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的謊言真的有存在的必要嗎?

我們是否應該保持真正的誠實,而不要用善意的謊言作為撒謊的借口?


那年在英國上學時候,回來給奶奶帶的UGG 。 2000rmb 左右。想著是送給這個世上我最親的人。奶奶問我:這鞋多少錢?

我告訴她:200塊rmb。

奶奶雖然笑得很開心,但是還是埋怨我怎麼買的這麼貴。縣城裡面這樣的只賣70元。

那年冬天,她的體驗很不錯,表示200的確實比70 的好穿。穿的也更加舒服更加暖和,只是還是覺得稍微有點貴。再然後穿多了,也願意穿著UGG 去菜園子打理打理自種的蔬菜了。老人家的價值觀念和我們的是不一樣的。何必去告訴他實價來增添她心理的負擔。

有些時候善意的謊言更加容易被在意自己以及自己在意的人所接受。


有必要。

說一個閨蜜小叔的吧。

那天閨蜜給我打電話,一邊哭一邊問我在幹嘛。我說我在聽你哭,你怎麼了。

然後她告訴我她小嬸得了癌症(什麼癌我忘記了),不久於人世了。

我只有沉默,安慰她。

接著她告訴我,其實你知道嗎,最令我難過的不是這個。我剛剛碰見我小叔和我爸在商量給我小叔找個老婆的事情。

有那麼一瞬間我感覺很冷,很冷。

我不是當事人,可我覺得很諷刺,很心寒,我不知道躺在病床上的當事人如果知道了這些事,該如何心痛。

所以我和閨蜜都選擇了沉默。


老吳是原來公司銷售總監,手底下三個部門上百個弟兄,我剛進公司的時候,就是托著老吳師弟的名義走了個後門。

老吳是公司的第一個業務員,當年北京回龍觀房價才3000一平的時候,趕上行業爆發,老吳有一個月提成拿到14W,對於二十來歲的小伙兒來講,那會兒的風光,真不是能夠用語言形容的。

去年,老吳的岳母被忽悠去搞了傳銷,全部家當被騙的一乾二淨,還借了很多高利貸。老人家惹出來這麼一攤子事兒,難免受了子女幾句抱怨,老人家又急又氣,乾脆倆腿一蹬,躺醫院裡去了。

老吳岳母那邊兄妹兩個,哥哥本來生活條件不錯,上次因為老人犯過一次這樣的錯誤,為了幫老人還錢,哥哥只好把房子賣了,這次實在管不了。老吳這邊只能擔起了全部的責任,又是賠錢又是看病,一下子把家底兒花光還不夠,最後沒辦法只好賣房。

家裡的擔子太重,工作上難免顧及不到,雖然公司還算念舊,沒說他什麼,但是老吳責任心很強,經常為工作上的疏忽愧疚不已,最後實在兩頭顧不上,只得離職。

一個還算是順風順水的上進青年,奮鬥了十幾年的家業,被老人在一瞬之間幾乎破敗殆盡,你打不得罵不得,難免有一種無力感。並且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從頭再來這種事情加倍的沉重。

他回家之前,我和他吃頓飯,給他送行。他整個人好像小了一圈,給人的感覺就是...不發光了。

看他一下子消頽成這樣,臉上一副「破罐兒破摔」的隨意,我心裡真是難受,想勸勸他,又無從開口。老吳是高校沒擴招之前,正兒八經的一本大學生,再加上這麼多年的歷練,什麼道理都懂,講道理那一套根本沒有用。

直到飯局快結束,我才來了靈感。

「吳哥,我最近學了一點相面,不敢說多准,但是看了幾個沒有說對不上號兒的。」我和吳哥在一起經常談天論地,他對我看人的功夫尤其讚許,說我一眼瞟過去能看到人骨子裡七八分。

其實那不過是因為,一定的性格對應著一定的行為習慣,一定的行為習慣會在人的表面留下一定的細微特徵。這頂多也就能夠拿來判斷一下某個人的性格特點,推測一下這種性格容易在社會上發生什麼樣的遭遇…

至於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人生,除了性格還要考慮很多外在因素,反正我社會經驗淺薄沒那能耐,並且我也不相信誰會有考慮一切因素的能力,我是不相信算命這一說法的。

