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與和聲學之間的關係?

我一邊在學習和聲學(勛伯格),四個聲部的寫作,一邊試著寫曲子(旋律),但沒有發現和聲學的學習對作曲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 當然也可能是我還沒有把這本和聲學踏實讀完,希望能知道和聲學如何能對作曲有幫助,這樣我學習和聲學更有方向感。

謝謝!


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強烈建議題主做一個實驗:

找一架鋼琴,或者吉他,隨便砸大約五到七個和聲,然後彈奏C大調的屬和弦(G7),C大調的主和弦(Cmaj),感受一下。

什麼?你感覺到這個曲子是有調性有組織的了?對,這個過程就叫做tonalization,調性化。為什麼會這樣?因為V和I和聲有著直接對比,V和聲的根音與I和聲的根音形成五度關係,三音為半音,人類的耳朵擁有這樣的天然認知,認為調性在C上被鞏固了。

這就是作曲和和聲學的直接關係。你可以隨意寫你想寫的和聲,想要的聲部然後通過這個方式將其歸化到一個調性中,在其中尋求發展,或者乾脆不歸化,那就叫做」free atonal music"了。況且和聲學若是不配合譜例進行分析,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四部和聲的意義。要是拿四部和聲直接應用於創作,寫出來的叫做"chorale「(而且多數四部和聲的規則都是由聲樂指定的,比如禁止voice cross啦,禁止大跳啦,小提琴隨便就可以跳個十度十五度,鋼琴更是不在話下,至於這一點,就叫做配器法了)。和聲學無法指導作曲,作曲需要你自己把自己的inner voice付諸於紙筆、軟體。和聲學是用來分析曲目的,你通過分析,理解並掌握別人,大牛們,是怎麼讓控制音樂並讓其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的。因為和聲學從基礎上來講,是一個基於統計學的學科。多數人,在歷史上如何做,在和聲學書籍上有著明顯的體現。但對於作曲家而言你怎麼寫,那便是你自己的自由。不少未經過傳統樂器教育的人一上來就接觸和聲學,希冀自己能掌握音樂密碼,但往往事與願違。和聲學和配器法大概是音樂這個獨立學課唯一能寫成書的東西,但是音樂本身就是一個極端基於實踐的學科,若是只注重理論而忽視實踐,則必將是自討苦吃。


和聲學是總結了前人作品中的和聲規律,作曲是要自己去尋找自己的聲音。和聲學裡的和聲規則,只是給自己的創作提供一個借鑒,或者說,學習和聲學,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對多聲部寫作有一個熟悉感,或者說,學習和聲學,是為了幫你更好地學習分析前人的作品,不是教你如何寫作自己的音樂。


既然都把勛伯格搬出來了那麼所討論的與「作曲」的關係中這個作曲對應的應該不僅僅是寫旋律什麼的了。

和聲學是一門研究和弦的結構以及和聲進行的學科,是根據人們長期的探索而形成一套體系很多項規則的學科。和聲學的學習不僅是專業作曲學習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習配器與曲式的必經之路。

強調了和聲學的重要性之後來說說與作曲是什麼關係,和聲既是作曲的基礎,又制約著作曲

創作多聲部的音樂,和聲學的學習是關鍵,因為你依據的不再是寫旋律那樣的單一思維,而是要去考慮多個聲部相互配合均衡又限制。所以和聲是多聲部音樂的骨架,因此我才會說為什麼對它的學習是專業作曲學習的必經之路。

作曲呢其實是一項均衡音樂中各要素組織發展音樂材料的創作形式,這裡面的各要素就包括主題發展邏輯、曲式結構、配器方面的音色搭配均衡以及和聲調性布局等等。

因此和聲雖然是多聲部音樂的骨架,但同時它也限制著音樂的發展。和聲單方面追求音響效果的最佳化,飽和均衡,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學習的是四聲部和聲,如書上的示例。然而音樂追求的不僅僅是音響效果的最佳化,上一段已經提到過。

所以實際的音樂創作並不完全符合和聲學上的所有規定,一般來說除了平行八五度其他規則在適當的時候都可以使用,而且不也有不少大師的作品同樣會用到平行八五度嘛。

所以一定要記住和聲學的學習是訓練,作曲是創作。在經過過嚴格的訓練之後知道如何寫作規範的音樂片段之後才能真正地發揮自由的想像力。

而樓主可能是因為學習的程度不夠所以感覺寫旋律吃力,其實真正吃力的還是當你學到一定程度之後開始器樂曲創作的那段時間,當然我是從斯波索賓開始學的,勛伯格的和聲學只是看一看其敘述。

