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波斯的國教祆教(拜火教)為什麼在伊斯蘭教的衝擊下迅速衰弱了呢?
伊斯蘭教興起後對拜占庭和薩珊波斯都造成了巨大衝擊,東正教和祆教在中東影響力大為降低。
但是東正教的分支科普特正教直到今天還在埃及等伊斯蘭世界的腹心地帶擁有大量信徒,而祆教在伊斯蘭衝擊下,卻很快就幾乎消失在歷史當中了,今天只有伊朗、印度極少部分人還信仰祆教。為什麼在祆教根深蒂固發展千年的波斯,祆教會這麼輕易就被伊斯蘭教取代呢?
瑣羅亞斯德教並不是迅速衰敗的。而且也不是像幾位朋友說的那樣: 祆教本身水平與高級宗教有太大差距,祆教當時不是沒有宗教改革他們也有教會化普世化的運動。而且祆教也不是多神教或者二神教,祆教是一神教!一神教!一神教!阿胡拉和阿里曼就像耶和華和撒旦一樣是對立的,只是撒旦相對耶和華來講身份低了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阿里曼有人崇拜。
我之前特別和一位敘利亞蘇菲派學者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兩個的觀點都一致。那就是祆教本身可以成為普世宗教。波斯人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多元帝國,按照正常的認知一個國家民族征服土地之後即使宗教寬容至少也會派出傳教士招收新的教徒。但是祆教沒有,祆教本身不傳教的同時一般人想要入教也很難(比如仍堅持部分舊傳統的帕西人)甚至可以說不允許。
還有就是亞歷山大征服波斯之後,下令燒毀瑣羅亞斯德教的神廟、經典、殺戮祭司(穆護)、熄滅聖火。最重要的經典是阿維斯塔(祆教宗教、習俗、神話等資料的合集)。原有二十一卷,僅餘一卷,即傳至今日之阿維斯塔。現存的阿維斯塔為記錄宗教儀禮的典籍,包括傳說法規讚歌三部,分別為《Yasna;Gatha》、《Visperad》、《Vendidad》。這也對祆教打擊非常大,因為那時候教義教規等主要還是由祭司(穆護)們之間代代相傳,極少有拓本。因此亞歷山大在祆教里是「帶來災厄和詛咒的」,祆教徒視他為安格拉·曼紐(惡靈、惡神)的化身 。
阿拉伯伊斯蘭興起征服波斯後阿拉伯伊斯蘭教徒貶稱瑣羅亞斯德教為「拜火教」(但瑣羅亞斯德教並不崇拜火而是信仰光明,他們認為光明最終會戰勝黑暗。後來又多了光明最終會將人類從黑暗中拯救。),但允許祆教徒交人頭稅(jizya)保留信仰,此後拜火教仍殘存數百年。最終徹底摧毀的祆教,是東方來的信仰伊斯蘭的突厥人、蒙古人而非阿拉伯人。
而且祆教的影響是長久存在的,撒旦的由來什麼的不說了,大部分人應該都知道。
比如雅茲迪(Yazidi)教派就是融合了祆教和伊斯蘭誕生出來的一種宗教,用某種方法說就是: 阿胡拉·馬茲達宗教組的伊斯蘭異端。又比如《瑣羅亞斯德(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至於現代復興的祆教啊pagan啊什麼的看看就好全都是附著於民族主義而非真正的宗教了。
血親通婚在古波斯被稱作「xwēdōdah",但這不意味著血親聖婚在祆教中一直存在,相反聖婚只在較短的一段時間內在祆教盛行。現在的瑣羅亞斯德教徒們也不再追隨。某些玩了某款遊戲的死喪失們可以歇歇了。(要說聖婚,還得是古埃及宗教和因蒂(印加)神話。)
The book belongs to the genre of andarz (advices) literature, containing mostly practical wisdom on the benefits of drinking wine moderately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overindulging in it (20, 33, 39, 50, 51, 54, 55, 59, 60), although advice on religious questions is by no means lacking. For example, there are passages on keeping quiet while eating (2.33-34); on not walking without wearing the sacred girdle (kostī) and undershirt (sodra; 2.35-36); on not walking with only one shoe on (2.37-38); on not urinating in a standing position (2.39-40); on gāhānbār and hamāg-dēn ceremonies (4.5); on libation (zōhr) and the yasna ceremony (yazi?n; 5.13); on not burying the dead (6.9); on marriage with next of kin (xwēdōdah) and trusteeship (stūrīh; 36); on belief in dualism (42); on praying three times a day and repentance before the sun, the moon, and fire (53); on belief in Ohrmazd as the creator and in the destructiveness of Ahreman and belief in *stō? (the fourth morning after death), resurrection, and the Final Body (tan ī pasēn; 63). The first chapter, which is also the longest (110 pars.), deals in detail with the question of what happens to people after death and the separation of soul from body.
