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梁博的首張同名專輯?
歌終歸是用來聽的:http://y.qq.com/#type=albummid=001xokwI0UpvRA
咦?為什麼邀請我回答這個問題?你難道不知道回答這類「粉絲數量眾多搞不好還極具攻擊性」的問題是很拉仇恨的嗎?(腦內上演小劇場:「快住嘴!不作死就不會死!!」...
我同意大果果爺的回答:一張中規中矩的流行搖滾專輯,優點是態度誠懇,缺點是無甚驚喜——這位粉絲請把你手裡的折凳放下來先,我並不是批評(放下防身的鍋蓋)。其實一句話就回答完畢,但為避免被批評「敷衍」或「裝逼」,我還是多說幾句吧...
我對一張專輯的觀感/評價/看法/態度(...)大致來自兩個方面:一為「聽前期待」,二為「聽後比較」——腦纏粉對此天然免疫,他們只會喊著「就是好啊就是好」。舉個栗子:Carsick Cars前兩張專輯很不錯,讓我對第三張專輯期待水漲船高,結果3做成「那個樣子」,氣得我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但是和國內眾多樂隊比較,CSC依然是國內往前排的樂隊。
那麼我對梁博的期待是神馬呢?老實說,挺低的,大致放在「只要不難聽,我都能接受」的程度。這位粉絲不要激動,我不是看不起人。我之所以有這樣的心理預期,一是國內音樂產業的大環境使然,二是梁博還年輕。從梁博前期釋出的《你的我的》來看,我大致能猜出專輯要走「流行搖滾」路線,專輯推出後果然如此。就是...中規中矩的流行搖滾。若作「比較」,你可以聽出不少熟悉的身影,比如第一首歌的開頭部分,讓我想起Ben Howard(試聽請戳這裡Move Like You Want (Live) 歌曲),汪峰鄭鈞許巍乃至國外類似歌手(大概因為專輯在美國錄製吧)的既視感不斷在我眼前湧現...我一直認為,流行搖滾中,Nickelback和Hinder這兩支樂隊的旋律創作是最強的,無論快歌慢歌都能貢獻抓耳段,相比之下,梁博的旋律創作能力只能算...「不難聽」吧...
梁博的嗓音在專輯中表現得略單薄(所謂的「本嗓是個小清新」),與「正常發揮」(這裡要強調一下)的汪峰老師尚有差距,更別提美國那幫流行搖滾糙漢爺們兒主唱了。而且這張專輯的中慢板歌曲真的太多了些,配器也很「輕」,導致整張專輯軟綿綿的,缺乏力度感,顯得不夠搖滾。
歌詞...的確是個槽點...不斷堆砌「高大上」的意象以致招致「假大空」的批評,而且「高大上」這事兒國內已有不少歌手干過。23歲的梁博和那幫平均年齡上四十的老梆菜比拼「高大上」,的確吃虧。
我個人覺得,這張專輯的亮點在個別歌曲中一閃而過。比如《不知去向》開頭的吉他,《家園》過門的鍵盤,《你的我的》後半部的「啦啦啦~」,《新的》主歌的貝斯...每當我覺得「嗯,這部分很有亮點」,調式一轉,亮點消失,又變得中規中矩...老實說我有點遺憾。
說到這我已經拉了一火車皮仇恨...接下來我得說些好話。「態度誠懇」和「無甚驚喜」是兩個層面的比較,相當於「扣掉一點技術分再加上一點感情分」,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忍心黑...我並非梁博粉絲,不過我對他挺有好感。你知道,「選秀節目結束後迅速推出一張專輯撈錢」是普遍規律,國內外概莫能外,至於專輯質量,咳咳...反正是「賣人氣」,誰在乎呢?梁博到現在才發片,別說第一屆,連第二屆學員的人氣都快耗光了,可見他是真的想「賣音樂」——「賣」這個詞沒神馬不好,逼哥說了商業社會講究契約精神嘛。如今國內唱片產業半死不活,竇唯成仙了又如何,唱片更賣不動。與其如此,不如做一張「好聽又不俗」的流行專輯,「藝術追求」這種高冷事業還是交給兵馬司這個不差錢的藝術家聯合組織吧。
孫燕姿的《克卜勒》宣稱「三年聽了將近200首Demo」,出來的效果讓我這個曾經的腦纏粉氣得嗷嗷叫:「這三年你都聽了神馬嗷?!難道是九十年代成人抒情金曲合集嗎?!」而《梁博》雖然也很「平淡」,我卻心平氣和。畢竟梁博還年輕,23歲年齡,再加上初有所成,難免胸懷大志放眼全球,但經歷欠缺又導致言之無物,所以專輯中的歌詞倒也符合他的年齡。要知道Bruce Springsteen通過Born to Run踏上巨星之路,已是第三張專輯了——是的,Bruce Springsteen,「高大上」,「流行化旋律」,「體育館搖滾」,「關注時事」,再加上一個「吉他手」屬性,其實這才是國內眾多搖滾歌手的參照對象,而且Bruce Springsteen一直是「腳踏實地」的典範。
總之,這只是梁博的第一張專輯,從技術角度看的確不夠好,但依然值得期待。從好聲音時期開始就一直在關注梁博。他在最有商業價值的時候他選擇考研淡出視線,然後考研失敗去美國製作專輯,決心要警惕好聲音冠軍這個光環加諸在自己身上的影響,用自己的音樂說話。
