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諸子百家之後有沒有類似文化思潮?
突然發現每次提到中國東方文化,只能拿兩千多年的他們說事兒了
雅斯貝爾斯有一個很著名的命題———「軸心時代」。他在1949年出版的《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中說,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間,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軸心時代」發生的地區大概是在北緯30度上下,就是北緯25度至35度區間。這段時期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在軸心時代里,各個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精神導師———古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古印度有釋迦牟尼,中國有孔子、老子……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也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印度、中東和希臘之間有千山萬水的阻隔,但它們在軸心時代的文化卻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那個時代,古希臘、以色列、中國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發生了「終極關懷的覺醒」。換句話說,這幾個地方的人們開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來面對這個世界,同時也產生了宗教。它們是對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類型決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國、伊斯蘭不同的文化形態。那些沒有實現超越突破的古文明,如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雖規模宏大,但都難以擺脫滅絕的命運,成為文化的化石。而這些軸心時代所產生的文化一直延續到今天。每當人類社會面臨危機或新的飛躍的時候,我們總是回過頭去,看看軸心時代的先哲們是怎麼說的。——來自百度百科
排名第一的答案,所引的書的觀點依舊還是雅斯貝爾斯的觀點的延伸。
提問者的答案是:沒有。這樣的一場文化爆炸再也沒有過。蟹妖。。
先向你推薦一本書,《中國人的精神》鄭剛著。。。這本書里專門為你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構造性文明。在東西方文明發展史上,分別都有兩次構造性文明。而他們分別的第一次構造性文明,就是當前東西方文化的根基所在。東方的第一次構造性文明,就是你說的諸子百家時期。該時期是對中華文明起源的第一個千年進行的一次大規模總結與揚棄。對《周易》為代表的商周時期的各種思想與文獻進行了批判與吸收,並重新建構了道法儒三個統治了後世2000年的思想體系。
而西方的第一次構造性文明,是從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到亞里士多德的西方三哲開始的,那個時期的許多哲人共同建立了西方哲學的大框架。。西方哲學史我不是很熟,就不進行更多的闡述了。。而西方的第二次構造性文明,則是文藝復興時期。奠定了現代西方主流思想的基礎。
東方的第二次構造性文明,本來應該是以新文化運動作為契機,對剛剛結束的兩千年封建統治進行深入批判和吸收,從而產生一種新的中國人的思想基礎。。可惜時局不好,被各種外部因素干擾,最後夭折了。。這也是目前中國信仰空窗期的一個深層次因素。。相信也是題主你這個問題產生的原因。。綜上,不是咱們沒有。。而是非常不幸的在剛剛孕育的時候就被打斷了。。1919五四運動後都發生了什麼大家都知道。。沒有能拿的出手跟人比的東西,實在是無可奈何啊。。。
PS:那本書里還提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比如第一次構造性文明後,東西方都受到了相對野蠻的種族的清洗(羅馬/秦),損失了大量的原始文獻。。而其後又都產生了長久的盛世(羅馬盛世/漢盛世)思想代代有,但諸子百家那樣的,再也沒有了……
大背景不一樣了。
諸子百家是封建時代,小國林立,七十八里地就是算大國了,權力非常分散,也沒有主體思想,對思想的管制是松馳的,史記上有非常直白的例子,比如某人弒君篡位,史官要記,殺之;史官弟弟又記,又殺之;別國史官接踵而至,殺不完啊,更何況,對同一事件,有數個國家的史料可以從不同角度相互佐證,所以相對而言,真實的情況可以被記錄下來。學者有啥想法,一國不容可以雲遊別國,別國還歡迎你來,君主也想吸引高智力的人才,以便在競爭中取勝。儒家的孔、孟尚要雲遊各國尋找明主傳遞思想,更不用說兵家、縱橫家、法家等等更加實用的學派了。