伊斯蘭對伊朗大征服時期,伍麥葉王朝曾發布許多針對伊朗人的歧視性政策。為了消滅波斯的語言文化,阿拉伯人不惜採取極端殘酷的措施來鎮壓說波斯語的民族。然而在阿拉伯帝國的嚴酷鎮壓下,古波斯的語言文化仍舊倖存了下來,並保存到了13世紀。伊朗皈依伊斯蘭教後,哈里發仍舊對它抱有成見。克勞森曾提到,除了依照薩珊王朝的模式來管理自己的帝國,阿拉伯人還實行了一套「針對波斯人的層級行政系統。」伍麥葉王朝哈里發穆阿維葉給齊亞德·伊本·阿比赫的一封書信中要求只應給予伊朗人較少的津貼和低賤的工作、祈禱時應與阿拉伯人區別對待,以及禁止與阿拉伯婦女通婚(而阿拉伯男人可以娶伊朗婦女)。穆阿維葉毫不諱言地宣稱「永遠不要把他們(伊朗人)與阿拉伯人相提並論。」而其他針對非阿拉伯人的歧視性政策還包括宣稱只有「擁有純凈阿拉伯血統」的人才有權利在帝國境內執掌政務。然而後繼的阿巴斯帝國沒能平息境內伊朗人的不滿,公元九世紀初,越來越多的伊朗人對帝國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恨與警惕。
公元816年,巴巴克·胡拉姆丁在亞塞拜然起義。他的目標是團結起伊朗人掀起一場針對哈里發的大叛亂,這是一次經過深謀遠慮的,按部就班的行動。到公元837年,巴巴克與他的追隨者控制了伊朗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區。據描述,他的軍隊規模大致在十萬人至二十萬人之間,或許有所誇張,但這的確證明了他的事業得到了為數不少的民眾支持。巴巴克的抵抗於838年結束,他被哈里發任命的一位伊朗將軍擊敗。亞塞拜然行省東部卡萊巴爾山中的巴巴克城堡中軍民全部撤離,然而巴巴克本人卻被哈里發穆阿台綏姆(AD 833-842)俘虜並被折磨致死。叛軍中許多倖存者逃向西方的拜占庭,其中一些為躲避哈里發軍隊的追殺加入了拜占庭軍。儘管哈里發在軍事上擊敗了這次實質上是伊朗獨立運動的叛亂,巴巴克卻仍舊被人銘記。伊朗獨立運動的倖存者們後來逐漸被吸收進各種各樣的伊斯蘭派系之中。
拜火教為世界最古老宗教之一。中國古藉中稱為祆教或火祆教,其創立者是「查拉圖斯特拉」(Zarathushtra)。古希臘人把他的名字拼成「Zoroaster」,漢譯為「瑣羅亞斯德」,拜火教因此又叫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拜火教三世紀中葉東傳中國,四世紀中葉傳入中原,其神被名之為「胡天」。至唐代,被名之為「祆」,其音屬於外來音,是唐人據其音而造的新字,以其俗事天神故。陳垣曾考證:「不稱外國天神而稱祆,明其為外國天神也。」其意指祆是中國文化對拜火教文化內涵高度概括。總之,無論叫祆教、拜火教、瑣羅亞斯德教,皆為外人以其教派特徵而稱呼之。至於教內自稱為何,資料闕如,今已難考。
來世死者的靈魂一旦脫離肉體就會朝著冥府走去。幾天之後,靈魂會碰到一座名為「琴瓦多」的橋。假如是善人的靈魂,橋就會么即變寬。若是惡人的靈魂,橋便會縮成一條細繩,使那些惡人掉進地獄。善人的靈魂渡過橋之後,更會來到一個村子,這裡住著一些善行與惡行恰好相等的靈魂。接著,善人的靈魂會碰到三個階梯,它們分別叫做「善思」、「善言」、「善行」。爬過階梯後,來到一處公館,信守拜火教教義的死者靈魂就住在裡面。通過此地之後,就來到「淚河」了。河岸上有很多靈魂排成一列,正準備渡河。在那裡有引導渡河的人,他會對所有的靈魂說道:「這是一條死了雙親或兄弟姊妹的人們的眼淚所匯聚而成的河流,只有那些信守拜火教教義的人得以通過此河。」另一方面,那些掉進地獄的靈魂會被剝奪全身的衣服,變成一個裸體且長著鱷魚腳的女人。還有,必忍受冰冷且帶有惡臭的陰風的吹襲。然後爬上「邪思」、「邪言」、「邪行」這三個階梯。通過之後,還必隨著生前惡行的方向接受各種苦刑..........