這其實是很有勇氣的一件事情。更有勇氣的事情是——他在淡出一年多,除了鐵粉之外的人幾乎都已經快忘了他的時候出了一張流行搖滾,一張一點都不裝逼的專輯,完完整整的「自己的」音樂。
我相信梁博身上有很大的壓力,別提他是近幾年中國最成功的選秀節目的冠軍,僅僅是一直支持他的粉絲、一直青眼相待的導師和給他自由的公司,他都需要給出一個好的答覆。這樣的期待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變得越來越大,直到所有人都默認他再回來的時候一定會像魔術師一樣從帽子里掏出一隻鴿子。
所以當他沒有變成魔術師,還是那個簡簡單單背著吉他唱歌的年輕人的時候,或多或少觀眾們會失望。
因為這張專輯太青澀了。詞曲甚至吉他都是梁博自己做的,所以歌的深度不會超過梁博本人——而梁博只不過二十齣頭,一路的成長也沒有太多坎坷,最意外的事情也就是拿了一個選秀冠軍——何況他也沒有佯裝有深度的打算。
完整創作一張專輯是一件非常艱巨的任務。在我聽來,梁博還沒有完整操控一張專輯的能力。尤其在詞作上,樓上也有答案提到了,他的作詞感覺空泛,歌詞里抽象的概念太多。第一是由於閱歷不夠,沒有積澱,第二就是缺乏技巧。作詞是要有技巧的,這不是取巧,而是更高層次的藝術審美。作曲上,他其實感覺有雜糅一些人的風格,不過正在形成自己的風格,我想初級階段的創作者應該都會有一段在各門各派之中找到自己道路的過程。我很欣賞專輯同期樂隊錄製的方式,而且梁博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沒技巧但是耐聽,去聽他的現場,一般會比專輯帶感。
總體來說這張專輯沒有給我帶來驚艷,但是給我帶來了欣慰。在市場上,很多的專輯裡的音樂,雖然也許通俗意義上來說挺好聽,但是你是聽不到」人「的。但是你聽《梁博》,你聽到的就是梁博。他的優點缺點,他都毫不吝嗇地攤開在你面前。所以經過這張專輯,我們不會指望梁博擁有竇唯那樣的才氣或者達到崔健那樣的深度,但是你可以期待他繼續成長。
的確他要補充和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不過也還行,畢竟還年輕。這兩天一直在聽,把另一個貼的內容改了改,更新一下細聽以後的想法,誇的之前都說了太多,這篇主要挑挑刺。
這是一張梁博音樂上向囧梅,崔健,汪峰致敬,風格上屬於流行搖滾但同時偏民謠+老搖滾(Folk Rock)的專輯,內核上著重對自己精神的挖掘,很真實,勉勵自己,治癒自己。
作為粉絲,是有點可惜的,之前梁博的創作英倫風頗多,這次去了美國風格一轉,更偏向前面三位而不是梁博也挺喜歡的Pink Floyd和竇唯,按照梁博目前這個心境,解放天性多來點迷幻,情緒可能可以挖掘的更深。藝術這東西,太理性不行。
還有一點我想吐槽的,風格太輕太淡,有部分人聽完失望的原因就是聽完有「我擦怎麼這麼小清新,這貨不是期待中的梁博」的感覺,這也是微博耳帝high起來大喊小王子的原因,因為丫之前就說過梁博本嗓就應該是個小清新。 但這恰恰是真實的梁博,生活里沒什麼陰暗面,比賽里很奇特的把有些歌處理的只有孤獨沒有苦味也正是這個原因。
聽感上沒什麼變化,有3-4首歌我能一直聽下去。但恐怕這張專輯的火候還沒到能讓他冒出尖的地步,市場對一個復古風格的老搖接受程度有限. 看的出梁博這次是有意要證明自己,第一張專輯整了個live one take,應該是新人里第一個在第一張就這麼玩兒的吧?
顯示出足夠的誠意和技術,但這個逆工業化而行的嘗試卻是很難被現在市場所接受的,可以說是自負,我給身邊的朋友聽,大多人第一反應就是怎麼這麼粗糙?我當初看到錄音師是Niko Bolas多少有點興奮,想好聲音時期畢竟是電視節目,這次專業錄製梁博的聲音效果相比之前肯定會更空靈和更刺激(撕裂音),拿著全套裝備開聽,聽完很失望——一點都不毒啊? 除了《你的我的》聲場泛音效果出來了,其他都是很粗糙的母帶欠後期的感覺,顆粒感明顯,再聽了幾遍反應過來了,這就是梁博說的「展示真實的我」。有點掃興,但作為看客是能理解的,這個精神上近乎強迫症的「楞勁兒」,可以說這是梁博式的叛逆,有勇氣,不過效果我保留意見。
詞還需打磨,除了兩,三首歌以外,情感表達都很意象化,缺少一個華語Hit Song所具備的留給聽眾的情感共鳴渠道。
梁博文字功底得好好下功夫,或者是找個合適的搭檔。具體表現就是幾遍聽下來旋律都有清晰的記憶,說什麼卻記不得了,有些句式和詞過於簡單,這點和老崔的雖是大白話但包含暗喻的歌詞有著天淵之別。作為一個創作型歌手,擁有一個極其優秀的「唱商」是祖師爺賞飯吃,但沒有精鍊的把思想和情緒轉化為文字的表達能
力,即使曲高亦會和寡。
