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軍隊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
從開國到覆國,明朝的正規軍一直牛逼閃閃,關寧鐵騎、戚家軍,威名赫赫。
多少王朝,江山穩固之後戰鬥力下降都非常快,唐宋不論,清朝百年之後也都是渣。 為什麼獨獨明朝那麼能打?
明的戰鬥力其實真沒那麼強,估計是被《明朝那些事》給誇大了,像關寧鐵騎,自從袁崇煥身死、孫承宗離職了之後一直不服中央管教,基本就被祖大壽帶成了個人武裝。大凌河之戰吳襄帶頭跑路;大同防禦戰吳襄趕來整天就是吃吃喝喝,戰事基本不聞不問;皇太極數次繞遠路打進關內,關寧軍不發一人一騎,連在後方騷擾後金軍的動力也沒有,坐視滿清燒殺搶掠,和當年的毛文龍根本沒法比。松山之戰吳三桂帶頭跑路;京城快被李自成攻破了,吳三桂還在那患得患失,最後救不了京城,還丟了寧遠。
其實我認為兩漢軍隊的戰鬥力才是最強的,因為像衛青、霍去病都是率領本國徵發的士兵長途奔襲去攻打匈奴,還取得大規模的勝利,北匈奴也是在東漢時期西遷,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即使到了東漢末年獻帝時期,曹魏軍的戰鬥力也基本未減,征烏桓,滅蹋頓,在北方打出了一片平靜。唐軍在太宗時期戰鬥時還是蠻強的,但高宗時期府兵制就已經敗壞,玄宗時已經變為募兵制,而且基本是以夷制夷,軍隊逐漸胡化。宋軍防禦力蠻強,但是攻擊不足。明軍有火炮加成,但是永樂時期已無洪武時期的進取心,轉變為消極防守。藍玉在捕魚兒海全殲北元軍,到了永樂末年,宣府——大同竟然成為了關內外的分界處,真是要氣死棺材裡的朱重八了。國恆以弱滅,唯漢獨以強亡!
明朝軍隊開的確實強的厲害 ,但是後期真的不行。軍屯制到後期,衛所的兵都是不能看的。而這個都不需要到後期,明中葉就已經開始了題主的戚家軍就是這種產物,大部隊不堪用,些許日本浪人可以把南京城嚇的關門不戰,這種戰鬥力可想而知多低下了。正是這種情況下,戚繼光、俞大猷開始練兵打擊倭寇,而戚繼光在浙江義烏髮現當地礦工械鬥勇猛,就地招兵,創鴛鴦陣成功打擊了倭寇,人稱「義烏兵」或者戚家軍
在平倭之後,隆慶元年,戚繼光及其老部下三千人調往京師,督陣薊遼,戚家軍火槍隊易步為騎,成為中國第一支火槍騎兵隊。戚繼光督陣薊遼期間編練車步騎營三萬。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率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以車營抵擋,自己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大破朵顏三萬鐵騎,俘董狐狸
侄子長昂,董狐狸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關請罪;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又率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一口氣打垮五萬蒙古騎兵,活捉長禿。
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這在日久承平的萬曆中興時期是很恐怖的戰績。
戚家軍的威名並沒有因為戚繼光的去職而低落,以戚家軍為種子的浙兵一直是明後期國防力量的主力,萬曆朝鮮之役,浙兵首登平壤,立下頭功,其中許多人還是戚繼光的老部下,如攻克牡丹峰的老將吳惟忠。
但這幾乎已經是唯一拿得出手的正規軍隊了
而所謂的關寧鐵騎,9000人,多數是戚家軍後代,不過隨著戚家軍在戰場上傷亡的增加,以義烏兵的後代所佔比例逐漸下降,後期關寧鐵騎有3000蒙古兵,1000高郵兵。
而自袁崇煥開始,關寧鐵騎已經開始和大部分的正規軍隊一樣,開始了所謂的家丁化,慢慢被祖大壽、吳襄等人接管,已經不能說是國家的正規軍了,因為他們的主要戰力全是祖家的、吳家的家丁了
.而即便是這樣,對上後金也是敗多勝少這樣的戰力遠遠稱不上強悍。
歷代戰力最強的就是漢代,秦末白登之圍一直弱勢到武帝時期,晉末五胡亂華百年,唐末五代十國,終宋一代未收復燕雲之地,宋末上帝之鞭,明末後金入主中原。只有漢末,公孫瓚、曹操依舊可以吊打草原部落,國恆以弱滅,唯漢獨以強亡!可惜也正是因為太強導致內鬥不休人口銳減,晉朝一統沒有了人口優勢被五胡亂華,漢族當兩腳羊百餘年@駿揚 答得很好。我從兵器方面補充一下吧,不過這個我不算很熟,還有望指教。