秦皇漢武之後,是大一統時代,秦皇獨尊法家,漢武獨尊儒術,思想定於一尊,學者的思想必須服從於皇帝,最典型的就是史家司馬遷,不服的後果就是被閹割,從此,中國的史家再也難以雄起……只有一家的官方史料,皇上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唄。
換了我是皇上,我也不想看見一小小史官亂寫我的不好……至於那些亂七八糟的權力學說、軍事學說、治人之術,我更要收將起來,自個兒悄悄修鍊就是了,傳出去讓屁民們開了眼,個個都想當皇上,就不穩定了……不是沒有,中華名族的文化很燦爛的~中國有三次思想大解放時期1.春秋戰國時期
2.晉魏南北朝時期
3.五四運動之後的民國時期為什麼中國歷史上只有這三次比較大的思想大解放呢,從歷史角度來看,這3個時期國家都處於半分裂狀態,春秋時期整個國家分裂成十幾個較大的國家,類似於現在的歐洲,所以各國之間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直接導致諸子百家,百家齊放的勝景。東漢滅亡後的晉魏南北朝時期,中國被分裂為十幾個國家,每個國家又有自己的朝代更迭,這導致了思想界異常活躍。道教系統化,佛教和反佛鬥爭激烈,佛儒道三教開始出現合流的跡象,文學、繪畫、石窟藝術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五四運動時,北洋軍閥政府其實已經喪失了對地方的控制,各種革命風潮從國外由留學生傳到國內,直接促進了舊民主主義到新民主主義的過度,是中國現代一場最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所以思想解放往往發生在國家統治者對國家統治力較弱的時候出現,明末清末的小說比較優秀也有相關原因。因為中國的所有朝代大多都是是中央集權,要確保統治者的合理性和長久性,需要保證統一的思想,也就必須不允許新的思想傳播,這就是漢朝為什麼確定了以儒家為核心的思想體系,所以也可以很好的理解為什麼新統治者上台後會對一些書籍和思想家進行清理。我覺得這只是因為這次文化思潮很有名而已。
但實際上,所謂諸子百家。其實有大半都是出自儒家而已。。
樓上很多人做了其他思潮的介紹,我就不多說了。。新文化運動難道不是嗎?還有啊,90減一年的那次,應該也算吧。我的理解,文化思潮應該是同時出現了多種思想,並且互相爭論激辯的才算是文化思潮。以這個標準來看,那現在五毛美分斗這麼凶,應該也算文化思潮了。
有。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南朝清議成風,出現了一門新興的學問,叫做玄學。與此同時,佛教在中國大肆發展,道教崛起的速度也很快。儒釋道宣四嘉學派激烈碰撞,南朝在哲學、倫理學、法學、政治學、歷史學、文學、美術、音樂方面發展迅猛。同時在北朝,由於受到胡人的影響,民風向強悍方向發展,文學、藝術方面也逐漸表現出一種剛健有為,積極向上的風格。由於外族政權的支持,佛教在北朝取得了長足發展。農學發展的勢頭也是相當的迅猛。不過由於畢竟是文明比較低下的胡人當政,所以說北朝的文化發展明顯來不及南朝。
小混亂小分裂有小思潮,大混亂大分裂就有大思潮,文化思潮發生的條件是生死存亡逼迫仁人志士尋找出路,以及大分裂時代對思想控治的真空狀態。兩漢沒有,隋唐沒有,現在也不會有,因為沒必要,也沒條件。春秋大有,魏晉小有,五代十國小有,北洋民國不大不小的也算有。
有,而且真是太多了,即使只挑影響重大的說也根本說不完。怎麼可能出現「每次提到中國東方文化,只能拿兩千多年的他們說事兒了」的情況呢?首先諸子百家就可以被粗略的劃分為兩個時期,第一期是原始道家和原始儒家的產生,也就是老子和孔子;第二期更是群星璀璨,孟、庄、荀、三鄒、公孫、韓非,通常所說的百家爭鳴,游士縱橫就是指此;其間還有短暫輝煌的墨家。秦朝從大分裂的現實出發,第一次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這與從戰國末期開始的文化積累和制度建設是分不開的,從商鞅到李斯,影響流傳至今。當然,這一部分還勉強可以歸入先秦百家。西漢起先崇尚黃老(黃老從陰陽來,陰陽從儒家來,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思潮),後來轉向新儒學(從無為到有為,也是時代精神),第一次實現了六經治國,部分實現了孔孟的理想,到如今中華民族還是一個尊師重教的民族。晚期有劉向劉歆父子這樣的大學者,在多個領域都有開創性貢獻,我認為劉歆簡直可以稱為古中國的龐加萊,難於盡述;僅就文化而言,他們開始了將儒學和道學加以統一的嘗試,成為了魏晉玄學的基礎;還有易學的重要人物揚雄,清楚的描述了宇宙論的問題。東漢形成了世宦貴族,他們將熱切的道德獻身精神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沒有那個時代崇尚孝義廉節的文化思潮,中華文明幾乎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如「望門投止思張儉」這樣的人和事,非止一樁。