另一點是梁博經歷沒到,這張專輯可以是他對前23年的自我總結,但是以他的經歷(一個文化課比較一般,中產階級家庭,從十歲起開始就是吉他痴,周圍見到的基本也是音樂狂人,21歲被老師喊去參加比賽,然後莫名其妙的拿了個冠軍,賽後覺得還是宅學校創作比較有意思的人)誠
意作品沒錯,態度也正,但以小哥窮盡之前經歷的作品要讓普羅大眾感動,有點難。
但話說回來,歌詞這東西,劉歡也說了,近二十年流行音樂停滯的很大原因在於港台音樂重歌詞輕音樂本身的壞習慣造成的,長遠來說,是漢族人骨子裡的人文癖造成的,梁博更多精力放在音樂本身上,無妨,畢竟還年青嘛。
總體上來說專輯有一半歌曲都屬於近年來新人的水準之上,拿其他土搖首張專輯來衡量的話, 如果萬青是8.5 鮑家街 8 那《梁博》應該是7.0-7.5 ,0.5分給Live one take. 其中不知去向,當我靠近你,新的,水準可以,迷路,永不止步情緒上挖掘到位了。
說幾句題外話,我相信以梁博在曲子上的天賦,加上一手好吉他,在節奏上多下工夫,足以讓他在30歲左右成為一二線沒有問題,但要再往上走,就得看他在樂器之外再下多少
功夫了,
看(汲取周遭世界的故事與情緒)讀(文字功底)挖(充分挖掘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的敏銳)表達(自己消化然後直抒其意)缺一不可。搖滾雖然國際上式微,但在這
個初步建立的工業社會,作為工人階級的伴生物,這個國家的搖滾,沒準會與國際趨勢相反,有過硬的作品,市場必定能被挖掘出來。
拜謝 @田浩 等好幾位知友的盛情邀請,想必是因為在下時常在知乎答一些音樂相關的問題,以致大家想聽聽在下的看法。
但是音樂的世界非常寬廣遼闊。如果有人選擇不接受媒體、身邊朋友等渠道推送,而選擇主動出擊,尋找世上業已存在多時的音樂去聽,那麼我想這樣的人們一生所聽的音樂交集會非常非常小。
不知上面的話說明白了沒有。
梁博創作的音樂,不是我愛聽的那款。十二首歌,每首我都要耐著性子才能聽上十幾秒,甚至連拖進度條聽聽後面的動力都不足。這並不是因為梁博做得不好,也不意味著在下有多高明,原因就在上面那段話中:音樂的世界太遼闊。而在下是一個主動選擇音樂去聽的人。
在這短暫的聆聽經驗和快速瀏覽歌詞過程中,只注意到一個小小的細節:誰的號令已經吹響
——《不知去向》
當號令吹響
我會鬆開握著的手——《想你》
不知該如何描述這種現象,大略就是每個創作者有自己愛用的一套語彙。例如許巍的「溫暖」、「春天」、「城市」、「自由」、「瞬間」;汪峰的「我要 XXX」、「我想要 XXX」。而梁博最先發布給世界的,竟然是「號令吹響」,這多少有些值得玩味。可惜在下實在懶於解讀,他愛號令別人還是愛被號令呢,隨他便...
為了不致過於愧對邀請,謹分享一個小故事。今天給梁永直首磚做編曲,某首歌理念衝突產生了爭執。
梁:「我看籃球的時候,一個隊員無球跑動,繞到對方隊員前面防守,他的兩個隊友一個跑到位之後,另一個一揚手把球傳過去,biu,進了。我看籃球,看這種,戰術啊跑位啊,我就看得特別爽。但在你或者別的普通人眼裡,你看到的就只是普普通通的投進了一個球,你覺得沒什麼意思。你們愛看的是扣籃啊這些。你知道嗎大果,你現在做的這版編曲就是這樣,普通人聽了肯定會覺得莫名其妙。」
我:「那為什麼不能把我做的這版看成是一個精彩的扣籃呢?」
梁:「... 那你還是按你的想法做吧 ... 」
這個編曲嘛後來在下還是換了路子,此處略過不表。說回梁博:首先,他的這張專輯,在一個聽了許多年音樂、聽了許多從大路到偏門、從淺白到艱澀音樂的人耳中,就是白開水一樣的感覺,剛入口的時候會想「喲,貴帝都朝陽區的白開水果然味道小有不同」,但喝不上三口那種感覺就沒了——畢竟只是白開水而已。
這張專輯最吸引我的,竟然只是第一首歌的前幾秒鐘——希望列位不要將此視為差評。首先在下跟梁博或他的音樂毫無交集,沒必要捧或黑;其次,跟我在知乎上回答所有音樂類問題時的準則一樣,只是把我聽到的和聽的時候想到的東西寫下來。
而這張專輯在其他知友眼中,是一個精彩的大風車扣籃?還是一個無人防守下的普通擦板兩分?貌似後者居多。不過,大神竇唯的早期作品也並無太多出彩之處,這時若給一個像梁博這樣年輕一代創作人中的佼佼者下定論,顯然太不科學。對他未來的作品,我還是抱有一定期待。如果把這種期待具體化一點,那就是我期待他拿出更加 commercial 一些的東西,拿出梁氏 hit song。這樣,他才是一個對廣大普通愛樂者群體(我當然就屬於這個群體)有貢獻的人。如果一味只做自己想做的東西,那等同於是在不斷要求聽眾來主動理解你的內心世界,等同於不斷的索取。在內心世界尚不夠豐富時,一味索取顯然是死路一條。
寫 hit song 是一件給顧客餵食的事情,現在的顧客嘴多刁啊。只有把顧客伺候好了才能行,才能有回頭客,有口碑,最重要的是,有健康的現金流。先不說唱功,當初多數人喜歡梁博都是因為梁博的那種【搖滾】氣息。這種【氣息】從何而來?選歌方面好聲音參賽時期梁博選歌是比較考究的。一方面體現在比較符合自己氣質,且能駕馭,一方面這些作品相對具有思想性。
