業製成品在國外還只能主打性價比,附加值什麼的,還比較遠。

我們國家的計劃就是電動車彎道超車,這個戰略非常好,一下能夠把汽車發動機離合器技術落後給擺脫掉包袱,汽車設計這東西,只要給錢給時間追上不難。所以發展電動車就是發展我們汽車行業的未來,是近幾十年我們唯一能夠看到汽車彎道超車的機會了!

我是做珠寶的,就珠寶行業也一樣,我們國內珠寶品牌很多,體量甚至比卡地亞這些品牌大非常多倍,可是走向國際化的卻沒有一家。因為在國內,一個品牌就能開幾千家店,誰能做中國的第一,就能做世界的第一。人家有什麼動力去開拓國外市場?

要記得哦,我們現在每年的新車銷量還是10%增長,每年多出200萬量的銷量,年銷售200萬量的車企是什麼概念,那可是世界銷量前十車企的銷量啊!雷諾和標誌一年的銷量也就這個水平。中國每年增長的份額可以多創造出一家全世界前十的車企了!

只能等國內供大於求吧,那個時候車企一定會殺出一片紅海出來。

我們拭目以待!


應該說發達國家都很難看到國產車 我覺得應該是怕罰款 參考美國一系列汽車企業被罰款 動不動幾億美金 賺的還不夠交罰款


首先應該正視自己,目前我們的汽車工業處於自我發展的階段,遠還沒有達到可以輸出的階段。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這些年從起步走來,確實不容易,但是發展速度確實很快,尤其是這兩年,設計、研發等以前極度缺乏的軟實力也有了大的突破(但是比較前沿的發動機技術還是木有),尤其是當國人逐漸開始討論國產車和韓國車在某種程度上的可比性的時候,我們可以說是取得了階段性的勝(發)利(展)了吧。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足夠大並且保有量也上來了,國人用車觀念也消費升級了,國產車廠有足夠的事情可以做,加上新能源時代的來臨,我國汽車工業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我們大可以想像,5年之後甚至10年之後,中國汽車市場完全飽和,汽車工業也達到非常成熟的階段,中國的汽車輸出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而且這種速度,不算太慢吧?


歐洲呀,也很難看到日本車呢


推薦閱讀:

加入歐盟等於放棄主權嗎?
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三者之間的關係?
歐盟的Directive和Regulation有什麼區別?
一旦英國脫歐,對英國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為什麼德國要極力維持歐盟?

TAG:汽車 | 汽車製造 | 電動車 | 進出口貿易 | 歐洲聯盟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