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西涼軍事集團是如何形成,進而發展,並消亡的呢?


一、西涼軍事集團

西涼軍事集團可以大致兩類。

1、董卓系軍閥。董卓死後,董卓系軍閥後期還分裂成董卓系、牛輔系。董卓系的有樊稠、李蒙、王方、楊定等,牛輔系的有李傕、郭汜、張濟等。

2、非董卓系軍閥。最強大的是韓遂、馬騰,還有宋建、楊秋等

他們有共同特點:

1、西涼軍發跡於西涼苦寒之地,部眾多有羌族人,蓄養騎兵,漢朝馬具的更新換代、馬鞍的普及使馬戰更加普及;馬甲的生產,保護戰馬,使西涼鐵騎更加安全。西北艱難困苦的生活環境,使得西涼軍武藝高強、驍勇善戰。

2、游牧民族習氣重,西涼軍具備豪邁任俠的英雄主義精神,但另一面由於農耕不興,西涼軍喜歡劫掠,草菅人命,殘暴不仁。這種遊俠習性使西涼軍難以俘獲民心,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原因。

3、西涼軍中內部派系眾多,長期內耗,自相殘殺,聯盟也是鬆散的軍事聯盟,隨時翻臉。董卓一死,就分裂成董卓系、牛輔系。李傕郭汜樊稠等方才共同攻破長安,轉眼間李郭殺樊稠,隨後李傕郭汜大交兵。

4、西涼軍反覆無常,翻臉無情,有奶便是娘。韓遂與馬騰方才結盟,不久便相互攻殺,韓遂殺馬騰妻子。

5、出身西涼的軍閥們不懂發展農業,缺少長遠的政治理念,不能建立長久有效的統治。上天給了董卓、李傕、郭汜等足夠的機會,掌握天子,卻不能讓他們成為一代英豪。

二、董卓軍事集團

1、董卓崛起的原因

董卓軍事集團與韓遂馬騰集團有所不同,董卓是屬於官軍系統。

東漢末年的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與段熲)治羌揚名,開啟了涼州軍閥的先河。董卓作為三明下一輩的涼州軍閥,除具備治羌能力外,還有著三明沒有的擁兵野心。所以他經營涼州時,一面鎮壓黃巾軍和羌亂,掌控涼州兵馬,也不忘收買羌帥人心。

少好俠,嘗游羌中,盡與諸豪帥相結。後歸耕於野,而豪帥有來從之者,卓與俱還,殺耕牛與相宴樂。諸豪帥感其意,歸相斂,得雜畜千餘頭以贈卓。——《三國志·董二袁劉列傳》

董卓日益壯大,成為西涼最強的軍事集團。朝廷兩次要徵調他離開涼州,他都上表拒絕。終於逮到何進召其進京的機會。

董卓能入主中樞,獨攬朝綱,原因有:

①、董卓經營涼州,掌握了兵馬,同時還俘獲了羌帥人心;

②、審時度勢,借戚宦之爭入洛陽,成為洛陽之主;

③、又吞併了丁原的并州軍、何進何苗的北軍禁軍。并州軍由呂布掌握,北軍禁軍由其弟弟董旻掌控

④、廢除漢少帝,誅殺何太后等外戚,終結了戚宦之爭,又立傀儡漢獻帝劉協,玩弄於鼓掌之中。

2、董卓滅亡的原因

董卓作為軍閥專政的始作俑者,卻不得善終。原因如下:

①、董卓作為外來軍閥,儘管一直重用官僚士大夫集團,卻仍為王允等世家大族輕視;

②、董卓開了軍閥專政的先河,袁紹、袁術等世家大族或者地方牧守,聯合地方豪強,割掉地盤,以討伐董卓為名,開啟了軍閥割據的時代。討董軍聲勢浩大,董卓難以抵擋,被迫遷都長安,將皇帝與文官拖入自己的地盤。

③、董卓儘管吞併了并州軍、北軍禁軍,但未能收穫軍心;且董卓為人暴躁,逐漸與并州軍呂布矛盾激化;