「喲~你給我算算」吳哥很容易就上鉤了。

以前無聊看過一些相面說辭,順著自己的想法謅幾句還是很容易的。於是一邊仔細的看著吳哥的臉,一邊醞釀台詞:「你五嶽豐隆,說明天資不低,主事業必定有成;雙掌有肉,體態如負重,主權財在握。但是有一點瑕疵,就是你雙腮無肉,說明你上無雙方父母蔭庇,繼承不來什麼家產,甚至要倒貼,雙肩不平,一般三十來歲之前容易破財,賺的多破的多,立不下家業,這和你本身無關,你本身是能幹事業的,但是壞在無外力支撐…過了三十五,你就要轉運,後半生有貴人扶持,事業家庭都順風順水…」

說完這一段,老吳眼神中的光彩又回復了一些,攤在椅子上的身體也重新坐直,回我說:「哎~別說你小子還真有兩下子,我很小的時候家裡就給算過命,說自己年輕聚不了財,福氣都在後半輩子,和你這個說法一樣…」

開了頭就好辦了,老吳開始慢慢的從回憶中尋找素材,重新組織自己的思想,漸漸的堅固我上面的說法。

終於飯畢。老吳本就事業心特強、性格特堅韌,即便是沒有我,他也能很快恢復過來,我不過就是把進度給他提前了而已。老吳鞏固了自己的信心,又回到了舉止有度、堅定有力的神態,拎起自己的箱子,邁著他一貫沉穩快速的步伐,走了…

謊言是不好的。

這句話是怎樣在你心中成立的呢?那是小時候師長交給你的,那時候你還沒有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只好有簡潔粗暴的方式來約束你的行為。

但是,你自己從來就沒有證明過,你沒有收集過謊言的各種使用情況、沒有分析過各種情況下謊言的作用…雖然你年齡大了,言辭巧妙很多,但是你的某些觀念,從一開始被灌輸基本就沒變過。你仍舊說不明白自己的所謂原則是基於什麼、也不知道這些原則的適用範圍,沒有打碎繼承來的簡陋三觀然後再根據現實重新總結塑造的過程…你本質上和六歲的孩子沒什麼區別,不過是更會狡辯了而已。

大腦進化出來,大致的有兩種作用:一種是從現實中總結規矩、改進自己的思想工具,通過改變和利用現實資源,滿足本性的需求;另一種是勾勒虛擬的場景,利用精神資源滿足本性的需求。

也就是收集資源,或者模擬資源。

人們並不總是有面對現實的能力和勇氣。就像一個小孩子,你給他講複雜的社會規律是沒用的,你必須通過簡單場景的寓言、童話之類,給他們塑造基本的三觀。用故事代替現實,這何嘗不是一種謊言呢。

你覺得謊言不對,你別給孩子講故事啊、你別看A片兒啊、你別看電影啊、你別玩遊戲啊…你自己都在對自己撒謊,何必吝嗇於用謊言哄哄別人呢?

(公車上,人多沒有安全感,沒有梳理答案的邏輯,想起來什麼寫什麼,可能有點亂,請見諒)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讀過那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面講過一個例子,小女兒和聖誕老人的故事。媽媽,爸爸從兩歲起就給女兒每年聖誕節送禮物。小的時候女兒收到禮物很開心,真的認為是聖誕老人送的,還想看看聖誕老人長啥樣,是怎麼進來的。等女孩兒七八歲的時候,就有所懷疑了,但是爸爸媽媽從來不說破,都堅持說是聖誕老人送的。等女孩長大了懂事了,明白了聖誕老人並不存在,爸爸媽媽一直在騙她,但她依然很開心,還是每年希望收到聖誕禮物。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善意的謊言,小女孩擁有了快樂的童年,許多夢想變成現實,收穫了滿滿的愛和一次次驚喜,學會了在媽媽生日時送康乃馨,學會了如何去愛別人。小女孩的成長,離不開這個善意的謊言。


既然當事人選擇追求真相,

那麼作為回答者,他/她的義務是讓當事人在看清真相之後,更好地面對生活。

技術上講,真相可以有很多種講法。

私以為善意的謊言沒有必要,但是善意的真相很有必要。

自己的一點點看法記錄整理,諸君見笑。


社會心理學涉及的包括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社會心理學,我尚未釐清相關內容,因此無法從這兩個方面回答。同時從以上的答案來看,我更願意把它界定為一個文化人類學(原諒我用這個貌似很low的學科名)的問題。

