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豆瓣讀書的TOP250那麼垃圾?

今天看了豆瓣讀書的TOP250,本來是滿心期待,畢竟當初從豆瓣電影里找到了那麼多好電影啊,可是這次卻看了一半多就看不下去了。

首先從範圍上來說,這個TOP250里九成以上都是小說,雖然小說是重要的文學組成部分,但如此罷黜百家未免太過狹隘:其次便是作品本身了,這個TOP250里充斥著郭老闆、韓老闆、盜墓筆記等等速食麵作品,並不是要噴這些作品和作家,只是這些作品不過是這幾年的流行而已,未必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反觀之,四大名著只入選了兩本,唐詩宋詞根本就沒有入選,這才是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啊!

作為一個迷茫的憤青,深感良師難覓之苦,故爾對這些有點權威的書單都很是看重,但這次豆瓣真的很讓我失望.....

P.S.因為我是憤青,所以言語有些偏頗,看後如有身體不適,望輕噴...

(附 豆瓣圖書 Top250)


2017.02.16更新:

想安利下我的這個回答,覺得還是說出來一些真實的東西,可惜因為答題時挖坑太久被摺疊,希望大家幫我頂上去。

看完豆瓣電影top250,讀完豆瓣讀書top250,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 小四的回答 - 知乎

2016.01.23更新:
眾所周知喜聞樂見,豆瓣圖書250改版之後就有點不能看了,人數權重過大,分數變浮雲。
我在網上尋覓好久終於找到了舊版圖書250的完整正序版。 具體時間是2013年6月4日。
我乾脆自建了一個豆列,不要讓這份質量超高的榜單失傳了。
有趣的是還可以從這份舊版單的數據上看到豆瓣的口味潮流與變遷,比如東野的《嫌疑犯X》評分人數在這兩年內暴漲了4萬,毛姆的幾本代表作評分人數均增長超過一萬。
第一次弄這種大型豆列,累死哥了,豆瓣敢不敢增加一個批量添加豆列條目的功能!說實在的,作為深度用戶,豆瓣的很多設計都不人性,不知是團隊太懶還是別有目的。
豆瓣圖書TOP250(舊版保存!2013.06)
收藏的朋友不要忘記點贊哇。

原答案:

同樣對新豆瓣圖書250不滿,上一個舊的豆瓣圖書250吧,還兼有分類整理的。不過這個是比較舊的,大概2010年吧。上面我自行整理的比較好,可以綜合來看。

豆瓣圖書250分類排行榜


大眾消費的質量肯定不如奢侈品,麥當勞肯德基人多,因為很好吃嘛,是因為大家不知道吃什麼,所以從眾了,真正愛讀書的人一般比較小眾。


現在這個查到的版本和以前是不一樣的,以前這裡面我翻過好幾次,前十大概是《紅樓夢》《飄》《三國》《白夜行》《百年孤獨》《月亮和六便士》《三體》……整個榜單中是沒有四娘,盜墓和一票現代流行小說的。

原來那個榜單還是挺靠譜的,跟豆瓣電影top250一樣,是按看過的人數和評分進行計算然後排名,現在這個明顯是亂了,不說榜單裡面書的質量參差不齊,連評分順序都是混亂的。

還是挺懷念以前那個榜單的。


這個list是被算出來的,不是被選出來的,這只是個統計結果。很多書確實水平不行,但讀的人太多了,權重自然大。郭老闆、韓老闆的書,雖然擠進了top250,但得分不見得高。

另外,讀書的人比看電影的人少太多了,排第一的《小王子》,也只有24萬讀過,還是個繪本,超過10萬人讀過的書寥寥無幾。再去看看排第一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接近80萬人看過,超過10萬人看過的電影更是不勝枚舉。所以,sample size不一樣,導致結果也有很大差別。你讓這些看電影的人都去讀書,再做統計,選出的圖書list質量就會有很大不同。


所有人的人都知道《悲慘世界》是好書,讀過《悲慘世界》的人跟讀過口水小說的哪個更多呢?

高質量的書就那麼多,但是沒幾個人去讀。 包括電影裡面的top也是受眾更廣的電影,偏門與小眾的沒辦法擠進主流榜單。

要知道讀一本《盜墓筆記》可比《在路上》要輕鬆的多


豆瓣電影TOP250是怎麼算出來的?豆瓣演算法工程師為...貼一下豆瓣電影top250的演算法,換成「書」基本就是一個道理了(專業書目,工具書研究作品固然不錯,但不適應大眾啊。打比方我最愛的錢鍾書,雖知道管錐編是其集大成之著作"百度釋義:不能被歸入任何的學術體例當中",但是我看不下去啊還是圍城好玩)。電影還有特殊一點是內行人注重外在形式上的東西,如表達技巧之類的,鏡頭運用導演的個人風格,書相對就簡單些。說到底還是很個人化的東西,能打動你的就是好書,而且跟個人閱歷有關,生活體驗不夠有些書難以達到精神情感上的共鳴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很著名、影響較大的當代中文小說,總是有一些很粗鄙的甚至是令人噁心不適的細節描寫?
如何評價加西亞·馬爾克斯?
《1Q84》里的「小小人」,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一個人的朝聖第二部結局如何解讀?
總裁文里有哪些讓你覺得特別扯的細節?

TAG:小說 | 閱讀 | 文學 | 豆瓣讀書 | 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