貴族家庭的學術氛圍還培養了一批嚴謹的經學家,如馬融、鄭玄、何休等等;他們對於後世中國文化的作用,可以不恰當的比作拜占庭對於文藝復興的作用。當然還有所處的領域略微偏離俠義的「文化」領域的張衡、張仲景等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傳入佛教,形成了春秋戰國以來最活躍的學術空氣,既有玄學思潮,也有佛學思潮。這個時代產生了王弼這樣不世出的玄學天才,也產生了鳩摩羅什這樣偉大的譯經家。文化的融合將最終消滅南北分裂的土壤,並且給中華民族輸入全新的血液。這個時期還產生了輝煌燦爛的藝術,如曹植、王羲之、謝靈運,中國最早的文藝理論研究也誕生於此,如劉勰和蕭統。隋唐由漢化的少數民族,重建強大的統一帝國,文化進入空前繁盛的階段,留給我們太多的遺產,唐詩、唐傳奇、繪畫、工藝美術,不消細說。難道「黃河之水天上來」這樣的詩句不是一種文化思潮達到頂峰的表現?要說完全沒有文化的時期,我認為只有五代十國了。但就是在這個最黑暗的時代,偏安江左的李唐皇帝也寫出了影響深遠的詞作。
接下來就是宋明時期,我覺得就算你認為從秦到唐的一切文化成就都難比先秦諸子,你也得承認,正是宋明時代那些抱著對唐朝崩潰的沉痛反思開始工作的先賢,成功的重建了中華文明的基礎。如果說唐朝與文藝復興有幾分類似,那麼宋朝的學術思潮則堪比啟蒙運動。從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到周敦頤、張載、邵雍,再到朱熹、呂祖謙、陸九淵,理性重新從宗教的懷疑遁世的空氣中被提倡起來,朱紫陽的貢獻真堪比托馬斯阿奎那。
答得太累,後面的朝代有時間再補充吧,還有王守仁、顧炎武、王夫之、趙翼這樣重要的人物沒有提到。這個答案基本上是寫到哪算哪,沒有查證什麼資料,倚輕倚重,錯誤肯定很多,諸位大方就不要過分苛責了。我把它發出來只是因為我看到了太多不靠譜的答案——不是出於無知,就是出於偏見。有的人對宋儒的態度還停留在文革時代;有的人一邊反對當局對文化的壓制,一邊又用經典的宣傳話語來把古代儒家文化歸結為統治階級的工具;有的人夢想回到盛唐,卻對唐朝文化的緣起和具體形態毫無興趣;有的人把西方漢學的一鱗半爪抬出來,只是為了證明中華文明的原創能力已經消亡了。我覺得這些論調在中華文化壯闊的全貌面前,都是站不住腳的。每個時代的中國人都面對著每個時代的不同問題,他們毫無疑問想出了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都能以中國人的身份,坐在電腦前討論這個問題的原因。所謂的文化思潮,不就是許多人一起根據歷史思考現實,學習知識探求真理的結果么?總不能因為亞里士多德說了重的物體下落較快,就把他打成禁錮思想的歷史罪人啊;也不能因為康德、黑格爾、馬克思都熟讀亞里士多德,就說德國文化沒有創新能力啊。不學好中國文化,就拿著國民性的大棒胡亂敲打,真是可怕又可悲的事情。有類似的思潮,但相對而言,無法超越。
在春秋戰國這種多國既合作,又競爭的環境下,人才流動、社會變革促成了思想文化的大繁榮。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名家……紛紛登場,對各種社會問題學術問題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而春秋戰國結束之後,一方面,大一統的環境更需要穩定。
另一方面,前人積累的結果已經足夠多,與其自己發明一派,不如假借前人的名義。如果有一天,地球統一,那時的人們會不會認為我們這個時代,是充滿活力的文化繁榮年代呢?我不得而知。
春秋戰國是什麼?地球,現在就處在春秋。有,並且每一個漢族主體時期都有具有代表性的思潮。這裡僅指出他們的名目。漢之經學;魏晉之玄學;唐之禪宗、文藝復古(持續至清末);宋之以理學、心學、事功派為代表的儒家發明;明之以陽明心學為代表的儒家發明;明季以顧黃王劉為代表的儒家發明;民國之含混不清的「新文化運動」;天朝之xxxxx(其實是一個「反思潮」)、以xxx、xxx、xxx以及xxx為代表的功利共產主義。此外還有一些萌芽中的思潮,稚嫩不堪,就不一一枚舉了。
有。20世紀80年代。
毛澤思想曾經一度風靡全中國。
簡單答:
1. 從宏觀歷史角度看,諸子百家後,中國沒有轉折性的文化思潮。
2.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洋務運動+新文化運動」,被五四運動從後覆蓋,變異成了政治運動,殊為可惜。
3. 好在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在思想上到達的高度實在嘆為觀止,我們到今天勉強還能以之維繫文化主體。
4. 就第3點說明下,舉例伊斯蘭文明,其需要一個類似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迫切性,如此強烈,反過來你就看到諸子百家當年到達的高度了。有,民國時期。那時期的文化人思想開闊,大部分還都是海外留學生。大家可以隨便辦報社,發表文章。還敢嗆老蔣呢!再看看現在有幾個能和那時期的大學問家比的呢!