目前的文化人類學研究從基本人際狀態出發,將人分為兩類:間人和個人,也就是對人的個體性(生命誕生到死亡都有一個與其他個體不同的獨立的生命體,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不斷走向獨立的過程,既不能切開又不能合併)和相互性(從生命開始那刻就與各種人相互聯繫,直到死亡)採用不同程度的強調,從而成為兩種大的類型。

其中,間人可以分為中國的「倫人」,日本的「緣人」,印度的「階序人」;個人可以分為現代歐美,古希臘,古以色列三種。與題有關的主要是「倫人」和現代歐美。

對於「善意的謊言」的意義,包括貢斯當、康德都有過論述,但題主關注的肯定不是這方面的深刻探討,就簡單歸結一下好了:「善意」是主觀的,無法確定結果,但是卻滿足了自身的義務脫離(當然對於道德感強烈的人就是一種責任的產生),因此既不利於謊言對象,也不利於說謊者。這就是典型的現代歐美人的人際狀態,即強調交易的極致自我。

而作為「倫人」的中國人際關係,強調的是「關係體」而非「個人」。換句話說,對家庭熟人親人朋友等有較強的責任、義務感。每一個從他人得到的好處都會考慮回報,不然在內心就會引起焦慮;有相互依賴的人際關係,在穩定的人際關係圈子中得到保護。很強的適應能力,心理社會均衡能力比較強,程度比較高,譬如海外華人企業、宗親會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關係而出現的「善意的謊言」,可以說成為了一種默認的共識——大家都知道存在謊言,但是沒有謊言,就很難維繫這一集團中的關係,因此當然有存在的意義。

進一步分析需要引入的概念太多,還是回到問題本身吧。網上隨便查了一下找到一篇博客《公正-該如何做是好?》第七講~正義的背後是無知帶來的平等~_絲絲公主,裡面有些觀點相信即可以回答題主,不做贅述。


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回答這類問題的人,贊同的都是自覺地站在騙人者的角度說的,反對的都是自覺地站在了被騙者的角度。

歸根結底,這是個利益問題

補上結論:

善意的謊言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為撒謊的人需要它來自我安慰。人們總喜歡報喜不報憂,如果這個憂太猛烈,人們往往會選擇不報。

說這是自我安慰,是因為善意的謊言出現的過程,被欺騙人完全不知情。謊言產生的理由,其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不撒謊,會發生X,為了防止X,必須撒謊』。而這裡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理由完全是撒謊者自己想像出來的,沒有經過任何驗證。

同時,善意的謊言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對於任何一個被欺騙的人來說,謊言都是不可接受的。

任何一個人的行為,都是基於他對自身情況的判斷和環境。例如:生病的人一定會去醫院,而錢的多少和醫院決定了他去哪一家醫院。

但是正如同病症需要醫生的診斷,被騙者的自身情況很多時候也需要他人的信息反饋。所以,有人撒了個謊,哪怕是善意的,也會導致被騙者誤判自身情況。進而導致對不利的情況做出錯誤的反應或者乾脆沒有反應。


沒有被拆穿前


存在即是合理的


曾經覺得只要做人坦蕩,就可以一生不撒謊。現在覺得生活中的瑣事太多了。有時候為了替自己節約時間和精力會搪塞和說謊。感覺以為對方好為理由的善意的謊言糾其根本是為了少給自己找麻煩


People don"t need the truth. They only need things to happen the way they like.


我覺得善意的謊言,有一個前提「我是為了你好」。我是為了你好我可以向你隱瞞事實,我可以不告訴你,因為我是為了你好啊。但是我卻我們卻又不能否認我們剝奪了,對方的知情權,我覺得我們是該用善意的謊言去為了「他(她,它)」好,是不是也剝奪了知情權呢?這是悖論也是可以思考的,提出來大家討論一下。(?′ω`? )


沒有。

所有被冠名為善意的謊言終是一個謊言,而謊言就是這個世界上能對人產生的最大惡意。


存在的,當然有必要。

每次去食堂買飯,都選一樣的菜,阿姨都已經認識我了,還問我,你咋不換菜呀,天天吃一樣的。今天沒課去自習,因為學不下去,早早的就走了,在食堂,跟阿姨聊了聊。

「剛下課嗎?」

「哦,沒有,今天沒課,去自習啦」

「大三啦」

「嗯嗯」

「大三要好好學習啊,你要考研嗎?」

「考」很堅定的回答了。

我的形象在阿姨眼中就是個講文明,懂禮貌,樹新風的三好青年。

「你家是哪裡的呀」

「德州的」

「德州近啊,坐車幾個小時,好好學習吧!」

「嗯嗯,我會的」

「孩子,放點醬啊」

「嗯嗯,我先走了啊,阿姨再見。」

我拿著飯走了,留下了瀟瀟洒灑光芒萬丈的偉大背影。

考研?不存在的,我心裡還有點 B Number 的!