但這些都不是關鍵。
梁博的現場演繹做到了將搖滾作品演繹的【關鍵的點】,那就是【情懷】。演唱方式可參考中國那個還不盛行靡靡之音的搖滾時代。加之作品的記憶,很容易把人帶到那個山呼海嘯的搖滾時代,是的,很多人看了梁博的現場想到的魔岩三傑。拋開電子,舞曲等經濟體變化產生的受眾類型不談。中國的流行音樂重視情感已經是個既定事實,好一點的作品靠情緒牽引著你,如王菲的【紅豆】(個人比較喜歡)、最近比較火的【時間都去哪了】。這一類作品往往能刺激哪些情感神經比較敏感的受眾,換之比較流行的說法,喜歡這些的人【逼格】比較低。這就是為什麼梁博之前能得到一些【逼格】較高的文青,甚至公知、媒體人的青睞(這個情況曾經在好聲音決賽期間發生過動搖)。梁博之前的演繹不管是有意為之(這TM城府也太深,應該不是),還是與生俱來的氣質(此人逼格也不低),都或多或少的帶給你那種情懷。那個時代,文化從管制變得開始相對自由,物質相對貧瘠,一切都如懵懂而正在覺醒,搖滾就如一把槍,能直擊你的心靈。搖滾也在那時候徹底火了,崔健,黑豹,唐朝,魔岩三傑燦若繁星,可以說現在的主要文化力量在那時候都是搖滾樂的受眾。梁博不知不覺得充滿他年紀完全不該有的那個時代的【情懷】。看到這裡估計聽過梁博新專輯的人應該都會有了自己的答案,別說【情懷】,【情緒】都跟你快接不上了。很多創作歌手第一張專輯的起點都很高,james blunt、黃義達(原諒我馬桶台讓我又想起了他)這些一鳴驚人後就萎靡不振。梁博站在一個很高的起點,為何第一份成績單會如此?究其原因是【逼格】的認同,首先梁博的【逼格】一直很高,從他行事作風音樂風格就能看出來。《好聲音》讓梁博火了,行業內外大佬都在公開場合表達過對梁博的喜愛(王菲、蕭敬騰、李宗盛、最近火了的謝曉),這讓小梁同學內心默認【我作品的思想性與你們是一個LEVEL的】。梁博也是這麼做的,新專輯沒談小情小愛,你往小了說是感受生活,往大了說梁同學在對你講【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啊!可惜梁博同學無論是平時平時行事低調、還是簽約獨立廠房(相對燦星),都掩蓋不了他作品思想性的欠缺音樂語言的蒼白。或許梁博只去描繪能看到的風景,新專輯會有趣一些。梁博同學或許想成為中國的Bob Dylan。但是卻不知不覺的讓人感到一種水土不服的不適。【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你若從小未曾感受過自由和民主,老師也不曾教過你獨立思考。那麼梁博同學還是多走走群眾路線吧,或許成不了崔健,但若成了個鄭鈞、汪峰,也是極好的。
聽完的感覺,不能叫失望,應該叫悵然。
如果有什麼比看到一個理想主義者沒有才華更令人悵然的話,那一定是看到一個理想主義者有才華但是才華不夠了。
梁博,特別好,每一點都好,除了才華不夠。
他是玩搖滾樂的,那麼搖滾樂是個什麼東西呢?就是一大群青年奮不顧身的投入一個以黑人音樂為基礎架構成的遊戲,然後旋律最好的那個人賺最多的錢,歌詞最好的那個人得到最大的尊重。
搖滾,就是這麼個東西。很遺憾得知梁博這個健康向上的搖滾青年,不是那兩個人。
還好,看到梁博多少有些稜角,「我不知去向,你也不知去向」,這種滿滿的惡意讓我覺得,聊勝於無吧。我也聽了這張專輯,但沒聽完,聽到《Bruce Lee》之後打算先放下,以後無聊再聽完。
我覺得這張專輯的編曲真的挺不錯,比我國很多搖滾樂隊都編得有味道、更講究技術。我是一個很菜的吉他手,在聽到一些歌時我會暗地裡幻想自己翻奏出來會是怎樣的,這張專輯讓我覺得,我靠,我真是太菜,這彈不了啊。
至於人聲部分,實在有些不敢恭維。我沒有接著聽下去,因為他的旋律線寫得實在過於平淡,不夠悅耳。而歌詞又顯得有些假大空——汪峰式的比喻和隱喻,讓我覺得他似乎在為了比喻而比喻、為了營造意象而營造意象了。而他不如汪峰的一點在於,他沒法把旋律寫得悅耳。
我個人覺得,如果把人聲全去掉,這張專輯還挺棒的。
一耳朵聽感:一股冷到骨子裡的熱情。
封面黨路過,要知道在所有好聲音選手出的新專輯封面裡面,梁博的封面是唯一沒有被唱片公司黑的,設計風格簡潔明了,乾淨,還有「陰陽」的設計想法在裡面。其他人的封面設計各種奇葩。【咦,我貌似應該評一下音樂的?算了,聽完再說……】
好吧,聽完了回來說一句,我還是期待梁博的下一張專輯好了。年輕人,對未來要有信心嘛~
一個23歲年輕人的誠意之作,處處透著一股「真」和「誠」的味道,不粉飾,不裝X,在錄音棚都寧願用類似於現場的one take。他不問俗成的慣例,只問自己內心,並且敢于堅持,敢於實現,更何況還有那一如既往暖心的聲音。如今這樣的孩紙,太難得。加油,梁少年!