④、董卓為躲避討董聯軍,遷都長安,將漢獻帝遷入自己的勢力範圍關中,為洛陽官僚百姓不滿;遷都過程中,董卓殘暴不仁,劫掠洛陽,失去了民心。

在袁紹、袁術組織討董聯軍,在外部攻擊董卓,而內部士族與并州將領聯手。最終192年4月,王允與呂布誅殺董卓。

三、董卓滅亡後的董卓系

1、董卓系崛起與分裂

董卓系軍閥原是靠著董卓的威望和權力凝聚成一個鬆散的軍事聯盟,董卓死後丟了登時分裂成各個小軍事集團。董卓手下將領分兩派系,一是涼州系,包括弟弟左將軍董旻、侄子董璜(侍中、中軍校尉)、牛輔(董卓女婿、中郎將)、董越(中郎將)、段煨(中郎將)、胡軫(東郡太守、大督護)、徐榮(中郎將)、及校尉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等。一是并州系,有中郎將呂布。

董卓遷都後,分配了部署。「(董卓)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澠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餘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御山東。「愛將董起、段煨、牛輔的潼關附近呈三角布防。此後

董卓伏誅後,徐榮、胡軫、李肅投降了王允。王允手下掌握了呂布的并州軍、徐榮胡軫等董卓降軍,可謂兵強馬壯。但董卓女婿牛輔仍盤踞在陝縣,董卓死後,牛輔殺董越,兼并其軍隊。愚惷倨傲的王允不願赦免牛輔等董卓餘孽,反而派李肅討伐之,結果為牛輔大敗。此後牛輔被親信所殺,軍隊由親信李傕、郭汜、張濟掌管。

192年6月,因無朝廷赦書,李傕、郭汜、張濟聽賈詡之計,合兵攻打長安,沿途董卓舊部樊稠、李蒙、王方紛紛投靠,合圍長安。逐呂布、誅王允,殺徐榮、降胡軫,掌握了長安大權。

董卓系能在董卓死後迅速崛起的原因是:西涼軍驍勇善戰,愚蠢的王允不願意赦免涼軍,反而派兵討伐,西涼軍狗急跳牆,合圍長安。

2、董卓系滅亡

佔據長安後的董卓餘孽有兩大派系:一是牛輔系,及牛輔手下校尉,李傕、郭汜、張濟;二是董卓系,即董卓麾下將領,如樊稠、李蒙、張方、胡軫、楊定。還有段煨一部仍駐華陰。

攻破長安後,西涼軍進行分贓。」九月,以李傕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假節;郭汜為後將軍,樊稠為右將軍,張濟為驃騎將軍,皆封侯。傕、汜、稠管朝政,濟出屯弘農。」

但分贓不均,西涼軍內部自相廝殺開始了。195年,李傕郭汜先以勾結馬騰、韓遂之名誅殺樊稠、李蒙。不久胡軫病死。牛輔系的剷除大部分董卓系。

此後李郭內部大交兵,李傕劫了獻帝、郭汜劫了百官,殺得天昏地暗,元氣大傷。弘農張濟出面調停,最終李郭同意將天子送到弘農,護送者為白波帥楊奉、西涼將軍牛輔系的董承、董卓系的楊定等。不料經過華陰時,內戰再起,楊定欲攻打段煨。李郭也反悔了,發兵來奪回天子,同時救段煨。張濟加入李郭行列,雙方大戰於弘家東澗。楊定敗退荊州,天子暫居曹陽。楊奉招來白波帥韓暹、胡才、李樂,與李郭張再戰。經過艱難戰爭後,楊奉等終於把天子渡過黃河、護送到洛陽,脫離了西涼軍魔爪——最終還是便宜了曹操!

李、郭失去了天子的象徵,政治地位一落千丈。197年曹操派尚書裴茂,聯合涼州軍段煨,誅殺李傕、郭汜。張濟死於與劉表戰爭中,軍隊由侄子張綉掌管。

董桌系失敗的原因是:

一、不懂得利用天子的權威,挾天子令諸侯,李郭政治能力遠不如董卓;

二、內部自相殘殺,自我削弱;董卓系與牛輔系自相殘殺。在董卓系基本滅亡後,李、郭開始殘殺,大興刀兵。楊定在護送天子途中,又與段煨發生戰鬥。

三、不懂得利用關中獨特的優勢,發展農業生產,只知道一味劫掠長安,使長安成為一片白地,失去了民心。

四、不懂得利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尤其是賢才賈詡。在賈詡拋棄李傕時,董卓系的衰落和滅亡就指日可待了。