阿姨是我騙了你,但我是真的不想讓你知道每天在你這裡買飯的是一個不學無術的菜雞。


既然善意的謊言,自古以來,就已經存在,那麼請問,去探究它是否有必要存在,還有意義嗎?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你可以喜歡善意的謊言,也可以不喜歡,只不過對於喜歡或不喜歡的人,我們都應給予尊重。

善意的謊言只是對你的另一種呵護。你不懂,但也沒有必要拒絕。

你可以控制自己說或不說,但你無法讓別人封上嘴巴。

你認為有必要存在,那就存在,你就能理解為什麼那些人要說善意的謊言;

你認為沒有必要存在,那它就沒有必要存在,但是因此而攻擊那些說善意謊言的人,就是不尊重對方,過於幼稚的行為了。

當然,有時候別人用謊言幫了你,你也不知道,但就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而厭惡善良的人。

你怎麼知道,在你的成長過程裡面,可有過一兩個善意的謊言,讓你避免了傷害?

很多事情,不要只停留在一個狹小的視線。

善意的謊言這五個字,為何一定要揪住謊言二字不放?

為什麼要忽略善意?

我寧可相信善意,因為,愛,無敵。


一個男人的告白:「為什麼要說謊?但我其實也想反問,為什麼非要知道實話?若你以為實話跟幸福有關聯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說謊,絕對是錯的,這點毋庸置疑。但要求一個人絕對不能說謊,卻也是不對的。

你想,歲月給你最大的啟示並不是教你明辨是非,而是讓你知曉了這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在大多數時候,我們所經歷的事情都是模糊的,在灰色地帶上游移著,有時候多靠好一點,有時候則是多接近壞一些,沒有那麼絕對。經歷過,慢慢我們會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準則,但卻常常還是感到兩難。因為,人就是會軟弱、會膽怯,會有很多的不得不,也因此我們總是掙扎。

就像是說實話一樣,兩個人在一起就要互相誠實,這是一個準則,大家都懂,但並不表示很容易做到。也就像是你總是希望自己可以完美,但卻很難一樣。你曾經認為只要彼此能夠坦承、不說謊,只要他肯說實話,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自己就可以接受、就能夠去原諒,但事後才發現這原來是一種天真。而你之所以會如此認定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將誠實與幸福兩者畫上了等號。這又是另一種天真。

在經歷過一些事之後你才懂,在有些時候,自己的幸福並不是來自於知道多少真話,而是不知道多少謊話。或許這樣有點悲傷,但卻也很真實。

因為,實話不一定都是好的。實話對一個人有沒有幫助,並不在於謊的嚴重性,而是自己的接受程度。而在大多數時候,我們都高估了自己的能耐。我們都急著戳破謊言,但卻從來都沒學會收拾,因此老是一敗塗地。也因為在發生了些什麼後,你才知道,原來你要的從來都不是他的實話,而是要他否定你的懷疑。跟著你也懂了,其實自己心中早有一個答案,等著他來依循。他如果給不了,你也解決不了。

原來、原來,實話的好壞,全端看自己有沒有能力解決而定。因此後來的你,學會不要去問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你不再去追究他究竟說了什麼謊?這並不是一種默許,而是你在意的是他說了謊之後的災後處置。因為「謊」已經發生,無論如何爭辯都再改變不了的事實,但他怎麼去看待這個謊,才是真正的重點。說謊,是一種欺騙;但處理謊,才是一個人對自己還有沒有心的表示。越是擔心你受傷、心疼你流淚,他就越是應該認真地說謊。因為,一個人要是連圓謊的意願都沒有了,你就連原諒的借口都沒有。

你討厭說謊的人,但更加無法忍受,不認真說謊的人。

然而,你心底還是很明白,誠實是好的,你的信念始終沒變。只是,你知道了人會犯錯,於是學會不再心急,你試著先把問題加上時間,再去找答案。你開始學著對生命柔軟,相信它也會同樣如此對待你,或許這樣才是好的。有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我們仰賴自己的智慧,但更多時候,有一些則需要交給時間。

