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天儀那麼早發明為什麼中國沒有意識到現代科學的宇宙觀?
既然在東漢時時期就有了渾天儀,為什麼還有天圓地方的主流思想?
渾天儀不是很適合現代科學的宇宙觀嗎?只能聯想到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發達,感覺有些可惜,想知道為什麼沒有發展到現在這樣?
樓下 @mergernova 所謂的
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和天文學是分開的,前者是一種哲學思考(天圓地方等),後者則是一種人文和政治。
就是胡言亂語的。無論是蓋天說還是渾天說,最後都是要落實到計算和預測某些現象上的。蓋天說的經典著作《周髀算經》就有一個寓言,闡明蓋天說使用數學方法對各個天文內容進行計算。
昔者,榮方問於陳子。
曰:今者竊聞夫子之道。知日之高大。光之所照。一日所行。遠近之數。人所望見。四極之窮。列星之宿。天地之廣袤。夫子之道。皆能知之。其信有之乎。陳子曰:然。榮方曰:方雖不省。願夫子幸而說之。今若方者。可教此道耶。陳子曰:然。此皆算術之所及。
而蓋天說的主要競爭對手渾天說,也是因為算數精密貼合天象最終才能夠勝出。
所謂:
天體謂渾元,可任數而測,天象可運筭而闚。
就是說渾天說用數學進行天文工作。而渾天說作為一個天文學說,最直接的應用在於姜岌所做的「以日食知月度」的工作。即是依靠月食時候,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的原理。這並不需要完全的當代月食解釋,但是絕對依賴渾天說所持有的坐標關係。詳情見:月食求太陽星座
@mergernova 所謂「宇宙觀和天文學是分開的」根本就是曲士無知之言,用以惑眾罷了。我在評論區指出他的錯誤之後不久,我的評論被盡數摺疊,故而只得在答案中更新內容。
蓋天說並不是古代主流。漢代以後中國天文學主流就是渾天說。渾天說當然不是什麼天圓地方的主流思想,實際上漢代時候根本沒有某些人理解的「天圓地方」思想作為主流思想。
所謂渾天儀,自然就是渾天說的儀器。對應的蓋天說如果有儀器,就應該叫蓋天儀。這種儀器恐怕是沒有的。宋代時候就有人譏諷說
有能說蓋天者,欲令作一蓋天儀,不知可否。或雲似傘樣。如此,則四旁須有漏風處,故不若渾天之可為儀也。
如果一個當代人在有各種信息檢索方式可以選擇的時候,還認為天圓地方是主流思想,那麼實在是沒有資格說古人的認識局限的。
中國古代的描述天地的形態者,一般在科普中就說三個,一個是蓋天說,一個是渾天說,一個是宣夜說。
《天文錄》曰:古人言天地之形者有三:一曰渾天,二曰蓋天,三曰宣夜。
渾天說就是指天整體是個球體,包圍著大地,但是一般來說沒提大地啥樣,很多書裡面認為大地是平的,浮在水上。
有些人從張衡所謂「雞蛋黃」生搬硬套說張衡認識到大地是個球體……實在沒法說。尞祡:為什麼 作為單個個體的某個古人 很早就知道 地球是球體?