舉個例子:美國動作電影明星阿諾斯瓦辛格,出道前是做三級片,後來因為形象好拍電影了,然後做了加州州長,如果一個藝人在中國有如上經歷我想結果大不相同
貴支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其實是有的,只是只有少部分人知道,只是沒有明確的記載,也沒有在歷史上引起什麼潮流。其實仔細想想吧,古代那麼少的人,那麼低識字率,交流那麼不方便都會有百家爭鳴這麼回事,從概率學和統計學上講,現代社會應該有萬家爭鳴才對。但是為何沒有發生這個現象咧,那是因為現代的諸子百家們都躲起來了。說來話長,要從老子莊子說起,其實這兩個人不是正宗的諸子百家,他們是天人。何謂天人,天人不是凡人,當然也不是仙人,用現代的語言講,他們是特定的NPC。道德經其實只有開頭幾句話是有用的,剩下的話只是為了混淆視聽。再說莊子,他夢蝶的話其實是對道德經的注釋。後來的那些人其實都明白了老莊的話,他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所以沒有在表面上活動。所以也就沒有形成類似於萬家爭鳴的狀態。現在的那些傢伙,一部分人被抓了起來,因為他們的思想超前了很久,就好像那誰在中世紀被燒死一樣,當然現在最多關到精神病院,還死不了。一部分人出家了,一方面是清凈,一方面是不好說的話。當然大部分人都過著普通人的活,普通的生活。等到若干年後,大部分人都意識到那個問題後,萬家爭鳴才會出現,這個日子估計要幾百年或者幾千年後,這是正常情況。如果有一天醒來你突然發現世界變了,不要擔心,一定是有人解決了那個問題。到時候2012還會到來,人類將迎來新的變革,而且這個變革會比我國從古代變到現代那樣的變化還要大。
胡適曾經講過,要讓經學重新回歸子學,思想才能新生。
兩千年以來中國的思想和學術史圍繞經典而誕生的,人的想法必須依傍經典,不能自出機杼。
而諸子百家時期恰恰相反,每個人的學術都是基於自己的立場,因而才有鮮活的生命。
為什麼戰國之後再無諸子?
因為儒家經典被當成唯一性的權威經典。與之不同的諸子之學被認為是低一等的學問。儒家之學其實也只是百家之一,哪一天我們不再追求唯一性的學問,而能夠有足夠的胸襟包容百家得並存,才有可能迎來第二個諸子時代。
然而,可悲的是,第一次諸子時代,也並不是因為那時的人胸襟開闊,而只是因為當時任何一家都沒有足夠的說明力證明自己的學說,各國的君王在靜觀其變罷了。
你好樓主,我覺得你的這個問題和我回答的另外一位朋友的問題有點相似,他問的是「什麼阻礙了中國文化的輸出?」,我直接把那個答案放到這了,可能不能完全回答你的問題,權當一個參考吧:
我個人認為文化的進步就是一個人類不斷探求一種最接近或最符合人性本身(雖然「人性的本質為何」依然是當今哲人們所研究的課題)的行為方式或思維方式,說白了就是你的價值觀越回歸人性,你的文明越進步,越容易向「相對不人性」的文明地域進行輸出。雖然人性的本質為何至今仍然是哲人們所研究的課題,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你在人性的層面上做出了選擇時,你的本能和你內心的感受會告訴你你的選擇是否是正確的,當一種新的、更符合人性的行為方式或思維方式被群體人群所接受並不斷向周圍擴散時,有更多的人接受了這種行為/思維方式,那就證明這種新的行為/思維方式是進步的,不可避免的會形成文化輸出。比如不隨地吐痰的概念,近代以前的中國人普遍認為吐痰是自由的、不應受到限制的,但西方文明的滲透使我們接受了群體的隨地吐痰不僅影響形象,還會導致患肺結核的幾率增加等非常實際的問題(科學的統計結果),這是進步的,因此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而當多數人在做選擇時感到迷茫、你的內心感受和本能無法告訴你你的行為是否更符合人性時(比如你要選擇是否相信有上帝或是選擇無神論),就需要藉助其他學科的幫助,比如自然科學、神學、藝術、邏輯學等等,也就是說首先產生探求問題答案的需求,再對各個分支的、通向最終答案的必要的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更新,而往往對這些分支學科的更新本身就需要漫長的時間(比如由「地心說」轉移到「日心說」)。