而最終,你不去追究他是否說了謊,並不是寬待她,而是放過自己。


完全沒有必要,做人就是要坦坦蕩蕩,誠誠懇懇,真心日月可鑒。

如果怕真話有時候會傷害對方,我告訴你,那是你表達沒技巧,即便傷害,也總能圓回來。

我舉個真實的例子:

我是我們公司產品組裡,唯一的漢子,年輕帥氣又大方,面對的其餘幾十號都是殘花百年昔日菊花老嫂子,我對她們那是真心的好。

每次吃什麼,買什麼,家裡有什麼,都為他們惦記著,不忘給他們。

其實很多時候,看到美好的東西都想買,但我健身很多東西都是怕熱量高不能吃,就買個她們吃。也是心滿意足。

當然作為禮物或者人情送給她們,做作的嫂子肯定會惦記著你的好,但我真心不喜歡說假話,每次都是懷著一顆誠懇的心告訴她們,其實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不能吃,才給你們的。

到這裡,你們肯定覺得我特別傻逼,這種話不能說,應該有善意的謊言,嫂子們對這種話也是特別敏感,也會不開心。

這個時候說話的技巧就來了,

我只用補一句,

其實我是可以拿去喂狗的。

從今往後,和和睦睦,花好月圓,送什麼她們吃什麼。


我就想問一下那些認為善意的謊言沒有必要存在的人,當你們漸漸長大,一個人開始面對這冷酷的社會。一個人在外打拚。遇到什麼難處。都會一股腦子講父母傾訴嗎?還是跟父母說沒事的,我很好,這邊的人對我都很好。其實眼淚已經在眼眶中打轉。為什麼現在的子女在外打拚很多都選擇報喜不報憂?不就是為了父母好嗎?父母年紀大了,很多事情跟他說他也不懂,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只能徒添擔心。很多事情終究還是靠自己去解決。所以報喜不報憂算不算一種善意的謊言呢?你們覺得有必要嗎?


善意的謊言沒有存在的必要。善意的謊言的提法,本身就是一個謊言。

謊言就是謊言,前面加多少定語都是謊言。

比如本題點贊最多的那個答案。為了為博得奶奶一笑,將給奶奶買的2000塊錢的名牌鞋子說成200塊。面臨著幾種風險:

第一,奶奶可能會知道真相,那時候更受傷。

第二,謊言具有傳染性,既然此次可以說謊,開了雞蛋的第一道縫隙,答主以後以後說謊就習以為常了。因為根據21天習慣形成法則,重複21天就形成一個習慣。

第三,說謊人本身的信譽會在周圍人面前受到嚴重的破壞和質疑。奶奶雖然不知道,其他懂行的人非常可能會問起。

常常見到一種情況,很多人接到推銷電話,本來閑著,還說自己在開會沒空接電話。其實,完全可以實話實話,不必要如此說謊

一旦對善意的謊言這個提法習慣了。人基本上就接受了一切的謊言

…………………………………………

「兒子啊,我這次到底是得了啥病啊?」

「老爹您老得了癌症呢。您瞧這是您的病歷,肝癌晚期,醫生說活不了多久了……」

本題答案里有人這樣舉例子。請問,老爹最後死之前突然得知大家瞞著他,難道不也是一種更大風險嗎? 其實,如果父親得了絕症,家人的表情和態度是隱瞞不了他的。不如告知真相,以信仰和愛的力量去面對病魔,而非採取鴕鳥戰術。

…………………………

最極端的情況。就是敵我作戰時發生的謊言。

敵人問:你是不是特務?

戰士回答:不是的,我是普通老百姓。

這種極端情況爭議很大,是倫理學上的重大難題。這個例子,已經超出了本題的範圍了。


在我看來,

會給他人的身體或心靈帶去傷害的,才叫「謊言」。

如果你的話最終給別人帶來的是快樂,幸福,那這話就叫做「愛」,叫做「道德」。

如果你的話最終給別人帶來的是痛苦,遺憾,那這話就叫做「謊言」。

所以從來就不存在「善意的謊言」,

又何談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推薦閱讀:

有沒有哪個瞬間讓你迫切希望自己變得更強?
上課時老是想睡覺,即使老師說話很響還是想睡,如何在床上產生這種睡意?
西北的姑娘能有多好看?
膽子小是怎樣一種感受?
一輩子只寫過一本書的作家有哪些?

TAG:生活 | 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 謊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