明朝的兵器說真的比匈奴厲害,但就是因為比匈奴突厥厲害了,但死也就死在兵器比別人強(當然更重要原因是觀念)。匈奴突厥最強大的是騎射,馬上射箭一個準啊,你射過去他還可以趴到馬側面。而明朝是步兵為主,機動性巨差。但步兵有大殺器,明朝的火炮,鳥銃什麼的,敵人沒有呀。但就是這些火器反而制約軍事發展。首先,火炮射速巨慢,你才開了一炮別人就跑到你身邊了;精準度巨差,一炮過去會不會死人還難說呢;還有就是機動性巨差,太笨重了,別人跑過來你只能丟了逃。其實明朝的鳥銃還可以,而且鳥銃隊很像近代歐洲的部隊:
這是明朝畢懋康《兵器圖說》的插圖
但你對付的是騎兵啊,不是傻乎乎衝過來的步兵啊……於是鳥銃齊發的命中率並不高,況且鳥銃的裝備不高,性能不可靠。
戚家軍還是比較有辦法的,戚家軍用偏箱車組成車陣,來運輸火力,及抵抗騎兵進攻。不過有些人就傻乎乎了,都什麼年代了還想用春秋戰國那一套車戰。用機動性算不上巨差但也很差的戰車去打別人騎兵,非常荒謬啊。而且明代的戰馬一種不足,上面說用戰車去打那個傻乎乎傢伙,沒有戰馬,只能用牛來拉車……這是送吃的么……明朝的軍隊主要是衛所制,還有傻逼的家丁制,你去百度一下就知道這制度有多腦殘了…後期換上了募兵制並用,續命百年。話說真正牛的是戚繼光,他的戚家軍已經有近代軍隊的雛形了。他被調到北邊的時候還提出了全國衛所輪訓計劃,可惜啊…
因為明朝的軍隊一律不得經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地理位置:元朝以後,來自北方的壓力其實一直都沒有減,而且在慢慢恢復元氣。所以當初朱棣將都城搬到北京,包括明朝最精銳的三大營都駐紮在京城旁邊,以戰練兵。對於大部分文武官員來說,北方入侵,等於自殺,所以在邊境守衛上,敢動手腳的很少,政令下達的也很快,待遇也很優厚。如果不是土木堡死傷20萬精銳,嚴重傷了元氣,後期被各路起義軍和女真軍隊多面夾擊,明朝沒那麼容易被打敗的。
軍力:明朝有最強悍的水軍、火器營。也是第一個建立以火器作為純編製的部隊,天氣好的情況下,狂克游牧騎兵。對外與倭寇、高麗戰爭不斷,培養了一大批精兵良將,軍力基本沒懈怠。
政治:明朝中後期,內閣和外閣基本已經成型,並非皇帝或者一人專斷,即時皇帝稍微昏庸點,基本也不會太出格。但也有例外,皇帝不滿內閣或者外閣推翻自己政令,寵信太監,和百官抗衡,是成為明朝中後期主要的內鬥原因,導致中後期百官抱團與皇帝抗衡,導致各大財閥大量壟斷土地,加上連綿的戰爭致使嚴重財政危機,再加上之前朱元璋設立的百姓職業的終身制崩盤,才有各種農民起義。遺留:宋以後其實中原的戰力一直不弱。南宋以半壁江山扛蒙古鐵騎50年,可汗甚至殞命戰場。宋朝滅亡後漢人曾被大量屠殺,但是就算這樣,元朝也不過幾十年的光景就被趕跑,連北都都沒守住。最後:外部壓力基本都並非主因,主要還是內鬥。。。。永樂之後,萬曆之前,除了戚繼光,明軍的戰鬥力還有的看?
要我說每個朝代的軍隊戰鬥力都和信仰有關係,在朝代更替的時候都是老百姓受罪,實在受不了了就扛鋤頭上了,只要一個出頭就會以星火燎原之勢遍布全國,都有各自的理由戰鬥,官兵來絞殺時不堅定的會潰散不強大的會被殲滅,剩下的官兵搞不定的就是擁有明確目標和強大戰鬥力的強者,當他們繼續擴張直到完全有能力滅亡前朝的時候便會帶著一種「救世主」的使命感建立新朝代,國家建立後信仰變成「我要保護這來之不易的新生活」這時候軍隊戰鬥力是最強悍的時候,就是以少打多的絕境都會顯示出強大的勇氣和戰鬥力,但過了幾十年安穩日子換了一代兵信仰便會淡薄一些,又過了幾十年當兵的理由就會慢慢改變,直到成為每個朝代後期那缺乏訓練士氣底下只會欺負百姓的雜牌軍。我保留意見,創立關寧鐵騎只不過是將一群無家可歸的可憐人死煉成精銳,也許有強大的戰鬥力但缺乏真正的中心思想是一支外強中乾的軍隊,不是一支一心為了國家的軍隊,被軍閥利用是絕對的。戚家軍也是在人民對倭寇的仇恨上建立的等倭寇解決了、戚繼光死了、援朝戰爭也結束了,自然退出歷史舞台。
你要說朱老大 朱老四 徐達常遇春李文忠藍玉的部隊能打 那是真能打
最後那關寧鐵騎啥玩意。。。出城打贏過滿清嗎。。。 再看看祖大壽 吳襄吳三桂的逃跑記錄和投降記錄。。。以及每年消耗的錢糧也沒啥強的,
戚家軍主要是後來招的民兵訓練而成的。
明末其實也很渣,和晚唐的藩鎮私家軍差不多,你覺得他強是因為農民軍太菜了,他一碰到正規軍清八旗就原形畢露了
主要是有大炮
關寧鐵騎戰鬥力比起初的清軍差多了。關寧鐵騎,從不敢野戰或者說野戰必輸,倚城堅守,因此全靠後方的運輸。最終還是被清軍分割包圍,耗盡糧食,逐個拔除。戚家軍,對付無組織無紀律的海盜集團,也說不上有多猛,相對強盛。
推薦閱讀:
※古代真的沒有一種在保證中央控制的前提下軍隊戰鬥力不下降的軍事制度嗎?
※多少人認為洪承疇,袁崇煥等人是大漢奸?
※官紳不納糧只是明朝的制度還是說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明朝有海禁,為什麼《大明王朝1566》中還有向西洋賣絲綢的情節呢?
※為什麼明朝就有的火器到了滿清卻沒有什麼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