渾天說的關鍵不是簡單的描述天是個球,大地是個球。而是說能指導修造渾天儀這樣的儀器,指導按照渾天說進行天體坐標和星圖的測量繪製。並且按照這個學說能推測出,往南走可以看到一些恆隱圈的星星等等。指導天文觀測和計算、偶爾成功預測一些新的現象。
宣夜說就做不到這些事情。因為宣夜說一登場就是作為一種失傳的學說的。
宣夜之書亡,惟漢秘書郎郄萌記先師相傳雲,天了無質,仰而瞻之,高遠無極,眼瞀精絕,故蒼蒼然也。
古代書籍常有宣夜說和渾天、蓋天並稱,然而根本很少描述宣夜說的。宣夜說作為一種學說,只有一個大體的無限宇宙概念,沒有流傳下來定性描述,沒有流傳下來定量計算的方法,也就不能夠指導古人進行天文觀測、曆法計算等工作,實際上有等於無。
所以祖暅說,宣夜之說未嘗聞也。他不是不知道宣夜說這個東西,而是不知道宣夜說的實際定量計算內容。沒有內容,那一些描述其實沒有什麼用的。
當代科普不會遺漏宣夜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宣夜說這種近似宇宙無限論的觀點和當代科學在某些程度上是吻合的,就沖這一點就得吹一下。
而另一個蓋天說,應該就是題主認為的天圓地方論。實際上蓋天說很複雜的。首先來說就是蓋天說細分好多流派。
所有認為天(無論是何種形狀)蓋在地(無論是何種形狀)上面,天地有比較明顯的上下結構(而不是包裹結構)的,都可以叫蓋天說了。
蓋天之說又有三體:
一雲天如車蓋,游乎八極之中;一雲天形如笠,中央高而四邊下;一雲天如欹車蓋,南高北下。
你看,這就說了三種蓋天流派。
而天圓地方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稱呼,而且在一些書籍中高度哲學化的。所謂高度哲學化,就是說,老祖宗說天圓地方,是名天圓地方,亦非天圓地方。
大家說天圓地方,不是說天是圓的地是方的,而是一種哲學化的描述,古人說的地方不是大地是方的,中醫的腎不是腎。
這不是笑談或者諷刺,這是很有可能的。
在最早期的蒙昧時代,古人確實有過天實實在在是個圓的,地實實在在是方的這種觀點。然而隨著人們認知的逐漸進步,古人認識到了這種說法的缺陷。進而通過將概念高度抽象化、哲學化然後重新以自己認可的方式再釋義,也就在不大改祖宗傳法的前提下作了修正。
通過高度哲學化將一些舊有存在問題的理論重新解釋這種「曲線救國」的行為,並不罕見。
如
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
這就是非常具體的描述,很難洗地。
但是說「天道圓,地道方」,這就幾乎可以隨意解釋了。
比如這樣:
何以說地道之方也?萬物殊類形,皆有分職,不能相為,故曰地道方。
或者
天道圓,地道方,方曰幽,圓曰明,明者吐氣故外影,幽者含氣故內影。
再或者
如誠天圓地方,則是四角之掩也
解曰:
道曰方圓耳,非形也。
天圓地方,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面已經被改變了本來含義,不作為具體指示形狀的描述了。
然而更加重要的是,渾天說才是古代主流。渾天說和蓋天說的爭論,基本上張衡時期就分出勝負了。唐代天文學家李淳風總結論天的流派時候竟然總結出驚人的8種,並明確指出渾天說最為精確。
論天體象者,凡有八家:
一曰渾天,即今所載張衡《靈憲》是也;二曰宣夜,絕無師學;三曰蓋天,《周髀》所載;四曰軒天,姚信所說;五曰穹天,虞聳所擬;六曰安天,虞喜所述;七曰方天,王充所論;
八曰四天,祅胡寓言。凡此八家,渾天最親,今獨取之,以載於此。
其實張衡以後的諸多重頭天文學家,如何承天、祖沖之父子、姜岌、李淳風等,乃是宋代的天文圈外的如朱熹、張載、二程等,均持渾天說。
渾天說確實統治了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
先儒獨取渾天家,豈不以驗之天象而不違,揆之聖經而有合者乎?漢唐以來並守其制……
中國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思考和對於天體的觀察往往是分開的。也就是說思考宇宙狀態的時候一般並不會把它與個別天體的運動狀態聯繫起來。而在(比如使用渾天儀)觀察星體運行的時候,常常思考的是這種天象具有何種占星學上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是一個人格化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自然對象。觀察「天」的目的,在於了解「天」的威嚴和態度(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而不是發現和解釋自然規律。
總的來說,古代中國人的宇宙觀和天文學是分開的,前者是一種哲學思考(天圓地方等),後者則是一種人文和政治。因此,與西方天文學通過觀察行星運動來發展宇宙模型是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
在談論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和天文觀測的關係的時候,我們絕不否認一些具體的人為了證實或證偽某種宇宙觀而在天文觀測方面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見下面回答中的大量舉例)。但我們也絕不會因此得出結論,說中國古代天文觀測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對宇宙自然規律的認識。而這一點正是與西方「古希臘同心圓宇宙觀——托勒密地心說——哥白尼日心說——開普勒行星定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這一認識演變的根本不同之處。所以,我們講為什麼中國古代的宇宙觀最終沒有演變到現代的天文學甚至因此促成現代科學的誕生,「宇宙觀和天文觀測的分離」應該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補充說一句,對於任何一種人類文明,我們絕不會認為這個群體當中只存在一種思維方式。但是在針對某些具體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能夠從恰當的角度去看到影響這一問題的關鍵要素,而不是什麼時候都把什麼事情都放在一起講。
朋友,你聽說過宣夜說嗎?