我只能說,我買了,裡面有兩首歌直到現在還常常給我力量,在我浮躁到沉不住氣的時候——Bruce Lee你的我的
封面表達了"我要與快餐音樂文化決裂"的信念,但是太在意去設計化,反而會顯得有些刻意,而且不太好看。試聽了三首歌,每首歌的編曲都充滿誠意。旋律感中等。歌詞稍顯同質化。嗓音還是很迷人。辨識度較高。以上是個人淺見。總的來說,挺喜歡的。但是不希望看到梁博在詞作上走上汪峰和許巍的路,就是不管怎麼寫都好像和以前差不多似的。年輕人應該會有更多樣化的表達方式,希望再接再厲。
梁博說,音樂,本來就無法通過除了它本身的任何一種方式去表達。所以,樂評是音樂之外最無關緊要的東西。寫下來,無非是心中強烈的喜愛之情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不全寫下來無法「安然入睡」。
如同很多喜歡搖滾樂,比賽時很喜歡梁博,但比賽後就漸漸淡忘他的人們一樣,我也堅信一個關乎靈魂的歌手,一定要有自己的作品。在聽到他自己的作品之前,不管有多鍾情他的演唱,心中總是留了個問號。時至今日,在循環聽了這張專輯上百遍之後,終於可以無愧的說,他的音樂徹底征服了我。
這是一張神奇的慢熱的專輯,有令人著魔的魅力。上班時嘈雜的環境,粗粗聽了幾遍,覺得悅耳舒服,但沒有特別驚艷。直到夜深人靜戴了耳機仔細品味,才如獲至寶。一遍遍重複,渴望耳朵可以離這聲音越來越近,希望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這是一張用心做出的專輯,需要同樣用心去體會,才能感受它的美妙。它細節豐富,意境無窮,令人無法把它作為簡單的背景音樂,不由得要屏住呼吸全神貫注聆聽,若工作學習時聽到,總會時不時被某個細節俘獲,得傾全耳之力才能掌控。甚至覺得自己進入一種戀愛的狀態,完全無法抽離的痛和快樂。看到蝦米的子須評價說,這是「磨耳」的音樂,很恰當。
純粹,完整是專輯給我的整體印象。12首歌或快或慢,或奔放或舒緩,風格迥異,但整體放在一起,感覺氣場很和,就是那樣一個簡簡單單,乾淨利落,直接了當的梁博。專輯的歌很自我,《新的》是直抒胸臆的暢快,宣言式的《永不止步》,《不知去向》兩年心境最直接的表達,自說自話式的《Bruce Lee》,《找尋》的倔強態度,都是當下最真實的梁博,他的歌他的人高度統一,不需要別的,聽他的歌兒,就是與他的精神靠近。當下的梁博是獨立的,他唱得不是任何人,就是他自己。與其說他是和好聲音時代的梁博徹底告別,不如說他為那個外在的美好的聲音注入了鮮活的靈魂。真實的讓人不敢直視。全篇演唱,旋律,歌詞,配器完美契合。
- 聲音
專輯最抓耳朵的無疑是他的聲音。好聲音時期,喜歡他聲音的空靈,畫面感和恰到好處的爆發。專輯裡聲音更堅實有力,肆意隨性,甚至有蒼勁的感覺,味道更濃。即便是以現場方式一次錄成的作品,梁博的聲音聽起來依然非常享受,並欣喜若狂的發現,他的聲音竟有那麼多種不同的質地,12首歌展現出不同的質感,光是去觸摸那些細微的差別,就很享受。也許正是由於沒有過多後期製作,聲音更真實,多樣,隨著錄歌當時當地的狀態變化,更耐人尋味。感謝他這樣赤誠的把最真實的聲音呈現出來,讓聽覺可以不受任何技術的阻礙,直接擁抱聲音。敏感的耳朵一旦認識了「真」的,就會幡然醒悟,厭棄「假」的,更渴望「真」的。
梁博聲音中溫暖的特質在《迷路》中表達的最徹底。這首能撫慰心靈的作品就如同一個好朋友在和你談心。他不是亟不可待得給你各種各樣的建議以顯示他的優越感,他只是安靜的幫你梳理情緒,他的認同和理解讓你敞開心扉,讓傷感和迷茫的情緒如河水一樣靜靜流淌。在某些特定的心境下,這首歌能讓人淚流滿面,心中釋然。弦樂的運用恰當的烘託了柔和溫婉的聲音。
在《想你》中,梁博展現了很不同的音色,非常迷人。少有的蒼勁悠遠的感覺,讓我想起黃家駒 。 很多讓人心動的細節,第二句「只是沒有告訴你」,結尾「你」字略帶沙啞的微微一顫,真有觸電的感覺。「握著的手」,「淚水」的「手」「水」字的低沉餘味, 幾個「來」字高亢遼闊,「 我愛你」,「愛」字拖長的音很深摯。這首歌表達很大氣,有悲天憫人的情懷。節奏是行進式的,穩健流暢。
《找尋》是我最心水的歌,大師風範,有成為經典的潛質。這也是專輯中最長的歌,6分20秒。相信一定是傾注了心血的作品。這首有鮮明內視意味的歌頗有Pink Floyd的風範,前半部分迷幻慵懶,正是「迷失」的感覺,吉他伴奏悠遠散漫,迷濛風雨中一片灰色,畫面感異常強烈。這首歌展現的聲線很成熟,厚重 。幾次深吟和拖長的尾音很有節制,彷彿是凝神的思考又不放縱自己的情緒,是哲人自省時肅穆的感覺。中間一段長達半分鐘的吉他(?)solo繼續鋪墊迷失的氛圍,彈琴的人緊閉雙眼,完全沉入自己的世界,聽者也跟著一起下沉下沉,進入那個迷茫的世界。隨之氣氛一轉,加入鋼琴和進行曲式的鼓點,樂器越來越強烈,烘托出一片亮色,越來越明亮,直到看到「璀璨」的方向。前後的對比鮮明,情緒層層推進直到爆發,很自然。整個作品就像是印象派的畫作,細節模糊在色塊中,光與影在不斷交織變幻。又像德彪西的大海,特別是後半段一片璀璨的亮色,有很強烈的視覺衝擊。副歌的聲音漸漸高亢,蒼鷹翱翔於藍天的遼遠。