——《 萬神說 (第3章·波斯創世神話)》
簡而言之,祆教衰落的直接因素是阿拉伯入侵,作為薩珊波斯官方信仰的祆教受到強力打壓。間接因素是,祆教本身水平與高級宗教有差距,發展不算太好,導致 「分基地」 太少。一旦主基地覆滅,沒有後繼力量保持傳承。而基督教(以及其他高級宗教)在這兩方面的情況都要好很多。
分兩塊說。第一,伊斯蘭教對祆教的態度顯然不同於對基督教的態度。在穆斯林治下,基督徒算是有經人,要多交點稅,其他不至於有大影響。古蘭經里都說,如果沒有清真食品,那麼也可以吃基督徒和猶太教徒的食物,不算違規。而祆教徒就是卡非勒了,而且還和敵對的前政權聯繫緊密,自然是重點打擊對象。兩者不可同日而語。這是導致祆教急速衰落的主要原因。
第二,如果站在宗教角度分析,祆教本身與基督教存在差距,生命力相差甚遠。即使沒有外力入侵,它的發展前景也未必良好。
祆教創立的比較早,中間經歷過一次重大毀滅,之後又再度復興。宗教經典大部分逸散,許多方面的細節已不可考。但是,從目前了解到的部分信息看來,祆教算不上最高級的宗教(或者說,還沒有充分發展),與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有層次上的差別,因此在面臨軍事+政治+文化上的全面衝擊時幾乎是無力抵擋的。
湯因比認為,宗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崇拜萬物、崇拜人(和集體)、崇拜神(仁慈的超越性力量)。我個人思考,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再進一步,從宗教特點本身繼續細分:
- 教義:湯因比對宗教的分級基本上處於這個範疇。除了崇拜對象的不同,高級宗教在形而上的層面要有完整的神學體系,完善的教義,嚴密的邏輯(起碼是自洽的)。在形而下的層面,能為信徒提供一整套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信徒的日常生活行程指導。
- 儀式:對這方面我思考不多。
- 教團:教團的重要性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對教義的研究與發展,一是形成宗教的組織(伊斯蘭教的烏瑪,基督教的教區)。前者決定了宗教的高度與深度,後者決定了宗教的廣度,也就是對民眾的滲透和傳播能力。在這方面,宗教組織與黨組織其實頗為類似。
所以,亞伯拉罕三教是高級宗教,佛教是高級宗教,薩滿教不是,古羅馬的多神教也不是。高級宗教向低級宗教滲透非常容易,堪稱摧枯拉朽。但是高級宗教彼此間的滲透,除非利用政治和暴力手段強行推廣,否則要難得多。幾個有趣的例子:近代曾經有大量傳教士進入中國西南地區,不少苗族、瑤族和景頗族信了基督教。但是傣族的基督徒相對要少得多。同樣,中國西北部大量民眾在很短的時間內被伊斯蘭化,但是藏族長期與多個信伊斯蘭教的民族來往,穆斯林比例卻很低。類似的,蒙古部落在短時間內迅速皈依了伊斯蘭和黃教,但這兩部分之間卻少有互相轉化的。
祆教不算是高級宗教。具體對照上文看看,能發現一系列問題:
