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班妮(百樂門小艷紅)和她的書《親歷投行》?

最近在微博和博客上都很火的一個專欄作者,希望了解她或讀過她的書的朋友提供一點評價:她的書是否值得一讀?在哪些方面對你有幫助?她的職業發展是否成功?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謝謝大家!


班妮的書寫得不錯。從一個職場新人的角度,看國內投行的做事方式,適合剛入職的投行新手和憧憬投行的職業新人。班妮也很懂得吸引眼球,通過」事件營銷「的方式,製造話題性,配以一定的研究和數據,寫的文章有一定的說服力。再加上」投行美女「的頭銜,人性都是有偷窺欲的。誰不想知道,傳說中年薪百萬、一年出差200天的金領工作在一位年輕女性的身上,會有什麼體會呢?大眾都是盲目的。喜歡她的書之人,看到年薪百萬的保代,隨著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而逐漸被顛覆,大多都有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情結。與其說喜歡她的書,還不如說,她的書滿足一種少年人的獵奇心理或者屌絲心理。

班妮的成功來自於她的自信以及成功的自我營銷,她確實是一位工作上的有心人。她把自己所看所得悉心的記錄下來,寫成長文放在網上。人是有虛榮心的,當有網上的人給她點贊的過程中,她就越寫越賣力,越寫越好。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懂得自我營銷,會比較有優勢。她也很有自信,善於表達自己,努力爭取表現的機會。如果要有所學習,這些都是在戰術上,很值得學習的地方。

但是說到戰略,即人品和能力,班妮在金融圈裡面是出了名的差。她的功利心太重,為人處世只是想到如何的自我利益最大化,又好大喜功。能力方面,想來她讀了兩個碩士,實際工作年限也就7、8年,投行相關的工作經歷也就3、4年。熟悉投行圈的人都知道,她沒有什麼項目經驗。再會忽悠,再會營銷,都掩蓋不了業務能力欠缺的事實。不僅如此,跟她在項目上有過接觸的都知道,她在企業運營、行業洞察、財務分析等方面都缺乏基本常識。如果是對於一名普通的投行人,這些要求達不到也無所謂,眼高手低、虛浮自誇是年輕人的通病。但是對於光環下的她,實則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借鑒嘛,兩點:1.隔著文字看人,是會有出入的。人性都善於偽裝和掩飾,不要特別崇拜一個人,特別是沒有實際接觸過的 2. 80後的那種自我奮鬥和追求自我價值實現,如果僅僅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礎,不替別人著想,是很難讓人信服口服的。


uncle編輯送了我一本,翻了兩頁就看不下去了,和徐靜蕾老師的親密愛人中對投行的膚淺描寫有得一拼。

專業的東西,看兩頁,說兩句就知道底細。的確來不得含糊。


根據我這幾年的個人理解,投行工作有個特點:

凡是能寫出來的,都沒啥價值

凡是有價值的,都不能寫出來


作為這位班妮的同學,其真實背景和投行工作經歷,我想可以用兩個問題讓各位看客自行思考和評價。

1. 作為寫投行日記的作者,班妮本人是否直接在投行的核心業務部門做過項目?在投行干法務算干投行業務嗎?

2. 「在上海和香港均從事投行業務?」,在上海的公司我們姑且說是投行,在香港的義大利小投行實習並且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被捲鋪蓋走人,這算很拿得出手的投行工作經驗嗎?

我並沒有看過這本書,這樣的背景和人品,她寫的投行…除了眾所周知的爆料、累、忙碌、光鮮又腐朽?還能有什麼?或許還有如何上位…

整體來說,班妮是為非常善於營銷自己的人。不過除此之外,她本人是否可以心平氣和、有涵養的地聊聊專業性,聊聊真實不虛?


居然知乎上看到這個

剛入行的小朋友們別傻了,真正的牛人哪有那閑工夫nonstop自我追捧

說兩個事實,她在香港是被炒的,她零項目經驗。去了德邦後不清楚。但她確實挺拼的,眼中只有自己成功的那種拼。紙面上溫婉可加,風趣實在。真實性格么 - 真是驚呆了。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她能把自己炒起來確實不得不讓人反思金融圈的浮躁。只是靠忽悠自我包裝蹭人脈得到的一朝喧嘩終會過去,這位姐姐倒是拿幾個tombstones出來看看?

人品都是攢出來的,deal也是踏踏實實做出來的。班總,來聊聊valuation methodology?


她在德邦負責的海外業務部門被取消了,人員也走了大半,她業務能力低不在話下,人品更呵呵,現在更離職了。 見過她的人便知道她永遠打扮成張愛玲,喜歡自誇美女,說老外見到她便很激動(她這樣子只有她的屌粉才會激動)。跟她談話,每談到她的業務能力或專業知識,她便借故轉話題或偷換概念。 她到那裡都跟同事吵架,得罪客戶,用別人來替自己擦屁股,最後肯註定是老闆出面請她走人。


世上本來就不會有十全十美的人,為什麼有那麼人用如此挑剔的目光來評價她?在當今社會,每一個人都生活的不容易,請善待別人!