《新的》和《不知去向》兩首快歌,完全新鮮的感受。《新的》是我大愛的作品之一。演唱上,極簡的句子用很頓挫的方式唱出來,尾音乾脆利落,律動感很強,聽了就覺得過癮,帶勁兒。這種演繹方式讓人想到崔健,想到《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新的》是專輯中最有截拳道風格的作品,從形式上的簡捷,到表達上的毫無保留,「我只想要新的,不是現在」,最直白的訴求,爽!很喜歡這歌的歌詞,寫得很考究,「這是你習慣的,所以永遠不要奢望得到另一種結果」「這是你想要的,所以永遠不要期待看到另一片景色」,兩段句式上的工整自然給聽覺帶來很大享受,更重要的是,這兩句最初聽到時,彷彿被狠狠的打了一記耳光,醍醐灌頂之感。對比之前的燦爛夜晚,迷人花開,這兩句很殘酷又真實。「月亮太美了,可惜太高了,大海太美了,可惜太深了」,多麼精鍊卻耐人尋味的句子!在這首金屬感很強的歌里,還能時而聽到清新的音色,很迷人。另一首快歌《不知去向》速度感和節奏感更鮮明,這首歌里的聲音有不可一世(褒義)的張狂和視名利如糞土的清高(褒義)。聽著暢快。
- 配器
聽專輯的過程,我總是時不時去看每首歌樂器演奏的人員名單。整張專輯的編曲很有品質,讓整體音樂感很充沛。聽得越多,越能體會到配樂的精緻。樂器知識有限,只能膚淺的說說特別抓耳朵的幾個地方。
《新的》一開篇強勁的鼓點和吉他就宣告了它的不平凡,貝斯(?)化身第二個人聲,和主唱同時進入,一唱一和,絕妙配合。隨後吉他撥出的一串不和諧音帶出緊迫感,速度感,很有味道。銜接處的吉他和弦很帶勁兒。唱和演奏渾然一體,一氣呵成,無比流暢。
《Bruce Lee》,40秒左右出現一段很空靈(或說詭異)的鋼琴旋律,之後若隱若現,到4分左右,唱到Bruce Lee,又變得清晰,直到結束。這段神奇的鋼琴旋律總能在歌結束後,在我腦海里重複出現,撓的人心癢難耐。它的旋律象流水一樣,是東方特有的柔美靈性,在這首很西化的作品裡,顯得那麼靈光閃現。
《永不止步》前半部分的鋼琴,旋律美極了。更襯出歌聲的安靜。後半部分3分開始出現的吉他旋律,註定要成為主角,果然,越來越清晰的旋律,在人聲結束後,順理成章變成主角,近一分鐘的solo,肆意挑撥我的耳脈。不由大呼驚艷!
《找尋》的配器最是大愛,前面已經提過, 不重複了。
《不知去向》開篇的模仿腳步聲的吉他,副歌的吉他伴奏,同樣迷幻的意味。和「不知去向」的意境很合。
《當我靠近你》以為已經結束了,卻忽現另一個高潮,吉他和鋼琴交相輝映,然後一起慢慢淡出,言已盡,意未絕,回味悠長。
- 歌詞
總能看到評論里說歌詞不夠好。我以小人之心揣測一下,大概是演唱,旋律,配器實在挑不出毛病了,只好拿歌詞來說事兒了。歌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自己不太喜歡太晦澀的東西,作者故作高深也罷,聽者水平有限也罷,總之坦誠直率的表達更得我心。能用簡單的辭彙恰當表達,需要功力和天分。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越有力,越容易引起共鳴。在音樂中更是如此,音樂的歌詞和旋律演唱不能分開來看,光看歌詞來論斷,不如去讀詩,讀哲學著作更過癮。
音樂里好的詞必然有韻律,要天然帶著音樂的律動,和音樂一同完成表意的使命。前面已經說過最直白的《新的》,為什麼這歌聽著爽,歌詞功不可沒。你看他用的最多的詞是「美」,大部分形容詞都是一個字,「亮」,「響」,「高」,「深」,「綠」,「藍」,「真」,「新」等等。多乾脆。句子都很短,三五個字一句,唱著抑揚頓挫,虎虎生威。恰恰是這種簡單,重複,尤其有感染力。
說到詞的韻律,再忍不住說說最喜歡的《找尋》。這歌的歌詞也非常考究。句式工整自不必說。單說用詞。起初沒有看歌詞,只聽歌的時候,每次聽到「偶遇」兩字,都覺得異常享受,也說不出為什麼。細品起來,「遇」字跟「雨」,「遠去」,「找尋」都很押韻。跟「氣息」,「哭泣」,「喘息」,「心底」,「自己」也很合。當人聲和旋律高度契合的時候,相合的韻相互呼應,自然創造出很和諧的美感。「璀璨」兩字用得很妙,畫龍點睛,和樂隊的音色配合極好。如果換做「明亮」「光明」,都不夠奪目,味道大減。梁博對音樂的感覺很好,不光表現在演唱上的天分,還表現在對文字的律動把控很恰當,對美的東西天生有敏感,所以做出的音樂才這麼動聽,耐聽。
最短的《我們》應該算專輯中最像情歌的了。愛極了這四句「我說我不敢看你/因為我沒準備 /直到把一切給你/我才能安然入睡」。相信這種心情很多人都有共鳴吧。不過,把這首歌放在專輯的最後,我更願意把「你」理解成歌迷們。之前都在埋頭做音樂呢,不知道如何面對喜歡自己的人們,如今12首作品都在這裡,毫無保留交出來,總算了卻一樁心事,終於長長舒口氣,心安理得一把了。一點小溫馨,一點小俏皮。完美的收官!