首先,祆教從根源上就不是一個普世的宗教,甚至算不上完全自發形成。祆教的復興要得益於薩珊波斯推翻帕提亞帝國,同時抑制波斯境內的希臘化。因此一開始就具有很強的民族主義風格,是受到官方扶持培養的意識形態。在外來者入侵時,必然是要對本地政權的上層進行重點打擊。那麼與上層緊密掛鉤的祆教自然也被殃及。
對了,一開始忘了說,祆教的非普世性集中體現在它很少傳教,不歡迎外人皈依,不鼓勵通婚。
其次,祆教的教義較為落後。這點詳細展開就太多了。簡而言之,亞伯拉罕三教的神學幾乎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祆教沒法比。一個全知全能全善又不存在形象的神遠比阿胡拉瑪茲達高明。
第三,祆教對內存在種姓與等級制度(儘管沒有印度那麼嚴格)。這麼一種宗教,又是官方強行扶植起來的,對於普通波斯民眾來說有多大吸引力?一旦無法在民間形成足夠有效的組織,就很難保證宗教傳承。特別是在脫離了上層的支持之後。
順便,猶太教顯然也存在非普世性,不過在教義上和等級制度上要比祆教強得多,同時其自發性、傳承性上幾乎是所有宗教里最好的。
這幾大問題(特別是非普世性)導致祆教在傳播上天然處於劣勢。我上面說即使沒有阿拉伯進攻和薩珊波斯毀滅,也不看好祆教的前景。仔細對比一下祆教和佛教在兩者勢力範圍的交界處——中亞地區的情況,後者比前者要好出不少。這就是更高級宗教的優勢。而同樣面臨穆斯林入侵,佛教在發源地(北印度)和最初的傳播地(巴基斯坦,阿富汗)也遭到了毀滅性打擊,但是由於它的成功傳播,種子灑遍東南亞、東亞多個區域,最終還是成功的生存了下來。
祆教為何存在以上的問題?我認為來源於兩大缺陷。一,被希臘(馬其頓)的入侵整體摧毀了一次,形成了斷層。無論是教義,還是儀式,還是組織,都需要在傳承中發展,反省,提升。雖然祆教在薩珊帝國崛起時復興,但是這種復興已經是500年以後的事情了。在沒有外部資源輸入,僅靠內部挖掘,根本不可能達到之前的高度。想像一下,若是朗達瑪滅佛後,沒有印度持續輸入典籍與僧人,僅靠挖掘伏藏,藏傳佛教還能像今天一樣發達么?
祆教另一個重大缺陷是,沒有經歷過像樣的宗教改革。現存的幾大宗教都經歷過內部不同思潮的洗禮,先是或主動或被動的發現自己的缺陷與危機,隨之提出相應的變革思路,進而在衝突中變革進步。而祆教沒有。或者說有過,但是沒有成功。摩尼就是個很好的機會。他意識到了祆教與周圍其他不斷發展的宗教間的差別,做出了重大改革。簡單觀察一下,摩尼教首先突破了民族宗教的限制,在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地方傳播甚廣。同時,對於教徒的生活也提出了明確的指導,例如禁慾,食素。假如摩尼的改革不被打斷,那麼他很可能會做出耶穌似的功績,將民族宗教發展成普世宗教。
這兩大缺陷其實又可以歸咎於同一個問題:由於周圍強鄰環伺,穩定的發展時間不夠長。祆教從瑣羅亞斯德算起,到被摧毀,差不多是300年。500年後復興,到第二次被摧毀,差不多也是300年。這兩段發展時期對於一個原本就缺少繼承與基礎的宗教來說,實在是不夠長。它沒有時間發展出足夠深刻的哲學思維,沒有時間打下牢固的民間基礎。如果祆教能換一個發祥與發展之地,得到500年以上的穩定發展時期,改革和完善自身,情況會怎麼樣?