似乎在每個公司都和相當多的人掐架,2013年在網上因為一篇文章和某微博大V爭吵,大V問她「你要多少錢」的時候,她敲出了銀行賬號,大V打給她1800元錢。

然後她在她的圈子裡不止一次傾訴大V辱罵她(當然沒提已經收錢的事情),圈子義憤填膺,保護欲爆棚,百般安慰;她自己則在微博微信上傷感,雞湯,勵志,大V不明所以:「受傷的是我,她怎麼傷心起來了」

這種無底線撒謊的事情她做了不止一次,可能她喜歡這種「自己被欺負了很多人圍著安慰」的感覺吧。這種模式比較成功,因為幾乎沒人能那麼無底線撒謊,所以圈子給她相當的信賴和極多的呵護,甚至集體踩踏她誣陷的人(不明所以的群眾納悶她怎麼搞定圈子的,她不是靠顏值和才華和利益交換,是靠撒謊)。

書可以看,圈子裡認為這書呵呵的人,很多都是忙於秀高明但絕對不肯寫一篇文章還說她的書不好的人。市場證明一切,銷量是王道,即便只有新人閱讀,這書對於行業也是有貢獻的,這點絕對不能否認。

書是暢銷的,並且銷量已經不能用「作者漂亮」、「文筆好」、「熱門話題」、「營銷給力」中的單個因素解釋了,單從銷量看,這書是個奇蹟,值得很多作者學習。

書不是靠簡單炒作的,為了推銷這本書,編輯和出版社做了非常多的工作,這不是作者一個人的本領能做到的。

關於人品,不理解她怎麼會是這樣的人,但是,這個世界足夠善良足夠包容,既然她為行業做了一些貢獻(比如寫書寫文章),把書籍和作者分開看待吧,畢竟古今很多有才之人並不具備什麼優秀的品德。當然,她隨便什麼敘述都可能是徹底撒謊,如果與其交往,千萬當心,不要輕易付出保護欲了。


說實話,挺給人大丟臉的


在德邦剛被降職,因為巨虧和做人不成功。

後續:她被德邦炒魷魚了。


是東海證券,不是常州證券


本人在微博和她掐過,上了幾節MBA的併購課程,就覺得自己已經了悟併購全局的人....


剛讀完這本書,專業這點有待商榷,但故事有的還挺有意思。

並不了解作者本人,貌似以前是國海還是東海證券的,後來轉到了PE,然後去香港讀了MBA。從她的個人經歷來看,算是有進取心的標準投行女,書中介紹她從承做到內控,最後轉到承銷,看描述推斷個人處世交際能力算是可以的。

這本書花了大量章節評價投行怎麼怎麼苦逼,強調和大多數人眼中的不一樣,說實話,筆者經歷了數個項目後讀此書,確實感同身受。但是說實話,從這個角度介紹國內投行,略顯膚淺。即使這是國內投行大部分的現狀,但投行的資深玩家是不會這麼想的。(可以讀讀徐子桐的《投行筆記》,比較務實)

總結,本書只能算娛樂性強,能滿足眾多人的八卦,可以讀一下。


簡單說一下吧,作為她的師弟,綜合評價書寫的還是不錯的,畢竟是一本投行的入門介紹讀物,寫的還是比較生動,對於門外人了解國內投行還是很有幫助。

另外說一下為人,人不錯,有點高調和孤冷,情商有點低,為人處世能力一般,但人確實不錯。

PS:長得的卻是是美女


整篇沒看出任何價值,更無參考意義。通篇除了敘述一些流水賬,還有令人討厭的無病呻吟。從工作內容上講他所做的事情只是券商裡面的承攬崗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投行,僅此而已。若不是故事講的還算順暢,給一分都浪費。不得不說這女的很會造勢。


去德邦證券面國際業務部的時候被她面過,然後被該司董事長嫌棄了,沒過...

真人挺漂亮的。


班妮性情直爽,不會圓滑。一個人情商其實很難提高,這是長期思考模式積累下來的一種習慣,和自身性格散發出來的一種氣場,有一句話,叫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年輕人很難做事面面俱到,到如今這本書已經再版7次,這應該很能說明問題!


寫得沒有專業深度,僅適合做了解投行圈的入門級讀物。


她仇家怎麼這麼多啊


當時這本書出來之前確實市面上很少見有說內資投行的生活的,導致特別多的人擠破頭進入投行,誤解太深。就書本身寫的還是委婉了一些,感覺對投行的工作的參與和思考都還比較淺。而且一個做了兩三年就轉行的人,也很難給讀者有什麼指導意義。


推薦閱讀:

投資銀行的真實現狀是怎樣的?
Piper Jaffray 是一家怎樣的投行,在其中的工作是一番怎樣的體驗?
債券承做崗實習,以後發展路徑?
華爾街金融界大佬一般都會選擇什麼手錶?
在高盛 (Goldman Sachs) 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投資銀行 | 讀書筆記 | 讀書方法 | 投資銀行職場 | 中國證券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