比《新的》《我們》更簡單直白的是《永不止步》。真不知道該怎麼寫這首歌的樂評。因為這歌的歌詞實在太直白了,再去解讀就多餘了。「明白的人會解開/解開的人會讀懂」,對於懂的人,這歌就是大白話的表白,坦率得讓人心痛。非常喜歡「堅定的腳步/踏實泥土」和「穩健的腳步/踏實泥土」兩句。安靜的演唱傳達出的「穩」的狀態,聽著心裡特踏實。
另一首大愛的歌《當我靠近你》,我覺得是專輯中分量最重,境界最高遠的歌。實在是沒有能力解讀,留著「意會」吧。「潔白」和「骯髒」是點睛之筆,與張楚《愛情》里的「我躺在我們的床上/床單很白/我看見我們的城市/城市很臟」一樣的詩意。另外,他居然把「骯」字唱得那麼好聽,太分裂了!
聽訪談,別人問梁博這張專輯的風格是什麼,他說就是「流行」吧。可是大家已經給他扣了個「搖滾」的帽子,即便人家那麼謙虛不給自己定位成搖滾,還是招來那麼多刻薄甚至惡意的評論。我也不敢妄談搖滾,只說說自己淺顯的認識。搖滾樂在西方最早出現時,的確是帶著強烈的批判意味,反傳統,反工業化,不與主流文化妥協,那時的批判精神是勇敢表達別人不敢言不能言的,他們的聲音是那個時代需要的聲音,是引領時代的。但是它所批判的對象,並非在每個時代都一成不變,更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 不是非得把自己弄得很憤怒,牢騷滿腹,非得表達各種苦大仇深,把陰暗面無限放大,然後正氣凜然,擺出上帝的優越姿態,就是搖滾。那隻能是矯情。誇張的說,在如今這個公知母知橫行的年代,憤怒和牢騷最主流,當意見領袖最時髦,表達憤怒和牢騷,誰表達得狠,誰就顯得更「深刻」。須知,流於形式的憤怒和牢騷恰恰是最大的媚俗。梁博的可貴在於,在行動上,他是反傳統,絕不從眾的。在形式上,論歌詞,他擯棄華麗,回歸簡單,論製作,他放棄工業化的製造,選擇真實的live形式,即便冒著被人指責粗陋的危險。這些都更契合搖滾樂追究「真」,反工業化的初衷。在精神上,他沒有那些所謂的樂評人期待看到的憤怒和牢騷,他沒有一點點陰暗面,他的音樂中一片亮色,這絕不是因為他年輕,經歷未到,而是他天然一股中正之氣。他的「真」和「純」刺痛了某些人,他的「潔白」跟他們的「骯髒」那麼不同,在他們眼裡,他是異類,於是他們惶恐了,他們喧囂著「你這麼小清新的玩意兒也能叫搖滾?別來跟我們玩兒!」。事實上,是他們自己早就跟搖滾的初衷背道而馳了。與他們相反,梁博表達的「真」的聲音,傳遞的「正」的能量,和他的前輩們一樣,都是所在的時代需要的聲音。也許這張專輯能改變一些人對搖滾的偏見,把它從孤芳自賞的小眾圈子裡拉回來,重新以積極的姿態回到大眾中來。
- 其它
看很多樂評中提到在專輯中能聽到很多前輩的影子。首先,我不想把梁博跟其他人做比較。搖滾不是一場較量,自由的精神無法分出一個勝負。我在聽專輯的時候,也會想到之前喜歡的很多歌手,比如崔健,張楚,竇唯,許巍,黃家駒時代的Beyond,但是當我重新把他們的歌拿出來聽,希望能找到一些共同點的時候,卻是徒勞,他們每一個的特點都那麼鮮明,梁博和他們每一個又都很不一樣,我可以很輕鬆區別他們的聲音和風格。之所以有相似的感覺,是人的耳朵總是喜歡聽到熟悉的聲音,尋找熟悉的感覺,在熟悉中不斷肯定自己。就像閱讀,喜歡的字句無非是作者講出了自己想講卻詞不達意的思想。喜歡崔健的人,會從梁博身上聽到崔健,喜歡汪峰的人,會聽到汪峰,甚至喜歡朴樹,老狼的人,也會聽到朴樹,老狼。找到熟悉的東西,那感覺就對了。梁博的聲音和音樂就是我的耳朵在尋找的過程中有幸遇到的熟悉的自己。梁博就是那種「對」了的感覺。
如果說有不足的話,硬要吹毛求疵,我認為《家園》和《讓孩子活在夢裡》兩首歌相對於其它作品弱了一些。兩首的歌詞都有些「散」,不夠完整。主歌都感覺有些拖沓。《家園》的批判意味表達得太溫情脈脈,少了力量。《讓孩子活在夢裡》感覺想表達的東西太多,太強烈,以致無法從容駕馭。僅此而已。
公平的說,梁博的第一張專輯起點相當高,很多歌都有成為傳世作的潛力 (《永不止步》《當我靠近你》《找尋》《新的》等)。先放下話,十年之後,如果梁博還在人們的視線中的話,這張專輯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開山之作。他的前輩里,有太多曇花一現的短暫盛世,比如魔岩三傑,唐朝,很遺憾。希望梁博真能象他的歌里唱得那樣「持久」。總之,我的胃口已經被吊得很高,梁博小朋友,你就覺得有壓力吧!