看看現在的印度教吧。被人們誤認為是「民族宗教」的很多宗教,如猶太教、印度教都有在別的民族廣泛流傳的歷史,如葉門的阿拉伯人和突厥可薩部都曾經皈依過猶太教,而馬來人在信仰伊斯蘭教之前也主要信仰印度教,都是跨民族的。
反之,波斯帝國的邊疆地區的百姓,尤其是非波斯人基本上沒有祆教徒。
波斯的阿拉伯的殖民地的阿拉伯人信仰的是基督教的,而東部原來貴霜王國的疆域則流行佛教,塔巴里斯坦則有許多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摩尼教先知摩尼的父母(父名Patrik,母名Maryam,都是典型阿拉米語基督教徒的名字)也都是基督教徒。在某種程度上,是外族人即使想加入祆教也不被允許。否則,希拉王國的國王早就加入祆教了,何必和死敵加薩尼王國、拜占庭信仰同一個宗教呢。
民族性過強導致的抗壓能力變小、生命力變小,也是祆教衰弱的原因之一。
補充一個,祆教衰弱是慢慢進行的,直到阿拔斯王朝時期都還發生祆教大規模的巴巴克(Babak,Babek)起義呢。(挖坑待續)從教理來看,基督徒被伊斯蘭教認為是有經人(同屬於亞伯拉罕宗教),和襖教徒還是有區別的。
=。=看你們回答這個問題怎麼總覺得怪怪的-,-
【盯】歷史層面最高樓說的差不多,我懶得說,我說說大家不知道的宗教層面的問題。
1.瑣羅亞斯德,就是瑣聖,不是創立者。
他是一個發揚光大的人。
①一個沒落神官(占星派)的後代——瑣羅亞斯德
②一群自然崇拜(元素派有很多)的主流神官
反正最後,占星派很順利的上位了,而且和拜火流派的合體,在波斯文化核心下傳播開。
他也被刺殺在神廟了。
2.我教流派太多,但是薩珊王朝以後的,基本上屬於重新崛起的,和原始沒關係。
3.我所在的原生流派有以下基本條目:
①神造物
②神二元一體
③人會受到啟示
所以相比較瑣羅亞斯德教,我更喜歡用中文造字這個——祆教(天啟示的宗教)
4.沒落原因主要是媽個雞搞隔離
具體來說就是
血統論
好端端一個宗教被政客玩壞了
搞特殊。
5.為啥阿拉伯人(當年波斯人眼裡的下等賤民)的伊斯蘭教上位了?!
不管你的母語是啥,只要你信教,你就得用阿語。
只要在語言上統一你,啥問題不能解決?
他們人數之所以不斷這麼成長,90%歸功於阿拉伯語的地位。
樓主提的這個問題是偽命題,實際上拜火教的核心二宗三際在中土生長壯大,現在已經成為了統治學說。當然他是以改頭換面的形式存在,否認自己的波斯起源。
1本人對高級宗教的定義:低級講怪力弄神,高級假借神靈宣傳特色道德觀。祆教也是高級宗教
2.薩珊帝國相對基督教諸國來言是一個宗教寬容的國家,國內有佛教,摩尼教,祆教,基督教等各路宗教,祆教是包括大部分王公貴族在內的一部分國民的信仰,在伊斯蘭入侵後,這些貴族為了獲取權力,從而改宗了伊斯蘭教,就和中國的其他教徒為了科舉當官,意識形態從綠/拜火/基督等各類信仰轉為天子至上的政治規矩,這或許就是題主想要的迅速衰落的原因。
而沒有這種需求的貴族和平民,在數百年內依然維持著信仰。此外穆斯林統治下的其他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等在被長期的溫水煮青蛙後,也逐步的轉宗伊斯蘭教(並不全是被肉體消滅),其生存力未必比祆教強大。
如果當年安史叛軍成功了,maybe中國今天還會保留一支拜火教教團。
可是拜火教最終還是在中國和伊斯蘭教融合掉了,大概是拜火教和伊斯蘭教同時傳入中國,拜火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一開始也是混合傳教擴大影響力的原因吧。君不見中國回回的小白帽那都是學拜火教徒的么?(ˉ?ˉ?)
種姓制。不是有經人,伊斯蘭教系列的歧視和壓迫。突厥人的大屠殺。
伊斯蘭教實際上是很低級的宗教,但是容易理解容易操縱誰都能信,走的是群眾路線,高級宗教是沒法比的。
當時的人不懂緣之空。不用贊,回復一個就可以了。
私以為問題描述有誤 襖教(拜火教)是突厥化後傳入中國的瑣羅亞斯德教 不應該用其指代
對道的理解啊夠深刻,缺乏高品質的神職人員
推薦閱讀:
※薩珊王朝時期的人如何認知和看待阿契美尼德王朝?
※為什麼波斯滅不掉希臘呢?
※如何理順兩河流域的歷史?
※伊朗人是如何看待馬拉松的?
※伊朗(穆斯林)是禁酒的,那麼波斯美酒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