四、非董卓系軍事集團

1、韓遂、馬騰崛起的原因

韓遂馬騰崛起的原因與董卓不同,他們是借羌兵起義而崛起的叛軍。

184年黃巾起義後,先零羌北宮伯玉、李文侯響應起義,誘劫涼州督軍從事邊章與涼州從事韓遂,令其專政義軍軍政。這支義軍有羌人數萬,攻打州郡,聲勢浩大。朝廷派皇甫嵩、張溫及董卓等官軍來鎮壓,收效甚微,反而壯大了董卓。

187年三月,韓遂此後北宮伯玉、李文侯及邊章,專有軍隊,擁軍十萬割據涼州。涼州司馬馬騰響應,加入義軍。韓、馬軍稱霸涼州。另外一些小軍閥也紛紛響應,如宋建割據枹罕、還有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楊秋等部,均割據一方。

李傕郭汜統治長安時期,他們割據涼州,與李傕共治。李郭死後,韓、馬趁機割據關中,關中及涼州成為了韓遂、馬騰(馬騰後入京,由馬超接管)及其他小軍閥分割統治地地盤。

非董卓系軍事集團能迅速崛起的原因:驍勇善戰,作戰流動性強;利用黃巾起義中原大亂的間隙崛起;韓遂、馬騰等指揮官均有不俗的軍事才能。

2、韓、馬滅亡的原因

韓遂、馬騰等人雖然煊赫一時,卻成不了大氣候,最終為曹操分化瓦解,逐個擊破。其原因有:

一、西涼軍反覆無常、翻臉無情,唯利是圖,毫無信義。韓遂本為北宮伯玉、李文侯等扶植,等強大時便殺了二人,奪其軍隊。韓遂、馬騰本為李傕加封為將軍,隨後又與種輯等合謀欲誅殺李、郭。韓遂與馬騰方才結盟,不久便相互攻殺,韓遂殺馬騰妻子。韓遂與女婿閻行之間相互攻殺。馬超為了一己之利,不顧在京城父親馬騰的死活,起兵造反,害死了父親。不勝枚舉。

二、西涼軍自相殘殺,相互猜忌,沒有凝聚力,毫不團結韓遂、馬騰的相互廝殺,貫穿了這支軍隊的歷史。韓遂馬超本來聯手攻打曹操,不料輕鬆中了曹操反間計,內部開始自相殘殺,為曹操逐個擊破。

、毫無遠見,貪圖蠅頭小利。官渡之戰時,曹操派鍾繇入西安,利誘了韓遂、馬騰。韓、馬未曾利用這次機會,以謀求更大發展。反而被曹操當槍使,進攻袁紹余部。等到曹操統一北方時,就是韓、馬的末路了。


西涼軍事集團應該從涼州講起吧,真的想了解的話請去圖書館,知乎上要說清楚夠寫一篇論文了…………參見涼州三明_百度百科,漢桓帝那麼不像話還得到了跟齊桓公一樣的謚號,就是因為三明平定了羌族。三明之一的段熲死了之後還有人在西涼冒充他的後代免除刑罰。而後就是三國志中講到的,董卓、馬騰、韓遂各霸一方了。


西涼不能算一個完整的軍事集團,只能是一大撮土皇帝組成的鬆散軍事聯盟,面對外部壓力可以抱團,外部壓力一解除內部就連兵不解。西涼一帶民族成分複雜,羌胡漢雜居,民風普遍比較剽悍好鬥,漢朝時候西部邊患不斷,朝廷常年對這一方向用兵。曹操說自己小時候的理想是成為征西將軍,目標肯定是指向西部的邊患,那時候要當將軍主要就是對這個方向用兵了。西涼麵積廣大,地形雖然不是特別複雜反正也不簡單就是,又遠離當時的政治中心,統一的中原王朝連年用兵卻無法徹底平定。