沒有人投入精力去研究唄。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科舉;禁止民間私下研究天文……總之有錢有閑的士族階層,沒有人操心這個事。
話說回來,如果獨尊墨家的話,有可能點開現代科技樹,但是那樣一來,樂府駢文、唐詩宋詞,就不會有那麼高的藝術成就了。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天圓指的是天體運行循環不息,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方指的是大地穩固,承載萬物,故易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引申到做人的哲學就是外圓內方,既要懂得左右逢源,又不能失天罡正道。真當古代聖賢都是傻子啊?
簡單回答一點
不知道題主知不知道古代有欽天監這種機構,主管曆法,還有觀測天空大地,兼職給皇家找好日子。有漢以來,董仲舒的那一套天人感應流行之後。所有古人觀察上蒼,骨子裡都是敬畏的。
觀測天空永遠是少數人的權利,除了思考那些永恆不變的哲學命題,更多的抬頭望天者看整個天空都試圖將他們與現實聯繫起來,給當時的現狀做某種依據(為現實的政治鬥爭服務)。什麼帝星黯淡,將星隕落,文曲大動。
所謂天人感應,在所有人看來上蒼的啟示都是有意義的,譬如流星,譬如星系運轉,譬如日食月食,譬如彗星周期。做這些觀測都試圖要聯繫到實際,比如記下彗星造訪,後面必定伴隨著某某事件,用彗星造訪這種祥瑞或者宅禍示警來與某事件對應。
比如日食,天再旦,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重點是周懿王)比如彗星造訪,有星孛入於北斗,周內史叔服曰:「不出七年,宋、齊、晉之君皆將死亂。重點再什麼?在後半部分,彗星造訪完全就是個由頭。我寫到這你應該稍微明白一點了吧?不過不要氣餒為古人可惜,隔壁的西方也是很多很多年後才破除迷信的。咱們時未晚也,現在不是已經追上了么?因為很多朝代,中國都禁止民間擅自研究天文(違者視作造反)所以天文本身就是冷知識
就算不禁止,識字率低下又不被包括在考試和生活必須技能里,當然人氣不高
所謂的天文學,是要一群人吃飽了沒事幹看天空才看得出來的。在大多數人還在糾結我要如何得到那為五斗米折腰的機會的時候是不會去研究什麼天文學的(更何況還禁止)
相比較之下,西方系統是有著教會和國家支持的(雖然教會不喜歡一些想法,但另一些還是可以接受甚至大力支持的)
就說牛頓,劍橋大學出身的。當時的大學就是少數精英賣命研究的地方,然後劍橋就是從牛津里獨立分裂出來的大學,有了教會的力量才得以發揚光大(而且教會超級不喜歡牛津……)有那麼大的後山,當然資源豐富。而牛頓本人又是國王特許沒有牧師資格也能繼續留下來的研究者,資源絕對不會少
古人觀天象和現代的宇宙觀沒多大關係,但總的來說服務對象沒有太大區別。古人服務皇權,今人服務軍事
推薦閱讀:
※為什麼恆星中不存在比鐵重的元素?
※為什麼天體物理中常用cgs單位制?
※太陽是日出近還是日中近?
※人類有沒有可能在實現星艦文明之前追上攜帶地球位置信息的旅行者一號並將之摧毀?
※宇宙中為什麼鐵核最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