剛剛得知梁博出了同名的新專輯,剛剛簡單聽了下。
專輯詞曲很有誠意,但是由於梁博本身的音色和實力的原因,辨識度並不算高。
從專輯的歌曲中能看出梁博效仿Michael Jackson想讓專輯中的每一首歌成為主打的野心。
也能看出少城時代真肯在他身上砸錢啊...
但是畢竟他不是MJ,這和淘寶店鋪營銷是一樣的,新店開張不先做一兩個特價爆款開路是不行的。
先佔個樓,等聽聽再更。
=========================2014.4.26更新==============================
怎麼說呢,感覺整個風格來看是搖滾版的明媚憂傷派,用詞高大上卻沒有中心,有竇唯的潛質卻終究成不了下一個竇唯(至少他不會有王菲)。就像Michael Bearden(製作人)特別喜歡專輯裡最白開水的《Bruce Lee》一樣,搞音樂的永遠沒有評論音樂的懂音樂。
好喜歡梁博,就是沒法喜歡他的歌,好難過啊。
梁博只是個學生,別把他捧成天才,他自己心裡明白自己的高度,所以才逃避不該有的光芒,新專輯聽了無印象,聽到最後我困了~~
專輯的封面設計簡單分明,但是梁博的聲音的辨識度並沒有專輯封面那樣分明,初聽還是有點汪峰和許巍的影子。整張專輯最出彩的要算編曲製作了,歌詞比較口語話,很質樸,作曲上更傾向訴說的旋律。總之,整張專輯的音樂性還是差點,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梁博對音樂的態度。聽著這張專輯你或許也會思考社會,現實,生活等話題。我要吐槽的是專輯的後期製作爛了點吧,貌似還是有美國製作團隊的,母帶處理成這樣?跟live差不多。[後來聽知友以及看了相關介紹得知就是live製作,之前聽的急,沒細看,抱歉!]
拿汪峰做對比,如果《怒放的生命》有8.5分,《梁博》應該有7.8-8.0的樣子。而且有梁博一如既往的風格--這一專輯裡的每一首歌都很耐聽,會越聽越有感覺。而這一點在中國流行音樂並不常見。
這張專輯成功的說服我,梁博的上限高汪峰至少一個檔次。10年後的大宗師風範。(坐等挖墳~)
PS: 我是汪峰腦殘粉。從這次看,他比較喜歡用簡單、直白的語言、淡化技巧;甚至為此有意拋棄華彩,就像 @無常霧說的一樣,外在人的感覺就是無技巧。但我不相信他沒有技巧、沒有思考,事實可能是相反: 從訪談看,他的思想歸納起來,第一,採用類似與產品經理中的極簡化設計思想,與其他歌手相反,去掉過於繁瑣的技巧(技巧是為所要表達的思想服務的)、後期製作與錄音、華麗的歌詞等;第二是反工業化,去市場定位,強調自我表達,專輯名稱就是《梁博》,沒有討好任何人的意思,這個也解釋了 @廖望等提出的定位和目標人群的問題。 從思想來看是有可能成立的,正如IPHONE非常完美體現了極簡化與超越客戶需求的哲學一樣,但問題是喬布斯的IPHONE完美執行了這個哲學,並改變了世界,世人以擁有IPHONE為榮;但梁博(從某種意義上,自己詞曲、製作、演唱的歌手也有點產品經理的意味)的設計與執行是否成立? 同是極簡化設計,可能出來的神作,也可能是垃圾。 新人首張專輯就想從這個角度來設計,甚至是大的野心。喬布斯也是在20年後歷經波折才有iphone的成功;竇唯也是後期才到極簡化、人聲做器樂的程度。梁博是在冒險;事實上他很奢侈的用他的機會來冒險,而且就像樓上說的機會是有限的(經紀公司也要吃飯的啊),從這個角度來說他事實上那波人裡面最有野心的和個性的。 但一切都要經歷時間(市場)的檢驗來說話,來證明你是什麼。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梁博在「歌手」第五季上的表現?
※如何評價梁博的新歌《靈魂歌手》?
※如何評價竇靖童的新歌《see you again》?
※誰聽過《賢良》這首歌?
※Brian May 的吉他技術處於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