因此我認為文明的進步必然會帶動科學的進步和藝術的進步,最終導致人們行為/思維方式的進步,其實也可以反推,藝術或科學更發達的國家,蓋地區的文明程度必然也是相對更進步的,有的朋友喜歡用希特勒時期的德國來反證,但我要說的是,那是一個文明國家在探尋人性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失敗,即在歧途中找出了一個「錯誤答案」,但這種探索行為本身是進步性的,當時的蘇聯式的獨裁模式、西方的自由主義模式都是在同時進行的對「人類文明存在形式」這個問題的探索行為,這些國家沒有停止思考,儘管很多人找到的是錯誤的答案,但並沒有停止探索,萬幸的是人類的本性不允許希特勒所秉持的這種「錯誤答案」存在並輸出到其他地區,包括德國文明體系內的(理智的)德國人人自己也反對這種行為模式,而成功糾正了希特勒錯誤答案的當今德國依然是先進的文明之一,他的文化提升依然帶動了強勢的科學和藝術的提升。
回到樓主的問題:阻礙了當前的中國成為文化輸出大國的原因是中國對人性的認知以及探求(不是所有方面)遠遠落後於較發達的國家,而哲學往往是探求人性的大門,也正是中國最不重視的(我認為也是最被防範的學科,其是被政治干預最強烈的學科之一)。中國缺乏哲學素養的最有力的證明即使中國大多數人說話時混亂的邏輯性,哲學最重要的工具即是邏輯學能力,因為哲學問題是無法單獨通過「事實」(今天的事實可能就是未來的反面教材)或科學就能解決的,比如人是否有靈魂?什麼意味著真正的死亡?人的本性偏向於善還是偏向於惡?這些問題的答案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在每個具體事件中所做出的選擇,只有通過慎密的邏輯(在「事實」的基礎上和藉助其他學科來論證)讓人無可辯駁,才能說該問題得到了暫時的解決,而當未來有人通過其他辯詞(在其他新的「事實」的基礎上和藉助未來更發達的學科知識來論證)打破了你的邏輯時,便會產生新的問題新的思考,而帶動新的科技和學科的發展,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這樣循環往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的文明不易於輸出,那麼說明你的文明落後了,你的文明落後說明該地區的人的思考(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行為)普遍停滯了,而如果長時期陷入文明無法輸出(即文明落後)的階段,說明一定有某些因素阻礙了人們的思考(提出問題和解答問題的行為),這時應該優先解決的不是提升某些分支學科的科技水平,而是應優先解決如何剔除阻礙人們思考的阻力,再考慮如何提升文明程度(即人性的認知程度),當文明發展到比較先進的程度了之後才是該考慮如何輸出的問題(其實這也是一個偽問題,先進文明必然自然而然的想低端文明輸出,因為它更符合普世的「人性」,文明輸出是一個自然的結果,而不是刻意探求的目標,比如好萊塢的文化輸出的起因就是「掙錢」---19世紀初一種很有潛力的掙錢方式----注意:符合了人性當中貪婪的部分,而這種掙錢的方式吸引了一大群「善於講故事的人」去真誠的講故事,而真誠的講故事就是真誠的面對人性本身去講故事,當這些人向文明欠發達地區表達出了一些新的、更符合人性的思考時,文明就被輸出了,而這個文明輸出的起因不是刻意追求「文明輸出」,起因只是「掙錢」而已)。但如果明明現階段是落後的文化卻硬要強行的推廣輸出,那結果也只能是輸出一些「來自先進文明的智者用來論證先進的觀點的一個個反例」而已。是以上是個人愚見,歡迎探討,但勿噴謝謝.推薦閱讀:
※如果中國當年選擇獨尊陰陽家,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
※鬼谷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孔子,莊子,墨子,老子韓非子等這些子都有哪些大招?
※莊子見過大海嗎?
※孟子說,墨翟楊朱是禽獸。如何理解孟子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