和平時期羌亂可以被打服,地方勢力也不敢造次,中原一旦動亂西涼自然也就不安分。黃巾亂不久就有北宮伯玉、李文候、邊章、韓遂等的相繼叛亂,配合中原地區的黃巾亂,董卓在平叛中與叛軍互有勝負,逐漸形成自己的軍事勢力。韓遂殺死北宮伯玉等後兼并他們的軍隊,在西涼的勢力很大,但聯合馬騰等擁王國叛亂被皇甫嵩與董卓擊敗。不久洛陽發生兵變,董卓趁亂進京掌握朝政,董卓死後李郭樊等人都是董卓這一系殘餘,在文和的攛掇下殺回了長安。董卓健在的時候馬韓與董卓基本是聯合的狀態,後來與李郭發生矛盾雙方發生戰爭。馬騰與韓遂原本是聯合,但屬於較鬆散的軍事聯盟,一旦發生矛盾便互相攻伐,甚至後來馬騰的老婆都讓韓遂殺死了,而馬騰與韓遂並不是當地僅有的兩個軍閥,只不過勢力比別人更大而已。這一段歷史比較混亂,我就沒引史料,簡單說了說。之後的故事便是中原的秩序逐漸恢復,曹操與袁紹各自在黃河南北兼并各地軍閥勢力,決戰一觸即發。曹操為保後院安穩,讓鍾繇去主持關中局勢,調解西部各軍閥的關係,因而官渡之戰期間西涼軍閥沒搞出什麼動靜來。曹操平定北方期間,西涼軍閥基本處於觀望的狀態,這也有鍾繇的一份功勞,尤其是馬騰,與韓遂的矛盾大了之後乾脆徹底倒向了曹操,馬超與龐德還在對抗匈奴入侵中立了戰功,馬騰自己乾脆到首都去上班了。

曹操南征失敗後轉過來對付關中,當時馬騰已到首都上班,部隊交給馬超統領。關中大批軍閥反,據統計有十餘支,戰場已經逼近潼關。曹操希望看見對方增兵,就是因為西涼不好打,趁著大軍聚集潼關一次性殲滅,以後的事情就容易了。這一戰西涼聯軍戰敗,馬騰顯然因為兒子的叛亂而死。但西部軍閥並沒有被消滅,曹操回軍後馬超又佔了一些地盤,之後全取關中主要是夏侯淵的工作。故事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馬超失去根據地居無定所,最終選擇了投劉備,韓遂病死也有說法認為是被殺。西涼藉助中原混亂的時機,大量軍閥崛起,割據一方,可以暫時形成鬆散的軍事聯盟,合作之餘又不忘互相攻伐;曹操統一北方,中原秩序恢復後,以整個中原的巨大資源還是可以碾壓一下混亂的關中的。


其實這個問題都是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史料都有記載。我簡單整理一下。

184年,在這年發生黃巾起義,同時涼州少數民族部落也造反,史稱涼州之亂。發展情況比較好,攻城略地勢力浩大,涼州督軍韓遂被挾持也加入叛軍,這個韓遂在涼州比較有人氣,曾進京說服何進殺宦官。

這就是西涼軍團的起點。

185年,已經發展到擁兵10萬之眾,佔據涼州大部分地區,後以誅宦官為名進軍長安,打敗過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不過苦戰難成,兵退回黃河上游。

187年,涼州郡刺史耿鄙徵召軍馬平反,馬騰入伍,官至司馬,執偏將軍,不過這個刺史能力有限,搞的馬騰率部投了韓遂,在這一年佔據整個涼州。

此時應當是西涼軍團鼎盛之時。

188年,西涼軍團又打長安的注意,開始進軍長安,不過189年在陳倉兵敗皇甫嵩,涼州大軍退兵分裂為韓遂軍團、韓遂軍團、宋建軍團。

然後漢靈帝死了,董卓作亂,基本上全國開始亂成一鍋粥了,在191、192年與董卓以及其殘部李傕都交好,韓遂、馬騰也給拜上將了。

不過這兩兄弟關係一直不好,連年爭鬥。後董卓被滅後,曹操勢力大,兩者又與曹操交好。

韓遂、韓遂內鬥重,靠依附其他勢力平衡內鬥,錯過了發展。

211年,馬超說服韓遂反曹,以韓遂為首進軍,涼州軍團又算是勉強合一股了,在年底便被曹操所坡,兵敗渭河,馬超和韓遂相互猜忌後來各自為戰。

213年,韓遂為夏侯淵擊破沒幾年就病死了,馬超因部下叛亂投奔張魯。

曹操平定了西涼,西涼軍團算是消亡了。

後來馬超投了劉備,仗其名聲也為蜀軍招攬了隴南不少能征善戰的少數民族。


推薦閱讀:

為什麼每個朝代的統治者都會自覺地給前朝修史書?
如何看待「你懂這麼多歷史又有什麼用?」?
怎樣評價《雍正王朝》中的張廷玉?
《康熙王朝》中,康熙擒鰲拜的那段是根據史實改編,還是野史,為什麼在金庸《鹿鼎記》中有非常相似的情節?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和清朝的正史有多大出入?那些地方是明顯和歷史不符的?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三國 | 三國志書籍 | 古代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