所以就寫作旋律來講,還是先安排好和弦再進行寫作比較好,樓上的兩位答案都可以參考。具體的還可以閱讀勛伯格的《作曲基本原理》。


和聲學是對作曲實踐的總結,嚴格意義上的作曲,卻是要避免對作曲實踐總結的應用。


看樓主學習的內容覺得感覺像是在進行專業性的學習。

1. 同意樓上@王強 的回答,一首歌曲的出爐大部分是先把和弦先固定出來,根據主題和弦的走向再次延伸出其屬和弦,或者各種小弦等,比如說一首歌曲 走向c -&>am-&> g 這是我定的基本和弦之後我在 1 3 5 c和弦的走勢上面加入 1 3 5 7EM e小和弦 am和弦 g 和弦 5 7 2 (4F)g的小7和弦我後面接f 4 6 1 依次類推 。這個套路被90%的歌曲用到。這就是和弦和作曲在流行歌曲創作上的聯繫(1c 7em 6am 5g 4f 3em 2dm 5g 1c)。

2.當然你也可以進行自己進行哼唱到有感覺如果你的聲樂的基本功好的話,可以完全的吧主旋律寫下來。在進行和弦的伴奏。這個時候同一個旋律如果你用不同的和弦伴奏你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比如說你用大調進行的話就大部分明亮而有活力(比如羽泉的奔跑就是全大調),當時你用小調就變得像韓流,歐美的一些感覺比如說:nobady ,trouble is a friend。

3.說說鋼琴上的古典音樂的創作吧。不論是流行歌曲還是古典樂,和弦這個東西都是逃不出去了。沒有和弦的歌曲,呵呵,太。。。除非你大師級別,本段的和弦對應的是下一個小節的旋律,這樣感覺會有交錯感比如說:李斯特的《鍾》。我是彈不動這曲子。鋼琴還是練得不夠啊。貝多芬的《悲愴》副曲用得就是前後和弦交錯。

總而言之,離開了和弦的音樂,創造的東西將會失去很大的色彩。

古典音樂創作以及流行音樂的深究,本人沒機會了,哎,本來想考音樂學院的,由於種種原因,讀了理科大學軟體工程,計劃的音樂高富帥變成碼農矮挫窮。希望你珍惜自己的計劃好好加油!

祝你音樂有成。


如此看來,樓主是想專業學習音樂?如果僅僅從寫一首流行歌的角度來說,作曲或者寫歌,有種方式就是通過和聲進行先確定框架,再往裡面填上旋律。和聲進行可以大致遵循常規的和弦套子,並且可以通過某種樂器(比如吉他、鋼琴)試彈或者變化彈奏和弦套子,尋找和弦整體進行的大致感覺,並同時無根據天馬行空地哼唱,由此一首歌曲的動機誕生,隨後加上設計好的某一種節奏,用手機錄下來,一首歌的最初版demo誕生。所以,僅僅玩票的話,對和聲學的不斷認識還是基於常常寫歌的實踐。


一條平淡無奇的旋律能被好的和聲承托的很好,旋律很好聽和聲也就點到為止了,相輔相成的關係。


哎 實話告訴你把 作曲和和聲是2馬事 作曲和和聲是2個不同的概念 和聲是作曲的一個包括部分而已 和聲可以幫助作曲 但是 但是 但是 作曲需要的是你的設計理念 靈感 思維性的東西

不好意思 我口才不好 但是我給你的一個建議就是 目前 你只需要看懂和聲就行 如果你在作曲 就用腦子裡面的音樂 忘記和聲


推薦閱讀:

在同一張專輯之中是否存在一首歌中借用另一首歌旋律的情況?
各種樂器之間,從聲波上看到底有什麼區別?
如何對比 Pink Floyd 的專輯 The Wall 和 Linkin" Park 的 A Thousand Suns?
哪裡下載自然界中的聲音的錄音?
Pink Floyd 哪些專輯或單曲值得一聽?

TAG:音樂 | 作曲 | 和聲Harmony |